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图上隐伏煤层怎么判断

地质图上隐伏煤层怎么判断

发布时间: 2021-02-10 04:13:28

❶ 新庄矿井下石盒子组三<sub>2</sub>煤层瓦斯地质图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新庄矿井瓦斯地质简介

一、矿井概况

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新庄煤矿位于永城矿区东缘,行政区划隶属苗桥乡、茴村乡,井田南北长约7.5km,东西宽约3km,面积约22.5km2

新庄矿井于1984年建井,1995年12月18日正式投产,设计生产能力90×104t/a,实际核定生产能力已达到235×104t/a。主采二2、三2煤层,竖井开拓,分水平开采,矿井通风为对角式抽出式。

井下瓦斯测定资料表明,本矿为低瓦斯矿井。2000~2006年新庄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见下表。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二、井田地质构造及控制特征

井田位于永城复背斜东翼。地层倾角平缓,浅部一般为6°~10°,向深部变缓为4°~6°;地层走向基本为NNW—NNE向,其形态总体为向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井田构造主要为NE、NNE,NNW向构造。以断裂为主,中南部既发育有正断层,又发育少数逆断层;北部以NE、NNE正断层为主。井田内褶皱构造不发育,仅发现次一级的舒缓波状褶曲,主要有前松向斜和东区背斜。煤层小构造比较发育,主要为NNW、NNE—NE向。

三、矿井瓦斯地质规律

永夏矿区从印支期到燕山晚期整体抬升,遭受风化剥蚀,含煤地层受隆起的作用缺失三叠系盖层,煤层瓦斯受到风化剥蚀作用,煤层瓦斯风化带较深,井田南部为瓦斯风化带,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NNE向构造先期挤压有利于构造煤的发育,燕山晚期至早新近纪以拉张、断陷为主,有利于瓦斯释放。N NE向构造在新构造期(0.78Ma)表现为压扭性,井田内出现的NNE向小型逆断层(F106)标志着现代构造应力场NNE向构造的压扭作用,使得煤体结构进一步破坏。井田内构造以断裂为主,分布着落差较大的张性断层,有利于瓦斯的逸散,区内瓦斯相对较小。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在瓦斯带内煤层埋藏深度为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其他地质因素影响局部变化。

四、瓦斯含量及资源量分布

根据实测的瓦斯含量,新庄煤矿二2煤层-500m 以浅为瓦斯风化带,三2煤层-450m 以浅为瓦斯风化带。在瓦斯带内,建立了瓦斯含量(W)随埋藏深度(H,煤层底板标高表示)变化的趋势模型(式4-1、式4-2)。

2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的趋势模型: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2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的趋势模型: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在瓦斯带内,二2煤层瓦斯含量分布:底板标高-564m 处的煤层瓦斯含量趋势值是5m3/t,底板标高-668m 处的煤层瓦斯含量趋势值是10m3/t,底板标高-773m 处的煤层瓦斯含量趋势值是15m3/t;三2煤层瓦斯含量分布:底板标高-459m 处的瓦斯含量趋势值是10m3/t;底板标高-526m 处的瓦斯含量趋势值是15m3/t。

五、瓦斯涌出特征

新庄煤矿目前二2煤层开采到标高-600m 水平,三2煤层开采到标高-400m 水平。从统计的瓦斯涌出数据来看,二2煤层所有回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都不超过5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一般不超过5m3/t,在-500m 以浅,回采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都不超过2m3/t;三2煤层回采工作面的相对瓦斯涌出量在2m3/t以下。随着开采向深部延伸,瓦斯涌出量逐渐增大。根据二2煤层、三2煤层深部瓦斯含量分布,采用分源预测法,二2煤层按回采工作面的日产量为1500t,三2煤层按回采工作面的日产量为1000t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为2二2煤层底板标高-618m 处的煤层绝对瓦斯涌出量趋势值是5m3/min;底板标高-698m处的绝对瓦斯涌出量趋势值是10m3/min;底板标高-779m 处的绝对瓦斯涌出量趋势值是15m3/min。三2煤层底板标高-465m 处的绝对瓦斯涌出量趋势值是5m3/min;标高-465m 以深至井田边界绝对瓦斯涌出量趋势值是5~10m3/min。

六、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划分

根据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和突出参数测试结果,将二2煤层底板标高-730m 以深划为突出危险区;三2煤层底板标高-459m 以深划为突出危险区;其他区域为非突出区。

