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构造运动产生什么等各种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产生什么等各种地质构造

发布时间: 2021-02-18 01:57:42

A. 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几次重要的地质构造运动有哪些

目前的地质勘探一般都是寒武纪之后的,前寒武纪地层现今地球表面残留保存的较少,也版没有很多生权物化石证据可以帮助推断
从五亿年前到现在,比较大的几次构造运动有,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
加里东运动发生于早古生代,在整个现今北半球的地质板块都能找到痕迹,当时北美板块与俄罗斯板块碰撞对接,形成“劳俄大陆”。中国西部柴达木板块与中朝板块拼合,古祁连海褶皱关闭。其他许多古海洋(如古鸟拉尔海洋、古北亚海洋、古太平洋、原特提斯洋等)都遭到加里东运动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各大陆板块边缘的陆壳增生,陆地面积增大。
海西运动发生于晚古生代,使西欧的海西地槽、北美东部的阿帕拉契亚地槽、欧亚交界的乌拉尔地槽、中亚哈萨克地槽及中国的天山、祁连山、南秦岭、大兴安岭等地槽褶皱回返,形成巨大山系。
喜玛雅拉运动是指新生代中期到现今仍在发生的,印度板块,非洲板块向北挤压的运动过程

以上这些都是全球性的运动,在世界各地还都有一些小规模的构造运动,比如中国境内就有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碰撞的印支运动,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之类的

B. 什么是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的分类

地质构造的简介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primarystructures)与次生构造(secondarystructures或tectonicstructures)。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地质构造的产生原因
所谓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1] 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多为构造运动),发生变形和变位后,形成的几何体,或残留下的形迹。
地质构造的主要分类
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primary structures)与次生构造(secondary structures或tectonic structures)。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而原生构造一般是用来判断岩石有无变形及变形方式的基准。构造也可分为水平构造、倾斜构造、断裂和褶皱。
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地质构造的规模,大的上千公里,需要通过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和遥感资料的解译才能识别,如岩石圈板块构造。
小的以毫米甚至微米计,需要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如矿物晶粒变形、晶格的位错等。贵州位于华南板块内,处于东亚中生代造山与阿尔卑斯-特提斯新生代造山带之间,横跨扬子陆块和南华活动带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在已知1400Ma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历了武陵、雪峰、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5个阶段。雪峰运动奠定了扬子陆块的基底,广西运动使黔东南地区褶皱隆起与扬子陆块熔为一体,以后又经历了裂陷作用、俯冲作用,燕山运动奠定了现今构造的基本格局。
地质构造的作用
向斜
可用来寻找地下水,打水井。原因是向斜底部低凹,易汇集水,可承受静水压力。
背斜
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储藏地,是隧道的良好选址,并且顶部适合采石。
断层
断层是泉水湖泊的分布地区,适合河谷发育。

C. 水平构造运动与垂直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类型分别有哪些

都差不多,水平与垂直形成的东西都一样
无非褶皱,断层,剪节理之类
水平能形成,垂直的基本都能形成

D. 第四纪都发生了哪些地质构造运动

地震火山活跃
第四纪的构造运动属于新构造运动。在大洋底沿中央洋脊向两内侧扩张。对太平洋板块容移动速度测量表明,平均每年向西漂移最大达到11厘米,向东漂移6.6厘米。陆地上新的造山带是第四纪新构造运动最剧烈的地区,如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等。地震和火山是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形式。地震集中发生在板块边界和活动断裂带上,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加利福尼亚断裂带、中国郯庐断裂带等。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界或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带上。中国的五大连池、大同盆地、雷州半岛、海南、腾冲、台湾等地都有第四纪火山。

冰川运动
第四纪

E. 地质构造有哪三种基本类型

地质构造是指在地球的内、外应力作用下,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或位移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质构造有褶皱、节理、断层三种基本类型。

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新,两侧岩层依次变老。

拓展资料:

主要分类:

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primary structures)与次生构造(secondary structures或tectonic structures)。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而原生构造一般是用来判断岩石有无变形及变形方式的基准。构造也可分为水平构造、倾斜构造、断裂和褶皱。

