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原始矿井地质编录方法都有哪些

原始矿井地质编录方法都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1-02-10 10:52:06

❶ 原始地质编录简介

(一)原始地质编录的概念与内容

地质人员到现场对各种探、采工程所揭露的矿体及各种地质现象进行仔细观察,并用图表和文字将矿体特征和各种地质现象如实素描和记录下来的整套工作,称之原始地质编录工作。它是收集第一手地质资料最基本的方法。所收集的资料是编制各种综合地质图件的基础,是进行综合研究的前提,也是评价矿床的重要依据。原始地质编录具体包括坑探工程地质编录和钻孔地质编录(或称岩心编录),编录的主要内容如下:

(1)素描图:用简易的皮尺、钢卷尺和罗盘等工具,测绘各种以矿体为中心的地质现象,并将其画到坐标纸上。

(2)文字描述:在野外记录簿上用规定的格式记录各种地质现象,如矿体产状、形状、厚度,矿石的物质组成及矿物共生组合、结构构造,矿体与围岩接触关系,围岩类型及其蚀变作用,地质构造及其控矿关系等。

(3)实物标本:采集有代表性的矿石、蚀变岩和各种围岩标本,以便进行综合研究。对一些特殊的标本,如化石、构造岩也要注意收集。

(4)照相:有条件的情况下,对一些特殊地质现象,如矿体与围岩接触带、各种矿化穿插关系和地质构造现象进行拍摄,并附以简要文字说明。照相与素描图可互相取长补短。

(二)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

为了提高编录的质量,使收集的资料真实可靠,并能客观反映矿床地质特征,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在编录过程中,做到如下几点:

(1)编录的格式要统一、简明:如图表格式、工程编号与坐标、样品与标本的编号、岩石名称、地层划分标准、图例等都应统一、简明,便于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

(2)素描图要求重点突出:素描图及其文字记录均要求突出矿体或矿化部位。

(3)素描图的比例尺:可根据具体地质情况和要求而定,但一般情况下都要求为1:50~1:200。

(4)文字描述:内容要求简单、明了、说明问题。

(5)编录工作:应及时经常地进行,并尽量简化一些不必要的手续,避免内容重复。

(三)几种常见的原始地质素描图

在原始地质编录中,采用地质素描图来收集资料是使用最广泛而且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将各种探、采工程中所揭露的以矿体为中心的主要地质特征按照一定比例尺绘制而成的地质图件,称之为地质素描图。如探槽素描图、浅井素描图、坑道素描图、钻孔柱状素描图等就是几种常见的原始地质素描图。一般情况下,每个工程都要求绘制一张素描图。图上除详细表示以矿体为中心的各种地质现象外,还应有下列内容:矿区名称、工程名称及编号、工程方位及坐标、比例尺、样品及标本的位置与编号、样品分析结果表、工程平面位置图、图例、责任制表等。采矿工作者虽然一般不直接参加现场地质素描工作,但常需查阅和利用这些原始资料,如到现场了解矿床地质条件,核对综合地质资料的可靠性。

1.探槽素描图

此图是表示探槽所揭露的各种地质现象的图件。一般素描探槽的一底与一帮,只有当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时,才素描一底与两帮。实地的槽底与槽帮并不在同一平面上,而制图时则要求绘在同一平面上,为了把空间上两个位置不同的平面绘到同一平面上去,就需要将空间图形展开成平面图。探槽素描图展开的方式有两种:即坡度展开法与平行展开法。其中坡度展开法使用较多,展开的步骤是:以槽帮所在的平面为基准,将槽底投影到水平面上;再把槽底的水平投影面沿着底和帮交线的投影线旋转到槽帮所在的平面上;最后将槽中的各种地质现象根据所需比例尺缩绘上去,即成一张一帮和一底的探槽素描图(图4-8-1)。槽帮的底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就代表了该探槽的坡度角。此外,还会发现槽底比槽帮要短些,这是由于一定坡度的探槽,槽帮是原样的缩影,而槽底却是投影于水平面后的缩影,所以在素描图中槽底比槽帮显得短了一些。

