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有什么地质队
❶ 宜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由于县属政治军事重镇,历代不少显要名流或因任职、迁谪,或因考察、版羁旅而流寓县内,他权们在宜期间留下众多诗文碑刻,加厚了宜州多彩的文化底蕴,形成桂西北独有的人文景观。
更重要的,宜州市是驰名中外的唐代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是宋代三元及第一代名臣冯家的出生地。市区境内许多风光景点都和他们流传下来的优美故事有关。
宜州市境山清水秀,风光绮丽,有白龙洞游览区、宋代铁城,宋黄庭坚逝世处遗迹,宋杨文广战事遗垒,明千户所古城,明惠帝云游宜山遗迹,太平天国王府故址,仙山岩,九龙岩,三门岩,多灵山,镇远峰等多处文物古迹和风景胜地。
❷ 宜州化石馆
概况
宜州化石馆始建于1994年,是辽宁省第一座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全国石文化先进单位。1996年,被地质矿产部(现国土资源部)正式接收为“中国地质博物馆辽西分馆”。馆内收藏化石近万件,展出精品200多件。经过几年来的发展,馆内现有恐龙、动物、植物、科普影视、字画五个展厅。
恐龙展厅里陈列着辽宁省保存完整的最大一枚恐龙化石——杨氏锦州龙化石。
动物展厅中的中华神州鸟化石,充分证明了义县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第一只鸟起飞的地方。其他如孔子鸟、满洲鳄、驰龙、翼龙等,大到2米长的鱼化石板块,小到不足1厘米的蜘蛛,多到1板9只的鹦鹉嘴龙,少到罕见的哺乳类动物——爬兽,可谓琳琅满目,精彩纷呈。
中国观赏石·义县
植物展厅中陈列着目前发现的世界上第一朵花——辽宁古果化石、早期被子植物中华古果化石、无梗银杏化石以及各门类植物化石标本,由低等向高等排列。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李星学为其题写的“辽西古植物世界”体现了该展厅的水平与档次。
科普影视厅利用大屏幕投影、多媒体等先进设备,周期性播放介绍恐龙、化石发掘现场等的科普影片。
中国观赏石·义县
字画展厅珍藏了各级领导和众多书法名家的墨宝。
宜州化石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包括大批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内的参观者数十万人,对促进地质科研、提高民族文化素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该馆与教育局联合,组织当地中小学生参观,使他们懂得了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化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宜州化石馆还被命名为“锦州科普教育基地”“辽宁省科普基地”“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基地”等,并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字画展厅的藏品
馆藏荟萃
生物转变为化石的条件
大多数生物死亡之后不能保存为化石。生物转变为化石需要具备三个条件:①骨骼抗腐烂和抗溶解能力强;②快速埋藏;③能够降低尸体破坏过程的特殊埋藏条件。
中国观赏石·义县
蜚蠊
俗称蟑螂,属昆虫纲蜚蠊目,世界已知约3700种,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区,少数分布于温带地区。我国已记载18科60属240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奇异环足虾
是热河生物群中的一大类较大型的无脊椎动物。属于螯虾亚目环足虾科。雄性个体第一腹足呈棒状,第二腹足无特化现象。雌性具有腹环沟构造。
中国观赏石·义县
热河生物群
