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特殊的地质景观
㈠ 6大类地貌景观分别有哪些
中国丹霞
丹霞,指的是一种有着特殊地貌特征以及与众不同的红颜色的地貌景观(即“丹霞地貌”),像“玫瑰色的云彩”或者“深红色的霞光”。在地质和地貌学层面上,丹霞可以定义如下:“丹霞是一种形成于西太平洋活性大陆边缘断陷盆地极厚沉积物上的地貌景观。它主要由红色砂岩和砾岩组成,反映了一个干热气候条件下的氧化陆相湖盆沉积环境。“中国丹霞”于2010年8月1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刚果盆地
为非洲最大盆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又称扎伊尔盆地。位于非洲中西部。赤道横贯中部。呈方形,赤道横贯中部。面积刚果盆地约337万平方千米。位于下几内亚高原、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及低小的阿赞德高原之间,大部在扎伊尔境内,西部及北部包括刚果及中非的部分领土。
亚马孙平原
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介于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之间,西抵安第斯山麓,东滨大西洋,跨居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4国领土,面积达560万平方公里(其中巴西境内22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该国领土1/3)。平原西宽东窄,地势低平坦荡。最宽处1280公里,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平原中部马瑙斯附近只有海拔44米,东部更低,逐渐接近海平面。平原是在南美洲陆台亚马孙拗陷基础上,经第四纪上升、成陆后,由亚马孙河干流、支流冲积而成。平原降水多,原因是受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影响。
巴西高原
巴西高原是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位于巴西东南部。大部在米纳斯吉拉斯(Minas Gerais)州和圣保罗州境内巴西高原。主要由低山、丘陵高地和平顶高原构成。面积有500多万平方公里,位于南美洲中东部,介于亚马孙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之间,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海拔300~1500米,地面起伏平缓,向西、北倾斜。花岗岩、片麻岩、片岩、千枚岩、石英岩等古老基底岩系出露地表。其中东部岩性坚硬的石英岩、 片岩部分,表现为脊状山岭或断块山,凸出于高原之上;西部即戈亚斯高原和马托格罗索高原,具有桌状高地特征。高原边缘部分普遍形成缓急不等的崖坡,河流多陡落成为瀑布或急流,切成峡谷。
哈萨克丘陵
亦称“哈萨克褶皱地”。哈萨克斯坦中、东部丘陵。位于哈萨克斯坦中部。北接西西伯利亚平原,东缘多山地,西南部为图兰低地和里海低地。东西长约1200千米,南北宽约400~900千米。海拔300~500米。西部较平坦,平均海拔300—500米,宽达900公里;东部较高,平均海拔500—1,000米,宽400公里,地表受强烈切割。面积约占哈萨克斯坦的五分之一。有克孜勒塔斯(海拔1,566米)、卡尔卡拉雷(海拔1,403米)、乌卢套、肯特(海拔 1,469米)和科克切塔夫等山。哈萨克丘陵为古老的低山台地。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侵蚀,地表较平坦,多沙丘和盐沼。由于深居内陆,地面又坦荡单调,年降水量仅200毫米左右。7月平均气温24℃,冬季由于北部没有高山屏障,北方冷气团长驱直入,气温可降至-30℃以下,气温年较差大,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属荒漠、半荒漠地带。自北向南分属草原带(已开辟大片耕地)、半荒漠带。东南部在巴尔喀什湖附近为荒漠带。山区有松林。生荒地用作牧场。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铅、锌、铬、煤、铁、石油、天然气和铝土矿等。
安第斯山脉
为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几乎是喜玛拉雅山脉三倍半,属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主干。南美洲西部山脉大多相智利巴塔哥尼亚地区的安第斯山脉互平行,并同海岸走向一致,纵贯南美大陆西部,大体上与太平洋岸平行,其北段支脉沿加勒比海岸伸入特立尼达岛,南段伸至火地岛。跨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 、玻利维亚 、智利 、阿根廷等国 ,全长约8900千米。一般宽约300千米,最宽处在阿里卡(Arica)至圣他克卢斯 (Santa Cruz)之间,宽约750公里,。整个山脉的平均海拔3,660 米,有许多高峰终年积雪,海拔超过6000米 ,由一系列平行山脉和横断山体组成 ,间有高原和谷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超过6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汉科乌马山海拔7,010米,为西半球的最高峰。地质上属年青的褶皱山系。地形复杂。南段低狭单一,山体破碎,冰川发达,多冰川湖;中段高度最大,夹有宽广的山间高原和深谷,是印加人文化的发祥地;北段山脉条状分支,间有广谷和低地。多火山,地震频繁。安第斯山最高峰是位在阿根廷内的阿空加瓜山(Aconcagua),海拔6962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火山,也是最高的死火山。此外安第斯山脉中的哥多伯西峰(Cotopaxi)是世界最高的活火山之一,海拔5897米。南美洲诸重要河流的发源地。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富森林资源以及铜、锡、银、金、铂、理、锌、铋、钒、钨、硝石等重要矿藏。山中多垭口,有横贯大陆的铁路通过。泛美公路沿纵向谷地和海岸沟通安第斯山区各国。安地斯山脉是由许多连续不断的平行山脉和横断山脉(或科迪勒拉)组成的,其间有许多高原和洼地。分别称为东科迪勒拉和西科迪勒拉的东、西山脉界线分明,勾勒出了该山系的主体特征。东、西科迪勒拉总的方向是南北走向,但东科迪勒拉有几处向东凸出,形成形似半岛的孤立山脉,或像位于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和秘鲁毗连地区的阿尔蒂普拉诺那样的山间高原。
㈡ 列举地质地貌景观的类型,特点,各举一例
山地:特点:峰峦起伏,坡度陡峭,一般在海拔500m以上
举例:昆仑山版
平原:特点:平坦广阔,权一般在海拔200m以下
举例: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特点:起伏不大,坡度和缓,一般在海拔200~500m之间
举例:江南丘陵
高原:特点: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峭
举例:青藏高原
盆地:特点:四周高,中间低
举例:四川盆地
不知道这么回答,你满不满意?我们上课老师就这么讲的!
