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叠地质图
Ⅰ 地质图标准叠法的尺寸:长宽各是多少厘米
长27X宽19
Ⅱ 怎么在地质图上判别正断层或逆断层
判断断层为正断层还是逆断层可以通过上盘沿断层相对的方向辨别,上盘沿断层内向下方运动容的断层为正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的断层是下断层。
断层上盘相对于下盘沿断面向下运动,即上盘标志层迹线下方的断层(见断层上盘与下盘)。正断层的断面倾角较陡,一般约为60º。一般认为多数正断层是在重力作用和水平张力作用下形成的,正断层断面的倾角一般为45度~90度。
逆断层是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的断层,一般认为逆断层是受到近与水平的挤压应力作用而成,因之多与皱褶相伴生。
(2)怎么叠地质图扩展阅读
无论是正断层还是逆断层,它们都具有以下特征:
1、断层规模愈大,推移距离愈远,断层面倾角也愈平缓,有时断层面呈波状起伏。逆掩断层常显示出强烈的挤压破碎现象,形成角砾岩、糜棱岩等构造岩。
2、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3、断层的产生是由于地壳运动中产生的强大的压力和张力,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而形成的。
Ⅲ 简谈地质图件的编制原则与制作方法
王蕊 马卓敏
(山东省国土资源资料档案馆)
摘要 鉴于近年来地质图件制作质量逐年下降,笔者结合山东省验收工作中图件常见错误,对地质图件的编制原则和制作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汇总了山东省地质图件汇交验收中好的经验,以期为编制好地质图件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 地质图 编制和选取原则 制作方法
山东省是我国的矿业大省,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和储量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每年提交地质资料的数量逐年增多,但报告质量问题却出现下滑趋势,作为省级地质资料管理人员,为缩短汇交周期,提升报告质量,现把地质图件的编制原则、制作方法和检查验收中常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
1 地质图检查验收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
地质图是表示地质现象及构造特征的专题地图,是地质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地质资料验收过程中,地质图件是检查验收的重点,也是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主要表现为地质图件编制和用色不规范、地形地貌要素选取不恰当、地质代号和图例表示不完整、图面布局不合理、电子文档中图的字库和系统库不匹配等。
2 地质图的编制原则和制作方法
2.1 地质图件的组成要素
地质图件由图名、图幅号、图顺序号、比例尺、图廓线、图面内容、接图表(分幅时)、图例、剖面图(必要时)、柱状图(必要时)、图签等要素组成。
2.1.1 图名
图名是读图的“先导”,一般由工作地区、矿区名称或编号和图的类别三部分按顺序排列组成。
2.1.2 图幅号和顺序号
地质图以种(类)为单位,每一个图号表示一种(类)图,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一幅图印制过程出现分幅,图号用“-”表示。图的顺序号以“张”为单位,一张一号,用阿拉伯数字连续顺序编号。
2.1.3 图廓
通常图件图廓有内图廓和外图廓。内图廓是图幅的实际范围线,用细实线,外图廓是图幅的外围线,用粗实线,主要起装饰作用。
2.1.4 图例
图例是指地质图中所用各种符号的说明,是读图的工具。
2.1.5 图签
每档地质报告附图应绘制统一图签,包含编制单位、图名、拟编、审核、微机制图、项目负责、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院长、图号、顺序号、比例尺、制图日期、资料来源共十几项内容。
2.1.6 比例尺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通常情况下数字比例尺在图名的下方中央处,直线比例尺在整辐图面的最下方中央处,特殊情况可根据图幅实情和图面美观进行合理放置。
2.2 地质图件的编制原则
地质图是以表示地质内容为主的专题地图,图上的其余内容作为编图、用图的依据。我们在编制地质图时必须掌握以下特点,才能突出主题,主次分明,使使用者能迅速地判读出专业内容。
2.2.1 地形地貌要素选取要合理
(1)地形地貌的选取原则
地质图以地质要素为主,地形要素为辅,合理选取等高距是合理选取地形地貌要素和制作地质图的关键。选取的等高距过大,某些重要地貌地形特征就会落选,等高距过小,图面载负量就会过大,影响图的判读和使用。一幅地质图内只能采用一种等高距,当基本等高距不能充分反映地形地貌特征时,可适当加绘间曲线和助曲线,选取的等高距必须是基本等高距的整倍数(表1)。
