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盐的沙地怎么改良地质
A. 怎样改良果园的盐碱土壤
我国约有0.2亿公顷盐碱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尚未开发的盐碱荒地。为了充分利用和开发盐碱地、扩大果树种植面积、提高果树产量和质量,在盐碱地建园时,首先必须进行土壤改良,建园后,还应经常保持合理的改土措施。
(1)设置排灌系统,排水防涝,灌溉洗盐。在有水利设施的地区,引淡洗盐是改良盐碱地最快速而有效的方法之一。“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是盐分运动的一般规律,也是盐分在土壤中积累和淋溶的主要方式。
在果园顺行间每隔20~40米挖一道排水沟,一般沟深1米,上宽1.5米,底宽0.5~1.0米。排水沟与较大较深的排水支渠及排水干渠相连,各种渠道要有一定的比降,以利于排水畅通,使盐碱能排出园外。园内能定期引淡水进行灌溉,达到灌水洗盐的目的。若土壤含盐量达到0.1%,还应注意长期灌水压碱、中耕、覆盖、排水,防止盐碱上升。
(2)放淤改良盐碱地。放淤(淤灌)就是把含有泥沙的河水,通过渠系统输入事先筑好畦埂的田块,用降低水流速度的办法,使泥沙沉降下来,淤垫土壤。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来改良低洼易涝地和盐碱荒地,而且可以应用在改良沙荒地及其他瘠薄地。我国黄河中下游和中上游地区不少地方应用了放淤措施以改良盐碱地。
(3)深耕施有机肥。有机肥除含有果树需要的营养物质外,还含有机酸。有机酸与碱起中和作用。同时,随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土壤的理化性状也将会得到改善,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肥力,减少蒸发,防止返碱。实践证明,土壤有机质增加0.1%,含盐量约降低0.2%。
(4)地面覆盖。地面铺沙、盖草或其他物质,可防止盐碱上升。如山西省文水县葡萄园干旱季节在盐碱地上铺10~15厘米的沙,或覆盖15~20厘米的草,可起到保墒、防止盐碱上升的作用。
(5)营造护园林和种植绿肥作物。种植抗盐碱的护园林可以降低风速,减少地面蒸发,防止土壤返碱。种植耐盐碱的绿肥作物,除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外,绿肥的枝叶覆盖地面,可减少地面蒸发,抑制盐碱上升。试验证明,种植抗盐碱的田菁1年,在0~30厘米的土层中,盐分可由0.65%降至0.36%。如果结合排水洗碱,效果更好。选用耐盐碱的树种、品种、砧木等,也可提高果树自然抗盐碱能力。
(6)化学改良剂。可施用化学改良剂,如石膏、磷石膏、含硫或含酸的物质(如粗硫酸、矿渣硫磺粉等)、腐殖酸类及巧施酸性和生理酸性肥料(如过磷酸钙、硫酸铵等),均能改良盐碱。
B. 果园土壤怎样改良
应用耕作或生物手段改善果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农业措施。土壤肥力是以土壤中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胶体为基础,在太阳辐射热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下,对自然灾害与水肥具有一定调节、缓冲的能力,因而可以长期合理地供应果树养分、水分。
在中国,公元前239年,《吕氏春秋》曾提到要改良土壤结构;公元前1世纪,《氾胜之书》还提到要用有机肥料培肥土壤。美国赫尼克(Hinicke)和巴乔(Bat-jer,1931)的调查结果,果园下层土质粘重,通气性不良,是造成根系窒息、使果树死亡的主要原因。鲍埃汤(Boynton,1943)认为,果园土壤的物理性状较其化学性状更为重要。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前,重点是施用石灰,大面积改良土壤的酸度,以后逐渐注意到改善果园的下层土壤,以减少果树生理病害和提高果实质量。中国的果树多栽于丘陵、山地、沙滩及盐碱地上,有机质含量少,土质瘠薄,结构不良,微生物活性差,不利于果树生长发育。但在长期轮作绿肥后,即使在少量施肥的情况下,也可获得丰产。施肥补偿果实和枝叶消耗的养分约占60%,其余40%由土壤自身供给。果园土壤肥瘠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土壤腐殖质的含量,和含腐殖质层的厚度。因此,果园土壤改良的目标应是:①水分、养分贮量丰富,能不断地供应果树生育各阶段的需要。②具有良好的生理调节机制,使土壤在不良条件下仍然具有正常供应果树养分的可能。③热、水条件稳、匀、足、适,能保持土壤生理调节机制始终运行正常。
