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修隧道可能遇到哪些地质灾害

修隧道可能遇到哪些地质灾害

发布时间: 2021-02-16 13:59:30

⑴ 隧道年度维修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风险、控制措施及应急处置措施有哪些

渝湘高速是重庆通往湖南、贵州、湖北的要道之一,其界水段同内时连接金佛山、仙女容山、黑山谷等重点风景名胜区。2018年10月,高速集团按照重庆市城市品质提升要求和市交通局统一部署,启动实施界水段石龙、南湖、太平、接龙、炉场坡、丰岩和龙凤山等7座隧道照明提升改造。提升改造内容包括隧道洞壁涂装、照明系统加强、增设翼墙、更换光电标志等。
该路段养护工程师刘晓年介绍,本次提升改造前,界水段隧道出现砌衬裂缝、涂层脱落等现象,十分影响隧道美观。所以,本次提升改造,实施洞壁涂装面积22.4万平方米,就是为隧道洞壁穿上一件乳白色新衣,让隧道焕然一新。
除了洞壁涂装,隧道照明灯具加密增亮,增设洞壁反光环,以及在隧道洞口增设翼墙,是广大驾乘人员最能感受到的变化。

⑵ 隧道地质灾害有哪些预防措施

看你是做哪方面资料用的,在做地质灾害评估吗?

⑶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分类有哪些

隧洞施工超前预报分类:
1 按预报的作用划分

⑴ 常规预报:是勘测设计阶段地质工作的继续,也是隧洞施工的一个作业过程。其目的是结合施工进程,收集地质资料,判断围岩类别,了解掌子面前方短距离内的工程地质条件,为正确选择断面大小、衬砌类型、施工方法和支护设计或修改施工设计等提供依据,其成果可作为隧洞竣工后维修养护参考。该预报是短距离预报的主要任务,目前已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多以地质素描为主,配合简单的物探测试了解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常规预报应以施工单位为主,作定量预报、并结合施工进行,预报时尽量不占或少占施工作业时间。
⑵ 成灾预报:隧洞施工中的地质灾害,是指隧洞施工过程中因前方地质条件的突然变化,导致施工失去控制的非常事件。该事件可引起人员伤亡、机械设备失效并严重破坏、甚至被迫长时间停工,致使工程部门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隧洞地质灾害主要有大规模塌方、涌水、涌泥、涌石、岩爆、瓦斯等。成灾预报是对可能的灾害性地质条件进行预报,以指导隧洞施工中的防灾和减灾工作。该预报是中、长距离预报的主要任务,是为隧洞施工战略决策服务的。对可能成灾的地质条件,应从设计和施工方法上考虑特殊对策,否则可按常规预报进行。成灾预报应由设计、科研、施工单位组成专家小组,采用地质、物探综合分析法进行定性和定量预报,并视工作需要占用部分施工作业时间。
⑶ 专门预报:对特殊地质问题进行预报,如膨胀岩、侵蚀性地下水、高地温、岩溶等。这些特殊地质条件,常常使施工陷入困境或破坏隧洞衬砌,如果处理不及时或处理失当,甚至可能酿成大的地质灾害。可见,专门预报也是隧洞施工预报的重要内容之一。该预报应由设计、科研和施工部门组成专门小组,采用综合手段作定性和定量预报。
2 按距掌子面的距离划分
隧洞施工超前预报距离与隧洞施工速度和工程实际需要密切相关。结合我国隧洞开挖技术水平和快速施工要求,按掌子面前方距离可分为三类:
⑴ 短距离预报:0~15m。就我国目前快速施工的水平,一般采用钻爆与TBM相结合的方法。一个循环进尺约2~3m,二个循环是4~6m,三个循环是6~9m。实践表明,预报三个循环的前方地质条件,即能满足安全施工要求。根据我国目前的探测技术,要预报掌子面前方15m范围内的地质条件并不困难,且测试基本可与施工同步进行。对成灾预报而言,短距离预报相当于临灾预报或防灾处理阶段。
⑵ 中距离预报:15~50m。对于防灾预报来说,只有15m范围内的临灾预报是不够的。发现有可能成灾的地质条件,马上要准备处理,显然太紧张。比较理想至少应有30m的距离。因此,进行范围超过15m的中距离预报是隧洞施工所必须的。另外,从目前已有的预报实践来看,用物探方法在开挖面上进行20~40m的超前探测已十分有效。说明物探方法在中、长距离预报中是有潜力的。
⑶ 长距离预报:50m以上为长距离预报。
3 按采用的手段划分
⑴ 经验预报:在以往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凭感觉就能进行的预报。它对临灾预报有特殊意义,如凿孔过程中发现有岩粉异常喷出,可能遇到了瓦斯或有害气体;听到岩石劈裂声且随后出现岩块弹射现象可能是岩爆;凿孔异常喷水可能是大量涌水的先兆;隧洞塌方也有先兆等等。直接预报法或地质分析法的预报效果与从事预报人员的经验丰富程度密切相关。
⑵ 采用仪器预报:预报目的不同,方法各异,所用仪器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地质分析法只需罗盘、地质锤、放大镜、稀盐酸和皮尺等;水平钻孔法需用大型水平钻机;物探方法需各种物探仪器等。
⑶ 综合预报:地质体是复杂的综合体。企图用单一方法查明隧洞的全部地质条件是不可能的,因此应采用综合预报方法。根据地质条件的差异和不同精度要求,适时选用若干种方法相互补充和印证,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4 按精度划分
⑴ 定量预报:“定量”是对前方地质体具体位置、规模、设计参数变化等给出量的概念;对灾害性地质条件,除明确灾害性质外,还应明确可能成灾的位置、规模和影响范围等。当然对量的精度要求也是相对的,如短距离预报精度要求最高;中距离预报精度要求次之;长距离预报则以定性为主,强调战略上的指导作用。
⑵ 定性预报:定性是对定量而言。定性一定要准,具体位置的精度可不作严格规定。

