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火层岩是属于什么地质

火层岩是属于什么地质

发布时间: 2021-02-16 07:20:22

A. 火山岩地质

粤东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分布面积约占其总面积的10%左右。火山岩主要是燕山期火山活动产物。在粤东北的梅县、蕉岭、大埔、丰顺等地的中生代火山岩,在空间上总体是沿北东向莲花山-大埔深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带分布,构成许多侏罗纪、白垩纪火山岩盆地,形成巨大厚度的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系。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广东省地矿局、区调队、地质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先后从不同侧面对本区中生代火山岩进行过较详细地研究[6~13]。现据笔者野外地质观察和对比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本区火山岩地质特征简述如下。

(一)早侏罗世火山岩

早侏罗世火山岩分布在研究区的梅县、蕉岭、大埔一带,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下部金鸡组火山喷发亚旋回和上部桥源组火山喷发亚旋回。本区金鸡组火山喷发活动特点是:底部为中性岩浆溢流到中性岩浆爆发,形成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中部为中性岩浆爆发,安山质凝灰岩呈夹层产于砂页岩中;上部为中性、中酸性岩浆爆发到酸性岩浆溢流,形成安山质角砾凝灰岩、流纹岩。

(二)中侏罗世火山岩

在研究区主要分布于梅县、大埔等地,呈北东向带状分布。中侏罗世火山岩为陆相火山碎屑岩、熔岩,呈夹层产于中侏罗统漳平组中。主要岩性为安山质角砾凝灰岩、层凝灰岩及凝灰质砂岩。自下而上组成两个喷发亚旋回。下亚组夹6层安山质角砾凝灰岩、沉凝灰岩及凝灰岩,总厚423m;上亚组夹两层安山质角砾凝灰岩、沉凝灰岩,厚148m。本期火山活动特点是:以喷发-沉积相为主,火山碎屑岩多于熔岩;早期以安山质、英安质为主,晚期以流纹质为主。

(三)晚侏罗世火山岩

粤东晚侏罗世火山岩,是我国东南沿海火山活动带的南延部分。由于受燕山期断裂和燕山期以前的断裂带复活的影响,火山喷发盆地在空间上沿北东向断裂及其派生的北西向断裂构造带呈串珠状分布。该期火山岩为一套陆相及内陆湖泊相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建造,形成巨厚的中性、中酸性、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夹少量沉积岩。根据沉积喷发特征、岩石组合及上下接触关系,可划分为4个喷发亚旋回。第一喷发亚旋回分布在莲花山深断裂带以西的梅县寨岗上等盆地,下部为砂泥质与凝灰质砂页岩互层,上部为英安质角砾凝灰岩、安山质角砾凝灰岩、凝灰岩夹少量安山岩,总厚99~231m。该期火山活动以中酸性—中性岩浆爆发为主,溢流为次。第二喷发亚旋回以梅县寨岗上等火山岩盆地发育最全,为一套中性夹少量中基性的火山岩。其下部为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安山质角砾凝灰岩;中部为安山岩、杏仁状安山岩、安山质凝灰熔岩、安山质凝灰岩夹玄武岩、流纹质凝灰熔岩;上部为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安山质角砾凝灰岩。第三喷发亚旋回在研究区的丰顺县丰良、八乡、梅县寨岗上等地最为发育,为高基坪群火山岩的主体。岩性为一套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夹少量沉积岩,主要岩性为流纹岩、流纹质凝灰熔岩、流纹质角砾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夹少量页岩、粉砂岩,总厚大于1000m。该亚旋回火山活动特点是以爆发-溢流为主,形成一套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未见中性岩类出现。第四喷发亚旋回分布于莲花山深断裂带两侧,以南侧为主,出露面积仅次于第三喷发亚旋回,两者常伴生一起,呈喷发不整合接触,底部以一层中酸性英安岩或英安质角砾凝灰岩为界。主要岩性有英安岩、英安质角砾凝灰岩、英安质火山角砾岩、流纹岩、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夹沉积岩等,总厚380~1800m。本期火山活动表现出由中酸性到酸性的演化过程。

