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遗迹有什么作用

地质遗迹有什么作用

发布时间: 2021-02-11 19:50:13

① 人类在地质体上的作用遗迹

从人类诞生之日起,人类已经历了大约300万年的历史。在这300万年的时间里,人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但是他们的足迹从未离开过地球,他们的辉煌都被他们脚下的土地所见证。在现在的地表上,我们能够所见的有古人类遗址、石窟、岩画、摩崖题刻、古采矿古冶炼古烧瓷遗址以及重要古代水利工程等。

一、古人类遗址

古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学科。它包括化石猿和现代猿与人类的亲缘关系、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等。它以古人类化石及古人类所制造的工具和留下的生活遗迹等为主要的研究依据。一般把更新世晚期的新人化石划为古人类范畴,全新世以来,也就是新石器时代以后的属于人类范畴。

人类的进化大致经过的阶段: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南方古猿—人。我国的古人类遗址主要有元谋人遗址、蓝田人遗址、河姆渡人遗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等。

古人类遗址景观——中国周口店北京人遗址(Peking Man Siteat Zhoukoudian)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距北京城约42千米。“北京人”洞穴的堆积层厚达40多米,大致形成于距今70万年到23万年前。这里地处山区和平原交接处,东南为华北大平原,西北为山地。周口店附近的山地多为石灰岩,在水力作用下,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山上有一东西长约140米的天然洞穴,俗称“猿人洞”。1929年在此洞中首次发现古代人类遗存后被称“周口店第一地点”。

周口店遗址区是中国华北地区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这一遗址是1921年由瑞典学者安特生首先发现的,周口店最早发现的地点是第六地点,是瑞典科学家安特生于1918年发现的。1921年安特生、美国古生物学家格兰阶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发现了周口店第一地点,同年发现了周口店第二地点。1927年步达生将周口店发现的三枚人的牙齿正式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这一年周口店遗址正式开始发掘。中国地质学家李捷参加了发掘工作,并发现了周口店第三和第四地点,瑞典古生物学家步林也是新地点的发现者,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五、七、八地点,找到了“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轰动了世界。周口店遗址自1927年发掘以来,共发现27个具有科研价值的化石地点,出土了近200件人类化石(代表40个古人类体)、数万件石器和多处灰烬层以及近百种动物化石,是世界上同时期古人类遗址中材料最丰富、最系统和最具学术价值的遗址之一。它的发现,为人类进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具有极强的科学研究价值。周口店猿人遗址仍蕴藏着丰富的科学资源和可供继续开发的巨大潜力。

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Peking Man Siteat Zhoukoudian)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石窟、岩画及摩崖题刻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时期中,人类与岩石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将自己的思想、艺术、历史等虚在的感受表达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岩石等上面。

(一)石窟——中国莫高窟(Mogao Caves)

石窟是古时一种临崖开凿的侧洞,内有壁画、石刻等艺术作品。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印度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间方厅为核心,周围是一圈柱子,三面凿几间方的“修行”用的小禅室,窟外为柱廊。中国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多建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中国最著名的四大石窟为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前秦苻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

莫高窟是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之一,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

自1900年5月26日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五万多卷宗教和世俗文书后,敦煌艺术震撼了整个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由日本捐资,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1987年,莫高窟(Mogao Caves)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岩画——瑞典塔努姆的岩画(Rock Carvingsin Tanum)

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塔努姆岩画位于瑞典哥德堡以北,它丰富多彩的图形(描绘人类和动物、武器、船只和其他物品),表现了它独一无二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与年代的统一(Knut Helskog,1999)。塔努姆岩画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800年。当时的岩画所在地的居民主要以农业和渔业为主。这些彩色岩画所描绘的内容包括人类和动物、武器、船只以及其他物品,而且其中的图形丰富多彩,生动地刻画了当时生活的一些场景。同时这些色彩艳丽、内容丰富的岩画为现代的人类研究提供了当时生活中的许多方面的罕见证据。该遗址补充了已存在于挪威阿尔塔的世界遗产岩画遗址。这些岩画描述了一个以狩猎为主的社会,其丰富突出的作品反映了青铜器时代欧洲人的生活和信仰。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塔努姆岩画的所在国,瑞典有责任为将来保存好这些岩画。由于环境污染,许多岩画都已经风化褪色,其程度已经非常严重。保存的重要一步便是趁现在还来得及,尽力抓紧时间记录下这些建筑板材的色彩、纹理等特点。

1994年,塔努姆的岩画(Rock Carvingsin Tanum)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古采矿冶炼古烧陶遗址

