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地质遗迹类别
⑴ 地质遗迹保护的类型
(1)有重要观赏和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
(2)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版和构造形迹;权
(3)有重要价值的古生物化石及其遗产地;
(4)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及其典型产地;
(5)有典型和特殊意义的地质灾害遗迹等。
⑵ 什么是地质遗迹
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⑶ 我国地质遗迹有哪些类型
地质遗迹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属性等可分为下列6种类型:
(1)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版最古老的岩石——辽宁鞍山权白家坟花岗岩;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等。
(2)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世界奇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等。
(3)地质构造形迹: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等。
(4)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如安徽黄山奇峰;澎湖列岛的地形景观等。
(5)特大型矿床:如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内蒙古白云鄂博;中国稀有金属和宝石明珠——新疆阿尔泰伟晶岩;黑龙江大庆油田等。
(6)地质灾害遗迹:如辽宁大连金石滩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的地震遗迹;河北唐山地震遗迹;云南东川市泥石流及防治等。
⑷ 地质遗迹一共有多少种
地质遗迹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属性等可分为下列6种类型:
(1)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最古老的岩石——鞍山白家坟花岗岩;陕西小秦岭元古界剖面;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层型剖面;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吉林浑江大阳岔寒武——奥陶系界线剖面;宁夏中宁陆相泥盆系及生物群保护遗址;云南曲靖陆相泥盆系剖面;广西桂林南边村泥盆——石炭纪地层界线剖面;新疆吉木萨尔大龙口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台湾的利吉青灰泥岩剖面;河北原阳泥河湾盆地小长梁遗址。
(2)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云南“澄江动物群”化石产地;新疆奇台县克拉麦里矽化木森林奇观;山东山旺中新世山旺组古生物群;辽宁抚顺煤田含昆虫琥珀遗址;山东泰安晚寒武世三叶虫产地;四川自贡恐龙公园博物馆;世界奇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
(3)地质构造形迹: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辽宁大连白云山庄莲花状旋钮构造;四川松潘?甘孜多层次滑脱构造;北京西山的褶叠层构造;陕西蓝田铁炉子活动性断裂与河道错位;四川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与景观;中国主要的构造体系。
(4)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质景观;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黄山奇峰;赞皇嶂石岩风景名胜区;丹霞山地质地貌景观区;武夷山丹霞地貌景观区;山东马山石柱群和硅化木群落;五大连池火山地质景观;雁荡山流纹岩峰林地质景观区;桃渚流纹岩峰林、石林景观区;涠州岛火山喷发海蚀、海积景观;天津贝壳堤、牡蛎滩保护区;西沙群岛石岛的地质景观;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喜马拉雅山与现代冰川;贡嘎山冰川公园;西藏羊八井地热田;西藏的间歇喷泉;雅鲁藏布江大峡湾;黄龙?九寨沟高寒岩溶钙化景观区;织金洞岩溶地质景观;黄果树瀑布群地质景观;桂林岩溶峰林地质景观;云南腾冲火山地热奇观;云南路南石林;新疆风蚀地貌景观——乌尔禾魔鬼城;长江山峡地质奇观;太鲁阁大理岩峡谷;澎湖列岛的地形景观;台湾的泥火山;台湾阳明山地热景观;台湾东北角海岸风景特定区的地形景观。
(5)特大型矿床: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栾川南泥湖钼矿田;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世界“锑都”——锡矿山;白云鄂博——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赣南钨矿;湖南柿竹园钨铋钼锡超大型矿床;中国稀有金属和宝石明珠——阿尔泰伟晶岩;大庆油田;青海察尔汗盐湖;东胜?神木煤田;辽宁海城菱镁矿矿床。
(6)地质灾害遗迹:大连金石滩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的地震遗迹;四川小南海地震堰塞湖遗迹;广西南丹新州矿采空区塌陷;河北唐山地震;姊归新滩滑坡;云南东川市泥石流及防治。
⑸ 为什么要对地质遗迹类型进行划分
质遗迹依其形原、自属性等列6种类型:
(1)标准质剖面:古岩石——辽宁鞍内山白家坟花岗岩;津容蓟县、元古界层剖面等
(2)著名古物化石遗址:北京周口店北京猿遗址;世界奇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等
(3)质构造形迹: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层及三整合遗迹等
(4)典型质与貌景观:安徽黄山奇峰;澎湖列岛形景观等
