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油田地质参数包括哪些

油田地质参数包括哪些

发布时间: 2021-02-13 23:32:59

㈠ 石油地质学包含哪些方面

石油地质学包含的内容有:
一、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石油的成分和性质;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油田水的类型及其地质意义。
二、储集层和盖层
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碎屑岩的孔隙类型及影响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及影响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盖层的类型及封闭机理。
三、油气藏的类型
油气藏的基本类型;各类构造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和在盆地中的分布规律;各类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盆地中的分布规律;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
四、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
干酪根及其类型;油气生成的动力条件;有机质演化的阶段;未熟低熟油;天然气形成条件,天然气成因类型、特征及鉴别;烃源岩的特征及地球化学研究。
五、石油天然气运移
初次运移的相态、动力、方向和运移模式;二次运移的相态和动力;二次运移的通道和输导体系;影响二次运移方向的主要地质因素;二次运移方向的研究方法;流体势的概念,流提示分析的方法及应用。
六、石油天然气的聚集
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油气藏破坏的地质因素;油气藏破坏的产物;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方法;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天然气的成藏机理;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深盆气的形成与分布。
七、油气聚集和分布单元
油气田的概念及其基本类型;油气聚集带的概念及其基本类型;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及研究内容;含油气盆地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八、油气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克拉通盆地和叠合盆地的石油地质基本特征(包括盆地的概念、构造特征、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藏分布模式);国内外典型盆地实例;盆地中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

㈡  油田地质简介

八面河油田位于山东省,横跨广饶及寿光两县,南北分别处于小清河与新塌河之间,往东约10km是小清河注入渤海莱洲湾的入海口。构造位置处于济阳坳陷的东营凹陷南部斜坡东段的八面河断裂构造带上。该构造带北邻王家道口单斜带,南为东营凹陷南部边缘斜坡,东与羊角沟凸起接壤,西接纯化镇-草桥断裂鼻状构造带,八面河油田处于此构造带的东段为一个复杂的断块油田。

1966年12月和1967年5月先后在莱5井和莱11井发现油层,由于油质稠,产量低,当时未发现高产富集区。1986年4月至5月在面1、面4井先后获自喷高产油流,使勘探开发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至1986年底已探明含油面积17.6km2,石油地质储量5380×104t,而且每年以大于300×104t石油地质储量增长。根据区带资源预测,该区可能获得1.2×108t石油地质储量。

八面河油田含油气层系属于第三系。新第三系馆陶组有52口井80层测井解释为油气层,其中44口井59层为油层,厚181m;油水同层有8口井9层,厚度为23m;气层有5口井12层,厚36.2m,分布范围小。老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沙四段为主要含油气层系,是目前投入开发的层系。油层埋藏深度947.60~1505.00m共分14个砂岩组40个小层,除沙三上亚段1砂岩组1、2小层外均含油。单井最大有效厚度79.0m(其中气层12.6m),单井平均有效厚度25.4m。对108口井138层进行试油(其中

层,

层,Es4109层)获工业油流井87口,试油产天然气8口井,有6口井获工业气流,叠合含油面积20.365km2,叠合含气面积0.583km2

本区油藏主要受断层和岩性控制,油藏类型以断层-构造油藏为主(包括断鼻和断块型),次为岩性-断层和砂岩透镜体油藏。

沙三上亚段1,2,3,5砂岩组;沙三中亚段2砂岩组;沙四段5,6砂岩组以断层-构造油藏为主,其次为岩性-断层油藏;沙三上亚段4砂岩组,沙三中亚段1,3砂岩组,沙四段1,2,3砂岩组以岩性油藏为主;沙四段4砂岩组为岩性及断层-岩性油藏。在平面展布上,面1,面4区以与构造有关的油藏类型为主,而面12、14区与岩性有关的油藏类型明显增加,这与油田区构造由南西逐渐向北东方向降低而主要物源又来自北东方向有密切关系。

油田区内沙三、沙四段有23口井44个气层,可以划分成25个气藏。气藏以断鼻气顶气藏为主,计有12个,占气藏总数的48%,断块型气藏6个,复合类型气藏6个,纯砂岩透镜体气藏1个。在这些气藏中有17个是油藏伴生的气顶气藏,占气藏总数的68%,气藏多分布于面1及面4区,这可能与油层埋藏深度相对较大有关。

