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图地层产状符号怎么读
『壹』 怎么看这张地质图里面标注角度的符号(有图)T T
地图正上方一般为正北(除非有特殊说明)。以正北方为0度,顺时钟方向确定角度。T两端出头的是走向,一端出头的是倾向。 走向用量角器量一下,倾向图上标注了。
『贰』 地质图脉线产状如何标示
画个⊥这样的标志,上面这个线方向指明倾向,旁边标注倾角。
『叁』 地质图符号,,
表示地层单位的话:C代表的是石炭系,下标1-2代表的是“下-中石炭统”
表示年代单位的话:C 代表石炭纪,下标1-2代表“早-中石炭世”
『肆』 实习八 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层产状及断距
一、实习目的
了解断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及出露形态。
二、实习要求
1) 学会在地质图上分析断层。
2) 在地质图上求断层产状及断距。
三、实习内容
(一) 断层发育区地质特征的概略分析
分析某区出露的地层,建立地层层序; 判定不整合的时代; 研究新老地层分布及产状; 确定区内褶皱形态及轴向以及断层的发育状况。
(二) 断层性质的分析
1. 断层面产状的判定
断层线是断层面在地面的出露线,它和倾斜岩层的露头线一样,可根据其在地形地质图上的 “V”字形,用作图法求出断层面的产状。图1 中断层线在河谷中成指向下游的“V”字形,说明断层倾向南西,通过作图求得断层产状是 SW230°∠40°。
图1 求解断层面产状
2. 两盘相对位移的判定
断层两盘相对升降、平移并经侵蚀夷平后,如两盘处于等高平面上,则露头和地质上一般表现出以下规律:
1) 走向断层或纵断层,一般是地层较老的一盘为上升盘。但当断层倾向与岩层倾向一致,且断层倾角小于岩层倾角,或地层倒转时,则上升盘是新地层。
2) 横向正 (或逆) 断层切过褶皱时,背斜核部变宽或向斜核部变窄的一盘为上升盘; 如为平移断层,则两盘核部宽窄基本不变。
3) 倾斜岩层或斜歪褶皱被横断层切断时,如果地质图上地层界线或褶皱轴线发生错动,它既可以是正 (或逆) 断层造成,也可以是平移断层造成,这时应参考其他特征来确定其相对位移方向。若是由正 (或逆) 断层造成的地质界线错移,则岩层界线向该岩层倾向方向移动的一盘为相对上升盘。若是褶皱,则向轴倾斜方向移动的一盘为上升盘。
确定了断层面产状和断层相对位移方向,就可确定断层的性质。如图1 中,断层面倾向南西,南西盘 (上盘) 地层相对较新,为下降盘,所以是一条正断层。
(三) 断距的测定
在大比例尺地形地质图上,如果两盘岩层产状稳定,在垂直岩层走向方向上可以求出以下各种断距。
1. 铅直地层断层的测定
断层两盘同一层面的铅直距离,即是铅直地层断距 (图2) 。在地质图上求铅直地层断距 (图2 中 hg) 时,只要在断层任一盘上,作某一层面某一高程的走向线,延长穿过断层线与另一盘的同一层面相交,此交点的标高与走向线之间的标高差即是铅直地层断距。
图2 垂直地层走向剖面图
2. 水平地层断距的测定
如图2,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过断层两盘同一层面上等高 h、f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hf,即水平地层断距。在地质图的断层两盘,绘出同一层面的等高的走向线,两走向线间的垂直距离,即水平断距 (hf) 。
3. 求地层断距
如图2,地层断距 ho = hg·cosα 或 ho = hf·sinα,用作图法求得 hg 和 hf 之后,可按上式计算,求出地层断距。
上述断距的测定,是以岩层被错断后两盘岩层产状未变为前提,即沿断层面没有发生旋转。
(四) 断层时代的确定
1. 根据角度不整合确定
断层一般发生在被其错断的最新地层之后,而在未被错断的上覆不整合面以上的最老地层之前。
2. 根据与岩体或其他构造的相互切割关系判断
被切割者的时代相对较老。
(五) 断层的描述
一条断层的描述内容一般包括断层名称 (地名 + 断层类型,或用断层编号) 、位置、延伸方向、通过的主要地点、延伸长度、断层面产状、断层两盘出露的地层及其产状,以及地层重复、缺失和地质界线错开等特征,还包括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和断距的大小、断层与其他构造的关系、断层的形成时代及力学成因等。