❷ 整理地质图

(一)确定编图单位及编图边界

1)以1:5万、1:20万、1:25万地质图及其他实际材料图中侵入岩内容作为基础。

2)对原岩相分带界线的性质进行审查和/或确认,进行侵入单元解体。

3)核对野外记录本,补充登记原来认为意义不大的小侵入体和岩脉。

4)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填写实测侵入岩体登记表(表5-1)。

5)成分、结构、构造均一的侵入体称为一个侵入单元,由多个同时代或侵入期次侵入单元组成的侵入体称为复式侵入体,由多个不同时代或侵入期次侵入单元组成的侵入体称为杂岩体。进行侵入岩体登记时,应当详细,描述侵入体的组成结构,并按照构造岩浆带、段、区、热中心、岩石组合、侵入单元等岩浆构造单位进行系统编号,如I(构造岩浆带编号)-A(段编号)-a(区编号)-1(热中心编号)-1(组合编号)-(1)(侵入单元编号)。

表5-1 实测侵入岩体登记表

(二)收集并整理物、化、遥资料

1)收集地球物理资料,包括航磁、重力、电法探测资料及其推断解释,为综合识别隐伏侵入体奠定基础。

2)收集遥感资料,包括航、卫片及其推断解释,特别关注环形构造与放射状构造以及解释的蚀变带类型与空间展布。

3)收集区域地球化学测量数据,综合判断侵入岩对元素浓聚中心的贡献。

4)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根据各种异常中心的叠置关系综合判断隐伏侵入体边界范围(表5-2)。

表5-2 推测侵入岩体登记表

(三)收集并整理同位素测年数据

1)收集现有地质报告和正式出版物中发表的侵入岩测年数据,填写同位素测年结果登记表(表5-3),并依据侵入岩地质特征确定各测年结果所代表的地质意义。

表5-3 侵入岩体同位素测年结果登记表

2)在不违背地质证据的条件下,确定侵入岩形成年龄时单矿物年龄优于矿物-岩石混合年龄,后者优于全岩样品年龄;当对比测年结果均为单矿物年龄时,按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图5-1)高低确定成岩年龄;锆石U-Pb测年结果之间进行对比时,当单颗粒锆石仅有一次生长历史时,TIMS的精度要高于SHRIMP年龄精度。当颗粒锆石有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生长历史时,SHRIMP年龄优于TIMS年龄(陆松年,2009,个人交流)。

3)对收集到的测年结果进行原始数据登录,包括原始编号、侵入单元编号、岩石名称、取样位置、样品类型、样品特征、测试方法、测试条件、测试精度、测试单位、测试时间、资料来源(参考文献),并按照实验室给出的原始数据格式记录所有原始测试数据,同时讨论测年结果可能代表的地质意义。

4)对区域侵入岩同位素测年结果进行面积加权统计,作区域侵入岩形成年龄频率直方图,以众数值作为区域岩浆活动峰期年龄,以低值区和高值区的镁铁质岩浆活动(包括脉岩与火山岩)分别作为岩浆-构造演化旋回(阶段)结束和开始的年龄。进而划分岩浆侵入期次和岩浆活动时间序列。

❸ 新桥矿井山西组二<sub>2</sub>煤层瓦斯地质图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新桥矿井瓦斯地质简介

一、矿井瓦斯地质特征

永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桥煤矿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西南,北邻城郊井田,南部远景区与安徽省接壤,行政区划隶属永城市双桥、新桥、马桥乡。新桥煤矿为在建矿井,南北走向长14km,东西倾向宽1.6~4km,面积约36km2。新桥煤矿采用主副立井开拓。井田地质储量1.64×108t,可采储量6950×104t,设计年生产能力120×104t,设计服务年限为56.6年。

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为二2煤层,位于山西组中部,全井田发育,层位稳定,厚度变化不大,厚度为0~6.35m,平均2.87m。局部有岩浆岩侵入,煤层顶板以泥岩,砂质泥岩为多,煤层底板岩性以泥岩和夹粉砂条带的砂质泥岩。

本井田瓦斯普遍比较低,局部富集。二2煤层自然瓦斯成分CH4为0~90.47%,绝大多数小于10%,CO2为2.43%~47.08%,N2为7.08%~95.42%。从瓦斯成分分析,绝大多数属于二氧化碳、氮气带。从瓦斯含量来看,瓦斯含量绝大多数在1m3/t可燃物以下,在21~22号勘探线深部瓦斯含量较高。