大约在侏罗纪—白垩纪之交,东亚地区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生物地理区系,分布范围包括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和东南沿海部分地区、蒙古南部地区以及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这个生物地理区系以产有丰富多彩的陆地环境生活的动物和植物为特征,如叶肢介、介形虫、双壳类、腹足类、鱼类、龟鳖类、昆虫、爬行类、哺乳类、植物等。他们构成了著名的东亚地区中生代陆相化石群——“热河生物群”。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沼泽野蜓
大型昆虫。前后翅均具有上三角室、三角室及亚三角室。翅痣下有3~4个横脉,生活在沼泽和湖岸,飞行能力很强,捕食弱小的昆虫,稚虫生活在水中。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蜓
古蜓科。大型昆虫,翅面色斑明显。稚虫发育有细长的足,生活在湖泊水底,以弱小的鱼类和水生昆虫为食。
丽蛉
大型昆虫。虫体长2.2厘米,前翅长7.3厘米,有明显的肩横脉,翅尖已形成像头发一样的整齐的线条。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以捕食弱小幼昆虫为生。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辽蝉
中国观赏石·义县
古蝉科。大型昆虫。该类昆虫的成虫生活在裸子植物的树干之上,幼虫生活在土壤之中。
中国观赏石·义县
鸣螽
古生物的分类
古生物的分类单位与现今生物分类一样,一般仍分为动物界、植物界两大系统,也有人建议再分出“原核生物界”、“真菌界”等。界以下依次又分为门、纲、目、科、属、种,还有各种辅助单位,冠以“亚”“超”等字,表示比相应单位低一些或超(综合)一些。由于古生物化石资料的局限性及研究程度的不同,不是每种生物归属都划分得那么完善,故习惯上还用“类”这个笼统的概念。
蜘蛛
不属于昆虫类,但同样是节肢动物,蜘蛛属有螯肢类,与蝎子和马蹄蟹同科,身体特征是有四对脚。
中国观赏石·义县
潘氏北票鲟骨骼复原图
中国观赏石·义县
北票鲟
为软骨硬鳞鱼类,属鲟鱼目,在辽西地区分布广泛,是我国最早发现的鲟形鱼类化石,个体较小,有别于其他鲟形鱼类的最显著特征是体表完全裸露。
中国观赏石·义县
原白鲟
属鲟目,白鲟科。它有一长的吻突,口大。背鳍在腹鳍之后,尾鳍正型,尾鳍上有棱状鳞,体形一般较大。吻部向前逐渐变窄,前端呈铲状。辽西的白鲟化石不但是目前已知时代最早的白鲟类,而且保存之完美和数量之多也是世界之首。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戴氏狼鳍鱼
体呈纺锤形,背部平直,最大体高位于胸鳍与腹鳍之间,体高约为体长的1/5强,体长约为头长的3.5倍,头高与体高几乎相等,为淡水鱼。狼鳍鱼是原始的真骨鱼类,属骨舌鱼超目,狼鳍鱼目,种类很多,是我国北方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鱼类。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室井氏狼鳍鱼
体呈纺锤形,头短,头长小于体高,额骨宽短,齿骨冠状突较明显。以其牙齿大、额骨宽短、有明显齿骨冠状突等特征区分于戴氏狼鳍鱼。
细弱宜州蟾
个体较小,吻臀距6.3cm,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小的中生代无尾类化石。
正型标本
在研究一个新的生物物种时,研究者会指定一个或一些标本,作为鉴定、描述该物种的规格代表,这些标本称为“模式标本”。正型标本是指原始研究者在原始文章中指定的唯一标本,以后的研究都要以它为基础。正型标本不一定是很完整的,可以有一个或一些副型标本,用来补充说明正型标本中不全的部分。在以后的研究中归入该种的标本都不属于“模式标本”,即使更完整、更漂亮,也只能称“归入标本”。上方的细弱宜州蟾即是一块正型标本。
蛙类
蛙类在脊椎动物中属于体态极特化的一类。与鸟类情况相似,完整的蛙类化石在世界上极为少见。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赵氏翔龙