图4-8-1 探槽素描图实例

2.浅井素描图

此图是表示浅井(包括圆井和方井)所揭露的地质现象的图件。当地质情况简单时,一般只素描垂直矿体走向的一壁;当地质情况复杂时,则要求素描浅井的四壁,常采用四壁展开图。其展开的方式多用四壁平行展开法:就好像拿一个直立的火柴盒,从接头的地方把它撕开,按顺序展开成一个平面,每壁标上方位;并将浅井中所揭露的各种地质现象,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在平面展开图上,即成一张浅井素描图(图4-8-2)。只要掌握了它的展开方式,读图也就比较容易了。其他垂直坑道(如天井、溜井等)素描图的绘制方法均与浅井素描图相同。

3.水平坑道素描图

此图是表示各种水平坑道(如石门、沿脉、穿脉等)所揭露的地质现象的图件。绘制这种图伞的关键也是要把空间上3个位置不同的平面,通过展开的方式缩绘到同一个平面上去。其展开的方式也有两种:即外倒式和内倒式(图4-8-3)。目前大多数矿山都采用内倒式展开,只有某些矿脉细少,变化复杂的有色和贵重金属矿山采用外倒式展开。

图4-8-2 浅井素描图实例

坑道素描图的形式较多,如一帮一顶素描图、二帮一顶素描图、顶板及掌子面素描图、矿床特征素描图等。在实际素描时必须根据具体的地质情况和要求来确定。当地质情况较简单时,穿脉坑道中可用一顶和一帮素描,图,沿脉坑道中则常用顶板及掌子面素描图(图4-8-4)。当地质情况较复杂时,则多采用二帮一顶素描图。它的展开方法相当于顶板不动,以两帮与顶板的交线为轴,将两帮向上翻转至顶板所在的平面内,同时将坑道中所有地质现象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平面图上,即成为一张完整的坑道地质素描图。阅读这种图时,就好像是人站在坑道顶上向下看坑道的顶板和翻转后的两帮。

图4-8-3 水平坑道展开示意图

此外,还需简单说明一下在素描时对拐弯坑道的处理方法:当坑道弯度不大时(即坑道方位角的改变小于10°),仍可按直线坑道进行素描;当坑道弯度较大时(即坑道方位角的改变大于10°),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分段素描,二是采用展开图的形式进行素描。拐弯坑道所采用的展开图的形式又有两种:一是以坑道的一帮为基准,将顶板和另一帮按坑道拐弯角度的大小拉开;另一形式是以顶板为基准,根据坑道拐弯角度的大小,将一帮拉开,另一帮重叠。

图4-8-4 沿脉坑道顶板及掌子面素描图实例

4.钻孔柱状素描图

此图是记录钻孔所揭露的地质现象的图件。其绘制方法是,根据在钻进过程中所提取出来的岩(矿)心,以自上而下的顺序,在图上采用各种符号将不同的岩性或矿体,以一定的比例尺,缩绘成一个柱状,这就是钻孔柱状图的主要部分。钻孔柱状图的格式和应表示的主要内容,如图4-8-5所示。这种图及表格比较简单,容易看懂,故不详述其制图和读图的方法了。

图4-8-5 钻孔柱状图示意图

❷ 原始地质编录、地质资料综合整理

6.7.1 原始地质编录

原始地质编录是对地质现象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记录,必须版真实、客观、权完整。

原始地质编录包括实测剖面、地质填图、探矿工程、采样的编录等。

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经检查、验收,未经验收或检查不合格的不得利用。

6.7.2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是指文字、表格、综合图件的编制应符合有关规定、规范要求,做到表格化、规范化、标准化。地质资料整理和综合研究应积极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图件制作。

