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学读书报告怎么写

地质学读书报告怎么写

发布时间: 2021-02-11 00:51:49

A. 读后感咋写

★写读后感就是写出你读书后的所思所想。给你几篇范文参考一下:
1、《老人与海》读后感
失败,在许多人的眼中是非常可怕的,它一旦猖狂起来,就能击溃人的斗志,让人彻底崩溃,失去生活的希望。如果失败战胜不了你,而是被你踩在脚下,那么,成功必定属于你。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那位老人就是一位打不到的硬汉子。
《老人与海》主要讲了一位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翁一次特别的打鱼经历。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打到一条鱼后,他终于发现了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老人费尽心力,把大马林鱼扎死。然而,等待老人的是更大的考验。一群嗅着血腥味而来的大鲨鱼扑了过来。最后鲨鱼们吃光了大马林鱼,老人凭着顽强的意志胜利返航,尽管拖回的只是一副光秃秃的骨架……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遇到失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拥有一颗坚强、不屈服的心来面对失败,成功就一定会向我们走来。

2、《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这个假期我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获益匪浅。
在一次航行中,鲁滨逊遇到了可怕的风浪,翻了船,除他之外无一人生还。他流落到了孤岛上。凭着他惊人的毅力与勇气,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
二十八年后,他依靠自己的智慧离开了孤岛。
在荒芜人烟的孤岛生活了28年啊!多么惊人的一个数字!读完之后,我不禁反省自己:如果我流落到孤岛,能活几天?一天?两天?我又能干些什么?会劈柴?会打猎做饭?我连洗自己衣服还笨手笨脚的呢!我觉得我要学习他这种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要顽强地坚持下去,凭自己的双手创造新天地。

3、《童年》读后感: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灿烂的;童年,是……每当想起小时候,我总是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因为我的童年很幸福,很快乐。但是,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童年的书,书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却充满了悲惨。
主人公阿廖沙是一个3岁丧父,只有一个残暴的外祖父,两个自私、市侩的舅舅的可怜的孩子,不过还好,他有一个爱他疼他的外祖母。每当外祖父粗暴地打阿廖沙时,外祖母就会护着他。尽管如此,阿廖沙的身上还是经常会受伤。
其实,这正是作者高尔基的童年。高尔基幼时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但外祖父i对他很不好。他十岁开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期一直是在社会底层中度过的。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忙劳动之余,仍勤奋学习,自强不息。
而看看阿廖沙和高尔基,又看看我们。我们可以在明亮舒适的教室中读书,他们不能;我们可以不用自己辛苦劳动就能获得舒适的环境,他们不能;我们可以饿了就自己去买东西吃,他们不能;我们可以有一个完整的幸福的家庭,他们不能。但是,他们能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勤奋学习,我们能吗?

4、《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记录的是海伦.凯勒一生的事。书中感人心腑的故事,总是在我受到困难和挫折是鼓励我,不要后退。
海伦.凯勒从小就失去了听觉、视觉和甜美的声音。她也曾因自己的条件而放弃过,可她又很快振作起来。这位美国女孩,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凭着超人的毅力,不但学会了说话,还学会了五种语言文字!她一生共度过了八十八个春秋,却熬过了八十七个无声、无语、无光的孤独岁月!
这本书让我感悟到:一个人只要胸怀大志,并不懈向着目标努力奋斗,就不会被一些客观条件束缚,你就会拥有无限的力量去实现它!
坚贞不屈、不断进取的精神是海伦.凯勒所拥有的,我们——祖国的接班人更应该拥有这种美好的精神品质!

