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上什么是单斜倾向

地质上什么是单斜倾向

发布时间: 2021-02-11 16:48:44

㈠ 地质上产状S1、S2表示什么

你看到的S是不是大写的,1是小写的脚标?如果是的话,那么S1、S2可能不是在说产状,二十标注的地层年代,S1是早志留世、S2是中志留世。

㈡ 地质背景

金川镍-铜矿床位于前寒武纪早期中朝克拉通西南龙首山隆起带(汤中立等,1987)。其南侧与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相毗连。

龙首山隆起带所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前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及侏罗系。古元古代地层呈NW条带状分布于边缘隆起带之北部,主要由较老的白家嘴子组(

)及较新的塔马子沟组(

)组成。前者主要由混合岩、片麻岩及蛇纹石大理岩组成;后者主要由各种片麻岩、片岩及条带状大理岩组成。上述两组岩石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侵位于塔马子沟组里的白色伟晶花岗岩脉的K-Ar同位素年龄为1719Ma。新元古代地层也呈NW向展布,主要由墩子沟组和韩母山群组成。前者主要由砾岩、砂岩和结晶灰岩组成;后者主要由绢英片岩、钙质片岩及灰质角砾岩组成,两者为不整合或断层接触。古元古代地层组成一个单斜构造,倾向SW,它们被形成复背斜的新元古代地层超覆。上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地层形成同斜褶皱。

龙首山隆起带走向在西部为NW向,在东部为EW向,线性构造特征十分明显。边缘隆起带之两侧为深断裂,断裂的相对倾角为60°~70°(图1)。次级断裂与两个边界构造同时发生。

本区岩浆岩丰富多彩。新元古代吕梁期(1700Ma)岩浆岩为伟晶花岗岩到斜长角闪石岩,常呈小透镜体产出,往往被加里东早期镁铁质岩脉所切割。加里东期岩浆岩分布普遍,主要为规模不等的花岗质侵入体,当然也可见到少量的超镁铁岩、辉长岩、粒玄岩、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

图1金川区域地质图

1—第四系;2—中生界—第三系;3—古生界;4—前寒武系;5—龙首山隆起带;6—花岗岩—闪长岩侵入体;7—镁铁-超镁铁侵入岩;8—断裂

㈢ 画倾斜岩层的地质剖面图,剖面图上的岩层的角度怎么确定啊还有倾斜的方向是/倾斜

岩层的角度要用视倾角公式计算出来。倾斜方向跟剖面方向需注意,剖面方向和岩层的倾向之间的夹角小于90的岩层倾斜方向跟剖面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㈣ 地质地形图上怎么把产状投到上面,假如倾向125度.倾角33度

正北方向为零度,顺时针旋转125-90度画一较长的线段表示走向,然后垂直这条线画一条短的线段指向125度方向来表示倾向,再在旁边表明∠33度表示倾角

㈤ 地质地形图上怎么把产状投到上面,假如倾向125度.倾角33度

正北方向为零度,顺时针旋转125-90度画一较长的线段表示走向,然后垂直这条线画一条短的线段指向125度方向来表示倾向,再在旁边表明∠33度表示倾角

㈥ 地质上横向斜坡是什么样子的有图最好

在越野汽车上有过这么一说,是汽车左右不在一个水平线上,高矮不一,

㈦ 地质图上,算出倾向走向,怎么算倾角

倾向角也叫做倾斜角,是由直线的斜率算出来的。

斜率是表示一条直线(或曲线的切线)关于(横)坐标轴倾斜程度的量。它通常用直线(或曲线的切线)与(横)坐标轴夹角的正切,或两点的纵坐标之差与横坐标之差的比来表示。[1]

斜率又称“角系数”,是一条直线对于横坐标轴正向夹角的正切,反映直线对水平面的倾斜度。一条直线与某平面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轴正半轴方向所成的角的正切值即该直线相对于该坐标系的斜率。如果直线与x轴互相垂直,直角的正切值无穷大,故此直线不存在斜率。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对于一次函数y=kx+b,(斜截式)k即该函数图像的斜率。

斜率亦称“角系数”,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一条直线对横坐标轴的倾斜程度的量。

直线对X 轴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tgα称为该直线的“斜率”,并记作k,k=tgα。规定平行于X轴的直线的斜率为零,平行于Y轴的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对于过两个已知点(x1,y1) 和 (x2,y2)的直线,若x1≠x2,则该直线的斜率为k=(y1-y2)/(x1-x2)。[3]

即k=tanα=

斜率(3张)

