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一个地质美景是什么

一个地质美景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2-14 22:09:45

『壹』 世界第七大旅游地质奇观是什么

出门旅游看的就是奇观,玩的就是特色。而今天就给带大家一起去四川省威远县,领略威远独特的地质奇观,感受威远特色的人文历史。

提及威远就不得不说一下威远独特的穹窿山水自然资源,威远穹窿是亿万年地质变迁所形成的特殊地质地貌,被称为"世界第七大旅游地质奇观"。

湖区沿岸为石灰岩,经多年冲刷,形成许多引人暇想的怪石,如"龙头望天"、"狮子回背"、"罗汉迎宾"等。湖中分布有众多的岛屿,其中有一座金庸笔下的桃花岛,是游客们自己为它取的名字。三面环水,碧水盈盈,如琅寰仙境。

最后则是给大家带来威远穹窿奇观的核心景点——俩母山。俩母山双峰并秀,高耸云表,如母女依偎,似云中双仙,统领穹窿诸山,因此被誉为亘古穹窿第一山,也称西蜀第二峨眉山,是人们眼中的仙山、圣山,是观看穹窿地貌景观的天然观景台。

俩母山除了其本身古风情韵、引人遐想之外,山中还有着许多美丽独特的古砦,高顶砦、向家砦、雷家砦、仙鹅砦、宜兴砦、坛子砦、圆山砦等诸砦联营,一座山是一个砦,一个砦是一座山,山山相连,砦砦相依,砦壁陡峭,砦路险峻,砦门宏伟。

威远虽有众多的美景,但同时也有着俘获人胃的美食。而其中威远羊肉汤便是一绝。在威远的每一处农家乐中羊肉汤都是其中的招牌菜肴。

威远羊肉汤追求原滋原味,其制作和吃法尤其营养健康。奔跑在穹窿地貌上黝黑铮亮的本地山羊,吃着天然中草药、喝着纯净山泉水成长,以其肉质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益于进补和防寒而远近闻名。

如今,威远人在传统快餐羊肉汤的基础上,加上蒸、炒、烧、炖各种烹饪工艺,制作出酸辣羊血、烧羊蹄、炒羊肝等道道精致味美的羊肉菜品,给大家带去纵享羊肉的盛宴。

威远独特的地质地貌,奇特的山川湖泊,感人的文化传说加上美味可口的羊肉汤,可以说来威远游玩绝对能够让各位收获满满的快乐,看古砦、观雾海、游俩母、喝羊汤,这便是威远给人所留下的魅力。

『贰』 地质广场景色作文怎么写

在我那如诗如画的家乡,有一个美丽无比的广场,名字叫做滇红园广场,它仿佛是一幅优美动人的画卷,让人陶醉。
走进滇红园广场,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宽阔的广场了。广场四周生长着千百棵古树,这些从乡间移栽而来的古树高大挺秀,尽管初春的阳光还不是很强烈,但古树已展现勃勃生机。突然间,我听到几声鸟语,清丽而婉转,非常动听,让我想起乡下的外婆家门外,那些青青的山,那些绿绿的树。这时,太阳就要坠入西边的山巅,留下奇丽的云朵,有的似霞,有的如烟,有的像飞奔的马群。仍然是小鸟,在天空疾飞,仿佛想回家一样。此刻,广场上便热闹起来,不论大人、小孩,甚至老人,都不约而同地来到广场上。一些中年妇女开始在广场上跳舞,优美动听的民族歌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群加入其中,跳舞的人围着广场中央,成为整个滇红园广场的亮丽风景。老人们有的在散步,有的在聊天,有的带着小孙子放风筝,好不自在!一些青年人则在广场上悠闲地打着羽毛球,小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在一起玩耍嬉戏。这是一幅和谐的画。
再往前看,古老的水车吱吱嘎嘎转动着,给滇红园广场增添了几丝古老的气息,清澈的流水,被水车带到高处落下,现出五彩的红霓。周围葱翠的树木和一座座中国结彩灯,使广场到处都弥漫着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风。这是一幅古老的画。
那翠绿色的小山丘,铺满了那绿得可爱,绿得耀眼的小草,几位辛勤的园丁正在给小草浇水,夕阳下的水珠,犹如一颗颗珍珠。一条条石板小路弯弯曲曲地穿梭在小丘之中,我走在上面,恍然间,又想起乡下的那些山径,总是让我留连忘返。这是一幅自然的画。
滇红园广场四季优美。春天,是迎春花事先通知的,接着有柳絮泄露了春的美丽;夏天树木葱郁,阳光经过树叶筛选,连一缕缕风,也清凉无比;我最爱滇红园广场的秋天,这时,金色的落叶铺满林间小路,慢步其间,总觉得是在步入铺着地毯的宫殿。南国的冬天,没有童话般的雪花落下,但一层银霜会在一夜之间铺张开来,使整个广场呈现出一种诗意……所有的美景只对你说一句话:“茶乡欢迎您!”

