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时期怎么划分
㈠ 地质时代有5代12纪,12纪的时间是如何划分的
地质来年代是指地壳中的岩石和自地层在自然形成过程中的时代顺序,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把地质年代划分为5代12纪。除了代和纪外,地质年代表的上面还有宙,下面还有世、期、时等。2宙:隐生宙(难以见到生物的年代,46亿年—6亿年)和显生宙(出现大量生命的年代,6亿年—现在)。5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太古代和元古代是美国人洛冈于1863年命名的,意思是生物界的太古老和次古老。古生代是英国人赛德维克于1838命名的,意思是生物界古老。中生代和新生代是英国人菲利普斯于1841年命名的,意思是生物界的中等古老和接近现代。12纪:元古代的震旦纪,古生代的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的第三纪、第四纪。这些纪的命名有些古怪和随机,如寒武纪是在寒武山考古时发现的,侏罗纪是在侏罗山考古时发现的,奥陶纪和志留纪则是在发现该地质纪所在地的土著部落的名字,石炭纪和白垩纪则是因为该地质纪中含有大量的石炭和白垩,而二叠纪和三叠纪则是因为改地质层明显的分为两层或三层。世、期、时:纪下的更小的划分,如古新世、上新世、渐新世,等等
㈡ 谁知道地质年代和地层年代是怎么划分的,他们有什么区别
地质年代(geologictime)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它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各内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容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绝对地质年代)。
年代地层是指特定的一段时间内形成的地层(岩石是载体,包含有岩相,化石,构造等等信息)总和。
比如恐龙最早出现在约两亿四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六千五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属于地质年代。而白垩层是一种极细而纯的粉状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积,主要由一种叫做颗石藻的钙质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虫化石构成,如果在野外看到这种岩性,则可以判断出次地层形成于白垩纪,判断出地层的年代。
㈢ 地质全球地质年代的详细划分,分哪几个时段请教地理高手
网络资料,供参考。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是指通过综合岩性特征、地层关系、相对年龄和绝对年龄等,对地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建立起来的一个地区性甚至全球性的地层层序系统,每个地层代表着它形成时相应的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的划分和研究,是通过岩石和化石的历史来确定的。
分类:
相对年代和绝对年龄;
相对年代:指岩石和地层之间相对新老关系和它们的时代顺序。
绝对年龄:根据岩石中某种放射性元素及蜕变产物的含量而计算出岩石的生成后距今的实际年数。
相对年代的分类:
1、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阶;
地层表述单位:宇、界、系、统、组、段;
2、4宙、5代、12纪:
4宙:最初是3宙(冥古宙、隐生宙、显生宙),后将隐生宙重新划为太古宙、元古宙,成为4宙;
5代:太古代、元古代(震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12纪: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第三纪、第四纪)
3、特殊的一纪——寒武纪
寒武纪是显生宙的第一纪,是现代生物的开始阶段,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大发展的阶段,也叫“三叶虫的时代”。
年代划分
地质学表示时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为相对地质年代,即利用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以及切割律等来确定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另一种为同位素地质年龄,即利用岩石中某些放射性元素的蜕变规律,以年为单位来测算岩石形成的年龄,也称绝对地质年代。
相对年代(relativeage)
相对年代即把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石以及包含在岩石中的生物组合,按先后顺序确定下来,展示出岩石的新老关系。因此,相对年代只能说明各地质事件发生的早晚,而没有绝对的数量关系。
