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百山祖国家公园由什么地质组成

百山祖国家公园由什么地质组成

发布时间: 2021-02-12 20:47:04

1. 丽水现全球新物种,究竟是什么动物有何生活习性

丽水现全球新物种是丽水树蛙,它们是一种两栖动物,它们的皮肤有光泽,非常的光滑,身上的皮可以改变颜色,用于保护自己

2. 地质公园概述

本节主要概述了地质公园的产生、发展现状,明确了地质公园的基本定义,并探讨了建立地质公园的意义。让人们对地质公园的产生、现状以及地质公园的未来发展,产生一个清晰的轮廓,从而系统地了解地质公园。

我国关于地质旅游的研究最早开始于南京大学的夏树芳(1988),在其著作《地质旅行》中对地质旅游的目的概括出8个方面:了解沿途地貌特征;了解沿途地层年代;了解山川的来龙去脉;了解沿途矿产资源情况;注意生物和人类的活动与矿床的关系;了解沿途经济地理与地质的关系;了解风景名胜与地质的关系以及文物考古资料;了解地质事件。

地质遗迹是地质旅游的根本,没有地质遗迹,地质旅游也无从谈起,国际上对地质遗迹保护十分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地质遗产工作组,专门负责全球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也十分重视,其中以美国、加拿大、英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地质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领先,他们制定了严格的法规体系,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国际上对地质遗迹保护的通行作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地质公园。本文主要就地质公园展开讨论。

地质公园(Geoparks)是自然公园的一种,它是指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珍奇或秀丽景观特征的自然保护区(王永生,2005)。

一、地质公园产生、发展及现状

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的载体,人类对地质遗迹保护和利用的历史由来已久,但是真正将保护落到实处,形成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则是从近些年才开始的。1871年,时任美国地质调查局局长的海登率领一个34人的考察队到黄石高原考察火山、地热和温泉,并将考察报告和照片、绘画等提交国会,提出保护本区自然资源和地质景观的建议(赵汀和赵逊,2005)。于是,1872年,美国国会通过黄石法案(Yellowstone Act),在怀俄明州和蒙大拿州的黄石河源头地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美国国家公园的概念是由乔治·凯瑟琳(George Catherine)提出。当时在阿肯色州开辟了热泉保留地(Hot Spring National Reservation),其历史背景是美国大开发中对自然环境、野生动物和印第安文化产生的破坏和不良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是国家公园的建立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只能产生局部影响和效果,它是把人类保护地球遗产由自发行动上升为自觉的行动,由分散的社会努力上升为国家行为,虽然未能形成全面科学系统的规划,但是建立国家公园保护了部分地球遗产(赵逊和赵汀,2003)。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地质遗迹的保护已由各国分散行动变为国际组织发起和推动的全球性行动。但发展十分不平衡,保护工作与合理开发利用彼此脱节,难以成为各地政府参与且居民支持的、影响广泛的行动。从20世纪中叶到90年代前半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开始发挥重要作用。194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巴黎创立了世界保护联盟(IUCN),设立了“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专业委员会”(CNPPA/IUCN),在这里制订的国家公园标准中,正式将优美的地学景观保护和促进纳入科学发展的内容(赵逊和赵汀,2009)。

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地学部又提出建立世界地质公园计划,以弥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在地质景观保护方面的不足,以及地质遗迹工作难以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和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之不足,建议推动地质公园项目,把地质遗迹保护与支撑地方经济发展和扩大当地居民就业紧密结合起来。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设置了地质遗迹保护专题并组织了讨论(赵逊等,2002)。

中国地质学家早在1985年就提出在地质意义重要、地质景观优美的地区建立地质公园的想法,以加强保护和开展科学研究、科学考察。

在我国地学界的努力推动下,地质公园作为一种保护地质遗迹的有效途径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99年12月,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工作会议”上,审议了“全国2000~2010年地质遗迹保护规划”,最终确定要在我国建设国家和地方两种不同层次地质公园形式。

国外“Geopark”的概念是20世纪末,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为了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而提出的。由该部原部长伊德博士(Wolfgang Eder)在1999年正式发表在地质学文献里(陈安泽,2007)。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启动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项目。同年11月,在欧洲,第一届欧洲地质公园大会(1stEuropean Geoparks Conference)也成功在西班牙召开,会议在建立欧洲地质公园网络保护欧洲地质遗迹的议题上达成了共识,并批准了法国豪梯省地质保护区(Reserve Geologiqedr Hayte-prance)等10处为欧洲首批地质公园网络成员。2001年3月,中国国土资源部作为主管地质公园建设的国家机关,批准建立包括云南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在内的首批11处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因此我们可以说,世界上首批地质公园是在中国和欧洲几乎同时建起来的。