㈢ 地球物理测井包括哪些方法

油气田的地球物理法包括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物理测井。地球物理勘探已在前一节中做了介绍,本节将介绍地球物理测井方法,简称测井。

地球物理测井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地质勘探和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应用测井方法可以划分井筒地层剖面、确定岩层厚度和埋藏深度、进行区域地层对比,还可以探测和研究地层的主要矿物成分、裂缝、孔隙度、渗透率、油气饱和度、倾向、倾角、断层、构造特征、沉积环境与砂岩体的分布等参数,对于评价地层的储集能力、检测油气藏的开采情况、精细分析和研究油气层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常用的测井方法主要有电法测井、声波测井和放射性测井等。

一、电法测井不同岩石的导电性不同,岩石孔隙中所含各种流体的导电性也不同。利用该特点认识岩石性质的测井方法称为电法测井。电法测井包括自然电位测井、电阻率测井和感应测井等。

1.自然电位测井1)基本原理自然电位测井是根据油井中存在着扩散吸附电位进行的。在打井钻穿岩层时,地层岩石孔隙中含有地层水。地层水中所含的一定浓度的盐类要向井筒内含盐量很低的钻井液中扩散。地层水所含的盐分以氯化钠为主,钠离子带正电,氯离子带负电。由于氯离子移动得快,大量进入井筒内钻井液中。致使井内正对着渗透层的那段钻井液带负电位,形成扩散电位。而这种电位差的大小与岩层的渗透性密切相关。地层渗透性好,进入钻井液里的氯离子就多,形成的负电位就高;地层渗透性差,氯离子进入钻井液里就少,形成的负电位就低。因此,含油渗透层在自然电位曲线上表现为负值,而不渗透的泥岩层等则显正值(图3-2)。

图3-8判断油气水层的测井资料综合解释

另一方面要对测井以外的资料(如该井的钻井、地质和工程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搞清楚油层、气层和水层的岩性、储油物性(孔隙度和渗透率)、含油性(含油饱和度、含气饱和度或含水饱和度)等。

思考题

1. 什么叫油气田?什么叫含油气盆地?

2. 区域勘探和工业勘探分别可划分为哪两个阶段?

3. 地球物理勘探法主要包括哪些方法?简述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

4. 地球化学勘探法的主要原理是什么?具体包括哪些方法?

5. 地质录井包括哪些方法?

6. 地球物理测井主要包括哪些方法?分别主要有哪些用途?

7. 简述声波测井的基本原理。

㈣ 石油地质特征概述

如前所述,景谷盆地内部可以划分出四个二级构造单元,目前已经勘探、开发的油田位于盆地东部断阶的大牛圈断鼻构造上,故名大牛圈油田(图2-7)。

图2-8景谷盆地大牛圈油田断块展布及主要井位分布图

大牛圈油田的地层特征已在前文中介绍过,其生油层、储层主要集中在三号沟组第三段的水下扇砂体中。回环组50~200m厚的泥岩夹砂岩层段及三号沟组第四段构成盖层,与断层形成良好的遮挡层。三号沟组的第二、三段中暗色泥岩为本油区的烃源岩,累积厚度可达300m以上(图2-9)。

图2-9景谷盆地大牛圈油田石油地质综合柱状对比图

㈤ 求中国各大油田地质特征的简单介绍

2006年中国各大油田产量排名

中国各油田 2006产量 排名回
大庆油田 4341万吨 1
胜利油田 3000万吨 2
长庆油田 1700万吨 3
中海油答天津 1600万吨 4
塔里木油田 1533万吨 5
拉玛依油田 1218万吨 6
辽河油田 1200万吨 7
吉林油田 615万吨 8
大港油田 500万吨 9
青海油田 475万吨 10
参考资料:http://news.163.com/07/0504/08/3DKRM38R0001124J.html

