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红宝石的地质形成条件是什么

红宝石的地质形成条件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2-14 23:42:40

㈠ 什么样的地质条件可以形成大颗粒钻石

钻石形成于火山岩,而且主要产出于金伯利岩,另一种含有钻石的原岩称钾镁煌斑岩(lamproite),它是专一种过碱属性镁质火山岩,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辉石、橄榄石等矿物,典型产地为澳大利亚西部阿盖尔(Argyle)。
科学家们经过对来自世界不同矿山钻石及其中原生包裹体矿物的研究发现,钻石的形成条件一般为压力在4.5-6.0Gpa(相当于150-200km的深度),温度为1100-1500摄氏度。虽然理论上说,钻石可形成于地球历史的各个时期/阶段,而目前所开采的矿山中,大部分钻石主要形成于33亿年前以及12-17亿年这两个时期。如南非的一些钻石年龄为45亿左右,表明这些钻石在地球诞生后不久便已开始在地球深部结晶,钻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宝石。钻石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从钻石主要出产于地球上古老的稳定大陆地区可以证实。另外,地外星体对地球的撞击,产生瞬间的高温、高压,也可形成钻石,如1988年前苏联科学院报道在陨石中发现了钻石,但这种作用形成的钻石并无经济价值。

㈡ 宝石矿床的成因

宝石作为地质作用的产物,其形成的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根据地质作用的性质回和能量来源,答可将宝石矿床的成因分为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和变质成矿作用。

内生成矿作用指与岩浆活动和火山喷发有关的一系列成矿作用。主要有岩浆成矿作用(形成的宝石如钻石、镁铝榴石、红宝石、蓝宝石和橄榄石等)、伟晶岩成矿作用(形成的宝石如红宝石、蓝宝石、石榴石、水晶和尖晶石等)、热液成矿作用(形成的宝石如水晶、祖母绿、玛瑙和黄玉等)和火山成矿作用(形成的宝石如黑耀岩等)。

外生成矿作用指在近地表由于太阳、水、风、空气和有机体作用所形成的成矿作用。其形成的矿床类型主要包括风化壳型、砂矿型和成岩型,风化壳型和砂矿型又称为次生矿床,如欧泊、玉髓、绿松石、孔雀石、钻石、红蓝宝石、翡翠、软玉、绿柱石、石榴石等。

变质成矿作用指已经形成的矿物群体(岩石或矿床)在地壳内应力作用下(如构造运动引起的温度、压力、岩浆、热液等的作用),使其物质矿物成分、矿物组合、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而形成新的矿物、岩石或矿床的成矿作用,如翡翠、石榴石、碧玉、红宝石、蓝宝石、硅化木和月光石等。

㈢ 岩石按地质形成条件可分几类,简述它们的关系,列出常用的名称

三大类啊,火山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首先,岩浆岩,顾名思义就是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凝形成的掩饰,这是火山的中心式喷发,还有的就是裂隙式,即地下的岩浆顺着岩石裂缝侵入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
其次,是沉积岩,这种岩石在地表分布较广,占地表的75%左右,像灰岩等。这些掩饰主要是原来的岩石(可能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经风化,破碎,被搬运(如风,河流等)再在另一个地方沉积而形成。
最后,是变质岩,是指母岩(可能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在地下深处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下,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甚至产生新的矿物,而形成的岩石。
他们的关系简述如下:岩浆向上侵入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岩浆岩,岩浆岩经过外力(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岩浆岩如果被埋入地下经过变质作用也可形成变质岩;沉积岩被地壳运动深埋入地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沉积岩如果被抬升到地表面又会被外力所破坏;变质岩经过高温重熔作用重新熔化成岩浆;变质岩如果被抬升到地表又会被外力破坏形成沉积物、沉积岩。
格言是常见名称
沉积岩--灰岩、页岩。
变质岩-千枚岩、大理岩。
岩浆岩-花岗岩、闪长岩,等等。