表1 各比例尺地质图等高距选取参考表
(2)居民地和道路的选取原则
选择居民地时一般先选城镇后选农村,先选行政经济意义重要的大居民地,后选一般居民地,先选交通枢纽、河谷平原、重要境界附近和高级道路终点的居民地,后选偏僻地区的居民地。绘图过程中要处理好十字路口、交叉口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只选取铁路、公路、简易公路、大车路、乡村路和人行小路,废弃的或建筑中的道路不选取。
(3)境界的表示原则
县以上的境界应遵循从高级到低级原则在地质图上进行完整表示,当境界线发生重合时,只绘最高级一级境界线符号。在境界交叉处、明显转折处和图廓边均不得省略境界符号。各级境界通到内图廓时,要在图廓间注出相应的行政区名称。
2.2.2 图面内容要完整,制作要规范
(1)断层和地质界线表示要准确清晰
制作地质图时应先绘主要断层,后绘次要断层。在同级断层相交时,先绘后生成的新断层,再绘早生成的老断层。先描绘第四系界线,后描绘断层线,再绘其他时代地质界线。断层两侧的地质界线不能一笔连绘,即使是两侧界线的错动很小,也要清晰表示。
作图时要处理好地层的新老关系,一般先绘新地层地质界线,后绘老的,由新到老逐次绘出。地质界线要线号准确,粗细一致,弯曲自然,不能穿越双线河、水库、湖塘等水域,当地质界线与河流符号平行重合时,可省略地质界线重合的部分。
(2)地质代号表示要正确,排列要紧凑
地质代号表示要规范,排列要紧凑,大小适宜,若矿点符号与地质代号、地形要素重合,一般应移动地形要素注记,还不能解决时,可用引线将符号、代号引至周围空白处。引线一般不宜超过5.0mm长,线粗0.1mm,并尽量避免同时穿越几个地质体。制图过程中要避免常见错误的出现。
(3)地质图用色要符合图件用色标准
地质图用色是否正确是地质资料检查验收的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图过程中严格遵守各比例尺地质图用色标准和山东省区域地质图计算机制图技术标准。一套地质图中各个地层用色要一致,不得根据自己的喜好给地质图上色,图件做完后要认真检查,出图时要仔细核对图的系统库、字库等。
2.2.3 地质图件图面整饰要美观
除区域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图按有关规范或要求外,地质图件的内外图廓、分度带、坐标网、图廓间注记、图名、图幅号、比例尺、方位标、图例、图签、接图表、坐标系统说明、保密等级注记等要素均按照以下规定进行整饰。
(1)图面格式布局要合理、美观
通常情况下每类地质图都有相对固定的图面格式布局,以矿区地形地质图为例,具体格式布局见图1所示。
图1 图面格式布局
制图时应考虑图的布置、方向、图幅大小和图面内容等,国际分幅的图件应按地形图格式绘出三北方向图(磁针偏角、坐标纵线偏角及磁针对坐标纵线偏角)。平面图的方向应是上北下南或右北左南,剖面图的正北、北东、东、南东端一般放在图的右侧,也可按方位角0°至小于180°范围内放在图的右侧,当剖面方位不一致或呈弧形排列时,应一律向同一方向放平。
(2)图廓绘制要规范、美观
所有地质图件(除部分图件如柱状图外)必须绘制图廓,比例尺1:5万或小于1:5万的各类平面图,应在内外图廓间绘出居民地注记、道路到达注记、经纬度注记、坐标网注记、邻幅图号注记、风度带、界端注记等。图名、图号、区域注记、图例、比例尺、三北方向等以及说明注记等放置在图廓外。
高斯-克吕格直角坐标网线或独立直角坐标网线一般绘在图内廓和分度带内侧线或内图廓和外图廓细线之间,国际分幅的地质图件应在外图廓绘出分度线。
(3)图例要清晰、完整、统一
图中所有图形符号、文字符号、花纹及颜色必须全部列入图例,相同地质体的色调、花纹、文字符号必须一致,地质符号上下排列次序一般为地层系统(自新至老),侵入岩(自新至老、自酸性至超基性)、岩相、构造、矿产、探矿工程、其他等。一般情况下图例宜置于图廓右线外侧,当图内有较大空白时,亦可放在图内。图例内注记不得用行、草书体,字体和字号应按有关标准图式规定执行,图例应加绘图框线,线粗宜为0.3mm,图例框的大小及长宽比例应视图面大小、内容多少而定,其长宽比例为12:8,大比例为15:8。
2.3 其他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2.3.1 图的裁剪
制作地质图的过程中,往往会根据自己用图的需要,把搜集来的资料经过裁剪后进行运用,裁剪图上应注意图面四周的地质体代号是否注全、等高线是否闭合、图廓线内的居民地名称是否注全、境界的行政区划名称是否注全和河流道路的名称是否注全等问题。裁剪后的图图面要清晰、字体大小适中、内容安排合理。
2.3.2 出图
出图是地质图制作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后的环节。出图前要认真检查图面内容、字库和系统库是否正确、出图比例和纸张大小是否合适、打印机墨盒是否有墨等问题,经过自查或互查后,确保图件无误,方可进行出图。
2.3.3 图的粘接
