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p2m是什么地质年代

p2m是什么地质年代

发布时间: 2021-02-12 03:40:21

Ⅰ 地质年代表的释义

地质年代是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的时间单位,通常在地质学和考古学中使用。

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

1、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

2、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1)p2m是什么地质年代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新生代分第四纪、新近纪和古近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前开始。

2.中生代从2.5亿年前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古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4.震旦纪——很早以前,在我国(特别在北方)就发现在古老变质岩系(即前震旦亚界)之上,含有丰富化石的寒武系之下,发育了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没有变质的或变质程度很低的沉积岩系。


Ⅱ 地质年代表划分

1、宙为最大的地质年代单位,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4个宙(曾经也分为隐生宙和显生宙)。

2、4个宙下面又对应划分了5个大的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除此之外还有冥古宙之下划分的雨海代、酒神代等月球地质年代单位;5个大代中的个别又进行了二级代划分,如元古代分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等等)。

3、5个代之下又对应划分了12个纪,除此之外国内一般还沿用元古代下的长城纪、蓟县纪、青白口纪等非国际认证的单位。

(2)p2m是什么地质年代扩展阅读:

从隐生宙到显生宙过渡标志性时间便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现在地球上存在的大多数动物种群都起源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为后来地球物种奠基的正是这次“大爆发”。关于这次生命大爆发的假说有多种,每一种都能够启发我们对于生命这个概念的理解。

假说 1:大气含氧量的升高阻碍生命进化的一大因素便是大气的含氧量,因为含氧量过低,生物无法进行“生理氧化”所以无法从低级演化到高级。

假说2:视觉的出现视觉是最强大的一种感觉,复杂的眼睛可以非常精确的定位猎物,可以观察三维空间非常有效的捕捉猎物,视觉的出现使得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以非常快的速度发生,但是更复杂的眼睛是在稍晚时候才进化出来,视觉来源生物对于光线的感知。

假说3: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发生在整个生物界的进化过程中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由于有性生殖提供了遗传变异性,从而有可能进一步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这是造成寒武爆发的原因之一。

假说4:埃迪卡拉纪的软体动物寒武纪之前的年代被称为埃迪卡拉纪埃迪卡拉纪的动物是没有骨骼的软体动物,寒武纪中最早出现的棘皮动物便是他们的后代,因为软体动物没有骨骼,所以没有留下相应的化石,但是真相仍是物种按部就班的演进,只是没有留下化石而已。