B. 《我国地球学和地质学奠基人李四光》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我国地球学和地质学奠基人李四光》,心中十分感动。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他为我国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为我国的地质学奉献了毕生精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从心里默默地敬佩他,崇拜他。
李四光从小学习刻苦认真,勤奋用功,从不贪玩,老师不在的时候,依然能独自学习。他非常勤劳,常常帮着妈妈打柴、扫地、放羊、割草等。另外,他还非常喜欢问问题。比如他小时侯和其他小朋友玩,看到村头的一块特别大的石头,他就曾产生过这样的疑问:这石头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周围没有这种石头呢?通过这个事情,我感受到李四光是一个很爱动脑筋的人,明白了只要肯动脑筋,遇事多问问为什么,就可以有发现,同时也就有收获的道理。
李四光去国外留学,当他学所有成,准备回国时,外国人用高薪和优厚的待遇挽留他,可是,李四光却毅然回决了外国人的要求,庄严地对外国人说:“现在,我的祖国和人民还在贫困中挣扎,我应当回去,去用我所学到的本领去改变祖国现在的旧面貌!”我听了李四光的话后,无法用言语来表示我内心对李四光的称赞和佩服。我想我们只有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说的话,就像李四光爷爷一样,他说要改变祖国的旧面貌,就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了。
我们不但要学习李四光热爱学习和不怕困难的精神,更要学习他那一颗热爱祖国和报效祖国的心。

C. 跪求有关构造地质学读书报告一份,万分感激,分不是问题

自己读一遍就有报告了,老师让你们写读书报告是为了让你们学知识,你们倒好,呵呵,还跪求,不觉得不好意思啊。

D. 求一篇《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 读书心得

人类从一开始,就和第四纪地质结下了不解之缘,但真正对它进行研究,却起步很晚。最初,人们把地壳的发展历史分为第一纪(原始纪)、第二纪和第三纪3个大阶段。1829年,法国学者J.德努瓦耶在研究巴黎盆地的地层时,把第三系上部的松散沉积物划分出来命名为第四系,其时代为第四纪。随着地质科学的发展,第一纪和第二纪因细分成若干个纪被废弃了,仅保留下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名称,这两个时代合称为新生代。1839年,英国著名地质学家C.莱尔(1797~1875)把第四纪分成了更新世和全新全。 第四纪地质学在欧洲主要是研究阿尔卑斯及斯堪的纳维亚冰川遗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国,从19世纪末开始,一些外国学者对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的巨厚黄土进行了观察。到20世纪初期,中国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有了较大发展。目前已有许多专门研究单位和庞大的专业地形研究队伍。1957年成立了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现已加入国际第四纪联合会。
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野外调查,需要应用第四纪地质知识,如恢复更新世古地理环境,确定在适合于古人类生存的条件下形成的第四纪地层等。发掘工作只有在充分认识第四纪地层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特别是对于埋藏在河湖相沉积层里的古人类文化地点,只有采取第四纪地质的工作方法才是有意义的。对古人类文化遗物时代的确定,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对比和对哺乳动物的分析判断在目前仍然是主要的方法。当然,古人类文化遗物也是第四纪地层划分的一项重要依据。

E. 求海洋地质的读书报告

自己想!

F. 怎么学好地质学

总结方法步骤,多半是:每章结束老师出复习题并确定重点讨论题;教师作适当指导、提出要求后,叫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写出发言稿;总结讨论课时,学生在课余准备基础上再准备20-30分钟,期间老师巡视指导,了解各人准备情况;准备好后,用一堂课左右时间,同学上台以讲课的形式发言,(发言人,多数是学生主动上台,有时老师指定有代表性的上台);先同学后老师对发言人逐个讲评补充,最后老师总结,并提出新的要求和希望。老师的讲评总结,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源于学生,高于学生,对症下药,雪中送炭。