(四)早白垩世火山岩

早白垩世火山岩主要沿着北东向断裂及其派生的北西向断裂呈长条状分布,为陆相火山-沉积湖相建造,为一套陆相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沉积岩,自下而上可分为上、下两个喷发亚旋回,以贝岭、官草湖等盆地为代表。火山活动以间歇性喷发-沉积相、溢流相、次火山相为主;由下至上由弱增强,即具有由弱喷发沉积→溢流→侵入活动特点。

(五)晚白垩世火山岩

在研究区内的梅县、蕉岭、平远等地晚白垩世叶塘组火山岩十分发育,沿北东向断裂及其派生的北西向断裂呈串珠状分布。盆地中有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的泥砂质湖泊相红色建造。可分为上、下两个喷发亚旋回:上亚旋回有爆发—溢流—间歇喷发沉积,以溢流相为主,形成厚层状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少量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凝灰质砂、砾岩等;下亚旋回主要为红色的正常碎屑沉积,伴有少量岩浆溢流—爆发—间歇喷发沉积,玄武岩、流纹岩、英安质凝灰岩、凝灰岩等产于砂砾岩中。

B. 火山岩地质和岩石学特征

5.1.1 火山岩的地质特征

本区的火山岩地层在整个浪岗-月凤山断陷盆地内广泛发育(图5.1a)。陆相火山岩地层可分为下部的打鼓顶组(J3d)和上部的鹅湖岭组(J3e)。打鼓顶组厚度为425~520m,由两个岩性段组成,下段(J3d1)以浅灰—肉红色流纹质粗晶屑凝灰岩、含砾晶屑凝灰岩为主,上段(J3d2)分布角砾安山岩、灰绿色安山岩,为打鼓顶组的标志层,打鼓顶组喷发不整合于下石炭统或新元古界之上。

图5.1 浪岗-月凤山盆地区域构造略图(a)、北武夷地区浪岗-月凤山盆地地质简图(b)和冷水坑矿田外围地质图(c)

(b据福建省冶金工业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1:20万光泽幅和上饶幅,1972;c据912队,江西省贵溪市下鲍矿区外围地形地质图,2009)

1—赣西南坳陷带;2—武夷山隆起带;3—扬子准地台;4—闽东火山坳陷带;5—华北地台;6—第四系;7—鹅湖岭组第三段火山岩;8—鹅湖岭组第二段火山岩;9—鹅湖岭组第一段火山岩;10—打鼓顶组火山岩;11—下石炭统梓山组含电气石石英粗砂岩、含砾石英砂岩;12—新元古界老虎塘组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13—花岗斑岩;14—石英正长斑岩;15—碱长花岗斑岩;16—流纹斑岩;17—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18—断层;19—地质界线;20—采样位置

鹅湖岭组为一套以酸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的陆相火山建造,总厚度>860m,按喷发间断和演示组合特征划分为3个亚段:第一亚段(J3e1):岩性为流纹质晶屑凝灰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底部为凝灰质砂岩、层凝灰岩,岩石喷发不整合于打鼓顶组安山岩或角砾安山岩之上;第二亚段(J3e2):岩性为流纹质凝灰岩,浅灰色、紫红色流纹岩,岩石喷发假整合于 J3e1之上;第三亚段(J3e3):主要由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组成,底部见有含角砾熔结凝灰岩和球粒熔结凝灰岩。其中打鼓顶组和鹅湖岭组第一亚段火山岩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鹅湖岭组第二亚段火山岩在盆地中央有较大面积的分布,鹅湖岭组第三亚段火山岩则在火山盆地中心聚集发育(图5.1b),显示了火山活动不断中心化的趋势。总体上,火山岩的走向为NE向。

5.1.2 岩石类型与岩石化学特征

5.1.2.1 岩石类型

(1)晶屑凝灰岩

灰绿—灰白色或带肉红色(图5.2a),晶屑凝灰结构(图5.2b),局部角砾凝灰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的晶屑和塑性玻屑、火山灰(凝灰质)及少量岩屑等组成(图5.2c)。晶屑大部分呈棱角状,粒度大小不一,一般0.5~2.0mm,大者可达5~8mm,含量为50%~60%。胶结物为凝灰质及塑性玻屑,其含量占40%~50%。当晶屑粒度>2mm者数量超过三分之一时为粗晶屑凝灰岩;局部角砾含量达5%~30%时为角砾晶屑凝灰岩。