滑翔蜥蜴化石是近年来在世界上引起广泛关注的辽西热河生物群中一个新的重大发现,是在蜥蜴长达2亿多年的演化历史中,目前发现唯一能滑翔的蜥蜴化石物种。这种生活在距今约1.3亿年前的丛林中的蜥蜴应该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既能在树林中攀爬,也能在空中滑翔飞行。这个标本长约15厘米,有着完整的骨骼和皮肤印迹;身体两侧有8根长肋骨向体侧伸展,支撑着肋骨外的皮肤扩展开来,形成翅膀一样的翼膜。这种古老的滑翔蜥蜴被命名为赵氏翔龙,以感谢沈阳师范大学校长赵大宇教授对推动该校古生物学研究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贡献。
中国观赏石·义县
细小矢部龙
1942年,日本学者远藤隆次和鹿间时夫将义县枣茨山的一件蜥蜴化石定名为细小矢部龙。该正型标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代表了我国热河动物群中唯一一件蜥蜴类化石,抗日战争时期下落不明。2001年,在金刚山义县组金刚山层发现一件保存完好的蜥蜴类化石。该标本与细小矢部龙正型标本在大小、形态特征等方面几乎完全一致。金刚山与枣茨山毗邻,两者的化石层位完全相同。由于枣茨山细小矢部龙的正型标本已丢失,所以金刚山的标本作为了该种的新型标本,为蜥蜴类化石发展与演化方面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中国观赏石·义县
满洲鳄
中等大小的离鳄类爬行动物,以小鱼、两栖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的半水生动物,是离鳄中较为原始的类型。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皮家沟伊克昭龙
是一类长吻的离龙类,发现于辽宁义县皮家沟九佛堂组,以下列特征区别于伊克昭龙其他种:轭骨前伸约至泪骨之半;眶间距小于眼眶短径;眶后骨与后额骨不愈合;髂骨片前突不发育,颈区不收缩;四肢中桡胫骨与肱股骨之比相对较小等。
中国观赏石·义县
离龙类
是一类单系的水生爬行动物(单系指这类动物具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并包含了所有的后裔成员),百余年来人们对此类群了解甚少。在过去20年中,先后有9个属被确认应归入此类群,我们对这类动物的了解也愈加深入。它们的地史分布从晚三叠世到晚渐新世,至少延续了1.9亿年;地理分布从北美西部经欧亚至日本,自亚热带地区到北极地区。
白台沟潜龙
中国观赏石·义县
满洲龟
满洲龟是曲颈龟亚目、中国龟科的成员。它的甲壳比较低平,腹甲呈十字形。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驰龙
驰龙的样子古怪——两米长,两条腿很细,中间靠内的脚指上长着镰刀形的爪,尾很长,有成束的棒状骨,使尾巴变得僵硬。但是,真正让这个生物不同寻常的不是它的身体框架,而是外覆的东西:它从头到脚都覆盖着松软的绒毛和原始羽毛。
古生物的命名
古生物的命名一般与其形态、结构和相关人名、地名等有关,如纺锤虫、网格古杯、薄氏辽宁枝、白台沟潜龙等。但学名的命名则要规范的多。
郝氏中国鸟龙
埋藏在辽宁西部义县头台沟义县组地层中,是继中华龙鸟和尾羽龙之后在中国辽西所发现的第三种带羽毛的恐龙,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化石。郝氏中国鸟龙的发现不仅补充了中国鸟龙的一些特征,丰富了热河生物群中奔龙类化石的种类,而且为深入研究有关的生物地层提供了有益的资料。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鹦鹉嘴龙幼体
鹦鹉嘴龙是小型恐龙,两足行走,头短宽而高,吻弯曲似鹦鹉的喙,故而得名。这一化石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恐龙的托儿所”。这些鹦鹉嘴龙的头骨愈合疏松,骨缝明显,反映出是一群刚出生不久的幼仔。它的发现证明恐龙具有育幼行为。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鹦鹉嘴龙皮肤印痕
