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洪流的地质作用是什么

洪流的地质作用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2-13 08:53:35

① 河流有哪几种地质作用

首先,河流是由片流,洪流逐渐发展而成的。在河流动能的作用下,进行侵蚀专,搬运和沉积属三种地质作用。1.河流以自身动能并以其搬运固体物质破坏河床,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侵蚀作用的方式有溶蚀作用,水力作用,磨蚀作用。就不一一解释了。2流体具有两种流动形式,层流和紊流。河流一般以紊流为主,只有在流速非常缓慢,活水很浅,河床底平滑时可发生层流。流体由于具有紊流的性质,才能对碎屑物进行有效的搬运。搬运的方式有托运,悬运和溶运3种。3。河流搬运的一部分碎屑物质,会在河谷的适当部位沉积下来,这属于河流的沉积作用,沉积物的特征又牵扯到矿物岩石学的内容,很多很杂我也讲不清楚。就不赘述了,沉寂的主要类型有心滩,边滩与河漫滩,三角洲。河流还有一个地质作用就是去夷化作用。这实际就是河流的衰老过程。这一过程的主要标志是河流下切能力逐渐衰减。然而影响河流下蚀的因素是可变的,因素一旦变化,河流获得新的能量,于是下蚀复苏。这种现象称为去夷化作用。在去夷化作用下河流将塑造成深切河曲与阶地。 其实里面各种现象或作用又可以细分很多的,整整20页的书啊。最近闲的蛋疼,又不想复习就来回答问题了,全手动,能力有限希望有帮助。

② 坡积土是有下列哪项地质作用形成的( )。A风化作用B雨、雪水的地质作用C洪流的

坡积土是有下列哪项地质作用形成的(D )。
A.风化作用
B.雨、雪水的地质作用
C.洪流的地质作用
D.河流的地质作用

③ 洪流有哪些地质作用及洪积物

冲积物与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它们四种都属于第四系(最新的地质年代)形成的。专其形成过程属就是先残积物,经过坡积物,在洪积物,最后冲积物。 1、残积物指地表岩石风化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没有移动,在陆地上即坡上)。

④ 河流的地质作用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特点

河流地质作用包括:剥蚀,搬运,沉积

⑤ 地质作用的类型有哪些啊

1、内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的动力来自地球本身,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是由地球内动力所引起的地壳岩石发生变形、变位(如弯曲、错断等)的机械运动。

2、外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太阳热辐射引起,主要发生在地壳的表层。一般按下面的程序进行:风化一剥蚀一搬运一沉积一固结成岩。

3、人为地质作用:例如,采矿特别是露天开采穆动大量岩体会引起地表变形、崩塌和滑坡;人类在开采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时因岩土层疏干排水会造成地面沉降等。

(5)洪流的地质作用是什么扩展阅读

地质作用可能产生的灾害:

1、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2、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3、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

4、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地质作用

⑥ 泥石流与洪流有什么区别

作为地质名词来说,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两者有一定区别:
摘自“网络”,供参考。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
洪流:是沿沟谷流动的水流,它是由片流汇集到沟谷中形成的。其特点是流速大、流量快、有固定的水道。洪流的地质作用包括冲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洪流,又称“暴流”,是降雨时沿沟谷流动的暂时性水流。洪流在流动过程中,水流及其中挟带的沙、砾通过冲、磨对沟壁、沟底进行的破坏作用,称冲蚀作用,可形成形态各异的冲沟。洪流将风化、冲蚀所形成的碎屑物搬运至沟口,因地形开阔,水流分散,流速骤减,活力降低,便发生沉积,形成的沉积物称洪积物,堆积的扇状地形称洪积扇。

⑦ 河流的地质作用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特点

河流的地质作来用太多了源,有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等
侵蚀作用主要有下蚀、旁蚀、朔源侵蚀三种
搬运作用有悬运、溶运、推运等
沉积地形一般有心滩、河漫滩、三角洲等等。
此外还有河流的均夷化和去均夷化等等。
建议去参考任何一本普通地质学的书,都有具体介绍

⑧ 地质作用

(一)地质作用概述

古老的地球在其几十亿年的历史中不断发展、变化。沧海变桑田,是长期缓慢变化的积累;而地震与火山的瞬间爆发,则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改变地球面貌的巨大力量。这种施加于地壳的自然力叫地质营力(或地质动力)。由地球内部能量(如地球转动、地心引力和放射性元素蜕变等)产生的叫地质内营力;由外部能量(如太阳辐射、日月引力等)产生的叫地质外营力。