⑷ 修筑山岭隧道会遇到哪些工程地质问题该如何防治

首先,地震,这个在选址上就要避开地震带
其次,基岩稳定性,如松散、柔性的岩性要加固
第三,水文情况,地下水含水层、隔水层及涌水情况

⑸ 如何有效预防隧道施工地质灾害

隧道施工地质灾害成因分析隧道施工时,引发地质灾害的根本原因在于版人类的不科学施工与盲权目施工,还有隧道的施工方法与施工的具体环境不够协调。通常意义上讲,隧道施工的地质灾害与自然地质灾害相比,具有强度较低、频率较大与危害较大的特征,并且具有可预防性。因此在隧道进行施工时,努力做好相关地质灾害的常见问题的预防工作,便可以很有效地控制住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要做好地质的勘测工作,确定好防治的目标,积极优化防治的方案,优选出防治的最佳施工方法,加强施工的管理工作与监督工作。只有做好这些,才能真正控制好引发隧道施工的地质灾害的发生,最终减少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的发生。

⑹ 隧道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隧道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1.隧道掘进中的超欠挖
现象:隧道在掘进开挖过程中,发生上、下、左、右轮廓超标。

原因分析:测量不准,放线偏差较大;布孔位置偏差较大;炮孔钻眼过程中孔眼不直发生斜孔超限;爆破参数选择有误,装药量过多或不合理。

防治措施:保证测量工作的换手复核制;精确计算爆破参数,正式进洞前进行工艺试验,地质条件变化时及时调整有关参数;钻孔过程中控制孔眼位置及其方向。

2.隧道喷射砼脱层隆起

现象:砼喷射层与岩面不粘结,砼喷层之间粘结不好。

原因分析:受喷面松动岩石未清除;受喷岩面浮碴杂物未用压力风、压力水冲洗或冲洗不彻底;受喷面滴水、淋水、集中出水点未处理;间隔喷砼前一层喷面未用风、水清洗浮碴。风压与喷射距离不协调。
防治措施:清除松动岩石,清除受喷面浮碴杂物;对喷水、淋水、集中出水点的受喷面采用凿槽、埋管进行引导疏干处理;喷射砼前进行试喷,确定风压与喷射距离之间的协调关系。
3.隧道锚杆拉力不足