该恐龙皮肤表面覆盖着小的鳞片,这些鳞片呈多边形,镶嵌式排列,其形态及大小在不同的部位略有变化。
中国观赏石·义县
翼龙
翼龙是侏罗纪至白垩纪具翼而能飞翔的爬行动物。翼龙一般生活在比较空旷的地区,如海边、湖边,并捕捉鱼类等食物,是当时的空中霸王。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崔氏北方翼龙
该翼龙展翅约长半米,最珍贵的是化石中翼龙的牙齿清晰可见,保存如此完好的翼龙化石,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中国观赏石·义县
哺乳类
哺乳类是我们最熟悉的动物,在现代陆相生态系统中居于统治地位,其中有我们常见的猫、狗、马、牛和人类本身,也有我们不常见的袋鼠、考拉和鸭嘴兽等。大约在2.2亿年前,最早的哺乳动物与最早的恐龙几乎同时出现在地球上。一般认为早期的哺乳动物胆子很小,个头也不大,很难和同时代的恐龙一争高下。2005年辽西发现的一件强壮爬兽的腹腔中有鹦鹉嘴龙的残骸,表明早在1.3亿年前,一些哺乳动物已经能猎食小型恐龙,因而改变了这一传统观念。
中国观赏石·义县
强壮爬兽
兼具爬行动物特征的兽类。它们头骨上有着硕壮尖利的门齿,发达的颞肌,下颌上有深凹的咬肌窝,是行走于光天化日之下的肉食性的哺乳动物,甚至可以和恐龙争食争地。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华神州鸟
前肢明显长于后肢,有明显向翅膀演化的过渡特征,其飞行羽毛明显长于躯体,清楚保存了体羽、尾羽、飞行羽毛等,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叉骨呈“V”字形,上下颌无齿,后肢第一脚趾没有反转向前。
以中华神州鸟为题材的大型团体操——神鸟飞腾(辽宁省第十届运动会)
孔子鸟
是一种古鸟属,根据出土地点的地质形成史推断,这种鸟生活在距今约1.25亿年到1.1亿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拥有无齿角质喙部的鸟类。我国于1994年在辽西晚侏罗世地层中发现孔子鸟,打破了德国始祖鸟一统鸟类始祖的局面,此后鸟类早期演化几个阶段的化石相继在辽西发现,由中华神州鸟、原始祖鸟、孔子鸟等化石构成一个完整演化系列。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义县锦州鸟
中等大小的孔子鸟类,头长而低,吻粗而长,脑颅较小,眼孔不大,眼孔前的吻部之长超过头骨全长之半。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华夏鸟
为朝阳地区最早被发现的中生代鸟类之一,它个体小,头部骨骼很少愈合,头颅较大,吻较长而低,具牙齿。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韩氏长嘴鸟
属于反鸟类,下颌骨和嘴骨细长,嘴骨尖端弯曲,齿列只有在嘴尖端有少数的牙齿。从颅骨的形态看来,长嘴鸟可能是采用扎嘴进餐这种方式。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葛氏义县鸟
今鸟亚纲,朝阳鸟目,义县鸟属。个体中等大小。头长约为头宽的1.5倍,头后骨骼的长骨细长。齿骨具齿,牙齿短小。尾椎骨短小,肋骨细长。后肢骨骼细长。肱骨头突出,呈椭圆形。该鸟具较强的飞行能力,但仍然保存腹膜肋。该鸟化石的发现对研究今鸟的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观赏石·义县
马氏燕鸟
今鸟亚纲,燕鸟目,燕鸟模式属。其个体较大,头骨显著伸长;齿骨直,颈椎细长,异凹型;尾椎骨短,具相对较长的前肢,前肢约为后肢的1.1倍。该鸟和现代鸟相似,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
中国观赏石·义县
似阴地蕨
中国观赏石·义县
真蕨纲
多数为草本植物,常见的为叶化石。叶一般为大型羽状复叶,即叶片依次分裂成羽片及小羽片,也有的为单叶。叶轴有二歧式、合轴式、单轴式等分枝形式。叶脉呈羽状、网状或扇形等。中泥盆世至现代、中生代及新生代最繁盛。有锥叶蕨、似阴地蕨等。
枝脉蕨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裸子植物
