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帷幕注浆适合什么地质条件

帷幕注浆适合什么地质条件

发布时间: 2021-02-17 14:53:31

⑴ 帷幕注浆的注意事项

我想应该是这几点吧:
施工中主要抓了以下几点技术问题。
1 充填注浆的关键首先是对浆液的版处理权,浆液处理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帷幕注浆及堵水的质量;
2 控制单位注入量(3号隧道单孔注入量一般为3m3~5m3)能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缩短工期;
3 控制注浆压力及浆液扩散半径,能确保原浇筑混凝土不出问题,有效达到充填帷幕,密实之作用;
4 掌握造孔深度,防止浆液扩散过大,尽可能把浆液注入初衬与二次衬砌混凝土之间。
注浆工程不仅是一项施工技术问题,且有大量的管理问题,应该把它看
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广、环节多且工序多变。它涉及到工程施
工方法及质量;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再分析;方案设计及确定;各种
参数选择及在施工过程中因素多变而进行参数的合理调整;施工人员的
组织与素质;钻注设备、器材的选择、加工等方面,必须应用全面质量
管理方法,进行质量控制才能达到效果好、工期短的目的。

⑵ 帷幕注浆的方法适用于什么地质的隧道施工

不要太松软的基本都可以。保持联系

⑶ 帷幕灌浆终孔的标准是什么,帷幕灌浆的施工质量应如何

帷幕终孔的标准:
(1) 帷幕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 浆法时,在规定的压力下,当注入率不 大于/min时,继续灌注60min,灌 浆可以结束。
(2)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 当注入率不大于1L/min时,继续灌注 30min,灌浆可以结束。
帷幕灌浆的施工质量检查要点:
(1) 帷幕灌浆质量检查应以检查孔 压水试验成果为主,结合对竣工资料和 测试成果的分析,综合评定。
(2) 监理人员会同质检员对帷幕灌 浆孔的封孔质量进行抽样检查。
(3)帷幕灌浆检查孔应在下述部位 布置:① 帷幕中心线上。② 岩石破碎、断层、大孔隙等地质 条件复杂的部位。③ 末序孔注入量大的孔段附近。④ 钻孔偏斜过大、灌浆情况不正常 以及经分析资料认为对帷幕灌浆质量有 影响的部位。
(4)帷幕灌浆检查孔的数量不少于 灌浆孔总数10%, —个施工段内至少 应布置一个检查孔。其中,土石围堰部位的帷幕灌浆应结合对旋喷的钻孔取芯 进行压水检查,即在取芯孔位继续钻进,用作压水检查孔,同时适当加密一些压 水孔,使得压水检查孔的数量不少于灌 浆孔总数的10%。
(5)帷幕灌浆检查孔压水试验应在 灌浆结束后14d后进行。
(6) 帷幕灌浆检查孔压水试验应自 上而下分段卡塞进行压水试验,试验采 用单点法。压力可为灌浆压力的80%。 根据公式q=Q/(P • U计算透水率q值。
(7) 帷幕灌浆检查孔应采取岩芯计 算获得率并加以描述,同时应拍摄照片 留存。
(8) 帷灌灌浆质量压水试验检查合格 标准:升浆基床(水泥土墙)与基岩接触 段及其下一段的合格率应为100%。再 以下的各段的合格率应在90%以上,不 合格段的透水率值不超过设计规定值的 150%且不集中,灌浆质量可认为合格。 否则应由监理会同业主、设计和施工单 位商定处理方案。