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称为成矿作用。它是地质作用的一部分。矿床是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的要求,并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质体。矿体是矿床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并具有一定形状、产状和大小的矿石堆积体,是开采的对象。矿石是矿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从中可提取有用组分(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矿物集合体。

矿产地质旅游景观是具有旅游价值的矿产地。包括两大类:①典型矿床,作为工业观光和科学考察的地质旅游景观,如中国江西钨矿、内蒙古白云鄂博铁及稀土元素矿、甘肃金川铜镍矿,日本石见银山遗迹,以及非洲的及南非金矿和金刚石矿;②采矿遗迹,如澳大利亚的疏劳山采金遗迹和金矿博物馆;波兰卡老盐矿的“盐晶宫—盐矿博物馆”;中国湖北大冶铜录山铜矿的古矿冶遗址博物馆。

(一)日本石见银山遗迹及其文化景观(Iwami Ginzan Silver Mineandits Cultural Landscape)

石见银山遗迹及其文化景观,它包括银矿山遗迹和矿山小镇、石见银山街道、港口和港边小镇。石见银山保留了16世纪至20世纪的银矿开采和冶炼遗址。遗址内有龙源寺间步(矿山的坑道称为“间步”)。龙源寺间步于1715年开发,同永久、大久保、新切、新横相间步并称为地方官署直营的“五座山”。龙源寺间步是可以进去参观的,里面用凿子雕凿的痕迹一如当年。另外,古文献石见银山卷轴用电照板展示出来,使人们能够了解到当时坑道内的情形。位于矿山中心的仙山周边遗留着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间步遗迹。石见银山最大的坑道“大久保间步”对外开放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

石见银山从1526年开始了400多年的开采历史,从日本战国时代后期到江户时代前期都是日最大的银矿山。17世纪,这里的银产量占世界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石见银山的开发时期与日本经济史上的商业发展时期重叠,因此,这里冶炼加工的白银当时不仅作为货币在日本国内流通,而且还支持着日本与葡萄牙、荷兰东印度公司以及中国商人之间的贸易往来。

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虑到这个遗址在推动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石见银山遗迹及其文化景观(Iwami Ginzan Silver Mineandits Cultural Landscape)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德国弗尔克林根铁工厂(Volklingen Ironworks)

弗尔克林根铁工厂位于德国萨克州弗尔克林根市,是19世纪和20世纪西欧和北美修建并装备的唯一一座综合的铁工厂。虽然它最近已停产,但仍保持完好。

弗尔克林根铁工厂在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的科学技术史和工业文明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它为我们提供了历史上一个大型铸铁生产厂的罕见的完整画面,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发现其他全套高炉设备可以如此完整、准确地将过去铸铁的生产过程展现出来。

弗尔克林根铁工厂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应首先归功于19世纪重工业的迅猛发展,这使得先前的小城镇一跃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工业中心之一,而这个城镇的历史和命运也从此与工业时代休戚相关、密不可分。1986年,弗尔克林根铁工厂高炉设备全线停止运营,自此,弗尔克林根人就把它当做他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一直精心地保护着这个立下汗马功劳的铁厂。

弗尔克林根周围地区的工业化始于19世纪上半期,当时有许多玻璃工厂相继建立,煤矿的开采业也日渐繁荣。1860年之后,日益发达的交通网使得该地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可能,铁路、运河等便利的交通条件直接促成了1873年弗尔克林根铁工厂的建立。随着弗尔克林根铁工厂的蓬勃发展,弗尔克林根地区的人们受益匪浅,手工业、制造业和贸易也因为迁移过来的工人和雇主迅速兴起。人口的增多和基础产业的变化使弗尔克林根中心地区由古老的农庄变成了交通枢纽和钢铁工业区。此外这里还有无数文化类活动在此举行,每年有超过20万人次来此参观。

1994年,弗尔克林根铁工厂(Volklingen Ironworks)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古烧陶遗址——中国景德镇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器是用粘土烧制的器皿,质地比瓷器粗糙,通常呈黄褐色,也有涂上别的颜色或彩色花纹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大量出现。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

景德镇有中国“瓷都”之称。景德镇窑从明代开始成为瓷业中心,各种釉色和彩绘瓷器不断有着新的创造和发展。景德镇以其独有的瓷文化而享誉海内外。景德镇也以瓷文化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西郊古窑遗址位于景德镇市西郊的瓷都大道西侧,与后建的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组成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是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的缩影。西郊古窑遗址现已成为景德镇市的重点旅游区。再如湖田古窑遗址,湖田窑是中国宋、元两代制瓷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生产的瓷器最精美的古代窑场。遗址保存的遗物非常丰富,历代古窑器遍地,有宋末的“马蹄窑”,明朝早中期的“葫芦窑”等。在该遗址上建立起来的湖田古窑址陈列馆,展示了在这里出土的各种窑具和瓷器。1982年,湖田古瓷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田古窑遗址也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一个旅游点。