确定相对年代,主要是根据岩层的叠复原理、生物群的演化规律和地质体(岩层、岩体、岩脉等)之间的切割关系这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的。
叠复原理(lawofsuperposition)
沉积岩的原始沉积总是一层一层的叠置起来,表现了下老上新的关系。遗憾的是,各地区的地层并非都是完整无缺,有的地区因地壳下降而接受沉积,另一些地区又因地壳上升而遭受剥蚀。在这种各地不统一的情况下,要建立大区域的或全球性的统一地层系统,就必须把各地零星的地层加以综合研究对比,最后综合出一个标准的地层顺序(或地层剖面),这种方法叫地层学法。它主要是研究岩石的性质。
生物群的演化规律(lawoffaunalsuccession)
除了利用岩性和岩层之间的叠复关系来解决岩层的相对新老外,人们发现保存在岩层中的生物化石群也有一种明确的可以确定的顺序。而且处在下部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有的在上部地层中也存在,有的则绝灭了但又出现一些新的种属。这充分说明,生物在演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阶段性。而且在某一阶段中绝灭了的生物种属,不会在新的阶段中重新出现,这就是生物进化的不可逆性。因此,愈老的地层中所含的生物化石愈原始,愈低级;愈新的地层中所含生物化石愈先进,愈高级。这就是划分地层相对年代的生物群演化规律。这种方法叫古生物学法。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生物的存在与发展总是要适应随时间而变化的环境,所以在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往往有不同种属的生物化石。有趣的是,有些生物垂直分布很狭小(生存时间短),但水平分布却很广(分布面积大,数量多),这种生物化石对划分、对比地层的相对年代最有意义,称为标准化石(indexfossil)。所以不论岩石的性质是否相同,相差地区何等遥远,只要所含的标准化石或化石群相同,它们的地质年代就是相同或大体相同的。
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关系(lawofdissection)
由于地壳运动、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剥蚀作用的发生,常常会出现地质体(岩层、岩体、岩脉)之间的彼此穿切现象。显然,被切割的岩层比切割的岩层老;被侵入的岩体比侵入的岩层或岩脉老。利用这种关系来确定岩层的相对地质年代,就叫构造地质学法。
绝对年代
绝对年代是指通过对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测定,根据其衰变规律而计算出该岩石的年龄。
绝对地质年代是以绝对的天文单位“年”来表达地质时间的方法,绝对地质年代学可以用来确定地质事件发生、延续和结束的时间。
在人类找到合适的定年方法之前,对地球的年龄和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更多含有估计的成分。诸如采用季节-气候法、沉积法、古生物法、海水含盐度法等,利用这些方法不同的学者会得到的不同的结果,和地球的实际年龄也有很大差别。目前较常见也较准确的测年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法。其中主要有U-Pb法、钾-氩法、氩-氩法、Rb-Sr法、Sm-Nd法、碳法、裂变径迹法等,根据所测定地质体的情况和放射性同位素的不同半衰期选用合适的方法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结果。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所获得的地球上最大的岩石年龄为45亿年,月岩年龄46-47亿年,陨石年龄在46-47亿年之间。因此,地球的年龄应在46亿年以上。在人类找到合适的定年方法之前,对地球的年龄和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更多含有估计的成分。诸如采用季节-气候法、沉积法、古生物法、海水含盐度法等,利用这些方法不同的学者会得到的不同的结果,和地球的实际年龄也有很大差别。
㈣ 地质考古年纪是如何划分的
地质年代(Geological time scale)是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的时间单位,通常在地质学和考古学中使用。
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
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
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年表中各个宙、代、纪、世、期或时都有自己的名称,用于描述生物在不同地质时空的发展程度, 一般以首先研究这一时期岩石的地点来命名,现将某些专家所广泛使用的各个时期之名称概述于下。
宙(Eon)
从今至古包含:
显生宙(Phanerozoic)——现代生物存在的时期。
元古宙(Proterozoic)——久远的原始生物的时期。
太古宙(Archean)——初始生物的时期。
冥古宙(Hadean)——从地球形成到后期重轰炸期结束的时期。
新生代(Cenozoic)——现代生物的时期。也称“哺乳动物时代”
