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怎么描述
⑴ 环境地质问题
一、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由于地下水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位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表8-1)。1995~1999年地下水位平均累计下降3.52m,年下降速率为0.7m/a。其中唐山市平均累计下降最大,为5.36m;滦南县最小,为1.73m。
表8-1 地下水位年变幅表(单位:m)
超量集中开采地下水,形成大面积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一)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分布
截至2000年末,工作区内共形成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3个。它们分别是:由唐山市区第四系浅层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深层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和奥陶系岩溶水城市开采型水位降落漏斗共同组成唐山多层复合降落漏斗;丰南-唐海第四系浅层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汉沽开采型有咸水区深层承压水水位降落漏斗等。
(二)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特征及变化趋势
1.唐山市多层复合降落漏斗
唐山市是一个重工业城市,地下水需求量较大。自1974年以来,唐山市枯水期就开始出现漏斗迹象,之后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漏斗不断扩大、加深,1978~1982年为急剧下降阶段,1982年以后由于城市和农业开采量受到控制,漏斗进入相对稳定阶段,且有逐渐缩小的趋势。1991~1995年枯水期漏斗区综合计算面积为272.25~319.3km2,平均面积301.03km2,2000年枯水期漏斗区综合计算面积270.85km2,面积缩小10%,且等水位线围绕两个中心独自封闭。在丰水期两个漏斗中心连成一片,在等水位线-15m处封闭。漏斗中心位置:北部在北郊水厂,封闭等水位线-10m;南部在定福庄,封闭等水位线-15m。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北郊水厂1996~2000年枯水期平均水位埋深42.83m,5年中最低水位埋深出现在2000年,为47.50m;最高水位出现在1997年,为37.24m,这种水位与1996年为丰水年有关。5年平均水位1996~2000年比1991~1995年上升4.57m,说明漏斗中心水位已处于相对稳定且略有回升状态。但是从1996~2000年5年的变化中,水位埋深仍然在逐渐增大。平均开采模数:1996年为21.89万m3/(km2·a),2000年为24.0万m3/(km2·a),2000年比1996年增加了9.6%,2000年水位比1996年下降了10.24m,这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数据。
唐山漏斗影响范围横跨还乡河陡河流域水文地质亚区和沙河流域水文地质亚区,漏斗呈北东向展布,西南部漏斗面积大于东北部,漏斗中心基本呈圆形,中间被北东向基岩浅埋区分割,四周边界不对称。等水位线在北部山前闭合,向南逐渐向两端开放。该漏斗主要是城市工业及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开采和农业开采地下水形成。唐山第四系浅层水水位降落漏斗处于相对稳定阶段,综合计算面积略有缩小,漏斗中心水位埋深略有回升。
2.丰南-唐海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
丰南-唐海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位于本区南部,东西界线已超出研究区范围,北至咸淡水界线,南到渤海湾,已形成了区域性沉降区。该沉降区处于滨海平原水文地质区,开采层为深部承压淡水,咸水底板在40~120m之间。开采层为Ⅱ、Ⅲ含水组,开采深度120~360m,个别地区超过400m。含水层岩性颗粒较细,地下水补给径流缓慢。区内主要农作物为水稻,除唐海县部分地区用地表水灌溉外,其余均为地下水灌溉。由于近年来持续干旱,地表水的来水量减少,地下水的用水量增大,机井灌溉期加长,在区内形成了以-30m等水位线圈闭的一个漏斗(见表8-2)。在漏斗范围内有三个集中开采区,对应形成了三个漏斗中心,分别位于唐海县城、丰南西葛庄和南堡盐场。各集中开采区的开采强度、开采范围及水位埋深不尽相同。
(1)西葛庄漏斗中心:位于丰南市东南,地下水开采主要供稻田灌溉用水和西葛庄一带的多家陶瓷厂用水。2000年低水位期,漏斗中心水位埋深41.20m,水位标高-35.63m;丰水期水位埋深42.90m,水位标高-37.33m。此地区的地下水仍处于下降阶段,漏斗仍在继续扩大。
(2)唐海县城漏斗中心:位于唐海县城,主要为县城工业和生活用水。2000年低水位期,水位最低点位于唐海县城中的垦丰造纸厂,漏斗中心水位埋深为39.70m,水位标高-37.79m。
(3)南堡盐场漏斗中心:南堡盐场作为本区沿海地带最大的晒盐场,又是当地的经济开发区之一,具有人口密集、工业较发达、用水量较大的特点,而且当地无较大的地表水源可供利用,因此,在本区形成了水位下降漏斗,漏斗中心水位埋深为47.30m,水位标高-45.00m。
3.汉沽农场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