由于受纸张大小和打印机幅面的限制,地质图制作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图的粘接。为保证图的质量和美观,粘接图时应采用乳胶,居民地、地质体及界线等重叠部分要尽可能地闭合或连接,不得出现错位和污垢现象。
2.3.4 叠图
地质报告一般都放置在A4大小的报告盒内,这就需要对地质图进行折叠。叠图时要叠成手风琴式,尽可能把图面有效内容往里折叠,只露出图名和责任表即可。为使得一套报告中所有图件大小一致,叠图时需要在叠图台上或按照叠图板的大小进行仔细操作。
3 地质图件汇交验收经验总结
2001年山东省开始要求汇交电子文档,通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一支人员相对固定的地质资料汇交队伍,坚持每年至少举办一期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培训班,重点讲解汇交过程中常见问题特别是地质图件普遍出现的问题。为提升全省地质资料汇交质量,省厅资源处和资料档案馆编辑出版了《山东省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制指南》,书中对地质图件的编制要求、版式、用色、地层和地质代号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使汇交人更好地编制地质图件,日常工作中我们收集和整理了各类地质图件国家制作标准,印制了《地质图件编制国家标准与规范汇编》,发放给各地勘单位和汇交人。
通过档案馆资料管理人员、资料编制单位和汇交人的共同努力,目前山东省各类地质图件编制质量大大提升,特别是矿区地形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实际材料图等,图件主题突出、用色正确、主次分明、图面美观,读者能迅速地判读专业内容。下一步我们准备利用山东省地质资料管理QQ群交流群、山东国土资源资料档案馆网站、培训班和交流会等方式,搭建资料管理员、编制单位和汇交人之间联系的平台,大家相互学习,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和改正,共同为提升山东省地质图件和地质资料的质量贡献力量。
Ⅳ 整理地质图
(一)确定编图单位及编图边界
1)以1:5万、1:20万、1:25万地质图及其他实际材料图中侵入岩内容作为基础。
2)对原岩相分带界线的性质进行审查和/或确认,进行侵入单元解体。
3)核对野外记录本,补充登记原来认为意义不大的小侵入体和岩脉。
4)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填写实测侵入岩体登记表(表5-1)。
5)成分、结构、构造均一的侵入体称为一个侵入单元,由多个同时代或侵入期次侵入单元组成的侵入体称为复式侵入体,由多个不同时代或侵入期次侵入单元组成的侵入体称为杂岩体。进行侵入岩体登记时,应当详细,描述侵入体的组成结构,并按照构造岩浆带、段、区、热中心、岩石组合、侵入单元等岩浆构造单位进行系统编号,如I(构造岩浆带编号)-A(段编号)-a(区编号)-1(热中心编号)-1(组合编号)-(1)(侵入单元编号)。
表5-1 实测侵入岩体登记表
(二)收集并整理物、化、遥资料
1)收集地球物理资料,包括航磁、重力、电法探测资料及其推断解释,为综合识别隐伏侵入体奠定基础。
2)收集遥感资料,包括航、卫片及其推断解释,特别关注环形构造与放射状构造以及解释的蚀变带类型与空间展布。
3)收集区域地球化学测量数据,综合判断侵入岩对元素浓聚中心的贡献。
4)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根据各种异常中心的叠置关系综合判断隐伏侵入体边界范围(表5-2)。
表5-2 推测侵入岩体登记表
(三)收集并整理同位素测年数据
1)收集现有地质报告和正式出版物中发表的侵入岩测年数据,填写同位素测年结果登记表(表5-3),并依据侵入岩地质特征确定各测年结果所代表的地质意义。
表5-3 侵入岩体同位素测年结果登记表
2)在不违背地质证据的条件下,确定侵入岩形成年龄时单矿物年龄优于矿物-岩石混合年龄,后者优于全岩样品年龄;当对比测年结果均为单矿物年龄时,按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图5-1)高低确定成岩年龄;锆石U-Pb测年结果之间进行对比时,当单颗粒锆石仅有一次生长历史时,TIMS的精度要高于SHRIMP年龄精度。当颗粒锆石有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生长历史时,SHRIMP年龄优于TIMS年龄(陆松年,2009,个人交流)。
3)对收集到的测年结果进行原始数据登录,包括原始编号、侵入单元编号、岩石名称、取样位置、样品类型、样品特征、测试方法、测试条件、测试精度、测试单位、测试时间、资料来源(参考文献),并按照实验室给出的原始数据格式记录所有原始测试数据,同时讨论测年结果可能代表的地质意义。
4)对区域侵入岩同位素测年结果进行面积加权统计,作区域侵入岩形成年龄频率直方图,以众数值作为区域岩浆活动峰期年龄,以低值区和高值区的镁铁质岩浆活动(包括脉岩与火山岩)分别作为岩浆-构造演化旋回(阶段)结束和开始的年龄。进而划分岩浆侵入期次和岩浆活动时间序列。
Ⅳ 求一张叠瓦构造的地质剖面图,谢谢大家!