种子植物,没有子房,胚珠(受精后发育成种子)裸露,故名裸子植物。绝大多数是木本植物,茎的此生木质部发达,没有导管,仅由管胞组成。重要化石类别有种子蕨纲、科达纲、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等。晚古生代开始出现,中生代极盛,种类很多,占当时植物界统治地位,故中生代亦称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晚期衰退,现存者以松柏纲为主。
新芦木
茎分节,中空。节间的纵肋与纵沟较细。叶轮生在节上,数量多,窄长,长短相近,基部分离,单脉。节上有一排圆形或椭圆形的叶迹。
中国观赏石·义县
似木贼
茎细长,圆柱形,直立,有明显的节。茎上有轮生枝,中空,节间表现有纵沟脊,各节被轮生管状而有锯齿的鞘所围绕。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蓖羽叶
中国观赏石·义县
苏铁类
总称苏铁植物门,由苏铁纲和本内苏铁纲组成,两纲的最大区别是前者生殖器官雌雄异株,叶表皮细胞壁直,气孔单唇式;而后者为雌雄同株,表皮细胞壁强烈弯曲,气孔器为复唇式。苏铁植物始于晚古生代,至今仍有10属近100种,多生于热带或亚热带;本内苏铁植物出现于二叠纪,至晚白垩世灭绝。
辽西中生代的苏铁和本内苏铁植物化石均较常见,前者以蕉羽叶和篦羽叶最多;后者以侧羽叶和异羽叶为主,两性花及鳞片化石也时有发现。
异羽叶
存活于中侏罗世,属于苏铁类植物,叶羽状,分裂成不规则的、短而宽的裂片,裂片以整个基部着生羽轴的两侧,基部微微扩大,顶端钝圆形。
中国观赏石·义县
似银杏
中国观赏石·义县
银杏纲
裸子植物中古老原始的一个纲。仅存银杏目,该目仅含1科1属1种。出现于古生代二叠纪,至侏罗纪已颇为繁茂,地球上几乎到处都有银杏类植物分布。到新生代第三纪,只剩下少数种属,经过第四纪冰川摧残,欧美大陆的银杏类全部被毁灭,仅银杏在中国幸存,有“活化石植物”之称。
中国观赏石·义县
薄氏辽宁枝
地质年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距今约1.2亿~1.5亿年,广布于辽西,是热河生物群的重要植物之一,其命名是为纪念宜州化石馆创建者薄海臣先生对辽西古生物化石收藏和研究所作的贡献。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松柏类
松柏纲
常绿或落叶乔木,稀灌木,茎多分枝。这类植物最早出现于晚石炭世,到中生代早期开始繁盛。种类繁多,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达到发展的顶峰,以后逐渐衰退。松柏纲植物是现代裸子植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现代松柏纲植物约有58属,560多种,隶属于7科。我国是松柏纲植物的起源地,也是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并特别富有特有属种和第三纪孑遗植物。
中国观赏石·义县
松柏类新属新种
“世界上第一朵花”——辽宁古果
“迄今发现的唯一有确凿证据的、世界上最早的花”。有花蕊,果实为豌豆大小,颗粒数量在8~12枚之间。辽宁古果的发现,不仅大大推动了国际被子植物起源和早期演化方面的科学研究,而且表明被子植物最早可能起源于我国辽西地区。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国观赏石·义县
中华古果
中华古果是在辽西发现的第二种迄今最早的被子植物,它的营养叶与辽宁古果相似,但果实细长而密集,每个果实中含有8~12枚种子。
中国观赏石·义县
❸ 宜州有什么好玩的
好吃好玩的多了
❹ 广西宜州市都有什么风俗
我们宜州和许多地方的结婚程序都差不了多少。见过双方父母,男方送聘礼到女方家,选吉日结婚,发请帖邀请亲友,在一起吃饭,新郎新娘给亲友长辈敬酒,亲友会打个红包,基本就是这样啦。
❺ 广西宜州有什么县
宜州是县级市!但不叫县。就是宜州市。它是中国西部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
!广西优秀旅游城市和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市)!