主要为汉沽农场的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和稻田灌溉用水超量开采形成的。由于该漏斗的范围超出了研究区的范围,因此等水位线在研究区内没有封闭,漏斗继续向西、向南延伸。2000年低水位期,区内量低水位埋深75.00m,水位标高-74.50m,位于汉沽农场陡沽村(表8-2)。
表8-2 漏斗要素一览表
二、地质环境污染
随着唐山市工农业的飞速发展,污染物质排放量不断增加。由于表层土体防护能力低,加之认识不足、管理不善或措施不利,所以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唐山市污染体系,导致该市地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一)污染的形成与分布
污染来源主要有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垃圾、农肥和农药污染等。据调查,仅唐山市能够造成污染的企业就有270多家,每年排放工业废水8315.94万m3,废气10984.42万m3,废渣658.78万t。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856.14万m3/a,垃圾排放量51.9万t/a。农业每年施用有机肥11.40万t,化肥1.61万t,各种农药22t。
(二)污染的条件与类型
由污染源排出的污染质主要有“五毒”、“三氮”、有机质等共约20余种。污染质通过渗透和渗漏两种方式污染环境。渗坑渗透和渣堆淋渗,造成点状污染;河流与沟渠渗漏造成线状污染;施于田间的农肥农药随雨水或农灌水下渗,造成面状污染。
1.地下水水质污染
地下水污染主要包括各种离子含量超标、硬度超标、有毒有害元素污染等。
(1)浅层第四系孔隙水污染。的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丰南市的钱营和丰润县的偏坨等煤矿开采区,但污染面积并不大,与煤矸石的堆放有关,唐山东矿区污染并不严重;唐海县第四农场场部一带亦有的污染,是受工业污染所致。
(2)浅层第四系孔隙水污染。仅在丰南市的宣庄、侉子庄和唐坊三镇之间达到污染水平,其他地区没有污染,这里的污染与钢铁厂有关。
(3)Mn2+含量具污染普遍性,大部分地区Mn2+含量都超过饮用水水质标准2~3倍;其他离子基本在正常含量范围内。
(4)其他工业对水的污染。本课题在野外实地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型企业对地下水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如造纸厂、炼钢厂等。例如丰润县韩城造纸厂,该厂排出的废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到岔河,流入油葫芦泊水库中,乌黑的污水不仅污染了空气,而且还污染了地下水,实地调查得知,该河两岩10m范围内的浅层水均被污染,已不能再饮用。
2.地面点源污染
唐山市的点源污染主要指唐山市区、各县(市)、乡镇企业的工业污染源,如冲灰厂、垃圾厂、小造纸厂、小煤矿、小钢铁厂以及开采煤矿所形成的矸石堆等,这些工业企业治污能力差,其产生的“三废”是最重要的污染源,并形成了具有一定污染规模的点污染源。
(1)垃圾厂的污染。据资料显示:唐山市共有垃圾厂14个,存入垃圾总量约为150万t,而且多利用采矿塌陷坑和基岩采矿坑,垃圾厂包气带土体原状结构遭到破坏,防护能力差,严重污染着周围的地质环境,其他城市也存在这一问题。据生活垃圾成分分析报告,垃圾发酵后,Cl-含量为 794mg/kg,Na+含量为 534mg/kg,含量为 368mg/kg,含量为16.1mg/kg,给当地自然环境和地质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2)酚氰污染。酚氰污染主要产生于炼焦制气工业,这里主要指唐山钢铁公司炼焦制气厂。该厂共分布有7个污染源,污染物质主要为酚、氰。厂区事故废水和生活污水主要排入泥河。据1992年水质监测,污水中酚含量0.31~6.32mg/L,超出地面三级环境水质标准(≤0.01mg/L)30~631倍;氰含量0.13~2.047mg/L,超出地面三级环境水质标准(≤0.1mg/L)0.3~19.5倍;化学耗氧量150.69mg/L;水的臭味很大。
(3)小造纸厂的污染。小造纸厂一直是国家重点治理的对象,但由于利益的驱使,小造纸厂一直不能绝迹,如丰润县韩城造纸厂等。
不过,由于点污染源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危害较轻,故把点污染源作为最轻的一种影响因素。
三、地面塌陷
(一)岩溶塌陷
唐山市岩溶塌陷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20年代,由于煤矿岩溶水突水就发生过严重地面塌陷事故,造成重大损失。新中国成立以后,严重的岩溶塌陷集中发生在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共发生塌陷120多处。其主要分布在市区的凤凰山西麓,即现在的17号居民小区以及郊区的赵各庄中学、林西、黑鸭 子、大庄坨、信任坨、小屯、沙河等地。它的塌陷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塌陷坑直径达100m以上。第二个时期是1983~1988年,其规模较大,造成危害的塌陷共约19处,陷坑多为不规则的圆形,一般直径5~10m,最大达30~50m;一般深1~3m,最大5~7m。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路北区的西部和路南区的北部,集中发育在以下两个地带:一是西部的张各庄(6号居民小区)-体育场-啤酒厂一带,以中段的体育场-兴隆区附近最为严重。主要塌陷有体育场塌陷、热力公司塌陷、京剧团塌陷、卫国路富强楼塌陷及房管所塌陷。这些塌陷集中发生在1988年前后。二是东部的大城山-凤凰山-人民公园一带,以中段的西北井-地震陈列馆附近最严重。主要塌陷有唐山十中塌陷、地震陈列馆塌陷等,主要发生在1984~1986年和1988年前后。除以上两个密集塌陷带外,在龙华小区、王谢庄大街等地亦有零星塌陷分布。