图5.2 晶屑凝灰岩手标本(a)、晶屑凝灰结构(b)和晶屑凝灰岩中具卡斯巴双晶的石英(Qtz)和钾长石(Kfs)晶屑(c)

(2)流纹岩

灰—灰黄色,斑状结构,流纹构造。由斑晶和基质组成,斑晶主要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偶见黑云母等,斑晶含量为5%~15%,且以石英斑晶为主。石英斑晶呈自形—半自形,具裂纹和熔蚀现象,粒径为0.2~1.5mm。钾长石呈自形柱状,粒径为0.5~1mm,斜长石呈自形板状,粒径多<1mm,含量甚微。基质致密,为脱玻的长英质。岩石不具流动构造而为块状构造者称为块状流纹岩,具石泡及流动构造者称为石泡流纹岩(图5.3)。

图5.3 石泡流纹岩(a)、石泡流纹岩中石泡及流动构造(b)和石泡流纹岩中石泡的放射纤维状结构(内部为隐晶质长英质,外部为脱玻化的放射状石英)(c)

(3)安山岩

灰褐—灰绿色,斑状碎裂结构(图5.4b),块状、杏仁状及气孔状构造。斑晶为中性斜长石、辉石、黑云母、角闪石等,斑晶含量为10%~20%。斜长石呈板状、板条状,粒径为0.5~1.5mm,最大者可达5mm;辉石呈柱状、粒状,具绿泥石化;黑云母和角闪石分别呈片状、长柱状,含量相对较少。基质由隐晶质、微晶质和玻璃质组成玻晶交织结构。岩石碎裂结构发育,绿泥石化较强,裂隙被长英质微晶和方解石填充(图5.4c)。

图5.4 安山岩手标本(a)、安山岩的斑状碎裂结构(b)和安山岩的碎裂结构(裂隙被长英质微晶和方解石(Cal)填充)(c)

(4)熔结凝灰岩

灰褐—褐红色,熔结凝灰结构(图5.5b),似流纹构造。由晶屑、玻屑、火山灰和隐晶质组成。晶屑成分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粒径为0.2~2mm,可见熔蚀现象,含量为10%~17%。石英含量较多,自形—半自形,呈熔蚀浑圆状(图5.5c)。塑性岩屑呈小团块状、透镜状、撕裂状或条带状、条纹状等;塑性玻屑呈条纹状、火焰状,含量为65%~80%。岩石不具熔结凝灰结构而为流纹结构者称为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其少量岩屑的为流纹岩;具晶屑凝灰结构块状构造者称为晶屑熔结凝灰岩,其少量岩屑的为凝灰岩。

图5.5 熔结凝灰岩手标本(a)、熔结凝灰岩的晶屑凝灰结构(b)和熔结凝灰岩中浑圆状石英(Qtz)和板状钾长石(Kfs)晶屑(c)

(5)沉凝灰岩

暗灰—灰绿色,凝灰结构,层状构造(图5.6b)。具有韵律,韵律层单层厚4~40mm,韵律层底部碎屑较粗,往上变细。由晶屑、微晶质和隐晶质组成。晶屑主要为石英、长石、黑云母等,含量为25%~35%(图5.6c)。石英、长石呈次棱角状,粒度一般为1~2mm;黑云母呈片状,粒径为0.2~2mm,蚀变较强,并具暗化边现象。基质由微晶质石英、长石和隐晶质组成,含量为10%~20%。