叠瓦构造的地质剖面图
Ⅵ 怎么把地势图和地质图叠加在一起
没听过什么是地势图 应该是地形图吧
根据坐标网重叠投影
Ⅶ 怎么把输电线路的路径图准确放在区域地质图上
如果要精华重合,你必须找到你路径图上与你的区域地质图上相同点的的控制点,控制点不少于3个,然后通过三个相同控制点的数据将路径图叠加到区域地质图上。这是本人的工作方式。
Ⅷ 我现在需要将三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图通过gis叠加后获得更小的风险小区,请问应该怎么做,求具体步骤
体步骤
Ⅸ 求大神回答地质图的问题 麻烦详细点=,=
1、Y的侵入时间为晚二叠世(P3),(图中显示:Y已侵入P2中,而J又沉积于Y侵入专体之上,所属以可判断Y侵入时间晚于P2,早于J);
2、地层与岩浆侵入体(Y)之间为角度不整合;奥陶系(O)—中二叠统(P2)之间为整合接触;侏罗系(J)—白垩系(K)之间为整合接触;侏罗系(J)与中二叠统(P2)之间为角度不整合。
3、断层为逆断层,形成于晚二叠世(P3);(图中显示断层已将P2切割,故晚于P2,而未将Y切割,故又早于Y侵入体)。
4、图中一共3个褶皱,图中间是一个背斜(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故为背斜),形成于晚二叠世(P3),(因为P2地层发生了褶皱,J未发生褶皱,褶皱形式时代要晚于参与褶皱的最新地层);
左上角是一个向斜(P2两侧为新地层P1,故为向斜),形成于晚二叠世(P3);
右下角是一个向斜。
Ⅹ 地质图空间数据在线服务:网络版地质图
张宝林1胡雄伟2
(1.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2.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100037)
摘要 网络版地质图是互联网环境下地质图空间数据应用服务一种新形式,是地质图的服务产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提供快速浏览、定位服务;②多比例尺无缝放大/缩小显示服务;③提供地理、地质属性的快速查询、检索和显示服务;④提供编辑、加工服务;⑤提供定制、订购服务等类型。地质图空间数据服务是一种综合性数据服务,涉及WEBGIS技术、IMS(互联网地图服务)技术、WEB服务技术和数据库等多项技术。基于MAPGIS7.0IMS搜索引擎开发的网络地质图服务软件(GeoMIS),已经在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运行,提供了初步的地质图浏览查询服务。
关键词 数据服务;WEBGIS;地质图空间数据;网络地质图
1 引言
互联网(尤其是宽带网)的普及,改变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扩大了科研成果的应用领域和范围。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在内的广大社会公众获取科学技术信息、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包括地质图在内的基础地质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大,地质图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环境调查、农业、能源、工程、旅游等领域。
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尤其是被大家熟悉和广泛接受的Google Earth方式,通过互联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地质图服务,满足社会各界对基础地学信息的需求,尤其是社会公众对地质图件的需求,是地质学家和地学信息工作者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质调查局已经把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地学信息服务作为地质调查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USGS网站提供了丰富的地图查询服务,英国地质调查局和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开发了面向地质学家的专业编图系统(WEB Mapping),用户可以对地图空间属性进行选择、提取、显示、叠加等操作,实现在线动态编图。
为了提高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空间数据的在线服务的水平,我们在地质图空间数据在线服务方面作了初步尝试,开发了“网络地质图服务系统”(GeoMIS,GeoMap Internet Service),在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提供了在线试运行服务,同时对网络地质图内容、形式以及相关技术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2 网络地质图:概念及特点
地质图作为地质信息的综合载体,地质编图是一项专业性、时效性、学术性非常强的复杂综合研究工作。区域地质学家在地质图编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内容组织、图饰表达、出版发行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地质图件都是二维平面图,受图面负担的限制,地质图图面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只能通过地质图说明书以及其他补充图件的形式予以补充和注解说明。
