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找地下水应该在什么地质构造处

找地下水应该在什么地质构造处

发布时间: 2021-02-13 09:07:30

㈠ 在丘岭地形上怎样找准地下水脉的位置,从而打出一口好井 请内行的朋友指教,谢谢!

在丘陵山谷地带下面临近地面的地方打井,最好在附近能找到有泉水内冒出的地面打井,这样井容里面的水才丰富,而且水质也很好。千万不要在丘陵的山脊(分水岭)下面打井,那样打井是没有多少水的,因为山脊把水都向两边分散了,水是很难聚集在一起。所以在丘陵地带打井应在山谷下面打井。

㈡ 地下水层什么构造

一、潜水
潜水资源抄丰富,天然补给量16.96亿立方米/年。开采资源7.49亿立方米/年(平均布井法)。潜水层分布广泛,是地下第一个含水层,以河口—滨海相沉积为主,含水层岩性为亚砂土、粉细砂、亚粘土组成。水化学结构为重碳酸—氯型,矿化度1~3克/升微咸水,沿海地区有超过3克/升的半咸水,总硬度18~30德国度。潜水层岩性细,厚度薄,单井出水量不大。
二、承压水
承压水始采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商旗昌洋行在院内开凿第一口深水井,井深76.8米(252英尺)。上海地区有5层地下深层承压水,深层承压水总量5.71亿立方米/年,其中淡水资源量2.07亿立方米/年。第二至五承压水总开采资源约5.708亿立方米/年,其中75%的开采资源集中在第二、四承压水层。

㈢ 有人认为,寻找地下水就是要找寻适宜的地质结构,应该怎样理解这一看法

首先,不同的地抄质结袭构决定是否含水,所以要找可以蓄水的结构如盆地,向斜。另外,还有结合当地的地形,气候,和地质特点,如在喀斯特地貌下,或西南多有色金属等。还有更多一些的考虑如工业大量抽取,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所产生的地面沉降不同,这点在城市规划上也要考虑

㈣ 怎样找地下水

最容易找地下水的地方:

  1. 动物、植物一般生长在水源适宜的地方。

  2. 地下水的形成专与地形地貌属条件有密切关系。 “两山夹一嘴,必然有泉水”,即夹于两道大山中间的小山前沿,一般可找到泉。

  3. 地下水在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下,地表往往表现出某种现象。

㈤ 怎样寻找地下水位

看河流湖泊的水面

㈥ 地质学上如何寻找地下水

你的问题和模糊,
一般情况下,了解工作区地下水类型,一般构造裂隙水相对好一些,接下来采区物探工作摸清构造,并结合当地水文地质调查情况进行布孔位钻探。

㈦ 找地下水

一、基本知识

潜水等水位线图即地下水的等值线图。要对其作出正确的判断,首先必须搞清潜水的几个基本要素。如图1,潜水面即潜水的自由表面(B);潜水埋藏深度即潜水面至地表的距离(h);潜水位即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海拔(H);潜水含水层厚度即潜水面至隔水底板的垂直距离(m)。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1

二、判读方法

1. 潜水的流向:潜水是在重力作用下,由潜水位高处向低处作下降运动的,所以潜水的流向就是与潜水等水位线垂直且由潜水位数值大的指向潜水位数值小的短线,如图2中的箭头指向。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2

2. 潜水的埋藏深度:埋藏深度=某点地面标高-潜水位,即某点对应的等高线的数值(地表高度)与其潜水水位数值的差。一般来说,地势越高,潜水的埋藏越深,如图2中P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5米,Q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10米。

3.

潜水与地表水(如河水)的补排关系:对照图示观察,若潜水等水位线图上的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说明河水水位低于潜水水位,潜水补给河水;相反,河水
水位高于潜水水位,河水补给潜水。我们也可以通过确定地表水附近潜水的流向来确定彼此的补排关系,方法是在图上按潜水位数值从大到小方向作潜水等水位线的
垂线,若垂线指向河流,说明潜水补给河水;若作出的垂线偏离河流,则说明河水补给潜水,如图3所示,①是潜水补给河水,②是河水补给潜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3

4.