不是贫困县!
❻ 广西宜州多灵山在那个乡
一、状元冯京
宜州城西龙江北岸的天门山下有一个村落,名叫冯村,也叫冯家湾,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冯京出生于此。冯京自小聪明好学,才华横溢。庆历八年(1048年),冯京参加州试,中解元,次年,冯京参加会试,中会元,接着,他参加殿试,中状元,冯京连中三元,人们称他为冯三元。中国历史上能连中三元的只有13名,冯京是其中之一。
冯京及第后,先是被任命为监丞。黄佑三年(1051年),冯京被派任荆南府任通判,黄佑四、五年间(1052-1053年)冯京先后在朝中的集贤院、登闻鼓院、磨勘司和吏部南曹三司任中高级官员,后来冯京外调知扬州、转调知庐州,后调江宁府等地,冯京回朝后,先后任翰林学士、纠察在京刑狱和昭文馆的主官。
至和二年(1055年),仁宗皇帝命冯京继任翰林学士知制造,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冯京为陕西安抚使,治平三年,冯京奉调回朝充群牧使兼昭文馆的主官。熙宁七年冯京回朝后,先后被任命为给事中、正议大夫等职位,元丰四年(1081年),以观文殿学士、光禄大夫出知河阳府。
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冯京被授青光禄大夫,次年被任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元佑五年,被授检校司空,改任彰德军节度使,此后,冯京改知陈州、改授宣徽使等。元佑九年,冯京病逝。
冯京为辅佐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大臣,在政事、武功等方面均多业绩,冯京一生多次外调内迁,饱经宦海风浪,其身不倒,确有过人之处,著作有奏议十三卷、《潜山文集》一部,其诗词、书法散见其他书籍,原著多已散失。
宜州天门山上有冯京祖墓。山麓旧有冯家祠,州城及城南南山寺旧有崇祀冯京的三元祠、乡贤祠、三贤祠,均先后圮毁。今宜州城西龙江北岸建有冯京公园。
二、冯俊
冯俊,字士彦,宜山(今宜州)人,一生中的许多时间都在宜州以外的地方度过。
1460年,冯俊中进士,被授予刑部浙江司主事、任员外郎中的官职,1472年,被提拔为福建按察副使,此后,他被授予湖广辰沅兵备道一职。又先后担任过广东按察使、山西左使政使、广东左使政使等官职。1492年,冯俊又被提拔为右副都御使,1496年,67岁的冯俊死在四川巡抚的任上。
冯俊天性刚毅,不畏权势,碰上事情敢作敢当,绝不推诿责任,顾恤民情,深得民心。他为官一任、造福四方、冯俊在各地都留下了勤政爱民、两袖清风的好名声。他墓志上有两句这样的评价:"都宪丰功大业,可谓当世之伟人。参议君老不忘亲,可谓当时之孝子矣。"这可作为冯俊一生的写照。
三、学人余心孺
余心孺生性聪慧,博闻强记,博学多才,在琴棋书画上深有造诣,且工于诗词古文。
康熙二十一年,满腹才学的余心孺被授延津知县一职。余心孺为官清正廉洁,深得人民的敬仰、拥戴。他所著的书目有:《道学渊源》、《天笑集》、《詅痴梦草》。《道学渊源》一书是余心孺侯选京华三年间所写的,其自志之:"余侯选京华,滞迹三载,穷愁著书,谬注河图洛书、洪范周易oooooo统名之曰《道学渊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余心孺对道家亦有深刻钻研。《詅痴梦草》一书,收集了他的古文杂著,共十二卷,这部书在他死后百余年的道光末年还有人争相抄阅,永葆青春。但此书后遭兵火焚毁,现已不复存在。余心孺在《天笑集》自序中有"天笑集世诚笑孺,毋孺自笑,孺自笑,终身付之一笑"句,这何尝不表现出余心孺能够对天而笑的勇气和洒脱!
