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敦煌地质有什么特点

敦煌地质有什么特点

发布时间: 2021-02-11 06:40:08

Ⅰ 敦煌飞天有哪些特点

特点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而是凭借飘动回的衣裙、飞舞的彩带答凌空翱翔,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在唐代,还出现了不少双飞天,身材修长,翘首挺胸,双腿上扬,双手散花,衣裙飘带随风舒展,由上而下,徐徐飘落,飞姿优美,像游弋空中的双燕。在唐代壁画中还有裸体飞天、童子飞天等。

(1)敦煌地质有什么特点扩展阅读:

发展历史

敦煌飞天以歌舞伎为蓝本,大胆吸收外来艺术营养促进传统艺术的改变,创造出表达中国思想意识、风土人情和审美特征的吉祥和美好的化身——伎乐飞天。

敦煌飞天,历经千年岁月,展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其优美的形象、欢乐的境界和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至今仍然吸引着我们。尤其是他们那飘逸的彩带衣裙和那千姿百态的飞翔舞姿,使人沉醉其中。

20世纪60年代,舞蹈大师戴爱莲将飞天的艺术形象搬上舞台,创作了双人长绸舞《飞天》;到20世纪90年代,由著名导演陈维亚编舞、我本人主演的独舞《飞天》,将这1000多年前的美好形象再次展现给世人。

Ⅱ 敦煌的雅丹地貌地形特点

雅丹地貌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在敦煌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大自然创造出了许多奇观异景。敦煌雅丹位于新疆、甘肃交界处,距玉门关西北80余公里处,有一座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布局有序、造型奇特、是一座罕见的天然雕塑博物馆。堪称敦煌的又一奇观,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奇妙无穷的天然杰作。
敦煌雅丹地貌,土质坚硬,呈浅红色。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与青色的戈壁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进入雅丹,遇到风吹,鬼声森森,夜行转而不出,当地人们俗称雅丹为"魔鬼城"。其整体像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堡,这座奇特的城堡,是地质变迁自然风雕沙割的结果,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整个雅丹地貌群高低不同、错落有致、布局有序。城堡内城墙、街道、大楼,广场、雕塑。如同巧夺天工的设计师精心布局一般。每个雅丹地貌都各具形态,千奇百怪,造型生动,惟妙惟肖。像宝塔、像宫殿、像麦垛、像昂首屹立远眺的金孔雀、像展翅欲飞的雄鹰、像大海中乘风破浪的船队、像怒目远视的武士,还有的像亭亭玉立的美女… 。在这里,千奇百怪的雅丹地貌,会使你心旷神怡,放飞思绪,浮想联翩;在这里你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力,领略大自然妙造天成的神奇之美。
雅丹专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一开始在沙漠里有一座基岩构成的平台形高地,高地内有节理或裂隙发育,沙漠河流的雅丹地貌。
冲刷使得节理或裂隙加宽扩大。一旦有了可乘之机,风的吹蚀就开始起作用了,由于大风不断剥蚀,风蚀沟谷和洼地逐渐分开了孤岛状的平台小山,后者演变为石柱或石墩。旅游者到了这样一个地方,就像是到了一个颓废了的古城;纵横交错的风蚀沟谷是街道,石柱和石墩是沿街而建的楼群,地面形成似条条龙脊,座座城堡的景状。这样的"城"称魔鬼城,古书中又称为"龙城"。在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部有魔鬼城,有的规模还不小,令人惊叹不已。
石柱(如前所述,有的石柱就是风成的)继续遭受风的吹蚀而变成各种形状。如果岩层近于水平且硬、软岩层相间,软岩层容易被剥蚀掉,硬岩层相对突出,象屋檐那样,称石檐。如果软、硬层相间的岩层是陡倾斜的,那么就形成锯齿状的雅尔当地形。
如果组成石柱的岩石下软上硬,兼之低处的风携带的沙多且沙粒粗大,高处的风携带的沙少且沙粒细小,风的吹蚀和磨蚀作用在石柱的上部和下部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结果:下部变得很细,象磨菇把,上段则成了蘑菇伞,形成蘑菇石。最后的结果,蘑菇把也被剥蚀掉了,蘑菇伞只靠着很小的一点接触面积坐落在基岩上,看上去摇摇晃晃的,称摇摆石。在球状风化的配合下,两块圆古隆冬的大石头只靠一个切点互相接触,上面的圆石似乎风都吹得动,叫风动石,如福建东山岛的花岗岩风动石。