㈥ 求克拉玛依油田详细的地质资料,包括 储层构造 储层物性 储层流体的分布及特征

这个不能有,兄弟,放弃吧,那是关键资料

㈦ 油田的地质储量是怎样算出来的

在石油勘探的不同阶段都要进行储量估算或计算。为了给油田开发做好准备,必须提供比较准确的地质储量。所提交的地质储量是石油勘探最终成果的综合反映,是油田开发的物质基础。
计算储量有好几种方法,一般采用容积法、物质平衡法和统计法。
容积法应用比较广泛,只要把含油面积圈定准确,把第一性资料求准,就可以算出可靠的储量。物质平衡法是在油田开采一个阶段以后才能应用,在油层性质差别很大时,准确程度就不高了。统计法往往是在地下岩层比较复杂,油、水层交互出现或裂缝性油层中才使用。
这里仅就容积法介绍一下怎样计算油田的石油地质储量。按这种方法,首先要把各种计算参数搞清楚,每一个参数越准确,储量也就越接近于实际。参数中最主要的是含油面积和油层厚度。
油层厚度是指油层有效厚度,即经过油层单层试油能采出的有开采价值的原油的那些油层的厚度。
油层有效孔隙度是用岩心测量出的岩石孔隙容积占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数。我国多数油田砂岩油层孔隙度在20%左右。
含油饱和度是指在储油岩石的孔隙体积中石油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原油的体积在地下油层中与地面上不同,在地下时因为原油中溶有大量气体,体积比较大;喷到地面后,压力降低,气体从油中跑出,原油体积就会缩小。地下体积与地面体积之比叫做体积系数。

一些国外油田资料中所讲到的石油地质储量实际上是指可采储量。这是考虑到地下的原油不能百分之百地采出,只计算可以采出的储量,就是可采储量,它不包括预计不能采出的那部分石油地质储量。可采出的储量与地下全部地质储量之比叫做采收率。实际上,由于各油田特点不同,油田开发方法和采油工艺不同,采收率也不同。
油田情况基本上搞清楚了,石油地质储量基本上计算准确了,油田就可以投入开发。到此,可以讲石油勘探的任务已经基本上完成了。
但是为了进一步查明油井生产能力和开采特点,在石油勘探后期,往往要开辟生产实验区,以取得油田开发的实际经验。在生产实验区里,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几种不同的开发方式进行开采实验,以便于比较,为油田全面开发提供依据。这样才能制定出以地质为基础,以生产实践为根据,综合考虑各种条件的符合多快好省原则的油田开发方案。

㈧ 油田地质概况

克拉玛依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冲断带上,受断裂带控制。冲断带呈北东向展布,由红-车断裂带、克-乌断裂带、乌-夏断裂带组成。克拉玛依油田处于克-乌断裂带的西南端,即克拉玛依-白碱滩段。

主断裂穿过油田中部,北东走向,断面北西倾,上陡(60°~75°)下缓(20°~45°),呈“犁状”。以三叠系底界计算,其垂直断距280~1200m,水平断距100~1400m。断裂发生于华力西晚期,活动一直延续到燕山早期的中侏罗世末期,断裂带隐伏在晚侏罗世—白垩纪沉积层之下,为油气聚集创造了良好的保存条件。主断裂具有明显的同沉积性,使上下盘地层有显著的差别。在长期断裂活动中,主断裂又派生出若干分枝断裂。从其走向可分为2组:一组近东西向,主要包括有南黑油山断裂、北黑油山断裂、南白碱滩断裂、北白碱滩断裂等;一组为北西-南东向,主要有大侏罗沟断裂等。由于断裂的切割,使油田形成了由北西向南东逐级下降的断阶构造。地层呈由北西向南东倾的单斜,倾角一般为5°~10°;近断裂附近往往形成局部挠曲或鼻状构造,地层倾角可增大到15°~25°。根据断裂的切割情况,油田被划分成10个开发区,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和黑油山区(图6.18)。

图6.19克拉玛依油田五区-三区油藏剖面图

㈨ 油田开发地质学

第一章 油气水的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

二、主要问答题

1、简述石油、天然气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组成。

2、简述石油的物理性质。
颜色、 相对密度、 粘度、 溶解性、 荧光性、
旋光性、 导电性、 凝固点 等

3、简述天然气的分类。
聚集型--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等
离散型--溶解气、固态气水合物、煤层气

4、简述油田水的来源及产出状态。

来源:沉积水、渗入水、深成水、转化水

油田水的产出状态:
与油气藏关系分—油层水、上层水、层间水、下层水;

