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山区地形易发生什么地质灾害

山区地形易发生什么地质灾害

发布时间: 2021-02-16 07:35:10

❶ 我国的地形特点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什么

我国地形分区比较多,西南泥石流,东南海啸台风,板块交界处,山区多发地震,西北比较旱沙化严重。近几年我国干旱洪水也比较严重、、、

❷ [高中地理]如何根据地形判断地质灾害

泥石流1、成因:自然:①山区地形坡度大 ②地表多输送堆积物③植被覆盖率低 ④充足的水(强降水、溃坝、冰雪融水)
滑坡1、成因:①山区地势起伏大,岩体、土体不稳定,有滑动面②重力作用(降水、地震、人类活动加剧滑坡发生)
沙尘暴
1、发生时间:冬春季
2、成因:①春季降水少,干燥多风,土壤疏松,植被未形成,难以抑制沙尘
②全球气候变暖,冷空气活动频繁,多大风,提供了动力
③人类过度放牧、樵采等造成土地沙化
④部分工程建设等破坏地表,地表裸露
3、分布: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沙漠广布、地表裸露、植被稀疏)
4、冷锋对沙尘暴的影响:冷锋风力大,吹扬沙尘,并使沙尘随锋面移动
5、危害:破坏草原,加速荒漠化,污染环境,造成呼吸道疾病多发
地震灾害
1、成因:地壳运动(构造地震)
中国多地震原因:临近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2、破坏程度大小原因:自然:震级大小;距震中距离;震源深度人文:发生时间;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建筑物抗震程度;人员防震自救意识
3、引发的次生灾害:泥石流、滑坡(地表破碎)、堰塞湖、工厂有毒物质泄露造成的环境污染、瘟疫(人员死亡)
4、损失:严重人员伤亡;破坏建筑物;引发次生灾害(如上)

这已经是最简单的了。

❸ 等高线地形图中地质灾害容易发生在哪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坡度越陡形专成滑坡的可属能性越大,而在易形成河流的山谷部位,受雨水的冲刷,也比较容易形成滑坡.
读图可知,图中①处等高线最密集,且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因此最易发生地质灾害--滑坡.
故选:A.

中国地质灾害分布与我国地形地势特征有什么关系

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在地势阶梯的交界处,坡度大,地形崎岖,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我国地震多发,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西南地区多地震滑坡泥石流。

❺ 喀斯特地貌易发生的地貌灾害

斯特地貌抄区,地表崎岖不平袭,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村庄多数位于山脚山坡下或灾害点下游,滑坡、崩塌十分发育;
2、岩石裸露的山区。由于植被退化,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导致岩石碎裂,山体(危岩)崩塌较发育;
3、各类采矿区。露天采石场不规范的开采方式,给崩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井下开采,由于地压影响和废碴、尾矿的随处堆放,常造成地面塌陷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4、大、中型水库的环山渠道。由于渠道开挖时,破坏了山体的完整性,加上部分渠道年久失修,遇上连续降雨,土层水份饱和,塌岸、渗漏、溃决等,容易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及下游的公路、村庄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倚山而建的各类建筑物。由于在山脚或山坡修建房屋,人为地促使山体边坡破坏,或在岩体断裂面上修建各类建筑物,加大主动岩体的重量,从而人为地引起滑坡的发生;
6、是城镇建设。由于历史原因,原城镇建设大多没有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房屋密集,加上大量抽取地下水,常形成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❻ 简述山区地震危害严重的原因

总结来讲,有以下几点原因。
1.山区地形复杂。发生地震时,复杂的地形对灾后救援很内不利。
2.容易容发生次生灾害。山区地震往往会引发泥石流和山洪暴发,而雪原地区地震更有可能引发雪崩。
3.道路封锁。山区地震后,通往灾区的路往往会被石头,树木堵塞,清理难度大,耗时长。
4.形成堰塞湖。在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中,都出现了堰塞湖。堰塞湖危险极大,很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次生灾害。
5.通讯困难。山区地震后,通讯设施被破坏,难以与外界联系。
6.卫生条件差。山区本身卫生条件并不好,在地震后,水源被污染,交通要道被堵塞,山区环境恶劣,极易滋生细菌和病毒。

