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91上水文地质图图例怎么看

91上水文地质图图例怎么看

发布时间: 2021-02-11 23:32:42

⑴ 谁知道《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GB∕T 14538-1993》图例的意思

最左边的是表示富水性表示颜色,右边的两个代表标准色,下面数字代表的是回标准色序号,在上面与之对答应的是其百分比。这是需要你自己编辑颜色库来创建颜色的,比如第一个,打开MAPGIS中系统库中编辑颜色库功能,新建一颜色,下面的黄色条调制100%,青色调至50%,就生成了第一个颜色。依次类推,所有颜色都能做出来。

⑵ 综合水文地质图

综合水文地质图,实际上是把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中所获得的各种水文地质现象和资料,用特定的代表符号、色调和方式,按一定比例尺缩小表示到图纸上的一种具综合内容的水文地质图件。但它又不是野外现象的简单罗列,而是把野外获得资料在进一步整理、分析和系统化的基础上,更深刻地反映出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规律性。

按原地质矿产部颁布的《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补充规定》,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的基本原则是:编图时首先要划分出五种基本类型地下水,即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冻结层水。每种基本类型可根据不同情况划分为若干亚类。类和亚类应突出表示出富水等级、埋藏条件和水质。并规定类型用普染色表示,亚类采用接近的普染色表示,层次要分明,用色阶深浅表示富水性等级,埋深用等值线、线条、花纹符号等表示,水质用水点、等值线、符号等表示。

(1)松散岩类孔隙水:一般分为潜水和承压水两个亚类,每亚类又可按单井涌水量划分为若干个富水等级,并圈定其界线。同一含水岩组也要区别其富水程度。按单井涌水量一般分为:①水量极丰富的:单井涌水量大于5000m3/d;②水量丰富的:单井涌水量为1000~5000m3/d;③水量中等的:单井涌水量为100~1000m3/d;④水量贫乏的:单井涌水量为10~100m3/d;⑤水量极贫乏的:单井涌水量小于10m3/d。

多层结构含水层,一般可归并为潜水与承压水或浅层水与深层水两组,用双层结构法表示,即宽窄条相间,宽条代表上部(潜水或浅层水),窄条代表下部(承压水或深层水),富水性用不同色调表示(图7-1)。

图7-1 双层结构表示法表示松散岩类孔隙水示例

埋深资料较多时,应绘制等水位(压)线,并表示出潜水位或承压水顶板的埋深;资料较少时,可分区分级用图例或不同线条表示。

(2)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系指分布在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内、比较稳定的裂隙孔隙水。不同含水层(组)或同一含水层(组)的不同地段应按单井涌水量划分出富水等级:即大于1000m3/d,100~1000m3/d,小于100m3/d三级。层状承压水的分布面积应于表示,其顶板埋深按<50m,50~100m,>100m表示。如有咸水还应反映出咸淡水分界面的埋深。如果上覆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则采取双层结构方法表示。

(3)岩溶水(或裂隙岩溶水):图上应分别表示出由分布均匀、相互连通的网(脉)状溶蚀裂隙或蜂窝状溶孔构成的统一含水层(体)和溶蚀管道发育而成的暗河水系;还应表示出岩溶均匀发育带和汇流富集带。应按泉及暗河流量与地下水径流模数等综合因素,划分出富水等级。对大泉(域)和暗河(水系),按流量可分为100~1000 L/s,10~100 L/s,<10 L/s三个富水等级;按地下水径流模数,亦可分为三级:<3 L/(s·km2)、3~6 L/(s·km2)、>6 L/(s·km2)。岩溶水埋深一般分为:<50m,50~100m,>100m三级。对覆盖型或埋藏型岩溶水,可用双层结构的方法表示。各种形态的岩溶,也应表示在图中。

对岩性岩相变化复杂的裂隙岩溶水,应划分为四个亚类:①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碳酸盐占90%以上;②碳酸盐岩夹碎屑岩裂隙溶洞水,碳酸盐岩占70%~90%;③碎屑岩、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碳酸盐岩占30%~70%;④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碳酸盐占10%~30%。然后,据其中岩溶水的富水性,划分其富水等级。