二、井田地质构造及分布特征

新桥井田处于永城复式背斜西翼南段,受EW 向构造体系和NNE向构造体系的控制和影响,构造形态局部复杂化。北部近NNE、SN向构造占主导地位,南部则以NNE向断层为主,形成一系列NE—NNE向大型断裂组合及褶曲构造,西部存在一个落差近千米的F203正断层。北部与西部由F201断层、F203断层控制,南部F216断层向北西延伸,构成了矿区的总体格局。

新桥井田为一南、北、西边界均被高角度正断层切割,地层总体呈NNE向展布,次级褶皱发育,倾向NW的单斜构造,并伴有一定数量的与地层走向近于平行的正断层,构造线与永城复式背斜轴向大体一致。地层受次级褶皱影响沿走向和倾向均有起伏和变化,地层倾角一般为150左右,中部缓,南北两端稍陡。井田北端后备区受城郊井田构造影响,沿F201断层下盘在6km狭长地带中,地层走向呈EW 向展布。井田内受次级褶皱影响,地层走向频繁变化于NW—NNE—NW向之间。

三、矿井瓦斯地质规律

井田呈SN 向展布的长条状分布,主要有NNE向断裂和褶皱构造,张性裂隙比较发育,井田西侧以落差1000m的F203正断层为界,井田东侧为煤层露头,加之煤层顶、底板含砂率高,均对瓦斯释放有利,使得瓦斯大量释放,井田内瓦斯含量普遍较低。

受F10、F7和F216、F22、F19主干大断层的影响,井田处于F201、F216、F203高角度正断层所夹持区域,煤层自东向西逐步倾斜,埋深增大,致使井田范围由东向西,瓦斯有逐渐增大趋势,F11断层,F105断层之间出现局部瓦斯富集区域,如2209、X21-3孔。

四、瓦斯含量分布

新桥煤矿大部分位于瓦斯风化带内,其含量不大,但是在局部区域存在瓦斯富集区域。

从地质勘探资料可见,唯有X21-3孔、2209孔测得瓦斯含量相对稍大一点,达5.48m3/t,daf,9.6m3/t,daf,其他钻孔测得含量都相对偏低,有很多含量点甚至为零。从瓦斯成分来看,除X21-3孔、2209孔的C H4成分达85.02%和82.25%以外,其他钻孔CH4成分都很低,可见除X21-3孔、2209孔以外的其他钻孔均处于瓦斯风化带,井田内瓦斯含量普遍较小。

新桥井田总体上呈现西部瓦斯含量大,东部瓦斯含量小的趋势。鉴于目前瓦斯资料有限,所以建议该矿在开采深部以及F11断层、F15断层中间高瓦斯区域时,应及时测量瓦斯含量以及其他瓦斯参数。

五、瓦斯涌出特征

新桥矿井大部分位于瓦斯风化带内,煤层瓦斯含量不大,目前回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最大为0.78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最大0.667m3/t,根据矿井瓦斯地质规律、瓦斯含量分布特征,井田范围内大部分区域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不超过5m3/min。但F11断层、F15断层中间区域瓦斯涌出量会有所增大。

❹ 鹤壁八矿山西组二<sub>1</sub>煤层瓦斯地质图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鹤壁八矿瓦斯地质简介

一、矿井概况

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八矿位于鹤壁市山城区以南1.5km处的鹿楼乡,八矿铁路向北可直达汤鹤线,汤鹤线在汤阴与京广线接轨,铁路运输方便,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井田南北走向长为5.25km,东西倾向宽1.5~1.9km,面积7.9km2

八矿于1958年建井,1960年投产,1970~1974年扩建为60×104t/a的中型矿井,2004年实际生产83.9×104t。矿井为立斜井混合开拓。井田划分三个水平,目前正在回采二水平(标高-400m)。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两翼对角混合式通风,矿井平均总进风量9276m3/min,总回风量为9475m3/min。

矿井自1993年3月26日第一次突出发生至今,全矿有资料记载的各类突出共发生10次,其中北翼地区7次,南翼地区3次,始突标高-340m,埋深494m。2002年6月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995~2002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情况如下表。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井田含煤地层包括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统上石盒子组,其中山西组二煤组和太原一煤组为主要含煤地层。位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的下部的山西组二1煤层,层位稳定,平均厚度7.48m,为主要可采煤层。

