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形成冲积土的地质作用是什么

形成冲积土的地质作用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2-14 01:04:11

『壹』 海淀冲积土是什么土

平原河谷冲积土
平原河谷大多数有河床、河漫滩及阶地等单元。平原河流河谷不深而宽度很大,两岸形成许多阶地。冲积土比较复杂,包括河床沉积土、河漫滩沉积土、河流阶地沉积土以及古河道沉积土等。

『贰』 根据地质成因条件的不同有几类土

根据地质成因,土可以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湖积土,海积土,冰积及冰水沉积土和风积土。

土的成因类型特征
根据土的地质成因,土可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湖积土、海积土、冰积及冰水沉积土和风积土等类型。一定成因类型的土具有一定的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土层空间分布规律和一定的土类组合、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但同一成因类型的土,在沉积形成后,可能遭到不同的自然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工程特性。
1. 残积土 形成原因:岩石经风化后未被搬运的原岩风化剥蚀后的产物,其分布主要受地形的控制,如在宽广的分水岭地带及平缓的山坡,残积土较厚。
工程特征:一般呈棱角状,无层理构造,孔隙度大;存在基岩风化层(带),土的成分和结构呈过渡变化。
工程地质问题:
(1)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原因土层厚度、组成成分、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变化大,均匀性差,孔隙度较大;
(2)建筑物沿基岩面或某软弱面的滑动等不稳定问题,原因原始地形变化大,岩层风化程度不一。
2. 坡积土
形成原因:经雨雪水洗刷、剥蚀、搬运,及土粒在重力作用下顺着山坡逐渐移动形成的堆积物,一般分布在坡腰上或坡脚下,上部与残积土相接。
工程特征:具分选现象;下部多为碎石、角砾土;上部多为粘性土;土质(成分、结构)上下不均一,结构疏松,压缩性高,土层厚度变化大。
工程地质问题: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沿下卧残积层或基岩面滑动等不稳定问题。
3. 洪积土 形成原因:碎屑物质经暴雨或大量融雪骤然集聚而成的暂时性山洪急流挟带在山沟的出口处或山前倾斜平原堆积形成的洪积土体。山洪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流出沟谷口后,因水流流速骤减而呈扇形沉积体,称洪积扇。
工程特征:具分选性;常具不规划的交替层理构造,并具有夹层、尖灭或透镜体等构造;近山前洪积土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压缩性低;远山地带,洪积物颗粒较细、成分较均匀、厚度较大。
工程地质问题:洪积土一般可作为良好的建筑地基,但应注意中间过渡地带可能地质较差,因为粗碎屑土与细粒粘性土的透水性不同而使地下水溢出地表形成沼泽地带,且存在尖灭或透镜体。
4. 冲积土 形成原因:碎屑物质经河流的流水作用搬运到河谷中坡降平缓的地段堆积而形成,发育于河谷内及山区外的冲积平原中。根据河流冲积物的形成条件,可分为河床相、河漫滩相、牛轭湖相及河口三角洲相。
工程特征:古河床相土压缩性低,强度较高,而现代河床堆积物的密实度较差,透水性强;河漫滩相冲积物具有双层结构,强度较好,但应注意其中的软弱土层夹层;牛轭湖相冲积土压缩性很高、承载力很低,不宜作为建筑物的天然地基;三角洲沉积物常常是饱和的软粘土,承载力低,压缩性高,但三角洲冲积物的最上层常形成硬壳层,可作低层或多层建筑物的地基。
5. 湖泊沉积物 形成原因:分湖边沉积物和湖心沉积物两类,湖边沉积物由湖浪冲蚀湖岸形成的碎屑物质在湖边沉积而形成的,近岸带多为粗颗粒的卵石、圆砾和砂土,远岸带为细颗粒的砂土和粘性土;湖心沉积物由河流和湖流挟带的细小悬浮颗粒到达湖心后沉积形成的,主要是粘土和淤泥,常夹有细砂、粉砂薄层。
工程特征:湖边沉积物具有明显的斜层理构造,近岸带土的承载力高,远岸带则差些;湖心沉积物压缩性高,强度很低;若湖泊逐渐淤塞,则可演变为沼泽,形成沼泽土,主要由半腐烂的植物残体和泥炭组成的,含水量极高,承载力极低,一般不宜作天然地基。
6. 海洋沉积物
海洋沉积物可分为如下四类:
滨海沉积物:主要由卵石、圆砾和砂等组成,具有基本水平或缓倾的层理构造,其承载力较高,但透水性较大。
浅海沉积物:主要由细粒砂土、粘性土、淤泥和生物化学沉积物(硅质和石灰质)组成,有层理构造,较滨海沉积物疏松、含水量高、压缩性大而强度低。
陆坡和深海沉积物:主要是有机质软泥,成分均一。
海洋沉积物:在海底表层沉积的砂砾层很不稳定,随着海浪不断移动变化,选择海洋平台等构筑物地基时,应慎重对待。
7. 冰积土和冰水沉积土
冰积土和冰水沉积土是分别由冰川和冰川融化的冰下水进行搬运堆积而成,其颗粒以巨大块石、碎石、砂、粉土及粘性土混合组成。一般分迭性极差,无层理,但冰水沉积常具斜层理。颗粒呈棱角状,巨大块石上常有冰川擦痕。
8. 风积土
风积土是指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岩石的风化碎屑物被风吹扬,搬运一段距离后,在有利的条件下堆积起来的一类土。颗粒主要由粉粒或砂粒组成,土质均匀,质纯,孔隙大,结构松散。最常见的是风成砂及风成黄土,风成黄土具有强湿陷性。