『叁』 九寨沟地质奇观大揭秘:美景是怎么形成的

九寨沟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闻名于世,很多人惊叹于海子的五光十色,瀑布的雄奇壮观,以及数量众多的海子,沉醉留连于景色之美时,却鲜少知道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今天就来给大家扫一扫盲,看看九寨沟的地质奇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扫盲1:水色成因

九寨沟的湖水五彩缤纷,主要是由湖水对太阳光的散射、反射和吸收所致。

详解:在红橙黄绿青蓝紫单色光谱中,由红光至紫光,波长逐渐变短。由于九寨沟湖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浮游生物极少,湖水的透明度和洁净度极高,瑞利散射效应较为突出。根据瑞利散射效应,湖水中短波光的散射远大于长波光。因此,九寨沟的湖水呈艳丽的蓝绿色。湖水中常见的Ca2+、Mg2+、HCO3-等离子也有增强短波光散射的作用。同时,由于湖水透明度高,湖底的灰白色钙华、黄绿色藻类对透射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反射,也增加了湖水色彩的层次和变化。另外,九寨沟的湖泊处于地形起伏很大的深切峡谷中,不同地段同一时间或同一地段不同时间,太阳光的入射角及入射量、湖水表面对光的反射状况和湖水的透明度都有很大的变化,因而也造成了湖水色彩的更加变幻多姿。

扫盲2:瀑布成因

断层和生物岩溶作用;差异侵蚀和生物岩溶作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作用堆积和生物岩溶作用。

详解:九寨沟主要的瀑布有珍珠滩瀑布、诺日朗瀑布、树正瀑布、熊猫海瀑布、火花海瀑布和箭竹海瀑布,具有声、色、形之美。其成因主要有三种:

一是:断层和生物岩溶作用。九寨沟内的河床因受新构造断裂的影响,在纵向上呈阶梯状,这一道道地形阶坎形成了瀑布的地貌基础。因钙华沉积的“气泡效应”和“薄水效应”,在地形阶坎处易于钙华沉积,助推瀑布跌水陡坎的形成,如诺日朗瀑布。

二是:差异侵蚀和生物岩溶作用。由于一些岩层有软硬之差,抗蚀性强的岩层往往突起于河床中,因此硬岩层突起处首先形成小跌水,喜水的藻类在这些地方首先着生,于是在这些流速相对较高,水流相对较浅的地方首先沉积钙华。由于第四系堆积物堰塞河谷形成凸堤,流水在其表面漫流时流速突然加快,有利于CO2逸出,加速钙华沉积。随着时间推移,钙华层层堆高。由于其前缘上部钙华生长速度大于下部,上部形成钙华的莲花状块体逐渐向前增长,当顶部钙华块体下延至坡脚时,就形成了直立的瀑布面,如珍珠滩瀑布。

三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作用堆积和生物岩溶作用。瀑布是在崩塌、滑坡、泥石流松散堆积物的基础上叠加生物钙华作用形成,如树正瀑布。

扫盲3:海子的形成

海子是九寨沟湖泊的别名。九寨沟湖泊众多,成因比较复杂,其发育的首要条件是形成汇水储水的盆地,即湖盆,第二是要有充填湖盆的水源。

详解:九寨沟湖泊多属于堰塞湖,也有少数是冰蚀湖,如长海上游的园海子和绿海子、藏马龙里海等海子。这些堰塞湖的堰塞物主要来源于冰川堆积作用、生物钙华作用和重力作用。这些堰塞物堰塞河谷,形成九寨沟湖泊的湖盆。他们大体可以分为4种类型。一是在第四纪古冰川侵蚀和侧碛、终碛的基础上叠加崩塌、滑坡等重力作用堆积物堰塞形成,如长海、五彩池、上季节海。二是由生物钙华和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作用堆积物共同堰塞形成,如天鹅海、箭竹海、熊猫海等;三是由生物钙华堰塞形成,如树正群海等;四是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作用堆积物堰塞形成,如下季节海。