举例描述 (金山镇地区地质图西部的纵断层) 如下:
“奇峰-雨峰纵向逆冲断层: 位于奇峰和雨峰之东侧近山脊处,断层走向北东-南西,两端分别延出图外,图内全长约 18 km。断层面倾向北西,倾角 20°~30°。上盘 (即上升盘) 为组成奇峰和雨峰的石炭系各统; 下盘 (即下降盘) 为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构成不完整向斜上升盘的石炭系各统岩层逆冲于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之上。地层断距约 800 m。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一致,为一纵向断层。断层中部为两个较晚期的横断层所错断。断层形成时代与同方向、同性质的桑园-五里河逆冲断层相同,即中三叠世 (T2) 之后、早白垩世 (K1) 之前。两条断层成构造叠瓦式。”
四、作业
1) 画出图3 中侏罗系 (J) 砂岩层顶面的走向线,计算断层的垂直断距。
2) 图4 中线 F ― F 为一条断层的出露界线,另一条粗线是煤层的露头。测定该断层的各种断距。在图中圏出能够用钻孔打到煤层的区域。判断在哪些区域钻孔能够两次穿过煤层,该断层的性质是什么? 最后,作一条从 X 到 Y 的剖面。
图3 求断层断距练习
图4 断层读图并解析
『伍』 地质图中岩层产状中的倾向怎么确定
对的,要理解倾向是什么,才能完全搞懂这个问题。
倾向是岩层层面面向的版那个方向,用方位权角表达,方位角是以正北为0度,顺时针旋转到倾向线时所转的角度a,它的范围是0-360度。所以:
1、如果在地质图中你测量的角度a始终是从正北方向顺时针旋转的那个角度,那么无论什么情况,a=倾向,根本不用360去减。
2、但是,如果象你在图中显示的那样,是始终测量倾向线与正北方向的夹角(而且是小于180度的那个角),那么情况复杂了点:如果a是锐角,则倾向线一定是位于第一或第四象限,前者a=倾向,后者360-a=倾向;如果a是钝角则倾向线一定位于第二或第三象限,前者a=倾向,后者360-a=倾向
3、图中,四个倾向分别是42,316,240,117度,第二、三个需要用360减,其余两个不用。因为这四个倾向线分别位于第一、四、三、二象限,用上面所解释的应该懂了吧。
4、JJJBSB兄说正北是0,东是90,南是180,西是270,完全正确,但不知道四个倾向数据是怎么算出来的,除第一个45度外,其余都不对
『陆』 地质图怎么看啊分别代表什么我只知道有产状,但是其他圈圈分别是什么啊,还有里边点点,还有全白的地
C2,C3,P,T3,J1,J2的时代一次变新。分别代表:中石炭,晚石炭,二叠纪,三叠纪,早侏罗和中侏罗世,。
不同的花纹代表不同的岩性。
上面两圈闭是盆地(中间老四周新);瞎编两是穹窿(中间新四周老)
『柒』 地质图中岩层倾向怎么确定
没看到你的图。来凭想像回答源如下,应该不会错。
地质图中,岩层倾向线与正北方向的夹角始终有两个,一个大于180度,一个小于180度。
如果你测这个夹角是顺时针方向的角度,无论倾向线位于哪个象限(即无论它是不是大于180度),则a=倾向;
如果你总是测那个小于180度的角度,则情况复杂一些:如果a是锐角,则倾向线一定位于第一或第四象限,前者a=倾向,后者360-a=倾向;如果a是钝角,则倾向线肯定位于第二或第三象限,前者a=倾向,后者360-a=倾向。
把图发上来,我才能给你具体回答图中问题。
『捌』 地质图中岩层产状中的倾向怎么确定
是地层产状符号。它的位置就是野外测量产状的位置;长线段延伸方向的代表地层走向方向,短线段代表倾向方向(走向与倾向相互垂直),角度代表地层倾角。
『玖』 实习一 地质图的基本知识及读水平岩层地质图
一、实习目的
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式规格和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方法。
二、实习要求
掌握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以及水平岩层的编制原理并作地质剖面图。
三、实习内容
(一) 地质图的概念及图式规格
