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孔深怎么计算
A. 如何确定高层建筑勘探点的数量,间距和深度
按规范要求 高层建筑勘探孔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一般应达到基底下0.5--1.0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到稳定地层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对中、低压缩性土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20%的深度;对于高压缩性土层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10%的深度
数量规定
一、每一单体的一级高层建筑,勘探点数量不应少于6个,二级高层建筑不应少于4个;
二、当建筑物平面为矩形时宜按双排布设,为不规则形时,宜按突出部位角点和中心点布设;
三、在层数、荷载和建筑体型变异较大处,宜布置适量勘探点;
四、勘探点间距一般为15~25M,一级高层建筑可取较小值,二级高层建筑可取较大值,为准确查明暗沟、塘、浜等异常带,勘探点间距还可适当加密;
五、在岩溶发育地区,勘探点应适当加密,必要时可按每个柱基下布置勘探点;在花岗岩残积土地区,勘探点间距可取本条四款中的较小值;
六、为降水设计需要,必要时应布置查明地下水流速、流向和进行水文地质参数测试的专门勘探点;
七、控制性勘探点的数量宜为全部勘探点总数的1/2以上。
B. 地质勘查钻孔深度根据什么确定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对中、低压缩性土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专重压力20%的深度;对于高压缩性土属层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10%的深度
数量规定
一、每一单体的一级高层建筑,勘探点数量不应少于6个,二级高层建筑不应少于4个;
二、当建筑物平面为矩形时宜按双排布设,为不规则形时,宜按突出部位角点和中心点布设;
三、在层数、荷载和建筑体型变异较大处,宜布置适量勘探点;
四、勘探点间距一般为15~25M,一级高层建筑可取较小值,二级高层建筑可取较大值,为准确查明暗沟、塘、浜等异常带,勘探点间距还可适当加密;
五、在岩溶发育地区,勘探点应适当加密,必要时可按每个柱基下布置勘探点;在花岗岩残积土地区,勘探点间距可取本条四款中的较小值;
六、为降水设计需要,必要时应布置查明地下水流速、流向和进行水文地质参数测试的专门勘探点;
七、控制性勘探点的数量宜为全部勘探点总数的1/2以上。
C. 钻孔灌注桩钻孔深度怎么计算的
钻孔灌注桩计算公式
孔底标高 =实测孔深 +地面标高
钢筋笼总长 =孔底标高 --桩顶标高 +锚锢长度(0.5m 或抗拔桩 1.0)
笼顶标高 =桩顶标高 --锚锢长度(0.5m 或抗拔桩 1.0m )
吊筋长度 =桩顶标高 — 地面标高 — 伸入承台锚锢长度 (0.5m 或抗拔桩 1.0m ) +0.2 m , 笼底标高 =实测孔深 +地面标高
距孔底 =(30 cm ----50 cm之间)
有效桩长 =实测孔深 — 桩顶标高 +地面标高
理论方量 =(有效桩长 +设计混凝土松散层长度 1.5)×3.14×πr 2
充盈系数 =实际砼量÷理论砼量
塌落度(180-220mm 之间)
沉渣厚度(0---5cm )
泥浆比重(1.15---1.2)
导管长度 (m)÷2.5=导管节数
导管长度 — 终孔深度 =导管高出地面
终孔深度(m ) --沉渣厚度 (cm) (0.02--0.03— 0.04)=二次清孔后深度 (m)
初灌量 =超灌高度×(桩径÷2) 2×3.14×充盈系数 +导管深度÷2×(导管直径 250mm)0.1252×3.14
(3)地质勘查孔深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灌注桩系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桩又可分为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挖孔灌注桩等几类。
特点
1、与沉入桩中的锤击法相比,施工噪声和震动要小的多;
2、能建造比预制桩的直径大的多的桩;
3、在各种地基上均可使用;
4、施工质量的好坏对桩的承载力影响很大;
5、因混凝土是在泥水中灌注的,因此混凝土质量较难控制.