这种总结讨论 ,很受同学欢迎,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好处很多:(1)是深入复习,系统掌握知识的好办法。有的同学说:为争取当老师讲课的机会,总想争取上台讲,而要上台就迫使自己深入学习消化全部内容,达到融会贯通,不仅要搞懂,而且要搞通。(2)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好途径。因为一大章,甚至一大部分四大章的内容,要求用一条主线把它全部贯穿起来,写成讲稿,并上台讲解,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从中培养了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教学方面的教材组织和表达能力,突出师范性,把教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开始于基础课,贯穿于大学学习全过程。 实践证明,坚持这样搞,学生的智能发展很快。通过前三章三次总结讨论,对第四章物质组成部分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时,我要求以独创精神进行总结;当作未来的中学地理学教案那样去写,条理清晰、通俗易懂,作为测验成绩。结果,交上来的总结材料出乎意料的好。一人一条思路,把地质作用,矿物、岩石、矿床四章内容贯穿一线,构成一体。思路清晰、纲目分明、文字精炼、图表并用。既是一份读书报告,也可作为中学教案。在修改基础上,出一次专刊。同学们的出色成绩和飞速提高,也深深教育了我,使我体会到:现代学生智能的潜力是很大的,主要在于我们老师去发掘,并不断创造机会和条件,使其锻炼和发挥,则一代开创型的人材就会茁壮成长。(3)这也是教学相长,提高教师水平的有效形式。这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源于学生高于学生的总结式的教学方法,要求老师要有敏锐的眼光、敏捷的思路、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因要在30分钟时间内把全部或大部分学生的总结材料浏览一遍并在迅速浏览中,在众多大同小异的材料中,找出总结思路和内容上的不同特点,而后通过自己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改造加工,迅速予以充实完善和提高,既源于学生,又高于学生,逐一做出讲评;最后要集思广益,做出较精炼的总结。总结时,要形式多样而不离要点难点;机动灵活而不失知识体系;思路广阔又不离唯物辩证,简明扼要又对症下药。这比事先准备好一份讲稿去讲要活得多、难得多。这迫使老师去锻炼提高自己,并在这种机动灵活的教学活动中得到较快的锻炼提高。

再则,通过听取学生的讨论和总结学生的总结思路,可大大开阔自己的思路。比如那次物质组成部分的大总结,我也曾冥思苦想过多种总结思路,没料学生想的比我广得多,有的也新颖得多,巧得多妙得多,使我得到很大的启发和提高。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学生的很多教育,真正达到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认清考核和学习的关系,采取机动灵活的考核办法,侧重能力考核

老师是引路人,考核是指挥棒。要提高教学效果,突出能力培养,既要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要改进考核内容和考核办法。

如何改进考核,也首先涉及到考核目的性的认识问题。我想:考核固然是检查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必要手段,但更主要是全面系统复习、巩固和提高已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形式,可以说考核是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和最高形式;尤为重要的是,考核是对以往长期存在的学习和考试上的不良倾向进行“拨乱反正”的有力武器,是引导学生为未来而勤奋、扎实学习的指挥棒。简言之,考核有测学、促学、导学三大功能。

从这样的考核目的出发,我们确定了如下考核内容、方式和时间。考核内容,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应用为目的,以能力为重点,确定考核的内容就是将来必须要用的内容,也即平时学习强调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尤其针对过去往往考理论多、实践少,考知识多、能力少,考记忆的多、理解少,导致学生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弊端,地质考核内容侧重于实践、能力和分析。具体包括三个内容:一是矿物、岩石的分类原则和未来中学老师应该掌握的100多种标本的肉眼鉴定;二是实际地质图的分析和使用(包括地质剖面图的制作和地质发展史的概述);三是对教材的分析、综合和书面表达能力;四、成绩评定包括平时成绩,侧重于考核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具体包括作业、上课提问、讨论发言、平时测验四个方面),以避免“平时不努力,考时搞突击,取窍获高分,考后就忘记”的不良倾向,要树立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当天消化、章章总结、事半功倍、稳步前进,以及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良好学风。考核成绩由上述四个方面综合评定,构成对学生较全面客观的评定标准,促使德、知、能三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上述考核指导思想和大体内容,在开学初就于阐明;考核具体内容和方式,提前一个月当众宣布,以使同学及早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把精力引导到基本知识和实际能力的提高以及考试为了学习、学习为了工作的正确轨道上来。

考试方式,机动灵活,不同内容不同方式。岩石、矿物、口试,地质图分析(诸暨幅一部分)笔试;对教材的综合归纳能力,开卷,以前四章物质组成部分的总结报告为准。

考核时间:除笔试规定时间、统一进行,教材综合归纳能力的考核,综合复习总结提前进行外,岩矿口试时间,不同对象,时间先后不同、次数多少不一。考核复习期间,师生协力,以考核为动力,以复习为目的,以掌握“双基”为原则,进行紧张而有秩序地复习。