(5)特型矿床:世界稀土矿床——内蒙古白云鄂博;稀金属宝石明珠——新疆阿尔泰伟晶岩;黑龙江庆油田等
(6)质灾害遗迹:辽宁连金石滩震旦系——寒武系层震遗迹;河北唐山震遗迹;云南东川市泥石流及防治等
⑹ 什么是地质遗迹景观
先说什么是地质遗迹: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包括旅游中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和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的遗迹以及地质灾害遗迹等。
地质遗迹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其中具有独特性和典型价值的,便成为人类所关注的地质遗迹。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形式多样,地质遗迹丰富多彩,是世界上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有的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云南的石林、安徽的黄山、广东的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都以其独具的特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我国地质遗迹有哪些类型
地质遗迹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属性等可分为下列6种类型:(1)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最古老的岩石——辽宁鞍山白家坟花岗岩;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等。(2)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世界奇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等。(3)地质构造形迹: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等。(4)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如安徽黄山奇峰;澎湖列岛的地形景观等。(5)特大型矿床:如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内蒙古白云鄂博;中国稀有金属和宝石明珠——新疆阿尔泰伟晶岩;黑龙江大庆油田等。(6)地质灾害遗迹:如辽宁大连金石滩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的地震遗迹;河北唐山地震遗迹;云南东川市泥石流及防治等。
我国的地质遗迹分区
根据我国各种地质遗迹资源的赋存条件和区域特点,可将全国分为以下规划区:(1)东北山地及松嫩平原区;(2)华北、辽河平原、晋冀山地及辽东山东半岛区;(3)陕甘黄土高原区;(4)华东、中南丘陵山地及海岛(台湾、海南岛)区;(5)四川盆地、丘陵及云贵高原区;(6)内蒙古东部、中部干旱草原区;(7)内蒙古西部、宁夏、河西走廊及新疆荒漠草原区;(8)青藏高原高寒荒漠草原区。
我国的地质遗迹保护区
据1997年统计,地质遗迹保护区为86处,其中国家级12处,省级33处,市级9处,县级32处。
据22个省(市、区)最新统计,已建地质遗迹保护区52处,其中国家级10处,省级19处,市、县级23处;规划拟建地质遗迹保护区325处,其中国家级67处,省级162处,市县级96处。
我国含地质内容的自然保护区
据1992年统计,在606处自然保护区中,有地质内容的自然保护区104处,包括国家级27处,省级71处,县级6处。
至1997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926处,其中含地质内容的自然保护区约160处左右。
然后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品提高,旅游业的兴旺,我国国家风景名胜区中的地质遗迹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也开始展开了。
在国家公布的119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许多风景名胜区以名山、名湖、河流峡谷、岩溶洞穴、瀑布泉水、海滨海岛等为主体命名,和地质遗迹密切相关。在全国512处各类风景名胜区中,其中含地质遗迹的名胜区可达半数以上。
我国国家森林公园中的地质遗迹
至1998年,我国已建森林公园920余处,其中国家级295处。其类型可分山岳型、湖泊型、火山型、沙漠型、冰川型、海岛型、海滨型、溶洞型、温泉型、草原型及园林型,前9种类型森林公园的地貌主体皆与地质遗迹密切相关,或含有一种或多种地质遗迹。
此外,在我国已公布的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15处为古猿和古人类遗迹,属于地质遗迹的一种类型。
⑺ 地质遗迹知多少
地质遗迹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属性等可分为下列六种类型:
一、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最古老的岩石——鞍山白家坟花岗岩,陕西小秦岭元古界剖面,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层型剖面,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吉林浑江大阳岔寒武—奥陶系界线剖面,宁夏中宁陆相泥盆系及生物群保护遗址,云南曲靖陆相泥盆系剖面,广西桂林南边村泥盆—石炭纪地层界线剖面,新疆吉木萨尔大龙口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台湾的利吉青灰泥岩剖面,河北原阳泥河湾盆地小长梁遗址。
二、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云南澄江动物群化石产地、新疆奇台县克拉麦里矽化木森林奇观、山东山旺中新世山旺组古生物群、辽宁抚顺煤田含昆虫琥珀遗址、山东泰安晚寒武世三叶虫产地、四川自贡恐龙化石、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