中国果园土壤改良的主要方法,包括深翻熟化土壤,压土或掺沙,洗盐除碱等:
深翻熟化土壤
对土层厚度不足50厘米,下层为硬土层或砾石层的瘠薄山地,或30~40厘米以下有不透水粘土层的沙地,均应深翻熟化土壤。例如:对红壤丘陵柑橘园,经深翻50厘米,每株分三层埋入绿肥,和山草100千克,和一定量的水库泥、人畜粪水,过磷酸钙0.5千克、石灰1千克后,比深翻改土前有机质增加1.18倍,全氮量增加3.14倍,土壤容重(克/立方厘米)降低20.8%,须根大量增加,生长结果明显改善。
深翻改土时期,苹果、梨等落叶果树,宜在采收后根系第三个生长高峰期前进行。柑橘类在9~10月间,或在4月进入雨季前进行。
深翻改土常用的方法有:①扩穴(放树窝子)。在树冠投影外缘,挖宽1米左右的环状沟,深度达到根分布层之下。随着树冠扩大,隔年或数年进行一次,直到全园完成,适于劳力少或面积大的果园。其缺点是每次扩穴,都要动土伤根,掌握不好,会对果树造成不良影响。②隔行深翻。第一次先每隔一个行间进行,第二次再进行另一行间,全园分两次完成,便于机械操作,每次只伤一面根系,对果树影响较小。但需要较多劳力。③全园深翻。将栽植穴以外的土壤一次深翻完成。完成后便于平整土壤和果园耕作。但需劳力多,成龄果园因伤根多,故最宜用于幼龄果园。④爆破松土(闷炮扩穴)。用炸药爆破,以疏松底土层。适用于丘陵、山地或下层为紧实的重粘土果园。炮眼设置在树冠投影以外,深约1米左右,可按爆破深1.5米,直径2米左右的范围来考虑炮眼数和炸药量。
深翻挖出的表土与心土,应分别堆放。填沟时,先在沟底放入适量树枝、蒿秆或杂草等,以提高底土的通透性,然后填一层表土,一层有机物和肥料,逐层拌匀,最后将心土覆于沟的上层;沙粘相间的冲积土,应先拌匀后,再逐层混合肥料;红黄壤果园,宜在增施有机肥和磷肥的基础上,每公顷加施1.50~2.25吨熟石灰,中和土壤酸度。深翻时要避免断伤直径1厘米以上的粗根。翻出的根系,随时覆土加以保护,以防干死。填沟完成后要充分灌水,促使土壤沉实,根土密接,以利加速恢复根系活动。排水不良的土壤,深翻后,底层必须按行填碎石,以成阴沟排水道,排泄底层积水,避免窒息根系,影响果树生育。
压土(培土)或掺沙
在山区薄地、沙滩地或地下水位高的果园,通过压土或掺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进保肥保水能力,加厚土层,为果树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落叶果树多于秋末冬初,南方橘园多于5月或9月根系生长高峰期前进行。沙土以压粘土、塘泥、田泥、阴沟泥等;粘土宜掺沙或沙质土。数年或每年进行一次。每次压土或掺沙厚度不能超过15厘米,一次压土过厚,将影响根系呼吸,造成果树生长不良。
洗盐除碱
盐土含有大量氯化钠和硫酸钠等可溶性盐类;碱土是土壤粘粒和胶体表面有较多吸附性钠离子,都能影响果树生存或生育。在含盐总量超过0.3%的盐碱土上栽植果树,必须先洗盐除碱,使盐碱含量降低到0.2%以下,达到果树能忍受的水平。主要方法有:①根治。采用明沟排水或暗管排水(见果园排水),以降低地下水位,结合定期引淡水淹灌,淋洗土壤,使可溶性盐类排出果园。②转化。施用硫酸钙(石膏)使土壤吸附性碳酸钠等转变为可溶性硫酸钠等,然后定期引淡水淋洗,将其排出果园。施硫酸钙时,应耕入表层,并保持一定土壤湿度,以加速转化。在富含碳酸钠的土壤上施用硫磺,待硫磺氧化后产生硫酸,也可使强碱性碳酸钠转变成危害性较小,和可淋洗的中性硫酸钠,然后再用硫酸钙使碳酸根变成不溶性钙盐残留下来。③控制。在盐碱较轻或次生盐碱土上的果园,可以通过营造果园防护林、勤中耕和覆盖等措施,以降低风速,减少土壤蒸发,间接防止可溶性盐类向上移动,进入果树根层,是控制泛碱泛盐的重要手段。但仍应与引灌淋洗等措施相结合。