Ⅲ 地质时代的地质年代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
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时带。
例如寒武纪是地质年代单位,寒武纪所沉积的地层就叫寒武系。同理,古生代沉积的地层叫古生界。
下表为地质时代简表(时间单位:百万年) 宙 代 纪 符号 开始时间
(百万年前) 持续时间
(百万年) 生物发展阶段 隐生宙 太古代
Ar 没有国际性的划分方案 3800 1300 晚期有菌类和低等蓝藻存在,但可靠的化石记录不多。 隐生宙 元古代
Pt 没有国际性的划分方案 2500 1958 蓝藻和细菌开始繁盛。至末期,无脊椎动物出现。 显生 古生代
Pz 寒武纪 ∈542.0 53.7 红藻、绿藻等开始繁盛。与元古代化石相比,若干门类无脊椎动物,尤其是三叶虫“突发性”开始繁荣。低等腕足类、古杯动物等发育。 显生宙 古生代
Pz 奥陶纪 O 488.3 44.6 藻类广泛发育。海生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笔石、头足类、腕足类、棘皮动物(海林檎)等非常繁盛,板足鲎类出现。发现可靠的四射珊瑚。钙藻发育。 显生宙 古生代
Pz 志留纪 S 443.7 27.7 在末期,裸蕨类开始出现。腕足类和珊瑚繁荣。三叶虫和笔石仍繁盛。无颌类发育。至晚期,原始鱼类出现。 显生宙 古生代
Pz 泥盆纪 D 416.0 56.8 早期裸蕨类繁荣,中期以后蕨类植物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腕足类和珊瑚发育。原始菊石出现。昆虫和原始两栖类(迷齿类)最初发现。鱼类发展。至晚期,无颌类趋于绝灭 显生宙 古生代
Pz 石炭纪 C 359.2 60.2 真蕨、木本石松、芦木、种子蕨、可达树等大量繁荣。笔石衰亡。珊瑚、蜒类、腕足类很多。两栖类进一步发展。爬行类出现。 显生宙 古生代
Pz 二叠纪 P 299.0 48 至晚期,木本石松、芦木、种子蕨、可达树等趋于衰落,裸子植物如松柏类等开始发展。菊石、腕足类等继续发展。本纪末,四射珊瑚、床板珊瑚、三叶虫、蜒类绝灭。巨大的爬行类(恐龙)出现。 显生宙 中生代
Mz 三叠纪 T 251.0 51.4 裸子植物进一步发展。腕足类减少。菊石和瓣鳃类发育。迷齿类绝迹。爬行类发展。哺乳类出现。 显生宙 中生代
Mz 侏罗纪 J 199.6 54.1 真蕨、苏铁、银杏和松柏类等繁荣。箭石和菊石兴盛。巨大的爬行类(恐龙)发展。鸟类出现。 显生宙 中生代
Mz 白垩纪 K 145.5 80 本纪后期,被子植物大量发展。有孔虫兴盛。菊石和箭石渐趋绝迹。爬行类至后期急剧减少。 显生宙 新生代
Kz 第三纪 R 65.5 63.7 植物和动物逐渐接近现代。早第三纪大型有孔虫(货币虫类等)繁荣。硅藻茂盛。哺乳类繁荣。 显生宙 新生代
Kz 第四纪 Q 1.8 至今 本纪初期人类祖先出现。 在地球历史中,发生一些天文与地质事件,将事件的时间段叫做地质时期。
在各地质时期,在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空间及太阳系和地球所发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壳运动、岩石、构造、古生物、地磁、古气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记录。
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地质作用不同,特征不同。

Ⅳ 地质年代中这几个字母代表什么

Q第四纪,N晚第三纪,E早第三纪,K白垩纪,J侏罗纪,T三叠纪,P二叠纪,C石炭纪,D泥盆纪

Ⅳ 关于《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中有关问题的说明

1.为充分反映中国各地质历史时期地层发育的特色和便于广大地质工作者应用,《中国地层指南》中所附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被分解为两个表:表(工),显示海相地层区的年代地层系统;表(Ⅱ),显示陆相地层区的年代地层系统。同时,为方便与国际地层对比,还附有2000年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的最新版本《国际地层表》本说明书所附的该表已译成中文,表中阶名的译名,除志留系和中二叠统的阶名是参照金玉玕等(2000)所译该表中文版译出外,其余各系的阶名均根据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93年公布的《地质学名词》中的译法译出。

2.表中各级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的命名,宇(宙)、界(代)两级和显生宙时期系(纪)一级的单位名称,均采用国际通用的名称,但元古宙时期各系(纪)一级的名称一律采用我国自己的专名;统(世)一级,除新生代时期各统沿用国际通用的专名外,其余各地质时代的统(世)一级单位均不用专名,二分的以下(早)、上(晚),三分的以下(早)、中(中)、上(晚),四分的以下(早)、中(中)、上(晚)、顶(末)表示;阶(期)一级,全部用我国自己的专名(除中奥陶统上部的达瑞威尔阶外)。

3.表中各级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的代号,本着简单、实用原则,确立我国自己的代号体系:宇(宙)一级,用该单位英文名称的两个大写正体字母表示,如太古宇(宙)用AR、元古宇(宙)用PT、显生宇(宙)用Pz界(代)一级,用该单位英文名称的一大、一小两个正体字母表示,如古生界(代)用Pz、中生界(代)用Mz、新生界(代)用Cz表示,但太古宇(宙)四分用Ar0-3表示,元古宇(宙)三分用Pt1-3表示;系(纪)一级,除中新元古界(代)的长城系(纪)、蓟县系(纪)、青白口系(纪)、南华系(纪)以汉语拼音名称第一音节的双辅音的一大、一小两个字母或用其汉语拼音名称头两音节第一字母的一大、一小两个正体字母表示(分别为Ch、Jx、Qb、Nh)外,其他各系(纪)均以其英文名称的字首第一字母的大写正体表示,但寒武系仍用