地质资料整理和综合研究成果,必须经过检查验收合格,方能提交编写报告。不合格的地质资料整理和综合研究成果不得使用。

❸ 什么是原始地质编录、包括哪些内容

原始地质来编录是指地区工作人源员在现场对各种探、采工程所揭露的矿体及其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并用图表、文字将矿体特征和各种地质现象描述和记录下来的整套工作。原始地质编录要求素描和记录以下内容: 一、矿体形状、产状、厚度、数目及其产出的位置;矿石的物质组成及其共生组合;矿石的结构、构造、自然或工业类型、品级及分布情况;矿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二、围岩种类、性质、产状与特点;围岩蚀变的种类与矿化关系。 三、地质构造,各种地质构造类型、性质、产状、规模、与矿化的关系以及对矿体的破坏程度。 四、其它地质特征,如地层、古生物及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资料。

❹ 岩心钻探原始地质编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钻探工程编录,应较详细描述岩石组合特征、岩(矿)石名称、矿化蚀变特征、各种地质体产状及形态变化、以及接触关系、断层构造及简易水文地质。

❺ 地质编录有几种如何编录

把直接观察和综合整理的地质信息系统地用文字和图表编制而成的记录。地质编录是地质勘查和地质科学研究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地质编录按照工作阶段可以分为2种:①原始地质编录,指在野外对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用文字、素描、图表、照相等方式所做的记录;②综合地质编录,指对原始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整理而成的文字、图表等。地质编录按照内容可以分为地质填图编录、探矿工程地质编录和采样编录。
地质填图编录 是完成任何比例尺的地质调查任务的基本手段(见地质填图),包括地质剖面编录、地质路线和地质观察点编录。 沿着某一个方向把具有一定深度的切面(断面)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表示在图上,称为地质剖面图对地质剖面上所显示出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进行的观察和记录,即为地质剖面编录。在野外实地测量编制地质剖面图时,一般要选择地层出露比较完整、能基本反映填图区内地质体的主要地质特征、具有代表性的路线和区域。通过实地测制地质剖面,划分地层分层界线,确定填图单位;进行详细的岩性描述,系统地采集岩石、矿物标本;测量地质体的产状;在未变质和浅变质地层中寻找和采集化石;并根据填图任务的要求采集有关的分析测试样品。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进行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测量。
在地质填图中,需选择合理的路线和控制点进行系统的野外地质观察。地质路线和地质观察点编录内容有:标定观察路线和观察点的位置,观察、描述露头地质和地貌,测量地质体的产状要素以及其他构造要素,采集 标本和样品,追索和填绘地质界线,画信手剖面图和地质素描图(图 2)以及摄影等。地质观察点的作用是准确地控制地质界线或地质要素的空间位置,使原始的文、图资料与实地位置相符合。地质路线和地质观察点的编录形式,除传统的野外记录本编录方式外,为便于野外资料和数据的电子计算机处理,还有采用记录卡片的形式,即把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用预定的符号或代码标在特制的卡片上。 探矿工程地质编录 矿产普查勘探中对所实施的工程进行的原始地质编录。包括:①坑探地质编录,简称坑探编录,指对坑探(包括槽探、井探)工程揭露的地质矿产现象所进行的描述和记录,并要编制坑探工程展开图,以表示各种地质现象在同一平面上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变化情况。②钻探地质编录,又称钻孔地质编录。其内容包括:回次进尺,岩(矿)心采取率,岩性描述,分层孔深,分层厚度,标志面与岩心轴的夹角,钻孔弯曲度和孔深测量;简易水文地质测量、地球物理测井(见钻孔地球物理勘探)等资料的编录;并按设计要求采集各种标本和样品;编绘钻孔柱状图和钻孔地质剖面图,以反映不同深度各种地质现象和各类岩石(矿石)的特征及其在钻孔中显示出的厚度。
采样编录 又称样品编录,在地质勘探工作中对采集的各类样品所做的编录。在地质调查过程中,为了了解和解决有关的地质、矿产及其他工程技术问题,需对岩层、岩体、岩石、矿石、矿物、水点,土壤和松散沉积物等采集适量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测试鉴定,以取得必要的原始数据和资料。采样(取样)编录工作包括:对采样地点的观察、描述和编制采样平面图;按样品种类进行统一编号登记;对样品加工过程的记录和检查;对各类样品的分析、测试与鉴定结果进行整理、登记和检查。