C. 盐碱地和半沙地适合种植什么急需帮助!
低洼盐碱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加之强烈蒸发,盐分不断积累于地表,水文、地质条件恶化。因此在低洼盐碱地造林,要慎重选择树种。 乔木树种 刺槐。刺槐的根可直接固定氮素,是沙碱地造林的先锋树种,但不宜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种植。 垂柳。喜生活在湿地和水边,中度耐盐碱,可作盐碱地重要防护林树种。 旱柳。是沙碱地速生树种之一,耐水湿,适宜在轻度硫酸盐土地上生长。在涝碱相随地区的河渠两侧及盐碱洼地可种植,宜作为先锋树种及薪炭林。亦是农田防护林的良好树种。 臭椿。生长迅速,为盐碱地初期造林的先锋树种,并可护岸防风。可在渠道两侧及地势较高处的道路两侧种植。 苦楝。耐盐力仅次于刺槐,能在干燥瘠薄的盐碱地上生长,虫害少、生长快、萌芽力强。 毛白杨。在肥沃湿润的地方生长良好,在轻盐碱地也能正常生长,并能耐短期水淹。适宜做速生丰产林、农田防护林以及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 杂交杨。如中林46杨、69杨等,在土壤含盐量0.5%、常年地下水位低于1米、雨季有积水的情况下生长正常,为用材林、防护林、四旁绿化的良好速生树种。 白榆。较耐盐碱,土壤含盐量不超过0.4%时生长良好。可做材林、农田防护林及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 桑树。耐盐、耐水性都很强,可在农田防护林两侧种植。 梨树。为耐寒、耐涝、中度耐盐性果木树种之一,如用杜梨作为嫁接梨树的砧木,耐涝碱性更强。能在含盐量0.6%的土壤上生长。 杏树。为最耐盐碱性果树之一。 枣树。对土壤的要求不严,除沼泽地和重碱性土地外,均可栽培。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对地下水位的高低也无严格要求,甚至在积水30厘米~70厘米,历时30天的情况下生长仍无明显影响。 泡桐。适宜沙碱地生长,主要作为农田防护林,但怕水淹,不耐湿。 灌木树种 紫穗槐。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可做盐碱沙地区防风林带中的低层林木,在土壤含盐量0.4%时生长良好。 白蜡条。能在含盐量为0.2%~0.5%的低湿土壤上生长。可做四旁绿化树种及培育白蜡干。水淹多天仍能成活生长。 怪柳。耐旱、耐瘠,高度耐盐碱,可防风、固沙、护岸,盐碱地区各级渠道两侧及草木不生的盐碱地皆可栽种。 杞柳。落叶灌木,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耐轻度盐碱,可固沙护岸。适宜在轻度盐碱湿地,河滩碱地、平原坡地、沙碱荒地种植。
D. 如何改良盐碱地土壤
如何改良盐碱地土壤:
一.盐分去除法:
这个方法包括:排碱渠大水漫灌洗盐、暗管排盐内、滴容灌洗盐、喷灌洗盐、冲洗改良、生物吸盐等。核心内容就是两大类:1:通过多余的灌溉水分,将耕层土壤中的盐分淋洗到耕层以外,然后含盐灌溉水通过地下水或者预埋的排盐管道排出农田土体;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铺设管道、深翻、深松、加压淋洗、合理灌溉等等方式,实现利用更少的水份,淋洗更多的盐分的目的。2:生物吸盐方法,这个主要是通过种植真盐生植物或者其他耐盐植物,将盐分吸收到植物体内,然后通过收获的方式,将盐分带离农田;这个方法中可以通过合理的栽培、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及适应的田间管理措施,使生物生长的更好,从而带走更多盐分。
二、是添加不含盐或者低含盐物质降低耕层土地中的盐分平均含量:
通常的作法就是客土法,在盐碱地中增加非盐沙土,改善土壤结构同时降低土壤盐分,另外就是施用有机肥等有机物质;还可以根据不同土层的盐分含量情况,采用深翻等措施,使局部盐分降低。
三、盐土改良
就是人工或者天然改良剂改良土壤,降低盐分危害,这个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也可以通过结合水份管理,促进盐分脱离耕层或者根系分布范围。
E. 如何改良土壤
不同性质的贫瘠土壤改良方法不同。