(4)基岩裂隙水:一般分为构造裂隙水(指层状、似层状裂隙水)、脉状裂隙水、风化网状裂隙水和孔洞裂隙水等亚类。其富水等级,按多数常见泉水流量分为:<0.1 L/s,0.1~1 L/s,>1 L/s三级,按地下水径流模数分为:<1 L/(s·km2),1~3 L/(s·km2),>3 L/(s·km2)三级,对接触带、岩脉等富水带和背、向斜等蓄水构造,亦应标出其富水部位。

(5)冻结层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冻结层水和基岩类冻结层水两个亚类。亦可分为冻结层上水和冻结层下水。采用双层结构方法,分别表示两层水的富水等级,必要时,应反映出冻结层厚度和冻结层下水的顶板埋深,圈出岛状冻结区范围。冰丘等物理地质现象、现代冰川及沉积物和冰雪覆盖范围等,亦应表示在图上。

综合水文地质图上,地下水质主要按矿化度划分。一般按矿化度分为淡水(<1g/L),微咸水(1~3 g/L),半咸水(3~10 g/L),咸水(>10 g/L),盐卤水(>50 g/L)。污染的和天然有害离子或化合物的分布情况,也应充分反映。

在综合水文地质图上,除上述内容外,图中还应表示出:①控制性水点(井、孔、泉)及地表水系。水点要按规定的格式、色调进行标绘,如水点左侧通常注记统一编号,右侧注记水位埋深、水量、降深、矿化度等,井、泉用蓝色,钻孔用红色等;②地下水流向,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补排关系,水源地的开采量,海水入侵界限,下降漏斗范围等;③热泉和人工揭露的热水。按水温,可分为:低温热水(20~40℃),中温热水(40~60℃),中高温热水(60~80℃),高温热水(80~100℃),超高温热水(>100℃)。在一般地区,可简化为:温泉(20~40℃),热泉(>40℃);④地层界线及地层符号与地质图基本相同,但地层系统可简化,各种构造及其水文地质性质,亦要标示出来;⑤第四系的成因类型、岩性结构及分布;⑥重点地貌现象,如阶地、溶洞、暗河等。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必须附有1~2个区内主要方向的水文地质剖面图,以充分反映本地区各类含水层组及其水文地质结构和某个方向上或深部水文地质变化规律。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原则上与平面图相同,垂直比例尺可适当放大。剖面图中的各含水层组,应按平面图的富水性色谱着色(含水组中的隔水层及潜水位以上的包气带不上色)。剖面图中除反映含水岩组外,还必须把有关水文地质内容表示出来,如水位、水头、控制性钻孔及涌水量、泉水点、咸淡水界面、蓄水构造等。另外,还应适当反映地貌特征(如阶地、溶洞等)。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还要附有柱状图。原则上可利用地质图上的柱状图改编,主要表示水文地质内容,但要突出主要方面,简化次要方面,要重视第四系的水文地质要求,选择其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地层层序,水文地质特征说明力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某些内容可编制成较小比例尺的镶图,用以表示水文地质条件或开采利用条件中突出的一种或两种要素,以补充平面主图的某些不足。如地下水开采利用规划图、地下水资源分区图、水化学图等。

根据实际情况和是否需要,还可附简要的分区说明表。

综合水文地质图的图例说明应简明扼要,以阐明富水性为主,富水性的等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其他仅作简要的补充说明。

最后需要说明,在水文地质调查资料整理过程中,应尽量采用计算机辅助制图系统,如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计算机辅助制图、AutoCAD、MapGIS、Coreldraw、Super⁃Map、Excel计算机制图系统等。计算机制图具有图形附带地质属性数据的特点,实现了传统水文地质图表达信息的彻底变革,同时还具有随时修改、高效、实现数据共享、易于保存和传输等优点。