㈢ 世界著名的地质景观有哪些
山东泰山 1987.12 泰山,古名岱山,又称岱宗。自然景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内和人文景观的烘托容,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专家在泰山考察时发现,泰山既有突出普遍的自然科学价值,又有突出普遍的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是一座融自然科学与历史文化价值于一体的神奇大山。
㈣ 地质地貌景观有哪些主要类型
地貌景观有几种:
河流地貌:三峡
冰川地貌:绒布冰川
黄土及风成堆积地回貌:黄土高原,答塔克拉玛干
雅丹地貌:新疆魔鬼城
岩溶地貌:桂林山水
黄土地貌:塬、梁、峁
流水地貌: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
风蚀地貌:雅丹地貌(新疆魔鬼城)、新月形沙丘
海岸地貌:基岩海岸(石老人)
㈤ 滨州的特殊地质景观有哪些
贝壳堤国家公园
㈥ 地质景观有哪些,地质景观有哪些知识
地质景观是由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形成的,具体有向斜、背斜,地垒、地堑,还有断层、褶皱等
㈦ 同安有哪些特殊的地质景观
同安区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西溪溺谷为中心,中低山蜿蜒于边境地带,向专内陆作阶梯状分属布,构成明显的向东南大开口的马蹄状地形。北部属戴云山南翼延伸的山地丘陵,由晚侏罗世火山岩构成陡峻的山体,海拔高度为700~1000米,往东南过度为丘陵和滨海台地,海拔高度递降。境内山脉纵横,丘陵起伏,河流切割断裂,地形破碎复杂,最高点为北部云顶山,海拔1175.2米,最低点为东南部新店沿海一带。主要山脉走向以北西为主
㈧ 请简述我国都分布有哪些特殊地貌景观
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
西北地区风力作用地貌。
㈨ 请帮我介绍几种地质景观!
陕西翠华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为2001年3月国土资源部首批的11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而且是全国第一批建成揭碑的国家地质公园。公园位于陕西省长安秦岭北麓,距西安市区20公里,主峰终南山海拔2604米,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经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
《国语》记载:“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史记》等也有此记载。据推测,翠华山山崩由地震诱发形成,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为《国语》,其它关中地震对翠华山山崩形成均有不同程度影响。
在地质历史上,翠华山属秦岭山脉,由中元古界(距今10亿年前)变质杂岩组成,秦岭北麓大断层从山北侧通过,其北侧相对下降形成关中平原,南侧抬升形成高耸的秦岭,一万年以来平均每年上升1.73—3.4毫米,构成了翠华山山体的岩石质坚性脆,经长期风化作用,也加速了山崩形成。
翠华山山崩分布面积5.2平方公里,倒石量达3亿立方米,目前初步开发1.5平方公里,分布在水湫池、甘湫池、大坪三处,主要由残峰断崖,崩塌石海,堰塞湖三大部分组成。