复习、考核紧密结合,复习中有考核,考核后再复习,适当标准,严格要求,不达目的不罢休。复习时,老师先深入各寝室对着标本分期分批地讲授。讲前,先行提问,这样在复习过程中就不知不觉地进行了考核。对已掌握者就及早公布通过;而后老师整天蹲在实验室,谁有问题谁来问,谁先掌握谁来考;考核中,坚持标准不动摇,掌握几部分先通过几部分,欠缺部分,具体指明,并记上一笔帐,限期学好后再来补考,即使全部基本通过者,也要指明努力方向,叫他假期时再适当抽时间复习。对地质图的复习也是这样,以练为主,由简到繁;老师白天改练习,抓问题,晚上到教室讲问题,教方法,针对问题再练习,直至都基本掌握为止。

我们就是这样,以考核为动力,以复习为目的,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已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一次大复习、大总结、大训练,获得了较大的丰收。考查成绩:优18、良16、中5、及格1人。

同学们反映,这样的复习考核法,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过去是上课记笔记,考前背书籍,头昏眼花还强记,考后全忘记。地质这样考法,虽紧张无压力,通过复习提高大,头脑清醒心有底;学到真本事,取得真成绩。

徐秀登 男 (1937.1~)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津贴获得者。编著《基础地质学教程》,1990年开始作为全国高校通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G. 求一份与构造地质学相关的读书报告(附相关资料),本人万分感激,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才只是小学生啊

H. 构造地质学读书报告

地形地貌

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28km, 整个湖山地区位于宁镇褶皱的南带,地区由三列山组成,走向为北-东-东。北列山海拔120m~169m之间,包括轰隆山,排山,棒槌山。中列山山势较高,海拔位于160m~250m之间,包括黄龙山、团山、纱帽山、土山、陡山(陡山位于宁镇褶皱带的南带)、狼山等。主峰孔山高341.8米,南列山简称汤山,其主峰标高为292.3米。三列山之间是两个谷地。北侧湖山谷地是龙潭系地层径地表侵蚀形成,南侧谷地是志留纪高家边组页岩被剥蚀形成。湖山次生谷地两侧的谷坡上,发育有二级阶地。第一阶地海拔40-60m,即农田、煤矿所在地,二级阶地海波60-70m,主要为残积、坡积只碎石,夹有少量冲积成因的粉沙质黏土。泉水有孔山寺泉和棒槌山泉出露,均为上升泉。

湖山地区地层简介

地层岩性:自山顶往下,主要有这样几种岩层分布

1、山顶主要为三叠系和石炭系岩层,其中分布较多的是石炭系的黄龙组灰岩C2h和船山组灰岩C2c,这两种岩石是制造水泥的很好原料,可以生产出高强度水泥,很具有利用价值,该地水泥厂也主要是以这两种岩石为原料。

灰岩在深海或者浅海环境中形成,其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另外该处岩石含有一些硅质矿物,岩石呈浅灰色,致密状,一般称之为结晶灰岩。

2、向斜的东北方向,为石炭系高丽山组岩层,主要由页岩和砂岩及一些粉砂岩组成,代号为C1g,岩倾向为西南方向。

页岩是由粘土脱水胶结而成,具有明显的薄层理,可以很容易地沿层理将其分成薄片,页岩一般易风化,性质软弱,浸水后强度显著降低。

砂岩是由50%以上2~0.05mm粒级的颗粒胶结而成的,而此处砂岩粒度较小,应属于细粒砂岩,由于距离较远,未能观察其主要碎屑的矿物成分。但此处岩石颜色较深,推测其应当为碎屑砂岩。

一、志留系

1、高家边组(S1g)

至今未有完整剖面,厚度大于293m。黄绿色页岩夹泥岩及粉砂质泥岩,粉砂质页岩,风化后颜色为黄色、黄褐色。地层岩性较为软弱,记忆风化。风化后呈碎片状,岩层产状较陡,近于直立。

2、坟头组(S2+3f)

坟头组上部为细砂岩,泥质细砂岩夹薄层状细砂岩,厚层为80厘米,薄层为35厘米,风化面为灰褐色。泥质胶结,胶结物以硅质为主,硅质与泥质胶结。

2.坟头组中部为厚层状石英砂岩,石英含量为60%到70%,岩屑25%,质地坚硬,硅质铁质胶结,斜交层理,顶截底切。

3、茅山组

紫红色含岩屑石英砂岩,硅质胶结,质地坚硬,中层厚状。原本应为灰白色,风化后变为紫红色。与坟头组整合接触,厚度在20米左右。

二、 泥盆系

1、五通组(D3w)

