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有哪些独特的地质现象
Ⅰ 我发现几处神奇的地质现象
其实和沙漠里的海来市蜃自楼是一个原理 我估计沙土地的周围是有植被覆盖的~~ 这样 沙地表面的温度会明显高于周围 导致空气近地处密度比上方空气变小 成为一个透光率不同的介质~ 光在这里发生折射和全反射 你看见的像水面或者像镜子 其实是全反射的光...
Ⅱ 物理地质现象包括哪些地质现象
地质现象是指大量的地质变迁现象.
地质现象有滑坡、泥石流、岩内崩、岩溶、岩堆(坡积层)、软弱土、膨胀容土、湿陷性黄土、冻土、水害、采空区以及强震区(高地应力),等.
地震被称为“活的地质现象”.
天然地震是地球构造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一次强烈地震的发生通常伴随大规模的地震断层或其它地表破坏现象的出现.同时,地下岩层所积累的应变能以弹性波(地震波)的形式向外传播,造成地面剧烈振动,从而引起建筑物倒塌和人畜伤亡.天然地震又可按其成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塌陷地震三类.
Ⅲ 江苏有哪些地质单位
江苏油田地质,矿藏,煤田,煤炭
Ⅳ 地理上江苏有哪些特点
江苏抄省的地理特点:
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占江苏省面积的70%以上,比例居中国各省首位,主要由苏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江苏地势低平,河湖较多,平原、水面所占比例占江苏省的90%以上,比例仍居中国各省首位,这是江苏的地理特点。
江苏省的气候特点:
江苏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气候分明,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江苏各地平均气温介于13~16℃,江南15~16℃,江淮流域14~15℃,淮北及沿海13~14℃,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高。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1.0~3.3℃,其等温线与纬度平行,由南向北递减,7月份为最热月,平均气温26~28.8℃,其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温度由沿海向内陆增加。
Ⅳ 江苏地理概况有哪些
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长江三角洲,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毗邻上海。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人口7400万。现设13个省辖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自古对江苏这片富庶的鱼米之乡的美誉。作为中国最早、最重要的沿海开放省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发展迅速,其在全国的地位举足轻重。2002年全省GDP突破了1200亿美元,今天,在这片仅占全国1%的土地上居住着6%的人口,创造了约占全国10%的GDP总量。
地理位置江苏简称苏,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长江三角洲,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跨长江下游两岸,东濒黄海,有近1000公里的海岸线,西北连安徽、山东,有低山丘陵错落,东南与浙江、上海毗邻。
江苏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州,地形以平原为主,主要有苏南平原、江淮平原、黄淮平原和东部滨海平原组成,其中点缀着中国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洪泽湖,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较好。
面积与人口全省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06%。其中平原面积7.06万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7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54公里,耕地面积500.84万公顷。到2000年末,全省人口为7438万,人口密度居全国各省第一位。
河流湖泊全省境内河川交错,水网密布,长江横穿东西400多公里,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690公里,西南部有秦淮河,北部有苏北灌溉总渠、新沭河、通扬运河等。有大小湖泊290多个,全国五大淡水湖,江苏得其二,太湖和洪泽湖像两面大明镜,分别镶嵌在水乡江南和苏北平原。
气候全省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大致以淮河—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全省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
物产资源江苏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素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盛产油料、棉花、蚕茧、鱼类等。2000年,全省粮食总产达3106.6万吨,棉花总产量31.5万吨,油料总产量226.3万吨,水产品产量308万吨。太湖猪、太湖鹅、高邮鸭、阳澄湖大闸蟹、碧螺春茶、泰兴白果、白沙枇杷等名特产品,受到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江苏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煤、磷、钠盐、硅砂、大理石、陶瓷粘土及石灰石等。部分矿产品位较高。水晶含硅量在99.9%以上,可与世界上著名的巴西水晶媲美。
旅游资源江苏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物产富饶,交通便捷,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南京、苏州、扬州、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均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省内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就有13座,包括六朝古都南京,人间天堂苏州。省会南京是全省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位于东郊的明孝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其小桥、流水、人家,以及世界文化遗产江南古典园林,更使人留连忘返。
年全省接待海外游客22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2%。接待国内游客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4.3%。
文化教育江苏教育科技发达,全省拥有94所高等院校和2800多个科研、技术开发机构,高等学校数量居全国首位,各类科技人才济济。江苏省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并形成了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体系。全省现有高等院校七十余所(共设500多个专业),在校学生22。06万人,中等专业学校二百余所,普通和职业中学六千余所,共有约1100余万青少年在各级学校就读。成人教育方面,全省70余万成年人在各类院校注册学习、培训。全省人口文化素质迅速提高,为社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Ⅵ 地质现象有哪些名称
地质现象有滑坡、泥石流、岩崩、岩溶、岩堆(坡积层)、软弱土、膨胀专土、湿陷性黄土、属冻土、水害、采空区以及强震区(高地应力),等.
