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和地质有什么区别
❶ 地理学和地质学有什么区别
是这样的,首先在学科分类上,地理学代码是0705,地质学0709,所以很显然是有区别的,地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地表上下一部分的环境,包括各个圈层(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等),地理学二级学科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我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自然地理学主要是研究自然环境,地貌,水,土壤,气象,生物啊等等,人文地理很多人觉得是文科,其实不是,同样是理科,就是研究类似于人口(比如少数民族迁移之类的),区域,经济,都是以地理数据为依托的,研究的时候会有很多参考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比较抽象一点,分3S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rs遥感,gis主要就是做开发或者分析,以地理数据库做依托,gps主要是定位测量方面,就比如在大街上经常看到有人拿着一个三脚架支在那里看东西,其实那个就是测量,遥感的话是处理各种遥测图片,包括航天飞机拍的,卫星拍的,做各种处理;地质学通俗点说是研究地球内部的,地球演化的,二级学科有三矿,构造,古生物,第四纪等等,地质学需要的数理功底应该要更好一些,因为其要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之类的,有一定难度(地理学如果是师范类,大学物理和分析化学都是不需要学的,非师范类则需要)
❷ 地理问题.....岩层与土层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由两个来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自面(岩层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地层和岩层不同,在某一地质时期形成的一套岩层及其上覆堆积物统称为那个时代的地层。所以,岩层是沉积岩的基本单位而没有时代的含意。地壳中的沉积岩可划分为不同时代的地层。
❸ 土壤,土地,泥土有什么本质区别
土壤盐复渍化(土壤盐碱化)是指制盐分不断向土壤表层聚积形成盐渍土的自然地质过程。盐渍土是在一定的气候、地形、土地、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人类活动、历史上的洪、涝、旱灾害,河道变迁,以及土地利用、农业、水利技术措施等,又对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次生盐碱化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漫灌,使底下水位上升,地下水顺着毛管可以上升到地表,随着水分的蒸发,从而造成土壤中盐粉积累的现象。
❹ 地质学和地质工程有什么区别就业如何
地质学抄是一种专门的学科,比如说袭考察某一个地方的土壤营养成分情况这样的问题,比较专业。地质工程呢,就是具体做关于地质学问题的勘探,开发之类的具体工作。但是地质工程绝对离不开优良的地质学研究人员。这种工作就业相当容易,并且工资较高,技术人员需求量大嘛。
(纯属手打,望采纳)
❺ 地理和地质有什么不同
地质属于地理范围,地理是大学科,地质是地理学科的一门分类...
地理包括地质,地图,水文,土壤,植被,地球学等等..
地质就是专门研究土壤,岩石,地层等的专门学科
❻ “地理学”与“地质学”的有什么区别呢,求指教
通俗的来讲,地质学和地理学都是和地球有关的科学,地理一般主要是区域性的环境系统及其与人类相关的方面,地质一般是地质历史时期及现代整个地球的物理化学状态。
首先说地理学,又分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按照网络包括人口、资源、经济、政治、文化、旅游、历史、聚落、社会、社区地理学;自然地理按照《自然地理学》(林爱文,2008)里面目录的分类,研究包括地球系统、地球演化、岩石圈系统、地貌过程、地貌系统、地球大气、气候与环境、水循环与水运动、地球水环境系统、土壤过程、土壤环境系统、生物圈系统、地球上的生态系统、自然地域系统。其中前四个分类也是地质学的主要研究范围,但对次研究的也更加深入。举个例子,有一个很火的专业叫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是建立在地图学的基础上的,比如说mapgis\goole地图,这些都是对于地理信息的应用,常用的网络地图什么的也属于地理信息的应用。
地质学按研究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构造学、岩石矿物学、古生物和地层学、矿床学、遥感地质学、第四纪地址地貌学等,主要的研究内容都以岩石学、矿物学、地史学、构造学、古生物学为基础。按照定义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就比如会研究板块构造的机制、洋中脊的物质组成等,会测定岩石的年代,可以找矿,这些。
第一次回答问题不知道讲清楚没,关于地质具体的研究还有疑问的可以再问,以上。
❼ 土、土壤的区别
本质没有多大的区别,但一般的习惯中,土壤习惯上是指耕作层,是属于经过搬运沉积的孕育生命的根本的东西。土则是统称,它包括耕作层和原生土或者叫非耕作层,如粘土、沙质土等。
❽ 土地跟土壤有哪些区别