GIS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地质图编图、制图和数据管理的技术水平,减小了传统编图的工作量,逐步实现了编图、数据管理的规范化。
传统地质图和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在推广应用方面受到了地理信息管理规定等限制。大量地质图无法提供公众服务,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主要直接用户还是GIS技术人员,地质学家和公众需要借助于GIS软件人员的帮助才能查询编辑和利用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从面向服务应用、扩大地质图数据服务领域角度出发,尤其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提供地质学家和普通公众能够直接使用便捷有效的地质图数据服务的角度考虑,我们认为开发网络(版)地质图有利于改善地质图的公众服务。
网络版地质图以满足广大的地学/非地学专业以及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获取地质图服务的需求为目的,是一种地质图的一种新表现形式,是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应用服务产品,兼有传统纸质地质图和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优点。
(1)既符合传统的阅读习惯,又适合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操作浏览习惯。
(2)能够快速在互联网环境发布,提供无缝放大/缩小、漫游、浏览、查询服务。
(3)具有多样化数据组织方式,包含丰富图形(矢量)、属性等地质信息,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例如,可以将地质图说明书内容放到属性数据库中,并与图面属性关联,用户在浏览图面时就可以直接查阅诸如采样点的描述、标本照片、各种地质现象的描述说明等信息。
(4)具有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可以方便地展现多元、多比例尺、多层地质、地理等信息。
(5)可以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提取、编辑与加工功能。
地质编图不但是一个基础地学信息综合研究整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基础地学信息服务产品加工和服务的过程。我们需要把服务的思想贯彻到编图的整个过程,在保证图件科学性、准确性的基础上,考虑不同的用户群和不同应用的需求,丰富应用服务内容和表达方式,尤其是面向非地质专业的内容。因此,整个编图过程可以成为一个地质图系列产品的生产过程,网络地质图是该过程的一个产物。
网络版地质图是一种公开版地质图。通过叠加DEM或公开航/卫片数据编制2.5维或3维地质图,可以解决目前因地理空间信息涉密而导致地质图无法公开推广利用的难题。
网络地质图的发行可以缩短地质图出版发行的周期、降低成本、扩大应用领域,大大提高地质工作的科学、社会和经济效益。
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发布了全国地质图(1:500万,1:250万)、分省及重要成矿带地质图的网络版,作了多比例尺地质图空间数据的在线浏览、查询等服务的初步尝试,对于内容、形式等方面有待于深入研究。
3 在线空间数据服务及实现
OGC对WEB地图服务(WMS)作了严格而详细的规定,并建立了相应的服务标准或规范。IMS技术的进步使得地质图空间数据在线服务成为现实可能。Google Earth的推出是对GIS在线服务的推动和促进,成为被广大用户所接受的在线地图服务的一种规范化服务模式。普通用户更关心的是地质图空间数据服务网站可以获得的具体服务业务,包括以下基本服务和专业服务两个方面:
基本服务内容包括:①浏览服务:提供图件浏览、放大/缩小、区域漫游、图层选择、叠加显示等操作功能。除了图形浏览外,还包括地质图关联空间属性和地质属性查阅、浏览。浏览服务可以是以矢量方式提供(WEBGIS),也可以是以栅格图像形式,提供快速浏览。②查询服务:提供地理信息和地质属性的查询功能,按照查询方式,可以是关键词查询、图形化选择查询(矩形、圆形、线形、多边形)查询。查询结果的显示以及示踪。
专业服务内容包括:①定制加工服务:用户可以选择特定区域向服务器定制相关的图件或数据;②动态编辑服务:用户可以选择数据集、图层、特定的属性进行显示、编辑,形成新的图件;③数据转换、加工和互操作服务:提供不同格式数据的转换、加工和交换服务。专业服务是一种面向专业用户的深层次的数据服务。
网络版地质图的开发除了涉及地质编图和空间数据库建设所需的相关技术外,还需要有一个能够表示地质图空间数据丰富内容的浏览服务系统,以便用户能够获得必要的服务,涉及WEBGIS、IMS技术、ajiax、WEB服务等技术。采用MAPGIS 7.0 IMS搜索引擎技术开发了地质图服务系统(GeoMIS,GeoMap Internet Service)已经在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提供试运行服务,其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地质图在线服务系统结构示意图
4 结论
网络版地质图是一种地质图应用服务产品的新形式,是实现地质图空间数据在线服务的一种新途径。网络地质图的编制和开发有助于扩大作为重要地学信息载体—地质图的推广应用,提高地质调查和地学研究成果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扩大服务领域。网络版地质图的内容、格式和标准规范有待于深入探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