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恩施大峡谷的地质地貌是什么

恩施大峡谷的地质地貌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2-13 03:47:24

❶ 恩施大峡谷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以下均属个人观来点仅供参考,谢自谢……


恩施大峡谷属温带季风气候,夏无酷热,冬少严寒,日光充足,四季分明。水资源丰富,河床落差大,径流量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古地质时期沉积的陆棚陆表海、包括宽广的滨岸或碳酸盐台地和浅海陆棚海组成的古地理环境。广泛的碳酸岩沉积为后来的岩溶作用和岩溶景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云龙地缝至少形成于5千万年前,从地缝顶部到地缝底部的地层主要为形成于2.1-2.9亿年间、跨二迭与三迭纪的灰岩;全长3.6千米、平均深75米,平均宽15米,两岸陡峭,飞瀑狂泻、缝底流水潺潺,上通天水暗河云龙河地缝,下联莽莽清江。地缝上共有7条半瀑布(有一条瀑布叫“半流瀑”,丰水期有,枯水期无,故称半条瀑布)。云龙地缝曾是云龙河的伏流段,以暗河形式沉睡地下二、三千万年,后因水流在地下强烈掏蚀,在地表不断剥蚀、致使暗河顶部坍塌,地缝才得于面世,成为恩施大峡谷一大奇观。

❷ 简要分析恩施大峡谷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过程

恩施大峡谷属温带季风气候,夏无酷热,冬少严寒,日光充足,四季分明。水资源丰富,河床落差大,径流量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古地质时期沉积的陆棚陆表海、包括宽广的滨岸或碳酸盐台地和浅海陆棚海组成的古地理环境。广泛的碳酸岩沉积为后来的岩溶作用和岩溶景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云龙地缝至少形成于5千万年前,从地缝顶部到地缝底部的地层主要为形成于2.1-2.9亿年间、跨二迭与三迭纪的灰岩;全长3.6千米、平均深75米,平均宽15米,两岸陡峭,飞瀑狂泻、缝底流水潺潺,上通天水暗河云龙河地缝,下联莽莽清江。地缝上共有7条半瀑布(有一条瀑布叫“半流瀑”,丰水期有,枯水期无,故称半条瀑布)。云龙地缝曾是云龙河的伏流段,以暗河形式沉睡地下二、三千万年,后因水流在地下强烈掏蚀,在地表不断剥蚀、致使暗河顶部坍塌,地缝才得于面世,成为恩施大峡谷一大奇观。
参考资料:http://..com/link?url=_I9MfYtQ6JOv0OOEbdn-

❸ 恩施大峡谷岩石的形成

A、恩施大峡谷里几乎能找到喀斯特地貌的各种形态,确定恩施大峡谷的岩石属于沉积回岩(主答要是石灰岩).恩施大峡谷是由沉积岩(可能是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组成的,石灰岩是由热带浅海中珊瑚的遗体堆积形成的,说明恩施大峡谷地区早期可能是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后来由于地壳上升水平挤压变成海拔较高的山地,再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峡谷地貌.所以恩施大峡谷的形成过程是:海陆变迁---地壳上升运动---流水侵蚀作用,故正确;
B、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此景观最后的过程应该是流水侵蚀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C、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此景观最后的过程应该是流水侵蚀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D、恩施大峡谷里几乎能找到喀斯特地貌的各种形态,确定恩施大峡谷的岩石属于沉积岩(主要是石灰岩).恩施大峡谷是由沉积岩(可能是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组成的,石灰岩是由热带浅海中珊瑚的遗体堆积形成的,说明恩施大峡谷地区早期可能是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后来由于地壳上升水平挤压变成海拔较高的山地,再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峡谷地貌.所以恩施大峡谷的形成过程是:海陆变迁---地壳上升运动---流水侵蚀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❹ 恩施大峡谷卡斯特地貌形成原因

