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中蕴藏的能源包括什么

地质中蕴藏的能源包括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2-16 04:53:22

⑴ 大自然蕴藏哪些能源

能源种类繁多,而且经过人类不断的开发与研究,更多新型能源已经开始能够满足人类需求。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能源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来源分
为3类: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 通常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 ①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除直接辐射外,并为风能、水能、生物能和矿物能源等的产生提供基础。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正是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 ②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如原子核能、地热能等。 ③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它是一个大热库。地壳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层,一般厚度为几公里至70公里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它大部分是熔融状的岩浆,厚度为2900公里。火山爆发一般是这部分岩浆喷出。地球内部为地核,地核中心温度为2000度。可见,地球上的地热资源贮量也很大。
按能源的基本形态分
分类,有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前者即天然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后者指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成的能源产品,如电力、煤气、蒸汽及各种石油制品等。一次能源又分为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及生物质能)和非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根据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天然能源)和二次能源(人工能源)。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天然形式存在并没有经过加工或转换的能量资源,一次能源包括可再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其中包括水、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三种能源是一次能源的核心,它们成为全球能源的基础;除此以外,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以及核能等可再生能源也被包括在一次能源的范围内;二次能源则是指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成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量资源,例如:电力、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洁净煤、激光和沼气等能源都属于二次能源。 能源 分类
按能源性质分
有燃料型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泥炭、木材)和非燃料型能源(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人类利用自己体力以外的能源是从用火开始的,最早的燃料是木材,以后用各种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泥炭等。现正研究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当前化石燃料消耗量很大,但地球上这些燃料的储量有限。未来铀和钍将提供世界所需的大部分能量。一旦控制核聚变的技术问题得到解决,人类实际上将获得无尽的能源。
根据能否造成污染分
根据能源消耗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可分为污染型能源和清洁型能源,污染型能源包括煤炭、石油等,清洁型能源包括水力、电力、太阳能、风能以及核能等。
根据能源使用的类型
又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型能源。 利用技术上成熟,使用比较普遍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包括一次能源中的可再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新近利用或正在着手开发的能源叫做新型能源。新型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的,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氢能以及用于核能发电的核燃料等能源。由于新能源的能量密度较小,或品位较低,或有间歇性,按已有的技术条件转换利用的经济性尚差,还处于研究、发展阶段,只能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但新能源大多数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阔,是未来的主要能源之一。
人们通常按能源的形态特征
或转换与应用的层次对它进行分类。世界能源委员会推荐的能源类型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和地热能。其中,前三个类型统称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已被人类认识的上述能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人们所需的某种形式的能量。比如薪柴和煤炭,把它们加热到一定温度,它们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并放出大量的热能。我们可以用热来取暖、做饭或制冷,也可以用热来产生蒸汽,用蒸汽推动汽轮机,使热能变成机械能;也可以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使机械能变成电能;如果把电送到工厂、企业、机关、农牧林区和住户,它又可以转换成机械能、光能或热能。
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
凡进入能源市场作为商品销售的如煤、石油、天然气和电等均为商品能源。国际上的统计数字均限于商品能源。非商品能源主要指薪柴和农作物残余(秸秆等)。1975年,世界上的非商品能源约为0.6太瓦年,相当于6亿吨标准煤。据估计,中国1979年的非商品能源约合2.9亿吨标准煤。
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
人们对一次能源又进一步加以分类。凡是可以不断得到补充或能在较短周期内再产生的能源称为再生能源,反之称为非再生能源。风能、水能、海洋能、潮汐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是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是非再生能源。地热能基本上是非再生能源,但从地球内部巨大的蕴藏量来看,又具有再生的性质。核能的新发展将使核燃料循环而具有增殖的性质。核聚变的能比核裂变的能可高出 5~10倍,核聚变最合适的燃料重氢(氘)又大量地存在于海水中,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核能是未来能源系统的支柱之一。 随着全球各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现在许多发达国家都更加重视对可再生能源、环保能源以及新型能源的开发与研究;同时我们也相信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专家们会不断开发研究出更多新能源来替代现有能源,以满足全球经济发展与人类生存对能源的高度需求,而且我们能够预计地球上还有很多尚未被人类发现的新能源正等待我们去探寻与研究。