⑶ 请教~~~~~根据水文地质平面图,如何做水文地质剖面图

作图步骤:1、根据要求在平面图上确定剖面线的位置和方向。2、确定回剖面图的比例尺。3、收答集整理资料(全面收集剖面线上及其邻近钻孔柱状图、含水层、隔水层、抽水试验资料、地形地质图等有关资料)。4、设计图面和绘制高程网。5、投绘平面与剖面的对应线(先将平面图上的经纬线与剖面线的交点投绘到剖面中)6、绘地形剖面.7、投绘钻孔柱状。8、投绘构造点。9、根据各地层时代,连接各点,连接各含、隔水层,有抽水试验资料,将抽水层段数据标出即可。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一张地质剖面图,在此基础上,将水文资料放上就可以了。

⑷ 地图上的图例的特点以及作用

图例是抄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袭号,是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内容与指标的说明,集中于地图一角或一侧。
特点:具有清晰明了、直观的特点。
作用: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地图上各种图标图案符号的释义,并且可以通过图例来分析一个地区、地点或地域的特征(地理位置特别是相对位置等),如:1.通过铁路、高速等图例,结合地图,可以分析这一地区的交通条件;2.通过河流、湖泊等图例,可分析这一地区的水文及灌溉条件;3。通过沙漠、等高线等图例,可以分析这一地区的地形等等。
希望能帮到你

⑸ 图件内容及图式、图例

综合性基础图件主要编图内容:含水岩组分布及其可富水性、水文地质剖面、地下水资源分布。

分析性基础图件主要编图内容:地下水类型、地下水埋藏条件、水文地质参数、地下水含盐量及咸水分布、地下水水化学、环境地质问题、地下水脆弱性要素、地下水原生及污染组分分布、地下水同位素采样点分布及剖面、实际材料及基岩构造等。

应用性图件主要编图内容:地下水资源质量分区、地下水脆弱性分区、地下水潜力分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等。

为实现图形库标准化建设,本部分统一规定了主要图件的图层、图式和图例。

5.1.3.1 含水岩组特征

主要包括含水岩组类型及其富水性、代表性水点等。

5.1.3.1.1 包含图层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5.1.3.1.2 含水岩组类型

根据含水岩组岩性和地下水赋存特征,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岩浆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变质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根据埋藏条件和参与水循环的程度,划分为:潜水含水岩组、第Ⅰ承压含水岩组、第Ⅱ承压含水岩组、……

(1)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在主要以松散岩类分布为主的地区,可按岩性、可富水性并结合地貌和成因进一步细分。例如:

河谷平原冲洪积卵砾石孔隙潜水含水岩组;

山间盆地河湖相砂砾石孔隙潜水(承压水)含水岩组;

山前平原冲洪积砂砾石孔隙潜水(承压水)含水岩组;

………………

(2)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在有夹层的地方又可细分为:碎屑岩类夹碳酸盐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

(3)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在有夹层的地方又可细分为:碳酸盐岩类夹碎屑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

(4)岩浆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在以喷出岩类为主的地区又可细分为:火山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

含水岩组及其富水性图元参数表

注:潜水、第Ⅰ承压,第Ⅱ承压…含水岩组对应于1、2、3…。

(5)变质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可根据变质程度和岩性进一步细分。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详细划分。

5.1.3.1.3 富水性

地下水富水性以钻孔单位涌水量或泉水流量的常用值表示。

(1)富水性极强。单位涌水量>30m3/(h·m)或泉水流量>60m3/h。

(2)富水性强。单位涌水量10~30m3/(h·m)或泉水流量30~60m3/h。

(3)富水性中等。单位涌水量5~10m3/(h·m)或泉水流量10~30m3/h。

(4)富水性弱。单位涌水量1~5m3/(h·m)或泉水流量5~10m3/h。

(5)富水性极弱。单位涌水量<1m3/(h·m)或泉水流量<5m3/h。

5.1.3.1.4 代表性水点

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水点应在图中显示,重点在图中标注流量较大的控制钻孔、自流水点、上升泉、下降泉、泉群、温泉、暗河出口、暗河天窗等。

代表性水点图元参数表

注:高度、宽度等单位为mm,颜色是色值;后同。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1)控制钻孔;

(2)自流水点(存在或已消失);