恩施大峡谷属温带季风气候,夏无酷热,冬少严寒,日光充足,四季分明。水资源丰富,河床落差大,径流量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古地质时期沉积的陆棚陆表海、包括宽广的滨岸或碳酸盐台地和浅海陆棚海组成的古地理环境。广泛的碳酸岩沉积为后来的岩溶作用和岩溶景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云龙地缝至少形成于5千万年前,从地缝顶部到地缝底部的地层主要为形成于2.1-2.9亿年间、跨二迭与三迭纪的灰岩;全长3.6千米、平均深75米,平均宽15米,两岸陡峭,飞瀑狂泻、缝底流水潺潺,上通天水暗河云龙河地缝,下联莽莽清江。地缝上共有7条半瀑布(有一条瀑布叫“半流瀑”,丰水期有,枯水期无,故称半条瀑布)。云龙地缝曾是云龙河的伏流段,以暗河形式沉睡地下二、三千万年,后因水流在地下强烈掏蚀,在地表不断剥蚀、致使暗河顶部坍塌,地缝才得于面世,成为恩施大峡谷一大奇观。

中国地质大学实地考证,这是世界上唯一两岸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缝。右岸为1.8-2.3亿年前形成的三迭纪地层,左岸是2.5-2.8亿年前形成的二迭纪地层。原因是:在早期地壳变动中由于断裂作用,使三迭纪地层与二迭纪地层呈断层接触,后经过山地抬升和水流沿断裂薄弱带长期下切、侵蚀,而形成现在的深谷地缝。

参考资料:http://trip.elong.com/news/n01a7m10.html

❺ 恩施大峡谷的四座山分别像什么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恩施大峡谷位于湘、渝、鄂三省交界处,是清江流域最美丽的一段,被誉为全球最美丽的大峡谷,万米绝壁画廊、千丈飞瀑流芳、百座独峰矗立、十里深壑幽长,雄奇秀美的世界地质奇观,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不分伯仲。2004年8月,中法联合探险队来到恩施,在崇山峻岭之中,意外地发现了一条美得令人窒息的大峡谷,命名为“恩施大峡谷”。这里是“东方情人节——土家浪漫女儿会”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是中国最大峡谷实景音乐剧《龙船调》的所在地,这里是“地球最美丽的伤痕”—云龙地缝的所在地,这里是被外媒评为中国最美的40个景点之一“一炷香”的所在地,这里被誉为“世界地质奇观、东方科罗拉多”!

恩施大峡谷,不偏不倚落脚于神秘的“北纬30度”,是全球最长、最美丽的大峡谷之一,距恩施市区49公里,距利川市区39公里。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灵秀湖北的十大旅游名片之一。神秘险峻的恩施大峡谷,拥有【清江升白云】、【绝壁环峰丛】、【天桥连洞群】、【暗河接飞瀑】、【天坑配地缝】五大奇观。峡谷中遍布绝壁悬崖,流水飞瀑,千仞孤峰,壮观地缝,原始森林,乡村梯田,迎客松、一炷香、情侣峰、绝壁长廊、大地山川、母子情深,步步为景,美不胜收。

恩施大峡谷已开放七星寨和云龙地缝两大核心景区,总面积35.2平方公里,天坑、地缝、绝壁、峰丛、岩柱群、溶洞、暗河等地质景观一应俱全,被称为“喀斯特地形地貌天然博物馆”,拥有众多世界级旅游资源。

云龙地缝呈“U”型,上下垂直一致,全长3600米,平均深75米,是奇异独特的喀斯特景观。

云龙地缝囊括了众多旅游资源单体,外部绝壁巨壑环抱,山峦叠障,地形多变;地缝内流水淙淙,飞瀑跌落,五彩黄龙瀑布、彩虹瀑布、云龙瀑布、冰瀑、沐抚飞瀑都是观景的好去处。

大峡谷绝壁和峰丛兼而有之,或绝壁凹陷于丛峰之中,或绝壁凌架于丛峰之上,全球目前尚未发现类似奇景。

在恩施大峡谷大量出现的岩溶石柱和石柱林,是具有典型性和唯一性的特殊地貌体系,日渐成为当今全球喀斯特地貌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对其分布规律、形态成因的分析研究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大峡谷的“镇谷之宝”一炷香,高150米,柱体底部直径6米,最小直径只有4米,在同类喀斯特地貌中十分罕见,为恩施大峡谷标志性景观。

❻ 简要分析恩施大峡谷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在线等哦 急急急急!