⑷ 帷幕灌浆问题

为了防止地下水侵袭和创造施工方便条件与降水疏干相对应的是进行帷幕灌浆来处理地下水问题。帷幕灌浆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防止渗漏,在水利工程中经常采用这一技术。这个技术已经成熟,但要运用得适当还是不容易的。这里最重要的问题是,在进行帷幕灌浆之前,必须查清水文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参数,进行科学的设计才能达到目的。如为保护抚顺露天矿边坡稳定性进行帷幕灌浆设计中就曾由于对浑河与露天矿之间的水文地质结构没有搞清楚,认为渗透通道在东边,而在东边,设置了2000m长的帷幕灌浆。实际上向西,卵石层厚度还大,不得不又向西延伸1500m。我们许多水库坝基由于帷幕灌浆深度不够,坝基下地质体产生了潜蚀,威胁着大坝稳定性,其原因就是由于在建坝时对坝基渗透性没有搞清楚。现在,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又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大柳树坝址岩体比较松动,渗透性比较大,而且渗透带比较深,绕坝渗漏问题比较大。渗漏大不仅是指水量损失,而是指由于渗漏可造成潜蚀,威胁大坝和山体稳定性。最好是加大帷幕灌浆深度解决这个问题。

帷幕灌浆一般采用水泥浆灌浆,它适用于地质体渗透系数较大的情况下;对于渗透系数较低时,不宜采用水泥浆灌浆,这时可以采用化学灌浆。在采用化学灌浆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国内外有些化学灌浆材料具有毒性,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这个问题也一定要注意。

⑸ 注浆材料选择原则

(1)粒径匹配原则

按照地质构造条件不同,对一般断层破碎地段,宜采用普通水泥浆专、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属等普通型注浆材料。在砂层地段,应采用超细水泥浆、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TGRM浆和HSC浆等超细型特种注浆材料。

(2)方案匹配原则

按照注浆方案不同,在径向注浆施工时,一般地段可采用普通水泥浆,特殊地段应采用超细水泥浆。在超前帷幕注浆施工时,应选择采用普通水泥浆、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超细水泥浆、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TGRM浆和HSC浆等两种以上材料的综合注浆材料体系。

(3)水文匹配原则

按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在一般富水或少量水条件下,可采用普通水泥浆、超细水泥浆,但在高压、强富水条件下,应选择采用普通水泥浆、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超细水泥浆、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TGRM浆和HSC浆等两种以上材料的综合注浆材料体系。

⑹ 帷幕灌浆

设计报告的话主要是抄下面这些内容
一 概述
1.1 工程概述
1.2 基本地质条件
二 防渗帷幕灌浆设计
2.1 防渗帷幕灌浆目的
2.2 防渗标准及边、底界的 确定
2.3 帷幕线的布置及孔、排距的确定
2.4 帷幕型式、深度及帷幕孔布置和先导孔的确定
2.5 灌浆压力
2.6 灌浆材料
2.7 灌浆工程量
2.8 灌浆施工
2.9 灌浆质量检查
2.10 竣工资料和工程验收

至于什么施工布置、安全文明施工、施工组织 都是属于《帷幕灌浆施工方案》内容
设计书的话就不用有了

⑺ 止水帷幕注浆管施工适用于什么情况

超前小导管,主要用于处理地层破碎带、超浅层施工中的支护、拱部安全。
中空锚杆体就是注浆管,注浆压力较大时部分浆液会渗入锚孔的裂隙中,起到加固围岩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都是围岩支护的一项措施。

⑻ 什么是帷幕灌浆

根据实际需要,帷幕可完全切断地基的透水层,彻底解决地基土的渗透变形问题,也可不完全切断透水层,做成悬挂式,起延长渗流途径、降低下游的逸出坡降。

⑼ 帷幕灌浆的设计

工作内容主要有:①查清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②进行现场灌浆试验,以确定灌浆专方法、压力、孔距、排距属、材料、质量标准与检查方法,并论证灌浆效果;③确定帷幕轴线位置、帷幕深度、厚度(排数)及平面上的长度;④为以后对帷幕的检查或补强加固创造条件。帷幕灌浆使用的胶凝材料主要是水泥,特殊情况时使用高分子化学溶液,对砂砾石地基多用水泥粘土浆液。