(3)上升泉(存在或已消失);

(4)下降泉(存在或已消失);

(5)溢出泉群(存在或已消失);

(6)温泉(存在或已消失);

(7)暗河出口;

(8)暗河天窗;

(9)剖面线。

5.1.3.2 典型水文地质剖面

5.1.3.2.1 包含图层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注:垂直比例尺可适当放大。

5.1.3.2.2 典型水文地质剖面要素

(1)岩性类型。卵砾石、粗砂、中砂、细砂、亚砂土、粉土、亚粘土、粘土、碳酸盐岩、碎屑岩、火山喷出岩、侵入岩变质岩等。

(2)潜水水位(m)。

(3)承压水头(m)。

(4)控制钻孔(及其库尔洛夫式)。

(5)控制泉点。

典型水文地质剖面图元参数表

(6)涌水量[m3/(h·m)]。

(7)断层(与地下水有关)。

(8)不同含水岩组界线。

水文地质剖面其他图元参数表

5.1.3.3 地下水资源

5.1.3.3.1 包含图层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5.1.3.3.2 地下水资源分布

地下水资源量一般采用天然补给模数表示,根据补给条件不同,可按以下分级标准进行分区。

(1)松散岩类孔隙水补给模数。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2)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径流模数。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3)基岩类裂隙水径流模数。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5.1.3.3.3 地下水资源数量变化

地下水资源数量变化包括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开采资源量的变化。

以行政区(地市级)和地下水系统为单元,标出地下水资源天然补给资源量、开采资源量变化。

年代划分为20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0年至今4个时段。

(1)以行政区为单元[108m3/(a·km2)]。

(2)以地下水系统为单元[108m3/(a·km2)]。

5.1.3.3.4 地下水系统划分

按照“地下水系统划分导则GWI-C5”,完成地下水系统划分,图中要求显示到4级地下水系统。

以线条粗细及颜色来区别不同等级地下水系统,共同边界以上一级边界为准。

地下水系统的补给、径流、排泄特征,以箭头表示。

地下水资源分区及数量变化图元参数表

地下水系统划分图元参数表

注:共给出8级地下水系统划分图示,以满足各地方便实用。

5.1.3.4 地下水类型

综合我国各地区具体水文地质条件,可依据地下水赋存状态和含水岩层性质及结构、地下水动力条件、含盐量、温度等不同,进行划分。

以地下水动力条件划分见地下水埋藏条件图件;以含盐量划分见地下水含盐量及咸水分布图件。

5.1.3.4.1 包含图层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5.1.3.4.2 地下水赋存状态和含水岩层性质及结构

按地下水赋存状态和含水岩层性质及结构,地下水可划分为以下4种类型:

(1)松散沉积孔隙水。

a.陆源堆积平原孔隙水。根据成因可细分为:冲积、洪积、湖积、冲洪积、冲湖积。

b.滨海平原孔隙水。根据成因可细分为:冲海积、海积。

c.山间盆地孔隙水。根据成因可细分为:冲洪积、冲湖积。

d.内陆盆地孔隙水。根据成因可细分为:冲积、洪积、湖积、冲洪积、冲湖积。

e.黄土高原黄土裂隙孔隙水。

地下水类型划分图元参数表

f.沙漠风积沙丘孔隙水。

(2)基岩裂隙水。

a.山丘、高原碎屑岩裂隙水。

b.山地、丘陵岩浆岩裂隙水。

c.山地变质岩裂隙水。

d.熔岩孔隙裂隙水。

(3)岩溶裂隙溶洞水。

a.峰丛峰林裂隙溶洞水。

b.岩溶丘陵、平坝裂隙溶洞水。

c.岩溶山地裂隙溶洞水。

(4)多年冻土孔隙裂隙水。

a.多年冻土冻结层上水。

b.多年冻土冻结层下水。

c.多年冻土冻结层间水。

地下水类型划分图元参数表

5.1.3.4.3 地下水温度

地下热水温度分级。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地下热水温度分级图元参数表

5.1.3.5 地下水埋藏条件

依据地下水动力条件,分为潜水、承压水。地下水埋藏条件主要包括:含水岩组的顶、底板标高与埋深,含水岩组厚度,含水岩组上下水力联系,以及上下伏含水岩组岩性。

5.1.3.5.1 包含图层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5.1.3.5.2 潜水

(1)潜水水位埋深。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2)潜水水位标高等值线。以2m为级差:如2、4、6、8、10…逢10的倍数,线形加粗变色。