符号表示,古近系(纪)的英文名称首字母P已用于二叠系,本表参照《国际地层表》采用E为其代号;统(世)一级,以系(纪)级代号为基础,在其右下角注以阿拉伯数字1、2、3等序号构成,表示下、中、上统含义,但第四系(纪)的更新统(世)和全新统(世)例外,其代号分别暂以Qp和Qh表示;阶一级,是在统的代号基础上,在其右上角注以该阶在统内所处序列位置的阿拉伯数字顺序号1、2、3、4、……,如新厂阶

、四排阶

、达拉阶

、长兴阶

等。

4.表中各系间(太古宇是界间)和系内的统间界线(除个别外)均标注了界线同位素年龄。前寒武系部分原则上参照引用《国际地层表》(2000)中所推荐(经国际地层委员会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的全球标准地层年龄;但古元古界与中元古界之间的界线年龄未采用国际上的全球标准地层年龄1600Ma,而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按1989年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召开的“中国元古时期地层分类命名会议”的讨论决定,采用1800Ma;此外,《国际地层表》中“末元古系(纪)”的下界全球标准地层年龄采用650Ma,而本表中,经重新厘定后的“震旦系(纪)”的下界(即陡山沱阶的底界)年龄推定采用680Ma;自寒武系底界开始,以后的各系、统间界线的年龄值多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略作调整,与《国际地层表》中所采用的年龄值不尽一致。

5.表(Ⅰ)(海相地层区)中的建阶序列,只列到三叠系。自侏罗系至第四系,由于海相地层在中国分布局限,无广泛对比意义,且不甚系统发育,难以建立起系统的阶序列,因此暂时空缺;在已建阶的一些系的若干层位,由于目前研究程度不够亦暂时空缺或注明“待建”,如:中志留统上部至上志留统和顶志留统、下泥盆统底部、上泥盆统锡矿山阶与邵东阶之间以及中三叠统上部。另需说明,《指南》所附表中下志留统上部紫阳阶所分两个亚阶的位置颠倒了,马蹄湾亚阶应在下,南塔梁亚阶应在上,在本说明书所附表中已予以订正;此外,该表中志留系的统级栏目中,“顶志留统(世)S4”一项中的顶字后漏了时间单元“(末)”字,这次印刷时也予以补充。表(Ⅱ)(陆相地层区),在现有条件下,在陆相地层区试建有真正意义的地层划分对比标准的建阶工作,应当从三叠系开始,表中石炭系和二叠系虽都已建阶,但石炭系所建的阶均非纯陆相而是海陆交互相,其识别标志多以其海相夹层中的生物特征予以厘定,失去真正陆相阶的涵义;而二叠系中所建的阶,目前均难以准确确定其时限,因此这些阶在当前阶段暂难应用,本文暂不予说明。

6.本文重点对各系所列各阶进行简明扼要的定义性说明(不展开论述),主要内容包括:阶的名称(含中文名称、汉语拼音名称,原有英文译名的以括号注出),命名人和命名时间,命名地点和层型剖面位置,该阶的定义(主要生物识别标志),层型剖面岩性特征,同期岩石地层单位与国际上相当单位间的对比关系以及底界年龄等。

7.为了解和掌握截至目前已经国际地层委员会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确立了阶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GSSP)的情况,凡已正式确立了GSSP的,在本书所附表中的有关阶的底界右侧以黑圆点标出;元古宇凡已确定单位底界界线全球标准地层年龄(GSSA)的,均在相关单位底界的右侧以黑三角标出。

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Ⅰ)、(Ⅱ)”和国际地层表。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Ⅰ)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Ⅱ)

国际地层表(选自2000年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的版本)