2004年,鉴于中国在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方面所取得的良好成绩及在世界地质遗迹保护中做出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设立在中国北京。该办公室的主要任务是开通世界地质公园网站(www.globalgeopark.org),搜集全球地质公园信息并对全球开放,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管理数据库,为各个国家或地区提供服务。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了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5处,其中欧洲17处,中国8处。截至2009年8月,全球已经建立了70个世界地质公园,其中中国22处。

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工业活动的影响,导致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接二连三的破坏环境事件不断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地球已经刻不容缓。与此同时,世界上的地质遗迹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威胁,保护地质遗迹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建立地质公园作为保护地质遗迹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和采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地质公园将会以星火燎原之势,带动全人类保护地质遗迹,进而保护我们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

二、地质公园的定义

2001年,地质公园作为一个新兴概念被提出,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组织和民众的热烈欢迎,随后即掀起了一股各国各地建立地质公园的热潮。

地质公园(Geopark)是以具有特殊的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组合而成的一个特定地区。以保护地质遗迹、开展旅游、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而建立的一种自然公园(陈安泽,2002)。

地质公园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以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地质公园既是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在中国,以具有国家级地质科学意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由国家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由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授牌的地质公园,称中国国家地质公园(National Geopark of China)(姜建军,2006)。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指南和标准》规定了世界地质公园的内涵、申报程序、遴选标准和准则,其中规定世界地质公园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地质公园必须要有明确的范围界定,并具有足够大的面积以便促进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主要是通过旅游)。地质公园应当包含若干各种规模、具有国际意义的地质遗迹,或者其中包含了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或美丽的地质体的一部分。这些特征以及形成这些特征的事件和过程在区域地质历史中具有代表性。

“地质公园”是一个地理区域,在这里地质遗迹是保护、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整体概念的一部分。地质公园应当考虑这个地区的整体地理概况,不应当仅仅包含具有地质意义的遗址点。非地质主题是其完整的一部分,尤其是当它们与景观有关时,非地质内容可以展示给游客。由于这个原因,其中包括一些生态的、考古的、历史的或者文化价值的遗址也是必要的。在许多地方,自然、文化以及社会历史都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不能被分开。

(2)地质公园申报的前提条件是要建立一个管理机构,并有规划。仅有给人印象深刻和具有国际意义的地质遗迹是不够的。地质公园区域内的地质特征必须让游客易于到达,且互相连接,并具有正规公园式管理的安全性。地质公园应该由指定的地方机构或者一些拥有足够的管理设施、有资质的管理人员和足够财政支持的机构来管理。特别要注意旅游活动必须与当地状况以及自然和文化特征相匹配,必须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传统习惯。尊重、加强并保护当地文化价值是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许多地区和国家,当建立地质公园时,还要考虑土著居民的习惯。

(3)地质公园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经济活动和可持续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地区环境,这对地质公园所在地区具有直接影响。同时也将增强当地居民的认同,促进文化繁荣,从而使地质遗迹得到直接保护。

在保护地质公园中的地质资源时,会创造新的税收来源(如地质公园旅游、地质产品等)。这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附加收入,将吸引私人资本的加入。“地质公园旅游”是一种与经济有关的、力求成功的、快速发展的学科,是一个旅游业中的新领域,其中涉及密切的多学科合作。

(4)地质公园必须提供和组织各种工具和活动来向公众传播地学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如通过博物馆、解说、教育中心、地质路线、旅游指南、通俗文学和图件、现代传播媒体等)。应当允许开展科学研究,与大学开展合作,促进地质学家与当地居民之间开展交流,所有教育活动应该围绕整体的环境保护反映出伦理导向。

(5)地质公园并非一定就是一块全新的保护区域或景观地(它可能存在于已有的国家公园或自然公园中),但与总体上实行全面保护和管理的国家公园或自然公园有很大差异。按照国家立法规定,地质公园应该保护的重要地质特征包括:有代表意义的岩石、矿产资源、矿物、化石、地形和景观。地质公园管理机构要确保其地质遗迹的保护应与地方传统和立法机关的义务协调一致,由地质公园所在地国家政府决定特定地质遗迹或地质公园的保护力度和措施。

三、建立地质公园的意义

从2004年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诞生以来,地质公园就担负着保护地质遗迹及其自然环境,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使命。同时建设地质公园对于保护地质遗迹,开展生态旅游具有重大的意义,对此卢云亭(2006)及姜建军等(2006)有过详细的研究阐述。

(一)建立地质公园能更有效地保护地质遗迹和自然环境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正因为地质遗迹的这种不可再生性和珍贵性,才使得我们需要采取各种方法来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建立地质公园无疑是其中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手段。在《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对具有国际、国内和区域性典型意义的地质遗迹,可建立国家级、省级、县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段、地质遗迹保护点或地质公园”。由此可见,建立地质公园保护地质遗迹和自然环境已经作为一项基本规定列入我国的政策法规体系。该规定中还明确列出了需要给予保护的地质遗迹类型:

(1)对追溯地质历史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典型层型剖面(含副层型剖面)、生物化石组合带地层剖面、岩性岩相建造剖面及典型地质构造剖面和构造形迹;

(2)对地球演化和生物进化具有重要科学文化价值的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微体古生物、古植物等化石与产地以及重要古生物活动遗迹;

(3)具有重大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岩溶、丹霞、黄土、雅丹、花岗岩奇峰、石英砂岩峰林、火山、冰川、陨石、鸣沙、海岸等奇特地质景观;

(4)具有特殊学科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岩石、矿物、宝玉石及其典型产地;

(5)有独特医疗、保健作用或科学研究价值的温泉、矿泉、矿泥、地下水活动痕迹以及有特殊地质意义的瀑布、湖泊、奇泉;

(6)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典型地震、地裂、塌陷、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遗迹;

(7)需要保护的其他地质遗迹。

(二)建立地质公园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地球科学和环境保护知识

地质遗迹实际上更像是一部无字的历史教科书,它把地球46亿年的历史静静地雕刻在地球的每一寸土地上,展示在人们的眼中。他们或激情澎湃(如火山、瀑布)或沉默静谧(如典型地层剖面、构造行迹)或绚烂夺目(如丹霞、雅丹、矿物宝石产地)或悲凉沧桑(如地质灾害遗迹)……而所有的这些地质遗迹都静静地等在原地,待我们人类去认识和了解,地质公园的建立无疑为普通公众打开了一扇认识地质学、了解地球科学的窗口,人们可以在参观游览山水胜景的同时学习地球科学知识,增强自己环境保护意识。

地质公园不仅有雄奇秀丽的山水,有些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人们身在其中,不仅精神愉悦,心灵也能得到陶冶和沉淀。

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地质公园是面向公众的科普基地,是培养未来地球科学家的摇篮,也是人们丰富知识层面开拓视野的户外课堂,是高校教师和学生进行地质科学探索、研究的基地。

(三)建立地质公园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即:“既能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需要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地质遗迹对于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人们更多地把发展经济的目光放在对传统资源(如煤、石油、金属)的发掘上,这极大地限制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地质公园的建立,使宝贵的地质遗迹资源不需要改变原有面貌和性质而得到永续利用,这是对地质遗迹资源利用的最好方式。

旅游业是一种绿色产业,通过建立地质公园,在地质遗迹和自然生态环境都得到合理的保护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业,进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地质公园的建立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去参观游览,改变了当地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同时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增加居民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地质公园所在地区的旅游知名度也会显著提升,这就会大大激发当地群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地方文化的复兴,更加注重保护当地地质遗迹和自然环境,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地质遗迹资源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3. 庐山国家公园的讲解作文500字

庐山国家公园的讲解作文500字,你可以把庐山国家公园的重点,比如说景色,还有路线详细给大家讲解,用记叙文的形式写就行

4. 浙江发现全球新物种百山祖角蟾,具体长什么样这属于什么科

2021年1月19日上午,浙江省丽水市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布浙江丽水发现了一个新品种,百山祖角蟾。该两栖动物的发现,也对研究两栖动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依据和对象。该新物种是在丽水的百山祖国家公园的溪沟中发现的,因其叫声奇特引起了科研人员的注意,在相关的生物学家进行初步鉴定之后,确定了这是全球的一个新物种。

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更多的生物物种,从而进一步探索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角蟾通常身体长度在2厘米到12.5厘米之间,角蟾擅长伪装,从而去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在树林中生活的角蟾看上去与枯叶十分类似,不起眼。作为全新的两栖物种,百山祖角蟾的发现使科学家意识到,角蟾科的物种的多样性被大大低估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角蟾的不同属性,对其多样性和生物的演化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对两栖动物的新的认识和见解,提高对中国两栖动物的一种保护意识。

5. 百山祖国家森林公园什么时间去合适

国家森林公园面积比较大,要想去必须要早一点,应该在上午九点就要到森林公园内游玩

6. 百山祖国家公园怎么规划那些乡镇自然村

百山祖国家公园规划的乡镇,我觉得还是挺多的,他就在百山组乡村

7. 中国有哪些国家公园

国家森林公园:1982年,中国第一处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批准建立。截至2009年2月,全国共有710处国家森林公园。
缙云仙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56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各界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法规体系的日益完善,中国自然保护区事业才步入依法发展的“快车道”。截止2006年底,全国共有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395个,总面积15153.50万公顷。保护区总面积中,海域面积600万公顷,陆域面积14553.50万公顷,陆域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为15.16%。中国的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不但超过了发展中国家,也超过了发达国家。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数量和比例仍在上升。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7年以前,旧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自1982年起至2009年,国务院总共公布了7批、208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生态示范区:至2000年,全国已有首批33个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地、县和单位被国家环保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国家地质公园:至2009年,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数量已达到了182座。
另外,还有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国家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等。