(3)潜水含水岩组厚度。以3m为级差:如3、6、9、12…

(4)潜水含水岩组岩性。

(5)潜水含水岩组底板等值线。以3m为级差:如3、6、9、12…

5.1.3.5.3 承压水

(1)承压水水头埋深。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2)承压水水头标高等值线。以5m为级差:如5、10、15、20…

(3)承压含水岩组顶板标高等值线。以3m为级差:如3、6、9、12…

(4)承压含水岩组底板标高等值线。以3m为级差:如3、6、9、12…

(5)承压含水岩组厚度等值线。以3m为级差:如3、6、9、12…

(6)承压含水岩组岩性。

5.1.3.5.4 下伏有供水意义的碳酸盐岩、碎屑岩类含水岩组

地下水埋藏条件图元参数表

地下水埋藏条件图元参数表

5.1.3.6 水文地质参数

水文地质参数是水文地质条件的客观反映,进行地下水资源研究的基础。注重水文地质参数的尺度效应,可进行野外现场试验获取和校正。

5.1.3.6.1 包含图层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5.1.3.6.2 水文地质参数

(1)潜水渗透系数(K)、承压水渗透系数(K')。

(3)降水入渗补给系数(a)分布。

(4)给水度(μ)分布。

(5)弹性释水系数(μe)分布。

(6)渠灌入渗及井灌回归补给系数(β)分布。

水文地质参数分级图元参数表

续表

5.1.3.7 地下水TDS及咸水分布

5.1.3.7.1 包含图层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续表

5.1.3.7.2 地下水TDS

(1)潜水地下水TDS分区。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2)承压地下水TDS分区。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5.1.3.7.3 咸水体分布

(1)咸水体分布范围。咸水体分布的区域范围,即咸淡水边界。

(2)咸水体顶板标高等值线。最大与最小标高之差小于100m,以10m的整数倍递进,如10m、20m、30m……

最大与最小标高之差介于100~200m之间,以20m的整数倍递进,120m、140m、160m……依此类推。

(3)咸水体底板标高等值线。

最大与最小标高之差小于100m,以10m的整数倍递进,如:10m,20m,30m……

最大与最小标高之差介于100~200m之间,以20m的整数倍递进,120m,140m,160m……依此类推。

(4)咸水体厚度等值线。

咸水体厚度分级:5m、10m、15m、20m、30m、50m、100m、150m、200m、300m……

(5)无淡水分布区。研究深度内,无淡水分布地带,主要分布于滨海地区。

咸水体分布特征图元参数表

(6)咸水、微咸水开发利用程度。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地下水TDS分布特征图元参数表

5.1.3.8 地下水水化学

采用舒卡列夫分类法,可适当简化,以阴离子为主划分7种类型。

5.1.3.8.1 包含图层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5.1.3.8.2 地下水水化学类型

潜水、承压水地下水水化学类型

地下水水化学分区图元参数表

5.1.3.9 环境地质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

5.1.3.9.1 包含图层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5.1.3.9.2 环境地质问题

主要包括如下环境地质问题:

(1)地面沉降;

(2)岩溶塌陷;

(3)地面塌陷;

(4)地裂缝;

(5)海水入侵。

环境地质问题图元参数表

5.1.3.10 地下水脆弱性要素

地下水脆弱性要素是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重要基础,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结果是各脆弱性要素的综合反映。要求编制各单项脆弱性要素的等值线或介质类型图。

5.1.3.10.1 包含图层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注:地下水埋深使用图层21。

5.1.3.10.2 地下水埋深

地下水埋深使用图层21部分内容。

5.1.3.10.3 净补给量等值线

规定等值线以20mm作为级差。

5.1.3.10.4 含水层介质类型

(1)块状页岩、粘土;