⑵ 除了石油资源,海洋中还蕴藏着哪些丰富的能源

海洋中还蕴藏有巨大的热能,人们称之为“蓝色的煤海”,它也是人类专未来可以充属分应用的能源之一。未来的海洋热能转化厂,将设置在大海的深处。在沿海地区可以通过一种热能转化设备,把海洋的热能转化为电力,再由电缆输送到各个城市,作为城市用电。

还有一种被誉为“未来燃料”的“重水”,在海水中的含量也比陆地高得多。从重水中可以提取氢的同位素,科学家们正在用它来进行热核反应试验,如果获得成功,它将成为取之不尽的能源。

⑶ 能源都有什么能源分类(详细!)

能源是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这里的能量通常指热能、电能、光能、机械能、化学能等。能源按来源可分为三大类:

1、来自太阳的能量。包括直接来自太阳的能量 (如太阳光热辐射能) 和间接来自太阳的能量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可燃矿物及薪材等生物质能、水能和风能等)。

2、来自地球本身的能量。一种是地球内部蕴藏的地热能,如地下热水、地下蒸汽、干热岩体;另一种是地壳内铀、钍等核燃料所蕴藏的原子核能。

3、月球和太阳等天体对地球的引力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3)地质中蕴藏的能源包括什么扩展阅读

能源转化

各种能源形式可以互相转化,在一次能源中,风、水、洋流和波浪等是以机械能(动能和位能)的形式提供的,可以利用各种风力机械(如风力机)和水力机械(如水轮机)转换为动力或电力。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一般是通过燃烧将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热能可以直接利用,但大量的是将热能通过各种类型的热力机械(如内燃机、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等)转换为动力,带动各类机械和交通运输工具工作;或是带动发电机送出电力,满足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发电和交通运输需要的能源占能量总消费量的很大比例。据预测,20世纪末仅发电一项的能源需要量将大于一次能源开发量的40%。一次能源中转化为电力部分的比例越大,表明电气化程度越高,生产力越先进,生活水平越高。

⑷ 能源有几种各是什么

7种分类:

能源种类繁多,而且经过人类不断的开发与研究,更多新型能源已经开始能够满足人类需求。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能源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七种分法。
按来源分
为3类: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 通常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
①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除直接辐射外,并为风能、水能、生物能和矿物能源等的产生提供基础。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正是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

②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如原子核能、地热能等。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它是一个大热库。地壳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层,一般厚度为几公里至70公里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它大部分是熔融状的岩浆,厚度为2900公里。火山爆发一般是这部分岩浆喷出。地球内部为地核,地核中心温度为2000度。可见,地球上的地热资源贮量也很大。
③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按能源的基本形态分
分类,有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前者即天然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后者指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成的能源产品,如电力、煤气、蒸汽及各种石油制品等。一次能源又分为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及生物质能)和非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根据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天然能源)和二次能源(人工能源)。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天然形式存在并没有经过加工或转换的能量资源,一次能源包括可再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其中包括水、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三种能源是一次能源的核心,它们成为全球能源的基础;除此以外,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以及核能等可再生能源也被包括在一次能源的范围内;二次能源则是指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成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量资源,例如:电力、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洁净煤、激光和沼气等能源都属于二次能源。