(1)瘠薄黏重土壤的改良
这类土壤一般黏性较大,通透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强,易积水,潜在养分含量高,有机质分解慢,易积累,肥劲长,昼夜温差小,不易耕作,宜耕期短,耕作质量差,土壤结构差。
改良方法:一是重施有机肥料。施入的有机肥料易于形成腐殖质,从而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良土壤结构及耕性。一般每年每亩地施有机肥15~20吨,3~4年即可行成良好的菜田。二是压沙降低黏性。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亩地施入河沙土20~30吨,连续两年,配合施有机肥料,可使黏重土壤得到改良。
(2)低洼盐碱土壤的改良
低洼盐碱土壤一般易于积水,盐分含量高,其pH在8以上,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改良方法:一是增施有机肥料,促进有机质含量的提高。改良盐碱土的最基本方法是切断表土与底土的毛细管的联系。有机肥料转化成的腐殖质,可促使表土形成团粒结构,起到压盐的作用。所以,深耕结合大量施入有机肥料是有效措施。二是农业生物措施,包括平整土地、土壤培肥、种植耐碱作物与绿肥。三是化学改良措施,主要是使用土壤改良剂。四是大水洗盐压碱,挖排碱渠系。五是种稻改碱,水旱轮作。
(3)沙质土壤的改良
沙性重的土壤一般表现为过分疏松,漏水漏肥,有机质缺乏,蒸发量大,保温性能低,肥劲短,后期易脱肥。
改良方法:一是大量施用有机肥料。这是改良沙质土壤的最有效方法,即把各种厩肥、堆肥在春耕或秋耕时翻入土中。由于有机质的缓冲作用,可以适当多施可溶性化学肥料,尤其是铵态氮肥和磷肥能够保存在土中不流失。二是大量施用河泥、塘泥,这也是改良沙土的好方法。如每年每亩施河泥4~10吨,结合耕作,增施有机肥,使肥土相融。例如,在日光温室新建过程中,由于富含有机质的表层土大多被取走,故新建温室首要的问题是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具有提供作物所需要的养分和提高养分的有效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强土壤的保肥性能和缓冲性能的作用。几年后土壤肥力必然能大幅度提高,过度疏松、漏水,漏肥的情况将有所改善。三是在两季作物间隔的空余季节,种植豆类蔬菜,间作、轮作,以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和氮素肥料。四是对沙层较薄的土壤可以深秋压沙,使底层的黏土与沙土掺和,以降低其沙性。
F. 建筑工程基础地质如何改良
可以压实,抽水,下桩,不知道你问的是哪种
G. 盐碱地如何改良
1、化学改良:
化学改良盐碱地的化学改良主要是指向土壤中加入化学物质,以达到降低土壤pH、碱化度以及改善土壤结构的目的。
主要的化学改良剂包括石膏、磷石膏、脱硫石膏、硫磺、腐殖酸、糠醛渣等物质。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在重度盐碱地上,采用化学改良与其他改良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能取得极为显著的改良效果。
2、物理改良
物理改良通过平整土地、客土、压沙、松土、抬田等措施,破坏土壤毛细作用,阻断盐分向地表的进一步聚集。客土法工程量大,费用高,经济成本不合算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3、生物改良
生物改良盐碱土地贫瘠,土壤肥力差。因此在改造过程中,通过种植水田,种植耐盐碱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改善盐碱的重要措施。
4、水利工程改良
水利工程改良根据“水盐运动”规律,通过地下渗管排盐,结合沟渠,深井排水,达到防止返盐的目的。
(7)带盐的沙地怎么改良地质扩展阅读
盐碱土的形成原因
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影响盐碱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1、气候条件