据我们在野外实地调查和访问城建部门有关人士,唐山的岩溶塌陷已处于一个相对稳定阶段,没有发现新的岩溶塌陷,这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唐山市控制岩溶水开采有关。
(二)采空塌陷
开滦煤矿已有百年的开采历史,在670km2的煤田上分布着开滦矿务局所辖的11座煤矿和29座地方煤矿。长期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影响面积目前已达196.55km2,占唐山市区总面积的24.5%。据调查,地表严重变形,塌陷坑面积已达30多km2,最大坑深10m,个别地段已形成积水坑,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区南部京山铁路两侧以及国各庄、吕家坨、范各庄、林西、荆各庄村南等地。
采空地面塌陷是由于煤层采空引起的,煤矿开采是其主要的致塌因素,据统计采万吨煤综合塌陷率为533.4m2/万吨。
采空塌陷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由于地面塌陷使之形成积水洼地,损毁大片良田,破坏地面建筑物,使其倾斜甚至倒塌。这一灾害已迫使161座村落迁至他乡;另外,部分塌陷坑已成为污水坑、垃圾坑,污染地质环境。
四、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过量抽取深层地下水引起的。根据国家地震测绘大队资料,本区大规模地面沉降始发于20世纪50年代,地点主要位于丰南、唐海沿海一带,年平均沉降速率约10~15mm/a,向北部逐渐变缓,至丰登坞、韩城、开平、塔坨一带,连续递减为零,总面积3013.0km2。其中,年降速率5~10mm/a的面积为1510.0km2,年降速率10~20mm/a的面积为805.0km2,年降速率20~30mm/a的面积为65.0km2。截至1990年,唐山南堡开发区一带地面沉降量已超过1.0m(其中不包括由于构造引起的沉降量)。
本沉降区为天津沉降带东北边缘地带,其沉降中心在天津-新港之间,最大沉降速率为100.5mm/a。本区地面沉降除与区域上的地壳缓慢运动有关外,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是其主因。过度抽取地下水时,由于来不及从含水层外面补给水量,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在隔水层顶板和含水层接触面上产生水力坡度,使粘土层中的水相应地进入含水层中,粘土层中的孔隙水压力降低,有效压力增加引起粘土层压密。如果这种粘土层压缩性强,厚度又较大时,其压密的结果就会引起地面沉降。在地面沉降过程中,地下水位下降是主因。地面沉降是一种隐蔽性灾害,影响空间范围大,时间漫长,不易觉察,一旦发生时破坏严重,其结果是不可逆的。
综上所述,由于本地区长期超采地下水,在市区中心形成双层水位复合漏斗,出现了岩溶水与孔隙水水位优势互易、水量反补的逆变状态,改变了水动力条件,潜蚀作用增强,诱发岩溶地面塌陷,造成经济损失,危及人身安全;水位大幅度下降增加了包气带厚度,被疏干的地质体由弱还原带变为氧化带,细菌滋生繁殖,有毒有害物质滞留,形成新的污染源;某些岩溶水开采吊泵悬空,被迫更换抽水设备,加重经济负担;地下水自净能力降低,污染质一旦进入含水层,不但恢复将很困难,而且将严重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治理环境,预防灾害,自1986年开始唐山市人为控采地下水,岩溶塌陷得到一定控制,但水位动态仍呈缓慢下降的趋势。
⑵ 区域地质概况怎么描述
从大地构造、区域地层、区域地球物理特征等不同方面进行描述
⑶ 地质调查中地质描述有什么要求
1、先确定地质界线、岩性分层;
2、描述的总体原则:先宏观,后微观;
3、描述的顺序:
岩性点:先确定层位,岩性(颜色、厚度),结构、构造,物质组份,岩层中构造裂隙发育特征(裂隙形态、走向、与岩层的关系(顺层或切层(角度))、裂隙充填物特征(矿物晶体特征、集合体特征)、裂隙围岩蚀变特征、裂隙发育程度、裂隙相互关系))、岩层风化特征、岩层产状、裂隙产状。
褶皱控制点:褶皱定名(背、向斜、褶曲)、形态特征(宽度、两翼产状特征)、岩性描述、附素描图/照片。
断层控制点:断层定名;破碎带特征(宽度、角砾发育特征(形态、排列特征、角砾成份、角砾中构造发育特征、角砾中矿化蚀变特征(矿物晶体特征、集合体特征、蚀变)、胶结物成份、胶结物中矿化蚀变特征(矿物晶体特征、集合体特征、蚀变)、断层上下盘镜面发育特征;上、下盘围岩描述(按岩性点描述,突出构造、矿化蚀变);断层产状、岩层产状;采样记录;地质现象及采样素描图。
矿化蚀变控制点:矿(化)体特征、围岩蚀变特征(矿化蚀变类型、蚀变强弱及其过渡关系和与构造关系、矿化蚀变的微细特征(结构、构造等))、推测原岩岩性。
地质填图点路线特征描述。
地质填图点路线示意图(包含主要地理点、地物点,地质点、路线、地质界线、采样点号)。
⑷ 地质环境的定义
地质环境是人类环境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与人的生存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的地质背景、地质作用及其发生空间的总和,又称为地质环境系统。
需要强调的是,理解地质环境概念时,常常会因为对地质含义的理解出现一些偏差,而误认为地质背景、地质作用仅仅是针对岩土的性状、结构及其运动而言的,充其量将地下水包括在内,而气、生(物)等要素及其作用则被排除在研究视野之外。事实上,地质学从它问世之初就是有关地球的科学。在中国历史上,“地质”一词最早见于公元200多年的《周易注·坤》中,属哲学范畴。之后,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地质学从外国传入中国,其英文译名源自两个希腊词汇ge(地球)和logia(论述),意指研究地球的学问。尽管在其发展中对岩石圈特别是对地壳的科学认识越来越详细,但不能因此将地质学误解为只与岩土打交道的学科,或走向另一极端———认为可以全部涵盖大气科学、生物科学等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研究。