正式出版的地质图应该包含 4 部分的内容: 地质图(主图) 、比例尺、图例及地质剖面图(图1) 。有些正式出版的地质图和正式报告中也常附上综合地层柱状图。
1. 地质图(主图)
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色谱和花纹将地壳某部分的地质体 (如地层、岩体、地质构造单元、矿床等) 和地质现象按一定比例概括地投影到平面图上 (地形图上) ,反映出该地区各地质体和地质的形态、产状、规模、时代及其分布和相互关系的一种图件。除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层、岩石和地质构造的普通地质图外,还有按工作性质和任务要求测绘内容不同的专门地质图,如构造地质图、矿产图、矿区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和第四纪地质图等。
一幅正规的地质图应该有图名、比例尺、图例和责任表(包括编图单位或人员、编图日期及资料来源等) 。
图名表明图幅所在地区和图的类型。一般采用图区内主要城镇、居民点或主要山岭、河流等命名。如果比例尺较大、图幅面积小,地名小不为众人所知或同名多时,则在地名上要写上所属的省 (区) 、市或县名,如 《北京市门头沟区地质图》、《四川省江油县马角坝地质图》。图名一般位于图幅上端正中。
2. 比例尺
比例尺又称缩尺,用以表明图幅反映实际地质情况的详细程度。地质图的比例尺与地形图或地图的比例尺一样,有数字比例尺和线条比例尺。比例尺一般注于图框外上方图名之下或下方正中位置。
图1 地质图格式
3. 图例
图例是一张地质图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同类型的地质图各有其表示地质内容的图例。普通地质图的图例是用各种规定的颜色和符号来表明地层、岩体的时代和性质。图例通常是放在图框外的右边或下边,也可放在图框内足够安排图的空白处。图例要按一定顺序排列,一般按地层、岩石和构造的顺序排列,并在它们前面写上 “图例”二字。
地层图例的安排是从上到下由新到老; 如放在图的下方,一般是由左向右从新到老排列。图例都画成大小适当的长方形格子排成整齐的行列,长方形格子长宽比为 3∶2 (一般长为 1. 2 cm,宽为 0. 8 cm) 。方格内的颜色和符号与地质图上同层位的颜色和符号相同,并在方格外适当位置注明地层时代和主要岩性。已确定时代的喷出岩、变质岩要按其时代排列在地质图例相应位置上。岩浆岩体图例放在地层图例之后,已确定时代的岩体可按新老排列,时代未定的岩体按酸性到基性顺序排列。
构造符号的图例放在地层、岩石图例之后,一般排列顺序是: 地质界线、褶皱轴迹(只在构造图中才有) 、断层、节理以及层理、劈理、片理、流线、流面和线理产状要素,除断层线用红色线外,其余都用黑色线。地层界线、断层是实测的还是推断的,图例与图内一样,应有所区别。
凡图内表示出的地层、岩石、构造及其他地质符号应无遗漏地有图例,图内没有就不能列入图例。地形图的图例一般不标注在地质图上。
在小比例尺图上要画上经纬度以表明其地理位置。如果地质图是地形图国际地图分幅中的一幅,则应与该地形图一样用其图名和分幅图号。
4. 地质剖面图
正规地质图常附有一幅或几幅切过图区主要构造的剖面图。剖面图也有一定的规定格式。
剖面图如单独绘时,则要标明剖面图图名,通常是以剖面所在地区地名及所经过的主要地名 (如山峰、河流、城镇和居民点) 作为图名,如 《周口店 (指图幅所在地区) 官邸-大砾岩山地质剖面图》。如果是图切剖面,并附在地质图下面,则只以剖面标号表示,如 I-I'地质剖面图或 A-A'地质剖面图。
剖面在地质图上用一条细线标出两端注上剖面代号,如 I-I'、A-A'等。有时为了避免细线切割主图的地质内容,只在图上画出细线的两端。
剖面图的比例尺应与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致,如剖面图附在地质图的下方,可不再注明水平比例尺,但垂直比例尺应表示在剖面两端竖立的直线上,垂直比例尺下边可以选比本区最低点更低的某一标高 (可选至 0 以下) 水平线作基线,然后以基线为起点在竖直线上注明高程数。如剖面图垂直比例尺放大,则应注明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剖面图两端的同一高度上必须注明剖面方向 (用方位角表示) 。剖面所经过的山岭、河流、城镇等地名应标注在剖面上相应位置。为醒目美观,最好把方向、地名排在同一水平位置上。