⑽ 什么是帷幕注浆

隧道帷幕注浆施工技术简析

摘要:由于地质和技术上的原因,隧道混凝土衬砌后,难免有渗、
漏水现象,这就需要二次注浆来堵漏,抗渗。介绍帷幕注浆加固及注浆
堵渗、漏水的做法。
???????? 关键词:帷幕加固;注浆堵漏;治水
1 概况
???????? 港口湾水库215省道改建3号隧道位于安徽省宁国市竹峰乡境内,由安徽
省公路勘测设计院设计,设计标准为山岭区二级公路,3号隧道全长37
5m,宽10.5m,高7.49m;行车道宽度9.0m,限界高度5m。
在该隧道k5+478~k5+505段的范围内,地形变化极大,围岩严重风化
,岩层破碎,裂隙极为发育。在该段隧道施工过程中,支护采用复合式
衬砌,初期支护为钢拱架混凝土;二次衬砌为模筑混凝土,设计衬砌混
凝土厚度40cm。实际施工中,由于岩石破碎,地压较大,风化岩石遇水
软化等因素的影响,实施抢险通过。在模筑混凝土时因无法铺设防水布
,致使拱部下沉,造成从混凝土接茬缝渗、漏水及混凝土夹层中窜水现
象。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和工程形象。
图1 注浆工艺流程示意
2 注浆方案及主要技术参数
2.1 注浆方案的确定
???????? 为了提高工程质量,确保隧道安全,若采用哪里渗漏就在哪里造眼注浆
的方法,已不可能彻底解决渗漏水问题及加固工程。若采用从山体边坡
打眼往隧道顶灌注浆方法,不但距离远,工程量大,而且效果也
会受到影响。故确定采用帷幕注浆结合个别地段堵渗漏水的方法。顺序
是先帷幕切断水源,再对个别地段堵漏,最后进行帷幕注浆加固。
2.2 注浆设备的选择
图2 3号隧道帷幕注浆孔平面布置示意
图3 注浆孔布置截面示意注浆泵采用锦西注浆泵厂产2TGZ-60/210型
双液注浆泵;
混凝土搅拌采用0.4m3的桶式搅拌机;造眼采用7655型风钻;
孔口管选用Φ42×4.5mm的钢管。
2.3 注浆方式及工序
?????? 由于隧道已经通车,故本次帷幕注浆采用分片 即隧道的一半采用前进
式注浆,后退式复扫复注,浇筑混凝土裂缝较明显或混凝土较薄地段多
次复注的方式。注浆工艺流程见图1,以期达到一定厚度隔断水源的帷
幕效果。钻注浆工序如下。
钻进→埋设孔口管→安装进浆及保护阀→压水→注浆→扫孔→注浆→终