与地质环境概念相联系,但又常被混淆的另一个术语是“环境地质”。其实,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有完全不同的含义,两者不能互相通用。如前所述,地质环境是一种空间概念,在实际应用时常加前后缀,如××地区地质环境调查,以说明研究对象的地理范围、观察对象的地质学色彩,调查意指对这个特定空间实体和现象的描述、刻画。与之不同的是,环境地质一词常具有思辨的成分,用于学科的定名,如环境地质学,它将地质环境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环境问题发生的地质学本质,或指某些环境问题的地质学机理分析,既包括自然地质作用,也包括人为地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本质,如××地区地面沉降的环境地质研究。简言之,地质环境可以理解为研究的对象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环境地质则是对这个对象的分析研究过程。
⑸ 环境地质学的介绍
环境地质学是来研究人类活动和地质自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环境地学的组成部分。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自然和人为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但也有人从狭义的地质环境概念出发,把问题局限于岩石圈。1972年中国开始探讨环境地质学的范畴、理论和方法,组建研究机构,到70年代中期,发展成为一门较系统的新学科。
⑹ 某个地方的地理自然会环境怎样描述
某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从以下几个要素分析:气候,地形,植被,河湖(水),地质,土壤。
⑺ 什么是环境地质
运用地球来科学规律,研究自地球作用过程、地球资源以及地球物质及其对人类和生物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包括:①保护人类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以免受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或天然产生的化学物质所引起的地球化学或生物化学反应的危害;②合理利用国土资源,保护人类生存的安全和福祉,免受各种自然灾害(如洪水、飓风、地震和泥石流等)的侵扰。
⑻ 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的区别有哪些
二者侧向不同,环境地质侧重环境,其概念主要表述因地质特征所引发的回环境问题,同时也注重利答用地质原理解决环境问题。简单来说,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变化所引发的环境问题,都是该方向的研究内容。地质环境侧重地质,一般用于描述区域的整体地质特征,主要阐述区域背景状况。
⑼ 地质报告怎么写
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
附录!
(规范性附录)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
!" ’绪论
!" ’" ’勘查目的和任务
简述勘查目的和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 ’" #勘查工作区位置、交通
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区块编号、勘查范围和拐点经纬度、矿区位于所在县级城市的方
位、直距、矿区边界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
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直距、运距)。
!" ’" %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
概述矿区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
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
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
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说明区内的地震烈度,概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
况。
简述区内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
人口等。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及供水、供电满足程
度。
!" ’" &以往工作评述
简述矿床的发现,从发现至本次勘查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等各项工作,按时
间先后简述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和
勘查、研究程度进行评述。如属已开采的勘查矿区,应阐明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生产概况、累计采出矿量及已消耗的资源!储量。
!" #" $本次工作情况
说明工作的起讫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插表)、投入资金总额、
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矿床类型及简要地质特征、总计资源!储量、首采区范围、开发
