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质结构有什么不利条件
① 上海宝钢不利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最主要复的原因就是距离铁矿石制资源地较远,铁矿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南美洲的巴西,受航运的影响较大。再者就是最近世界铁矿石市场价格上涨对宝钢带来了成本增加。
还有就是钢铁企业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对上海的空气质量带来影响(比如首钢就是因为环境问题搬出北京迁往曹妃甸)。 冶钢企业是一个高能耗行业,煤炭价格的上涨也给宝钢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② 造成上海地面沉降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据来自上海市水务局的一份材料透露,上海的地面沉降已得到有效控制。目前的年均地面沉降量不足历史上最高年均沉降量的10%。
据介绍,由于采取了地下水开采的控制措施,并用地表水回灌到地下水层,上海目前的年均地面沉降量已降至约10
毫米,而历史上最高的年均沉降量是110毫米。从1965年起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累计回灌水量达到6亿立方米,这期间上海积累地面沉降量仅为0.218米。据专家说,这个成绩在国内沿海城市中“属领先水平”。
上海从1921年起出现明显的地面沉降现象,至1965年市区地面平均下沉了1.69米,这是上海历史上地面沉降最快的时期。据记载,上海从1860年开始开采地下水,至上世纪60年代初年开采量达到2亿立方米,为历史最高峰。
上海是国内最早认识地面沉降危害的城市之一。1965年起对地下水开采实行控制,年开采量开始下降。虽然上世纪90年代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地下水开采又有抬头现象,但供水管理部门及时推行了计划用水的措施,而且加快郊区的自来水制水和管网建设,在农村地区提高自来水对地下水的替代率,近年来地下水开采量逐年下降的势头较为稳定,目前年开采量已降至9635万立方米,仅为历史最高年份的46%。上海还采用了向地下水层回灌自来水的办法,使地下水位抬高,达到恢复土层弹性,控制地面沉降的目的。
据专家说,影响地面沉降的因素包括:地下水开采,市政工程建设,大型建筑物建设施工以及沿海城市特有的地质结构和地质变化。除了控制地下水开采,上海还在大力控制高楼的过度建设,这些措施都与控制地面沉降有关。
地面沉降是沿海城市的一种缓变的地质灾害,具有累进和不可逆转的特性,其影响将长期发生作用。上海濒江临海,易遭台风、暴雨、大潮以及长江和太湖流域洪水的侵袭,加之日渐明显的海平面上升趋势,控制地面沉降对上海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更是显得至关紧要”
③ 上海地质特点
西高东低,平均海拔4米。陆地最高处为松江天马山103米,全境最高处为大金山岛104米。
上海为冲击平原,土质非常松软。
④ 常见不良地质条件有哪些及各自工程特性和对上部结构有何影响
泥石流、山体滑坡和塌方,暗浜,地下水溪,淤泥质土,软弱下卧层等。
对上版部结构的影响最主权要都是造成结构沉降量过大;不均匀沉降严重等,严重的可能造成建筑倾斜,结构拉裂。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或斜坡上由暴雨、冰雪消融等引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巨石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常与山洪相伴,其来势凶猛,在很短时间里,大量泥石横冲直撞,冲出沟外,并在沟口堆积起来。
山体滑坡是指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
塌方是指因地层结构不良、雨水冲刷或修筑上的缺陷,道路、堤坝等旁边的陡坡或坑道、隧道的顶部突然坍塌,也说坍方。
⑤ 上海市地质环境管理对策分析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逐步变革,上海市目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质环境管理体系(图7-3),对地质环境形势的好转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市的地质环境管理机制与对策措施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地质环境管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从地质环境行政管理部门来说,上海市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了地质环境行政主管部门。2006年颁布的《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办法》确定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是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的行政主管部门,上海市水务局负责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中的地下水开采和回灌管理,上海市建设和交通管理委员会负责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中的建设工程管理。由于地质环境管理涉及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对各个部门职责予以清晰界定是政府管理地质环境的前提条件,避免职责交叉重叠造成权责不清、互相推诿等问题。
