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地质软是什么意思
Ⅰ 淋巴结肿大是软的还是硬的
淋巴结肿大非常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可见于多种疾病,有良性,也有恶性,故重视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及时就诊、确诊,以免误、漏诊,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谈一谈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 慢性淋巴结炎 多数有明显的感染灶,且常为局限性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及压痛,一般直径不超过2~3cm,抗炎治疗后会缩小。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长期存在而无变化的扁平淋巴结,多无重要意义。但无明显原因的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标志着全身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应予以重视,进一步检查确定。 结核性淋巴结炎 有发热、多汗、乏力、血沉增快,多见于青壮年。常伴发肺结核,淋巴结质地不均匀,有的部分较轻(干酪样变),有的部分较硬(纤维化或钙化),且互相粘连,并和皮肤粘连,所以活动度差。这类患者结核菌素实验和血中结核抗体阳性。 恶性淋巴瘤 也可见于任何年龄组,其淋巴结肿大常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可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一般与皮肤无粘连,在初、中期相互不融合,可活动。到了后期淋巴结可长到很大,也可融合成大块,直径达20cm以上,侵犯皮肤,破溃后经久不愈。此外,可侵犯纵隔、肝、脾及其它器官,包括肺、消化道、骨骼、皮肤、乳腺、神经系统等。确诊需活组织病理检查。临床上恶性淋巴瘤常易误诊,以表浅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者,有70%~80%在初诊时被确诊为淋巴结炎或淋巴结结核,以致延误治疗。 巨大淋巴结增生 是一种易误诊的罕见病。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主要侵犯胸腔,以纵隔最多,也可侵犯肺门及肺内。其它受侵部位有颈部、腹膜后、盆腔、腋窝以及软组织。常易误诊为胸腺瘤、浆细胞瘤、恶性淋巴瘤等。了解本病的病理及临床表现对早期诊断极为重要。 假性淋巴瘤 常发于淋巴结外的部位,如眼眶、胃的假性淋巴瘤及消化道的淋巴性息肉,均可形成肿块。一般认为属反应性的增生,由炎症引起。 淋巴结转移瘤 淋巴结常较硬,质地不均匀,可找到原发灶。很少为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也常有淋巴结肿大,特别是儿童常见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临床上发病急,常伴有发热、出血、肝和脾肿大、胸骨压痛等,血液学和骨髓穿刺检查可以确诊鉴别。 结节病 在我国较少见,常侵犯双侧肺门,呈放射状,伴有长期低热。全身淋巴结都可肿大,尤其是耳前后、颌下、气管旁。在临床上很难与恶性淋巴瘤鉴别。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多见与青壮年男性,为EB病毒所致,但病人常一般情况良好,可有发热及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也可有脾脏轻度肿大。外周血中有异形淋巴细胞,嗜异凝集实验阳性可以确诊。 血清病 为病人使用血清制品(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疫苗等)后发生的一种疾病。少数患者以淋巴结肿大为最先出现的临床症状。但多为注射处及滑车上淋巴结首先肿大。根据注射史及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可诊断。
Ⅱ 淋巴结大约一厘米摸着软软的会痛代表什么
做个复颈部的B超,看看是什么制性质的肿物,是单个还是多个。看看是否有淋巴结钙化(排除是否结核引起),有时你觉得是淋巴结,可能B超做了就是皮肤的神经纤维瘤。如果在皮肤表面容易摸到,可以做活检,也就是切除肿物送病理。只是个局麻手术,门诊就可以完成。这就一目了然了。你也不用老是猜来猜去。
Ⅲ 淋巴结变软是好的征兆
意见建议:
你的情况多考虑是咽炎、扁桃体炎引发的淋巴结肿大、结节化。继续抗炎治疗
Ⅳ 淋巴结的软硬度.是否有粘连说明什么问题
CT中肉眼看得到,就算肿大肿大跟良性恶性无关,良性可以很大,恶性也可以很小推之不动,质硬,无痛,有低烧,说明有问题一般的炎症,淋巴结都是活动的,而且会觉得痛,说明没什么打问题。
Ⅳ 颈部淋巴结由软变硬怎么回事
是否有渗出?