6、费工费时,成孔速度慢,泥渣污染环境;
(1)塌孔
预防措施:根据不同地层,控制使用好泥浆指标。在回填土、松软层及流砂层钻进时,严格控制速度。地下水位过高,应升高护筒,加大水头。地下障碍物处理时,一定要将残留的砼块处理清除。孔壁坍塌严重时,应探明坍塌位置,用砂和粘土混合回填至坍塌孔段以上1—2m处,捣实后重新钻进。
(2)缩径
预防措施:选用带保径装置钻头,钻头直径应满足成孔直径要求,并应经常检查,及时修复。易缩径孔段钻进时,可适当提高泥浆的粘度。对易缩径部位也可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方法来扩大孔径。
(3)桩孔偏斜
预防措施:保证施工场地平整,钻机安装平稳,机架垂直,并注意在成孔过程中定时检查和校正。钻头、钻杆接头逐个检查调正,不能用弯曲的钻具。在坚硬土层中不强行加压,应吊住钻杆,控制钻进速度,用低速度进尺。
对地下障碍进行预先处理干净。对已偏斜的钻孔,控制钻速,慢速提升,下降往复扫孔纠偏。
压浆参数主要包括压浆水灰比、压浆量以及闭盘压力,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不同工程应采用不同的参数。在工程桩施工前,应该根据以往工程的实践情况,先设定参数,然后根据设定的参数,进行试桩的施工,试桩完成后达到设计的强度,进行桩的静载试验,最终确定试验参数。
(1)水灰比:水灰比一般不宜过大和过小,过大会造成压浆困难,过小会使水泥浆在压力作用下形成离析,一般采用015~017。
(2)压浆量:压浆量是指单桩压浆的水泥用量,它与碎石层的碎石含量以及桩间距有关,取决于碎石层的孔隙率,在碎石层碎石含量为50%~70%,桩间距为4~5m的条件下,压浆量一般为115~210t。它是控制后压浆施工是否完成的主要参数。
(3)闭盘压力:闭盘压力是指结束压浆的控制压力,一般来说什么时候结束一根灌注桩的压浆,应该根据事先设定的压浆量来控制,但同时也要控制压浆的压力值。
在达不到预先设定的压浆量,但达到一定的压力时就要停止压浆,压浆的压力过大,一方面会造成水泥浆的离析,堵塞管道,另一方面,压力过大可能扰动碎石层,也有可能使得桩体上浮。一般闭盘的最大压力应该控制在018MPa。
根据预先设定的参数,进行试验桩的施工,再根据试桩的静载试验结果,最后确定工程桩的压浆参数,就可以进行工程桩的施工了。
D. 城市桥涵勘察勘探孔深度定多少怎么计算
一、特大桥和大、中桥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地基类别、地层情况、基础类型、尺寸、埋置深度及荷载大小,按下列不同情况分别确定:
(1)对需要进行变形验算的天然地基,勘探孔深度可按下式确定:H=d+Zn式中H――勘探孔深度(m),按整平地面高程算起;
d――预计基础埋置深度(m);
Zn――地基压缩层计算厚度(m),当地基土为粘性土时,自基础底面起算至附加压力等于自重压力的20%处;当地基土为软土时,自基础底面起算至附加压力等于自重压力的10%处.
(2)对不需进行变形验算的天然地基,勘探孔深度应达到基础埋置深度以下8~10m,当地基土主要为软土时,应适当加深;覆盖层较薄的基岩地基的勘探孔(井)深度,应钻(挖)入中至微风化带适当深度;当可床有漂(块)石分布时,钻(挖)入基岩的深度,应超过当地漂(块)石的最大直径,以免把漂(块)石误判为基岩;
(3)当采用端承桩桩基时,勘探孔深度宜达到预计的桩底深度以下2~3m;大口径桩的勘探孔深度应达到预计的桩底深度以下3倍桩径的深度,当在预计的勘探深度范围内,遇有软弱下卧层时,应予以钻穿,并达到厚度大于3m且分布均匀的密实土层;当持力层为基岩时,应钻(挖)至嵌固深度以下1~2m;
(4)当采用摩擦桩桩基时,勘探孔深度宜超过预计桩长1~2m;
(5)当采用群桩桩基,需进行变形验算时,可按与群桩相当的实体基础考虑,勘探孔深度宜达到预计的桩底深度以下相当于0.5b1~1.5b1(b1――与群桩基础相当的实体基础宽度,单位m);
(6)当持力层埋藏较浅,且采用排架桩桩基时,勘探孔深度不应小于按下式计算求得的勘探孔深度;
H1=K1(h+h1)
式中H1――河底面算起的勘探孔深度(m);
K1――系数,根据持力层以上土层的软硬程度而定,取1.5~1.0;
h――河底至梁底的距离(m);
h1――冲刷深度(m).
(7)沉井基础的勘探孔深度根据沉井刃脚埋深和地质条件确定,一般应钻至沉井刃脚以下5m;大型沉井应达到沉井刃脚以下1倍沉井宽度,或达到沉井刃脚下的坚实土层.
二、城市小型桥涵勘察的勘探孔深度,可按下表采用.