四、空军抗日英雄--黄莺
黄莺原名黄廓,生于1912年,宜州市龙头乡九磨村人。1932年,志存高远的黄莺考入柳州航空学校,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柳州航校奉命编为空军第三大队,黄莺任第八中队飞行员。1938年7月18日,日寇出动大批飞机袭击南昌,苏联空军志愿队联合黄莺所在大队对日展开激烈空战,战斗中黄莺之机为营救苏联战友志愿队领队巴比洛夫上校之机得以脱险,不幸自己机尾被击中坠落,机毁人亡。黄莺的壮烈牺牲,军事委员会极为重视,题赠"求仁得仁"表彰英烈。如今,宜州市文物管理所还保存着一块蒋介石所题"碧血忠魂"的半截石碑。黄莺还受到李宗仁、白崇禧和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夏威等高级人物的题词表彰。
在黄莺灵柩由武汉回宜山过程中,各地党、政、军、学、商及群众前往车站设灵祭奠,以慰烈士英灵。宜山各界人士在中山公园中山纪念亭设灵堂公祭,极为隆重。1988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黄莺为抗日烈士。
五、壮烈殉国的谢骙
谢骙,原名谢家骙,宜山县(今宜州市)庆远镇管家巷人,其父谢廷辉,一度担任宜山(今宜州)劝学所所长。谢骙15岁应募入广西军队当兵,1932年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毕业后分派部队任职。1936年升任连长。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桂系第七军参战,1937年8月在淞沪战役中右手负伤,被送往杭州治疗。随后,升任第七军一三八师四一四团团附兼二营营长。1939年11月,谢骙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4月,由于武装暴动未遂,谢骙被迫离开安徽到达淮北抗日根据地,进入抗大四分校学习并担任大队长,1940年9月,调任淮上行政公署二科(民政)科长。1941年2月,谢骙调任蒙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至1942年冬,谢骙先后担任皖东北保安司令部参谋长、淮上行署民政处处长等职。1943年1月,谢骙出任泗阳县县长,他除了把主要精力放在搞武装斗争上外,还重视加强政权建设,他在《保政权中的三三制》、《对行政公署领导上的意见》中,对整个淮北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提出一些很好的意见,受到根据地领导重视。谢骙性格刚毅、待人爽直诚挚,遇事不避艰险。但每流于固执,因才自负,易激切偏颇,在泗阳反特案件中处理不当,造成牵连人数众多的错案,被撤销县长职务。
1944年3月27日,谢骙在率泗阳七大队一部与日寇的激战中壮烈殉国。
六、旅行家徐霞客
1637年,52岁的徐霞客首次进入广西来到宜州。1638年,他从宾阳、上林、忻城等县境内于二月二十六日到达当时的永定土司长官署所在地(即今天的石别镇三寨村),从此开始了他在县境30天的旅游。其中入境到三寨村一天;在县城及郊区各地19天;游多灵山往返3天;在怀远镇、德胜镇各地7天。
在县境,他到过北山、南山、九龙山、料高山、石山村后山等10多个大小山岭,经过龙江、小环江、五拱桥水、九龙潭等10多条江流、小溪和几处水潭。游览过龙隐岩、双门洞、卢僧洞、蚺蛇洞、九龙洞、白龙洞等10多处岩洞和香山寺、南山寺、西竺寺、雪花寺、黄山谷祠、龙隐庵、观音阁、玄帝殿,德胜镇的玉皇阁、莲花庵、福山寺等20多座寺庙庵。在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一书中,关于在宜山县(今宜州市)境旅游考察的记述占41页,计2万多字。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徐霞客在家病逝,时年56岁。1985年宜州市在白龙公园建一霞客亭来纪念这位中外闻名的旅行家。
七、文学家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生于1045年6月12日,23岁登进士第,即步入官场,宦海沉浮,59岁那年,黄庭坚在一再遭贬后,被朝廷除名,羁管宜州。