卡斯特地貌形成过程

幼年期

非可溶性岩石被剥蚀后,可溶性岩石裸露,地表流水开始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地面首先发育石芽和溶沟,以及少数漏斗和落水洞,地表水部分转入地下,循裂隙进行溶蚀。此时裂隙扩大不多,地面河流仍居优势。随着裂隙的不断扩大,岩体内形成许多独立的洞穴系统。在较大的洞穴系统内,地下水面的位置较低;较小的洞穴系统内,地下水面的位置较高,一般无统一的地下水面。

青年期

河流进一步下切,河流纵剖面逐渐趋于均衡剖面,漏斗、落水洞、干谷、盲谷、溶蚀洼地广泛发育,随着地下溶洞充分发育,独立的洞穴逐渐归并,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并形成一个统一的地下水面。地下水面以上的溶洞干涸形成干溶洞,地下水面附近的洞穴内则有众多地下河分布。此时,地下水的垂直分带十分明显,地面河流已大部转入地下,成为非常缺水的蜂窝状地面。

壮年期

由于长期的溶蚀和侵蚀,地面逐渐被蚀低,离地面较浅的溶洞,因洞顶崩塌而出露地表,地下河的某些河段,也因地下河不断扩大和顶板的崩塌,出露地表,成明流与暗流交替出现。最后,地下河就逐渐转变为地面河。在地下河转化为地面河的过程中,地下河的顶板崩塌愈多,破坏及搬运作用也愈强烈,地面破碎,形成大型的溶蚀洼地和峰林等地貌 。

老年期

由于地下河道及溶洞的大量崩塌形成了地表水系,岩溶盆地不断蚀低扩大,这时地面降低了,在岩溶盆地底部或平原上堆积石灰岩残余堆积物——红土,溶蚀平原上残留有石灰岩残丘及孤峰,地面起伏已很小,接近于准平原。

实际的情况是:一个地区在漫长的岩溶发育过程中,常常由于地壳运动而使岩溶发育受到干扰.如果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地下水面也随之下降,岩溶向深处发展,岩溶发育顺序受到影响,甚至回复到岩溶发育的初期阶段,岩溶地貌特征也随之变化.全球性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水平气候带的移动,对岩溶发育的影响非常广泛,因此,许多中纬地区还保留有多种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岩溶形态.地壳的上升也可引起气候的变化,如云南高原在第三纪时为热带气候,后期高原抬升,转变为亚热带气候,老第三纪形成的古峰林受到破坏,逐渐向亚热带岩溶丘陵方向发展,成为残留峰林。

❼ 恩施大峡谷怎么形成的

这根长江三峡的形成是差不多的,就是清江水流长期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❽ 恩施自治州地貌是什么特征

【地理特点】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多奇峻岭,河谷暗流,飞瀑流云,奇洞回异窟,特别是溶洞、溶答沟、伏流分布广泛。武陵山、巫山、大娄山、大巴山四大山脉穿越其境,长江从恩施州东北角穿过,清江等数百条河流横贯东西,小高原、小盆地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恩施自治州境内绝大部分是山地,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

❾ 恩施大峡谷介绍

恩施大峡谷,位于世界硒都——湖北省恩施市境内,被专家赞誉可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媲美,是清江大峡谷一段。峡谷全长108公里,面积达300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❿ 恩施大峡谷是喀纳斯特地貌吗

恩施大峡谷是搁那斯特地貌吗?是大峡谷是戈拉斯。地貌。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