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角度包括什么
Ⅰ 什么是地层倾角
地层倾角是指岩层层面最大倾斜线的下倾方向与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夹的夹角。
专地层,属地质学专业术语,地层是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成层的岩石和堆积物。
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从岩性上讲,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地层是地壳中具一定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岩石。地层可以是固结的岩石,也可以是没有固结的堆积物,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在正常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层与层之间的界面可以是明显的层面或沉积间断面,也可以是由于岩性、所含化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的变化导致层面不十分明显。
Ⅱ 从地质角度阐述我国现今地形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你问的是一本书,叫《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此处空位太小,我粘贴不下。
Ⅲ 从地质属性的角度对地质环境问题的分类
地质环境问题涉及众多的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它们一方面存在形态学、动力学上的差异,另一方面某些现象和过程又往往具有地质学上的同源性和成因上的因果关系。因此,从地质属性的角度对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分类是目前大多采用的办法,常见的分类方案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按地质作用的类型分类
按地质作用的类型和地质现象出现的时间先后,可以将地质环境问题划分为原生地质环境问题和次生地质环境问题。
1.原生地质环境问题
原生地质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地质作用直接引起的,不利于人的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如火山喷发、地震、滑坡、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除此之外,在地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些地质产物或不良的背景条件,如影响工程基础稳定性的淤泥质软土触变、冻土冻融、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以及导致地方病发生的水土化学组分异常等都属于原生地质环境问题。
2.次生地质环境问题
次生地质环境问题包括两类:一是人类活动导致或诱发的;二是由其他地质或非地质作用派生的不利于人的地质现象和过程。前者有地下水污染、次生盐渍化、坑道突水、岩爆及人为工程活动为诱因的滑坡、崩塌、地震等;后者指的是灾害链,如地震、洪水暴发引起的崩塌、滑坡等。
(二)按地质作用的驱动力来源分类
从地质作用、过程的驱动力来源上考虑,地质环境问题可以分为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前者主要包括火山喷发、地震;后者包括了除前者以外的其他所有有害的地质现象和过程。需要指出的是,在许多情况下,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发生有其内动力作用的背景,如地震诱发山体的崩塌、滑坡等,所以,地壳稳定性差的地区,外动力地质作用也会十分活跃,地质环境问题发生的频率较高。
(三)按地质过程的动力学形式分类
从地质过程的动力学形式来考察,地质环境问题可以分为突发的和渐进发生的两类。前者与地质环境系统以突变的形式失稳有关,如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坑道突水、瓦斯突出与爆炸、岩爆等;后者是地质环境系统渐变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盐渍化、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
除上述分类外,也有人从地质环境系统组分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将地质环境问题归纳为水盐失调、岩土体变形、生态退化三个方面。
Ⅳ 地质剖面图高程线上的角度指向是什么意思
剖面投影在地面上就是一条线,而剖面图上的走向是指该这条线是向着专152°的方向所做从某属一点往前所做,152度是从正北算起,顺时针度量.
剖面图中的角度是剖面线的角度、是两向伸展的.钻孔间距这行上是钻孔的方位角和倾角、是一向的.
钻孔施工中有些质量等问题、钻孔不一定正好与剖面线方位角度一致.有可能偏差.所以又标有有钻孔的方位和角度.