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盐随水渗到下层或流走,这就是“脱盐”季节;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这是主要的“返盐”季节。
2、耕作管理的不当
有些地方浇水时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积盐,使原来的好地变成了盐碱地。为防止次生盐渍化,水利设施要排灌配套,严禁大水漫灌,灌水后要及时耕锄。
3、土壤质地和地下水
质地粗细可影响土壤毛管水运动的速度与高度。地下水影响土壤盐碱的关键问题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容易积盐。
4、地理条件
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也就与盐分的移动和积聚有密切关系,从大地形看,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移动,在低洼地带积聚。
5、河流和海水的影响
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积盐。沿海地区因海水浸渍,可形成滨海盐碱土。
H. 如何降低土壤的含盐量
(一)洗盐改良法:水是土壤积盐的因素,也是脱盐的动力。建立健全水利设施,实行河、井、沟、渠结合,排、灌、蓄配套,进行合理灌排,调节自然界水分循环,可洗淋排除土壤中的盐分。
(二)农业改良法:(1)增施有机肥。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水能力。(2)种植绿肥。是有机肥的重要来源,还有增加覆盖、减少蒸发和抑盐作用。(3)合理耕作。合理耕作及时松土,可减少蒸发,破除板结,改善通气,抑制返盐,利于种子萌发和根系吸收。(4)种植水稻。由于泡水时间长,土壤中盐分被压到耕层以下的地下水里,排出田外。(5)植树造林。能降低风速,减少蒸发,减轻地面返盐。(6)刮除盐土。在春秋旱季,将含盐表土刮除,移出耕地外,降低土壤含盐量。(7)开沟躲盐。是利用盐往高处走的规律,降低沟底含盐量,以利种子出苗。(8)放于压碱。把含泥沙较多的河水,引入事先筑好埂坝的地块,使泥沙降下来,于地改碱。另外种植耐盐碱作物,如棉花、高粱等。
(三)化学改良法:(1)施用磷石膏。可提高土壤活性钙阳离子的含量,减轻碳酸钠和重碳酸钠对作物的危害,降低PH值。(2)巧施化肥。盐碱地多施钙质化肥(过磷酸钙、硝酸钙等)和酸性化肥(硝酸铵等),可增加土壤中钙的含量和活化土壤中钙素。(3)施用腐殖酸类改良剂:这类物质是很好的离子交换剂,对钠、氯等有害离子有代换吸附作用,能调节土壤酸碱度。(4)施用抑盐剂。该剂用水稀释后,喷在地面能形成一层连续性的薄膜。这种薄膜能阻止水分子通过,抑制水分蒸发和提高地温,减少盐分在地表积累,对农作物保苗增产有良好作用。
I. 如何改良盐渍化的土壤
1、水利工程来改良,合理灌自溉降低突然水分蒸发。
2、通过土壤耕作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施用农家肥和植物残体等改良土壤的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已经广泛应用。
3、深翻和轮作。深翻使表层与深层土壤充分混合,可以有效预防或缓解土壤的次生盐渍化进程,轮作对恢复地力、减轻植物生理性病害和病菌引起的病害都有显著的作用
4、施用微生物菌肥,可通过生物改良方式改善土壤。目前生物改良是行之有效,环保、经济的理想方法。
①微生物菌肥不仅改善土壤的理化结构,而且增加土壤团聚体,土壤的渗透性增强。
②通过施入微生物菌肥,改善了土壤中的环境特征,土壤结构和坚实度提高,有利于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从而盐分离子在表面聚集减少,含盐量降低。
③微生物菌肥通过大量繁殖,促进了土壤中有机质的释放,有机质的增加不仅改善土壤的理化结构,而且增加土壤团聚粒,改善土壤肥沃度。
④微生物菌肥可以活化土壤,减少养分固定或流失,利于土壤里面沉积的营养离子,提高化肥利用率,改善板结的同时,节省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