❼ 我国山区主要地质灾害概述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地质灾害发生的动力是地球的内动力、外动力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作用于地壳表部的力。地球的内动力发生于地球内部,非常强大并无法控制;外动力产生于地表和地表邻近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如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而人类本身作用于环境的不合理的工程以及经济活动是可以控制的。伴生的各种灾变事件是指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的对自然环境、人为环境产生破坏,对人类本身的财产、生命造成危害的事件。

广义的地质灾害可分为:①地球内动力作用为主产生的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和海啸等;②以地球外动力作用为主产生的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

针对我国实际情况,火山、海啸灾害不突出,地震灾害归属国家地震局管理,所以《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将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归为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形成、发生的条件很多,主要有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活动、地震、岩体结构、节理裂隙、降雨、地表沟河水冲刷、地下水侵蚀、水库、湖水浪击和众多的不合理的人为工程、经济活动等。不同的灾种,形成、发生的基本条件也不尽相同。如滑坡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地形、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等内部条件,加上降雨、河流冲刷以及人为开挖坡脚等1~2个外部条件就会发生;泥石流发生的基本条件是高陡的地形(沟床比降)、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和强降雨(动力条件)等。

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山区沟、河两岸陡坡地形,有少数分布在丘陵缓坡地形,并受地层岩性的控制;黄土地面塌陷受黄土性质、降水分布、黄土分布的控制;大部分地面塌陷发生在石灰岩分布区的岩溶发育带和地下采空区;滑坡发生在软岩、易滑地层分布区。

山区危害油气管道的主要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塌陷和山洪冲刷等类型,其中又以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为主。

❽ 中国易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地区,其地形特点是什么:易发生地震的地方主要有哪些

我国泥石流的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特别是在地形条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1)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一是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与盆地之间的接触带;另一个是上述的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

(2)在上述两个带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大断裂、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这是我国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

(3)在各大型构造带中,具有高频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泥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

(4)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水雪融化的显著特征密切相关。即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大、水雪融化快的地区。如云南、四川、甘肃、西藏等。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我国地震概况

地震活动地理分布是不均匀的、大地震往往只在某些特定地区发生。地震活动频繁且强烈区域称为地震区,许多大地震集中的狭长地震称为地震带。中国可划分为23个地震带。
1、郯城枣庐江带。2、燕山带。3、山西带。4、渭河平原带。5、银川带。6、六盘山带。7、滇东带。8、西藏察隅带。10、东南沿海带。11、河北平原带。12、河西走廊带。13、天水-兰州带。14、武都-马边带。15、康定-甘孜带。16、安宁河谷带。17、腾冲-澜沧带。18、台湾西部带。19、台湾东部带。20、滇西带。21、塔里木南缘带。22、南天山带。23、北天山带。

我国地处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本世纪全球两次造成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都发生在我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地震,死亡23.4万人;另一次是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死亡24.2万人。

❾ 丘陵地貌会发生的地质灾害

炎陵县地形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故选:A.

❿ 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与我国地形,地势特征的什么有关

地震(七条地震带)
滑坡(坡度较陡,以黄土高原,横断山脉山区多发生)
泥石流(地质构造破碎,多雨区)
我国地形分区比较多,西南泥石流,东南海啸台风,板块交界处,山区多发地震,西北比较旱沙化严重.近几年我国干旱洪水也比较严重.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当然是山地,尤其是藏南地区以及川滇黔三省交界的山区,地壳不稳,岩石破碎,多地震.后者山区加上植被破坏,多暴雨,常引发滑坡和泥石流.我国地形分为三个阶梯,第一阶梯是西南部,第二阶梯是中部和西北部,第三阶梯是东部平原,一、二阶梯地形崎岖,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