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层地质怎么分的
『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中岩土体类型怎么区分
危险性评估报告中,你所说的这种类型我们应该怎么区分呢,在这里希望有地质学家,以及对地质灾害方面有评估过的朋友们,提供一下权威性的报告,以及答案。
『贰』 在施工中对土是如何分类的
土体分为未经搬运的残积土体和经过搬运的沉积土体。分类按照成因,先根据组成土体的固体材料是否经过搬运、沉积过程,将土体分为未经搬运的残积土体和经过搬运的沉积土体。后者又可按搬运动力的种类和运动特征或沉积环境进一步划分(见表)。由于成因对土体的成分和结构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因而这种分类能够反映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在大范围空间中的分布规律。土体不是一般土层的组合体,而是与工程建筑的稳定、变形有关的土层的组合体。 土体是由厚薄不等,性质各异的若干土层,以特定的上、下次序组合在一起的。 凡第四纪松散物质沉积成土后,未经受成壤作用的松散物质经受压密固结作用,逐渐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稳定性的土体,这就是工程地质学中所说的土体,是人类活动和工程建设研究的对象。而经受生物化学及物理化学的成壤作用所形成的土体,则称为土壤。影响土体工程性质的因素影响土体工程性质的因素,与影响土样性质的因素不尽相同。土样的性质主要受其成分、结构和含水量的影响,影响土体工程性质的因素更多、更复杂。由于同一土层内的物质组成、物理化学状态基本一致,因此,由单一土层构成的土体,其工程性质主要受控于土体材料的成分和土体结构特征。但是,对于层理发育、由土层组合体构成的土体来说,工程性质取决于各土层性质的综合效应,即取决于土层组合体的总体工程性质,而且常具有非均质性和明显的各向异性。不论由单一土层或土层组合体构成的土体,它们的工程性质均随着埋深增大而变化。同一土层的力学性质,随着埋深的增大,存在着逐渐变好的趋势。土体是一个含有水和空气的多组分体系。
当土体中存在地下水时,地下水位以下土体中的水和孔隙水压力可以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地下水位以上土体的抗剪强度常因含水量变化而变化。水通过土体流动的难易程度称为土体的渗透性。单一土层土体的渗透性,取决它的孔隙性和裂隙性。多层土体的渗透性取决于各土层渗透性的综合效应。
『叁』 在工程地质名称中,对于土和岩石有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地质学的原理为工程应用服务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地质灾害,岩石与第四纪沉积物,岩体稳定性,地震等。工程地质学广泛应用于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与维护等各个阶段。
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工程地质研究的主内容有: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教材,也可作为水利工程、采矿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还可供其他相关专业方向的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肆』 地质分层怎么分
根据不同的岩性,化石等划分的。又可分为水溶性地层和裂隙溶洞地层。
『伍』 地质分类有哪些地质分为什么类型
(1)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最古老的岩石——辽宁鞍山白家坟花岗岩;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等。
(2)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世界奇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等。
(3)地质构造形迹: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等。
(4)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如安徽黄山奇峰;澎湖列岛的地形景观等。
(5)特大型矿床:如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内蒙古白云鄂博;中国稀有金属和宝石明珠——新疆阿尔泰伟晶岩;黑龙江大庆油田等。
(6)地质灾害遗迹:如辽宁大连金石滩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的地震遗迹;河北唐山地震遗迹;云南东川市泥石流及防治等。
(5)土层地质怎么分的扩展阅读:
地质的研究对象:
1、矿物和岩石
在地球的化学成分中,铁的含量最高(35%),其他元素依次为氧(30%)、硅(15%)、镁(13%)等。如果按地壳中所含元素计算,氧最多(46%),其他依次为硅(28%)、铝(8%)、铁(6%)、镁(4%)等。这些元素多形成化合物,少量为单质,它们的天然存在形式即为矿物。
2、地层和古生物
地层是以成层的岩石为主体,随时间推移而在地表低凹处形成的构造,是地质历史的重要纪录。狭义的地层专指已固结的成层的岩石,有时也包括尚未固结成岩的松散沉积物。
3、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
地球表层的岩层和岩体,在形成过程及形成以后,都会受到各种地质作用力的影响,有的大体上保持了形成时的原始状态,有的则产生了形变。它们具有复杂的空间组合形态,即各种地质构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地质
『陆』 地质时代怎么具体区分
大致上如下:
太古代
元古代
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详细可发给你一篇短文!
『柒』 工程地质分区
研究区小清河以北为黄河三角洲平原,小清河以南多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图2-6),基岩埋深在数百米以下,表层均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鉴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地基持力层一般均在15m以上,一般中高层建筑物持力层一般在25m以上的特点,下面仅以0~25m的土体为对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1.土体的岩性与结构特征
(1)土体岩性分类
区内0~25m深度内的地层多为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其沉积环境受黄河和海洋交互或共同影响,形成了以细颗粒为主的地层。所表现出的岩性以粉土最为广泛,其次为粉质粘土、粉砂、粘土,局部有细砂,其主要岩性特征见表2-9。
图2-6 黄河三角洲工程地质分区图
Fig.2-6 Map of Engineering geology zoning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2)土体结构特点
区内土体结构无单层结构,多为多层结构(多层结构是指一定深度内由3层或3层以上的地层构成),这也是区内的沉积环境所决定的,该区已濒渤海,是河流的最下游段,河道游荡较频繁,古地貌特点反复变化,携带泥、砂的水动力特点也随之变化,因此,区内一般无巨厚的单层岩性沉积。
表2-9 黄河三角洲0~25m 地层岩性分类及主要特征表Tab.2-9 Lithology of strata down to 25m depth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2.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1)山前冲积洪平原区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该区地面下25m的沉积物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洪积(
(2)古黄河三角洲区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该区地面下25m的沉积物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海积、湖沼相沉积(
(3)现代黄河三角洲平原区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该区地面下25m的沉积物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海积物(
3.地表下0~25m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的变化规律
1)古黄河三角洲区的物理力学性质总体上好于现代黄河三角洲,这是由于现代黄河三角洲的成陆时间晚于古黄河三角洲,其自重固结的程度弱于前者。
2)无论是古黄河三角洲区还是现代黄河三角洲区,各类岩性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显示出一个较明显的规律,即从地表向下,随深度的增加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以较好—较差—好的规律发生变化。一般较差的深度段在5~10m和10~15m。这一变化规律也与区内的沉积环境相吻合,力学指标较差的深度段为1855年黄河改道以前沉积的以冲湖积-冲海积相为主的地层。
『捌』 3.土根据地质成因有哪些分类, 并写出地质符号简称
3.土根据地质成因有哪些分类, 并写出地质符号简称?