1104年夏天,黄庭坚只身一人来到宜州,从此,宜州和这位文化巨人结下了不解之缘。黄庭坚虽然落魄宜州,但是他在艺术领域里却创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来。如《虞美人o宜州见梅作》:"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地以人名,黄庭坚在宜州的许多诗作,迅速飞出岭南,传遍大江南北,宜州城的知名度也在逐渐变大。文化人的力量还在于可以教化一个地方,黄庭坚来宜州后,他开馆讲学,开了宜州读书之风气,使宜州之名在岭南显扬开来。
黄庭坚殁后数十年,宜州太守韩璧始建山谷祠来纪念他,祭祀他,许多文人墨客从各地来到宜州凭吊他,追寻他的足迹。至今黄庭坚的许多嘉言懿行在宜州还是有口皆碑,为人民津津乐道。
八、郑献甫
郑献甫(1801-1872),象州人,原名郑成。他是晚清一位著名的学者、诗人和词家。史载他天赋优异,嗜学成癖,博闻强记,智力超群。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进士,旋即被授任刑部主事,他目睹官场昏暗,宦海险恶,渐生倦意,在做了14个月的官后,辞职归里。以后"浮现乡里,教授诸生"。其中除了咸丰八年至十年曾在湖北巡抚伍长华幕府中读书、写作外,其余时间都在为教学工作奔波忙碌。他先后在象州、宜山(今宜州)、柳江等书院任讲席,兢兢业业,呕心沥血,造就了大批人才。其中在宜山(今宜州)庆江书院,德胜书院,长达八年,为培养宜山(今宜州)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❼ 广西宜州属于什么及别的城市
宜州市是一个广西县级市。原为宜山县,有2100年的历史。历史上是广西版八大城市之一。权原是柳州专区所在地,在文革期间成立河池地区时划到河池地区管辖。93年成立市。其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要强过现在代管它的地级河池市。这也是宜州市反对河池代管,要求广西区府取消代管,尊守国务院批复宜州设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直辖精神的原因。原河池地区的宜州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直辖。(G务院2002年6月18日批准国函[2002]52号)
❽ 宜州一共有多少所高中啊分别是哪几所啊公办的!
1、宜州市一中
它位于千年古城的南岸,龙江横贯古城。沂州。第一中学成立于1930年,消除了五个站点(适当的孔庙山城小镇,河国家soap坝头村,在庆镇李Zhenren殿,西殿山谷,井川庆远镇东门街),八个简单名称(适当山县初中,适当山县民族中学,适当山县中学,第一个适当山县初中,和适当的山县,一中学,红卫兵,宜山县第一中学,宜州第一中学)。
2、宜州区高级中学
成立于1982年,是政府资助的公立全日制高中。学校位于宜州区清远镇市区北部。学生以宜州区内适龄初中毕业生为主,少数为宜州区外适龄初中毕业生。
2012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宜州市公安综合管理先进单位”、“自治区和谐学校”、“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卫生学校”。2015年学校食堂被评为“河池之星食堂”。2017年1月24日,学校通过自治区教育厅考核,成为自治区第23批示范性普通高中。
3、宜州市实验高中
它是一所伴随新世纪而来的普通高中。它位于宋贤六三节的故乡宜州的西郊。学校交通便利,环境优雅。
(8)宜州有什么地质队扩展阅读:
学校修建了两座可容纳60个班的教学楼。2015年5月,所有教室都安装了全新的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1实验室建设达到国家标准。实验室设备齐全,功能齐全,理化、生物仪器达到省标准。一间通用技术实验室,包括一间陶器生产室;
学校现有学生4200余人,62个班;现有专任教师185人,其中高级教师71人,21世纪园丁工程在校生6人,甲、乙班在校生15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0人,教育硕士20人,自治区级以上优秀教师、教育先进工作者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