二、井田地质构造及控制特征

八矿位于鹤壁矿区的南部,总体构造形态为地层走向近SN,倾向东的单斜构造,倾角一般20°~36°。沿走向发育了轴向NE—NEE宽缓的向斜、背斜褶曲构造,NE及NEE向断裂发育。从北向南有张庄向斜、鹿楼背斜、桐家庄向斜、南窑背斜、扒厂向斜和柴厂背斜,呈雁状分布于井田内。-400m以浅,断层有89条,其中落差≥20m的断层有8条,落差10~20m的断层有9条,落差<10m的断层有72条。此外,在-400~-800m 范围内,发现断层25条。

井田内断层分布不均,呈带状分布。浅部小断层发育,全矿井有大小断层89条(-400m 以浅),一水平出现的就有78条;落差大于20m的大、中型断层有8条,其中6条分布在南翼(以中央进风为界);除了一水平北翼四采区之外,井田内其他断层几乎都等距离分布在4个断层带上,从南到北依次为:13F6-13F1断层带;F50-11F6断层带;11F4-22F2断层带;12F12断层带。

三、矿井瓦斯地质规律

井田内瓦斯主要受断层和褶曲的控制。由于断层分布的不均衡性,特别是大中型断层,导致了瓦斯分布的不均衡性。以桐家庄向斜为界,南部大中型断层发育区,呈带状分布,并且全部为正断层,以及有其控制的次一级断层,构成了交叉状的瓦斯输导通道,为瓦斯逸散创造了条件,这使得南部煤层瓦斯含量较北部低,煤层瓦斯涌出量南翼小北翼大。八矿北翼构造以褶曲为主,使得该区域主要受鹿楼背斜、桐家庄向斜和张庄向斜控制,褶曲轴部瓦斯涌出量大,尽管背斜部位裂隙发育,但由于煤层的直接顶板泥岩和砂质泥岩较厚,为瓦斯聚积起到了良好的封闭作用。开采时背斜瓦斯涌出量大,特别是鹿楼背斜,受到挤压作用,形成高能瓦斯的富集区,瓦斯突出危险性大。

从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煤层瓦斯含量、瓦斯涌出量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变大,浅部煤层瓦斯涌出量小,深部逐渐加大。

四、瓦斯涌出特征

根据构造的控制作用和瓦斯分区、分带的规律,将井田以桐家庄向斜轴为界向南、向北划分为南、北两个瓦斯地质单元(注:北瓦斯地质单元为瓦斯地质单元Ⅰ,南瓦斯地质单元为瓦斯地质单元Ⅱ,以下同)。在同一瓦斯地质单元内,在现有开采条件和开采强度下,瓦斯涌出量具有随埋深增加而增大的整体趋势,局部受构造、顶底板岩性等的影响,具有变大或变小的现象。

1.瓦斯地质单元Ⅰ

回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Q 随埋深H(煤层底板标高表示)的增加而按式4-1变化的整体特征,煤层底板标高-120m 以浅,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5m3/min;-120~-275m,绝对瓦斯涌出量在5~10m3/min;-275~-430m,绝对瓦斯涌出量10~15m3/min;-430m以深,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5m3/min。

Q=-0.0323H+1.073 (4-1)

2.瓦斯地质单元Ⅱ

回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Q 随埋深H(煤层底板标高表示)的增加而按式4-2变化的整体特征,煤层底板标高-205m 以浅,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5m3/min;-205~-370m,绝对瓦斯涌出量在5~10m3/min;-370~-540m,绝对瓦斯涌出量10~15m3/min;-540m以深,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5m3/min。

Q=-0.0298H-1.094 (4-2)

五、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划分

全矿有资料记载的各类突出共发生10次,其中瓦斯地质单元Ⅰ突出7次,最浅标高-260m,瓦斯地质单元II突出3次,最浅标高-386m。

由瓦斯涌出统计资料以及煤与瓦斯突出资料表明,瓦斯地质单元I较瓦斯地质单元Ⅱ的瓦斯涌出量高,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大。瓦斯地质单元Ⅱ中的2次突出均发生在离地表560m的位置,说明此瓦斯地质单元深部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瓦斯地质单元I中的7次突出,其中6次发生在鹿楼背斜部位,因此鹿楼背斜部位,特别是与张庄向斜、桐家庄向斜毗邻部位容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综合分析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和煤与瓦斯突出情况确定:瓦斯地质单元Ⅰ,-260m 以深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瓦斯地质单元Ⅱ,-360m 以深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