㈣ 什么样的地质条件下才会形成玉石

的形成按先后可划分为如下几个重要时期:
一、白云岩沉积阶段
在中元古代晚期(距今约十几亿年),在塔里木古陆南缘,也就是今天昆仑山脉北缘所在的位置,曾经是一片浅海地带,那里有大量的碳酸盐沉积,其中含镁质的白云岩为成玉的主要物质来源之一.
二、白云岩区玉变质阶段
在元古代末期震旦纪,塔里木运动造成全区强烈的褶皱断裂活动,从而最终形成了塔里木大陆.在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中,白云岩变质为白云石大理岩.此后,该地区的陆块隆起,成为我国最早露出海面的陆地之一,其上也没有原层沉积物覆盖.
三、白云岩交代蚀变阶段
在2亿多年前的古生代晚期的石炭纪晚期至二叠纪晚期,一次世界性的地壳运动发生了,被称为“华力西运动”.华力西晚期,在塔里木大陆的南缘,古陆块的陆缘地块和活动带中间地块中有强烈的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沿断裂带有中酸性侵入岩侵入白云石大理岩.在侵入体顶部残留的白云石大理岩捕掳体或舌状体与岩浆侵入体和热液接触交代后,形成透辉石化、镁橄榄石化和透闪石化蚀变,成为成玉的物质条件之一.
四、成玉阶段
华力西晚期侵入体派生的浅成中酸性岩脉侵入到白云石大理岩蚀变带时,再次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在适当的地质条件(300—350摄氏度左右,2.5千巴以下和一定的扭压应力)下,和阗玉最终形成.

㈤ 红宝石是怎么样形成的

红宝石是色美、透明的宝石级刚玉。红宝石的英文名称是Ruby,来源于拉丁文“Ruber”,意思是红色。
红宝石以其晶莹剔透的美丽颜色,被古代人们蒙上神秘的超自然的色彩,被视为吉祥之物。早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被用来装饰清真寺、教堂和寺院,并作为宗教仪式的贡品。它也曾与钻石、珍珠一起成为英帝国国王、俄国沙皇皇冠上和礼服上不可缺少的饰物。自从近 百年宝石进入民间以来,红宝石分别跻身于世界五大珍辰石之列,是人们珍爱的宝石品种。世界宝石学界定红宝石为七月的生辰石。
世界红宝石产地不多,主要有缅甸、斯里兰卡、泰国、澳大利亚、中国等,但就宝石质量而言,以缅甸、斯里兰卡质量最佳。

红宝石最常见的形状包括如祖母绿形、梨形、公主形、椭圆形和水滴形等,与钻石普遍是圆形不一样的是,红宝石很少是圆形的,心形也不多见。

与钻石一样,红宝石的重量也可以用克拉(又称卡)计算。
1克拉=200毫克=0.2克。一克拉分为一百份,每一份称为一分。0.75克拉又称75分,0.02克拉为2分。
在其它条件近似的情况下,随着红宝石重量的增大,其价值则呈几何级数增长。

红宝石的鉴赏主要观其颜色,红宝石的颜色要鲜红纯正,一般颜色浓度中深的红色为最好,颜色太深价格反而会降低,如缅甸的“鸽血红” 就是红宝石中的极品。红宝石的另一鉴赏要点就是瑕疵。红宝石一般会有裂纹,没有一点裂纹及瑕疵的红宝石是极少见的,所为“十红九裂”。但宝石的裂纹、包裹物等瑕疵不要太明显,不能影响整体美观。宝石的重量和切工也是影响其品位的关键。

红宝石中最常见的瑕疵是小的针状杂质,称为“丝状物”。因为每颗红宝石都是在自身独特的环境中形成的,每颗宝石均含有赋予其精确颜色的痕量矿物质组合以及独特的识别标记或杂质。虽然红宝石中较高净度水平的要比绿宝石多,但内部无瑕疵的红宝石非常稀有且价格昂贵。
在浅颜色和中等颜色的红宝石中杂质一般比较明显。由于红宝石一般都带有杂质,所以要选择较深色泽的红宝石,这样杂质可有效地隐藏起来。

与钻石不同,红宝石没有为达到最大灿烂而按几何设计的切割,比如象钻石的"理想"切割那样。
在检查宝石的切割时要看该切割是否将宝石的美丽显露无遗。例如,对于颜色较浓的红宝石,最佳切割应比平均水平浅一些,以便使更多光线透过宝石,而对颜色较浅的宝石,较深的切割有利于反映颜色。
象钻石一样,高质量的有色宝石通常也有切平面、冠部、边缘、穹部和底部。红宝石中心的暗区或泛白区是太深或太浅切割的结果。而切割良好的红宝石是对称的,并在整个表面上均匀反射光线。抛光应平滑,没有任何裂口或划痕。此外,切割良好的红宝石不会显示出在刚玉晶体中经常出现的色带:出现这种色带通常表明切割者想保留重量而不是尽可能地切割出最美丽的宝石。

