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验应该怎么做
⑴ 地质局实验测试岗是做什么
地质试验测试主要是光薄片鉴定、岩石矿物标本鉴定。 你需要有的专业知识是地质基础、岩矿鉴定。
⑵ 地质实验指的是什么
主要是做岩矿分析
可分为:主量元素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稀土元素分析,同位素分析等等
⑶ 任务认识地质实验测试工作
任务描述
岩石矿物等地质样品的分析数据,反映了自然界客观事物存在的形态及其衍生、变化情况,提供了化学元素迁移、富集的规律和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依据。对分析数据的最基本要求是准确,但任何一个分析程序都会产生大小不一的误差,分析人员的技术水平也会有差异。如何才能获得准确一致的数据,如何判断数据是否准确,需要一个可行的、公认的办法。通过本次任务的学习,明白实验室工作流程及实验室质量控制相关知识;知道准确度和精密度控制办法。
任务分析
实验室中岩石矿物分析主要由以下基本程序组成:
样品验收→试样的加工→进行定性→根据样品组成及待测项目选择测定方法→拟定分析方案→实施检测→审查分析结果。
一、样品验收
(1)实验室接收客户样品时,应根据客户的要求对样品编号、数量、质量、性质(特性)、包装和可检性等逐项查对、验收、登记。
(2)接收客户实验室样品时,应记录不符合情况和对可检性的偏离及商定的解决方法。
(3)实验室应建立合同评审程序。对于新的(第一次)、复杂的、重要的或先进的测试任务,实施合同评审并保存所有记录。
二、样品标识
实验室应具有样品标识系统。样品在实验室的整个过程应保留该标识。样品标识系统的设计和运作应确保样品实物和所有涉及样品的记录在实验室流转过程中不会混淆。
三、试样制备
实验室样品制备应根据样品性质、测试要求选用相关标准或规范的制备方法,确保试样的代表性和一致性。分析样品制备应严格按照《岩石矿物分析试样制备》(DZ/T 0130.2-2006 )中的规定执行。对于送样单位有特殊加工要求的样品,可按照送样单位的要求进行加工,但应遵循《岩石矿物分析试样制备》中规定的加工原理。
四、测试方法选择
选择测试方法应考虑:
(1)满足客户的需求;符合相应法规、标准或规范的要求;适合于被检样品;本实验室人员、设备能力和环境条件;安全、成本和时间。
(2)选择测试方法首选标准方法,其次是通过确认的非标准方法。使用非标准方法应征得客户同意。
(3)根据岩石矿物种类和特性选择分析方法。
(4)同一组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析方法时,应根据试样的基体组成和待测组分含量大致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测量值应在使用分析方法的有效测量范围之内。
(5)物相分析的分析方法,应根据采样矿区的具体特点,进行方法试验后确定。
(6)在能确保分析质量和客户要求的前提下,应当使用准确、快速、先进的分析方法。
(7)校准曲线点数、各点浓度水平、空白试验等均应合理、有效。
(8)对基体效应和干扰影响,应采用有效的消除方法。
(9)新制定的测试方法、非标准方法、超出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等应进行确认,以证实该方法适用于预期用途和目的。确认可采用下列一种或多种方法:①使用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进行校准;②与其他标准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对;③实验室间比对;④对所得结果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五、实施检测
试样按所选用的测试方法实施检测,应由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操作经验的化验室操作人员进行。化验室操作人员在收到样品流转单后,严格按照本专业质量控制程序文件和本化验室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工作。对所需进行实验的产品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顾客指定的标准进行实验作业。实验人员在实验完毕后将实验的结果和各种原始数据记录于“原始记录本”中。所记录的实验结果应能真实反映实验情况,每个结果均应有操作人员签名确认,必要时须由第二人复核。