前景。按不同的类型列出资源!储量表,并列出其平均品位(按国家规定应保密的矿种
不必列出本表)。
!" %区域地质
以#& $’ ’’’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 # & $’ ’’’比例尺未做地区,可用# & %’’
’’’比例尺区调资料)为基础,简明扼要地说明矿床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区域内对矿
田(床)成因有影响的主要地层及岩浆岩种类、特征及分布、主要构造的特征及分布。
!" (矿区(床)地质
详细说明矿区(床)所在范围内,对成矿作用有影响和对矿体有破坏作用的地层、
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赋矿层位及矿化等特征。
!" )矿体(层)地质
!" )" #矿体(层)特征
综合叙述矿体(层)的总数目、总厚度、含矿率、空间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及相互
关系等。分别说明主要工业矿体(层)的赋矿岩石、空间位置、形态、产状、长度、宽
度(延深)、厚度、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规律、连接对比的依据和可靠程度、成矿后断
层对矿体连接的影响。矿体(层)多时,小矿体特征可列插表说明。
!" )" %矿石质量
按矿石性质分带(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分别说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
成分、有用矿物的含量、有用矿物的粒度、晶粒形态、嵌布方式、结晶世代、矿物生成
顺序和共生关系;说明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和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
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等。对于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矿产,则应对其
物理机械性能进行详细论述。
!" )" (矿石类型和品级
阐述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分布范围。说明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
工业品级种类以及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对选冶性能有明显差异的各类矿石,应详细说明
其所占比例和空间分布规律。
!" )"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说明主要矿体(层)上下盘围岩的种类,近矿围岩的矿物成分、有用、有益和有害
组分的大致含量、蚀变情况及其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说明矿体(层)内夹石
(层)的岩性种类、分布规律、数量、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夹石(层)对矿体完整性的影响程度。
!! "!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简述矿床成因、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指出矿区远景及找矿方
向。
!! "! $矿区(床)内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
对于在勘查主矿体的同时综合勘查的共生矿产、伴生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说明
其综合勘查的程度、规模、分布规律、矿石质量特征等。
!!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 #! %采样种类、方法及其代表性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试验样品的采样目的、要求(包括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
试验种类和数量的要求)、采样种类、采样方法、采样的工程种类及编号、样点的数目,
并从矿石类型、样品空间分布、品位等方面评述样品的代表性。
!! #! &试验种类、方法及结果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用的加工、选矿方法及试验流程,并叙述
所取得的各项试验成果。
!! #! ’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
根据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做出矿石可选(冶)性能和工业利用性能的评价,说
明矿石中有用组分回收利用和有害杂质处理的可能性,提出共(伴)生组分综合利用的
途径。对于矿石类型简单、或属于已开发矿床的深部(或走向)延伸部分矿体的勘查,矿
石类型和已开发部分一致或相似,不需进行选冶试验,仅与邻近同类型生产矿山进行矿
石类型、结构构造、物质成分等实际资料进行对比的,应对其矿石可选(冶)性、综合
回收利用情况进行说明。
!!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 $! %水文地质
!! $! %! %简述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矿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特征;地下水