存在状态分--超毛细管水、毛细管水、吸附水;

5、简述油田水的化学组成及油田水的苏林分类。
无机组成(各种离子成分)、有机组成(烃类、酚和有机酸)、
溶解气 及 微量元素;

三个成因系数 Na+ Na+ Cl Cl Na+


Cl SO24 Mg2 +

Na+>C1- 大陆水型:硫酸钠水型、重碳酸钠水型、

Na+<C1- 海洋水型:氯化镁水型、氯化钙水型;

油田水:以氯化钙型为主,重碳酸钠型为次

第二章 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二、主要思考题
1、简述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主要依据及学派。
无机生成说--火山喷出气体中有甲烷、乙烷等烃类成分;

实验室中无机物可合成烃类;石油分布常常与深大断裂有关等。

有机生成说--岩石类型分布上; 地质时代分布上;

成分特征上; 某些稀有金属特征; 油层温度特征;

形成时间上; 近代沉积物中观察等。

成因学派:泛宇宙说(宇宙说、地幔脱气说)

地球深部无机合成说(碳化物说、高温生成说、蛇纹石化说)

2、何谓沉积有机质,简述其来源及类型。
--是随无机质点一起沉积并保存下来的生物残留物质;

来源--原地有机质、异地有机质、再沉积的有机质。

3、何谓干酪根?试述干酪根的化学分类及主要特征。
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碱、非氧化型酸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

分散有机质。

4、试述油气生成的条件。
地质条件:大地构造背景、岩相古地理条件、古气候条件

动力条件:温度与时间、催化剂、细菌作用、放射性作用等。

5、试述有机质向油气演化的过程(成烃模式)。
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 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6、简述生油层的地质特征及主要地化特征。
地质特征:岩性特征、岩相特征等;

地化特征: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等。

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

二、主要思考题
1、简述孔隙的分类(孔隙大小及对流体作用分类、成因分类)

2、图示说明典型毛管压力曲线类型及其意义。
铸体薄片法、扫描电镜法、图像分析法、毛管压力曲线法 等

3、简述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及孔隙结构类型。
原生--原生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填隙物孔隙、成岩裂隙等
次生--孔、缝两类;
大孔粗喉型、大孔细喉型、小孔极细喉型 微孔管束状型

4、试述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因素。
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 粒度和分选程度、

排列方式和圆球度、 胶结类型及成分、

成岩作用、 层面与层理面发育程度、

构造作用影响、 砂岩中泥质条带的影响等。
5、简述碎屑岩储集体的成因类型。(沉积环境分类)

6、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影响其发育的地质因素
原生孔隙、溶蚀孔隙(溶洞)、裂缝;

沉积环境、压实作用、溶蚀作用、白云岩化作用、

重结晶作用、褶皱断裂作用等

7、试述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异同。
⑴ 相同点:成因上均有原生、次生分类。
⑵ 差异点:① 孔隙类型差异:碎屑岩主要为粒间孔隙,碳酸盐
岩储集空间类型更具多样性,次生孔隙占据重要地位。
②孔隙形态及分布差异:碎屑岩储集空间形态较规则,分布较均
一,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形态多样、变化大,分布不均一。
③控制孔隙发育因素差异:碎屑岩受岩石颗粒大小、形态、分选
等影响较大;碳酸盐岩受沉积环境、次生变化等影响。 教材55页表

8、简述盖层的类型、封闭机理及影响其有效性的因素。
岩性分类:膏盐类、泥质岩类、碳酸盐岩类;
封闭机理:物性封闭、异常压力封闭、烃浓度封闭;
影响因素:主要是岩性、韧性、厚度和连续性。

第四章 油气运移

二、问答题(图示说明题)
1、图示说明静水及动水条件下的测压面及折算压力。

2、图示说明油气运移的过程。(初次运移及二次运移)

3、试述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途径、方向及时期。
压实作用、欠压实作用、蒙脱石脱水作用、流体热增压作用
有机质的生烃作用、渗析作用、其他作用

孔隙 微层理面 微裂缝

4、试述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和阻力。

浮力、毛细管力、水动力、构造运动力

5、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运移方向及运移的主要时期。

储集层的孔隙和裂缝、断裂、地层不整合面

二次运移是初次运移的继续--连续的过程;