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地质构造的规模,大的上千公里,需要通过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和遥感资料的解译才能识别,如岩石圈板块构造。

小的以毫米甚至微米计,需要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如矿物晶粒变形、晶格的位错等。贵州位于华南板块内,处于东亚中生代造山与阿尔卑斯-特提斯新生代造山带之间,横跨扬子陆块和南华活动带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在已知1400Ma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历了武陵、雪峰、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5个阶段。

F. 地质构造 构造地质 构造运动的区别

按顺序来:
构造运动:是在地球内能作用下,地壳大范围岩层发生变形或变位专的一种属过程。研究方便起见,把这种运动简单理解为水平运动、垂直运动两种方式,所有构造运动方式都可以看作两种方式的合成或分解。
地质构造:是构造运动造成的一种岩层变形或变位的现象,比如岩层弯曲、断裂、移位等现象
构造地质:是从学科角度对地质学中研究地质构造特征、形成与演化的研究内容,把研究这部分内容的学科称为构造地质学
再加一个,大地构造:指的是区域或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地质构造。就是从大尺度角度理解下的构造地质内容,这门学科称为大地构造学。比如板块构造学就是一种大地构造学说。

G. 构造运动是指什么

构造运动是由地球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的变位、变形以及洋底的增生、消亡的回机械作用和相伴随答的地震活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构造运动产生褶皱、断裂等各种地质构造,引起海、陆轮廓的变化,地壳的隆起和凹陷以及山脉、海沟的形成等。构造运动的最基本方向有两种: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前者是指地壳部分沿平行于地表即沿地球各地表面切线方向的运动,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后者是指其垂直于地表即沿地球铅垂线方向的升降运动,它使岩层发生隆起与凹陷。

H. 构造运动会引起那些自然现象

地震抄,火山喷发,沧海桑田等。
构造运动(tectogenesis):地质学专业术语,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构造运动是由地球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的变位、变形以及洋底的增生、消亡的机械作用和相伴随的地震活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构造运动产生褶皱、断裂等各种地质构造,引起海、陆轮廓的变化,地壳的隆起和拗陷以及山脉、海沟的形成等。构造运动在造成地壳演变的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

I. 地质历史上几个重要的构造运动

地质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1、加里东运动: 古生代早期地壳运动的总称,主要指志留纪至泥盆纪形成山地的褶皱运动,加里东运动的完成标志着早古生代的结束。
2、海西运动:当加里东运动终结后,整个地壳比较稳静这时没有褶皱运动,海西早期(泥盆纪至石炭纪)只有升降运动,形成了许多陷落盆地群。从石炭纪末到二迭纪,为海西运动的后半期,海西褶皱运动,它将俄罗斯地块和西伯利亚地块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亚欧大陆的雏形。
3、印支运动:三叠纪中期至侏罗纪早期的地壳运动。
印支运动对中国古地理环境的发展影响很大,它改变了三叠纪中期以前“南海北陆”的局面。包括川西、甘肃和青海南部等地的“雪山海槽”全部褶皱升起;海水退至新疆南部、西藏和滇西一带,仍属特提斯型海域;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大部分已由浅海转为陆地。从此中国南北陆地连为一体,全国大部分地区处于陆地环境。
4、燕山运动:侏罗纪和白垩纪期间中国广泛发生的地壳运动。
该运动形成了大量褶皱断裂山地和大量小型断陷盆地,并伴以岩浆活动,特别在东南沿海一带花岗岩侵入和火山岩的喷发尤为剧烈,显示了太平洋沿岸地带构造活动的加强。经过燕山运动,中国地貌的构造格局已清晰地显现出来。
5、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地壳运动的总称。因形成喜马拉雅山而得名。
这一运动对亚洲地理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西亚、中东、喜马拉雅、缅甸西部、马来西亚等地山脉及包括中国台湾岛在内的西太平洋岛弧均告形成,中印之间的古地中海消失。
简单回答,希望你明白并满意哈。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