土根据地质成因分类内
土可分为残积土容、坡积土、洪积土、冲击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
土根据颗粒大小及含量分类
土可分为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等。
『玖』 土壤分为几层
一. 名词解释
1.土 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产生植物收获量)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水、肥、气、热)
3.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4.人工肥力:在自然肥力的基础上,通过人为措施的影响(如翻耕、施肥、灌溉、和排水等措施)形成的土壤肥力,也称经济肥力。
5.潜在肥力:在当季节中,不能立即产生经济效益的这部分肥力。
6.土 壤 学:农林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主要论述土壤和农林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土壤变肥变瘦的一般规律,以及土壤利用和改良的技术。
7.矿 物: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8.原生矿物:地壳深处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如长石云母)。
9.次生矿物:有原生矿物经过化学变化(如变质作用和风化作用)形成的矿物。
10.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
11.岩 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的组合形成的天然集合体。
12.岩 浆 岩:由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受地质作用的影响,上升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如灿石、原始岩石)。
13.沉 积 岩: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各种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和先形成的沉积岩)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作用,再次形成的岩石。
14.变 质 岩:原有的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和化学活性物质的作用,改变了原有的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
二.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的四大因子?
答: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土壤具有肥力;肥力的四大因子是水、肥(营养物质)汽、热(环境)。
三.土壤组成如何?土壤学发展过程的三大学派?
答: 固体颗粒(38%)
固 相(50%)
土壤 有机物(12%)
气相(50%)
粒间空隙(50%)
液相(50%)
土壤学发展过程的三大学派:1.农业化学学派。(提出矿质营养学说)。2.农业地质学派(19世纪后半叶)。3.土壤发生学派(提出土壤是在五大成土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四.岩石根据生成方式不同分为哪几类?
答: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五.岩浆岩的分类方式如何?(生成方式、化学成分)
答:按含二氧化硅的多少分为(1).酸性岩(二氧化硅含量大于65%)。(2).中性盐(二氧化硅含量在52%——65%)。(3).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在45%——52%)。(4).超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
由构造不同分为(1).块状构造(2).流纹构造(3).气孔构造(4).杏仁构造。
六.岩石矿物对土壤有何影响?
答:(1).影响土壤的质地;(2).影响土壤的酸碱性:(3).影响土壤中的化学组成。
七.分别举出常见的原生矿物以及次生矿物五六类.
答:原生矿物:长石类、角闪石和辉石、云母类、石英、磷灰石、橄榄石; 次生矿物:方解石,高岭石,蛇纹石。
八.举出几种常见的沉积岩及变质岩.
答: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灰岩.
『拾』 地质年代表及地层年代表是怎么划分的
中国地质年代表 代 纪 世 代号 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 -----------------------------------------------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人类出现 晚更新世 Qp中更新世 Qp2 早更新世 Qp1 1.64 新近纪上新世 N2 5.00 中新世 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 古近纪渐新世 E3 37.5 始新世 E250 古新世 E1 65 鱼类出现 -------------------------------中生代白垩纪 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 侏罗纪 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 三叠纪 T 250 蜥龙 鱼龙出现 -------------------------------晚古生代二叠纪 P 290 兽行型类 裸子植物出现 石炭纪 C 362坚孔类 种子蕨 科达类出现 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 节蕨 石松 真蕨植物出现 早古生代志留纪 S 439 裸蕨植物出现 奥陶纪 O 510 无颌类出现 寒武纪 -- 570 硬壳动物出现 -----------------------------新元古代震旦纪 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 南华纪 Nh 800 青白口纪 Qb 1000 多细胞动物 高级藻类出现 中元古代蓟县纪 JX 1400 真核动物出现 (绿藻) 长城纪 Ch 1800 古元古代滹沱纪Hl 2300 五台纪 Wt 2500 -----------------------------新太古代 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 (菌类及蓝藻) 中太古代 Ar2 3200 古太古代 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始太古代 Ar0 45oo 地质年代是地球演化过程中某一时间阶段的划分方法。 地球的历史按等级划分为:宙、代、纪、世、期、亚期等六个地质年代单位。 地质年表 第四纪-全新世-距今1万年 第四纪-更新世-距今250万年 第三纪-上新世-距今1200万年 第三纪-中新世-距今2500万年 第三纪-渐新世-距今4000万年 第三纪-始新世-距今6000万年 新生代-第三纪-古新世-距今6700万年 白垩纪-距今1.37亿年 侏罗纪-距今1.95亿年 中生代-三叠纪-距今2.30亿年 二叠纪-距今2.85亿年 石炭纪-距今3.50亿年 泥盆纪-距今4.00亿年 志留纪-距今4.40亿年 奥陶纪-距今5.00亿年 显生宙-古生代-寒武纪-距今6.00亿年 元古代-震旦纪-距今18.0亿年 隐生宙-太古代 距今>50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