一般,大规模二次运移时期应该是主要生油期之后或同时

发生的第一次构造运动时期。

6、试述影响油气二次运移距离的主要因素。
区域构造背景; 储集层的岩性、岩相变化; 地层不整合

断层分布及其性质; 水动力条件 等。

第五章 油气藏及油气聚集

二、问答题(图示说明题)
1、图示说明溢出点、闭合面积、闭合高度(构造幅度)、
油气边界与含油范围、油气藏(柱)高度。

2、图示说明油气的差异聚集(单一圈闭及系列圈闭)。
3、简述油气藏分类的基本原则及分类方案(图示说明)。
4、试述(大)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富集条件)。
油气来源条件(烃源条件); 生储盖组合及运移条件;
(大容积的)有效的圈闭; 必要的保存条件。

5、何谓生储盖组合,图示说明其类型。
6、何谓圈闭的有效性,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
指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能力。
圈闭形成时间与油气运移时间的相应关系;
圈闭所在位置与油源区关系、与油气运移通道的关系;
水动力对圈闭有效性的影响 ……

7、图示说明断层的封闭机理及断层油气藏类型。
对置封闭、泥岩涂抹封闭、颗粒碎裂封闭、成岩封闭
根据断层性质分类:正断层油气藏、逆断层油气藏 ……
根据断层线与储层等高线的组合关系分类:
断鼻油气藏、弧形断层断块油气藏、
交叉断层断块油气藏、多断层切割的复杂断块油气藏。

8、试述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图示说明)。
断层的封闭作用; 通道和破坏作用。

9、简述含油气盆地的历史地质学分类。
区域构造及沉积史分类--台向斜型、单断坳陷型、
双断坳陷型、 山间坳陷型、 山前坳陷型、
山前坳陷-地台边缘斜坡型、 山前坳陷-中间地块型。

10、简述盆地内构造单元的划分。

一级:坳陷、隆起、斜坡;

亚一级构造:凹陷、凸起、斜坡;
二级:背斜带、断裂带、潜山带、长垣 ……
三级构造:背斜、断块、鼻状构造、潜山 ……

第六章 油气田勘探

一、问答题
1、简述区域勘探阶段的主要任务。
查明区域地质及石油地质条件;

进行早期含油气远景评价和资源量估算;

评选出最有利的坳陷(凹陷)和构造带; 提出预探方案。

2、简述圈闭预探阶段的主要任务。
地震详查,编制各主要标准层的构造图;

构造分析和评价;预探井钻探,探明圈闭的含油气性;

查明含油气层位及可能油气藏类型、含油气边界等;

计算预测储量,初步确定工业价值。

3、简述油气评价勘探的主要任务。
进一步探明含油气边界及油气田特性; 提交探明储量;

对油气藏进行综合评价及经济效益预测分析;

为开发方案编制提供地质基础资料及相关参数。

4、简述滚动勘探开发的适用范围及主要优点。
复式油气聚集带(区)或复杂油气田;

减少探井井数,降低勘探成本; 缩短勘探周期;

加强及时分析及对比评价,提高整体效益。

二、基本概念 勘探程序、区域勘探、圈闭预探、
评价勘探、滚动勘探开发

第七章 钻井地质

一、主要概念:参数井、预探井、评价井、岩心录井、
岩屑录井、迟到时间、钻时录井、泥浆录井、气测录井

二、主要问答题
1、图示说明井斜角、井斜方位角、全变化角。
2、试述通过岩心录井及岩心分析可获得哪些信息。
古生物特征; 确定地层时代; 进行地层对比;
观察岩心岩性、沉积构造,恢复沉积环境;
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四性关系;
生油层特征; 了解构造和断裂情况--如地层接触关系;
检查开发效果,了解开发过程中所必须的资料数据。

3、试述常规地质录井方法及其地质意义。

4、简述岩心描述的主要内容。

岩性; 相标志; 储油物性; 含油气性;