填充九寨沟湖盆的水来源于大气降水,但不同的湖泊水源补给形式不完全相同,主要有降雨、地表径流、冰雪融水及地下水等补给形式。湖水排泄方式主要有蒸发、向下游径流、地下入渗漏失。地下水补给和排泄主要通过地下岩溶裂隙、岩溶通道和由断层和向斜构成的汇水构造进行。断层、褶皱走向以及地势高低控制着湖水的补给和排泄,也控制着湖泊的发育方向。

扫盲到这里,你以为你的疑问就解决地差不多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下面的内容更有趣。

扫盲4:地质演化史

地壳运动。

详解:距今约2.3亿年前,九寨沟尚是一片汪洋。经印支和燕山运动,九寨沟形成大量褶皱和断裂,整个景区上升为陆地。后来的喜马拉雅运动和新构造运动再次对九寨沟地层造成重要影响,使其再次抬升和发生褶皱断裂,这些褶皱断裂控制了九寨沟的岩溶格局。

到了第四纪,全球气候变冷,九寨沟先后经历了三次冰期,冰川分布广泛,主沟2900米以上均有分布。冰川作用形成的底冰碛、终碛垄在沟谷中形成隔档式微地貌地形骨架,构成了九寨沟海子雏形。冰川消融形成的终碛垄截断了则查洼沟的流水,形成了九寨沟面积最大的湖泊-长海,造就了九寨沟水体景观的基本格局。

全新世以来,地壳运动趋于稳定,气候向暖湿方向发展,雪线退至5000米以上,其下地带以岩溶、重力崩塌、泥石流等地质作用为主,造就和延续着九寨沟独特的层湖叠瀑景观。

扫盲5:喀斯特地貌

九寨沟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有利条件:岩石构成,地质构造运动,气候降水,生物作用。

详解:九寨沟气温常年低于我国南方地区,地表的溶蚀景观不甚突出,除上游地表有一些溶沟、石芽外,溶蚀主要在地下进行。相反,最引人注目的是地表大量钙华沉积,形成钙华堤、钙华池、钙华滩、钙华瀑布等。九寨沟蒸发作用较强、地下水溢出后压力减小、地形陡变处水流流速增大、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的大量吸收,均有利于钙华的沉积,这种“反向”的喀斯特景观,成为大自然的一大杰作。

九寨沟内的岩石几乎全由石灰岩构成,厚达数千米;在地质构造运动的反复作用下网格状断裂系统十分发育,高原边缘的差异性抬升形成了巨大的地形反差,有利于岩溶水的循环运动;流域内气候湿润,降水较丰沛,森林茂密,土壤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使地下水PH值降低,大大增强了水对岩石的侵蚀能力;生物作用也加快了钙华的沉积。

世界上,与九寨沟类似的喀斯特景观仅有克罗地亚的普里特维采国家公园(PLITVICE);而九寨沟的景观规模和生物多样性远超普里特维采国家公园。

扫盲6:独特的水循环系统

九寨沟碳酸盐岩的广泛分布和北西向构造的展布是九寨沟水循环的基础,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三水”循环构成了九寨沟水循环的主体,地下喀斯特通道在湖水的补给与排泄中发挥重要作用。

详解:长海是九寨沟最大的海子,但它没有地表出水口,长海下方的则查洼沟是一条干谷,仅有少量季节性湖泊。长海的水除一小部分通过海子前端的天然堤坝渗流补给到五彩池,更多的水通过北西向的地下喀斯特通道,向西排泄到日则沟湖泊中。

长海巨大的库容和它对日则沟内海子的补给,起到了一个调节水库的作用,即使枯水年份也以较稳定的补给量使日则沟的海子不至于干涸。九寨沟内地表水、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源于大气降水,水量的盈亏根本上取决于降水量的变化和时空分配状况,从而导致上游直接接受降水补给的湖泊水位变化较大,景色随时而异(上下季节海),而由地下水补给的湖泊如五花海水位则较稳定。(来源:网络)

『肆』 一个风景区的地质特点

张家界奇特的地质与地貌

来张家界旅游观光的人,无不对武陵源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和九天洞、黄龙洞神奇的地下喀斯特景观感到惊奇,并被它惊人的魅力所倾到。惊叹之余,不少人会研究它,更深入地去认识它。追根索源,探索其奇特的自然景观所形成的奥秘机理,以增添无穷的游兴。为了帮助大家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大自然,有必要将市区形成自然景观要素的地层、构造、矿产、地貌、作一简单介绍。