建议继续保守治疗,至于医生说的怕是别的什么病,完全可以做个
颈部
彩超
,看
皮下
是否有别的病变。
说实话
,现在
在医院
一般医生不已看病为第一任。很多小病什么的,只要
去医院
就得
手术
,在医院见多了,
Ⅵ 淋巴结出现肿大,质软。怎样治疗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方法 本例患者行外科手术取淋巴结进行活检。结果 该患者未经治疗颈部肿大淋巴结完全消失。结论 HNL临床症状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确诊依靠淋巴结活检。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 histocytic necrotizinglymphadeniti- s ,Kikuehi)又称Kikuchi病或kikuchi-Fujimato病,是一种非肿瘤性淋巴结疾病。临床呈亚急性经过,持续性发热、淋巴结肿大、白细胞不升高或轻度减少为特点[1]。本例患者以颈部及多处淋巴结明显肿大、白细胞总数减少为主要表现,经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未经治疗,3个月以后,血细胞恢复正常,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说明本病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淋巴瘤、淋巴结核等疾病,应引起重视。
1)发热、淋巴结肿大:患者低热1周后发现右侧颈部Ⅱ区可触及5~6枚肿大淋巴结,2.3cm×0.8cm大小,质中,无明显压痛,与周围无明显粘连。抗病毒、抗生素治疗无效:在按照“淋巴结炎” 给予青霉素G消炎治疗4天后,右侧颈部隆起处无明显缓解,遂采用丁胺卡那霉素肌注5天,肿块仍未缓解。经询问该患者有猫接触史,故怀疑:(1)甲状腺肿瘤伴右颈淋巴结转移;(2)淋巴结结核; (3)淋巴瘤;(4)淋巴结炎;(5)猫抓病。 查血常规 白细胞2.6×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32.0%、淋巴细胞52.9%、单核细胞14.9%、嗜酸性粒细胞0.2%,血红蛋白13.4g/dl,血小板217×109/L。血沉13mm/h。血生化:ALT 21 U/L、AST 26 U/L、TP50 g/L、LDH 183 U/L、CK61 U/L等项目均正常;血免疫:EB病毒衣壳抗原(EB-VCA)IgA、TORCH优生系列、腺病毒抗体、呼吸道胞病毒抗体、HBsAg、抗HCV、抗结核抗体16、38KDa抗体、LAM抗体均阴性。尿便常规正常。
外周血涂片 发现外周血中以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为主,并见异型淋巴细胞。见图2。
3.2 病理HE染色及免疫组化 右颈部淋巴结结构破坏,皮质滤泡消失,组织细胞呈片状多灶性增生,伴有异形淋巴细胞增生和丰富的核碎片,在低倍镜下呈污秽外观,组织细胞形态多样,包括吞噬了嗜碱性核碎片和嗜伊红、颗粒性胞浆碎片的吞噬性组织细胞,这种细胞常偏位并受压成新月形,称新月形组织细胞。未见结核杆菌。免疫组化结果:CD20+、CD43+、CD3+、CD45RO+、CD68+、Ki-67++、CD56-。该病变符合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抗结核抗体阴性、抗酸染色未见结核杆菌排除预先考虑的淋巴结结核。包膜侵犯,腺体外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为恶性病变的参考指标,该淋巴结包膜完整,在增生组织细胞中可见残存的岛状淋巴组织,甚至有滤泡,这是判断良性病变重要指标之一[2],故排除甲状腺肿瘤转移,但甲状腺肿块要随诊。猫抓病常以淋巴结肿大和发热为首发症状,由于临床表现相似,鉴别诊断十分重要。猫抓病是被猫抓咬伤后汉塞菌侵入机体而引起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淋巴结活检见慢性炎症伴肉芽肿形成,间质纤维化及灶性坏死,中央小脓肿内见大量中性粒细胞,而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病理切片中却以不见或少见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为重要特征,故可排除猫抓病[3]。免疫组化染色排除了淋巴瘤。因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无特异性症状,在临床上极易造成误诊,淋巴结活检是确定HNL最重要的方法。HNL多为自限性 ,预后良好 ,但偶有病变范围广泛累及器官组织迅速致死的报道[4]。轻症患者可予一般对症支持治疗或临床观察 ,症状明显者可予糖皮质激素短期治疗,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Ⅶ 淋巴结肿怎么判别良性恶性