❻ 各位学长,请问煤矿地质预报怎么编录,谢谢

施工里程,地质情况,然后写预报的里程,里程里可能见到的岩石,注明产状、岩石性质,有无裂隙、断层之类的地质情况。不需要很准确,只是预报,大概就可以

❼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综合整理

6.8.1 原始地质编录

6.8.1.1 原始地质编录是观察研究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回的记录,应真实、客观、完整答。6.8.1.2 原始地质编录包括实测剖面、地质填图、探矿工程、采样的编录等。

6.8.1.3 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经检查、验收,未经验收或检查不合格的不得利用。

6.8.2 资料综合整理

6.8.2.1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是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必须贯穿地质勘查工作的始终。

6.8.2.2 资料综合整理内容包括对地质填图、探矿工程、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化学样品的分析、测试、岩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测量、物探等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汇总、研究,并编制综合图件、综合图表及估算资源/储量等。

6.8.2.3 资料综合整理成果必须经过严格质量检查和验收。

6.8.2.4 为提高资料综合整理水平,数据、图表、图件等应积极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制图。

❽ 坑道原始地质编录的方法和要求是什么

1、编录必须抄真实客观全面2、应袭该及时进行3、编录中的文图表应吻合4、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测量绘图工具和量具5、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的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6、使用规定的记录材料的设备7、编录资料整理后一般情况不允许改动

❾ 原始地质编录的概念与内容

1. 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概念

地质人员到现场对各种探、采工程所揭露的矿体回及各种地质现象答进行仔细观察,并用图表和文字将矿体特征和各种地质现象如实素描和记录下来的整套工作,称原始地质编录工作。它是收集第一手地质资料的基本的方法。所收集的资料是编制各种综合地质图件的基础,是进行综合研究的前提,也是评价矿床的重要依据。原始地质编录具体包括地质测量、实测剖面、坑探工程地质编录和钻孔地质编录。

2. 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内容

原始地质编录包括现场编录和整理两部分。①现场编录,指在野外现场,编录人员用适当的信息记录手段,保留下来的宏观和微观地质现象的记录; ②整理,指在室内,编录人员根据野外测量结果和采集的标本、样品的鉴定及测试数据,对现场编录的内容进行修正、补充、制图、制表、整饰和归档的过程。

❿ 项目二 矿区坑道原始地质编录

一、坑道工程概述

矿山生产勘探工程主要为露天生产勘探工程、地下开采生产勘探工程、钻探工程。其中地下开采勘探工程主要为坑道工程,坑道的布置和施工一般均在详查阶段以后,用以追索和圈定矿体,特别是矿体形态复杂、矿石组分极不均匀的矿床,目的是了解矿体埋藏条件和矿石质量。有时在矿产普查阶段也布置坑道,进行边探边采。

坑道工程主要通过水平、垂直,以及倾斜坑道工程三个方面讲述(图6-1)。

图6-1 坑道工程种类示意图

1—平硐;2—竖井;3—斜井;4—石门;5—沿脉;6—穿脉;7—暗井;8—天井;9—上山;10—下山;11—矿体

1.水平坑道工程

平硐 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大型水平坑道。

石门 无直接地面出口,垂直于矿体走向,主要是在围岩内向矿体方向掘进的水平坑道。

穿脉 无地面出口,垂直于矿体走向,主要在矿体内掘进的水平坑道。

沿脉 无地面出口,在矿体内沿矿体走向掘进的水平坑道。

石巷 无地面出口,平行矿体走向在矿体下盘围岩内掘进的水平坑道。

2.垂直坑道工程

竖井 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大型铅直坑道。

暗井 无直接地面出口,由上向下开凿的铅直坑道。

天井 无直接地面出口,由下向上开凿的铅直坑道。

3.倾斜坑道工程

斜井 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大型倾斜坑道。

上山 无直接地面出口,由上向下开凿的倾斜坑道。

下山 无直接地面出口,由下向上开凿的倾斜坑道。

二、坑道地质编录的准备工作

坑道原始地质编录,是对坑道的两壁一顶或一壁一顶进行综合的(地层、岩石、矿产、构造等)观察研究,对研究过程及所揭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的、准确完善的素描和记录。老硐或生产坑道可以只编录一壁。