续表

续表

续表

Ⅵ 地质年代顺序表

二,中国地质年代表
代 纪 世 代号 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
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人类出现
晚更新世 Qp
中更新世 Qp2
早更新世 Qp1 1.64
新近纪上新世 N2 5.00
中新世 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
古近纪渐新世 E3 37.5
始新世 E250
古新世 E1 65 鱼类出现
-------------------------------
中生代白垩纪 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
侏罗纪 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
三叠纪 T 250 蜥龙 鱼龙出现
-------------------------------
晚古生代二叠纪 P 290 兽行型类 裸子植物出现
石炭纪 C 362坚孔类 种子蕨 科达类出现
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 节蕨 石松 真蕨植物出现
早古生代志留纪 S 439 裸蕨植物出现
奥陶纪 O 510 无颌类出现
寒武纪 -- 570 硬壳动物出现
-----------------------------
新元古代震旦纪 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
南华纪 Nh 800
青白口纪 Qb 1000 多细胞动物 高级藻类出现
中元古代蓟县纪 JX 1400 真核动物出现 (绿藻)
长城纪 Ch 1800
古元古代滹沱纪Hl 2300
五台纪 Wt 2500
-----------------------------
新太古代 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 (菌类及蓝藻)
中太古代 Ar2 3200
古太古代 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始太古代 Ar0 45oo
----------------------------------------------------------------------------------------------------------------------国际性地层单位适用于全世界,是根据生物演化阶段划分的。因为生物门类(纲、目、科)的演化阶段,全世界是一致的。所以据此划分的地层单位必然适用于世界,称国际性地层单位,包括界、系、统。
界——国际性通用的最大的地层单位,包括一个代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界的一部分,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二级单位,代表一个纪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系一般是根据首次研究的典型地区的古地名、古民族名或岩性特征等命名的,如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白垩系等。
统——系的一部分,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三级单位,代表一个世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有阶、时带,地方性地层单位有群、组、段、层。
地质时代单位有代、纪、世、期、时。
代——地质时代的最大单位,在代的时间内形成界的地层。代的名称和界的名称相符合,如,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纪——代的一部分,代表形成一个系的地层所占的时间。纪的名称和系的名称符合,如寒武纪、奥陶纪等。
震旦纪——很早以前,在我国(特别在北方)就发现在古老变质岩系(即前震旦亚界)之上,含有丰富化石的寒武系之下,发育了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没有变质的或变质程度很低的沉积岩系,其中除含有大量藻类化石外,很少发现其他生物遗迹,当初就把这套地层命名为震旦系,其时代称震旦纪。震旦是中国的古称。中国是震旦系发育最好的国家,地层完整,剖面清楚,分布广泛。因此,我国很早就把震旦系列入我国地质年代表中。
寒武纪——是因英国的寒武山脉(今译坎布连山脉)而得名。
奥陶纪和志留纪——是根据英国威尔士一个古代民族居住的地方名称和古代民族名称命名。
泥盆纪——是因英国西南部泥盆州(现译为得文郡)海相岩系而得名。
石炭纪——因英格兰的高山灰岩及其含煤层而得名。
二叠纪——最初得名于乌拉尔山西坡的彼尔姆州,“二叠”则因该时代德国南部地层可以分为上下两套而得名。
三叠纪——当初按德国南部地层的三分性特点而命名。
侏罗纪——按法瑞交界地方侏罗山(现译为汝拉山)地层研究而命名。
白垩纪——按英吉利海峡两岸主要由白垩土地层构成而命名。