中生代(Mesozoic)——中等进化生物的时期。也称“爬行动物时代”
古生代(Paleozoic)——古代生物的时期。
第四纪(Quaternary)——地质年代分期的最后一个纪。约开始于160万年前,直到今天。随着科学发展还将细分。
第三纪(Tertiary)——现已细分为新近纪(Neogene)和古近纪(Paleogene)。
白垩纪(Cretaceous)——按英吉利海峡两岸主要由白垩土地层构成而命名。
侏罗纪(Jurassic)——按法瑞交界地方侏罗山(现译为汝拉山)地层研究而命名。
三叠纪(Triassic)——当初按德国南部地层的三分性特点而命名。
二叠纪(Permian)——最初得名于乌拉尔山西坡的彼尔姆州,“二叠”因该时代德国南部地层可分为上下两套而得名
石炭纪(Carboniferous)——因英格兰的高山灰岩及其含煤层而得名。石炭纪早期也称“两栖动物时代”。
泥盆纪(Devonian)——是因英国西南部泥盆州(现译为德文郡)海相岩系而得名。也称“鱼类时代”。
志留纪(Silurian)——名称来自大不列颠的古老部落(志留部落)。
奥陶纪(Ordovician)——名称来自大不列颠的古老部落(奥陶部落)
寒武纪(Cambrian)——是因英国的寒武山脉(今译坎布连山脉)而得名。
全新世(Holocene)
更新世(Pleistocene)
上新世(Pliocene)
中新世(Miocene)
渐新世(Oligocene)
始新世(Eocene)
古新世(Paleocene)
亚大西洋期(Subatlantic)——2500年前至今
亚北方期(Subboreal)——5000~2500年前
大西洋期(Atlantic)——8000~5000年前
北方期(Boreal)——9000~8000年前
前北方期(Preboreal)——11700年~9000年前
代(Era)
显生宙从今至古包含:
纪(Period)
显生宙从今至古包含:
新生代 :
中生代:
古生代:
世(Epoch)
新生代从今至古包含:
第四纪
新近纪
古近纪
期(Age)
全新世从今至古包括:
㈤ 地质学的代是怎么划分的
你说的是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这类吧。
代。通常的分法大致有:太古代、版元古代、古生权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代。太古代一般指的是地球形成及化学进化这个时期,可以是从46亿年前到38亿年前或34亿年前,这个数字之所以有数以亿计的年数之差是因为我们目前所能掌握的最古老的生命或生命痕迹还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元古代紧接在太古代之后,其下限一般定在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前,这个时期目前在5.7亿到6亿年前。太古代和元古代这两个名称是1863由美国人洛冈命名的,他命名的意思是指生物界太古老和生物界次古老。自寒武纪后到2.3亿年前这段时间为古生代,这个名称由英国人赛德维克制定,他依照洛冈取了生物界古老的意思,此事发生在1838年。从2.3亿年前到0.65亿年前为中生代,从0.65亿年后到现在为新生代。这两个代均由英国人费利普斯于1841年命名,取意分别为生物界中等古老和生物界接近现代。显生宙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其中新元古代的晚期,划分出一个震旦纪,目前只适用于中国;
㈥ 地质年代是怎样划分的各有什么不同
地质年代是指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
地质学内家和古生物学容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4宙14代12纪。即
早期的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元古宙在中国含有1个震旦纪);
以后显生宙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6个纪;
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
新生代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共3个纪。
第四纪是新生代最新的一个纪,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
我们目前仍处于显生宙、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中。
地质年代表
㈦ 地质时代与地质学的关系
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就不多说了;
首先地质时代是地质学研究的背版景,离开地质时代,研究便很难进行下去;权
其次地质学是地质时代划分的主要依据,也是地质时代存在的意义所在,没有地质学,地质时代就仅仅是一个蹩脚的时间符号。
㈧ 地质年代是怎样划分的
地球从形成、演化发展46亿年来,留下了一部内容丰富的大自然的巨大史册,这就是各时代的地层。地质年代的划分是研究地球演化、了解各处地层所经历的时间和变化的前提。1881年,国际地质学会正式通过了至今通用的地层划分表,以后又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形成了一张系统完整的地质年代表。