❺ 陈四楼矿井山西组二<sub>2</sub>煤层瓦斯地质图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陈四楼矿井瓦斯地质简介

一、矿井概况

永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陈四楼煤矿位于河南省永夏煤田中部,永城隐伏背斜的西翼,行政区划隶属于永城市。井田南北长12.5km,东西宽5.9km,勘探面积73.8km2

陈四楼煤矿为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于1990年开工建设,1997年11月6日建成投产。矿井设计年产能力240×104t,2007年实际生产313×104t。

目前矿井开采二2煤层,二2煤层赋存于山西组中部,层位稳定—较稳定,可采厚度0.8~3.85m,平均厚度2.45m,倾角8°~15°。二2煤层底板多为中、细粒砂岩,局部为黑色泥岩及砂质泥岩,顶板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次为中、粗粒砂岩。

本井田瓦斯普遍较低,井田大部分位于瓦斯风氧化带,仅个别区段有瓦斯富集现象。2000~2006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见下表。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二、井田地质构造及控制特征

本井田位于永城隐伏背斜的西翼,地层总体走向NNW,向NWW倾斜,基本为一单斜构造。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井田内NW、NWW和NE、NNE向断层、褶曲及岩浆活动均较发育,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次之。井田构造以NW和NWW向断层和近EW 向的断层为主,并形成地堑、地垒构造。井田煤层倾角浅部较大,02~03号勘探线及65号勘探线以北,一般为15°~20°,向深部逐渐变缓,中部10°左右,深部为4°~8°。

三、矿井瓦斯地质规律

井田构造受一系列N W、NWW 正断层控制,断层一般落差40~50m,最大落差160m,长期表现为拉张作用,使得瓦斯大量释放,矿井为低瓦斯矿井。

在接受新生代沉积之前,各煤层露头长期暴露在地表,导致煤层瓦斯大量逸散,是煤层瓦斯含量普遍较低的主要原因。井田NE、NNE和NW、NWW向断层、褶曲及岩浆活动,均较发育,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次之。近EW 向断裂,由于落差大、延展较长,起控制作用,在剖面上将煤层切割成地堑、地垒式的构造形态,加之井田内小构造发育,如此构造特征增加了断裂间以及煤层与上覆岩层的连通性,有利于瓦斯的逸散,也是煤层瓦斯较低的另一原因。

受岩浆侵入和构造的影响,导致瓦斯局部富集。如二2煤层6707孔和6919孔一带,瓦斯含量相对较高,主要受岩浆侵入和断层的影响。

四、瓦斯含量分布

根据瓦斯含量测试数据,二2煤层瓦斯含量普遍较低,唯有6707孔和6919孔瓦斯含量相比稍大,达6.56m3/t和3.49m3/t,且甲烷成分在80%以上,其他钻孔测得含量和甲烷成分都相对偏低,甚至为零。瓦斯含量及瓦斯成分总趋势均随煤层埋深增加而增高,东部含量及成分均较西部较低。结合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分析认为,二2煤层瓦斯含量普遍较低,大部分位于瓦斯风化带,仅个别区段由于受岩浆岩侵入和构造的影响,有瓦斯富集现象。

五、瓦斯涌出特征

从实际瓦斯涌出可知,井田生产期间瓦斯涌出量较少,绝对瓦斯涌出量在2m3/min以下,大都在0.6~0.8m3/min之间,相对瓦斯涌出量大都在1m3/t以下,少数在1~6m3/t之间(图5-1、图5-2)。

根据瓦斯含量分布特征分析及实际瓦斯涌出统计资料来看,本井田二2煤层瓦斯含量普遍较低,开采期间瓦斯涌出量较少,因此预测未采区大部分区域回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在5m3/min以下,个别区段由于受岩浆岩侵入和构造的影响,瓦斯涌出量有增大的现象。

图5-1 回采工作面实际绝对瓦斯涌出量

图5-2 回采工作面实际相对对瓦斯涌出量

❻ 刘河矿井山西组二<sub>2</sub>煤层瓦斯地质图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刘河矿井瓦斯地质简介

一、矿井概况

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刘河煤矿位于河南省永城市东北21km处,行政区划隶属于永城市刘河乡,区内交通方便。