(6)复成分角砾岩

灰—灰绿色(图5.7a),角砾凝灰结构,角砾状构造(图5.7b)。由角砾、塑性玻屑、晶屑、岩屑等组成。角砾成分有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图5.7c)、花岗伟晶岩、脉石英等,呈棱角状、长条状、团块状等,粒径一般为0.1~5cm,大者达10~20cm,含量为40%~45%,最高可达80%。塑性玻屑占15%~20%,岩屑占10%左右。晶屑成分为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粒径为0.2~1.5mm,含量为15%~20%,胶结物为凝灰质。安山岩岩屑由斑晶、隐晶质、微晶质和玻璃质组成,花岗岩岩屑主要成分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白云母,基质由长英质微晶、玻璃质和火山灰组成玻晶交织结构。

图5.6 沉凝灰岩手标本(a)、沉凝灰岩的层状构造(b)和沉凝灰岩中次棱角状石英(Qtz)、斜长石(Pl)晶体(c)

图5.7 复成分角砾岩(a)、复成分角砾岩的破碎角砾结构(b)和复成分角砾岩中花岗岩角砾(c)

(7)石英正长质凝灰角砾岩

肉红色、浅灰绿色、凝灰角砾结构,角砾状、块状构造。角砾成分主要有正长石、石英、正长花岗岩、石英正长岩,偶见混合花岗岩、花岗伟晶岩、片岩角砾。角砾呈棱角状、次棱角状,大小不一,小者0.2~0.5cm,大者10~15cm,一般1~6cm。胶结物为凝灰质及细小的正长花岗岩碎屑等。

(8)凝灰质砂岩、粉砂岩

紫红—灰绿色。砂状—粉砂状结构,薄层状构造。碎屑成分为石英、斜长石、岩屑、白云母等。胶结物主要为绢云母、碳酸盐或泥质,次为凝灰质、硅质等。碎屑物含量一般为15%~50%,多者达到75%左右。岩石层理发育,韵律清晰,韵律层厚度一般为10~20cm。该层可作为火山岩层对比标志层。

5.1.2.2 岩石化学特征

矿田主要火山岩的岩石化学成分见表5.1,显示矿田火山岩岩石以酸性岩为主,大多数属于流纹岩类,少数为安山岩类。

流纹岩类岩石以富硅为特点,SiO2含量>70%,Al2O3为11.79%~14.68%,Al2O3>K2O+Na2O+CaO,属铝过饱和系列。岩石富钾富碱,K2O+Na2O为6.22%~8.83%,K2O>Na2O。

安山岩类岩石 SiO2含量范围为54.47%~65.9%,Al2O3为14.3%~18.89%,K2O+Na2O 为6.97%~11.16%,K2O>Na2O,岩石富钾富碱。

表5.1 冷水坑矿田火山岩岩石化学成分表单位:%

(据左力艳等,2008)

C. 花岗岩和大理石,分别属于什么岩,深层岩 沉积岩 变质岩 火山岩

花岗岩属于火山岩;大理石属于变质岩。

花岗岩是深成的岩浆岩,它是由地下深处炽热的岩浆上升失热冷凝而成。其凝结的部位,一般都在距地表3Km以下。花岗岩岩浆冷凝成岩并隆起成山,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冷凝成岩和深成阶段 。花岗岩岩浆从地下深处向上侵入,到达地壳的一定部位(一般在3km以下)而冷凝结晶,形成岩体。在冷凝结晶的过程中体积要发生收缩,从而在花岗岩体中产生裂隙,即“原生节理”。

花岗岩中的原生节理一般有三组,彼此近于垂直,三个方向的节理把岩体切割成大大小小的近似的立方体、长方体的块体。这些节理裂隙则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部分发育成为断裂构造。

第二阶段,上升到接近地表风化阶段 。花岗岩体接近地表,地下水作用增强。在地下水作用下,花岗岩中的主要矿物长石变成了粘土矿物。这种变化最易发生的部位是被原生节理切割成的立方体、长方体的棱角处。

久而久之,受原生节理切割而成的立方、长方形的块体,就变成了一个个不太规则的球体,称为“球状风化”,形成的球状岩块称之为“石蛋”。

大理石又称云石,是由沉积岩和沉积岩的变质岩形成,通常伴随有生物遗体的纹理。主要由方解石、石灰石、蛇纹石和白云石组成,其组成成分以碳酸钙为主,约占50%以上,还有碳酸镁、氧化钙、氧化锰及二回氧化硅等。