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矿床最低侵蚀基准面和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
!! $! %! &论述矿床开采疏干排水影响范围内各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岩
溶裂隙发育程度;主要充(含)水层的富水性、导水性、水头高度、水质、水量、水
温、补给条件及其与相邻含水层和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程度;构造破碎带、风化裂隙带
及岩溶的发育程度、分布、含(导)水性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地表水、老窿水对矿
床充水的影响程度。
!! $! %! ’预测矿坑涌水量。确定矿床的充水因素及其水文地质边界,建立水文地质模型,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及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矿坑第一开拓水平的正常和最大涌水
量,估算矿坑最低开拓水平的涌水量,并对水量可靠性进行评述,推荐作为矿山开采设
计的矿坑涌水量。
!! "! #! $矿区供水水源评价。对矿坑水的排供结合与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及矿区内可作
为供水水源的地表水、地下水、地热水、矿泉水的水质、水量进行初步评价。如矿区内
不存在可作为供水的水源地,则应指出供水方向,并提出进一步工作的意见。对盐类矿
床上、下可能存在的卤水资源也应进行评价。
!! "! %工程地质
!! "! %! #论述矿体(层)围岩的岩性特征、结构类型、风化蚀变程度、物理力学性质
及各种软弱夹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及其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统计各类岩石的&’(
值(岩石质量指标),评述岩体的质量;论述矿床范围内,特别是对矿床开采、工业场
地布置有影响的断裂(破碎带)的规模、性质及分布、充填物的性质和胶结程度,坑内
开采的矿床应论述矿体及其近矿围岩的节理的规模、产状、充填物的性质、节理密度、
各类结构面(层面、节理裂隙面、断裂面、软弱层面)的组合关系,评述岩体的稳定
性;论述风化带深度和岩溶发育带的发育深度,矿区内各类不良自然现象及工程地质问
题。
!! "! %! %结合矿床(可能)的开拓方案,对矿体及其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露天采场
边坡的稳定性以及矿床的工程地质条件做出综合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
题,提出防治意见。
!! "! )环境地质
!! "! )! #阐明矿区及其附近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
对矿区的稳定性做出评价;评述矿区目前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环境
污染问题。
!! "! )! %依据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程度,
评述矿区地质环境质量。
!! "! )! )对矿床开采中可能引起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地
表沉降和塌陷、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放射性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
进行预测评价,提出防治意见。
!! "! )! $煤矿应叙述井内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等方面的基本测试结果,结合井田地
质条件和井田内邻近生产矿井的有关资料,分析其变化规律,评述其对未来矿井的建
设、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 "! )! *深埋矿床和地温异常矿床,应叙述井田、矿床的地温状况,恒温带深度、温
度、地温梯度及变化;高温区的分布范围与分级、地温背景、热源。‘
!! "! )! "放射性本底值较高的矿床,应对放射性背景值及其变化规律进行论述,划出对人体有危害的高背景值区。
!!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 "!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说明勘查类型、勘查手段、方法的选择、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的确定及依
据。对矿体(层)的厚度、矿石品位、矿产资源$储量等进行数值和变化系数的计算,
或进行地质统计学方法的分析,说明使用的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层)的控制程度,以
及所采用的工程间距的合理性。
!! "! %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说明钻孔结构、岩矿心直径及其合理性;钻孔孔斜和方位角测定所采用的仪器及测
量方法和质量评述;孔深校正、岩矿心采取的质量评述;钻孔封孔方法、封孔质量检查
及评述;孔口立桩标记及钻探班报表质量、岩矿心管理工作评述;简易水文观测及其质
量评述;水文地质孔的止水、抽水试验质量评述;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工作质量评述。
说明槽、井、坑探工程规格、质量,评述其取得的地质效果。