1.技术准备

坑道地质编录人员应了解和熟悉矿区,特别是坑道附近的地层、岩石、矿产、构造以及岩性分层、矿层、岩矿石特征等和掌握坑道原始地质编录的有关规定、编录程序、方法、质量要求等。

2.人员准备

坑道地质编录组一般2~3人。组长负责综合地质观察和投影工作,一名助手负责绘制坑道素描图,另一名助手负责文字记录。其余工作由组长协调。

3.安全生产准备

对坑道地质编录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编录前必须戴好安全帽和照明用具,对老硐应检查有无危险岩块及有毒气体存在。

三、坑道地质编录方法和要求

(一)坑道地质编录方法

坑道地质编录一般在坑道掘进后,视掘进进度、顶壁稳固程度、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及矿区设计要求,在现场分段进行编录。

(二)坑道地质编录要求

1.施工管理

1)坑道的掘进质量要求较高,为满足设计要求,掘进必须在测量密切配合下逐段地进行,一般情况下,定向坑道不允许偏离设计方向和改变设计坡度,沿脉坑道应沿矿脉总体方向掘进。

2)坑道掘进后应检查坑道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顶和壁是否平整,未达到设计要求应补做工作;只有达到设计要求后,方能进行地质编录。

3)编录前的坑壁应用水清洗干净。

2.技术要求

比例尺 常用1∶50~1∶200。

坑道素描图 一般坑道素描图要求用压平法展开,当坑道形态规则时,采用规则形态绘制两壁一顶(图6-2)。坑道形态不规则时,按实际形态素描(顶、壁分开绘制)。若矿体形态简单、组分均匀、两壁变化不大时,也可只绘制一壁一顶,沿脉坑道应按设计要求以一定间距绘制掌子面素描图。

3.素描图精度要求

按选用的比例尺,凡在图上厚度大于1mm、长度大于3mm的地质体或地质现象,均应划分并在图上表示,如遇特殊地质现象,应放大比例尺作素描(或照相)。

图6-2 压平法绘制坑道图

4.素描图制作要求

1)坑道方向变化上在15°之内时,素描图绘制不作特殊要求,连续绘制,在导线起点处标明方位即可(图6-3)。

图6-3 坑道转弯小于15°连续绘图

2)坑道方向变化在15°以上时,要求分段编录。编录时在顶板上留出岔口,弯壁上留出空白(注意:导线始终为连续的)。岔口开口在内弯角度较小一侧,岔口的夹角即方向改变的角度值(图6-4)。当坑道方向变化较多时,在坑道素描图的下方应画一个坑道平面位置图。

如在沉积岩中编录时,岩石成层性明显,坑道坡度改变后,坑道壁上的倾角线、顶板上的走向线在投影时,方向和角度都有变化,出现岩石花纹不连续,用直线在转向处分开(图6-5)。

图6-4 坑道方向变化大于15°时不连续绘图

图6-5 坑道坡度变化较大时坑壁不连续绘图

(三)基点、基线布设

1.基点布设及定位要求

1)坑道基点要求沿坑道顶板中心线布设,基点又称中线桩。坑口的基点为坑道的起点。

2)坑口基点用GPS定位,坑道内各基点由地质人员用半仪器法测定。待地质编录完成后,坑口基点及坑道内主要矿层底板及拐弯大于15°的基点,应经仪器精确测定,提供X、Y、Z坐标数据。

