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是什么纪
❶ 恐龙繁盛时期大约在哪个年代的哪个纪当时的气候有何特点
中生代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开始,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为止.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中生代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中生代的哺乳动物虽然分化成很多不同的类群,但所有这些哺乳动物都是些体型非常小的动物
三叠纪的全球气候较为干旱,季节性变化大,尤其是盘古大陆内部;自石炭纪晚期开始,全球的气候逐渐变得干旱。这段时期的海平面低,可能助长了极端的气温。由于水的比热高,大体积的水体可以稳定气温,尤其是海洋,而邻近大规模水体的陆地气温变化较小。由于盘古大陆的内陆区域离海洋很远,这些地区的气温变化非常大,可能有广大的沙漠。大量的红层与蒸发岩(例如盐),支持这个理论。
在侏罗纪时期,海平面开始上升,原因可能是海底扩张的加速。新形成的海洋地壳,使海平面上升至现今的海拔200米左右。此外,盘古大陆开始分裂,形成特提斯洋。气温逐渐上升、稳定。由于各大陆接邻海洋,沙漠缩小,大气中的湿度增加。
白垩纪的气候状况较不确定,也较多争议。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使热带与极区的温度梯度较为平顺,各地区的气温差异不大。平均气温高于现今约摄氏10°。在白垩纪中期,赤道地区的海洋底层温度约为摄氏20°,对于许多海洋生物可能过于温暖,邻近赤道海洋的陆地反而成为沙漠。海洋低层的氧气循环系统,可能因此缓慢、中断。因此,大量的生物有机体无法顺利分解,进而大量堆积,最终沉积成油页岩。
但是,不是所有的现存资料可以支持以上假说。即使全球的气候温暖,极区的冰帽、冰河仍最造成气温的变动;但并没有发现白垩纪有冰帽、冰河存在的证据。定量模型可能无法重建出白垩纪的平坦温度梯度。
在中生代时期,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约12到15 %,低于现今的20到21 %。某些科学家甚至提出12%的氧气含量,因为这是自然燃烧的最低氧气浓度。但是一个2008年的研究,认为自然燃烧的最低氧气浓度是15%。
❷ 谁知道恐龙时代时候有哪几个纪
知道恐龙时代时候有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中生代:显生宙第二个地质年代,指介于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间的时代,距今2.5亿年-6500万年前。
地质学上分为3个纪:
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是地球上爬虫类统治地球最鼎盛的时代,其中代表动物恐龙,出现于三叠纪,鼎盛于侏罗纪、白垩纪中期,灭绝于65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由于当时地球上最繁盛的最具代表性的物种就是恐龙,统治地球时间长达约1.6亿年之久,故中生代也被称为恐龙时代。
(2)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是什么纪扩展阅读:
多年以来,科学家对于鱼龙的进化历程迷惑不解,直到近期古生物学家才揭晓鱼龙是如何以及什么时间进入海洋环境的,其关键在于发现鱼龙进化缺失环节——Cartorhynchus,这是一种类似海豹的两栖动物,它的存在证明最初鱼龙是在陆地生活,之后绝大部分时间在水中度过。
恐龙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已经全数灭绝,仅留下一些残存的化石让我们能够粗略的了解到,当年这些地球霸主生存过的蛛丝马迹。如果恐龙继续生存在地球上的话,或许人类并不能如此之快的统治地球。
发现迄今最古老的恐龙:
之前科学家认为恐龙在三叠纪末期崛起,很快激增成为当时的地球霸主。然而,考古学家挖掘发现一种恐龙物种——帕林顿尼亚萨龙,它的尾巴长1.5米,是迄今最古老的恐龙物种。可将恐龙的历史向前追溯1000-1500万年,它与远古鳄鱼等爬行动物生活在2.4亿年前的中三叠世时期。
恐龙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已经全数灭绝,仅留下一些残存的化石让我们能够粗略的了解到,当年这些地球霸主生存过的蛛丝马迹。如果恐龙继续生存在地球上的话,或许人类并不能如此之快的统治地球。
恐龙具有色视觉并且使用羽毛作为通讯工具:
目前,古生物学家发现恐龙具有独特的色视觉能力,可以察觉紫外线和短波光线。一些恐龙物种的羽毛除了呈现美丽的色彩,向异性展示求偶之外,它们还会像现代鸟类一样“抖臀”,摆动自己的尾部羽毛,潜在地是一种通讯工具。
恐龙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已经全数灭绝,仅留下一些残存的化石让我们能够粗略的了解到,当年这些地球霸主生存过的蛛丝马迹。如果恐龙继续生存在地球上的话,或许人类并不能如此之快的统治地球。
❸ 恐龙繁盛时期大约在哪个时代的哪个纪当时气候的特点