地质学家常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和古生物学两种方法来划分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的地层或岩石的年代,是地层或岩石的真实年龄,称为绝对地质年代;用古生物学方法测定的年代,只反映地层的早晚顺序和先后阶段,不说明具体时间,称为相对地质年代。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能更准确地反映地壳的演变历史。
地质学家把地层分为六个阶段:即远太古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其中远太古代、太古代和元古代为地球的发展初期阶段,距今时间最远,经历时间也最长,当时的生物仅处于发生和孕育时期。进入古生代时,海洋里的生物已经相当多了,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开始由低级向高级阶段进化。到了中生代和新生代,像恐龙、始祖鸟、鱼龙、古象等大型动物相继出现,地球生物界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为了深入揭示各地质年代中地层和生物的特征,地质学家又在“代”的下面划分出许多次一级的地质时代。如古生代自老到新可分为六个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这些“纪”的名称听起来很古怪,但都各有各的来历。例如,在英国的威尔士地区,古时候曾居住过两个名叫“奥陶”和“志留”的民族,于是地质学家便把在这儿发现的两套标准地层称为“奥陶纪”和“志留纪”地层。又如,在德国和瑞士交界处的侏罗山里发现了另一种标准地层,就取名为“侏罗纪”地层。而“石炭纪”和“白垩纪”,则表明地层中含有丰富的煤层和白垩土,等等。
㈨ 地质年代表划分
1、宙为最大的地质年代单位,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4个宙(曾经也分为隐生宙和显生宙)。
2、4个宙下面又对应划分了5个大的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除此之外还有冥古宙之下划分的雨海代、酒神代等月球地质年代单位;5个大代中的个别又进行了二级代划分,如元古代分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等等)。
3、5个代之下又对应划分了12个纪,除此之外国内一般还沿用元古代下的长城纪、蓟县纪、青白口纪等非国际认证的单位。
(9)地质学时期怎么划分扩展阅读:
从隐生宙到显生宙过渡标志性时间便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现在地球上存在的大多数动物种群都起源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为后来地球物种奠基的正是这次“大爆发”。关于这次生命大爆发的假说有多种,每一种都能够启发我们对于生命这个概念的理解。
假说 1:大气含氧量的升高阻碍生命进化的一大因素便是大气的含氧量,因为含氧量过低,生物无法进行“生理氧化”所以无法从低级演化到高级。
假说2:视觉的出现视觉是最强大的一种感觉,复杂的眼睛可以非常精确的定位猎物,可以观察三维空间非常有效的捕捉猎物,视觉的出现使得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以非常快的速度发生,但是更复杂的眼睛是在稍晚时候才进化出来,视觉来源生物对于光线的感知。
假说3: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发生在整个生物界的进化过程中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由于有性生殖提供了遗传变异性,从而有可能进一步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这是造成寒武爆发的原因之一。
假说4:埃迪卡拉纪的软体动物寒武纪之前的年代被称为埃迪卡拉纪埃迪卡拉纪的动物是没有骨骼的软体动物,寒武纪中最早出现的棘皮动物便是他们的后代,因为软体动物没有骨骼,所以没有留下相应的化石,但是真相仍是物种按部就班的演进,只是没有留下化石而已。
㈩ 地层年代是怎样划分的
地质学上对地层划分的一种单位。年代地层单位从大到小分宇、界、系、统回、阶、带六答级。对应的地质时代为宙、代、纪、世、期、时。此外还有岩石地层单位分别是群、组、段、层。
在大范围内,通过矿物组成、岩相、构造特征等,特别是同位素、化石、地磁和研究确定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同一年代形成的地层,不论其性质异同,即归入同一单位中。
如古生代形成的地层称古生界,震旦纪形成的地层称震旦系;太古代形成的地层称太古界,而主张太古代改称太古宙,相应的地层单位改为太古宇。
在特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内形成的所有岩石的总体,仅限于该时间跨度内形成的岩层。年代地层单位以等时面为界,单位级别与岩层包含的时间长短相对应,与岩层的厚度无关。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严格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