水井位置的选择:井是开采地下水的管状垂向集水工程的设施。为增加开采补给量,保证水源地的长期均衡开采,水源地应尽可能选择在可以最大限度拦截区域地下
径流的地段,接近补给水源和能充分夺取各种补给量的地段,如水源地尽量靠近补给地下水的河流岸边、区域地下径流的排泄区附近等。如图2中,要获得充足的地
下水资源,图示地区打井的最佳地点应是②处。根据等值线的特点和有关知识可知,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说明该地的数值小,即该地是集水区。四个地点
中,②处的曲率最大,说明此处变化大,且③④等处的潜水流向②处,所以四个地点相比,②处的地下水资源最为充足。

5.潜水水位和承压水水位有何区别?
按照埋藏条件,地下水可以分为潜水和承压水两大类。
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叫潜水。潜水有一个自由水面,它的上面为非饱和带,同大气相接触。通常潜水水面因重力作用随地形的高低起伏而略有起伏,因此,潜水一般由地形高处向低处渗流。
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水,叫承压地下水,又叫自流水。承压地下水分布地区的地质构造,很多成盆地状,这种地区叫自流水盆地。在自流水盆地上,只要把上面的隔水层钻穿,地下水就在压力作用下,沿钻孔自流上涌,甚至喷出地表。
6.潜水和承压水水位的区别及其与地势的关系

潜水水面是自由水面,因地形的高低起伏而略有起伏,意即地势高,潜水水位高;地势低,潜水水位低。而承压水水面为固定(非自由)水面,不因地势的高低起
伏而起伏。如附图1,将承压水的补给区和排泄区用直线连接起来的这条虚线就是承压水的水位线(注意:是一条直线),而图中的补给区和排泄区中的地下水都有
潜水的特征,它们的水位都随地势的高低起伏而略有波动(注意:是一条曲线)。

㈧ 寻找地下水的简单方法

现在对大地物探最先进的就是:EH-4可控源变频大地电磁测量!

EH4大地电磁系统是由美国GEOMETRICS和EMI公司联合生产的采用最新数字处理器的连续电导率成像系统, 该系统是采用天然场源与人工场源相结合大地电磁测量系统, 其有效勘探深度为几十米至三千米左右, 很适合于我国目前矿产勘探的现实需求, 与其他大地电磁系统如加拿大凤凰公司生产的V系统、美国EMI公司生产的MT系统等电磁仪一样, 其观测的基本参数为正交的电场分量, 和磁场分量, 。通过密点连续测量, 采用专业反演解释处理软件可以组成地下二维电阻率剖面, 甚至三维立体电阻率成像。用来测量地下0-3000米深的地球电阻率的特殊大地电磁测深仪器。这套仪器即可以使用天然场源的大地电磁信号,又可以使用人工场源的电磁信号,以此来获得测量点下的电性结构。大地电磁测深仪器是通过同时对一系列当地电场和磁场波动的测量来获得地表的电阻抗。这些野外测量要经过几分钟;傅立叶变换以后以能谱存储起来。这些通过能谱值计算出来的表面阻抗是一个复杂的频

率函数,在这个频率函数中,高频数据受到浅部或附近的地质体的影响,而低频数据受到深部或远处地质体的影响。一个大地电磁测量给出了测量点以下垂直电阻率的估计值,同时也表明了在测量点的地电复杂性。在那些点到点电阻率分布变化不快的地方,电阻率的探测是一个对测量点下地电分层的一个合理估计。

主要用途:岩土电导率分层、地下水探测、基岩埋深调查、煤田高分辩率电探、金属矿详查和普查、环境调查、金属矿详查和普查、大坝、铁路、桥梁等基岩调查、铁路、公路路基、隧道勘查。咸、淡水分界面划分、地震地质剖面、构造断层划分、水库探测漏水点、探测找矿、各种钻探前地下剖面平面三维成像。总之该设备用途广泛!只要是想知道或者想了解地下情况的均可进行EH-4探测,可为工程的后期工作节约很多费用,如找水!可划分出地层的剖面、储水层位置及深度。矿山钻探前先进行EH4,根据EH4二维三维图及地质构造、走向、断层等来布置钻孔,大大节省了后期成本。EH-4是大地前期工作的首先!云南省核工业二0九地质队有相关设备、软件及技术人员,在任何浏览器里搜索“核工业209打水井”可找到他们的联系方式。

㈨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1-2题.地质工作者在野外工作时,最有可能分别在下列何处找到泉水和地下水(

A.根据图中的岩层分布,分析图中的甲乙是背斜构造.向斜是储水构造,故版不符合题权意;
B.根据图中的岩层分布,分析图中的丙是向斜构造,甲乙是背斜构造.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中的岩层分布,分析图中的丙是向斜构造,丁是断层构造.地下水往往在向斜盆地中,所以丙中有地下水.在断层线附近,可能有泉水出露,所以在丁处可能会找到泉水.故正确;
D.根据图中的岩层分布,分析图中的丙是向斜构造,丁是断层构造.地下水往往在向斜盆地中,所以丙中有地下水.在断层线附近,可能有泉水出露,所以在丁处可能会找到泉水.乙是背斜构造,不易储水,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㈩ 地质构造与地下水的关系

向斜地质构造发育地下水,背斜地质构造储存石油、天然气等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