自然界中的红宝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些缺陷。经济评价的首要因素就是颜色,其次是重量、透明度和净度。
红宝石的价值就颜色而论,以鸽血红色最佳,依次是玫瑰红色和粉红色。一般情况下,缅甸红宝石红色鲜艳、明度大,其价值比泰国产深红色红宝石价值高。
自然界中产出的红宝石颗粒较小,宝石的价值是依重量的平方向上增长,但如果宝石的重量超过5克拉以上,就要根据宝石的质量单独议价。

缅甸抹谷红宝石。宝石多呈鸽血红色、玫瑰红色、粉红色。颜色鲜明但不均匀,经常见到平直的色带。多色性明显,用肉眼从不同方向观察宝石,可以见到两种不同的颜色。聚片双晶发育,可以见到平直排列的百叶窗式双晶纹。裂理常沿三组聚片双晶面裂开。宝石中均不同程度地含有下列包裹体:绢丝状金红石包裹体;一般纤维状金红石包体平行红宝石晶体的六方柱面展布,构成三组交角为60度和120度的面网,当平行这一组包本的面网切割,并琢磨成弧面宝石时,当光线照射在弧面上,就会出现六射星光,即星光红宝石。如果纤维包体呈不规则的密集式堆积,就呈现出半透明的乳白色絮状斑块。弥漫状气液包裹体:在宝石中呈星散分布,其中气态所占面积较小,约30%左右。如果气液包裹体聚集在一起呈指纹状展布,就称之为指纹状气液包裹体。短柱状、粒状网态包裹体:红宝石中常含尖晶石、方解石、榍石、赤铁矿等矿物包裹体。这些小矿物的棱角因受熔融而圆滑。 斯里兰卡红宝石。宝石的特点与缅甸红宝石相似,但颜色较浅,明度较大。斯里兰卡红宝石中的包裹体,除有与缅甸红宝石相似的特征之外,尚含有两种特有的矿物包体:磷灰石包体,磷灰石呈六方柱状,棱角圆滑,呈单个晶体或群体出现;绢丝状金红石包体,较缅甸红宝石中的绢丝状金红石包体细长。
泰国尖竹纺红宝石。宝石呈带褐的红色或玫瑰红色。聚片双晶发育,色带和生长纹平直。包体较少,不见绢丝装金红石包裹体。常见指纹状包体。
坦桑尼亚红宝石。红宝石因含铁,颜色稍暗。

㈥ 请问一下,红宝石是怎样形成的

火成岩和变质岩是红宝石形成的关键因素。因为次生矿床来源于这些主岩版最易成矿的地方。权世界上的红宝石大多被发现于冲积矿床小范围,因为其受重力分异作用被河流带到河床中。
天然红宝石非常少见珍贵,但是人造并非太难,所以工业用红宝石都是人造的。氧化铝熔后加入少量氧化铬的方法可制出红宝石。

㈦ 红宝石是怎样形成的

红宝石是指颜色呈红色的刚玉,它是刚玉的一种,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红色来自铬(Cr),主要为Cr2O3,含量一般0.1~3%,最高者达4%。自然没有铬的宝石是蓝宝石。天然红宝石大多来自亚洲(缅甸、泰国、斯里兰卡、中国新疆、中国云南等),非洲,大洋洲(澳大利亚),以及美洲(美国的蒙大拿州和南卡罗莱那州)。

㈧ 红宝石是怎样形成的

人们习惯上将天然宝石制成的,具有一定首饰或工艺品称为珠宝。一块石头,能否作为宝石,也要看它是否具有这些宝贵品质,这也是衡量宝石的一个标准。

第一, 宝石非常稀有。物以稀为贵,珠宝以产出稀少,罕见为贵。宝石的形成条件是极其特殊复杂的。它们大多来自地下几十公里深处的高温融化的岩浆,这些高温的浆体有的从地下沿着裂缝涌到地球表面,有的涌到地下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冷却后成为坚硬的石头。有的石头又在高温岩浆的熏陶下,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石头。在这些岩石的形成过程中,只有某些元素缓慢地结晶成坚硬的宝石或玉石,且它们的形成时间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地下深处形成的这些宝石,只有部分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被带到地球表面为人们开采。随着不断的开采,宝石的储量将越来越少。

第二, 珠宝有瑰丽迷人的色彩。珠宝的颜色非常艳丽、纯正、匀净、光泽超群,辉煌夺目。有的珠宝还呈现各种变形、变色、星光或猫眼等特殊的变色效应,这是其他任何物质所不能比拟的。