五通组以石英砂岩为主,底部为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含茅山组岩屑,厚层状,硅质胶结,坚硬,假整合于茅山组之上。

下部为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厚层状,硅质胶结,石英含量高,质纯。在陡山北发育有背斜,为背斜核部。

石英为主,成分单一,分选性差,质地坚硬,兼有沉积。厚层石英砂岩夹薄层,含白云母片,细石英砂岩,灰黄色,直立。

三、 石炭系

1、金陵组 C1j

厚约6米,与五用组假整合接触。为灰黑微晶碎屑灰岩,厚层状生物屑中主要是海百合茎及腕是碎片,含有机质几泥质成分较高,底部有一层铁质粉沙岩与五通

组接触。盛产假乌拉珊瑚等化石。

2、高骊山组 C1g

厚约36米,假整合与紧、金陵组之上,金陵组顶面颜色发红,有铁锰质薄层堆积。

下部为灰白色,深灰色,紫红色页岩夹薄曾砂岩,含褐色泥质生物碎屑微晶灰岩透镜体,见腕足类化石碎片。

中部为黄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夹数层灰紫色,灰绿色,灰色页岩。

上部为灰白色,灰绿色,紫红色及黑色粘土质几粉砂质页岩,夹少量菌层砂岩。

3、和洲组 C1h

厚约5米,与高骊山组假整合接触。为灰黄色泥岩及白云色微晶灰岩,含少量生物碎屑。可见袁化珊瑚,贵州珊瑚,不规则石柱珊瑚,轮状珊瑚等化石。

4、老虎洞组 C1l

厚约6米,与和洲组假整合接触。灰白色厚层状白云岩,假整合,特征为:1.含肉色燧石条带和燧石团块结晶矿物,硬度大于7。2.风化面有刀砍状溶沟,厚层状到块状。与和州组假整合接触,总厚度约6米。

5、黄龙组(C2h)

底部为灰白色块状巨晶白云岩,中上部为灰白色或者肉红色厚层微晶灰岩,质地较纯,含小纺锤虫蜓化石。

6、船山组(C2-P1C)

此地层岩石黑白相间,厚度约为40米。处于栖霞底部。梁山段煤系,在地表易风化成沟,含炭质钙质页岩,厚度大约为1到2米。与黄龙组假整合接触。

四、 二叠系

1、栖霞组(P1q)

栖霞组有四段岩性,从上到下依次为:

A.嗅石炭化石。这段有浅灰色与灰黑色生物屑灰岩,微晶生物屑灰岩及微晶灰岩互层。产有珊瑚类化石。

B.下硅质岩层。这段含硅质条带。栖霞本部为灰褐色中厚层,含燧石条带,生碎屑石灰岩。产有化石。

C.本部灰岩段。中到薄层,灰褐色,含燧石条带和燧石砾岩,生物性灰岩,岩性脆弱。中到厚层,有燧石条带,燧石透镜体

D.上硅质层。

总厚度约130米,与船山组整合接触。

2、孤峰组(P2g)

新鲜硅质岩,硬而脆,深紫红色,风化含其他物质,间夹薄层硅质页岩(含粘土矿物)。单层厚度为5到8米,岩石呈隐晶质结构。

此处的硅质岩呈叶片状,手摸光滑,与高家边组页岩无法区分。

总厚度约20米,与栖霞组整合接触。

3、龙潭组

龙潭组下部为灰黄色黑色粉砂岩,粉砂页岩。中部为黄褐色厚层长石砂岩,含煤层。上部为灰黄色页岩,粉砂岩,砂岩,含煤层。顶部为黑色生物屑灰岩透镜体,深灰黑色页岩,泥岩。总厚度约30米,与孤峰组整合接触。

4、大隆组(P3d)

灰黑色中薄层硅质岩夹页岩透镜体。总厚度约20米,与龙潭组整合接触

棒槌山西端P23d到T1地层剖面

五、 三叠系

1、下青龙组(T1x)

下部黄绿色紫红色页岩夹灰黄色薄层泥质微晶灰岩。中部黄绿色紫红色页岩与灰白色薄层微晶灰岩互层。上部灰白色薄层微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由中层到厚层。顶部灰白色薄层微晶灰岩,中层至厚层。厚度约200米,与大隆组整合接触。