刘河煤矿为新建矿井,2006年12月正式进入联合试运转阶段。井田面积约6.5km2,地质储量2268×104t,可采储量1121×104t,设计生产能力30×104t/a,服务年限26.7年。井田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以一对立井2个水平开拓全井田,第一水平标高-400m,第二水平标高-575m。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通风系统相对简单。

本区含煤地层有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一、二段,共含煤22层,煤层总厚7.15m,仅下二叠统山西组二2煤全区发育,层位稳定,普遍可采,为本矿井主采煤层,平均厚度2.67m,煤种主要为贫煤,局部为无烟煤。下石河子组

煤局部可采,其余煤层均不可采。

刘河煤矿2007年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6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0.86m3/t,为低瓦斯矿井。

二、井田地质构造及控制特征

刘河井田位于永夏复式背斜北端东翼,夹持于F28断层和F101断层之间,受NNE向断裂的控制。地层走向40勘探线以南为N NE向,以北逐渐变为N NW向,倾向SE—NE,倾角为5°~32°,井田构造以NNE向断裂为主,并发育有宽缓褶皱。大的主干断层两侧多发育次一级的小型分支断层。

三、矿井瓦斯地质规律

井田处于F28、F4高角度正断层所夹持区域,张性裂隙比较发育,煤层瓦斯容易逸散,井田内瓦斯含量普遍较少。区内外侵入岩体分布较广,多以似层状、脉状等形式出现,侵入于煤系或煤层中,使煤层在部分范围变成天然焦或半天然焦,不具备吸附瓦斯能力。

四、瓦斯含量分布

从瓦斯地质规律和测试的瓦斯含量数据来分析,井田范围内瓦斯含量普遍较少。唯有3608钻孔测得含量相比稍大一点,达4.53m3/t,daf,其他钻孔测得含量都相对偏低,甚至为零。从瓦斯成分来看,除3608钻孔的C H4达90.32%以外,其他钻孔C H4都很低,可见除3608钻孔以外的其他5个钻孔均处于瓦斯风化带。F4大断层为井田分界性断层,该断层以西为瓦斯风化带,处于开采区,瓦斯含量小,该断层以东为勘探区,埋藏相对较深,瓦斯含量相对偏大,3608钻孔就处于F4断层东侧。

五、瓦斯涌出特征

刘河矿井大部分位于瓦斯风化带内,瓦斯涌出量较小。首采的几个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均很小,绝对瓦斯涌出量最大0.19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最大0.17m3/t。刘河煤矿2007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0.86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6m3/min,为低瓦斯矿井。从瓦斯含量的分布规律分析,瓦斯含量测点分布在采区的不同区域,对应着不同底板标高处的瓦斯大小,由此可知井田内F4断层西侧区域瓦斯不大。预测井田范围内F4断层西侧区域工作面回采瓦斯涌出量不超过5m3/min。F4断层东侧区域处于勘探区,目前缺少实测资料,根据井田区域构造对瓦斯的控制理论分析,F4和F101断层所夹条状块段瓦斯会稍大一些。

❼ 位村矿井山西组二<sub>1</sub>煤层瓦斯地质图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位村煤矿瓦斯地质简介

一、矿井概况

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村煤矿位于焦作市东北25km处,南距修武县城15km。井田范围内有铁路专用线,交通便利。井田走向N 35°~42°E,倾向SE,走向长3.08km,倾向长1.02km,井田总面积3.16km2。1991年建成投产,设计能力50×104t/a,采用一对竖井、三条下山开拓方式。

主要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和山西组,共含煤13层,可采煤层2层,为山西组的二1煤层和太原组的一2煤层。二1煤层赋存稳定,平均煤厚5m,为主要可采煤层。

位村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自建井以来共发生煤与瓦斯突出3次,始突深度为256m,标高为-147m。

二、井田地质构造及控制特征

位村井田位于魏村断层和北碑村断层之间,其基本构造轮廓呈一单斜构造,走向N 35°~42°E,倾向SE,煤层倾角13°~21°,平均16°。井田内构造形式以断裂为主,局部出现小的挠曲,主要断层为NE、NNE、NEE、NW向四组,总体构造简单。位村井田靠近北碑村断层,处于断层的上升盘,形成宽缓的单斜构造,同时断层以南,主要发育近EW 向小断裂。