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遇盐酸发生气泡,具有等粒或不等粒的变晶结构,颗粒粗细不一。大理石也是天然建筑装饰石材的一大门类,一般指具有装饰功能,可以加工成建筑石材或工艺品的已变质或未变质的碳酸盐岩类。

(3)火层岩是属于什么地质扩展阅读

变质作用绝大多数与地壳演化进程中地球内部的热流变化、构造应力或负荷压力等密切有关,少数是由陨石冲击月球和地球的表面岩石所产生。变质作用是在岩石基本上保持固体状态下进行的。地表的风化作用和其他外生作用引起岩石的变化,不属于变质作用。

促使沉积物转变成为沉积岩的成岩作用,通常也是在地下一定深度和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进行的,它与变质作用有相似之处,但成岩作用所要求的深度、压力和温度都较小,在作用的过程中物质发生的变化不十分明显;

而变质作用所要求的温度与压力较高、深度较大,在作用过程中原岩变化显著。一般来说,成岩作用的温度小于150~200℃,围压低于100~200MPa;而变质作用则要高于这一数值。因此,可以说成岩作用与变质作用具有过渡关系。

变质作用虽与温度有重要关系,但温度并未使原岩熔融,即原岩基本上在固态下发生变质,一旦温度高到使原岩熔融,那么,就进入到了岩浆作用的范畴,因此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从发展上来看也是有联系的。对于大多数岩石来说,变质作用的高温界限大致为700~900℃。

在地壳形成发展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先形成的变质岩,为了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在固态情况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重新组合,甚至包括化学成分的改变,这个变化过程称为变质作用。当然,由于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称为变质岩。

D. 火山岩地质特征

1.凤庆营盘—云县铜厂街—永德班卡地区

该区火山岩分布在昌宁县东大石头街—松子山坡头—竹鲁凹、凤庆县营盘—郭大寨、云县铜厂街、班卡—崇冈、勐永一带等。它们的出露随构造线呈微向东凸的弧形。

图2-1昌宁-孟连带岩浆岩分布及采样位置图

1—玄武岩;2—平掌组依柳组/营盘组玄武岩;3—花岗岩;4—花岗闪长岩;5英安斑岩;6—花岗斑岩;7—二长花岗岩;8—超基性岩体;9—苦橄岩;10—花岗细晶岩;11—石英二长闪长岩;12—石英脉;13—伟晶岩;14—辉绿岩;15—辉长岩;16—辉橄岩;17—镁铁岩(未分);18—断层;19—地质界线

分布在昌宁县河西的平掌组火山岩已强烈变质,片理发育,为一套绿色片岩(绿泥阳起片岩、绿帘阳起片岩、斜长角闪绿泥片岩等),局部见变余玄武结构、杏仁状构造等,原岩是基性火山岩类。

在凤庆县营盘、永德县班卡一带,玄武岩等火山岩变质不明显,是一套中基性火山岩,包括玄武岩、安山玄武岩、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安山玄武质凝灰岩、凝灰质砂页岩等。凤庆平掌一带的火山岩系可分为5个喷发旋回。从下到上的前4个旋回都是从安山质、安山玄武质火山碎屑岩向上变为中基性—基性熔岩或基性火山碎屑岩,各旋回从中基性向基性岩浆演化;第5个旋回由基性火山碎屑岩组成。整个岩套,从下到上玄武岩成分逐渐增加,表现出从中基性到基性的演化趋势。