2、上青龙组(T2s)

下段:灰黄色或者黄褐色钙质页岩夹土黄色中薄层泥质灰岩。

中段:灰绿或者灰黄色中薄层泥质灰岩夹灰黄灰绿色钙质页岩。

上段:青灰色中厚层微晶灰岩夹薄层泥质灰岩及紫红色瘤状灰岩。

总厚度在300米左右,与下青龙组整合接触

测区地质构造概况

湖山地区主要属于下扬子地层,宁镇褶皱带南部。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完整,出露良好。可以观察了大石碑正断层与獐龙山地垒构造。

褶皱构造

一、孔山背斜

水平岩层受到应力作用后发生弯曲变形,单个弯曲成为褶曲,由多个弯曲连生叫褶皱。褶皱构造是地壳中常见的构造形态。

我们这次观察到的孔山背斜,属于斜歪倾伏背斜,北缓南陡。

二、陡山-大石碑向斜

断裂构造

一、大石碑正断层

断层是地壳中的岩层或岩体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并且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

断层在地壳中广泛发育,是最重要的构造之一。

断层常构成一定地区的地质格架。

大石碑正断层断层断距3米左右,向北西方向倾斜,左上盘下调,右下盘抬升,断于栖霞本部,二叠系。

断层证据:1.相同地层位发生错断。

2.断层段出现角砾岩,角砾岩一般呈透镜状或碎屑,有张性。

3.断层上盘出现一系列张性粒屑。

4.出现很多泉。(由断层带形成)

二、断层组合型式

孔山地垒构造。两边地层相对下调4到5米,使两组正断层中间地层上升成为地垒构造。

湖山地区地质发展简史

从前寒武纪到早古生代的末期,湖山地区的地壳活动较弱。

从震旦纪到早古生代的末期,整个宁镇地区的地壳只是经历了多次轻度的升、降,整个地区的沉积环境属于浅海。寒武纪以来的地层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化石。在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以及志留纪的灰岩中或多或少有薄层的硅质岩或燧石结核。这种稳定的环境一直延续到志留纪的末期,在华南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加里东运动,本地区受到影响,地壳从海水中上升出来成为陆地,但未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与断裂,志留纪末至泥盆纪中期,整个宁镇地区处于一个剥蚀的环境中,至晚泥盆世,在准平原化的作用下,发育了五通组河流相的沉积,随后又出现了五通组顶部的大型湖泊相沉积。

在早石炭世,本地区进入了一个海陆交替的时代,形成了具有滨海相沉积的早石炭统的地层,以高骊山组具有波痕构造的砂岩为代表。主要的沉积物有富含生物化石的灰岩、页岩与砂岩。

从中石炭世到早二叠世,本地区的地壳开始持续下沉,沉积物得到有效的补偿,形成了厚层的浅海碳酸盐沉积,内含较多的生物化石,远处搬运而来的硅质以薄层硅质岩或燧石结核的形式沉积下来。在早晚二叠世之交,地壳因东吴运动有过一次显著的抬升,本地区海水退去,形成滨海沼泽,于是形成上二叠统龙潭组的煤层。

短暂的东吴运动后,至晚二叠世后期,海水复行侵入,形成了上二叠统大隆组、下三叠统下青龙组以及中三叠统上青龙组的浅海相沉积。在下、上青龙组的沉积过程中,地壳运动逐渐加剧,沉积环境越来越不稳定,在上青龙组的灰岩中已经存在瘤状构造,说明地壳在加剧运动。至上青龙组沉积完毕,本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印支运动,地壳发生褶皱,形成了宁镇山脉的雏形。在宁镇地区把这次运动称为金子运动。

金子运动结束了本地区长期的海进历史,使宁镇地区彻底成为陆地。在金子运动形成的山间盆地中沉积了上三叠统的黄马青组,它与下伏的上青龙组呈不整合接触关系,正说明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强烈的构造运动。

I. 急求《构造地质学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读书报告 [email protected]赶紧啊~~~万分感谢~~~~~

你现在有报告了没有,发一份给我行吗,我的邮箱是[email protected],谢谢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