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建在什么地质构造上
『壹』 三峡大坝建在背斜向斜还是地堑为什么
若只限定地质条件当然是向斜,实际上这类讨论没有考虑修水库最主要考虑什么条件,修水库回最主要考虑集水面答积和大坝的工程量,实际工程建设要考虑坝高、坝宽、岩层结构、集水面积、体积,交通通达性、工程建设费用、移民等诸多因素,地质条件往往是次要的。三峡选择背斜构造考虑的最主要是三斗坪的工程量小、建设费用低交通便利。
『贰』 三峡大坝建成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要建成上窄下宽喃
三峡大坝建成的原理是连通器的运用,它能让大型轮船在上下游之间顺利往返航行。三峡大坝是混凝土重力坝,就是靠自身的重力保证大坝的稳定性。要建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3大部分组成。主要建筑物的型式及总体布置,经对各种可行性方案的多年比较和研究,并通过水力学、结构材料和泥沙等模型试验研究验证,均已确定。选定的枢纽总体布置方案为: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长483米,在泄洪坝段底部,均匀分布有22孔导流底孔弧形门,底坎高度为56米(或57米),弧门宽6米,高8.5米,22孔弧门分别由22台液压启闭机启闭,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
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后,另在右岸留有后期扩机的地下厂房位置。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2)三峡大坝建在什么地质构造上扩展阅读
三峡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非常广,其中对库区的影响最直接和显著,对长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响,甚至还有人认为三峡工程将会使得全球的气候和海洋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三峡大坝建成10年后,中国三峡集团坚持在生态保护基础上有序开展项目建设与运营,注重工程保护与自然养护的协调统一,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保护陆生生态和水生生态,全面开展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作。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监测系统以库区为重点,延及长江中下游与河口相关地区,由27个监测重点站组成,监测内容包括污染源、水环境、农业生态、陆生生态、湿地生态、水生生态、大气环境、地灾、地震以及人群健康等。
中国三峡集团坚持采取种质资源保存、植物园保存、野外迁地保存、建设三峡珍稀特有植物培育基地等多种措施,开展了以琪桐、疏花水柏枝、荷叶铁线旅、红豆杉等三峡珍稀特有植物为重点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对工程施工区的古树名木,实行了就地或移栽保护。根据水土保持方案,分区进行了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
2013年,三峡流域各项目工程的渣场、料场、边坡防护及对外交通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基本到位,施工迹地生态修复工作进展顺利,总体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明显。
截至2013年底,“三通一平”等工程施工区拦渣率达86.00%,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61.80%,扰动土地整治率为59.98%,坝区林草覆盖率为54.1%,土壤流失控制比为0.08,取得了预期效果。
『叁』 请问三峡大坝建在什么地质构造下上是向斜还是背斜为什么质测题
应该是背斜,拱形构造,牢固。虽然向斜槽部受挤压坚硬,但底部是张版裂的,不坚固
鲜为人知的是权,三峡库区还穿越了另一个更大的地理空间:川东平行岭谷。
长江由西向东穿越30多列南北向为主的竖岭,主要有华蓥山、九峰山、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清风山、铁锋山、木历山、挖断山、观面山、方斗山等,然后才横越齐岳山(瞿塘峡)、巫山、黄陵背斜(西陵峡)。
『肆』 三峡大坝的结构特点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量221.5亿立方米,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三峡大坝左右岸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安装2台5万千瓦电源电站,其225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为世界第一,三峡大坝荣获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世界纪录。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3大部分组成。主要建筑物的型式及总体布置,经对各种可行性方案的多年比较和研究,并通过水力学、结构材料和泥沙等模型试验研究验证,均已确定。选定的枢纽总体布置方案为: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长483米,在泄洪坝段底部,均匀分布有22孔导流底孔弧形门,底坎高度为56米(或57米),弧门宽6米,高8.5米,22孔弧门分别由22台液压启闭机启闭,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
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后,另在右岸留有后期扩机的地下厂房位置。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工程主体建筑物及导流糟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794万立方米,钢筋制安46.30万吨,金属结构制安25.65万吨,水轮发电机组制安26台套。
(4)三峡大坝建在什么地质构造上扩展阅读:
一、坝址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千米处。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
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8千米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千米处的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坝区已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二、主要建筑物
1、大坝
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前缘总长483米,设有22个表孔和23个泄洪深孔,其中深孔进口高程90米,孔口尺寸为7×9米;表孔孔口宽8米,溢流堰顶高程158米,表孔和深孔均采用鼻坎挑流方式进行消能。
电站坝段位于泄洪坝段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进水口底板高程为108米。压力输水管道为背管式,内直径12.40米,采用钢衬钢筋混凝土联合受力的结构型式。校核洪水时坝址最大下泄流量102500立方米/秒。
2、水电站
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安装26台
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厂房14台,右岸厂房12台。水轮机为混流式,机组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合计额定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
2003年7月10日,左岸电站2号机组投产发电并移交三峡电厂,这是三峡工程第一个投产的机组。2008年10月29日,右岸15号机组投产发电,是三峡水电站右岸电厂最后一台发电的机组。
三峡工程在设计时还为地下电站预留了扩容空间,右岸地下电站共安装6台机组,总容量为 420万千瓦。机组将于2010-2012年相继安装投产。
3、通航建筑物
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机,均位于左岸山体内。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34×5米(长×宽×坎上最小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
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承船厢有效尺寸为120×18×3.5米,一次可通过一条3000吨的客货轮。
承船厢运行时总重量为11800吨,总提升力为6000牛顿。在靠左岸岸坡设有一条单线一级临时船闸,满足施工期通航的需要。其闸室有效尺寸为240×24×4米。
『伍』 从工程地质的角度,分析三峡大坝的选址!