(2)裂隙发育非常轻微变质岩或火成岩、亚粘土;

(3)裂隙中等发育变质岩或火成岩、亚砂土;

(4)风化变质岩或火成岩、粉砂;

(5)裂隙非常发育变质岩或火成岩,冰碛层、粉细砂;

(6)块状砂岩、块状灰岩、细砂;

(7)层状砂岩、灰岩及页岩序列、中砂;

(8)砂砾岩、粗砂;

(9)玄武岩、砂砾石;

(10)岩溶灰岩、卵砾石。

地下水脆弱性要素图元参数表

续表

5.1.3.10.5 土壤介质类型

(1)非胀缩和非凝聚性粘土;

(2)垃圾;

(3)黏土质亚粘土;

(4)粉砾质亚粘土;

(5)亚粘土;

(6)砾质亚粘土;

(7)胀缩或凝聚性粘土;

(8)泥炭;

(9)砂砾石;

(10)卵砾石。

5.1.3.10.6 渗流区介质类型

(1)粘土为主;

(2)亚粘土为主;

(3)亚砂土为主;

(4)粉砂为主;

(5)粉细砂为主;

(6)细砂为主;

(7)中砂为主;

(8)粗砂为主;

(9)砂砾石为主;

(10)卵砾石为主。

5.1.3.10.7 地形坡度等值线

规定等值线以1%作为级差。

5.1.3.10.8 含水层渗透系数等值线

规定等值线以1m/d作为级差。

5.1.3.11 地下水原生及污染组分分布

地下水原生及污染组分主要包括:F-、I-、Fe、Mn、Cr6+、As、Pb。

5.1.3.11.1 包含图层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5.1.3.11.2 地下水原生及污染组分

(1)F-。分级:0.5、1.0、2.0、10.0mg/L。

(2)I-。分级:0.01、0.2、1.0mg/L。

(3)Fe。分级:0.3、1.5、5.0、10.0mg/L。

(4)Mn。分级:0.05、0.1、1.0mg/L。

(5)Cr6+。超标范围:>0.05mg/L。

(6)Pb。超标范围:>0.05mg/L。

(7)As。超标范围:>0.05mg/L。

地下水原生及污染组分图元参数表

续表

5.1.3.12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主要反映“项目”野外调查工作的内容。

5.1.3.12.1 包含图层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5.1.3.12.2 野外调查

(1)调查路线;

(2)重点调查剖面线;

(3)水位长观点;

(4)自动水位监测点;

(5)水位统测点;

(6)水质监测点;

(7)水样采集点;

(8)同位素采集点;

(9)污染调查点;

(10)包气带调查点;

(11)土壤调查点;

(12)野外实验点;

(13)遥感解译范围;

(14)地面物探;

(15)同位素剖面;

(16)水文地质调查范围。

野外调查图元参数表

5.1.3.13 基岩构造

5.1.3.13.1 包含图层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5.1.3.13.2 断层

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分为:

(1)正断层;

(2)逆断层;

(3)平移断层。

另外,推测断层。

5.1.3.13.3 褶皱

基本类型:

(1)背斜;

(2)向斜。

基岩构造图元参数表

5.1.3.14 冻土分布及其他要素

5.1.3.14.1 包含图层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5.1.3.14.2 冻土分布

(1)多年冻土厚度等值线。多年冻土厚度分级:边界、0.5m、1m、2m、5m、10m、15m、20m、30m、50m、100m……

(2)多年冻土上限下限分布。点状表示多年冻土上限及下限(m)。

(3)季节性融冻层厚度等值线。融冻层厚度分级:边界、0.5m、1m、1.5m、2.0m、3m、5m、10m……

5.1.3.14.3 部分必要要素

(1)构造断裂、火山口分布。与地下水密切相关的构造断裂,火山口的分布。

(2)冰川、雪被。高山、高原的冰川、雪被。

(3)地下河分布。地下暗河的分布。

(4)黄土厚度等值线。黄土地区黄土厚度等值线,以20m为间隔,如100m、120m、140m……必要时可加密。

多年冻土分布特征及其他要素图元参数表

续表

5.1.3.15 地下水资源质量分区

根据地下水质量评价标准(GB14848—93),地下水质量可按综合评价指数划分为5类。

5.1.3.15.1 包含图层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5.1.3.15.2 潜水地下水质量分区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5.1.3.15.3 承压地下水质量分区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地下水质量分级图元参数表

