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文化适合描述地质
1. 如何描述砾岩地质工作者们给个标准
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直径大于3毫米的砾和磨内圆的卵石及被其容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毫米到0.05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2. 地质学方面描述地质发展历史
其实这道题并不难
分析:图中展示的是一套断层-褶皱-不整合的地层(地层代号的版角标我看不清楚),古生界沉积了权奥陶、石炭、二叠三个系的地层,奥陶与石炭之间缺失志留系地层,但新老地层产状基本一致,是平行不整合。发育断层,右侧断盘上升,为逆断层,断层的年代晚于二叠纪早于侏罗纪,右侧断盘底部为花岗岩侵入体,为热事件,缺失奥陶系地层,石炭-二叠系地层发生褶皱,为逆冲推覆。二叠系之上缺失三叠系地层、下-中侏罗统地层,为角度不整合,之上沉积了上侏罗统地层(我看着好像是),之后又缺失下白垩统地层,形成平行不整合,后又沉积了一套上白垩统地层,中生界地层与上覆第四系地层又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简单归纳这一地区的地质发展简史:
早古生界,区内沉积了一套奥陶系地层,之后抬升为陆,缺失志留系沉积,之后下降接受沉积,形成石炭-二叠系地层。二叠纪之后区内经历热事件,花岗岩体侵位,造成断层发育并使右侧断盘抬升,形成逆冲断层和右侧断盘的背斜褶皱,该区抬升成陆并接受风化剥蚀,至晚侏罗世下降接受沉积,后又抬升,至晚白垩世,该区又接受沉积,形成上白垩统地层,之后又抬升成陆,遭受剥蚀,至第四纪下降接受沉积。
3. 什么图适合描述复杂事件
甘特图,或者树形图
4. 细砂和中砂的工程地质描述应该分别从哪些方面怎么说,越详细越好,谢谢
有很多成因,风积、湖相沉积、河相沉积、海相沉积等等,这些比较常见。工程地质中描述多为 颜色、湿度、包含物、矿物组成、级配(分选性)等等,一般情况下是有试验数据的(筛分或颗粒分析试验)
5. 文化积淀 用什么词形容比较合适
首先要了解该词的意思:积累提炼而成的意思,可以用的替代词:沉淀、积累、收获、形容它的词:丰富、丰硕、宝贵…(求采纳)
6. 地质调查中地质描述有什么要求
1、先确定地质界线、岩性分层;
2、描述的总体原则:先宏观,后微观;
3、描述的顺序:
岩性点:先确定层位,岩性(颜色、厚度),结构、构造,物质组份,岩层中构造裂隙发育特征(裂隙形态、走向、与岩层的关系(顺层或切层(角度))、裂隙充填物特征(矿物晶体特征、集合体特征)、裂隙围岩蚀变特征、裂隙发育程度、裂隙相互关系))、岩层风化特征、岩层产状、裂隙产状。
褶皱控制点:褶皱定名(背、向斜、褶曲)、形态特征(宽度、两翼产状特征)、岩性描述、附素描图/照片。
断层控制点:断层定名;破碎带特征(宽度、角砾发育特征(形态、排列特征、角砾成份、角砾中构造发育特征、角砾中矿化蚀变特征(矿物晶体特征、集合体特征、蚀变)、胶结物成份、胶结物中矿化蚀变特征(矿物晶体特征、集合体特征、蚀变)、断层上下盘镜面发育特征;上、下盘围岩描述(按岩性点描述,突出构造、矿化蚀变);断层产状、岩层产状;采样记录;地质现象及采样素描图。
矿化蚀变控制点:矿(化)体特征、围岩蚀变特征(矿化蚀变类型、蚀变强弱及其过渡关系和与构造关系、矿化蚀变的微细特征(结构、构造等))、推测原岩岩性。
地质填图点路线特征描述。
地质填图点路线示意图(包含主要地理点、地物点,地质点、路线、地质界线、采样点号)。
7. 水文地质描述有哪些
区域地质条件:地层、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可分三部分叙述,一是水源,而是通道,三是突水点。也就是说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等,描述时要有数据对你的观点进行支持等等,仅供参考。
8. 跪求最全的地质岩性描述大全
没有这样的书,估计朋友是跑野外不知道怎么描述岩性吧,没关系,这些东东都是混出来的经验,跑得多了,总结得多了,自然就会描述了,三大类岩石有它特有的结构构造以及矿物组成,多看看岩石学啦!
9. 区域地质概况怎么描述
从大地构造、区域地层、区域地球物理特征等不同方面进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