土地和复土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制不能混为一谈。土地(Land):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以上、以下一定幅度空间范围内的全部环境要素,以及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作用于空间的某些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壤(英文名称:Soil)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土壤是在特定成土条件下,经过漫长的成土过程逐渐发育和形成的历史自然体。土壤
土壤就是地球陆地上的一层疏松物质
含有微生物、水分、有机物质、空气等
所以土壤是有一定的肥力
可以生长植物
土壤一般比较讲究结构成分
如土壤的pH值、砂质还是黏质等
中学期间,土壤可以简单的分为三类:
砂质土、黏质土、壤土
砂制土:含沙量多,土质较疏松,蓄水性能差,通气性好
黏质土:含沙量少,土质较粘稠,蓄水性能好,通气性差
壤土:各种性能均一般
土地
土地的定义更广泛
土壤从属于土地的一部分
除了土壤
土地还包括岩石、岩石风化物等
土地是由地表层、地上层、地下层组成的一个空间范围
土地是地表某一地区包括地质、地貌、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等多种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
❾ 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有什么区别,求详解
“环境地质”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文献中。那时这些工业发达国家,已感到环境问题迫切性,开始把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城市地质等问题研究列为环境地质研究的范畴。1982年再版的Michael Allaly主编的《环境辞典》中,将环境地质一词定义为:应用地质数据和原理,解决人类占有或活动造成的问题(如矿物的采取、腐败物容器的建造、地表侵蚀等的地质评价)。环境地质在我国出现和使用较晚,但也是随着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地质灾害等)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愈来愈突出而提出的。
地质环境:自然环境的一种,指由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组成的环境系统。在长期的地质历史演化的过程中,岩石圈和水圈之间、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大气圈和水圈之间进行物质迁移俄能量转换,组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开放系统。人类和其他生物依赖地质环境生存发展,同时,人类和其他生物又不断改变着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同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主要表现在:①地质环境是生物的栖息场所和活动空间,为生物提供水分、空气和营养元素。地质环境的区域差异,导致生物向不同方向进化。生物是地质环境的产物,但又改变地质环境,例如土壤是植物和地质环境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生命在长期演化中,同环境愈来愈适应,因此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及其含量同地壳的元素丰度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英国地球化学家E.哈密尔顿等人通过对人体脏器样品的分析发现,除原生质中主要组分(碳、氢、氧、氮)和岩石中的主要组分(硅)外,人体组织(特别是血液)中的元素平均含量和地壳中这些元素的平均含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见图)。这说明人体是地壳物质演化的产物。②地质环境向人类提供矿产和能源。目前人类每年从地层中开采的矿石达4立方公里,从中提取金属和非金属物质。人类还从煤、石油、天然气、水力、风力、地热以及放射性物质中获得能源。矿产资源是经过漫长的地质时代形成的,属于不可更新资源,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很难恢复,因此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节制地使用是非常重要的。③人类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愈来愈大,例如采掘矿产,修建水库,开凿运河都直接改变地质、地貌;大规模毁坏森林草原,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增加大气层二氧化碳含量,造成全球气候异常;人类向地质环境排放大量工业废弃物,造成对有机体有害的化学元素如汞、铅、镉等在地表的浓度增高。
应当指出,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有完全不同的含义和性质,两者不能互相通用,混淆不分。与地质环境的区别在于,环境地质是研究人类技术—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影响的学科,是以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地质环境是有空间概念的,而环境地质没有空间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