六、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控制原则
准确度控制与精密度控制并重;标准物质控制与重复分析控制及空白试验控制相结合。
(二)准确度控制方法
1.标准物质
试样的每个分析批次,均应插入标准物质、重复试样,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每分析批试样数为10个以下时,应插入1~2个标准物质控制;10个以上时,插入2~3个标准物质监控;特殊试样或质量要求较高的试样可酌情增加标准物质的监控数量。
(1)插入标准物质应:①在每个分析批试样中的位置随机或均匀分布;②同一标准物质不能既用作校准曲线又用于同一测试过程的质量监控。
(2)选择标准物质应:①标准物质的含量水平与预期应用的水平相适应;②标准物质的基体与待测试样的基体应尽可能接近;③标准物质应以与待测试样相同的形态使用;④标准物质的数量应满足整个实验计划的使用;⑤标准物质的使用应在其注明的有效期限之内,并符合贮存条件;⑥标准值的不确定度应满足客户对分析质量的预期。
2.加标回收
如没有合适的标准物质时,应采用加标回收方法。
在测定试样的同时,于同一试样的子样中加入一定量的已知标准进行测定,将其测定结果扣除样品的测定值,计算回收率:
回收率(%)=[(加标试样测得量-试样测得量)/加标量]×100%
(三)精密度控制方法
(1)重复分析数量据客户对质量的总体要求来确定,一般情况下为:①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重复分析数量为每批次试样数的20%~30%;②每批次分析试样数不超过5 个时,重复分析数为100%;③光谱半定量分析,随机抽取试样的数量为每批次分析试样数的5%~10%;④特殊试样或质量要求较高的试样可酌情增加抽取试样的数量直到100%分析。
(2)随机抽取的重复分析试样应编成密码,交由不同人员进行分析;试样数量少时,也可由同一人承担。
(四)空白试验控制方法
每次分析至少插入2个空白试验,与试样同时分析。
七、记录控制
测试原始记录是出具测试报告的依据,是测试过程的记录,应能够重现测试工作的全部过程。实验室应当根据测试项目或测试方法制定原始记录格式,原始记录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原始记录的标题;
(2)原始记录的唯一编号和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3)测试样品的状况;
(4)测试依据和方法;
(5)使用的仪器设备名称和编号;
(6)记录观察得到的数据、计算公式和导出的结果;
(7)测试时的环境条件;
(8)测试中意外情况的描述和记录(如果有);
(9)测试日期;
(10)测试人员和相关人员的签名。
记录应按规定的格式填写,应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全面和及时,不应漏记、补记、追记。
记录的更正应采用杠改方法,更改后的值应在被更改值附近,并有更改人标识。电子存储记录更改也应遵循上述更改原则,避免原始数据丢失或不清楚。被更改的原记录仍应清楚可见,不允许消失或不清楚。
八、结果报告
实验室应准确、清晰、明确和客观地报告每一项或一系列的测试结果,并符合测试方法中的规定。测试结果应以测试报告的形式出具,并且应包括客户要求的、说明测试结果所必需的和所用方法要求的全部信息。
(一)测试报告的信息
测试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信息:
(1)标题;
(2)实验室名称和地址,进行测试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
(3)客户的名称和地址及联系人;
(4)所用方法的标识;
(5)测试样品的描述、状态和明确的标识;
表1-1 实验室工作流程
(6)实验室样品接收日期和进行测试日期;
(7)测试结果;
(8)测试报告批准人的姓名、职务、签字或等同标识;
(9)相关之处,结果仅与被测试样品有关的声明。
测试报告的格式应尽可能标准化,测试报告应一式两份,客户持正本,副本随原始记录归档。
(二)测试报告的修改
(1)对已发出的测试报告进行修改时,应以一份新的或补充报告替代,同时应将不正确的报告收回或注明作废。
(2)发布全新的测试报告时,应注以唯一性标识,并注明所替代的原件。
九、实验室工作流程图
实验室工作流程见表1-1。
拓展提高
分析过程的数据控制指标
一、准确度控制指标
(1)标准物质(或标准物质中某组分)的分析结果相对误差允许限(YB)为:
岩石矿物分析
式中:YC为重复分析试样中某组分的相对偏差允许限,%;X0为标准物质(或标准物质中某组分)的标准值;C为某矿种某组分重复分析相对偏差允许限系数。