吴根耀(1993)将郭大寨的玄武岩(伴生苦橄玢岩)与孟连县南垒河东的玄武岩对比并定为早二叠世,将凤庆县营盘的火山岩系解释为剖面上下两段为两个逆冲片的叠置,与下伏泥盆系温泉组呈断层接触,其中大理岩夹层根据采获有下石炭统化石,而定为挤入的扁豆体,上部灰岩与老厂、崇岗—鱼塘寨所见的都是“飞来峰”;昌宁县河西的平掌组也看成是3个逆冲岩片的叠置。笔者对班卡鱼塘寨火山岩与其上覆灰岩的接触关系进行了调查,鱼塘寨南边接触处火山岩风化呈土黄色,含块状角砾,角砾为具粗大斑晶的玄武岩,大小不一,灰岩具角砾构造,该地应为断层接触。在鱼塘寨附近公路边,下伏的玄武岩致密,有的斑晶粗大,接触面黄绿色,风化成土状,灰岩为淡红色巨块状,往下为断续的灰岩条带夹于凝灰质砂页岩中,再往下就为破碎风化呈黄绿、灰绿色的火山岩(玄武岩)。从接触部位看来,上下的关系应该是逐渐过渡的。1:100万普洱幅的鱼塘寨剖面摘录如下:

上覆地层:中石炭统石洞寺组浅红、浅灰色细晶白云质灰岩

整合

下石炭统平掌组(C1p)

3.上部为块状条纹灰岩:中部为块状条带状含泥灰岩;下部为灰色、灰黄色泥质灰岩夹角砾状灰岩及灰紫色碎屑砂状灰岩。厚105m

2.黄红紫色凝灰质砂岩、页岩夹黄白色细砂岩及泥岩,底部为凝灰质火山角砾岩。厚30m

1.黄绿灰绿色杏仁状玄武岩、安山岩、玄武岩,未见底。厚大于71m

铜厂街—乌木龙一带火山岩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及凝灰岩、角砾岩夹灰岩,火山岩分4~5个旋回,每个旋回以玄武岩—凝灰岩、凝灰角砾岩为特征,火山岩受热动力变质而成绿帘黝帘角闪片岩、斜黝帘阳起片岩、斜长绿泥绿帘片岩、绿帘阳起片岩、绿帘绿泥阳起片岩、阳起绿帘千糜岩、钠长绿帘绿泥千糜岩等绿色片岩,可见变余玄武结构。张旗将之称为变质玄武岩,作为蛇绿岩套的一个成员。据1:20万区调报告,这两地的火山岩往北往南,热动力影响减弱,片理减少,变质逐渐减弱,从而可辨认原岩玄武岩的特征。在铜厂街矿区,笔者观察到了变质的和不变质的两套玄武岩。表明平掌组受后期热动力作用的影响已变质。张旗(1985)推测铜厂街变质玄武岩比未变质玄武岩喷出较早,经历的是一次洋底变质和变形作用;而笔者认为,变质火山岩与地层的强烈揉皱有关,在褶皱宽缓部位,变质减弱,变质应与动力作用有关。乌木龙岩石含有钛辉石、棕闪石、钠闪石、白钛石等,指示岩石具偏碱性特征。

2.勐省—小黑江地区和老厂地区

该区内石炭纪火山岩系分布在南汀河断裂以南的小黑江沿岸、团结村一带、勐省—糯良公路沿线、邦糯—大贺勐以及募乃—老厂、牡音—东岗、景冒—芒沙一带。

这套岩石以基性岩为主,有少量中基性熔岩,火山碎屑岩以中基性火山角砾岩、凝灰岩为主。该套火山岩称依柳组,可分为上、下两段,但上段在北部为碳酸盐岩沉积,其他地区由火山岩组成。

在勐省—小黑江一带,火山岩系主要由玄武岩、安山玄武岩组成,有少量的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岩类简单,以裂隙式喷溢的玄武岩、气孔杏仁状玄武岩为主。在邦糯一带,凝灰岩分布普遍。老厂的火山岩系为一套碱性橄榄玄武岩-碱性玄武岩-粗安岩组合,可分出3个旋回4层,由下向上:第一旋回,玄武质熔结角砾岩、角砾凝灰岩→杏仁状安山岩;第二旋回,橄榄玄武岩、粗面玄武岩、橄榄粗安岩、粗面质集块岩、火山角砾岩、角砾凝灰岩、凝灰岩;第三旋回,碱性橄榄玄武质-橄榄玄武质-粗面玄武质熔结凝灰岩、玻基辉橄岩、粗面玄武岩、粗面质晶屑凝灰岩。火山岩的厚度由北往南增厚,火山活动南强北弱,以老厂—龙洞一带为火山喷发中心,喷发以裂隙式为主。玄武岩常含钠闪石、白钛石等碱性矿物。