三峡大坝选择三斗坪的理由有: 1、 美人沱花岗岩坝区的10个坝段,地质构造背景、岩性条件基本相似,地质条件的差异主要反映在河谷地貌和岩石表面风化深度两个方面,大体分为两种类型,经比较,一类选择了中等宽河谷的太平溪坝段为代表,另一类选择了宽河谷的三斗坪坝段为代表。前者适合于布置地下厂房,工程防护条件较好;后者适合于布置坝后式厂房,施工场地开阔。这两个坝段均具备兴建混凝土高坝的地质条件。 2、 为火成岩--闪云斜长花岗岩(以下简称花岗岩),三斗坪坝址就位于这一江段,是适于建设混凝土高坝的坝址。往上游看,上游的白帝城至庙河,长141千米,为变质岩、砂岩、石灰岩;下游的莲沱至南津关,长20千米,为岩溶发育的石灰岩,均很难选出好的坝址。如果再放大到南津关到重庆,长658千米,也只有这31千米是地壳深处喷发出来的花岗岩。 3、 坝址的花岗岩,岩性均一,岩体完整,力学强度高,饱和抗压强度达100兆帕,相当于一万米的水柱压力;坝址区有两组断层(地质学上也叫断裂构造),规模均不大,倾角多在60°以上,且胶结良好。这也是很难得的,因为国内外高坝坝址中,大多都有1条或数条规模较大的断层,而且断层之间大多夹有破碎带甚至像硬粘泥一样的泥化夹层。 4、 岩体透水性微弱,单位吸水量一般小于0.01升/分?,即在1分钟内、1米水头下、1米孔段长度范围内的透水量一般小于0.01升。这在国内外的高坝坝址中也是很少见的。大多是虽然总体上透水性微弱,但局部地段透水性较强,需要进行特别的防渗处理。 坝址位于前震旦纪多期岩浆活动形成的结晶基底的黄陵背斜核部。从区域地质背景及新构造运动特征分析,黄陵结晶基底区无活动性断裂及孕育中强震的发震构造,是一个稳定性较高的刚性地块。以坝址为中心,半径320千米范围内近2000年历史记载证明,区内地震水平不高,强度小,频度低,属典型弱震环境。国家地震部门多次鉴定,1987年再次复核,并经国家地震局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核准,均将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定为Ⅵ度,这同样是很难得的。
『陆』 三峡的地质地理地貌,尽量专业些,最好能从地质构造方面说明为什么不能建三峡大坝
为什么在秭归那边不能建三峡大坝,你在哪里看的啊?
三峡大坝建在前震旦纪回花岗一闪长答岩岩基体上,新鲜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均一,完整性好,力学强度高,透水性微弱。坝址上下游8公里范围内无活动性断裂(仙女山断裂带离大坝在20公里左右,已设地震等各种监测设施)。坝址河谷开阔,地形条件也有利于大坝、电站、船闸等枢纽工程的布置和施工。
唯一不足的是,大坝三斗坪坝址建在黄陵背斜核部南端,一般工程建设要选向斜位置。但做为拦河大坝还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上面所说的坝址稳定性等,所以大坝建于背斜上。背斜可能导致侵蚀加剧,但三斗坪的花岗闪长岩体非常坚硬,抗水蚀能力强,可以最大限度的抵消侵蚀带来的影响。
当然,三峡大坝肯定也给库区带来了很多后续的地质灾害,比如秭归的水土流失、新滩、千将坪的滑坡、甚至蓄水诱发的地震,但这不是选址的原因,你在长江中上游不管在那里建,这些地质灾害都是不可避免的。
『柒』 三峡大坝建在上游还是下游
我们平常所指的长江中下游应该是包括湖北省在内,而三峡大坝实际上是在长江三峡出口处的湖北宜昌市附近,因此,其位置可以肯定是在长江的中游。
『捌』 三峡大坝基石构造
三峡大坝是巨型的重力坝.所谓重力坝就是利用结构自重来维持稳定回的水利工程建筑,特征答是坝体极其厚重坚实.长江三峡坝体高185米,坝顶部宽15.18米,坝底宽130米,正常蓄水水位高175米,长度达2335米,是世界第一大坝,其结构的牢固程度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重力坝的坝基需要与河床和两岸地质结构紧固在一起,形成浑然一体的结构,要撼动这样的巨型钢筋混凝土实心结构决非普通弹药所能够作到的.
『玖』 长江三峡大坝建筑在什么岩上
闪长斜花岗岩(来黑云母花岗源岩)为岩体呈浅肉红色。岩石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组成。副矿物有磁铁矿、榍石、锆石、磷灰石等。岩体侵入于南园组,发育有高岭土化,为燕山早期的产物,并因受挤压具较强烈片麻状构造。岩体中有较多的闪长岩类包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