地层市区内的地层,除前震旦系没有出露,石炭系缺失外,基本上发育都较为齐全。寒武系、奥陶系在本区发育完整,岩性以石灰岩为主,还有白云岩、页岩。发育完好的岩性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经常前来考察。近年来笔者就接待过不少考察团,其中有美国、法国学者。可以说,张家界不但自然风光有名,张家界的地层也很有名。

张家界市区的地层,主要为石灰岩层,这为我们建筑业用石料、石灰,生产水泥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原材料。我市地下喀斯特溶洞景观形成,石灰岩层是先决条件,因为石灰岩中主要成份为钙,钙容易溶解于水,当这种水在地下深处有一定压力时,溶解更甚。灰岩中的钙被水溶解带走,经过几十万、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的沉积钙化,石灰岩地表就会形成溶沟、溶槽,地下就会形成空洞,所以有落水洞、溶洞、暗洞等。当这种含钙的水,在流动中失去压力,或成份发生变化,钙有一部分会以石灰华的堆积物形态沉淀下来,变成地下空洞。由于免受自然外力的破坏与逐渐堆积,便形成了石钟乳、石笋、石柱等自然景观。

其次,在市区分部的为页石、砂岩。这类砂岩,尤以中泥盆流的云台观组石英砂岩在我市最为著名。厚层状,结构致密坚硬,不易风化,便是这类砂岩的特点。武陵源景区内的金鞭岩、南天一柱等奇特石峰,就是这种砂岩性格的充分体现。它是我们张家界的骄傲,是形成武陵源景观的物质基础,没有它,就没有我们今天武陵源的美丽风光。

除此之外,张家界的地层中还蕴藏了更为珍贵的古生物化石。二叠系中珊瑚化石是生产龟纹石的原料,埋葬在侏罗系中的芙蓉龙恐龙化石七十年代在桑植的芙蓉桥挖掘,今陈列在省地质博物馆。可以说,张家界的地层蕴藏了不少真正的宝藏,等待着人们不断的探索和挖掘。

构造市区大地构造跨越江南古陆和扬子准地台两大一级构造单元。总的为较为稳定的陆地台块,以上下升降运动为主,褶皱运动不强烈,也没有岩浆石活动出露,断裂构造只在两大构造单元接触部位即市区澧水河谷一带较为发育,其他地区不多。这样稳固的地壳基础,是武陵源景区内几千座石英砂岩峰林千百万年永不崩塌的真正奥秘。了解本区大地构造特点,有助于加深我们这一认识。不少游人,可能已经感到奇怪,象武陵源这样的石英砂岩,在我国各地,何止一处两处,为何独有武陵源有上百米几百米高的砂岩巨峰屹立青山,耸立蓝天而不倒呢?奇迹!就这样选择了张家界的武陵源。

矿产地层和构造的特殊条件,使张家界的矿产以沉积形成的矿产为主,有煤、铁、镍、钼,其次有低温热液形成的铅、锌、铜,非金属矿产有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营石、重晶石、硅石(石英)等,还有矿泉水。

总之,从科学和工业的观念上讲,泥土石矿能烧制砖瓦,砂石矿能建造桥梁、高楼。能利用,能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都是有用的矿产资源,都应该珍惜和保护,只是其价值大小不同罢了。

形成武陵源景区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的石英砂岩,本身也是一种矿产资源。其二氧化硅含量达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九点零六,是生产石英玻璃的优质原料。是开采作为矿石,还是保存其峰林景观,我想,人们肯定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因为后者的价值简直无法计算。

地貌在张家界市区境内,由于受地理、地层、构造、气候等诸多条件的影响,便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貌奇观。从地势上来看,我市西接云贵高原,东临洞庭湖,北与鄂西山区接壤,南又与雪峰山毗连。其总的地势是:东南与中部低,四周高,沿澧水河流两岸,又有一块一块的冲积土平原。我市境内一年四季,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溪流发育,各条溪流的均汇集到澧水河,然后从西向东,一直流进八百里洞庭湖。湖内,沉积着几十米几百米厚的泥沙。

与洞庭湖相反,从东向西,地势又逐渐升高,到市区中心地段,便出现了海拔高达1500余米的天门山、七星山等高山峻岭。有高山峻岭,又有低谷平原,这就是本区独特的流水侵蚀地貌。