淋巴结肿大非常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可见于多种疾病,有良性,也有恶性,故重视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及时就诊、确诊,以免误、漏诊,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谈一谈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
慢性淋巴结炎
多数有明显的感染灶,且常为局限性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及压痛,一般直径不超过2~3cm,抗炎治疗后会缩小。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长期存在而无变化的扁平淋巴结,多无重要意义。但无明显原因的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标志着全身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应予以重视,进一步检查确定。
结核性淋巴结炎
有发热、多汗、乏力、血沉增快,多见于青壮年。常伴发肺结核,淋巴结质地不均匀,有的部分较轻(干酪样变),有的部分较硬(纤维化或钙化),且互相粘连,并和皮肤粘连,所以活动度差。这类患者结核菌素实验和血中结核抗体阳性。
恶性淋巴瘤
也可见于任何年龄组,其淋巴结肿大常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可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一般与皮肤无粘连,在初、中期相互不融合,可活动。到了后期淋巴结可长到很大,也可融合成大块,直径达20cm以上,侵犯皮肤,破溃后经久不愈。此外,可侵犯纵隔、肝、脾及其它器官,包括肺、消化道、骨骼、皮肤、乳腺、神经系统等。确诊需活组织病理检查。临床上恶性淋巴瘤常易误诊,以表浅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者,有70%~80%在初诊时被确诊为淋巴结炎或淋巴结结核,以致延误治疗。
巨大淋巴结增生
是一种易误诊的罕见病。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主要侵犯胸腔,以纵隔最多,也可侵犯肺门及肺内。其它受侵部位有颈部、腹膜后、盆腔、腋窝以及软组织。常易误诊为胸腺瘤、浆细胞瘤、恶性淋巴瘤等。了解本病的病理及临床表现对早期诊断极为重要。
假性淋巴瘤
常发于淋巴结外的部位,如眼眶、胃的假性淋巴瘤及消化道的淋巴性息肉,均可形成肿块。一般认为属反应性的增生,由炎症引起。
淋巴结转移瘤
淋巴结常较硬,质地不均匀,可找到原发灶。很少为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也常有淋巴结肿大,特别是儿童常见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临床上发病急,常伴有发热、出血、肝和脾肿大、胸骨压痛等,血液学和骨髓穿刺检查可以确诊鉴别。
结节病
在我国较少见,常侵犯双侧肺门,呈放射状,伴有长期低热。全身淋巴结都可肿大,尤其是耳前后、颌下、气管旁。在临床上很难与恶性淋巴瘤鉴别。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多见与青壮年男性,为EB病毒所致,但病人常一般情况良好,可有发热及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也可有脾脏轻度肿大。外周血中有异形淋巴细胞,嗜异凝集实验阳性可以确诊。
血清病
为病人使用血清制品(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疫苗等)后发生的一种疾病。少数患者以淋巴结肿大为最先出现的临床症状。但多为注射处及滑车上淋巴结首先肿大。根据注射史及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可诊断。
Ⅷ 淋巴结肿大的话是摸起来是什么感觉,软
必须查明淋巴结肿大的病因。如为生理性可观察治疗。如为急性感染期的淋巴结专肿大,则需积极属抗感染。如为血液系统疾病则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为恶性肿瘤疾病则需针对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选择针对肿瘤的手术、放疗或化疗。
Ⅸ 1 淋巴结变由硬变软是好的征兆,开始痛,现在不痛。 2 如何能准确找到病因,并对症下药 3 最
病情分析:
这种情况考虑可能淋巴结炎引起局部疼痛不适,一般逐渐变软疼痛减轻考虑逐渐恢复。可以外科检查
意见建议:
建议饮食清淡注意休息,忌辛辣刺激,可以外科检查明确,必要时应用消炎散结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