按能源性质分
有燃料型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泥炭、木材)和非燃料型能源(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人类利用自己体力以外的能源是从用火开始的,最早的燃料是木材,以后用各种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泥炭等。现正研究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当前化石燃料消耗量很大,但地球上这些燃料的储量有限。未来铀和钍将提供世界所需的大部分能量。一旦控制核聚变的技术问题得到解决,人类实际上将获得无尽的能源。
根据能否造成污染分
根据能源消耗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可分为污染型能源和清洁型能源,污染型能源包括煤炭、石油等,清洁型能源包括水力、电力、太阳能、风能以及核能等。
根据能源使用的类型
又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型能源。
利用技术上成熟,使用比较普遍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包括一次能源中的可再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新近利用或正在着手开发的能源叫做新型能源。新型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的,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氢能以及用于核能发电的核燃料等能源。由于新能源的能量密度较小,或品位较低,或有间歇性,按已有的技术条件转换利用的经济性尚差,还处于研究、发展阶段,只能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但新能源大多数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阔,是未来的主要能源之一。
人们通常按能源的形态特征
或转换与应用的层次对它进行分类。世界能源委员会推荐的能源类型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和地热能。其中,前三个类型统称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已被人类认识的上述能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人们所需的某种形式的能量。比如薪柴和煤炭,把它们加热到一定温度,它们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并放出大量的热能。我们可以用热来取暖、做饭或制冷,也可以用热来产生蒸汽,用蒸汽推动汽轮机,使热能变成机械能;也可以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使机械能变成电能;如果把电送到工厂、企业、机关、农牧林区和住户,它又可以转换成机械能、光能或热能。
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
凡进入能源市场作为商品销售的如煤、石油、天然气和电等均为商品能源。国际上的统计数字均限于商品能源。非商品能源主要指薪柴和农作物残余(秸秆等)。1975年,世界上的非商品能源约为0.6太瓦年,相当于6亿吨标准煤。据估计,中国1979年的非商品能源约合2.9亿吨标准煤。
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
人们对一次能源又进一步加以分类。凡是可以不断得到补充或能在较短周期内再产生的能源称为再生能源,反之称为非再生能源。风能、水能、海洋能、潮汐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是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是非再生能源。地热能基本上是非再生能源,但从地球内部巨大的蕴藏量来看,又具有再生的性质。核能的新发展将使核燃料循环而具有增殖的性质。核聚变的能比核裂变的能可高出 5~10倍,核聚变最合适的燃料重氢(氘)又大量地存在于海水中,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核能是未来能源系统的支柱之一。

⑸ 开发地内地质能源

自然资源、自然能源的开发利用昭示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从根本上讲,对自然能源的认识水平和利用程度就标志着文明社会的生产力总值、社会的富裕、人民的幸福。从农牧社会的砍樵割草到工业社会的挖煤抽油,从狩猎穴居到城市化现代信息社会,从疲于奔波到飞机升空、卫星上天,全都靠能源在推动发展,所以当今世界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就是资源能源,能源短缺将是制约世界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地质学家要把传统的地质矿产资源扩展到地质矿产、地质能源并重的高度来带动地质学的应用。甚至有必要把地内地质能源开发,并列为地球科学应用的四大阵地,即探寻矿产、开发地内能源、监护生态环境和对付地源灾害。前十几年我们提矿产、环境、灾害三大任务,今后要将开发地内地质能源(能源矿产、煤炭、油气、放射性矿产除外)作为地球科学新的重点发展的应用方向。

其实地球各圈层的自然能源是丰富的,类型也很多,海洋能、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已经起步,所以把地内地质能概括为固体地球为主的热核族能源,包括地热能、地气能、地电磁能等。地球是保有热核活力的壮年期星体,地内存在成千上万个天然核反应堆,亿万年来一直此起彼伏地进行着热核反应,爆炸飙升,推动着地内各圈层的岩浆活动和矿产聚合,引发地震火山,可称为地内热核圆涌构造运动能源。其潜力和可利用前景之大令人吃惊。

太阳每年辐射给地球的总能量为178×1015W/a。地球内部赋存的总能量并不少于这个超巨的数量。

全球地震、火山等地质释放总能量为1021J/a。1900~1980年全球共发生≥6M地震7938次。其中≥8M地震99次;≥7M地震1484次;≥6M的地震7938次。