三、地质构造形迹。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辽宁大连白云山庄莲花状旋钮构造、四川松潘—甘孜多层次滑脱构造、北京西山褶叠层构造、陕西蓝田铁炉子活动性断裂与河道错位、四川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与景观。
四、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质景观,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黄山奇峰,赞皇嶂石岩风景名胜区,丹霞山地质地貌景观区,武夷山丹霞地貌景观区,山东马山石柱群和硅化木群落,五大连池火山地质景观,雁荡山流纹岩峰林地质景观区,桃渚流纹岩峰林、石林景观区,涠洲岛火山喷发海蚀、海积景观,天津贝壳堤、牡蛎滩保护区,西沙群岛石岛的地质景观,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喜马拉雅山与现代冰川,贡嘎山冰川公园,西藏羊八井地热田,西藏的间歇喷泉,雅鲁藏布江大峡湾,黄龙—九寨沟高寒岩溶钙化景观区,织金洞岩溶地质景观,黄果树瀑布群地质景观,桂林岩溶峰林地质景观,云南腾冲火山地热奇观,云南路南石林,新疆风蚀地貌景观——乌尔禾魔鬼城,长江山峡地质奇观,太鲁阁大理岩峡谷,澎湖列岛的地形景观,台湾的泥火山,台湾阳明山地热景观,台湾东北角海岸风景特定区的地形景观。
五、特大型矿床。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栾川南泥湖钼矿田、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世界“锑都”——锡矿山、白云鄂博——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赣南钨矿、湖南柿竹园钨铋钼锡超大型矿床、中国稀有金属和宝石明珠——阿尔泰伟晶岩、大庆油田、青海察尔汗盐湖、东胜神木煤田、辽宁海城菱镁矿矿床。
六、地质灾害遗迹。大连金石滩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的地震、四川小南海地震堰塞湖、广西南丹新州矿采空区塌陷、河北唐山地震、秭归新滩滑坡、云南东川市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遗迹。
⑻ 地质遗迹的学科分类
地质公园是以地质遗产为基础,也是以保护地学遗产向公众展示地质遗迹的科学意义为目的而建立的,特别是地质遗迹的划分和鉴别,要取得国际同行的共识,其分类要建立在共知的学科系统的基础上,其研究要有共同的语言和方法,以便形成明确的对比方案,利于合作和交流,提出一种系统的科学分类方案。其分类的科学依据和学科归属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地质科学的学科分类因科学的进步,学科的交叉,新领域的扩展,新技术的引入而不断有所变化,地质遗迹类型划分不能太细,选按学科划分把地质遗迹归出大类,再结合学科的不同特点和其自身的分类原则作进一步划分(表5-7)。
研究地质遗迹的目的是保护和展示地质遗产为地学旅游提供资源。地质科学分类中,有些学科有关的地质现象是不可视的称隐性地质遗迹,如地球化学学科有关的微量元素界线,当然有时可以与其他学科相关的地质遗迹吻合,共同显示一种地质遗迹。但当其单独存在时,就难以用肉眼见到了,这些地质现象虽也是地质遗迹,这里分类就不再考虑了。
地质遗迹往往是多学科共同相关的,反映的地质事件也就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分类中一个遗迹的归类就只能归入其最重要、最有显示度的学科中了。
同一地区,可能有多个地质遗迹共生、伴生,对区域(或地质公园)命名时也只能考虑其最有科学意义的一两种地质遗迹了。强调既要促进新知识的发现,以期能创造出新的机遇和解决老问题的途径,对又有的和不断发展的需求作出反应,既要满足用户的需求,也要抓住科学的机遇。
遗产地质学以系统地球科学理论为指导紧扣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以解决实际社会经济发展中提出的问题为目标。以地质公园为平台,是应当发展的新学科。
20世纪中期以来,新全球观逐渐被人们所普遍接受,地球科学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分割的描述性的固体地球科学正向强调行星地球各圈层的内在联系的系统地球科学发展,能够充分揭示地球历史和现状地质生态环境演化,定位人—生物圈—地圈的和谐发展的地球系统科学正在形成。遗产地质学正是这一历史条件的产物。它以地质遗产为研究对象,以系统地球科学为理论指导,对其形成的地质历史过程和条件,对其分类和特征,对其评价、鉴别和分级,对其保护和养育的方法和技术等进行研究。地质遗产分类是遗产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也是其重要内容。
表5-7 显性地质遗迹学科分类系统
续表
续表
它以地质公园为平台,以地质遗迹保护、地质生态环境养育、地质科学普及、发展旅游经济、支撑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地球科学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
2005年在《自然遗产地保护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以中国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一书中首次提出显性地质遗迹学科分类系统,并在国际同行中引起较大反响。笔者在参加UNESCO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标准和指南修改稿的讨论时,将这一分类方案作为建议提出,并在修改稿中得到了采纳。
经过本项目的工作,尤其是根据我国地质公园的现状和应用情况,对最初的分类方案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提出适合我国的显性地质遗迹学科分类系统(表5-7)。
⑼ 地质遗迹分类的发展
地质遗迹是地球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或这些地质作用的综合过程而形成的地质现象。因地质作用类型的多样性,地质作用过程的复杂性,地质作用时间的长期性,也就造成了地质遗迹的多样性。
美国内政部国土局把地质遗迹划分为15类,强调各类地质现象的典型性和其发现研究历史。
1)地质特征、岩石类型、标准化石首次发现描述和命名地;
