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亭镇为什么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① 在开发利用山区的时候,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 、 、 .
开发利用山区时由于植被不可避免的被破坏,所以容易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
② 全国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旅游区有哪些
可以这么说,是个山就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是个海就有可能发生风暴潮海啸,是个沙版漠戈壁滩就权有沙尘暴,是个河流湖泊就有水位暴涨发洪水的可能,东南沿海台风多,西部地区地震多,出去旅游看好天气就行,地质灾害有一大部分都是由于大暴雨,剩下的发生的概率都不大
③ 论述安康为何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安康市位于秦巴山区东段,北依秦岭,南靠大巴山,汉江自西向东横贯而过,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基本地貌。区内山高、沟深、坡陡,断裂构造、易滑地层分布广泛,地质环境脆弱,加之区域性暴雨频发,极易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陕西省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地质灾害应以预防为主
这组数字更让人担忧:2011年安康汉滨区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33处,其中重要隐患点13处,次重点186处,一般隐患点34处。
“石梯重晶石矿区,流水、新坝、双龙石煤开采区等,主要表现为矿渣水石流、滑坡等灾害。其它矿若有大量不合理堆放的弃渣,也有可能发生同样的地质灾害。”安康市国土资源局矿管科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据《汉滨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资料显示,该区地质灾害隐患点都不同程度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尤其是部分集镇、学校和居住山区沟口原老滑坡等人口密集地段的地质灾害隐患威胁更大,有些活动迹象非常明显,如遇久雨、暴雨,防范措施稍有迟缓,后果将不堪设想。
从安康全市范围来看,在编的灾害隐患点共计2356处。2010年“7·18”特大暴雨洪灾引发新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1900处,截至2010年底统计,全市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4256处,威胁人口达50万人14万户,且多集中在人口稠密地区。
地质灾害防治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安康只有一套完整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和设备,在旬阳县城附近。这是省上补助的,但后期投入已经开始自己贴钱了。”安康市国土资源局矿管科负责人说。“2010年全市共争取中省地质灾害治理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7个,共计资金7800万元,需地方财政配套3100万元。据了解,财政配套资金实际到位仅为55万元。”
安康落实地质灾害应急治理项目35个、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10个,累计争取中省资金8591万元,其中2010年争取中省地质灾害治理项目16个、补助资金7290万元。
专业人员的缺乏也成为严重制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大瓶颈。
④ 武威到郑州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甘肃武威向东到郑州地下有一些断裂带,这些断裂带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地震。甘肃境内有比较高的山地,这些地方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⑤ 为什么洪涝灾害容易引发地质灾害
洪涝会对地表植被 土体 地表径流 和地下水 在短时间内产生变化 造成原有生态环境的失衡。所以会造成 滑坡泥石流 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土质膨化 等地质灾害
⑥ 峨眉山乐山大佛等地7月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吗
近十多年来峨眉山只有一次在盘山公路上发生塌方事故,所以说,相对于版其他山区景区,峨眉山权市最安全的了,去年还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安全山”称号呢。
至于从成都过来的途中,哈哈,全程高速,一个半小时,根本没有山,哪里来山体滑坡一说?
⑦ 夏天容易发生哪些地质灾害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
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主要有:
1、采掘矿产资源不规范,预留矿柱少,造成采空坍塌,山体开裂,继而发生滑坡。
2、开挖边坡:指修建公路、依山建房等建设中,形成人工高陡边坡,造成滑坡。
3、山区水库与渠道渗漏,增加了浸润和软化作用导致滑坡泥石流发生。
4、其它破坏土质环境的活动如采石放炮,堆填加载、乱砍乱伐,也是导致发生地质灾害的致灾作用。
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各种加固工程如支档、锚固、减载、固化等,并附以各种排水(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工程,其简易防治方法是用粘土填充滑坡体上的裂缝或修地表排水渠。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要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入渗,对已有塌陷坑进行填堵处理,防止地表水注入。
地质灾害的应急避险
避免受灾对象与致灾作用遭遇。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况,就是指主动的躲避与被动式的撤离。对于处于危险区的工程及人员,所采用的方法是:预防、躲避、撤离、治理,这四个环节每一个都含有很大的防灾减灾的机会。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是: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作用;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躲避泥石流不应顺沟向下游跑,应向沟岸两侧跑,但不要停留在凹坡处。
崩塌前兆是: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出现热、气、地下水异常;动物出现异常。
滑坡前兆是: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涸;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滑坡前缘出现鼓丘;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
地面塌陷的前兆:泉、井的异常变化;地面变形;建筑物作响、倾斜、开裂;地面积水引起地面冒气泡、水泡、旋流等;植物变态;动物惊恐。
滑坡、崩塌、泥石流三者除了相互区别外,常常还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内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发生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如发现上述的一些征兆,尤其是发现山体出现裂缝,则可能存在发生崩塌、滑坡的隐患,长期降雨或暴雨则可能诱发泥石流。
⑧ 大雨过后为什么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在大雨过后极易发来生崩塌、滑自坡等地质灾害,是因为降雨的渗透水作用:一是渗透水进入土体孔隙或石缝,使土石的抗剪强度降低;二是渗透水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或地下水压增加,对岩土体产生浮托作用,土体软化、饱和,结果也造成抗剪强度的降低。所以,降雨对滑坡可起到诱发或促进作用,是产生滑坡的主要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