『叁』 冲击土是由哪项地质作用形成的

应该是冲积土吧。
冲积土(alluvial soil) 指河流冲积物上发育的土壤。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专河流泛滥地、冲属积平原、三角洲,以及滨湖、滨海的低平地区。地面平坦。
冲积土的形成过很主要是河流沉积过程和潴育化过程。

『肆』 工程地质知识点

1、“物源”的概念

万物皆有所源,所有地质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

如:滑坡——滑动面、切割面和临空面,泥石流——松散的物质、陡峻的地形和足够的突发性水源,岩溶——可溶性岩石、岩石透水、水的溶蚀性和流动性;

黄土——粉粒、可溶盐结晶;膨胀土——粘粒、粘土矿物;软土——粘粒、絮状机构;

2、“成因”的概念

万事皆有所因,内因决定外因。

土层、岩层皆为自然历史的产物,其形成和演化遵循一定的规律,其背后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营力的作用结果。

学习土的成因,是工程地质和土力学在本科教学内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对于土,工程地质按土的成因进行分类,侧重定性;土力学按颗粒级配分类,侧重定量。

在地表水地质作用类型和产物中介绍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和冲积土,分别对应的作用是:淋滤作用、洗刷作用、冲刷作用和沉积作用;我们要学会用分选性、磨圆度、层理等概念来分析这四种土的特性,这几个概念来自这几种搬运距离的不同导致的。

因此对于土而言,其形成源自外动力地质作用,包含:风化、剥蚀、搬运、沉积;

剥蚀和搬运涉及不同的外部营力,包含风、流水、冰川、重力、湖海等,不同的营力就有不用的物质,原生黄土源自风力搬运、膨胀土是流水搬运、冰碛物是冰川搬运等;
叠覆定律的内涵是原始地层由上到下的顺序是按由新到老的顺序分布的,新地层覆盖在老地层之上。如果地层出现老地层在新地层之上,就是地层的倒置,一般由剧烈的构造运动导致。

工程地质构造中,倒转褶曲、平卧褶曲、推覆辗掩断层都会出现地层的倒置。

原始水平定律、原始连续性定律表示沉积地层形成时,一般先形成水平岩层,整合关系,地层沉积主要因为地壳的连续下降导致。地层抬升、受水平挤压,会导致各种构造的产生,抬升后会导致地层的缺失;地壳的重复运动将导致各种不整合接触的产生。

『伍』 什么是冲积土,河流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是冲击土河流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冲击土就是河水带来的一些大量的泥沙,所以说形成的就是冲击土。

『陆』 冲积土在什么地质作用下

河流地质作用中

『柒』 冲积土的形成过程

冲积土的形成过很主要是河流沉积过程和潴育化过程。前者属于地专质沉积过程。
1.河流属沉积过程;中国各河满冲积平原及三角洲已基本脱离了河流洪水淹没的影响,不再进行河流泛滥的沉积过程。河流沉积过程只限于河流堤坝或沿河高阶地与河床之间的河流泛滥地或河漫滩上。冲积土则主要分布在河床与河漫滩上(如图12-1所示)。
河流沉积的特点则因地而异。河流缓慢上涨且水量较小时,水流停留于泛滥地低处,形成静水沉积,沉积物质地细,沉积层薄,矿质养分丰富,水分干涸后,表层易收缩干裂成多边形碎块。当洪水暴涨且较长时间淹没全部河床时,尤其在源短流急的河流泛滥地上,形成的沉积物质粗,沉积层厚,沉积层理不明显。总之,沉积物质的粗细、沙粘层的更迭、有机质的含量、矿质养分的丰缺、游离碳酸盐的有无等,与河流泛滥水流流速、流量、淹没范围、延续时间、泛滥地地形、上游地层及土壤类型等沉积因素有关。沉积物的性质及沉积特点决定了冲积上基本属性特征。
2.潴育化过程:冲积土分布地形部位低,汛期河水位高时大量补给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旱季时地下水位下降。年度内周期性的升降,剖面中下部氧化还原作用则交替进行。因而有明显锈色及灰色土斑。时有软铁子出现。

『捌』 什么是冲积土河流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冲积土是在新近纪到第四纪以来,在暴雨,洪水等地质作用现象下,泥土向下游冲刷,逐步累积,沉淀淤塞,再加上沉积作用后形成的土。

『玖』 什么是冲积土河流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分布于河谷两侧,一般具二元结构。
河流主要是切割地表,起搬运,磨圆,沉积作用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