2)重要地质过程或原理首次发现和研究地区;
3)地学教科书范例依据的野外实例地区;
4)古生物演化阶段的重要化石记录区域;
5)由风、水、冰、风化大规模毁坏性作用产生的典型特征;
6)洞穴和岩溶地形;
7)热泉、自流泉水和含水层;
8)能提供经典性研究和教育机会的地质特征;
9)地球演化史中的重要阶段的突出范例;
10)有众多各类重要地质特征的集中分布,即使其中某些单个不十分重要,但其集合却具有不一般的重要意义;
11)具有重要地质或历史意义的矿山或矿区;
12)奇异地景,如漂砾、陨石、火山口(非火山成因的类似地貌或火山成因)、峰林等;
13)奇特的岩石或矿物产地;
14)地质特征及组合,地质景观具有自然美学性并具休闲价值;
15)具休闲和教育价值的岩矿标本采集地。
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把地质遗迹划分为8个大类:古生物类、地层和标准剖面类、古环境类、岩石类、地质构造类、地貌景观类、经济地质类,其他类型重要地质现象。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工作组(IUGSGeosite)于1993年对地质遗产类型提出了一个景点类型的分类方案。这个方案把地质遗产分为13大类。每一大类又分为若干类型,总的称为景点类型(表5-1)。
表5-1 地质古生物遗产类型
地质景观的分类方法
中国地质旅游学会陈安泽先生先后两次对我国地质景观资源作了较详细的分类:共分为4大类,19类,52亚类,在具体应用中还可结合实际需要划分出更多的“种”(表5-2,表5-3)。其分类中着重考虑了地质成因(陈安泽等,1991)。
表5-2 地质景观类型划分表
续表
续表
(据陈安泽等,1991)
表5-3 地质旅游景观资源类型表
续表
(据陈安泽等,1991)
其后邓霭松又提出了一个分类方案(表5-4):
表5-4 地质遗迹分类表
续表
(据邓霭松)
为了开展旅游资源调查和规划,建设部相关部门也在有关文件中涉及了地质遗迹分类(表5-5):
表5-5 地区旅游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需要调查的旅游资源内容表
(据建设部)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对于风景名胜区中地质遗迹的研究和分类日渐提上议事日程,地矿部和建设部的一批专家主要结合其观赏价值,对地质遗迹划分为以满足游客要求的地质景观类,景观点或景观区(李烈荣等,2002)。
根据国土资源部在《地质遗迹保护规定》中明确规定的地质遗迹保护六个方面的内容,再结合以上各家对地质遗迹类型的划分方法的借鉴,我们提出一个建议性的分类方案(表5-6),将地质遗迹分为5大类、29亚类、若干类型。
2003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公布了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对地质遗迹分类有如下划分:经济地质与采矿、工程地质、地球历史、地貌、冰川地质、水文地质、矿物、古生物、岩相学、沉积学、土壤科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和火山学,同时还列出了地理学、考古学、人类学及教学基地等。2006年11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审专家组会议上通过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标准和指南中再次强调了在地质特征:如代表性岩石、矿物、矿产、化石和地形等几方面能反映的固体地球科学,经济地质与采矿、工程地质学、地貌学、冰川地质学、自然地理学、水文学、矿物学、古生物学、岩石学、沉积学、土壤科学、洞穴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和火山学等学科分支相关的地质遗迹。
表5-6 中国主要地质遗迹类型划分方案
从上述地质遗迹分类沿革,可以清楚地看出,随着地质遗迹调查工作的展开和扩大,对地质遗迹研究工作的深入和拓展,为适应地质公园建立、建设和发展,其分类越来越完善。与地球科学的学科的关联越来越明确,越来越贴近描述中的应用。所以分类表就越来越细,分量越来越重。这当然更利于地质遗产调查的使用和分析对比,更利于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展示,有利于地质公园的规划和建设,有利于科学普及的组织和开展。
地质遗迹分类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指导调查、研究、规划、保护和开发地质公园则是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工作的重要平台。从上述分类演进过程可以看出几个变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略到系统,由描述到实用,由形式到学科,最后UNESCO提出的最新分类中已基本上进到学科分类的层次了。
⑽ 地质遗迹的类型
地质遗迹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属性等可分为下列6种类型:
(1)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最古老的内岩石容——辽宁鞍山白家坟花岗岩;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等。
(2)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世界奇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等。
(3)地质构造形迹: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等。
(4)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如安徽黄山奇峰;澎湖列岛的地形景观等。
(5)特大型矿床:如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内蒙古白云鄂博;中国稀有金属和宝石明珠——新疆阿尔泰伟晶岩;黑龙江大庆油田等。
(6)地质灾害遗迹:如辽宁大连金石滩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的地震遗迹;河北唐山地震遗迹;云南东川市泥石流及防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