3.孟连—曼信地区

区内石炭纪火山岩出露在孟连县以南,沿南垒河往南至国境线,以及曼信西边的芒井向斜两翼(图2-2)。据1:20万区调图幅,区内的构造为呈南北走向的芒井向斜,核部为上石炭统的灰岩,含

科和珊瑚化石,向两翼逐渐为中石炭统的白云质灰岩、骨屑粉晶内碎屑灰岩(含

科化石等)和依柳组的火山岩,石炭系的统与统之间均为整合接触。吴根耀(1993)根据枕状熔岩所夹硅质岩中的放射虫,仍视其为早石炭世,而将中石炭统和上石炭统的灰岩属构造推覆于下石炭统之上的“飞来峰”;又把南垒河之东的玄武岩,伴有苦橄(玢)岩的石炭纪火山岩系的时代定为早二叠世,把石炭纪火山岩看成是构造逆冲于早二叠世玄武岩之上。实际上,南垒河东侧的火山岩与其东侧岩层的接触关系在曼信到中寨的路线上可以清楚地见到,不存在逆冲推覆的构造痕迹。

该区的火山岩以熔岩为主,岩类较多,喷发旋回发育较全,强度大,演化迅速。火山岩以碱性橄榄玄武岩、含橄拉斑玄武岩、含橄中长玄武岩、橄榄粗安质火山角砾岩、凝灰质火山碎屑岩等为主,伴有苦橄(玢)岩、辉绿岩、辉绿玢岩等浅成侵入体。曼信往南向界碑3km处,有苦橄岩产出,具枕状构造。枕状苦橄玄武岩为斑状结构,基质具球颗结构,局部见辉绿结构。其矿物组成为:橄榄石(蛇纹石、皂石、磁铁矿化)35%~40%,单斜辉石35%,斜长石25%~35%,尖晶石为1%。蚀变矿物有皂石、蛇纹石等。基质由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组成,两者互呈束状、纤维状集合体,构成基质的球颗结构。橄榄石为偏镁质贵橄榄石,单斜辉石为易变辉石,表明有超基性火山岩的喷出。南垒河沿岸的枕状玄武岩发育良好。玄武岩常含含钛普通辉石(40%)、富镁贵橄榄石,具球颗结构。球颗结构普遍出现,可能有一部分是放射状矿物集合体围绕着分散核心的火山玻璃脱玻作用而成的,但多数是由于岩浆快速结晶的产物。从玄武岩类镜下特征可以看出矿物结晶顺序大致为橄榄石→斜长石→单斜辉石。

图2-2曼信地区地质图

1—石英砂岩、粉砂岩夹页岩(D1l);2—硅质岩夹砂页岩(D2-3);3—砂岩夹硅质岩(D3);4—玄武岩、块状玄武岩夹灰岩透镜体(C1y1);5—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夹灰岩透镜体(C1y2);6—灰质白云岩夹灰岩(C2);7灰岩夹鲕状灰岩(C3);8—拉巴组砂岩、页岩、硅质岩(P1l);9—苦橄岩、砂砾岩、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J1h1);10—苦橄岩(

E. 火山和地质有什么关系

火山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广泛。主要有火山喷发物、火山岩地层、火山地质构造、火山矿产、宇宙火山活动等方面。
火山喷发产物主要有松散的火山碎屑物以及固结成岩的火山碎屑岩,熔浆凝固形成的熔岩。研究这些产物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形成的温压条件,结构构造,次生变化,并进一步研究火山岩浆的起源和演化规律。
火山岩多半喷出地表,常与沉积岩共生,构成火山-沉积岩系,形成地层的一部分。根据火山岩中的沉积夹层内的生物化石和对火山岩进行同位素年代测定,可以了解火山岩地层特征及其形成的年代,并建立火山岩地层层序及地层单位。
火山喷出的产物,除大部分堆积在地表外,也有部分形成于地表之浅部,构成潜火山岩体。在火山口附近堆积的熔岩和火山碎屑物,形成各种形态的火山锥。包括火山锥、火山通道及其附近的潜火山岩体和有关矿体,统称为火山机构。研究火山机构的特征以及控制火山喷发的构造体系,可以进一步了解火山活动的规律和板块构造的关系。
火山活动常常与各种矿产有关。在各个地质时期的火山岩地层和火山机构中,常常伴生有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床。研究这些矿床和各种火山岩之间的赋有关系和赋存形式,了解火山作用的成矿规律,并提出各种矿床的找矿标志。