第三, 珠宝具有耐久性。宝石具有耐久性。宝石不仅艳丽非凡,还具有永保艳姿美色的耐久性,坚硬耐磨,化学稳定性高,抗酸碱,抗腐蚀,耐高温高压,几乎达到了永恒。

第四, 宝石小巧玲珑,便于携带。宝石由于稀少、艳丽、经久耐用,而具有很高的价值。因而具有保值的作用。当出现各种不可预测的事件时,宝石是最容易转移的财富,既可以随身携带,又可以邮寄国外或其他安全地方,不容易失去或损失了。

目前,较常见的宝石有20余种,它们是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石、欧泊、碧玺、海蓝宝石、水晶、珍珠等,其中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石,合称为“五大宝石”,也有的国家在这五大宝石之外,增加了变石和翡翠,将高档宝石成为“七大宝石”。

㈨ (六)富矿形成的地质条件

1)由表3-7 可以明显地看出,富矿与矿床类型有很大关系。由我国5 万吨以上的铜矿统计表明,平均品位在1%以上的铜矿床依次为海相火山岩型(1.42%)、海相黑色岩系型(1.24%)、陆相杂色岩系型(1.17%)、海相杂色岩系型(1.05%)和夕卡岩型(1.00%)。风化次生富集型因为只有1个矿床,未参加统计。其他铜矿类型如陆相火山岩型(0.90%)、热液型(0.85%)、斑岩型(0.66%)和Cu-Ni硫化物型(0.47%)平均品位均在1%以下。

表11-3 主要成矿带基本特征

2)与富铜矿有关的地质作用很显然有海底喷流作用(exhalation)、沉积成岩作用、热液交代作用及次生富集作用等(杨世礼,1985)。

3)多种地质作用的叠加使矿石品位加富了,也就是说,许多富铜矿石都是多种地质作用叠加的结果,例如许多矿床的次生富集带都是在原生成矿作用的基础上叠加了次生淋滤富集作用的结果。

4)富矿是长时间矿质迁移富集的结果,多阶段长时间有用矿质的聚集对于形成富矿是有利的。

5)有利的矿质聚集部位是形成富矿的关键,如成矿流体往往在构造转弯的部位将矿质停留下来,或迁移到地层隔档层时由于成矿流体受阻从而将矿质卸下。

㈩ 形成时期及地质条件

刚玉矿床的全球分布情况与地球构造动力学中的板块碰撞、断裂和俯冲密切相关。全球刚玉矿床的形成集中在以下三个主要地质时期。

(一)泛非造山运动(4.亿5~7.5亿年)

东非、印度、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等地宝石带中的原生红宝石和蓝宝石矿床,与泛非期构造变质活动中冈瓦纳古陆的东西碰撞密切相关。有资料认为在新元古代—早寒武纪时期的麻粒岩相条件下即有刚玉矿化作用发生,但同位素年代测定证实刚玉矿化作用是在泛非造山运动(寒武纪)晚期发生的(图4-17)。

(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5百万~45百万年)

产于亚洲中部和东部的大理岩型红宝石矿床多与新生代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相关。矿床形成于受地质构造活动影响大的变质岩中。40Ar和39Ar同位素数据分析及锆石的铀—铅(U-Pb)同位素测年分析结果表明,所有阿富汗—越南红宝石矿床的形成年代与渐新世和上新世构造活动期相一致(图4-18)。

图4-18 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红宝石矿床示意图

(三)新生代碱性玄武岩喷出(100万~6500万年)

世界范围内,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的宝石级刚玉一般是在岩浆上升过程中以捕虏体巨晶赋存于玄武岩中。

刚玉可寄主于不同的岩石类型,主要包括大理岩、片麻岩、玄武岩、正长岩、脱硅伟晶岩、矽卡岩等。虽然刚玉赋存的母岩类型不同,但这些母岩均属于贫硅富铝的岩石。其缘由在于当母岩富硅时,铝常以长石和云母的形式优先形成铝硅酸盐矿物。在刚玉的母岩中,与其共生的矿物有斜长石、黑云母、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

通常情况下,刚玉的结晶过程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①地质环境必须提供充足的铝和致色元素铬(形成红宝石)和铁/钛(形成蓝宝石);②母岩中必须贫硅;③适合刚玉晶体生长的温度和压力环境。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