Ⅶ 地质年代表及地层年代表是怎么划分的

中国地质年代表 代 纪 世 代号 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 -----------------------------------------------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人类出现 晚更新世 Qp中更新世 Qp2 早更新世 Qp1 1.64 新近纪上新世 N2 5.00 中新世 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 古近纪渐新世 E3 37.5 始新世 E250 古新世 E1 65 鱼类出现 -------------------------------中生代白垩纪 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 侏罗纪 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 三叠纪 T 250 蜥龙 鱼龙出现 -------------------------------晚古生代二叠纪 P 290 兽行型类 裸子植物出现 石炭纪 C 362坚孔类 种子蕨 科达类出现 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 节蕨 石松 真蕨植物出现 早古生代志留纪 S 439 裸蕨植物出现 奥陶纪 O 510 无颌类出现 寒武纪 -- 570 硬壳动物出现 -----------------------------新元古代震旦纪 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 南华纪 Nh 800 青白口纪 Qb 1000 多细胞动物 高级藻类出现 中元古代蓟县纪 JX 1400 真核动物出现 (绿藻) 长城纪 Ch 1800 古元古代滹沱纪Hl 2300 五台纪 Wt 2500 -----------------------------新太古代 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 (菌类及蓝藻) 中太古代 Ar2 3200 古太古代 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始太古代 Ar0 45oo 地质年代是地球演化过程中某一时间阶段的划分方法。 地球的历史按等级划分为:宙、代、纪、世、期、亚期等六个地质年代单位。 地质年表 第四纪-全新世-距今1万年 第四纪-更新世-距今250万年 第三纪-上新世-距今1200万年 第三纪-中新世-距今2500万年 第三纪-渐新世-距今4000万年 第三纪-始新世-距今6000万年 新生代-第三纪-古新世-距今6700万年 白垩纪-距今1.37亿年 侏罗纪-距今1.95亿年 中生代-三叠纪-距今2.30亿年 二叠纪-距今2.85亿年 石炭纪-距今3.50亿年 泥盆纪-距今4.00亿年 志留纪-距今4.40亿年 奥陶纪-距今5.00亿年 显生宙-古生代-寒武纪-距今6.00亿年 元古代-震旦纪-距今18.0亿年 隐生宙-太古代 距今>50亿年

Ⅷ 地质年代的划分简表

时代、地层单位及同位素年龄(百万年) 开始繁殖时期 主要化石门类 代(界) 纪 (系) 时代间距 距今年龄 植物 动物 新生代K Z 第四纪Q 2—3 0.01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陆生孢子植物
真核藻类
真核生物 古人类
哺乳动物
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鱼类出现
硬壳动物
裸露动物
多细胞动物 被子植物;哺乳动物及人类 新近纪N 7—8 2—3 被子植物;哺乳动物及蝙蝠类、鲸类;有孔虫,软体,六射珊瑚、淡水介形类。 5 古近纪E 15 25 20 40 10 60 中生代M Z 白垩纪K 70 70 昆虫、爬行类极盛;淡水鱼类、菊石、箭石、有孔虫 侏罗纪J 55 140 苏铁、松柏、本内苏铁及蕨类;爬行类;菊石类、 三叠纪T 35 195 苏铁及蕨类、木 等;鱼类、爬行类;出现恐龙。 古生代P Z 晚古生代 P Z2 二叠纪P 50 230 石松类、有节类、真蕨,种子蕨;两栖类;珊瑚、腕足类、菊石 石炭纪C 70 280 泥盆纪D 50 350 早石生代P Z1 志留纪S 40 400 珊瑚、层孔虫;软体动物,以笔石、腕足、珊瑚为标准 奥陶纪O 60 440 笔石、鹦鹉螺类、三叶虫、牙形刺 寒武纪 ∈ 100 500 元古代(宙)P t 晚P t3 震旦纪Z 200 600 三叶虫为主及古杯类、小壳类化石 青白口纪Qb 200 800 菌藻类,小母动物,蠕形动物 中 P t2 蓟县纪Jx 800 1000(900) 菌藻,古藻类(叠层石) 长城纪Ch 1800(1600) 早P t1 700 2600 太古代(宙)Ar 1300 3800 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藻类)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Ⅸ P2M是什么概念与P2P的区别是什么

P2M,指的是P2M模式,即个人对个人去中心化商务管理工作实践。

P2M与P2P的主要区内别如下:

一、容性质不同

1、P2M:去中心化商务管理的模式。

2、P2P:P2P是互联网金融点对点借贷平台。

二、特点不同

1、P2M:个人直接工作,用P2M模式,技能就业,资源创业,没有中间公司赚差价,经理省时省力又省心,成员自由开心多赚钱。

2、P2P:资金雄厚,流动性充足;风险控制能力强,利用银行系P2P的天然优势,通过银行系统进入央行征信数据库,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借款人的信用情况,从而大大降低了风险。

三、作用不同

1、P2M:以“社交式工作”为内容方向,改变了原有公司制的结构和管理层级。

2、P2P:属于民间小额借贷,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网络信贷平台及相关理财行为、金融服务。

Ⅹ 地质年代 B.P.是什么的缩写

这不是地质年代,是距今多少年的简称

样本距现在的年龄 BP:before present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