表1-6 岩石可钻性分类

由地质营力引起的,使地壳的物质成分、地壳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叫地质作用。外营力引起的叫外力地质作用;内营力引起的叫内力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对地球的改造既有破坏性的一面,也有建设性的一面。如外力在河流上游不断破坏地表,又不断把破碎物带到下游沉积,形成新的陆地。岩浆喷发能造成巨大危害,但岩浆活动又能生成多种矿产。地壳中的物质在内外地质作用过程中迁移、聚集形成矿床;而围岩及上覆地层的风化、松散、倾斜、褶曲或断裂,又使钻探工程面对许多困难。

(二)外力地质作用

1.风化作用

(1)风化作用概念

暴露于地表及其附近的岩石,在大气、温度、水和生物的联合影响下,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称风化作用。

(2)风化作用分类

1)按产生风化的原因和特征分,岩石风化作用可分如下三种:①物理风化作用:即只改变岩石物理性质、而不改变化学成分。②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大气、水及水中溶解物使岩石破坏,化学成分发生显著改变的作用。③生物风化作用:是指生物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当形成的岩石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岩石就会发生风化作用。

2)岩石按风化程度的划分和分类

A.国标《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对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和分类

国标《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表A.0.3规定,岩石按风化程度的划分和分类如表1-7。

表1-7 岩石风化程度分类

注:①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

②风化系数Kf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③岩石按风化程度,除按表列野外特征和定量指标划分外,也可根据当地经验划分。

④花岗石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⑤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B.其他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对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和分类

a.《GB50487—2008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附录E对岩体风化带的划分规定见表1-8。

表1-8 岩体风化带划分规定

续表

注:使用此表时,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岩体风化带的划分可适当调整:

①当某一级风化岩体厚度很大需要进一步细分时,可再分出二至三个次一级亚带,分别采用上、中、下带命名。

②选择性风化作用地区,当发育囊状风化、隔层风化、沿裂隙风化等特定形态的风化带时,可根据岩石的风化状态确定其等级。

③某些特定地区,岩体风化剖面呈非连续性过渡时,分级可缺少一级或二级。

b.《JTGC20-201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对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规定见表1-9。

表1-9 《JTGC20-201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岩石风化程度划分

注:①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弹性纵波速度与新鲜岩石弹性纵波速度之比。

②风化系数Kf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之比。

③当波速比Kv、风化系数Kf,及野外特征与表列不对应时,岩石风化程度宜综合判定。

c.《TB10077-2001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对岩体风化程度分带划分规定见表1-10。

表1-10 《TB10077—2001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岩体风化程度分带

注:①Kf是同一岩体中风化岩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与未风化岩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的比值。

②Kp是同一岩体中风化岩体的纵波波速与未风化岩体纵波波速的比值。

2.剥蚀作用

地面流水、地下水、湖、海、冰川、风等外动力在运动过程中破坏岩石,并使破坏产物剥离的作用叫剥蚀作用。剥蚀作用一方面将风化产物剥离开来,让新鲜的岩石裸露并遭受进一步风化,另一方面它也单独地对岩石进行破坏。

3.搬运作用

风化、剥蚀产物通过地面流水、地下水、湖水、海水、冰川、风及生物等外动力,将其从原地搬运到沉积地区的作用,称为搬运作用。

4.沉积作用

被搬运的物质从搬运介质中分离、沉积下来的作用,称为沉积作用。

5.固结成岩作用

松散和沉积物掩埋地下,经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压固、胶结或重结晶变成坚固岩石的作用,称固结成岩作用(或成岩作用)。

(三)内力地质作用

1.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指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的机械运动。地壳运动有水平和垂直两种。

2.岩浆作用

地壳深部及上地幔中的高温岩浆冲破地壳软弱带上升,侵入到地壳不同深度或喷出地表,随温度、压力降低,最后冷凝成岩。通常将岩浆的形成、活动以及冷凝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岩浆作用有喷出和侵入两种表现形式。

3.变质作用

已形成的岩石在温度、压力或外来化学活性物质参与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形成新的岩石类型叫变质作用。变质作用不同于风化作用,常常发生于地表以下的高温高压环境。

4.地震作用

地震是一种普遍的地质现象,它是地球内部聚蓄的能量迅速释放时,地壳产生快速颤动的现象。孕震、发震和余震的全部作用过程称为地震作用。

⑨ 什么是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抄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由自然动力引起使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通称地质作用。地质学界把自然界引起这些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地质作用主要分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