恐龙属于爬行类动物,中要生活在中生代。中生代包括三个纪,分别是三内叠纪,侏罗纪和容白垩纪。三叠纪是恐龙的兴起,侏罗纪是恐龙的顶盛,白垩纪是恐龙逐步衰弱,白垩纪以6500万年前的恐龙大灭绝为结束。你问繁盛对气候特点,那就是侏罗纪。侏罗纪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生物极大发展。因为侏罗纪植被丰富,以致现在石油天然气很多都是那个时代植物产生的。
❹ 恐龙繁盛的时代是什么时期
侏罗纪是恐龙的鼎来盛时自期,在三叠纪出现并开始发展的恐龙已迅速成为地球的统治者。各类恐龙济济一堂,构成一幅千姿百态的龙的世界。当时除了陆上的身体巨大的雷龙、梁龙等,水中的鱼龙和飞行的翼龙等也大量发展和进化。
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亿4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恐龙最终灭绝于63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古新世。
❺ 恐龙时代叫侏罗纪 那么人的时代叫什么纪
第四纪
第四纪是人类出世并迅速发展时代,人类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主要阶段:
1.早期猿人版阶段(2百万年-1百75万年前)权:能人(Homo hails)在东非坦桑尼亚出现,这可能是早期的直立猿人(Homo erectus);
2.晚期猿人阶段(1百万年前):直立猿人(homo erectus)从非洲扩散到中国、爪哇,最著名的代表是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
3.早期智人阶段(50万年前):智人(Homo sapiens)在非洲出现并迁移到欧洲。
4.晚期智人(新人)阶段(25万年-3万5千年前):现代人(Homo sapiens sapiens)在非洲南部出现,约5万年前,现代人类分布到中东地区,到3万5千年前,现代人类分布到达欧洲-克罗麦昂人(Cro-Magnon);
5.在更新世晚期,大约3万-2万年前,现代人类通过白令陆桥进入北美洲并向南迁移。进入全新世后,现代人的分布到除南极洲以外的各个大陆,并且成为唯一生存至今的人科动物(hominids)。
6.2004年出版的国际地层表已取消了第四纪作为“纪”一级地质年代的地位,但是在国际第四纪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后又予以恢复。
❻ 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这三个时期中恐龙繁盛在哪个时期
三叠纪始于距抄今2.5亿年至2.03亿年。
侏罗纪(jurassic)是一个地质时代,界于三叠纪和白垩纪之间,约1亿9960万年前(误差值为60万年)到1亿4550万年前(误差值为400万年),侏罗纪是中生代的第二个纪。
白垩纪则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约1亿4550万年(误差值为400
万年)前至6550万年前(误差值为30万年)。白垩纪是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长达7000万年。
(而恐龙纪的说法则根本没有资料说明)
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的、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的一类动物,由此可以看出,恐龙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不存在于三叠纪。
❼ 恐龙最繁盛的时期是
恐龙的鼎盛期
侏罗纪是恐龙的鼎盛时期,在三叠纪出现并开始发展专的恐龙已迅速成为地属球的统治者。各类恐龙济济一堂,构成一幅千姿百态的龙的世界。当时除了陆上的身体巨大的雷龙、梁龙等,水中的 鱼龙和飞行的翼龙等也大量发展和进化。从早侏罗纪到晚白垩纪,恐龙适应环境因而发展迅速,使得恐龙向着多样性方向发展,恐龙的种群数目增加,使恐龙这一类具有优势,恐龙由此得以支配地球陆地生态系统。在侏罗纪的植物群落中,裸子植物中的苏铁类,松柏类和银杏类。极其繁盛。蕨类植物中的木贼类、真蕨类和密集的松、柏与银杏和乔木羊齿类共同组成茂盛的森林,草本羊齿类和其它草类则遍布低处,覆掩地面。在比较干燥的地带,生长着苏铁类和羊齿类,形成广阔常绿的原野。说明侏罗纪的环境更适合恐龙生存。
最早的恐龙
美亚里桑那州硅化木公园发现一条距今2亿2千5百万年鸵鸟大小200磅的恐龙化石。
最迟出现的恐龙
角类恐龙在白垩纪距今1亿3千5百万年以后最盛
最大的恐龙
据美国阿而伯克基地区发现的震龙全长30米重达80吨
❽ 在恐龙时代总共有分几个时期啊
史前生物
寒武纪
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寒武”原是英国南威尔士的一座山脉名因地质学家研究了该处的地质而得名。约开始于6亿年前,结束于5亿年前。寒武纪的生物群中,以绿藻、红藻等海生藻类植物最为繁盛,无陆生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低等腕足类和单板类、腹足类等多种软体动物繁盛。
奥陶史前生物
寒武纪