3)基点编号从坑口开始,向坑道内按顺序依次编号,坑口基点编号为坑道编号+0点(例CM001-0),坑道内各点依次编1号、2号……

2.基线布置

基线由皮尺系在两个相邻基点(中线桩)上构成。布置基线时要求:

1)有测量仪器测定基点时,基线(皮尺)长度与两基点测定的距离应相符。

2)编录人员自行测定基点时,皮尺(基线)不可拉得太紧,也不可放得太松,以避免造成较大的累计误差(皮尺应经常用钢尺校正)。基线应测量距离(m)、方向(度)、坡度(正或负)。

基线记录应分段进行,通常从坑口基点到坑道内第一个基点之间,作为第一段基线,首先编录,记录成0~1;往后依次为1~2,2~3,依次类推(图6-6)。

图6-6 坑道基点、基线设置示意图

(四)综合观察和分层

1.综合观察

对坑道两壁基岩应进行系统地敲打和观察,观察岩石中矿物组分、结构、构造及其变化,确定岩石名称;观察岩石的蚀变情况、蚀变矿物、蚀变程度、蚀变带范围以及矿化种类、强弱、与蚀变的关系、矿体厚度、矿石自然类型及工业品级(目测含量)等;观察断裂、裂隙分布位置、断层破碎带特征及宽度、断层性质、切割矿体程度等,目的是为详细划分不同的岩性层、掌握蚀变或矿(化)体赋存位置、成矿有利因素、矿体破坏情况等。

2.分层

(1)无矿岩层的分层

按矿区填图单元,结合岩石组合、构造、蚀变等变化特征进行分层。标注分层的代号,编录中无论是文字记录还是作图,都要对厚度在图上大于1mm、长度大于3mm的不同岩性层进行划分。

(2)矿层的分层

对矿(化)层中不同的矿体、矿化类型、含矿岩石、矿石工业品级进行划分。在分层的基础上,对坑道两壁及顶板上基岩出露的各种岩性、矿体分界线(尤其要对含矿层中划分的不同矿体、不同类型、不同品级的矿石出露范围、断层、裂隙等界线),用油漆或防水符号笔标注,使其醒目,便于作图投影。

如某矿区Ⅰ号铜矿体内分别有1品级和2品级矿石段,用笔画出界线并选择矿体的适当位置,标注ⅠCu1及ⅠCu2(图6-7)。

图6-7 实地标注矿体代号

(五)投影与作图

1.穿脉坑道投影与作图

(1)素描轮廓图

穿脉坑道轮廓按设计规格和选择的比例尺绘制在坐标纸上(要求坑道施工与设计相差不大),如图6-8所示。

图6-8 坑道素描轮廓图

注:施工基本符合设计;顶宽1.2m,壁高1.8m。

(2)坑道顶板地质界线的投影与作图

以基线作水平标尺,钢卷尺作垂直标尺组成平面直角坐标。以图6-9为例,F1与顶板左边线、右边线、基线交点分别为A、B、C。

图6-9 坑道顶板地质界线投影图

A点坐标:投影人员用钢卷尺自A点垂直1~2基线,与基线交于a点,A到a的距离为Aa,a至基点1的距离(皮尺读数)为1a,作图员按比例尺在基线上读取a位置往左边线读取Aa长度即可确定A点在图上的位置;同样原理,读取1b距离及Bb长度即可确定B点在图上的位置;

C点坐标:因C点在1~2基线上,它的水平坐标即是基点1至C点距离1c,而垂直坐标则为0m。

(3)坑道壁上地质界线的投影与作图

以F1断层界线投影和作图为例(图6-10)。F1与左顶界、右顶界、左壁底、右壁底的交点分别为A、B、C、D,各点垂直投影到基线1~2上的读数分别为a、b、c、d,作图员在轮廓图的基线上按比例尺读取a点位置并垂直基线投影到左顶界上即得A点,以同样方法将b点位置投影到右顶界上即得B点;基线上c点先垂直投影到左顶界,再垂直投影到左壁底得C点,同样方法将基线上d点投影到右壁底上得D点,然后联结CABD即成F1界线。