现象:锚杆安装不牢固、抗拔力不够。

原因分析:锚固长度不够;砂浆灌注不饱满;砂浆包裹锚杆厚度不够或根本没有;孔眼内杂物没有处理干净;孔眼深度同锚杆长度不配套。
防治措施:钻孔直径应与锚杆直径相配套;严格按设计孔深钻孔;压浆前用压力风及压力水冲净孔眼;锚杆除锈、矫直,安装时确保锚杆与孔眼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孔内注浆从孔底开始,均匀连续进行,中途不得中断;采用早强药包裹锚杆时,处理后的锚杆外径应与孔眼直径配套。

4.隧道衬砌砼麻面

现象:砼表面缺浆、粗糙、凸凹不平,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

原因分析:模板表面在砼浇筑前未清理干净,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未全部使用钢模板,夹杂其他类型模板;模板表面脱模剂涂刷不均匀,造成砼拆模时发生粘模;模板拼缝处不够严密,砼浇筑时模板缝处砂浆流走;砼振捣不够,砼中空气未排除干净。

防治措施:模板表面认真清理,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全部使用钢模板;砼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振捣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振捣手在振捣时掌握好止振的标准:砼表面不再有气泡冒出。
5.隧道衬砌砼蜂窝

现象:砼局部酥松,石子间几乎没有砂浆,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原因分析:砼配合比不准,原材料计量错误;砼未能充分搅拌,和易性差,无法振捣密实;未按操作规程浇筑砼,下料不当,发生石子与砂浆分离造成离析。漏振造成蜂窝;模板上有大孔洞,砼浇筑时发生严重漏浆造成蜂窝。

防治措施:采用电子自动计量拌和站拌料,每盘出料均检查砼和易性;砼拌和时间应满足其拌和时间的最小规定;砼下料高度超过2m以上应使用串筒或滑槽;砼分层厚度严格控制在750px之内;振捣时振捣器移动半径不大于规定范围;振捣手进行搭接式分段,避免漏振;仔细检查模板,并在砼浇筑时加强现场检查。

6.隧道衬砌砼孔洞

现象:砼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砼,或蜂窝巨大。

原因分析:钢筋密集、预埋件密集,砼无法进入,无法将模板填满;未按顺序振捣砼,产生漏振。砼坍落度太小,无法振捣密实。砼中有硬块或其他大件杂物,或有其它材料、工具、用具落入;不按规定程序下料,或一次下料过多,来不急振捣造成。

防治措施:粗骨料最大粒径应满足规范要求;防止漏振,专人跟班检查;保证砼的流动性符合现场浇筑条件,施工时检查每盘到现场的砼,不合格坚决废弃不用;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防止杂物落入正浇筑的砼中,如发现有杂物应马上进行清理。

7.隧道砼露筋

现象:钢筋砼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露于砼表面。
原因分析:钢筋尺寸大于设计,局部有紧贴模板现象;砼浇筑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脱落造成钢筋移位紧贴模板;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骨料卡在钢筋上,砼将不能裹住钢筋造成露筋;砼拆模过早,模板将砼带落造成露筋。

防治措施:绑扎钢筋前,认真检查钢筋几何尺寸,不符合要求的一律返工;垫块按一米间距梅花状布置,钢筋密集处应加垫;砼配比中的粗骨料最大尺寸应附合规范要求,并在收料时严格控制;砼拆模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强度。

8.隧道衬砌砼缺棱掉角

现象:砼结构直边处、棱角处局部掉落,有缺陷。

原因分析:砼浇筑后养护不好,边角处水分散失严重,造成局部强度低,在拆模时造成前述现象;模板在折角处设计不合理,拆模时对砼棱角产生巨大应力;拆模时野蛮施工,边角处受外力撞击;成品保护不当,被车或其他机械刮伤。