地震被称为“活的地质现象”。
天然地震是地球构造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一次强烈地震的发生通常伴随大规模的地震断层或其它地表破坏现象的出现。同时,地下岩层所积累的应变能以弹性波(地震波)的形式向外传播,造成地面剧烈振动,从而引起建筑物倒塌和人畜伤亡。天然地震又可按其成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塌陷地震三类。
Ⅶ 江苏有哪些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优势紧急!!!
自然资源
太湖、南京钟山、云台山、蜀岗瘦西湖、三山
江苏的山虽不高,但多负盛内名,其中有南京钟山,镇容江北固山、金山,句容和金坛交界处的茅山,南通狼山,苏州天平山,徐州云龙山和连云港花果山等。 江苏的水兼江河湖海,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横穿东西,江面辽阔。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及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烟波浩瀚,碧波万顷。连云港的海滨浴场,南通盐城的湿地滩涂则是江苏的沿海旅游资源。江苏的名泉极多,有“天下第一泉”镇江中泠泉,“天下第二泉”无锡惠山泉,苏州虎丘的“天下第三泉”及憨憨泉。
长江旅游区
人文资源 主要景点有 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 无锡:影视基地景区、灵山景区 扬州:瘦西湖风景区 苏州:周庄古镇、同里古镇、苏州园林景区 常州:环球恐龙城景区
Ⅷ 建阳有什么独特的地质现象
建阳有独特的栖霞石灰岩地质现象栖霞组(Qixia Fm,Chihsia Fm)曾称栖霞石灰岩。时代属中二回叠世早期。分布于华南、西南答地区。命名地点在南京东郊约20千米的栖霞山。为浅海相硅质碳酸盐岩沉积,以暗蓝灰色层状灰岩为主,含不规则的燧石结核,厚110~250米。
Ⅸ 史上最经典的10张地质现象,不良地质现象有哪些
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采空区,地震。是指由地球内、外力作用产生的对工程建设产生灾害的地质作用。
Ⅹ 河南有哪些独特的地质现象
河南地质条件复杂,地层系统齐全,构造形态多样,是我国地质条件比较优越的省区之一.河南的地貌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差异明显.河南位于我国第二级地貌台阶和第三级地貌台阶的过渡地带.西部的太行山、崤山、熊耳山、嵩山、外方山及伏牛山等属于第二级地貌台阶,东部的平原、南阳盆地及其以东的山地丘陵,则为第三级地貌台阶的组成部分.河南地势的总趋势为,西部海拔高而起伏大,东部地势低且平坦,从西到东依次由中山到低山,再从丘陵过渡到平原.河南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2390.6米,正是这样的地势,使河南境内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西部山区.
其二,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齐全.河南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境内不仅有绵延高峻的山地,也有坦荡无垠的平原,既有波状起伏的丘陵,还有山丘环抱的盆地.多种多样的地貌类型,为河南农林牧和工矿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河南山脉集中分布在豫西北、豫西和豫南地区,北有太行山、南有桐柏山、大别山、西有伏牛山.河南的丘陵多数是低山经过长期风化剥蚀的石质丘陵,有些是黄土高原经流水切割而形成的黄土丘陵,丘陵与山地往往相伴而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北少数地区、豫西山地东缘和豫南东部边缘地带.河南平原广布,辽阔坦荡.省内中部、东部和北部平原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亦称黄淮海平原,西起太行山和豫西山地东麓,南至大别山北麓,东面和北面至省界,面积广阔,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具有明显的环状和阶梯状地貌特征,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是河南最大的山间盆地;盆地中部地势平坦,水热资源丰富,多种植物均可在此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