由国家政府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管理的“国家公园”从2008年才刚刚起步。2008年10月8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已批准建设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试点单位——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该公园地处小兴安岭南麓,范围包括汤旺河原始森林区和汤旺河石林区。此区域是松花江一级支流汤旺河的源头,植被覆盖率99.8%以上。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是亚洲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原始红松林生长地,同时分布着大量云杉、冷杉、白桦、椴树等多达110余种的珍贵树种。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有野生植物612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10种;野生动物2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40余种。区域内自然景观独特,百余座花岗岩石峰构成了奇特的地质地貌,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一处造型丰富,类型齐全,特征典型的印支期花岗岩地质遗迹。

8. 丽水发现全球新物种百山祖角蟾,它都有什么习性

近日,丽水市百山祖国家公园发现两栖纲角蟾科新物种个,命名为百山祖角蟾(Megohprys shanzuensis)。

百山祖角蟾目前仅被发现分布于百山祖国家公园海拔1400-1600米的狭窄范围内,其栖息生境主要为常绿阔叶林附近的山涧溪流,该生境还分布有淡肩角蟾、棘胸蛙、武夷湍蛙、秉志肥螈等两栖动物。

这些物种对溪流的水质及周围植被的要求较为严苛。据悉,这是自百山祖冷杉发现以来,又一个以百山祖命名的物种。

为何能在丽水发现这一新物种?“百山祖国家公园独特的地质地貌是该物种形成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当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得丰富的植被和优良的水质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食物资源。”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博士吴延庆分析。

9. 丽水哪里发现全球新物种百山祖角蟾

1月19日,浙江省丽水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消息称,近日,丽水市百山祖国家公园发现两栖纲角蟾科新物种1个,命名为百山祖角蟾,相关论文已经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权威期刊《ZooKeys》杂志发表。

百山祖角蟾目前仅被发现分布于百山祖国家公园海拔1400-1600米的狭窄范围内,其栖息生境主要为常绿阔叶林附近的山涧溪流,该生境还分布有淡肩角蟾、棘胸蛙、武夷湍蛙、秉志肥螈等两栖动物。这些物种对溪流的水质及周围植被的要求较为严苛。据悉,这是自百山祖冷杉发现以来,又一个以百山祖命名的物种。

(9)百山祖国家公园由什么地质组成扩展阅读

百山祖国家公园简介

百山祖国家公园调查区处于滨太平洋区中国东部浙江西南侧丽水市(图 2.1),属中国东部季风区-华中自然地区-浙闽山地丘陵自然地理副区,为武夷山系北端洞宫山脉腹地,是浙江南部瓯江水系与福建北部闽江水系分水岭区,境内黄茅尖(海拔 1929 米)、百山祖是滨东海温州湾至中国内陆山地的最高山峰群。

境内地质结构复杂,从残留 41 亿年古老地壳锆石遗迹的中元古代变质岩系、古生代岩浆岩变质岩褶皱岩系,到中生代酸性岩浆岩系列(花岗岩侵入岩体、流纹岩熔岩被)与新生代河湖沉积。

百山祖国家公园调查区岩石地层以元古代变质岩、古生代变质岩酸性侵入岩、中生代花岗岩侵入体与流纹岩熔岩被为主,少量中生代新生代河湖碎屑沉积;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地貌为流纹岩熔岩被构造侵蚀山地、丘陵、河湖盆谷地。

10. 丽水发现全球新物种百山祖角蟾

是的,1月19日,浙复江省制丽水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消息称,近日,丽水市百山祖国家公园发现两栖纲角蟾科新物种1个,命名为百山祖角蟾(Megohprys shanzuensis),相关论文已经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权威期刊《ZooKeys》杂志发表。

百山祖角蟾目前仅被发现分布于百山祖国家公园海拔1400-1600米的狭窄范围内,其栖息生境主要为常绿阔叶林附近的山涧溪流,该生境还分布有淡肩角蟾、棘胸蛙、武夷湍蛙、秉志肥螈等两栖动物。

这些物种对溪流的水质及周围植被的要求较为严苛。据悉,这是自百山祖冷杉发现以来,又一个以百山祖命名的物种。

(10)百山祖国家公园由什么地质组成扩展阅读:

角蟾-物种简介

两栖动物。体长约4厘米。背面草绿 色,腹面棕褐色。吻部突出,呈棱角状。背面有许多疣。 雄蟾有声囊,繁殖季节发出鸣声。蝌蚪体形细长,口漏斗状。生活于山溪附近的草丛中、石块下,分布于我国浙 江、安徽、江西、广东、广西等地。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