防治措施:加强养护工作,保证砼强度均匀增长;设计模板时,将直角处设计成圆角或略大于90°;拆模时精心操作;按成品防护措施防护,防止意外伤害。
9.隧道渗漏水

现象:隧道衬砌后出现渗漏水。

原因分析:混凝土抗渗能力差;防水板焊接不紧密;排水管堵塞;施工缝处理不好。

防治措施:采用高性能砼,控制水泥用量,增强砼自身防渗能力。衬砌防水材料必须进行试验,确定合格后使用,防水板吊挂安装要严格控制操作程序及工艺标准,做到平顺,松紧适宜,围岩表面突出物体必须清除,防水板连接采用热溶焊接,确保连接强度。铺设环、纵向排水管时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同时可根据水量大小进行适当调整,水大时可加大铺设密度,同时做好排水管的保护工作,防止砂浆渗入堵塞,并用横向排水管引至排水沟,保证排水畅通。
各种类型的施工缝均采用钢丝刷将接缝处的砼面刷毛,或采用高压水冲洗直至露出表面石子,在新砼浇筑前,先刷水泥浆两道,再浇筑25px同级配砂浆,对水量明显地段可以加设橡胶止水带。

10.隧道整体台车衬砌接茬处发生错台

现象:相邻断面衬砌砼表面接茬处错台超出验收标准。

原因分析:台车刚度小,砼浇筑时发生变形;模板使用时间过长发生变形;相邻节段接茬处未采取处理措施。
防治措施:台车设计时加大刚度,挠度检算可采用稍大的安全系数;模板发生变形时一律进行更换;相邻节段接茬处采用加强措施如使用横向液压千斤顶、丝杠顶撑等使相接处密贴。

⑺ 见过哪些隧道,为什么需要修建隧道,隧道施工可能遇到哪些问题

你好,大大小小的隧道一般成年人都会看过很多。那么为啥修隧道基本思路版很简单,就是要经济高效权地通过,一般有交通用隧道,也可以有输水和输油管线有的隧道。可以想想穿过山体走与绕着山体在外边走哪个好,就清楚隧道的价值。可能遇到隧道内环境,比如地质构造条件、施工安全问题、专业问题等等很泛泛。

⑻ 修隧道工人可能会遇到哪些职业性有害因素大题

修隧道工人可能遇到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主要是缺氧和蹋方,
这是最大的危害了。

⑼ 隧道地质灾害的特点、危害

地质灾害为岩溶塌陷
岩溶塌陷是地面塌陷的一种,指在岩溶地区,下部可内溶岩层中的溶容洞或上覆土层中的土洞,因自身洞体扩大或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顶板失稳产生塌落或沉陷的统称。其地面表现形式是局部范围内的地表岩土体的开裂、不均匀下沉和突然陷落。

岩溶塌陷的危害主要有:
影响交通:岩溶塌陷对交通网络的正常运行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公路、铁路的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
毁坏农田:发生于农田中的岩溶塌陷,会使作物被毁,粮食减产,给人民群众造成较大的危害;并且地面耕植土落入地下塌坑,造成了耕作面积的减少,未进行填埋或者由于塌坑规模太大而不便进行填埋的地方则无法继续进行农作物耕种。
破坏建筑:发生于建筑及人口密集区的岩溶塌陷,会造成房屋墙壁裂缝、屋内地面裂缝下沉,严重的直接导致建筑物倒塌。
沟通地表地下水系,污染地下水:由于近年来工业的发展,大部分河流等地表水体水质较差,岩溶塌陷发生后,揭穿了灰岩含水层顶板,沟通了地表水系与地下水系,使得地表水通过塌坑大量涌入岩溶含水层,加之岩溶裂隙、溶洞的连通性好,污水会在岩溶含水层中迅速扩散,污染岩溶地下水。
大规模的塌陷可引起地震效应。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