武陵源景区内的巨厚的石英砂岩,产状平缓,使岩层不能沿层面薄弱部位滑塌,覆盖在志留系柔性的页岩之上。重力作用,使得刚性的石英砂岩垂直节理发育,在水流强烈的侵蚀作用下,岩层不但解体、崩塌,流水搬运,残留在原地的便形成雄、奇、险、秀、幽、旷等千奇百怪的峰林,是武陵源风景区的主体。

慈利县五台山风景胜地,同样也是由同一层位的石英砂岩组成,岩层产状也平缓。到过那里观光的人,可能会提出疑问,五台山怎么不形成峰林地貌,却形成一个台地,既人们所称为“方山”呢?游人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五台山顶部有黄绿色的页石、泥灰岩覆盖,它是隔水岩系,可以保护下伏砂岩免受流水侵蚀。可惜那只是百万年或千万年以后的事了。

流水侵蚀地貌,在市域另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由于地壳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加大,来不及将河流拓宽,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峡谷。河的谷底极窜成线形,两壁陡峻,滩多水急。张家界市澧水源头、娄水上游、茅岩河段,就是这种河谷地貌。当你泛舟或漂流在这种河谷的急流险滩上,惊涛骇浪使你感到刺激,进入忘我的境界。两岸陡峻秀丽的景色,又使你留恋人生,勇气会在心中升起,会使你在激流中拼搏,奋斗人生。为什么众多的年青人,也有不少中老年人,到了张家界,非到茅岩河、澧水河、娄水河漂流不可,真谛,也许就在这里。

喀斯特地貌(近年来学术界也称岩溶地貌),也是张家界地貌的另一突出的特点。约占全市面积百分之四十左右,且种类,不论地表、地干,其堆积物均发育齐全,是我国湘西北喀斯特地形发育地区的一个组成部分。桑植县、慈利县大部,武陵源区、永定区东南部是这一地形发育的地区。

地表喀斯特地形的溶沟、溶槽、石芽、干谷、石丘、石陵市内各地可见,唯石林在市区少见,在天门山风景区能见到一些单个石柱,但很少成林。湘西北地区只有在自治州花垣县小排吾一地,有一片石林,俗称“石栏栅”,颇引人注意,也吸引了不少游人学者观光考察。

天门山风景区地貌,应属高山地形,有流水的侵蚀作用,也有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地貌。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岩层产生崩塌,形成悬崖陡峭,极为壮观,面临澧水,更是雄伟。喀斯特溶洞高挂山峰,奇妙无比,历来为游览胜地。

地下喀斯特溶洞、喀斯特堆积物形态。在张家界,更是堪称一绝。其溶洞规模,桑植县的九天洞能列入世界洞穴学会会员洞,也真不愧为亚洲地一洞的响亮称号,可见不是一般。

九天洞和位于武陵源区的黄龙洞,是张家界地下喀斯特地形的代表。它们集溶洞、溶洞河、暗河、落水洞、漏斗为一体。其洞内喀斯特堆积物,石钟乳、石笋、石柱更是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可以说,想什么,像什么,极大地拓展了游人想象的空间,往往使人很难找到恰当的词汇和语言来赞美她。

『伍』 什么是地质遗迹景观

先说什么是地质遗迹: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包括旅游中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和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的遗迹以及地质灾害遗迹等。

地质遗迹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其中具有独特性和典型价值的,便成为人类所关注的地质遗迹。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形式多样,地质遗迹丰富多彩,是世界上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有的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云南的石林、安徽的黄山、广东的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都以其独具的特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我国地质遗迹有哪些类型
地质遗迹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属性等可分为下列6种类型:(1)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最古老的岩石——辽宁鞍山白家坟花岗岩;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等。(2)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世界奇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等。(3)地质构造形迹: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等。(4)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如安徽黄山奇峰;澎湖列岛的地形景观等。(5)特大型矿床:如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内蒙古白云鄂博;中国稀有金属和宝石明珠——新疆阿尔泰伟晶岩;黑龙江大庆油田等。(6)地质灾害遗迹:如辽宁大连金石滩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的地震遗迹;河北唐山地震遗迹;云南东川市泥石流及防治等。

我国的地质遗迹分区
根据我国各种地质遗迹资源的赋存条件和区域特点,可将全国分为以下规划区:(1)东北山地及松嫩平原区;(2)华北、辽河平原、晋冀山地及辽东山东半岛区;(3)陕甘黄土高原区;(4)华东、中南丘陵山地及海岛(台湾、海南岛)区;(5)四川盆地、丘陵及云贵高原区;(6)内蒙古东部、中部干旱草原区;(7)内蒙古西部、宁夏、河西走廊及新疆荒漠草原区;(8)青藏高原高寒荒漠草原区。