E. 城市桥涵勘察勘探孔深度定多少怎么计算
一、特大桥和大、中桥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地基类别、地层情况、基础类型、尺寸、埋置深度及荷载大小,按下列不同情况分别确定: (1)对需要进行变形验算的天然地基,勘探孔深度可按下式确定:H=d+Zn式中H――勘探孔深度(m),按整平地面高程算起; d――预计基础埋置深度(m); Zn――地基压缩层计算厚度(m),当地基土为粘性土时,自基础底面起算至附加压力等于自重压力的20%处;当地基土为软土时,自基础底面起算至附加压力等于自重压力的10%处。 (2)对不需进行变形验算的天然地基,勘探孔深度应达到基础埋置深度以下8~10m,当地基土主要为软土时,应适当加深;覆盖层较薄的基岩地基的勘探孔(井)深度,应钻(挖)入中至微风化带适当深度;当可床有漂(块)石分布时,钻(挖)入基岩的深度,应超过当地漂(块)石的最大直径,以免把漂(块)石误判为基岩; (3)当采用端承桩桩基时,勘探孔深度宜达到预计的桩底深度以下2~3m;大口径桩的勘探孔深度应达到预计的桩底深度以下3倍桩径的深度,当在预计的勘探深度范围内,遇有软弱下卧层时,应予以钻穿,并达到厚度大于3m且分布均匀的密实土层;当持力层为基岩时,应钻(挖)至嵌固深度以下1~2m; (4)当采用摩擦桩桩基时,勘探孔深度宜超过预计桩长1~2m; (5)当采用群桩桩基,需进行变形验算时,可按与群桩相当的实体基础考虑,勘探孔深度宜达到预计的桩底深度以下相当于0.5b1~1.5b1(b1――与群桩基础相当的实体基础宽度,单位m); (6)当持力层埋藏较浅,且采用排架桩桩基时,勘探孔深度不应小于按下式计算求得的勘探孔深度; H1=K1(h+h1) 式中H1――河底面算起的勘探孔深度(m); K1――系数,根据持力层以上土层的软硬程度而定,取1.5~1.0; h――河底至梁底的距离(m); h1――冲刷深度(m)。 (7)沉井基础的勘探孔深度根据沉井刃脚埋深和地质条件确定,一般应钻至沉井刃脚以下5m;大型沉井应达到沉井刃脚以下1倍沉井宽度,或达到沉井刃脚下的坚实土层。 二、城市小型桥涵勘察的勘探孔深度,可按下表采用。
F. 钻孔地质编录表中的换层孔深如何计算,如果先算分层厚度如何计算
非常
G. 钻孔灌注桩孔深怎么计算
钻孔灌注桩的孔底标高=实测孔深+地面标高。
钻孔灌注桩计算公式如下:
◆孔底标高=实测孔深+地面标高
◆钢筋笼总长=孔底标高--桩顶标高+锚锢长度(0.5m或抗拔桩1.0)
◆笼顶标高=桩顶标高--锚锢长度(0.5m或抗拔桩1.0m)
◆吊筋长度=桩顶标高—地面标高—伸入承台锚锢长度(0.5m或抗拔桩1.0m)+0.2 m
◆笼底标高=实测孔深+地面标高 ◆距孔底=(30 cm ----50 cm之间)
◆有效桩长=实测孔深—桩顶标高+地面标高 ◆理论方量=(有效桩长+设计混凝土松散层长度1.5)×3.14×πr2
◆充盈系数=实际砼量÷理论砼量 ◆塌落度(180-220mm之间)
◆沉渣厚度(0---5cm) ◆泥浆比重(1.15---1.2) ◆导管长度(m)÷2.5=导管节数 ◆导管长度—终孔深度=导管高出地面
◆终孔深度(m)--沉渣厚度(cm) (0.02--0.03—0.04)=二次清孔后深度(m)
◆初灌量=超灌高度×(桩径÷2)²×3.14×充盈系数+导管深度÷2×(导管直径
250mm)0.1252×3.14
泥浆护壁施工法的过程是:
平整场地→泥浆制备→埋设护筒→铺设工作平台→安装钻机并定位→钻进成孔→清孔并检查成孔质量→下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拔出护筒→检查质量。
具体内容可查看《钻孔灌注桩设计与施工》一书。
(7)地质勘查孔深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钻孔灌注桩施工特点:
1、与沉入桩中的锤击法相比,施工噪声和震动要小的多;
2、能建造比预制桩的直径大的多的桩;
3、在各种地基上均可使用;
4、施工质量的好坏对桩的承载力影响很大;
5、因混凝土是在泥水中灌注的,因此混凝土质量较难控制;
6、费工费时,成孔速度慢,泥渣污染环境;
参考资料
网络-钻孔灌注桩
H. 地质勘查或者说钻孔数据中:测点深度、层底标高、层底深度、钻孔深度分别是什么怎么区分清楚
钻孔数据中的来测点深度、层底标高、自层底深度、钻孔深度表示的意义不同,所以各自表示的数据也不同,具体如下。
测点深度是指在做剪切波速度时检波器下入深度,测点深度与剪切波速度一一对应,但与层底深度和分层厚度不对应。
层底标高是指岩层最底部距离图纸水平标高的距离。层底深度是指某一岩性分层距地表的深度。
钻孔深度就是目标孔钻成之后的最终深度。
(8)地质勘查孔深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地质工程领域覆盖的范围包括:地质调查技术和方法与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区域矿产基地及矿产远景区预测与评价,矿区与矿床的勘探、开发与评价,地质工程领域建设、勘查评价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决策。
地质勘探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价、监测与保护,地质结构、地质环境、地质过程及地质灾害研究中的计算机应用,地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及新方法、新技术的设计、开发、应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行业的工程管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地质勘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钻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勘察
I. 设计孔深怎么算
孔深计算: 1、确定钻孔需要的控制斜深、矿体倾角。 2、先用公式算出平距,在地形图上确定钻孔高程。
J. 打工程勘察钻探时,怎么计算孔深越详细越好。
从地面算起。即:钻具总长-机上余尺-机高=孔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