岩心倾角测定、断层观察、地层接触关系 等

5、简述测定岩屑迟到时间常用的方法及真假岩屑识别。

理论计算法; 实物测定法; 特殊岩性法

6、简述钻井液的类型及影响钻井液性能的地质因素。

两大类:水基泥浆、油基泥浆

高压油气水层、盐侵、砂侵、粘土层、漏失层 等。

7、如何利用气测资料判断油、气、水层。

半自动气测资料解释、色谱气测解释

第八章 地层对比及油层沉积相研究

一、主要概念: 沉积旋回 岩性标准层 油田标准层
标志层 标准化石 小层平面图 储集单元 测井相

二、主要问答题
1、简述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及方法。
2、简述碎屑岩油层划分对比的依据、方法、程序、成果。
依据:岩性特征--岩性及组合; 沉积旋回; 地球物理特征
方法1: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比法
步骤:利用标准层划分油层组;利用沉积旋回对比砂岩组;
利用岩性和厚度比例对比单油层;连接对比线。
点(关键井)--线(骨干剖面)--面(体)。
方法2:等高程沉积时间单元对比法
步骤:三个环节。

3、试对比分析油层划分对比与区域地层划分对比的差异。
① 对比区域、对比井段、对比单元的差异:
区域对比--油区内全井段对比;油层对比--油区内含油井段的对比--砂岩组、单砂层。
② 对比依据的差异:区域对比--地震资料、古地磁资料、地层接触关系、古生物资料等
油层对比--岩性特征、沉积旋回、地球物理测井等;
③ 对比方法的差异:区域对比--岩石地层学方法、生物地层学方法、构造学方法、层
序地层学方法等; 油层对比--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比法、等高程沉积时间单元对比法
④ 对比成果及其应用方面的差异:区域对比--主要用于指导油气勘探,指出有利生、
储油层位及地区等;油层对比--主要用于油气储量计算、指导油气开发及方案调整等。

4、简述碳酸盐岩储集单元的划分原则。
5、试述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油层划分与对比的异同。
油层对比的资料(依据)、对比程序、对比方法相似或相同;
油层对比单元的划分不同; 单元界线(等时、穿时);
对比依据也有一定差异 等。
6、简述油层细分沉积相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深入认识油砂体纵、横向非均质性,掌握地下油水运动规律
掌握高产井的分布规律; 选择调整挖潜对象。

通过A、B、C三口井的地层对比,绘制地质剖面图。

第九章 油田地下构造研究

1、试述井下断层存在的可能标志
及应用这些标志需要注意的问题(图示说明)。
井下地层的重复与缺失、非漏失层泥浆漏失和意外油气显示、
近距离内标准层标高相差悬殊、近距离内同一岩层厚度突变、
短距离内,同层内流体性质等明显差异、
地层倾斜矢量图中的特征。

2、试述地层重复、缺失的地质意义(图示说明)。
钻井过程中若缺失某些地层(地层重复),能否说明
一定存在正断层(逆断层)?图示说明。
3、何谓断层线图?简述断层线图的编制方法。
4、简述井斜校正的任务及方法(图解法,图示说明)。

5、何谓井位校正?图示说明位移方法。
剖面线与地层走向斜交或垂直

→井位沿地层走向线(等高线)移至剖面线上;

剖面线与地层走向平行→沿地层倾向投影到剖面线上。

6、试述断层封闭性研究内容。(如何判断断层的封闭性)
断面两侧的岩性条件; 断层的力学性质;

断层面及两侧岩层的排驱压力; 断层活动强度;

断层产状与岩层产状配置关系; 单井断点的测井曲线特征;

断层两盘的流体性质及分布; 钻井过程中的显示;

断层活动时期与油气聚集期的关系。

7、简述油气田地下构造图的编制及主要用途。

第十章 地层温度和地层压力

一、基本概念--静水压力、原始油层压力、压力梯度
地层压力、压力系数、异常地层压力

二、主要问答题
1、简述原始油层压力的来源、分布特征及等压图应用。

● 来源:静水压力,其次是天然气压力、地静压力等。

● 分布特征:随油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加大;