剖面图的放置一般南端在右边,北端在左边,东右、西左,南西和北西在左边,北东和南东端在右边。
剖面图与地质图所用的地层符号、色谱应该一致。如剖面图与地质图在一幅图上,则地层图例可以省去。
剖面图内一般不要留有空白。地下的地层分布、构造形态应该根据该处地层厚度、层序、构造特征适当推断绘出,但不宜推断过深,一般只推断离剖面线上最低点往下 1 cm。
5. 地层柱状图
正式的地质图或地质报告中常附有工作区的地层综合柱状图。地层柱状图可以附在地质图的左边,也可以绘成单独一幅图。比例尺可根据反映地层详细程度的要求和地层总厚度而定。图名书写于图的上方,一般标为 《× × 地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综合地层柱状图是按工作区所有出露地层的新老叠置关系恢复成水平状态切出的一个具代表性的柱子。在柱子中表示出各地层单位或层位的厚度、时代及地层系统和接触关系等。一般只绘地层 (包括喷出岩) ,不绘侵入体。有时也将侵入体按其时代与围岩接触关系绘在柱状图里。用岩石花纹表示的地层岩性柱子的宽度,可根据所绘柱状图的长度而定,使之宽窄适度,美观大方,一般以 2~4 cm 为宜。
(二) 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读地质图首先要看图名、比例尺和图例。从图名和图幅代号、经纬度,了解图幅的地理位置和图的类型; 从比例尺可以了解图上线段的长度和面积大小,并可反映地质体大小及详略程度; 图幅编绘出版年月和资料来源,便于查明工作区研究史。
熟悉图例是读图的基础。首先要熟悉图幅所使用的各种地质符号,从图例可以了解图区出露的地层及其时代、顺序,地层间有无间断,以及岩石类型、时代等。读图例时,最好与图幅地区的综合地层柱状图结合起来读,了解地层时代顺序和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整合与不整合) 。
在阅读地质内容之前应先分析一下图区的地形特征。在比例尺较大 (如大于 1∶5000)的地形地质图上,从等高线形态和水系可了解地形特点。在中小比例尺 (1∶10000~1∶50000) 地质图上,一般无等高线,可根据水系分布、山峰标高的分布变化,认识地形的特点。
一幅地质图反映了该地区各方面的地质情况。读图时一般要分析地层时代、层序和岩石类型、性质和岩层、岩体的产状、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分析地质构造方面主要是褶皱的形态特征、空间分布、组合和形成时代; 断裂构造的类型、规模、空间组合、分布和形成时代及其先后顺序; 岩浆岩体产状和原生、次生构造以及变质岩区所表现的构造特征等。读图分析时可以边阅读,边记录,边绘示意剖面图或构造纲要图。有关各种构造形态的具体分析方法,将在下面实习中分别介绍和练习。
图2 水平岩层出露特征
图3 水平岩层地质图读图练习(等高线单位为 m)
(三) 读水平岩层地质图
水平岩层在地面和地形地质图上的特征是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在沟谷处界线呈 “尖牙”状,其尖端指向上游; 在孤立的山丘上,界线呈封闭的曲线 (图2B) 。在岩层未发生倒转的情况下,老岩层出露在地形的低处,新岩层分布在高处。岩层露头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当地面坡度一致时,岩层厚度大者,露头宽度就宽 (图2A) ; 当厚度相同时,坡度陡处,露头宽度窄; 在陡崖处,水平岩层顶、底界线投影重合成一线,造成地质图上岩层发生 “尖灭”的假象。
四、作业
在图3 中,图区西北部已经给出一些岩层露头,可以看出岩层为水平岩层,并且其出露界线与等高线平行。填出图区全部的地质界线,并画一条 A-B 的地质剖面图。计算每个不同岩层的厚度。
『拾』 怎样画地层产状
国标:长线长5mm、表示地层走向。
短线长1mm、表示地层的倾向。
一般在右上角(但没有刻内意的规定)标容注岩层的倾角。记住标倾角的时候不要那个圆圈(就是说只要数字比如45,就OK了不要45右上角的那个表示度的圆圈45°就错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