残峰断崖主要指玉案峰、甘湫峰、翠华峰及形成的山崩临 空面。三峰鼎立,负势竞上,突兀险峻,直冲云霄。“南望终南如 翠屏环列,芙蓉万仞直插青冥。”(清•陕西巡抚给乾隆奏章)玉案峰,海拔1688米:半峰劈裂,崩面平齐峻峭,好像玉案倒竖,甚为壮观。《关中记》载:“太乙谷东,山峰齐如案,峰腰有金华 洞,洞中常有冉冉行云如瀑则澍雨,故古诗有‘云从玉案峰头 起,雨自金华洞中来’之名句。”夏季,云雾翻滚,或玉带,或花朵,飘忽不定,满山弥漫,天地空灵。玉案行云与雁塔晨钟、杏园赐宴齐名,同为关中胜景。甘湫峰,海拔2045米,是一条长1500 多米,宽260-900米,高差约300多米的山岳,近南北就地崩塌,形成石海波涛的壮景。翠华峰,海拔1414米,似一巨大的铜 墙铁壁横亘翠华山中,南端被高达200余米的峭壁截切,形成 一条长近千米,高200多米,宽300多米的石坝,堵塞太乙谷。三峰气势恢宏,有玉笋簇生之姿,堡垒踞霄之势,堪称奇绝。特别 是太乙真人,此残峰似一长者凝目远眺,独立峰巅,晴时可见古 都西安之风貌,南五台之佛光。
崩塌石海,总量3亿立方米,石块巨大,集中分布在翠华峰—甘湫峰和大坪,巨石堆砌,相互叠置,拔地而起,万笏朝天,或雄师望月,或猛虎下山,或仙女撒花,或顽童嬉戏,宛如石头的海洋,波澜起伏,浪击长空。著名景点有剑石、玉兔醉卧、通灵玉玺等,极富阳刚之气。崩塌石海在山崩过程中因石块崩落相 互欹嵌,形成了上百个洞穴,有天洞、冰洞、蝙蝠洞等。其中冰风 二洞最让人称奇,有“华夏八大冰洞”之称,洞内外夏季温差可 达23℃以上,冰洞夏季结冰,冷彻肌骨。冰洞,炎炎酷暑,冰柱倒立;风洞,盛夏六月,凉风习习。风洞是由两块巨石顶端相撑形成,高约近20米,宽2-3米,由于狭管效应和空气对流,洞中常有冷风嗖嗖。《类编长安》载:“冰井在厅(宁陕厅)北太乙玉案山,井深数丈,水落井中结冰暑不消,长安不藏冰,每于夏天于此取冰,谓之冰井。”现山崩主景区还有一夏之春景点,俗称小冰洞,夏季洞内冷气凝结飘向洞外,洞外四周还是鲜花初开芳草萌动的春天,煞是好看。蝙蝠洞洞长100余米,曲折迂回,宽窄不一,空间变换多样,在30米深处,千余只蝙蝠附于洞壁,翅声清晰可辨,为翠华一新奇。有好事者联云:“甘湫水湫湫上有湫,冰洞风洞洞中有洞。”“石室坐地九夏寒,洞奇通天三冬暖。”(陈少默)翠华山各种奇洞遍布丛生,有待进一步探究。
玄关是游览冰、风二洞必经之地,两块巨石耸立,相隔咫尺,天成一线,上有一小桥,行人至此,昂首而望,有天门之感,无限神秘,莫不悚然。十八盘是崩塌石海的北侧边缘,高约200米,莽莽苍苍,巨石遍生,鹰崖瀑布倾泻而出,似一道银练,挂于山川,有中国山水画之感。
堰塞湖,是指由山崩倒塌堵塞河流而形成,在翠华山有三处。一处在甘湫池,位于甘湫峰下,面积0.2平方公里,由于水源不足严重渗漏成为干涸之湖,故名甘湫池。甘湫池池底青草萋萋,牧马其上,有蒙古草原之味。一处在大坪,现由于泥沙堆积,池已被湖水冲积填平,故名大坪。一处在水湫池,系山体崩塌堵塞太乙河形成,又名天池、澄源池、太乙湖等。此堰塞湖,湖面长600米,宽100-300米,水深5-12米,水域面积0.14平方公里,可在其上划船,垂钩等。此湖有“秦岭明珠”之称,为秦岭72峪唯一一处堰塞湖,烟波浩渺,云蒸霞蔚,蔚为壮观,山崩巨石与天池湖光相融,碧峰绿水,奇石异洞,构成了一幅人间仙境。翠华山地貌形态多样、特殊、保存完整,体现在残峰断崖、崩塌石海、堰塞湖三个方面。山崩遗迹地质复杂,区内地层为中元古界宽坪群上亚群,本群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片岩及混合片麻岩为主。受混合岩化作用强烈影响,本群在翠华山主要为一套混合花岗岩为主,夹有黑云母和少量大理岩,混合岩化作用时期为印支期(陕西省地质局1989年)是国内混合岩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山崩颗粒大,呈锯齿状、肠状等多种断裂,最大者可达60X40X30立方公尺,更是国内外学者进行混合岩化作用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山崩遗迹历史悠久,其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长期的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岩体节理不断加宽、加深,以巨大的岩块崩落谷底。崩塌岩块上擦痕、摩擦面等形迹清晰,至今,岩块裂隙仍在发展。目前可在不同部位观察到山崩由孕育、发展、崩塌方式,崩塌体从初期形成→发育→遗迹的完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