流体性质影响;气柱高度变化对气井压力影响很小。

● 预测新井原始油层压力、计算油藏平均原始油层压力、

判断水动力系统、计算油层弹性能量。

2、图示说明折算压头、折算压力及其计算方法。
3、试述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及预测方法。
成岩作用、热力和生化作用、断裂作用、剥蚀作用 ……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如声波测井;
钻井地质资料分析法--如钻速增大、钻井液温度异常等。
4、简述地温场与油气生成、分布的关系;
影响地温场分布的主要因素。
⑴ 大地构造性质--活动性、地壳厚度等--是具全局性和主导因素。
⑵ 基底起伏--隆起区高地温梯度、坳陷区低地温梯度
⑶ 岩浆活动--活动规模、几何形状、年代等
⑷ 岩性--岩石的导热能力不同
⑸ 盖层褶皱--背斜顶部地温梯度大,翼部地温梯度小
⑹ 断层--封闭性断层或压扭性断层一般导致高异常
⑺ 地下水活动--深部热水至浅层、地表水补给
⑻ 烃类聚集--上方往往存在地温高异常。

思考题: A B C
某背斜油藏已钻3口井,
其中B井产油,A、C井位于
油水边界之外,各井数据
见下表。判断:该油藏两
翼油水界相对高低关系。

A C
原始油层压力 MPa 16 20
油层中部井深 m 2100 2600
井口海拔 m 300 300
水的密度 g/cm3 1.0 1.0

第十一章 石油及天然气储量计算

一、主要概念:工业油气流标准、地质储量、可采储量
预测地质储量、控制地质储量、探明地质储量、采收率

二、主要问答题
1、简述远景资源量及储量的分级(相关概念)。
见后面内容。

2、如何确定油水界面(方法)。
① 利用岩心、测井及试油资料确定油水界面
② 利用压力梯度资料确定流体界面
③ 利用压力资料确定油水界面
④ 利用毛管压力资料确定油水界面

3、简述油层有效厚度的条件及下限标准的确定方法?
油层内具有可动油、在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可提供开发;

测试法、含油产状法、泥浆侵入法 等。

4、试述如何获取储量计算中含油面积数据。
⑴ 应确定油水界面--方法; ⑵ 确定油气藏类型;

⑶ 应确定油层顶界面构造图(断层线)、岩性尖灭线 等;

⑷ 根据油水界面标高及构造图,获取含油面积。

5、图示说明压降法获取天然气地质储量及可采储量。

6、简述压降法计算天然气储量的适用条件及影响因素。
单位压降采气量非常数--

边水或底水供给、低渗透带补给、异常高压、反凝析作用等

测压和计产不准确; 井身质量不达标。

油气储量的分级和分类
一、原地量分类

--总原地资源量
推测原地资源量
未发现原地资源量
潜在原地资源量

预测地质储量、 控制地质储量
地质储量
探明地质储量

早期划分的含油气盆地总资源量:
包括两部分--根据勘探阶段以及对油气田认识程度:

远景资源量:推测资源量、潜在资源量

储量:预测储量、控制储量、探明储量

一、油气储量的分级和分类
1、原地量分类

⑴ 总原地资源量--指根据不同勘探阶段所提供的地

质、地球物理与分析化验等资料,经综合分析,采用针

对性方法估算出的已发现和未发现的储集体中原始储藏

的油、气总量。 ★★

包括:未发现原地资源量 和 地质储量。

⑵ 未发现原地资源量

--包括:潜在原地资源量 和 推测原地资源量。

⑵ 未发现原地资源量

● 推测原地资源量--主要在区域普查或其它勘探阶

段,对有含油气远景的盆地、坳陷、凹陷或区带等推测

的油气储集体,根据地质、物探、化探等资料估算的原

地油气总量。

● 潜在原地资源量--指在对圈闭预探前期,对已发现

的有利圈闭或区块,根据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和类比,

采用圈闭法估算的原地油气总量。

--可作为编制预探中后期部署的依据。

⑶ 地质储量--指在钻探发现油、气后,根据已发现的
油、气藏(田)的地震、钻井、测井和测试等资料估算出

的已知油、气藏(田)中原始储藏的油气总量。 ★★
根据勘探、开发对油气藏的认识程度,分为3级:

预测地质储量、控制地质储量、探明地质储量

● 预测地质储量--指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了
油、气流或综合评价有油、气层存在时,对有进一步勘探
价值的、可能存在的油气藏(田),估算得出的、确定性很

低的地质储量。 ★★ ●估算时,应初步查明构造形
态、储层情况,预探井获油气流或钻遇油气层等。

● 控制地质储量--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工业

油(气)流后,并经过初步钻探认为可提供开采后,估

算求得的、确定性较大的地质储量。 ★★

◆ 估算时,应初步查明构造形态、储层变化、油气层

分布、油气藏类型、流体性质等。

◆ 相对误差不超过±50%;