2.4 钻孔布置 孔口管结构及埋设
2.4.1 本次帷幕注浆,钻孔布置原则上采用网格型交叉布置。进深
方向布设排钻孔,排间距离为3m;纵向布置每排5个钻孔。布孔以拱顶
为中心,向两侧分布,间距为2m~3m,具体布孔见图2、图3。
2.4.2 用风锤直对二次衬砌混凝土打眼,造孔深度一般要求穿过二
次衬砌浇筑混凝土即可,但不得穿越初衬混凝土。孔口管选用Φ42×4
.5mm的无缝钢管,每根长600mm,每根孔口管缠上麻丝,用大锤将孔口
管撞入孔内。孔口管结构见图4。
图4 孔口管加工示意 单位:mm
2.5 注浆材料及配比
不同的浆液浓度有不同的比重、粘度等特性,浆液的特性应考虑注浆对
象的可灌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注浆机具的能力。本次注浆材料采用4
25#普通硅酸盐水泥及35Be′~40Be′的水玻璃。浆液以水泥+水玻璃
的双液浆为主及少量水泥单液浆。根据压水试验及混凝土基底凹凸不平
、脱空情况,适当选择浆液的浓度及水玻璃的用量。水灰比基本采用1
∶0.75~1∶1,水玻璃用量一般是水泥重量的1/4~1/3,这样就控
制了凝胶时间。
2.6 注浆压力选择
注浆压力是浆液流动、充塞、压实脱水的总动力。浆液流动阻力大小与
空隙度及其充填程度、浆液浓度(粘度)有关。在正常情况下,注浆压
力也与浆液的扩散距离成正比关系。注浆压力包括注浆初始压力,注浆
终压力及在注浆过程中的压力变化。
3号隧道注浆除考虑了以上因素外,还充分考虑检验浇筑混凝土厚度和
质量。方案确定了本次注浆压力选择不得大于2MPa。在施工过程中,根
据实际情况对压力作了适当调整。浇筑混凝土较厚且空隙度较小地段,
终孔压力采用1.5MPa~2MPa;空隙度较大,终孔压力不得超过1MPa;
浇筑混凝土较薄且质量差的地段,注浆终孔压力控制在0.5MPa之内。
实践证明,以上注浆压力的选择是正确的,收到了好的效果。
2.7 注入量及有效扩散半径
浆液注入量包括总的注入量和单位注入量,从总体来看,单位注入量最
有经济技术价值。实践证明,由于3号隧道顶部模筑混凝土有厚有薄,
基底不平整,脱空不均匀,整体也不联通,施工时水泥浆液有
流失的情况。本次注浆采用单位注入量控制在3m3/孔~5m3/孔是比较
合适的。达到了预期注浆的目的,起到了帷幕加固之作用及堵渗漏水的
效果。若单位注入量过大,不但浪费材料,加大成本还延长了施工工期。
各种注浆一般均要考虑浆液的有效扩散半径。正常情况下,浆液的扩散
半径是假设在同一高度上下均匀向各方向扩散一致计算而得。对于基岩
裂隙注浆,是考虑裂隙发育不均匀,以及裂隙开度大小不一等原因,浆
液在各方面扩散距离极不一致。而隧道拱部帷幕注浆,不但要考虑拱部
是弧型体,且浇筑混凝土厚薄不均、密度不一致;还要考虑浆液的扩散
向两侧速度快,距离也相对较远,而向进深方向扩散的距离就近等。从
3号隧道帷幕注浆施工全过程来看,浆液的有效扩散半径取3m~4m,确
保了帷幕之效果。
3 注浆施工中的主要技术问题
由于该段隧道作为抢险工程,未铺设防水布,再加上地压较大,初次衬
砌支护的钢架都被压弯变形并拌有渗水,致使风化岩层软化,局部地段
在初期支护时带走许多水泥浆,使砂、浆分离,混凝土厚度不均,形成
顶部基底凹凸不平。给本次注浆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通过施工,认
为治理方案是切实可行的。施工中主要抓了以下几点技术问题。
3.1 充填注浆的关键首先是对浆液的处理,浆液处理效果好坏直接影
响帷幕注浆及堵水的质量;
3.2 控制单位注入量(3号隧道单孔注入量一般为3m3~5m3)能节约
材料,降低成本,缩短工期;
3.3 控制注浆压力及浆液扩散半径,能确保原浇筑混凝土不出问题,
有效达到充填帷幕,密实之作用;3.4 掌握造孔深度,防止浆液扩散
过大,尽可能把浆液注入初衬与二次衬砌混凝土之间。
4 注浆效果
由于隧道帷幕注浆不同于基岩裂隙注浆,情况较为复杂。因此,在施工
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次反复的钻注。从实际施工结果分析,其灌注
效果一次比一次明显,最终经多次打钻检验及雷达仪器的检测,帷幕达
到了要求的厚度,隔断了水源,治住了渗漏水的现象,提高了混凝土的
质量。
5 结语
注浆工程不仅是一项施工技术问题,且有大量的管理问题,应该把它看
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广、环节多且工序多变。它涉及到工程施
工方法及质量;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再分析;方案设计及确定;各种
参数选择及在施工过程中因素多变而进行参数的合理调整;施工人员的
组织与素质;钻注设备、器材的选择、加工等方面,必须应用全面质量
管理方法,进行质量控制才能达到效果好、工期短的目的。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