F. 三大岩类地质特性不同点是什么

地球上的岩石千变万化,它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岩浆岩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
岩浆岩的主要特征

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与沉积岩和变质岩有明显的区别。
(二)、变质岩
地壳中的原岩(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经生成的变质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和化学条件的变化,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性活泼的物质(水气、各种挥发性气体和热水溶液)渗入的作用下,在固体状态下改变了原来岩石的结构、构造甚至矿物成分,形成一种新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岩不仅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而且还保存着原来岩石的某些特征。
1、 变质岩的主要特征
1 有的具有片理(片状)构造如片岩;
2 有的呈片麻构造(未形成片状),岩石断面上看到各种矿物成带状或条状等,如花岗片麻岩;
3 有的呈板状构造,颗粒极小,肉眼难辨,如板岩。

(三)、沉积岩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等疏松沉积物团结而成的岩石。同时也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 5%。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沉积岩中所含有的矿产,占全部世界矿产蕴藏量的80%。
沉积岩的主要特征
1 层理构造显著,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
2 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即是生物化石;

G. 岩石地层是什么

【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成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版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权变质的浅变质岩。】地层是指在某一地质年代因沉积作用以及岩浆喷出活动形成的地层的总称。(所谓的地层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和非成层岩石的总称。从岩性上讲,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地层是地壳中具一定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岩石。地层可以是固结的岩石,也可以是没有固结的堆积物,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在正常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层与层之间的界面可以是明显的层面或沉积间断面,也可以是由于岩性、所含化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的变化导致层面不十分明显。
我国地层委员会采用宇、界、系、统、阶、亚阶等六个地层单位术语。与之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为宙、代、纪、世、期、亚期等术语。

H. 地层岩性,有哪几种

地层岩石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岩石按其成因主要分为火成岩(岩专浆岩)、沉积岩和变属质岩三大类。整个地壳中,火成岩大约占95%,沉积岩只有不足5%,变质岩最少。

火成岩按成因分为两类:一类是岩浆出露地表凝却而形成的火山岩(喷出岩);另一类是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在地表以下缓慢凝却而形成的侵入岩。

(8)火层岩是属于什么地质扩展阅读:

岩石产地

地球形成之初,地核的引力把宇宙中的尘埃吸过来,凝聚的尘埃就变成了山石。山石经过风化,变成了岩石。接着就变成陨石,在没有落入地球大气层时,是游离于外太空的石质的、铁质的或是石铁混合的物质;

若是落入大气层,在没有被大气烧毁而落到地面就成了我们平时见到的陨石。简单的说,所谓陨石,就是微缩版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而留下的残骸。

I. 火山岩地区的地质特点

宁波火山岩地区地层厚度大,岩性单一,不论是浅层地下水还是深层地下水都极为贫乏,在以内往容的地质勘查概念里属于缺水地区,也是非地热异常区。曾有开发商提出了要开发当地地热资源的建议,但都由于人们长期形成的非地热异常区和缺水的概念而被否定。在开发商的多次和长期的考察中,认为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有地热水,而且在深圳—镇海断裂带的另一侧,有自动溢出的地热水。为了深入挖掘当地旅游资源,扩大知名度,提升旅游品位,找到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为旅游开发提供新的资源支撑,南山旅游公司决定进行地热资源开发的实验性工作,不论是否成功,都要开展钻探工作。为此,他们找到了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其目的是找到可供开发利用的地下热源和水源,确定地热钻探的位置。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