当标准物质(或标准物质中某组分)的分析结果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小于等于允许限(YB)时为合格;大于允许限(YB)时为不合格。
(2)试样中某组分的加标回收率允许限见表1-2。当回收率在允许限以内时判定合格,超出允许限为不合格。
表1-2 回收率允许限
(3)同一分析批次样中插入的标准物质(或标准物质中某组分)的合格率应达到100%;试样中某组分的加标回收率的合格率应达到95%。合格率未达到要求时,应查找原因,妥善处理。
二、精密度控制指标
(1)依据客户要求或相应规定执行。
(2)依据使用标准方法的重复性限(r)或再现性限(R)作为精密度的允许限(YCr或YCR);重复(或再现)分析结果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允许限(YCr或YCR)时为合格;大于允许限(YCr或YCR)时为不合格。
(3)依据岩石矿物试样化学成分重复分析相对偏差允许限的数学模型作为重复分析结果精密度的允许限(YC)。重复分析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等于允许限(YC)时为合格;大于允许限(YC)时为不合格。
注:此数学模型不包括贵金属矿物,贵金属矿物化学成分重复分析相对偏差允许限的数学模型见下。
岩石矿物试样化学成分重复分析相对偏差允许限的数学模型为:
岩石矿物分析
式中:YC为重复分析试样中某组分的相对偏差允许限,%;X为重复分析试样中某组分平均质量分数,%;C为某矿种某组分重复分析相对偏差允许限系数。
(4)贵金属样品化学成分重复分析相对偏差允许限的数学模型为:
岩石矿物分析
式中:YG为贵金属矿物重复分析某组分的相对偏差允许限,%;XG为贵金属矿物重复分析试样中某组分某次测定的质量分数,10-6;C为贵金属矿物重复分析相对偏差允许限系数。
(5)在准确度判定合格后,统计批次试样重复分析的合格率(指室内一次合格率),当合格率大于等于95% 时,判定该批次合格;当合格率小于95% 时,判定该批次不合格,应查找原因,妥善处理。
三、空白试验
(1)在痕量或超痕量组分的分析中,当空白试验值与试样分析值接近时,该试样的分析结果无效。应采用检出限更低的分析方法或更有效的富集手段;或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将空白降至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2)当空白试验值与试样分析值接近时,如客户认可或能满足检出限要求可以报出。
(3)当空白试验值基本稳定时,如有必要,可以校正。
(4)当空白试验值波动大时,难以进行校正,应查找原因,妥善处理。
四、各项结果加和
岩石、矿石、矿物全分析各组分除按重复分析相对偏差允许限检查外,其主要组分各项结果的百分数加和可分两级检查:
第1级:99.3%~100.7%;
第2级:99.0%~101.0%。
各项百分数加和的检查级别,依据试样的特性和客户的要求确定。
注:一般情况下,可按2 级检查;如有不合理相加组分存在时,应通过合理计算后再加和。
技能训练
实战训练
1.学生实训前按照化验室岗位职责的不同,分为主任室、样品接待组、样品制备组、分析组等几个小组。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完成铁矿石委托样品从样品验收至出具化验报告,模拟填写附录一中表格,并对样品进行标识。
⑷ 你好,我想问问“地质实验测试”是干什么的涉及哪方面知识研究土壤的还是岩石的
都有啦,它是地质工作的辅助工作,是研究地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化学组成的一门学专科。也就是说,针对某一地理属位置,通过地质实验测试提交的数据,有地质人员结合该地区地质情况对该地区的地质现象进行解释,看该地区是否成矿,或是否会发生地质灾害等等。
⑸ 工程地质土工试验有什么重要和必要呢
工程地质土工试验有什么重要和必要呢
用相对密度求最大、最小密度又不符合专规定,如果属用标准击实的话,那么还必须得有最优含水量,要有最优含水量的话,我们就得做液塑限,可是我们知道,粉砂是不用做液塑限的呀,如果做也是做不成的啊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所属分类 工业技术/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 作者: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⑹ 一个地质实验
你应该说的是地下复水弥散实验吧制?