全球每年上万次的地震、火山等地质运动释放总能量仅占地内核能235U的14亿分之一,238U的90亿分之一,280Th亿分之一当量,而地内实际产生的热核总能量远超过这个数量的100倍以上。

这些热核能量除地震、火山和圆涌耗能外,主要表现为地热能,地球内部蕴藏着难以想象的巨大能量。地壳最外层10km范围内,就拥有1254×1024J热量。相当于全球年产煤炭总发热量的2000倍。全球总能耗4.395×1020J/a的1000多倍。如果开发利用其中的1%就可供全世界用10年。要把地内热能全开发利用起来,则相当于全球煤炭总储量的1.7亿倍。有人估计,地热能要比水力能大100倍。可供利用的地热能即使按1%计算,仅地下3km内可开发的热能,就相当于2.9万亿t煤炭的总能量。地热能可长年持续供应,不像煤和石油等矿产一次性能源。

地热只是地内热核能的一部分,而且分布强度低,高值通道分散。地内核能还带动着地内气液的溢涌、喷射、强气旋能,除了形成气、液矿产外同时也是输能载体。

另外地内强热核强爆驱动下还会产生地球向外辐射的电磁能和粒子流能量,其中仅雷电一项能量就很大,地球每年平均发生雷电1000万次/年~4.4亿次/年,产生电量17.5×1012kW·h/a。

地内地质能是一种以热核为主体的多类型能流,其发生、传输、释放的形式可能有多种组合。地内能的开发可能要结合灾害监测防御,兴利祛害。地内能的开发前景无疑是可期望的,但科学技术途径尚处于预想阶段,有待千百代人的探索,肯定会创出新的能源工程方案。大体可做如下设想规划:

(1)加强地热的全面开发,同时为开发地内热核类能源探索利用途径。

(2)给地震、火山、强气旋、地内强爆等灾害釜底抽薪,火中取栗,凿通地内高强热核能通道和“减压分送站”网络。

(3)地内高温矿产自然萃取、自然冶金工艺管道的建设和能源汲取。

(4)火山铸造工艺与新材料地内引导培育。

(5)深部水资源汲聚、利用和取能工程。

(6)地内液体、气体矿产与能源同步、同通道开发。

上述科学设想是深源高强热核爆动力学和地球圆涌构造理论的衍生成果。提请地球科学界广大同仁,瞄准新方向,开辟地内地质能源开发新领域。尽管工程技术道路尚十分渺茫、模糊、遥远,只要认准地球超大能源库,联合能源工程界的先锋志士,百代前仆后继,千载探索不息,肯定会创出开发巨大能源的途径,既然地球内部存在无比丰厚的地质能源,何愁人类不繁荣昌盛。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智慧、百折不挠的勇气去攻克能源科学的难关,不必捧着金钵去乞讨,更不必为能源危机愁眉苦脸,科学可持续发展道路宽广,前程辉煌。人云上天容易入地难,我说地内宝库更堪羡,只要网络精英齐动员,构建地内能源、资源纵深开发的超级地球开发工程体系,没有打不开的地内能源库、挖不出来的地下宝藏。

⑹ 来自地球本身蕴藏能源,如海洋和地壳中储存的什么能和什么能

潮汐能和地热能!!!

⑺ 达纳吉尔凹地蕴藏能源是什么

2号地上蕴藏着什么样的能源能源很多,一般来说石油是非常丰富的,还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或者生态资源。

⑻ 能源都有哪些

自然界赋存的已经查明和推定的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来源。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指可产生各种能量(如热量、电能、光能和机械能等)或可作功的物质的统称。是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能源按来源分为3类:

①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除直接辐射外,并为风能、水能、生物能和矿物能源等的产生提供基础。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正是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

②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如原子核能、地热能等。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通常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它是一个大热库。地壳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层,一般厚度为几公里至70公里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它大部分是熔融状的岩浆,厚度为2900公里。火山爆发一般是这部分岩浆喷出。地球内部为地核,地核中心温度为2000度。可见,地球上的地热资源贮量也很大。

③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