Ⅲ 敦煌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小题1:B 小题1:C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及地貌。 小题1:结合材料雅丹地貌发育于敦煌附近,为干回旱地区,答故判断主要的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故选B项。 小题1:根据图示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的层理结构特征,判断该类岩石为沉积岩,而右图甲表示变质作用而形成的甲为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能转化为丁,判断为岩浆,则乙表示岩浆岩,故沉积岩为丙。

Ⅳ 敦煌莫高窟的特点是什么

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有座鸣沙山,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就是闻名世界的回莫答高窟、西千佛洞,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一直以精美的壁画和形象的塑像闻名于世,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它位于河西走廊西端,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千年凿窟造像和不断修绘,形成了南北全长约1.6千米的宏大石窟群。

莫高窟现存洞窟、壁画、彩塑,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莫高窟南北长约1.6千米,上下排列5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

Ⅳ 敦煌莫高窟位于哪里有什么特点

敦煌莫高窟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历经北凉、北专魏,西魏、北周、隋、属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相继凿建,现存洞窟492个,保存有历代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平方米,为中国最重要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壁画中的本生故事,主要表现释迦牟尼前生善行;壁画中的因缘故事,主要描写与佛有关的度化事迹。其中《尸毗王割肉贸鸽》、《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鹿王本生图》、《沙弥守戒自杀》等,画面皆以形式优美、造型独特,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力量而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作品。

Ⅵ 莫高窟是属什么地质地貌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处在东经92° 13 ′至内95°30′,北纬39°40′至41°35′之间,海拔1138.7m(敦煌气象站容)。
莫高窟的岩石在地质上属于第四系酒泉砾岩,并夹有砂岩,岩性变化很大,交错层理发育,上部为泥质胶结,下部为钙质胶结。敦煌东南有党河南山,属祁连山;西南有阿尔金山。它们在南面形成了一道平均海拔高达4000m的屏障。北部的马鬃山区系天山余脉,平均海拔2000m左右。中间呈狭长的西高东低的倾斜带,南接南疆盆地东沿,东连瓜州县境,平均海拔在1200m以下,是典型的狭管地带。这种大的地形格局对于主要季风西北风,在西南高山区有强烈的抬升作用,使其中的水汽凝结产生降水。

Ⅶ 敦煌雅丹地貌地质公园有什么奇特之处呢

敦煌雅丹地貌地质公园布局有序、造型奇特,是一座罕见的天然雕塑博物馆,吸引着众多的探险家、游客前来考察、游玩。

敦煌雅丹地貌地质公园位于敦煌市西184千米处,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地质形态发育最成熟、最具观赏价值的雅丹地貌群落。敦煌雅丹地貌地质公园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主要由风蚀作用而形成。


温馨提示

在敦煌雅丹地貌地质公园非常容易迷失方向。因而不要一个人前往,此外,这里冬冷夏热。

沙较大,需自带墨镜、遮阳伞,食品,足够的水和衣服,相机也需要好好保护。

Ⅷ 敦煌水文特征以及气候类型

敦煌市是甘肃省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东经92°13′~95°30′,北纬39°40′~41°40′。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旅游服务业次之,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水资源

敦煌绿洲由党河滋润。发源于祁连山的党河,全长390公里,流域面积1.68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28亿立方米,是敦煌重要的水利命脉,敦煌人民的母亲河。境内除党河外,地面水还有西水沟、东水沟、南湖泉水区,泉水总溢出量为3.14立方米/秒,年径流量9902.3万立方米。

Ⅸ 敦煌莫高窟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敦煌莫高窟特点:风格多样,风格各异,前后保存了许多绘画和雕塑,均出自专历代能工巧匠属之手。