三、矿井瓦斯地质规律

位村井田靠近北碑村断层,处于断层的上升盘,形成宽缓的单斜构造,有利于瓦斯的封存富集,同时断层以南,主要发育近EW 向小断裂,构造比较简单,适合开采煤层气。井田内普遍发育的正断层是造成煤层瓦斯含量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在断层附近,特别是大断层附近,煤层瓦斯含量普遍降低。在井田西部,由于受NW向界碑断层(落差100~210m)的影响,瓦斯含量降低,含量等值线沿煤层倾向延展。就整个井田总体而言,瓦斯含量具有随埋深增加而增大的整体趋势。

四、瓦斯含量及资源量分布

根据位村煤矿地勘瓦斯含量资料和生产测定的瓦斯含量数据,在煤层底板标高-52.9~-488.63m,埋深162.79~584m 范围,瓦斯含量为8.47~28.88m3/t,瓦斯含量大。通过定性、定量分析认为断层、顶底板泥岩厚度和煤层底板标高对煤层瓦斯煤层瓦斯含量(W)有重要影响(见下表),煤层底板标高为主控因素,控制二1煤层瓦斯含量的整体分布(图4-1),其他地质因素影响局部变化。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不同煤层底板标高深度所对应的瓦斯含量为:-61m 处的瓦斯含量趋势值是10m3/t;-172m 处的瓦斯含量趋势值是15m3/t;-284m 处的瓦斯含量趋势值是20m3/t;-396m 处的瓦斯含量趋势值是25m3/t;煤层底板标高-508m 处的瓦斯含量趋势值是30m3/t。

图4-1 瓦斯含量与煤层底板标高回归趋势图

位村矿井煤层厚度一般为1.88~7.57m,平均5.00m,按照井田内具有相同或相近煤层气赋存特征的储层划为一个单元的原则,井田总面积约为3.18km2,瓦斯含量(煤层气含气量)最高可达26m3/t以上,其中煤层气含气量(相当于空气干燥基含气量)小于8m3/t的区域不进行计算。计算结果煤层气地质储量547.34M m3,属于中型储量规模;平均资源量丰度1.75×108m3/km2,为中等类别;煤层气埋深大部分在-400m 以深,煤层气为深部埋藏;并且二1煤属中灰,低硫无烟块煤,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厚度大、稳定,位村煤矿二1煤煤层气具一定的开发潜力。

五、瓦斯涌出特征

瓦斯涌出量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现有的开采条件和开采强度下,瓦斯含量是瓦斯涌出多少的决定因素,通过整理、收集位村煤矿建矿以来的实际瓦斯涌出资料,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具有随埋深(煤层底板标高表示)增加而增大的整体趋势,回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Q 随煤层底板标高H 按式5-1变化的整体特征,局部受构造、顶底板岩性的影响,具有变大或变小的现象(图5-1);煤层底板标高H=-121m时,绝对瓦斯涌出量为5m3/min,煤层底板标高H=-222m 时,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0m3/min,煤层底板标高H=-324m 时,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5m3/min。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六、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划分

自建井以来共发生煤与瓦斯突出3次,始突深度256m,标高-147m,根据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和煤与瓦斯突出实际,把煤层埋藏深度大于256m 与煤层底板标高-147m 以深范围划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

❽ 如何识别煤矿地质图

看你对这个有多少了解了,就我知道的,煤矿的地质图有的包括了地形等线,地质界线(区分不同地层的界线)、煤层露头、地层产状等等

❾ 城郊矿井山西组二<sub>2</sub>煤层瓦斯地质图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城郊矿井瓦斯地质简介

一、矿井概况

永城煤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城郊煤矿位于河南省永城煤田中部,南接新桥井田,北邻陈四楼煤矿,南北长约12km,东西长约11km,勘探面积为103km2。城郊井田中心在永城老县城,交通便利。

城郊煤矿是一座现代化大型矿井,2003年10月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240×104t/a,后经技术改造,2005年核定生产能力为400×104t/a。矿井设计采用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方式,第一水平标高为-495m,第二水平标高为-800m,先开采二2煤层。矿井主要以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为主,开采方式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地质储量为7.5×108t,可采储量为4.02×108t。

井田含煤地层包括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共分24个煤段,其中4层可采,分别为二2、三1

、三4煤层,二2煤层为矿井主采煤层。

井田范围内各煤层中的原始瓦斯含量一般小于0.5m3/t,2006年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5.81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0.89m3/t,属于低瓦斯矿井,2005~2006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如下表。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二、井田地质构造及控制特征