坑道内在壁上及顶上采取的样品、标本及位置、测量的产状位置等用同样垂直投影方法展绘至素描图相应位置上。

图6-10 坑道壁上地质界线投影图

(4)地质体上各投影点的选择

在选择投影点时,要求能基本控制地质体的大致形态,在连图时,还应参照实际地质体界线形态勾绘。

呈直线形态的界线,应在直线的上端和下端各选一个点投影,然后连接两点即可。

呈弧形线的界线,投影点选择至少三点:上下各一点,中间弧顶一点即可。

波浪线界线,投影点可全部选择在波峰顶上或选择在波谷底处,再用钢卷尺测出波峰至波谷距离,并参照实际形态勾绘。

断层破碎带或地质透镜体,投影点的选择,要以能控制住破碎带宽度、断层面形态和透镜体的尖灭端或膨大部分为原则。

(5)坑道素描图的内容(编录用图)

坑道素描图应绘于方格厘米图纸上,内容有顶板基点位置及编号(或坑道素描图成图后,只保留坑口基点)、基线方位、水平比例尺、图例、各地质体分层界线、断层线及编号、矿层(体)界线及矿体号、岩矿石标本采集位置及编号、测量各种产状位置及数据,刻槽样沟位置及编号(图6-11)。

2.沿脉坑道投影与作图

(1)沿脉坑道顶和壁的投影和作图

沿脉坑道顶和壁的投影和作图方法与穿脉坑道同。

(2)掌子面素描图

图6-11 坑道素描图上应表示的内容示意图

沿脉坑道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按一定的间距作掌子面(坑道横截面)素描图。掌子面素描图和坑道素描图的壁、顶规格应完全吻合,比例尺也应相同。

掌子面素描图的投影和作图方法基本上与顶、壁的投影和作图方法一致,只是基点布设在顶板中线上,以中线距离为准,基线布设是一端系在基点上、另一端自然下垂(铅垂),如图6-12所示。

图6-12 掌子面投影图

图6-13 不规则坑道投影图

O为顶板中线上一点(基点)、B、C为矿体顶板界线与两壁的交点。

B点坐标:水平坐标是BD长、垂直坐标是OD长。

C点坐标:水平坐标是CF长、垂直坐标是OF长。

(3)掌子面理想轮廓图

坑道标准形态应是顶板基本为一水平面,两壁斜度一致且壁面平直,坑道横切面形状为等腰梯形。但在实际施工中,往往部分地段的顶呈弧形或壁凹凸不平,所以在投影作图时,应将坑道视为一理想规则形态,绘制轮廓图。做法是将需投影的各类界线或地质现象按产状自然延长或缩短,使其落在理想的规则图形中,再投影和作图(图6-13),实线表示实际施工坑道的形态,虚线构成的规则梯形表示理想的投影作图图形。N为实际顶板基点、N′为理想基点(作图基点),投影矿体顶界AB时,不能投影A点和B点,应该投影A′点和B′点。

(4)掌子面素描图的放置

掌子面素描图是坑道素描图的附属部分,它与坑道素描图的关系应明显表现出来。一般的摆放形式如图6-14,图中坑道图顶板的0、1点是基点,A点是表示掌子面投影的基点位置,掌子面图顶界中心的A点应与坑道顶板上的A点重合,其顶和壁的轮廓要与坑顶和壁的素描图吻合。

图6-14 坑道与掌子面位置图

四、坑道文字记录

1.基点、基线记录

首先将基点的编号及已测定的坐标、基线编号、长度、方位角及坡度记录于表“槽、井、坑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中。

2.文字记录及要求

1)以分层为单元,按编录基线顺序,从坑口向内,一段基线接一段基线地依次在“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中记录分层界线位置、断层线位置、标本及样品采集位置、产状测量位置在基线上的读数。