在水文地质对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实验中,弥散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运移时其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并通过试验获得进行地下水环境质量定量评价的弥散参数。试验可采用示踪剂(如食盐、氯化铵、电解液、萤光染料、放射性同位素131I 等)进行。试验方法可依据当地水文地质条件、污染源的分布以及污染源同地下水的相互关系确定。一般可采用污染物的天然状态法、附加水头法、连续注水法、脉冲注入法。试验场地应选择在对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有足够了解、基本水文地质参数齐全的代表性地区。观测孔布设一般可采用以试验孔为中心“+”字形剖面,孔距可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岩性等考虑,一般可采用5 m或10 m;也可采用试验孔为中心的同心圆布设方法,同心圆半径可采用3 m、5m或8 m,在卵砾石含水层中半径一般以7 m、15 m、30 m为宜。试验过程中定时、定深在试验孔和观测孔中取水样,进行水化学分析,确定弥散参数。
⑺ 地质野外实验报告如何写呀。。。。。。主要是不知道格式是什么
分为4章
第一章 概况
第二章 测区地质
第三章 工作方法 工作量 和质量评价
第四章 结束语
⑻ 如何做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在保证外业和实验资料准确可靠的基础上,文字报告和有关图表应按合理的程序编制。要重视现场编录、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检查校核,使之相互吻合,相互印证。地基岩土分层是一个重要环节,要根据岩土地质时代、土的成因类型、岩土性质、状态、岩石风化程度和物理力学特征合理划分。岩土的工程力学性质是根据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的数理统计值综合判定。报告要充分搜集利用相关的工程地质资料,做到内容齐全,论据充足,重点突出,正确评价建筑场地条件、地基岩土条件和特殊问题,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合理适用的建议。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报告 图表 编制程序 岩土分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有关规范、规程对报告的编写也有相应的要求。下面着重谈一谈有关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且侧重于详细勘察阶段。
1报告的编制程序
一项勘察任务在完成现场放点、测量、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现场地质编录和实验室测试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即转入资料整理工作,并着手编写勘察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应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前后照应,顺当进行。不然的话,常会出现现场编录与实验资料的矛盾、图表间的矛盾、文图间的矛盾,改动起来费时费力,影响效率,影响质量。
通常的编制程序是:
(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统计。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实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矛盾。例如:野外定名为粘土的,实验出来的塑性指数却<17;野外定名为细砂的,实验资料为中砂,其0.25~0.5mm颗粒含量百分比达50%以上;野外定为可塑状态粘性土的,实验出来的液性指数却<0;野外定为稍密状态的砂性土,标准贯入击数却<10击;野外定为淤泥或淤泥质土的,实验出的孔隙比却<1;野外定为硬塑粘性土的,标贯击数却<18击……产生诸如此类的矛盾,或由于野外分层深度和定名不准确,或试验资料不准确,应找出原因,并修改校正,使野外对岩土的定名及状态鉴定与实验资料和原位测试数据相吻合。
(3)编绘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
(4)划分岩土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然后编制分层统计表,包括各岩土层的分布状态和埋藏条件统计表,以及原位测试和实验测试的物理力学统计表等。最后,进行分层试验资料的数理统计,查算分层承载力。
(5)编绘工程地质剖面图和其它专门图件。
(6)编写文字报告。按以上顺序进行工作可减少重复,提高效率;避免差错,保证质量。在较大的勘察场地或地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的场地,应分区进行勘察评价。
2报告论述的主要内容
报告应叙述工程项目、地点、类型、规模、荷载、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工程勘察的发包单位、承包单位;勘察任务和技术要求;勘察场地的位置、形状、大小;钻孔的布置者和布置原则,孔位和孔口标高的测量方法以及引测点;施工机具、仪器设备和钻探,取样及原位测试方法;勘察的起止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质量评述;勘察工作所依据的主要规范、规程;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报告应附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勘探点测量成果表和勘察工作量表。倘若勘察工作量少,可只附图而省去表。一个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2.1地质地貌概况
地质地貌决定了一个建筑工地的场地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1)地质结构。主要阐述的内容是:地层(岩石)、岩性、厚度;构造形迹,勘察场地所在的构造部位;岩层中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和风化、破碎程度。由于勘察场地大多地处平原,应划分第四系的成因类型,论述其分布埋藏条件、土层性质和厚度变化。(2)地貌。包括勘察场地的地貌部位、主要形态、次一级地貌单元划分。如果场地小且地貌简单,应着重论述地形的平整程度、相对高差。(3)不良地质现象。包括勘察场地及其周围有无滑坡、崩塌、塌陷、潜蚀、冲沟、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如在碳酸盐岩类分布区,则要叙述岩溶的发育及其分布、埋藏情况。如果勘察场地较大,地
⑼ 地质构造方面的沙箱模拟实验,应该如何学习去做
七年级的科学书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