四、重点古代水利工程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在历史上,前人曾做过无数的尝试,而有些成功举措,至今熠熠生辉。世界古老的著名水利工程中,有古巴比伦王国建于幼发拉底河上的纳尔—汉谟拉比渠、古罗马的人工渠道和中国的都江堰。古巴比伦王国建于幼发拉底河上的纳尔—汉谟拉比渠和古罗马的人工渠道都早已荒废,只有都江堰独步千古,永续利用,长盛不衰。

水利工程遗迹——中国都江堰

都江堰是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今都江堰市城西。它处于岷江从山区泻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在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江水常泛滥成灾。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兴建水利工程。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成为“天府之国”,这项工程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作用。都江堰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鱼嘴是在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伏江中,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飞沙堰是在分水堤坝中段修建的泄洪道,洪水期不仅泄洪水,还利用水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漩涡作用,有效地减少了泥沙在宝瓶口前后的淤积。宝瓶口是内江的进水口,形似瓶颈。除了引水,还有控制进水流量的作用。

都江堰水利工程以独特的水利建筑艺术创造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它创造了成都平原的水环境,由此孕育了蜀文化繁荣发展的沃土。都江堰不但是世界上唯一具有2000多年历史,且至今尚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古代水利工程,同时它还是集政治、宗教和建筑精华于一体的珍贵文化遗产。

都江堰与青城山联合申请世界遗产,2000年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② 什么是地质遗迹景观

先说什么是地质遗迹: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包括旅游中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和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的遗迹以及地质灾害遗迹等。

地质遗迹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其中具有独特性和典型价值的,便成为人类所关注的地质遗迹。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形式多样,地质遗迹丰富多彩,是世界上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有的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云南的石林、安徽的黄山、广东的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都以其独具的特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我国地质遗迹有哪些类型
地质遗迹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属性等可分为下列6种类型:(1)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最古老的岩石——辽宁鞍山白家坟花岗岩;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等。(2)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世界奇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等。(3)地质构造形迹: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等。(4)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如安徽黄山奇峰;澎湖列岛的地形景观等。(5)特大型矿床:如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内蒙古白云鄂博;中国稀有金属和宝石明珠——新疆阿尔泰伟晶岩;黑龙江大庆油田等。(6)地质灾害遗迹:如辽宁大连金石滩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的地震遗迹;河北唐山地震遗迹;云南东川市泥石流及防治等。

我国的地质遗迹分区
根据我国各种地质遗迹资源的赋存条件和区域特点,可将全国分为以下规划区:(1)东北山地及松嫩平原区;(2)华北、辽河平原、晋冀山地及辽东山东半岛区;(3)陕甘黄土高原区;(4)华东、中南丘陵山地及海岛(台湾、海南岛)区;(5)四川盆地、丘陵及云贵高原区;(6)内蒙古东部、中部干旱草原区;(7)内蒙古西部、宁夏、河西走廊及新疆荒漠草原区;(8)青藏高原高寒荒漠草原区。

我国的地质遗迹保护区
据1997年统计,地质遗迹保护区为86处,其中国家级12处,省级33处,市级9处,县级32处。
据22个省(市、区)最新统计,已建地质遗迹保护区52处,其中国家级10处,省级19处,市、县级23处;规划拟建地质遗迹保护区325处,其中国家级67处,省级162处,市县级96处。

我国含地质内容的自然保护区
据1992年统计,在606处自然保护区中,有地质内容的自然保护区104处,包括国家级27处,省级71处,县级6处。
至1997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926处,其中含地质内容的自然保护区约160处左右。

然后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品提高,旅游业的兴旺,我国国家风景名胜区中的地质遗迹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也开始展开了。

在国家公布的119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许多风景名胜区以名山、名湖、河流峡谷、岩溶洞穴、瀑布泉水、海滨海岛等为主体命名,和地质遗迹密切相关。在全国512处各类风景名胜区中,其中含地质遗迹的名胜区可达半数以上。

我国国家森林公园中的地质遗迹
至1998年,我国已建森林公园920余处,其中国家级295处。其类型可分山岳型、湖泊型、火山型、沙漠型、冰川型、海岛型、海滨型、溶洞型、温泉型、草原型及园林型,前9种类型森林公园的地貌主体皆与地质遗迹密切相关,或含有一种或多种地质遗迹。