在地质环境状态管理方面,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组织开展了上海市三维地质调查、地面沉降易发区划分、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料共享与发布制度等工作。2004年,国土资源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启动了“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合作项目,按照“中心城区-新城产业带规划区-一般地区”三个空间层次,开展了以建立三维地质结构为目标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包括基岩地质调查、第四系结构调查、水文地质结构调查和工程地质结构调查。上海市在国内最早建成了地面沉降监测网络,近年来在地面沉降监测中引入了GPS、InSAR技术、自动化监测、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目前,上海地面沉降监测网络由27座监测站、36个一级监测网点、108个二级监测网点、330眼地下水监测井组成。上海市于2006年建立了对辖区范围内从事地质工作所获取的地质资料实行统一汇交的制度,要求桥梁工程、地下隧道工程、轨道交通线、铁路干线、地下储库工程、码头工程、10层以上居住建筑、群体面积超过5万m2的建筑所开展的工程地质勘察须汇交相关地质资料。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利用网络为社会公众提供地质钻孔空间分布、地质资料成果档案目录及其基本信息,公众可在线查询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报告。
图7-3 上海市地质环境管理体系示意图
在物质流管理方面,上海市水务局、建设和交通管理委员会会同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对地下水开采量和工程建设进行调控。市水务局会同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面沉降监测结果和供水专业规划共同编制地下水开采和回灌年度计划,并作为审批取水许可证和组织实施地下水回灌的依据。建设和交通管理委员会会同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对重大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深基坑开挖项目的建设项目、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内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建设单位依据批准的工程建设方案进行施工。
在问题与灾害管理方面,上海市建设和交通管理委员会、水务局会同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开展了防汛和挡潮工程、市区排水工程、地下水人工回灌工程建设等防治工作。为了弥补地面沉降造成的地面高程损失,上海市先后4次大规模进行防汛墙加高加固工程建设,修建黄浦江、苏州河防汛墙和挡潮闸工程。为了治理地面沉降造成的积涝问题,市政建设了配套的排涝泵站工程。自1966年开始上海开始地下水人工回灌,回灌量持续增长,最高年回灌量达2750万m3;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回灌工作有所削弱;近年来得到有效加强,2007年全市回灌总量达到1725万m3。
在地质环境监管方面,上海市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府定期编制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估制度。针对地面沉降防治,上海市在1963年就出台了《上海市深井管理办法》,1996年发布了《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设施管理办法》,1997年修正了《上海市深井管理办法》,2006年颁布了《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办法》,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地面沉降管理、监测、防治和相关法律责任。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会同水务局、建设与交通委员会等部门,编制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包括地面沉降的防治目标、重点防治区、防治项目和防治措施等内容。地面沉降防治规划报上海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对于重大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基坑开挖深度超过7m的建设项目、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须进行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估。《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设施管理办法》还规定,深基坑项目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按照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基坑周围区域的地面沉降影响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项目所在地的建设管理部门,并采取治理措施。
⑥ 分析上海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