我国的地质遗迹保护区
据1997年统计,地质遗迹保护区为86处,其中国家级12处,省级33处,市级9处,县级32处。
据22个省(市、区)最新统计,已建地质遗迹保护区52处,其中国家级10处,省级19处,市、县级23处;规划拟建地质遗迹保护区325处,其中国家级67处,省级162处,市县级96处。

我国含地质内容的自然保护区
据1992年统计,在606处自然保护区中,有地质内容的自然保护区104处,包括国家级27处,省级71处,县级6处。
至1997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926处,其中含地质内容的自然保护区约160处左右。

然后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品提高,旅游业的兴旺,我国国家风景名胜区中的地质遗迹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也开始展开了。

在国家公布的119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许多风景名胜区以名山、名湖、河流峡谷、岩溶洞穴、瀑布泉水、海滨海岛等为主体命名,和地质遗迹密切相关。在全国512处各类风景名胜区中,其中含地质遗迹的名胜区可达半数以上。

我国国家森林公园中的地质遗迹
至1998年,我国已建森林公园920余处,其中国家级295处。其类型可分山岳型、湖泊型、火山型、沙漠型、冰川型、海岛型、海滨型、溶洞型、温泉型、草原型及园林型,前9种类型森林公园的地貌主体皆与地质遗迹密切相关,或含有一种或多种地质遗迹。

此外,在我国已公布的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15处为古猿和古人类遗迹,属于地质遗迹的一种类型。

『陆』 有一种美景叫火山地质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每一座火山都有一个故事。故事很宏大,关于地球的沧桑巨变;故事很美丽,关于自然的美轮美奂;故事也很温情,关于火山所滋养的民族、文化和信仰。
在火山地质公园,可以欣赏自然景观、普及火山知识、感受火山文化,火山地质是了解火山的一个重要窗口。走进火山地质公园听火山的故事越来越受欢迎。
中国火山地质遗迹众多,类型多样,先后建立的火山地质公园各具特色。以火山地质公园为主体的火山遗迹保护与科普的模式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地球的“最美伤疤”
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在地球地壳之下的100千米~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其温度可高达800℃到1200℃,冷凝后即成岩石。火山喷发时伴有大量气体、灰尘和岩石碎块,这些碎屑物和溢出的岩浆逐渐堆积成山,就形成了火山。
火山,蕴藏着大自然神奇的力量,令人崇敬,让人生畏。火山喷发时,首先是气体把上覆的岩层爆破,造成高起的环形火口垣。于是火山口便成为封闭式的漏斗状洼地,内壁陡峭,中央低陷,口内因积水就形成了火山口湖。与平地湖不同,火山湖较少支流注水入湖,因此杂质较少,加上湖内矿物丰富,较少受到污染,湖水更为清澈碧绿。
火山出现的历史很悠久。有些火山在人类有史以前就喷发过,但现在已不再活动,这样的火山称之为“死火山”;不过也有的“死火山”随着地壳的变动会突然喷发,人们称之为“休眠火山”;人类有史以来,时有喷发的火山,称为“活火山”。
了解火山,可以了解形成火山活动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其演化历史、空间分布规律,可以了解地球沧桑演化的进程。火山是见证地球沧桑的“史书”,是地球的“最美伤疤”。

『柒』 什么风景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

高山:大多数都是由两个地块相互挤压,硬是在其间挤出来个高高的山来,如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就是由印度大陆(地质学上称印度板块,下同)与欧亚大陆大约在七千万年前,相互碰撞挤压,硬是挤出个高高的青藏高原来,一直延续至今,这个过程还在缓慢地进行,青藏高原还在不断地升高。它是一座最年青的山脉,比起我们的泰山来,它还是个年青的娃娃。泰山的形成要比喜马拉雅山早四千万年。

大峡谷,有山必有谷,那也是因为地壳的持续的断裂与水流长期的冲刷的联合作用而形成的深谷,如我国的西南的雅鲁藏布大峡谷。那就是世界上最深、最长、海拔最高的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
文化
独特,民风纯朴.森林茂密,在几十公里的水平距离上、垂直五千米的范围内,浓缩了从热带到北极的全部自然景观。河南省焦作市境内的云台山,也是以太行山岳丰富的水景为特色的峡谷地质地貌的美景,与位于美国科罗拉多高原的大峡谷极为相似。以山称奇、以水叫绝。有百家岩、仙苑、圣顶、叠彩洞、青龙峡等十大景点。