2)岩性描述与矿层(体)描述应分层进行,如一条基线包涵了两种岩性层时,应分段进行描述;如果几条基线只控制了一种岩性层时,则将几条基线距离合并作一次性描述。

3)槽、井、坑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中的“地质描述”一栏,主要记录岩石特征(颜色、风化特征、成分、结构构造等)、岩性、穿插关系、厚度、地质体及地质构造特征蚀变及矿化等。

4)记录的基线坡度、分层位置(距离)、断层位置、矿体顶底界线位置、测量产状、采集标本等位置和数据都要求与素描图完全一致。

例如:某坑道素描图与文字记录为:

基线0~1,长15.6m,方向20°、坡度1°

0~6.7m:紫红色中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继续作岩石特征描述和补充描述)。产状25°∠30°(3m处),标本B1(4.2m处)。

6.7~15.6m:紫红色致密块状赤铁矿……(继续矿石特征描述和补充描述)。产状21°∠59°(6.7m处矿层顶板)、标本B2(12m处矿石)。

基线1~2,长18.3m,方向22°、坡度-1°。

0~5.2m:紫红色致密块状赤铁矿……(继续矿石特征描述或者注明“特征同上”字样)。产状19°∠60°(9.5m处矿层顶界)。

5)2~18.3m:灰色厚层状石灰岩……(继续岩石特征描述和补充描述)。

基线2~3,……

3.坑道采样记录

坑道顶、壁采集的标本、样品应填写“槽、井、坑探工程采样记录表”。

4.坑道施工概况记录

坑道施工并编录后,应填写“坑道、钻孔概况表”。

五、编录资料整理

1.文字记录整理

1)检查记录表填写的内容是否齐全,描述的地质内容是否全面、准确,专业用语使用恰当否、有无错漏字等。

2)核对文字记录与素描图上内容是否吻合,若出现文、图不一致的情况时,必须及时到现场核实后处理。

3)记录表中的数字要求全部上墨。

2.素描图整理与成图

1)仔细检查素描图,查看是否有地质界线的错连或漏连现象等。

2)素描图上的各种数据(方向、产状、标本号、样品等)、分层界线、断层线等以及其他内容,经核对后上墨。

3)对编录的坑道素描图进行整饰,全图上墨。坑道素描图样式如图6-15所示。

上述工作完成后,编写坑道编录小结。

六、坑道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1)音像记录表。

2)坑道、钻孔施工概况表。

3)槽、井、坑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

4)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

5)槽、井、坑探工程采样记录表、送样单。

6)标本登记表。

7)岩矿石标本。

8)鉴定及测试成果。

9)坑道素描图。

10)坑道编录小结。

七、老硐地质编录

老硐指已废弃又无地质记录及开采记录的旧坑道。老硐地质编录应根据地质勘查需要,有选择、有重点的进行。

1.老硐勘察

编录前,应对选择编录的老硐进行勘察,查看是否有暗井、坍塌、冒顶、有毒气体;是否有野兽、毒蛇等,若有问题应及时撤离,确保编录人员安全。做法是:硐口专人留守,两人以上人员进入老硐,并相互保持一定间隔,遇到岔硐口时,设置出口方向路标,严禁单人进入老硐。

2.老硐地质编录

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老硐地质编录。

图6-15 坑道素描图样式

编录方法 可综合运用实测剖面及探槽、浅井、坑道的编录方法,绘制老硐平面图、剖面图。编录中,仍可布设基点、基线,基点、基线设在硐顶、硐壁均可。

编录要求 对有地质意义或有代表性的老硐,要进行专门测量,除掌子面外,要按一定间距和在老硐膨大(闹堂)、狭缩和转折部位详细观察、记录和采样。

采样方法 老硐采样一般用拣块法或刻线法。采样时,需注意查看原来矿体富集部位;布样时,要仔细分析主矿体延伸方向,以免将硐壁上残留的零星矿层或次要矿层作为采样或描述对象。

3.老硐调查、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1)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

2)坑道素描图(或平面图、剖面图);

3)音像记录表;

4)标本登记表及送样单;

5)鉴定及测试成果。

八、附图表

坑道素描图如图6-15所示。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