目前上海处在一个经济发展瓶颈阶段。上海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外来人员比较多,发展后版劲足,第三产业权在生产总值中占比和同类外国城市还有很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优化重组空间,还属于比较年轻不老化的城市,投资潜力巨大,后面发展潜力巨大。但上海也面临经济发展的许多不利条件。首先是房价居高不下,房贷压力大,导致消费水平上不来,经济发展活力受到高房价影响很大。其次是居民素质参差不齐,高素养人员的提高迫在眉睫。第三是行业龙头,世界领先的科技企业数量不是太多,要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减少两极分化,全面协调发展。最后就是目前上海的发展似乎到了一个瓶颈阶段,要大力发扬破斧沉舟,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扶持科技创新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科学技术竞争力。让每一个上海人都能以自己是上海人而自荣,自傲。
⑦ 上海市地质环境背景
上海市东临东海,北靠长江,西与江苏、浙江两省接壤,南面杭州湾,系江、河、湖、海动力作用条件下形成的广袤堆积平原,以长江泥沙堆积为主。全市地势平坦,略成东高西低的倾斜状平原,海岸线长449.66Km。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基底由前震旦纪变质岩系、震旦和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以及新生代陆相、海相交替碎屑岩组成。晚第三纪以来,区内新构造运动持续不均匀沉积,相继沉积了200~350m厚的第四纪松散碎屑沉积地层。据钻孔资料,埋深150m以下地层为下更新世,岩性为杂色粘土和砂互层,属河流-湖泊相沉积;埋深150m以上属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沉积,岩性主要为灰色粘土和灰色砂、粉砂相间,属海陆互层沉积。第四纪地层既储存了可供开发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又是产生各种环境工程问题的主要地质载体。地表以下至75m范围内,分布有三层高含水量、高孔隙比、以海相沉积为主的软弱粘性土地层,其中40m以浅的两层淤泥质饱和软粘性土层更具明显流变特性。这样的地层结构使得上海成为典型的软土地基地区,工程基础施工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极易诱发或加剧土体的固结压缩。
第四纪地层是上海地下水资源的主要赋存场所。根据含水层特征,地下水含水系统可划分为1个潜水含水层和5个承压水含水层。据《中国地下水资源》(上海卷),上海市可开采地下水资源量为2.03亿m3,开采资源模数为0.5万~9.6万m3/Km2。
⑧ 上海建港的不利条件是
答案B
上海港要经常清淤
⑨ 不良地质条件包括那些
不良地质条件泛指地球外动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土洞、河流冲刷以及渗透变形等。
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不良地质包括滑坡地区、崩塌地区、岩堆地区、泥石流、溶洞地区、瓦斯地区、地下水。
它们分布于场地内及其附近地段,主要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和地下洞室等其砌体体的岩土工程有不利影响。
(9)上海地质结构有什么不利条件扩展阅读:
常见的不良地质及特点:
1、软粘土
软粘土也称软土,是软弱粘性土的简称。它形成于第四纪晚期,属于海相、泻湖相、河谷相、湖沼相、溺谷相、三角洲相等的粘性沉积物或河流冲积物。多分布于沿海、河流中下游或湖泊附近地区。常见的软弱粘性土是淤泥和淤泥质土。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物理性质:
粘粒含量较多,塑性指数Ip一般大于17,属粘性土。软粘土多呈深灰、暗绿色,有臭味,含有机质,含水量较高、一般大于40%,而淤泥也有大于80%的情况。孔隙比一般为1.0-2.0,其中孔隙比为1.0~1.5称为淤泥质粘土,孔隙比大于1.5时称为淤泥。
由于其高粘粒含量、高含水量、大孔隙比,因而其力学性质也就呈现与之对应的特点-低强度、高压缩性、低渗透性、高灵敏度。
力学性质:
软粘土的强度极低,不排水强度通常仅为5~30kPa,表现为承载力基本值很低,一般不超过70kPa,有的甚至只有20kPa。软粘土尤其是淤泥灵敏度较高,这也是区别于一般粘土的重要指标。
软粘土的压缩性很大。压缩系数大于0.5MPa-1,最大可达45MPa-1,压缩指数约为0.35-0.75。通常情况下,软粘土层属于正常固结土或微超固结土,但有些土层特别是新近沉积的土层有可能属于欠固结土。
渗透系数很小是软粘土的又一重要特点,一般在10-5-10-8cm/s之间,渗透系数小则固结速率就很慢,有效应力增长缓慢,从而沉降稳定慢,地基强度增长也十分缓慢。这一特点是严重制约地基处理方法和处理效果的重要方面。
工程特性:
软粘土地基承载力低,强度增长缓慢;加荷后易变形且不均匀;变形速率大且稳定时间长;具有渗透性小、触变性及流变性大的特点。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预压法、置换法、搅拌法等。
2、杂填土:
杂填土主要出现在一些老的居民区和工矿区内,是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所遗留或堆放的垃圾土。这些垃圾土一般分为三类:即建筑垃圾土、生活垃圾土和工业生产垃圾土。不同类型的垃圾土、不同时间堆放的垃圾土很难用统一的强度指标、压缩指标、渗透性指标加以描述。
杂填土的主要特点是无规划堆积、成分复杂、性质各异、厚薄不均、规律性差。因而同一场地表现为压缩性和强度的明显差异,极易造成不均匀沉降,通常都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3、冲填土
冲填土是人为的用水力冲填方式而沉积的土。近年来多用于沿海滩涂开发及河漫滩造地。西北地区常见的水坠坝(也称冲填坝)即是冲填土堆筑的坝。冲填土形成的地基可视为天然地基的一种,它的工程性质主要取决于冲填土的性质。冲填土地基一般具有如下一些重要特点。
颗粒沉积分选性明显,在入泥口附近,粗颗粒较先沉积,远离入泥口处,所沉积的颗粒变细;同时在深度方向上存在明显的层理。
冲填土的含水量较高,一般大于液限,呈流动状态。停止冲填后,表面自然蒸发后常呈龟裂状,含水量明显降低,但下部冲填土当排水条件较差时仍呈流动状态,冲填土颗粒愈细,这种现象愈明显。
冲填土地基早期强度很低,压缩性较高,这是因冲填土处于欠固结状态。冲填土地基随静置时间的增长逐渐达到正常固结状态。其工程性质取决于颗粒组成、均匀性、排水固结条件以及冲填后静置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