溶洞及石林:云贵高原风景如画,其溶洞更为迷人,被誉为“地下艺术长廊”叹为观之,要知道这些地区在几亿年前,都是茫茫大海一片,形成了巨厚的碳酸盐岩(石灰岩),经历了多少次地壳运动,上升为陆地,形成了高山深沟,石灰岩易溶于水,地下水渐渐溶蚀淘空了山体,形成了空洞,洞内由于具有侵蚀性的流水(饱含碳酸盐岩的水)沿石灰岩洞内常有各类滴水石沉积物,石笋、石花、石莲、如柱,如山,如兽,如仙女下凡,如亭台楼阁,形状千变万化,引起人们的美感,而成为风景。再加上人工的改造布置及绚丽的灯光,塑造形象,调节色彩,美不胜收,观后令人啧啧称叹并具有重大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溶洞在中国的《易经》、《山海经》中均有记载,并从唐代始,就开始研究及旅游溶洞。石林的形成原因与溶洞相似,只不过这种作用是在地上,而不是在地下。

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它以地形险峻、风光绮丽,气势磅礴,名胜古迹众多称著称于世,全长约200公里 ,它的形成与长江直接有关。滚滚长江奔流到重庆与湖北相邻处,遇到绵亘的巫山山脉,由于地层的上升和水流的切割的联合作用,千年万载,这才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巫峡山奇水秀,当为三峡美景之首。

『捌』 火山地质景观的介绍

火山地质景观(volcanic landform)是由于各地质时期火山作用而遗留下来的各种地质地貌回景观,其中许多具答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观赏游览价值。火山地质景观是指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特定的地质时期发生的火⋯作用,形成具有观赏价值的地貌和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质构造遗迹。即在不地质时期发生的火山喷发运动,所形成的不同火山岩系列和火山机构,是成景的本底后经地球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水,风,生物等)的雕琢.形成了长白山的“大池”,“嶂谷”,五大连池的“黑山石海”, “龙石墉”, “冰洞奇观”,浙江桃清的“万柱山”,广东西樵山的“瀑带五湖”镜泊的“火口森林”等等具有观赏价值和富有个性的风景地貌,多姿多彩,能概括火山地质景观的美学特征的精品景点。

『玖』 泛指一个地方的人文特征和地质风貌是什么词

风土 (fēng tǔ)

指风俗习惯与地理环境



『拾』 请帮我介绍几种地质景观!

陕西翠华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为2001年3月国土资源部首批的11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而且是全国第一批建成揭碑的国家地质公园。公园位于陕西省长安秦岭北麓,距西安市区20公里,主峰终南山海拔2604米,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经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

《国语》记载:“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史记》等也有此记载。据推测,翠华山山崩由地震诱发形成,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为《国语》,其它关中地震对翠华山山崩形成均有不同程度影响。

在地质历史上,翠华山属秦岭山脉,由中元古界(距今10亿年前)变质杂岩组成,秦岭北麓大断层从山北侧通过,其北侧相对下降形成关中平原,南侧抬升形成高耸的秦岭,一万年以来平均每年上升1.73—3.4毫米,构成了翠华山山体的岩石质坚性脆,经长期风化作用,也加速了山崩形成。

翠华山山崩分布面积5.2平方公里,倒石量达3亿立方米,目前初步开发1.5平方公里,分布在水湫池、甘湫池、大坪三处,主要由残峰断崖,崩塌石海,堰塞湖三大部分组成。

残峰断崖主要指玉案峰、甘湫峰、翠华峰及形成的山崩临 空面。三峰鼎立,负势竞上,突兀险峻,直冲云霄。“南望终南如 翠屏环列,芙蓉万仞直插青冥。”(清•陕西巡抚给乾隆奏章)玉案峰,海拔1688米:半峰劈裂,崩面平齐峻峭,好像玉案倒竖,甚为壮观。《关中记》载:“太乙谷东,山峰齐如案,峰腰有金华 洞,洞中常有冉冉行云如瀑则澍雨,故古诗有‘云从玉案峰头 起,雨自金华洞中来’之名句。”夏季,云雾翻滚,或玉带,或花朵,飘忽不定,满山弥漫,天地空灵。玉案行云与雁塔晨钟、杏园赐宴齐名,同为关中胜景。甘湫峰,海拔2045米,是一条长1500 多米,宽260-900米,高差约300多米的山岳,近南北就地崩塌,形成石海波涛的壮景。翠华峰,海拔1414米,似一巨大的铜 墙铁壁横亘翠华山中,南端被高达200余米的峭壁截切,形成 一条长近千米,高200多米,宽300多米的石坝,堵塞太乙谷。三峰气势恢宏,有玉笋簇生之姿,堡垒踞霄之势,堪称奇绝。特别 是太乙真人,此残峰似一长者凝目远眺,独立峰巅,晴时可见古 都西安之风貌,南五台之佛光。

