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地质构造烈度大
① 所有的地震都是由地质构造
D 本题考查地震。A项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距震中不同距离,烈内度不同;错误;B项一般来说容,地震的烈度与震级成正比;错误;C项地震有不同的类型,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之分;错误。故选D项。
②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什么概念,有什么联系
震级复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制,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烈度是表示地面受到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是用“度”来表示的,目前我国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烈度表,共分12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用“度”来表示.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
震级和地震烈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震级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是表示地震大小的度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表示地面受地震的破坏程度,则各地不同,但震中烈度只有一个.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高.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方烈度就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震中地区受破坏的程度最高,其烈度值称为震中烈度,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震造成的破坏逐渐减轻).烈度的大小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岩性质等因素有关.
③ 基本烈度也叫什么烈度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评定烈度的高低,制订统一的评定标准。这个标准称为地震烈度表。在世界各国使用的有几种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国家比较通行的是改进的麦加利烈度表,简称M.M.烈度表,从I度到度共分12个烈度等级。日本将无感定为0度,有感则分为I至Ⅶ 度,共8个等级。前苏联和中国均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中国1980年重新编订了地震烈度表(见表)。
中国地震烈度表 (简要)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微有感-个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早期的烈度表完全以地震造成的宏观后果为依据来划分烈度等级。但宏观烈度表不论制订得如何完善,终究用的是定性的判据,不能排除观察者的主观因素。为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物理标准来评定烈度,这种物理标准既要同震害现象密切相关,又要便于用仪器测定。首先被研究的物理量是地震时的地面加速度峰值。因为一般认为地震引起的破坏是地震惯性力造成的,而惯性力又决定于地面加速度。这样就给烈度的每一等级附加上地面加速度峰值。结果表明,烈度每增加一度,加速度大约增加一倍。后来加入烈度表的物理量还有地面速度峰值。中国现行的烈度表已经加入了加速度和速度两项物理量数据。
编辑本段烈度定量类别从抗震设计的要求来看,宏观标志不能直接应用,要有表征地面运动的物理量供设计采用。有些国家的抗震设计规范规定了与地震烈度相应的地震加速度,但各国的取值不一。
④ 何谓地震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通常复把地震对地面所制造成的破坏性或影响的程度叫烈度。
地震烈度的大小:
1、受地震大小
2、震源深浅
3、离震中远近、
4、当地工程地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是根据各地遭受破坏的程度和人为感觉的不同而不同。我国目前使用的地震烈度共分为12度,6度以上才会造成破坏。1976年唐山7.6级大地震,极震区烈度达11-12度,北京、天津烈度则为6-7度。
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烈度。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烈度就不一样,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地址构造,地面建筑物抗震性能等因素有关。
⑤ 地震的最大烈度是如何评定的
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地震级别就越大.目前人类有记录的震级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的9.5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颗180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者相当于一个100万千瓦的发电厂40年的发电量.这次汶川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9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100万千瓦的发电厂2年的发电量(本人估算,仅供参考).
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宾诺·古腾堡(Beno Gutenberg)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级划分法,即现在通常所说的里氏地震规模.里氏规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并选择距震中100千米的距离为标准.里氏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2倍,相隔二级的震级其能量相差1000 32 x 32)倍.
小于里氏规模2.5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者是微震;里氏规模2.5-5.0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大于里氏规模5.0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为破坏性地震.里氏规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有记录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南美洲的智利,根据美国地质调查所,里氏规模竟达9.5.
地震烈度
中国百年大地震一览图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是相同的;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这与一颗炸弹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
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有人说在苏州是4级,在无锡是3级,这是错的.无论在何处,只能说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但这次地震,在太仓的沙溪镇地震烈度是6度,在苏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无锡地震烈度是3度.还有就是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在世界各国使用的有几种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国家比较通行的是改进的麦加利烈度表,简称M.M.烈度表,从1度到12度共分12个烈度等级.日本将无感定为0度,有感则分为I至Ⅶ 度,共8个等级.前苏联和中国均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中国1980年重新编订了地震烈度表(见表).
中国地震烈度表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微有感-个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天津市地震烈度为八度,北京市烈度为六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就只有四至五度了.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⑥ 地震烈度大小与哪些因素直接相关
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有下列因素:地震等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土壤和地质条件、建回筑物的性答能、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位等。
按照地震时的人的感觉,地震所造成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区分为几大类:无感地震、微感地震、有感地震、破坏地震、毁坏地震与毁灭地震。
以描述地震烈度的高低,作为判断地震强烈程度的一种宏观判据,称地震烈度表。有了这个判据,可以调查研究评定已经发生的地震,包括历史上发生的地震和新近发生的地震影响区的烈度高低。

(6)什么地质构造烈度大扩展阅读:
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级有严格的区别,不可互相混,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
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高。
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关系。
⑦ 哪些因素影响场地地震烈度分布
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用“度”来表示.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震级回和地震答烈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震级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是表示地震大小的度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表示地面受地震的破坏程度,则各地不同,但震中烈度只有一个.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高.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方烈度就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震中地区受破坏的程度最高,其烈度值称为震中烈度,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震造成的破坏逐渐减轻).烈度的大小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等因素有关.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很多: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等.因此一次地震数次震级带来的烈度可能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