率,用坡度来刻划道路的倾斜程度,也就是用坡面的切直高度和水平长度的比,相当于在水平方向移动一千米,在切直方向上升或下降的数值,这个比值实际上就表示了坡度的大小。

其次,从倾斜角的正切值来看;还有就是从向量看,是直线向上方向的向量 与X轴方向上的单位向量的夹角;最后是从导数这个视角来再次认识斜率的概念,这里实际上就是直线的瞬时变化率。认识斜率概念不仅仅是对今后的学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今后学习的一些数学的重要的解题的方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㈧ 地质上的倾向走向

走向、倾向、倾角为产状的三要素,走向为构造面(层面)与假想水平面交专线的方向,它标志着构造属的延伸方向。构造面(层面)与走向垂直并指向下方的直线称为倾斜线,它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即为倾向。构造面(层面)上的倾斜线和它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为倾角,又称真倾角。

㈨ 岩石的产状

根据斯坦诺(1669)的地层学三定律可知,沉积岩与部分火山岩形成之初呈水平状态(原始水平律),是按由老到新(下老上新)的顺序沉积的(地层叠覆律),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是连续分布的(原始侧向连续律);经过构造运动以后,岩层由水平状态变为倾斜或弯曲,连续的岩层被断开或错动,完整的岩体被破碎等。它们原有的形态和空间位置就发生了改变,称为构造变形。要研究构造变形,首先就要确定地质体(岩层、岩体、矿体等)在地壳中的空间位置即产出状态,称为岩石的产状。

1.岩石的产状要素

岩石的产状由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数值来确定,称为产状要素(图13-1)。

图13-1 岩层的产状要素

(据夏邦栋,1995)

走向 表示岩层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岩层层面与任一假想水平面的交线称走向线,走向线两端的延伸方向称为岩层的走向。因此,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方向,彼此相差180°。

倾向 表示岩层倾斜的方向。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倾斜线,它表示岩层的最大坡度。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示的方向称为岩层的倾向。

倾角 层面上的倾斜线和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倾角。倾角的大小表示岩层的倾斜程度。在不垂直岩层走向线的任何方向上量得的夹角,称为视(假)倾角。倾角只有一个,而视倾角可有无数个,任何一个视倾角都小于该层面的倾角。

2.不同产状的岩层

水平岩层 原始水平岩层虽然经过构造运动(整体均匀升降运动)使其上升为陆,但仍保持水平状态,称为水平岩层(图13-2)。在水平岩层地区,较新的岩层总是位于较老的岩层之上,当地形受切割时,老岩层总是出露在低洼地方,而较新的岩层总是出露在较高的位置。

图13-2 水平岩层素描

(据蓝淇锋等,1979)

图13-3 倾斜岩层

(据蓝淇锋等,1979)

倾斜岩层 由于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变位,形成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有一定交角的倾斜岩层(图13-3)。在一定范围内,一系列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产状大体一致时,称为单斜岩层。单斜岩层往往是褶皱的一翼或断层的一盘。

直立岩层 指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直交或近于直交的岩层,即直立起来的岩层。其地表露头宽度与真厚度一致,不受地形的影响。

倒转岩层 指岩层翻转、老岩层在上而新岩层在下的岩层(图13-4),这种岩层主要是在强烈挤压下岩层褶皱倒转过来形成的。

图13-4 倒转地层(北京坨里)

(据蓝淇锋等,1979)

此图为一倒转背斜,其中左翼地层(位于图的下部)倒转

3.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岩层的产状要素是在野外直接用罗盘测量出来的(测量方法在实习时介绍),将所测得的产状要素,用规定的文字和符号记录在记录本上并标绘在图上。

1)野外记录本上一般只记录倾向(如135°)和倾角(如40°)两个数据,记为:135°∠40°,直立构造面才记录走向。

2)地质图(平面图)上,应按方位角在相应位置用量角器、三角板画出准确的走向、倾向,并标注倾角。

如:倾斜岩层 水平岩层 直立岩层 倒转岩层

普通地质学

3)地质剖面图上的表示方法为:

㈩ 水平构造和单斜构造形成的地貌有哪些

向一个方向倾斜的岩层称为单斜构造,它可能出现在被破坏的背斜翼部,或回出现在已被破坏答的穹窿构造的四周、盆地的外围、掀斜的水平岩层或断层的掀斜等处。单斜地貌主要有单面(斜)山和猪背山。
单面山:组成山体的岩层倾角一般在25°以下,山体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与岩层倾向相反,坡陡而短,称为前坡或单斜崖;另一坡与岩层倾向一致,坡缓而长,称为后坡或单斜脊,它构成山地主体。由不对称的两坡组成的单面山只有从单斜崖一侧看上去才像山形,故名单面山。单面山被河流切开后,往往形成多个山峰,如庐山的五老峰单面山。
猪背山:当单斜层的倾角较大,形成两坡近于对称的山体时,称为猪背山(脊),它多出现在已被破坏的背斜陡翼上。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