5.1.3.16 地下水脆弱性分区

依据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结果进行分区编图,可划分为五个等级,Ⅰ级包括“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技术要求”GWI-C3中规定的1、2级,Ⅱ级包括GWI-C3中规定的3、4级,依此类推。

5.1.3.16.1 包含图层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5.1.3.16.2 地下水脆弱性分区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地下水脆弱性分级图元参数表

5.1.3.17 地下水资源潜力分区

主要反映地下水资源在开发利用现状条件下,不同分区的潜在供水能力。图面主要用综合潜力模数、潜力系数表示。

5.1.3.17.1 包含图层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5.1.3.17.2 地下水综合潜力模数分级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地下水潜力分级图元参数表

5.1.3.17.3 地下水潜力系数(α)分级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5.1.3.17.4 地下水潜力挖掘形式

(1)农业节水;

(2)工业节水;

(3)生活节水;

(4)污水再利用;

(5)矿坑排水利用;

(6)咸水、微咸水利用;

(7)环境容许扩采量;

(8)增加评价深度新水源。

5.1.3.18 地下水开发利用

主要反映目前开采状态下,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开发利用前景。图面主要用地下水开采模数、地下水开采程度和地下水开发利用前景等要素表示。

5.1.3.18.1 包含图层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5.1.3.18.2 地下水开采模数分级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5.1.3.18.3 地下水开采程度分级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5.1.3.18.4 地下水开发利用前景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地下水开发利用及其前景图元参数表

5.1.3.19 地下水调蓄空间分布区

地下水调蓄空间分布重点标定调蓄空间靶区分布状况。

5.1.3.19.1 包含图层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法汇编

5.1.3.19.2 地下水调蓄靶区

对具有良好的地下水储存空间进行标定,圈出地下水调蓄空间靶区。

地下水调蓄空间图元参数表

⑹ 怎么找某地方的水文地质图

开介绍信,到国土资源部门,资料室查阅。

⑺ 水文地质图能不能看得出某个区域的岩性

你可以看看里面的,一般图里都是有图例的ρ,γ一般都是表示火成岩的,ρ表示伟晶岩,γ一般表示花岗岩

⑻ 91地图如何实现地质图与影像图透明显示

ArcGis中符号系统中有透明度调整吧,我记得是这样的

⑼ 地下水文地图怎么看,大色块的那种

网络
水文地质图
科普中国 |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网络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审阅专家 郭亮
水文地质图(Hydrogeological map)是指反映某地区的地下水分布﹑埋藏﹑形成﹑转化及其动态特征的地质图件(主要表示地下水类型、产状、性质及其储量分布状况等的地图)。是某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示形式。
中文名
水文地质图
外文名
Hydrogeological map
学科
水文地质学
类别
地质图件的一种
反映
水文地质调查研究成果
快速
导航
主要内容分类发展简史地质应用
简介
水文地质图是反映一个地区地下水资料的主要手段。水文地质调查的成果,总是由水文地质图、相应的文字报告及附录所组成。通过对水文地质的调查,用图形反映一个地区地下水形成与分布的规律;地下水与自然地理和地质因素相互关系的图件称之为水文地质图。以作为利用、防范或进一步调查地下水的科学依据。地下水是一种变动的天然资源,受到各种随着空间与时间变化着的因素的影响,其水质、水量及其他要素,不但在空间上发生变化,而且在时间上发生变化。各种变化着的水文地质要素,采用一系列平行图件——水文地质图系加以反映。这一类水文地质图称为系列图或分析图。

⑽ 请问水文地质图例,这个蓝色加红色的图标是什么意思

你可以直接问问度娘………………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