Ⅳ 地质上的断层角度120° ∠87°代表什么意思
120度是倾向,就是向南东倾,120度+-90度是断层的走向。87度是代表倾角的意思。
Ⅵ 怎么看这张地质图里面标注角度的符号(有图)T T
地图正上方一般为正北(除非有特殊说明)。以正北方为0度,顺时钟方向确定角度。T两端出头的是走向,一端出头的是倾向。 走向用量角器量一下,倾向图上标注了。
Ⅶ 地质中的方位是什么意思
网络出来的
地质专业用语!北东就是平常说的东北,北西就是西北,走向一般是指岩层或背斜等的延伸方向!所谓北北东走向简单说就是,向北和北东方向之间的方向延伸!回答者是:jians327 | 二级
Ⅷ 论述地表的地质组成特点有哪些(从岩石角度)
岩石的基本特点是所有的岩石都是混合物。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有机岩,而不是矿物。
岩石,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矿物聚合体,其中海面下的岩石称为礁、暗礁及暗沙,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集合体,也有少数包含有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即化石)。岩石有三态:固态、气态(如天然气)、液态(如石油),但主要是固态物质,是组成地壳的物质之一,是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成分。
岩石根据其成因、构造和化学成分分类,按其成因主要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火成岩
火成岩又称岩浆岩,它是因地壳变动,熔融的岩浆由地壳内部上升后冷却而成。火成岩是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占地壳总质量的89%。火成岩根据岩浆冷却条件的不同,又分为深成岩、喷出岩和火山岩三种。
1.深成岩
深成岩是岩浆在地壳深处,在很大的覆盖压力下缓慢冷却而成的岩石,其特性是:构造致密,容重大,抗压强度高,吸水率小,抗冻性好、耐磨性和耐久性好。例如,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闪长岩、檄揽岩等。
2.喷出岩
喷出岩是熔融的岩浆喷出地表后,在压力降低、迅速冷却的条件下形成的岩石,如建筑上使用的玄武岩、安山岩等。当喷出岩形成较厚的岩层时,其结构致密特性近似深成岩,若形成的岩层较薄时,则形成的岩石常呈多孔结构,近于火山岩。
3.火山岩
火山岩又称火山碎屑岩。火山岩是火山爆发时,岩浆被喷到空中,经急速冷却后落下而形成的碎屑岩石,如火山灰、浮石等。火山岩都是轻质多孔结构的材料,其中火山灰被大量用作水泥的混合材,而浮石可用作轻质骨料,以配制轻骨料混凝土用作墙体材料。
二、沉积岩
沉积岩又称水成岩。沉积岩是由原来的母岩风化后,经过风吹搬迁、流水冲移而沉积和再造岩等作用,在离地表不太深处形成的岩石。沉积岩为层状构造,其各层的成分、结构、颜色、层厚等均不相同,与火成岩相比,其特性是:结构致密性较差,容重较小,孔隙率及吸水率均较大,强度较低,耐久性也较差。
1.机械沉积岩
风化后的岩石碎屑在流水、风、冰川等作用下,经搬迁、沉积、固结(多为自然胶结物固结)而成。如常用的砂岩、砾岩、火山凝灰岩、粘土岩等。此外,还有砂、卵石等(未经固结)。
2.化学沉积岩
由岩石风化后溶于水而形成的溶液、胶体经搬迁沉淀而成。如常用的石膏、菱镁矿、某些石灰岩等。
3.生物沉积岩
由海水或淡水中的生物残骸沉积而成。常用约有石灰岩、硅藻土等。
沉积岩虽仅占地壳总质量的5%,但在地球上分布极广,约占地壳表面积的75%,加之藏于地表不太深处,故易于开采。沉积岩用途广泛,其中最重要的是石灰岩。石灰岩是烧制石灰和水泥的主要原料,更是配制普通混凝土的重要组成材料。石灰岩也是修筑堤坝和铺筑道路的原材料。
三、变质岩
变质岩是由原生的火成岩或沉积岩,经过地壳内部高温、高压等变化作用后而形成的岩石,其中沉积岩变质后,性能变好,结构变得致密,坚实耐久,如石灰岩(沉积岩)变质为大理石;而火成岩经变质后,性质反而变差,如花岗岩(深成岩)变质成的片麻岩,易产生分层剥落,使耐久性变差。
Ⅸ 地质剖面的角度是从哪个方向开始转的
地质剖面是根据要表达的地质现象剖切的图纸。向两个方向延展。如探矿剖面一般垂直矿体走向方向剖切。角度是由矿体走向决定的。
剖面角度标示为方位角。即以北方向为起始方向0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