◆ 可作评价钻探,编制中、长期开发规划的依据。

● 探明地质储量--指在油气藏评价阶段,经钻探证实

油、气藏(田)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

算出的、确定性较大的地质储量。 ★★

●估算时,应查明油气藏类型、储层类型、驱动类型、

流体性质、分布、产能等。

●相对误差不超过±20%。

●是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建设投资决策等的依据。

二、油气储量的分级和分类
2、可采量分类

⑴ 可采资源量--指从原地资源量中可采出的油、气数
量。可分为:推测可采资源量、潜在可采资源量。

⑵ 可采储量--指从油、气地质储量中可采出的油、气
数量。 ★★
探明技术可采储量; 探明经济可采储量
探明次经济可采储量; 控制技术可采储量

控制经济可采储量; 控制次经济可采储量
预测技术可采储量

㈩ 形成大型油气田需要哪些特殊的地质条件

所谓大型油气田是那些被确认石油储量在1亿吨以上的油田(气田储量相当于1000亿立方米)。当然,这是参考目前国际上大油田的标准,结合中国油气田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标准,是以探明的油气储量为依据的。
世界上的油气田数目繁多,然而大油气田却相对较少,但大油气田蕴含的储量却占有很大比重。以我国为例,迄今全国发现的油田531个,发现的大油田只有39个,占总数的7.3%,但储量却占总储量的56.5%;全国气田185个,大气田2个,占1.08%,储量6300亿立方米,占全国总储量的24.65%。
那么,具备什么样的优越地质条件才能形成如此大型的油气田呢?人们在总结了中国陆相大油气田形成的相关资料之后,认为它们受控于以下极具鲜明特征的石油地质条件。
(1)坳陷(凹陷)油气资源丰度高。
坳陷(凹陷)深意味着形成石油的生油岩埋藏深,厚度大,生烃能力强,生成的油气资源丰富。中国大油田中,坳陷面积大、埋藏深易形成大油田,如大庆巨型油田;凹陷面积小但埋藏深也能形成大油田,例如,在面积仅为800平方千米的辽河大民屯凹陷找到了静安堡大油田(储量1.8亿吨)。
据统计,渤海湾盆地的17个大油田所在凹陷的油气资源丰度(即单位面积的油气资源量)均大于20万吨/平方千米。
(2)具备大型背斜或者大型复合式圈闭条件。
属于大型背斜圈闭的大油田很多,如大庆长垣、扶余、胜坨、孤岛等油田。还有一类是多类型圈闭都很发育,虽然单个不大,复合起来圈闭既多且面积也大,如辽河曙光、欢喜岭油田,新疆克拉玛依和陕北安塞等油田可为此类的代表。
(3)发育多种类型大型砂岩体或生物礁、鲕粒滩等储集性能良好的储层。
以大型三角洲砂体为储层的大油田,如大庆、胜坨、曙光、安塞等油田。以近岸浊积砂体为储层的,如辽河西斜坡的高升油田、胜利的渤南油田。以生物礁、滩沉积体为储集体的,有东沙隆起上的流花11—1大油田。这些砂体和礁构成的储集体厚度大、储集性能好是它们的共同点。
(4)凹陷中多沉积间断和不整合。
区域性的沉积间断和不整合可形成多种圈闭(超覆、不整合、古地貌、披覆背斜),同时不整合面之上有盖层、储层发育,而且其本身又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利于形成大油田。如任丘、静安堡古潜山油田,孤岛披覆构造油田。
(5)大型同生断层发育。
同生断层发育可以形成如断层逆牵引构造类型的断裂构造,断层本身可成为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可以说与油气聚集有密切关系。
(6)区域性分布的良好盖层。
区域内广泛发育稳定分布的厚层暗色泥岩、盐膏岩、页岩盖层,控制着区域上的油气分布,原生油气藏几乎全分布在区域盖层之下。
总之,能提供充足油气的巨厚的生油层、大型圈闭、良好的储层和区域性盖层以及这些优越条件在时空上的相互匹配是大油气田形成的基本条件。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