此外,在我国已公布的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15处为古猿和古人类遗迹,属于地质遗迹的一种类型。

③ 什么是地质遗迹

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④ 地质遗迹的介绍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历史时期,由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形成,反映了地质专历史演化属过程和物理、化学条件或环境的变化。这是人类认识地质现象、推测地质环境和演变条件的重要依据,是人们恢复地质历史的主要参数。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破坏了就永远不可恢复,也就失去了研究地质作用过程和形成原因的实际资料。

⑤ 地质遗迹的形成

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版地层剖面、地质权构造、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其中具有独特性和典型价值的,便成为人类所关注的地质遗迹。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形式多样,地质遗迹丰富多彩,是世界上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有的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云南的石林、安徽的黄山、广东的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都以其独具的特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⑥ 如何理解地质遗迹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历史时期,由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形成,反映了地质历史演专化过程和物理属、化学条件或环境的变化。这是人类认识地质现象、推测地质环境和演变条件的重要依据,是人们恢复地质历史的主要参数。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破坏了就永远不可恢复,也就失去了研究地质作用过程和形成原因的实际资料。

⑦ 地质遗迹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包括旅游中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和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的遗迹,以及地质灾害遗迹等。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形式多样,地质遗迹丰富多彩,是世界上地质遗迹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有的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云南的石林、安徽的黄山、广东的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都以其独具的特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地质遗迹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属性等可分为下列6种类型: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最古老的岩石辽宁鞍山白家坟花岗岩;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等。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世界奇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等。地质构造形迹,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等。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如安徽黄山奇峰;澎湖列岛的地形景观等。特大型矿,如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内蒙古白云鄂博、中国稀有金属和宝石明珠新疆阿尔泰伟晶岩、黑龙江大庆油田等。地质灾害遗迹,如辽宁大连金石滩震旦系一寒武系地层中的地震遗迹、河北唐山地震遗迹、云南东川市泥石流及防治遗迹等。

至1997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929处,其中含地质内容的自然保护区约160处左右。至1998年,我国已建森林公园920余处,其中国家级295处。其类型可分山岳型、湖泊型、火山型、沙漠型、冰川型、海岛型、海滨型、溶洞型、温泉型、草原型及园林型,前9种森林公园的地貌主体皆与地质遗迹密切相关,或含有一种或多种地质遗迹。

⑧ 地貌地质遗迹意义

地质遗迹是来在地球历史时源期,由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形成,反映了地质历史演化过程和物理、化学条件或环境的变化。这是人类认识地质现象、推测地质环境和演变条件的重要依据,是人们恢复地质历史的主要参数。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破坏了就永远不可恢复,也就失去了研究地质作用过程和形成原因的实际资料。

⑨ 地质遗迹景观保护

地质遗迹的保护不能仅停留在对视觉的景观资源的保护上面,更要加强包括对自然物力资源、自然物理过程、生物资源、生态过程、生态系统等资源的保护上面。昌乐古群地质景观受到保护和培育的自然资源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自然物理资源,包括水大气、土壤、地形地貌、地质特征、化石资源、自然光景、自然音景和洁净天空。

2)自然物理过程资源,包括气候、侵蚀、火山口形成过程。

3)生物资源,包括本地植物、本地动物和生物群落。

4)生态过程,包括光合作用、自然演替和进化。

5)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邮寄环境。

6)以及上述自然资源的高价值附属特征,即(自然)视觉景观。

(一)保护与培育原则

1)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总原则。

2)制止对自然环境的人为消极作用,减少干涉原则。

3)提高火山群风景名胜区自然环境的生态修复能力。

4)便于科研机构的考察研究。

5)便于地质旅游。

(二)分区保护

分区保护根据保护景观的重要性及科学价值的不同分为四类:核心区(资源严格保护区)、缓冲区(外围保护区)、实验区(资源有限利用区)、旅游服务设施区(发展控制区)等(图版3-3-6昌乐火山群风景名胜区景观分区保护规划图)。其中前三类属于保育区性质。

1.核心区(资源严格保护区)

核心区是生态资源最为珍贵和关键的地区。昌乐地区古火山群是省内及国内罕见的地质遗迹和景观,是珍贵而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不允许有任何破坏。对其采取的保护措施是应限制过量开发,对不利状态的环境要素要减轻其人为压力,实施针对性的自然保护措施。

该区的保护工程措施是:

1)对保护区进行基础地质调查,进行1∶2000地形、地质测量,1∶1万地质测量,查明地质遗迹形成背景及成因、演化,提高保护区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供地质遗迹保护总体规划使用。

2)加固工程。区内地质遗迹最大特点是柱状节理极其发育,随着时间迁移,节理缝逐渐加大,稳定性降低,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固定。

3)防护棚。对重点地区遗迹采用钢架玻璃钢棚,以减少其风化程度,达到保护的持久性,外围用栏杆及铁网圈连。

4)整治浮土碎石,种植树木、灌木,防止水土流失,营造小气候。

5)建立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数据库。

6)区外围建防护栏,对游人区进行点或线状开放,设置部分广告牌、警示牌。

7)实行旅游导游制。

8)进行公益性广告宣传。

2.缓冲区(外围保护区)

主要指核心区外围与核心区关系密切且对其有直接影响的地区,对重要地段进行护栏、铁丝网保护,整体进行绿化环境治理,改善区域环境,严禁采石活动,局部可进行以生态保护为主的经济产业。

该区的保护工程与措施是:

1)非经批准,严禁玄武岩等资源的开采加工行为。

2)退耕还林,以观赏林、经济林为主。

3)严禁机动车进入,修建必要的人行道。

4)各景点设广告牌、警示牌。

5)对易滑坡、落石地段进行整治加固,设立警示牌。

6)外围用防护网圈连。

3.试验区(资源有限利用区)

核心区、缓冲区以外的区域。该区域主要以旅游开发为主,进行有限度的展示和旅游等试验。

该区的保护工程与措施是:

1)非经批准,严禁资源开采。

2)注重保护生态,建立新型绿化农业,建立区域小气候。

3)对重要景区立牌说明。

⑩ 地质遗迹知多少

地质遗迹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属性等可分为下列六种类型:

一、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最古老的岩石——鞍山白家坟花岗岩,陕西小秦岭元古界剖面,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层型剖面,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吉林浑江大阳岔寒武—奥陶系界线剖面,宁夏中宁陆相泥盆系及生物群保护遗址,云南曲靖陆相泥盆系剖面,广西桂林南边村泥盆—石炭纪地层界线剖面,新疆吉木萨尔大龙口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台湾的利吉青灰泥岩剖面,河北原阳泥河湾盆地小长梁遗址。

二、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云南澄江动物群化石产地、新疆奇台县克拉麦里矽化木森林奇观、山东山旺中新世山旺组古生物群、辽宁抚顺煤田含昆虫琥珀遗址、山东泰安晚寒武世三叶虫产地、四川自贡恐龙化石、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

三、地质构造形迹。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辽宁大连白云山庄莲花状旋钮构造、四川松潘—甘孜多层次滑脱构造、北京西山褶叠层构造、陕西蓝田铁炉子活动性断裂与河道错位、四川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与景观。

四、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质景观,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黄山奇峰,赞皇嶂石岩风景名胜区,丹霞山地质地貌景观区,武夷山丹霞地貌景观区,山东马山石柱群和硅化木群落,五大连池火山地质景观,雁荡山流纹岩峰林地质景观区,桃渚流纹岩峰林、石林景观区,涠洲岛火山喷发海蚀、海积景观,天津贝壳堤、牡蛎滩保护区,西沙群岛石岛的地质景观,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喜马拉雅山与现代冰川,贡嘎山冰川公园,西藏羊八井地热田,西藏的间歇喷泉,雅鲁藏布江大峡湾,黄龙—九寨沟高寒岩溶钙化景观区,织金洞岩溶地质景观,黄果树瀑布群地质景观,桂林岩溶峰林地质景观,云南腾冲火山地热奇观,云南路南石林,新疆风蚀地貌景观——乌尔禾魔鬼城,长江山峡地质奇观,太鲁阁大理岩峡谷,澎湖列岛的地形景观,台湾的泥火山,台湾阳明山地热景观,台湾东北角海岸风景特定区的地形景观。

五、特大型矿床。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栾川南泥湖钼矿田、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世界“锑都”——锡矿山、白云鄂博——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赣南钨矿、湖南柿竹园钨铋钼锡超大型矿床、中国稀有金属和宝石明珠——阿尔泰伟晶岩、大庆油田、青海察尔汗盐湖、东胜神木煤田、辽宁海城菱镁矿矿床。

六、地质灾害遗迹。大连金石滩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的地震、四川小南海地震堰塞湖、广西南丹新州矿采空区塌陷、河北唐山地震、秭归新滩滑坡、云南东川市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遗迹。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