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寒武”原是英国南威尔士的一座山脉名因地质学家研究了该处的地质而得名。约开始于6亿年前,结束于5亿年前。寒武纪的生物群中,以绿藻、红藻等海生藻类植物最为繁盛,无陆生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低等腕足类和单板类、腹足类等多种软体动物繁盛。
奥陶纪
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奥陶”原是英威尔士的一古代民族名,被地质学家用作地质年代名。约开始于5亿年前。结束于4.4亿年前。当时气候温暖。全世界几乎都被浅海海水淹没。生物种类极多,已发现并能保存为化石的有海生藻类和多种海生动物。其中有三叶虫、笔石、腕足类动物中的海豆芽,软体动物中的鹦鹉螺类、腹足类、瓣鳃类等。棘皮动物海林擒(现已绝灭,云南、贵州、陕西等地有化石)。此外,还有海生节肢动物中的大型板足鲎和低等鱼类等。
志留纪
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三个纪。“志留”原是英国威尔士的一个古代民族名,被地质学家用作地质年代名。开始于4.4亿年前,结束于4.05亿年前。志留纪浅海海水中仍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为主,保存的化石主要有笔石、珊瑚、腕足类、瓣鳃类、头足类、海百合、三叶虫、鲎、海胆等。脊椎动物鱼类繁盛。志留纪晚期,由于地壳运动剧烈,海水退缩,陆地扩大,低等陆生植物开始繁生。
泥盆纪
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四个纪。泥盆(Devonshire)为英国得文郡名,因地质学家研究了该地的地层而得名。约开始于4.05亿年前,结束于3.5亿年前。泥盆纪的无脊椎动物,除珊瑚、腕足类和原始菊石外,昆虫开始出现,其他各门动物也有发展。脊椎动物中的鱼类(甲胄鱼、总鳍鱼)大量出现。泥盆纪晚期,出现了原始两栖动物坚头类,原始陆生植物蔗类和棵子植物出现。
石炭纪
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五个纪。因研究英格兰地质时,发现一套富含煤炭的地层而得名。是一个重要的造煤时代,约开始于3.5亿年前,结束于2.85亿年前,石炭纪时不仅海生的一类体小、结构简单、具有钙质壳体的原生动物纺锤虫类繁盛,而且珊瑚、腕足类、昆虫类也很多。两栖类发展,原始爬行类出现。木本陆生植物石松、芦木、种子蕨、真蕨、棵子植物科达树繁荣。
二叠纪
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六个纪。“二叠”为德文Dyas的意译。地质学家研究德国地层时,发现石炭纪地层之上有两组明显地层,但大部分不含化石,而在苏联乌拉尔山脉西坡的彼尔姆地区同期的沉积中则含化石较多,可作标准地层。约开始于2.85亿年前,结束于2.3亿年前。本纪无脊椎动物以皱纹珊瑚、类、腕足类、菊石为主,脊椎动物以两栖类繁盛。植物方面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继续繁盛。
史前生物——中生代概况
地质年代的第四个代,约开始于2.3亿年前,结束于6700万年前。按先后次序可分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3个纪。中生代的生物演化最为特殊,主要是爬行动物大为发展,不仅陆上出现大型爬行动物,有一些还重回海洋,而另一些则能在空中活动,所以中生代曾被称为爬行类时代,而鸟类、有袋类和有胎盘的哺乳动物也开始发生。在无脊椎动物中,软体动物中的菊石类最为繁盛,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菊石时代。此外,箭石、腹足类和瓣鳃类等其他软体动物也颇发展,逐渐显示现代种类的初步面貌。植物以裸子植物的苏铁、银杏为最繁盛,所以中生代又称为裸子植物时代,但后期已有被子植物出现,至白垩纪后期更为显著。中生代后期的地壳运动,对生物的演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种类(特别是恐龙)趋于绝灭。
三叠纪:
地质年代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德国地质学家研究了阿尔卑斯山的地层,发现这一日寸期的沉积物,明显地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分别代表本纪早、中、晚三个世的时代,故称为三叠纪。约开始于2.3亿年前,结束于1.95亿年前。无脊椎动物以菊石类、瓣鳃类为主,脊椎动物中的爬行动物开始发展。在我国云南禄丰三叠纪末期的地层中,曾发现有兽齿类卞氏兽化石。裸子植物松柏、苏铁和蕨类植物繁盛。
侏罗纪:
地质年代中生代的第二个纪。“侏罗”一词来自法国、瑞士边境的侏罗山(Jura Mt.)。开始于1.95亿年前,结束于1.37亿年前。本纪陆上的真蕨、苏铁和棵子植物针叶树繁盛,大型爬行动物恐龙繁盛,故称恐龙时代。后期原始鸟类发生,海中无脊椎动物和爬行动物鱼龙和蛇颈龙等也极为繁盛。
白垩纪:
地质年代中生代的第三个纪,也是中生代最后一纪。白垩一词来自欧洲西海岸白垩沉积层。开始于1.37亿年前,结束于6.7万年前。恐龙历盛而衰;被子植物出现,硬骨鱼类和软体动物繁盛。本纪末,恐龙等均绝灭,标志着中生代结束。白垩纪晚期,被子植物大为增多,鸟类和高等哺乳类陆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