对质量存在问题,但又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工程,应逐一进行质量评述。
!! "! &地形测量、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控制测量的等级和实测精度;采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地形测量的成图方
法及质量。简述地质勘查工程的测量方法及质量。
!! "! ’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矿区地质图和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及其精度。
!! "! (物探、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地面物探、化探的工作方法、工作量、资料处理和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
做出质量评述。
说明测井的工作方法、工作量、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做出质量评述。
!! "! )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光谱分析、全分析、基本分析、组合分析、物相分析等样品的采集方法、规格
及其确定的依据;采样工作质量及样品的代表性;采样工作的检查结果。样品加工及!
值(缩分系数)选择的依据。
各种化验分析内检、外检情况及质量评述。
岩矿鉴定工作质量评述
自然重砂、人工重砂、单矿物、同位素年龄及稳定同位素(包括硫、铅、锶等)组
成样、精矿样品等的加工、分析、鉴定工作质量的评述。
水样、岩矿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样的采样、测试及其质量评述。
!! *资源$储量估算
!! *! #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说明有关工业指标的文件、文号,引述工业指标的内容。
!! "!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从矿体的形态、产状及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等方面论述所选择的资源$储量估算方
法的合理性及其依据,并阐述该方法的主要计算公式。
!! "!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论述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面积、体积质量(体重)、单工程平均品位、块段平均品
位、矿床平均品位、特高品位、矿体平均厚度等参数的测定、计算和处理方法。
!! "! &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说明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及矿化规律等所确定的矿体圈定和连接、内
外推的原则。
!! "! ’资源$储量的分类
根据矿体的勘查控制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结果,对勘查工作所获得的
资源$储量进行分类,说明各类型资源$储量的具体划分条件及其在地质空间的分布。
!! "!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说明各种类型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总资源$储量,各类型资源$储量所占矿床总资
源$储量的比例。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可用附(插)表说明。
!! "! )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
抽取一定数量的块段用其他方法进行验算,根据验算结果来评述资源$储量估算的
可靠程度。
!! "! "共(伴)生矿产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
分别说明各种共(伴)生矿产的取样方法、基本分析或组合样数目,块段平均品
位、矿床平均品位的计算方法、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可用插
表说明。
!! "!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 *! +论述国内、外资源状况,市场供求、市场价格及产品竞争能力。
!! *! #概述矿床的资源储量、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 *! %概述供水、供电、交通运输、原料及燃料供应、建筑材料来源及其他外部条件
的概况。
!! *! &简要说明未来矿山生产规模、服务年限及产品方案。
!! *! ’简要说明预计的开采方式、开拓方式、采矿方法、选矿方法、选矿流程等。
!! *! (论述评价方法的选择及技术经济指标(类似企业的经验指标或扩大指标)的选
取。
!! *! )经济效益计算(附有关表格)及敏感性分析!! "! #简要说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保护问题。
!! "! "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矿床开发有无投资机会、是否需要进一步勘查、
是否制定长远规划或工程建设规划。
!! $%结论
!! $%, $对矿床勘查控制程度、地质报告资料的完备程度及其质量等做出概括的、结
论性的评述。
!! $%! &总结矿床成矿基本规律,做出远景评价。
!! $%! ’评价开采技术条件和地质环境问题。
!! $%! (指出矿床开采的经济效果。