崩塌石海,总量3亿立方米,石块巨大,集中分布在翠华峰—甘湫峰和大坪,巨石堆砌,相互叠置,拔地而起,万笏朝天,或雄师望月,或猛虎下山,或仙女撒花,或顽童嬉戏,宛如石头的海洋,波澜起伏,浪击长空。著名景点有剑石、玉兔醉卧、通灵玉玺等,极富阳刚之气。崩塌石海在山崩过程中因石块崩落相 互欹嵌,形成了上百个洞穴,有天洞、冰洞、蝙蝠洞等。其中冰风 二洞最让人称奇,有“华夏八大冰洞”之称,洞内外夏季温差可 达23℃以上,冰洞夏季结冰,冷彻肌骨。冰洞,炎炎酷暑,冰柱倒立;风洞,盛夏六月,凉风习习。风洞是由两块巨石顶端相撑形成,高约近20米,宽2-3米,由于狭管效应和空气对流,洞中常有冷风嗖嗖。《类编长安》载:“冰井在厅(宁陕厅)北太乙玉案山,井深数丈,水落井中结冰暑不消,长安不藏冰,每于夏天于此取冰,谓之冰井。”现山崩主景区还有一夏之春景点,俗称小冰洞,夏季洞内冷气凝结飘向洞外,洞外四周还是鲜花初开芳草萌动的春天,煞是好看。蝙蝠洞洞长100余米,曲折迂回,宽窄不一,空间变换多样,在30米深处,千余只蝙蝠附于洞壁,翅声清晰可辨,为翠华一新奇。有好事者联云:“甘湫水湫湫上有湫,冰洞风洞洞中有洞。”“石室坐地九夏寒,洞奇通天三冬暖。”(陈少默)翠华山各种奇洞遍布丛生,有待进一步探究。

玄关是游览冰、风二洞必经之地,两块巨石耸立,相隔咫尺,天成一线,上有一小桥,行人至此,昂首而望,有天门之感,无限神秘,莫不悚然。十八盘是崩塌石海的北侧边缘,高约200米,莽莽苍苍,巨石遍生,鹰崖瀑布倾泻而出,似一道银练,挂于山川,有中国山水画之感。

堰塞湖,是指由山崩倒塌堵塞河流而形成,在翠华山有三处。一处在甘湫池,位于甘湫峰下,面积0.2平方公里,由于水源不足严重渗漏成为干涸之湖,故名甘湫池。甘湫池池底青草萋萋,牧马其上,有蒙古草原之味。一处在大坪,现由于泥沙堆积,池已被湖水冲积填平,故名大坪。一处在水湫池,系山体崩塌堵塞太乙河形成,又名天池、澄源池、太乙湖等。此堰塞湖,湖面长600米,宽100-300米,水深5-12米,水域面积0.14平方公里,可在其上划船,垂钩等。此湖有“秦岭明珠”之称,为秦岭72峪唯一一处堰塞湖,烟波浩渺,云蒸霞蔚,蔚为壮观,山崩巨石与天池湖光相融,碧峰绿水,奇石异洞,构成了一幅人间仙境。翠华山地貌形态多样、特殊、保存完整,体现在残峰断崖、崩塌石海、堰塞湖三个方面。山崩遗迹地质复杂,区内地层为中元古界宽坪群上亚群,本群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片岩及混合片麻岩为主。受混合岩化作用强烈影响,本群在翠华山主要为一套混合花岗岩为主,夹有黑云母和少量大理岩,混合岩化作用时期为印支期(陕西省地质局1989年)是国内混合岩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山崩颗粒大,呈锯齿状、肠状等多种断裂,最大者可达60X40X30立方公尺,更是国内外学者进行混合岩化作用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山崩遗迹历史悠久,其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长期的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岩体节理不断加宽、加深,以巨大的岩块崩落谷底。崩塌岩块上擦痕、摩擦面等形迹清晰,至今,岩块裂隙仍在发展。目前可在不同部位观察到山崩由孕育、发展、崩塌方式,崩塌体从初期形成→发育→遗迹的完整过程。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