敦煌莫高窟形成原因:敦煌莫高窟虽经历千年,但地处沙漠干旱气候区,年蒸发量是降雨量的千陪,尤其建在远离人口密集的沙漠腹地,这样自然和人为的损毁条件少了许多。

敦煌石窟的建筑尤以莫高窟保存的五座唐宋木构窟檐为稀世之珍和一些宋元土木古塔,壁画中也出现不少代表时代的古建筑图样,可说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不可缺的第一手资料。

(9)敦煌地质有什么特点扩展阅读:

2019年8月31日,由敦煌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首映。纪录片以亚洲文明对话为题材,向人们展现了不同文明之间命运相通、文化相通、艺术相通的奇妙关联。

2008年12月2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了莫高窟总投资2亿6100万元的保护和利用项目,是莫高窟文物保护史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综合保护工程,整个项目已经完工。

Ⅹ 敦煌壁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造型特色
敦煌壁画中有种灵形象(佛、菩萨等)和俗人形象(供作人和故事画中的人物之分.这两类形象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各具不同性质。从造型上说.俗人形象富于生活气息,时代特点也表现得更鲜明;而神灵形象则变化较少,想象和夸张成分较多。从衣冠服饰上说,俗人多为中原汉装,神灵则多保持异国衣冠;晕染法也不一样,画俗人多采用中原晕染法,神灵则多为西域凹凸法。所有这些又都随着时代的不问而不断变化。

与造型密切相关的问题之一是变形。敦煌壁画继承了传统绘画的变形手法,巧妙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和植物形象。时代不同,审美观点不同,变形的程度和方法也不一样。早期变形程度较大,较多浪漫主义成分,形象的特征鲜明灾出;隋唐以后,变形较少,立体感较强,写实性日益浓厚。

变形的方法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夸张变形一以人物原形进行合乎规律的变化,即拉长成加灾。如北魏晚期或西魏时期的菩萨,大大增加了服、手指和颈项的长度,濒骨显露,用日之间的距离牧觅,嘴角上翘,形如花瓣;经过变形彻成为风流潇洒的“秀骨治像”。全刚力士则多在横向夸张,加粗肢体,缩短脖项,头圆肚大,棱眉鼓眼,强调体魄的健硕和超人们力量。这两种人物形象都是夸张的结果。

绘画风格
敦煌壁画各个窟的时代都是不同的,所以风格也不是很一致。

较早之十六国和北魏各窟壁画(如275、254、257等窟)感情强烈外露、动态明显夸张的人物造型,以劲细线条勾勒并注重晕染的表现方法,以及用赭红色加散花图案装饰衬底的形式,都明显带有域外或新疆的绘画风格。

西魏(249窟、285窟等)在吸收传统形式并把更多的生活情节和形象融入佛教壁画创造中。通常这个时期的壁画为白粉铺底,以遒劲潇洒的线描和明快的赋色进行绘制。整体上,看来传统画风在敦煌佛教艺术中已得到进一步发展。

北周(290、428、299等窟)通常为大型本生及佛法故事连环画,皆以白壁为底,用流畅的线描勾勒,造型简赅生动,色彩清淡雅丽,虽有的肌肤略作立体晕染,尚存西域绘画遗风,但整体而言,从形象到艺术风格已是汉族传统绘画面貌了。

线条色彩
线条和色彩作为我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表现力,能够以简练的笔墨,塑造出个性鲜明和内心复杂的人物形象。敦煌壁画全面地继承了这个传统,并适应创造新形象的需要而有所发展。壁画的起稿线豪放自由,粗壮有力。寥寥数笔土红线,一只撒野奔驰的野牛脱壁而出;笔力爽快的接线表现了一群猎仔争先恐后奔跑觅食的活泼神态; “篙山神送柱”一图里的人物和建筑部是不用朽子(木炭条),随手勾描的画稿,显然逸笔草革,仍不失为一幅神采生动的白描。在不经意的落笔起稿中,往往另有一种自然流露于笔墨问的天趣。

敦煌壁画的定形线是比较严谨的,早期的铁线描,秀劲流畅,用于表现潇洒清秀的人物,如西魏的诸天神灵和飞天,线描与形象的结合,堪称关五无暇。唐代流行兰叶描,中锋探写,圆润、丰满、汗厚,外柔而内刚。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