!! $%! )总结地质工作中的主要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
!! $%! *提出对今后生产地质勘查和矿山开采的建议。
注:结论之后附照片图版,照片图版也可单独成册。
!! $$附图
!! $$! $勘查工作区交通位置图(也可作报告正文绪论部分的插图)
!! $$! &矿区勘查工作程度图(绘出前人历次区调、勘查的范围并注明工作年限和勘查
阶段)
!! $$! ’区域地质图
!! $$! (矿区地形地质图(包括图切地质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探矿工程分布位
置)
!! $$! )矿区实际材料图
!! $$! *矿区测量控制点分布图
!! $$! +物探、化探数据图、成果图
!! $$! #采样平面图
!! $$! "含矿地层及矿层对比图
!! $$! $%勘探线剖面图(有时可与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合并)
!! $$! $$矿体(层)纵剖面图
!! $$! $&砂矿和缓倾斜矿体(层)顶底板等高线和矿层等厚线图
!! $$! $’矿体(层)水平断面图或中段平面图
!! $$! $(构造控制程度图(附主要矿层底板等高线图)
!! $$! $)资源,储量估算水平投影或垂直纵投影图
!! $$! $*钻孔柱状图(全部钻孔)
!! $$! $+槽探、浅井、坑道工程素描图(全部工程)
!! $$! $#老硐(窿)分布图和新老坑道联系图!! ""!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图
!! ""! $%区域水文地质图
!! ""! $"矿区水文地质图
!! "", $$矿区工程地质图
!! ""! $&矿区环境地质图
!! ""! $’井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
!! ""! $(钻孔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剖面图
!! ""! $*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与降水量关系曲线图
!! ""! $+矿坑涌水量计算图
!! ""! $#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等水位(水压)图
!! ""! &%矿体直接顶(底)板隔水层等厚线图
!! ""! &"工程地质钻孔综合柱状图
!! ""! &$岩石强风化带厚度等值线图
!! ""! &&中段岩体稳定性预测图
!! ""! &’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分区图
!! ""! &(外剥离量计算及剥离比等值线图
!! ""! &)等温线图
!! "$附表
!! "$! "测量成果表(包括三角点测量成果、各种勘查工程包括勘探线端点测量成果)
!! "$! $钻探工程质量一览表煤层综合成果表、封孔情况一览表
!! "$! &采样及样品分析结果表(全部的基本分析、组合分析、内和外部检查分析、光
谱分析、全分析、物相分析、单矿物分析等);岩矿鉴定结果表、重砂分析结果表
!! "$! ’煤质化验成果表(可选性、煤岩、一般分析)
!! "$! (矿石、岩石物理性能测定结果表;岩石力学试验成果表;
!! "$! )各工程、各剖面、各块段的矿体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计算表
!! "$! *矿石体重、湿度测定结果表
!! "$! +资源,储量估算综合表
!! "$! #块段资源,储量表、矿体资源,储量表、矿床总资源,储量表
!! "$! "%主要含水层钻孔静止水位一览表
!! "$! ""钻孔抽水试验成果汇总表
!! "$!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编录一览表
!! "$! "&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观测成果表
!! "$! "’气象资料综合表!! "#! "$风化带、构造破碎带及含水层厚度统计表
!! "#! "%矿坑涌水量计算表
!! "#! "&井、泉、生产矿井和老窿调查资料综合表
!! "#! "’水质分析成果表
!! "#! "(土样分析试验结果汇总表
!! "#! #)瓦斯测量结果表
!! "#! #"地温测量结果表
!! "#! ##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资料汇总表
!! "*附件
!! "*!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报告。
!! "*! #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 "*! *工业指标推荐报告。
!! "*! +有关确定工业指标的文件。
!! "*! $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 "*! %探矿权人或采矿权人对报告中资料真实性的书面承诺。
!! "*! &投资人或上级主管部门初审意见。
!! "*! ’投资人的委托勘查合同书(或上级主管部门的项目任务书)、委托(预)可行
性研究合同书、委托监理合同书。
!! "*! (勘查监理单位和监理人资格证书(复印件)、项目监理报告。
!! "*! ")矿产资源储量主管部门对资源,储量的评审认定文件(本文件在报告评审认定
之后补入)。
!! "*! ""记录有矿床全部钻孔孔口坐标、测斜资料、样品化验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盘;
记录有矿床全部探槽、浅井、坑道工程测量数据和全部样品化验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
盘;记录有主要图件的软件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