城郊井田位于NNE向的永城隐伏背斜之西翼中段。褶皱和断裂构造呈NNE向和近EW 向展布,NNE向构造居主导地位,其次是近EW 向构造。总体构造特征是以宽缓褶皱为主,伴随有为数不多的断裂构造,且多集中在表现明显的背、向斜两侧。在两组正向褶曲相叠加的部位,形成了明显的隆起区,甚至出现煤层被剥蚀殆尽的无煤区。而在两组负向褶曲重合的部位,则形成凹陷区,使煤层埋深加大。

井田内地层走向有一定变化,东南部为NNE向,南部由于两组不同方向构造的复合而呈马鞍状,中部、北部由于受小型褶曲的影响,呈波状起伏,走向变化较大。地层产状总趋势向南西西方向倾斜。

三、矿井瓦斯地质规律

城郊井田位于永城隐伏背斜的一翼,地层产状近似单斜,在二叠纪以后的漫长地质时期中,煤、岩层一直遭受风化与剥蚀。在接受新生代沉积之前,煤层露头长期暴露在地表,导致煤层瓦斯大量逸散,使瓦斯含量普遍较低。

井田以NNE向断裂和紧闭的背、向斜褶皱构造为主,其次是近EW 断裂构造,井田内全为正断层。其中有3条落差大于100m 断层贯穿整个井田,对释放瓦斯有利。该井田为低瓦斯矿井。

四、瓦斯含量分布

从井田范围内测定的瓦斯含量数据,瓦斯成分中CH4均小于80%,并且瓦斯含量大都小于2m3/t,daf,但局部瓦斯含量相对较大,如3222孔二2煤层瓦斯含量为5.296m3/t。结合矿井瓦斯地质规律,从整体来看,城郊井田位于瓦斯风化带内,但在局部构造复杂,应力集中区域瓦斯含量相对较大。

五、瓦斯涌出特征

矿井瓦斯涌出主要来自二2煤层。从城郊煤矿历年瓦斯涌出数据分析,瓦斯涌出量较低,回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不超过2.5m3/min,大多在0.5m3/min左右(图5-1),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在10m3/min以下,相对瓦斯涌出量在1m3/t以下。2005年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4.60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0.58m3/t,2006年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5.81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0.89m3/t。

城郊矿井大部分位于瓦斯风化带内,瓦斯含量不高,瓦斯涌出量较小,预测井田范围内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不超过5m3/min,但是在蒋阁向斜和马岗背斜所夹区域构造复杂,应力集中,有利于瓦斯的保存,瓦斯涌出量会有所增大。

图5-1 城郊煤矿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统计图

❿ 九里山矿井山西组二<sub>1</sub>煤层瓦斯地质图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九里山煤矿瓦斯地质简介

一、矿井概况

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九里山煤矿位于焦作矿区中部,行政区划隶属焦作市,距焦作市18km。井田西与演马庄矿相邻,东以北碑村断层为界与古汉山井田相连,北起煤层隐伏露头,南抵西仓上断层,东西走向长约5.5km,南北倾向宽约3.4km,井田面积18.60km2。1970年7月开始建井,设计井型90×104t/a,开拓方式为立井双水平上下山开拓,矿井通风方法为中央边界与对角混合式通风。

九里山煤矿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其他含煤地层偶见煤线,无可采点。主要含煤地层总厚158.96m,共计含煤8层,煤层总厚7.67m。山西组二1煤普遍发育,层位稳定,结构简单,平均厚5.44m,为主要可采煤层。石炭系太原组一2煤普遍发育,层位较稳定,结构简单,为大部分可采煤层。

九里山煤矿为严重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自建矿至今共发生煤与瓦斯突出40余次,最大突出强度540t,突出最大瓦斯量58490m3,2000~2005年的瓦斯鉴定结果如下表。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二、井田地质构造及控制特征

九里山井田位于演马—九里山—韩王三角断块的北边。受区域构造的控制,井田内主要发育有NE、NW和近EW 向高角度正断层,大、中型断层主要是NE和NW向,无近EW向。整体为一走向N40°E,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平缓,10°~15°。井田构造以断裂为主,褶曲不发育,局部受断裂影响,形成宽缓的褶曲。

井田内共发育大小断层67条,均为正断层。落差大于等于100m的断层3条,即马坊泉断层、西仓上断层和北碑村断层;落差50~100m的断层1条,即冯营断层;落差20~50m的断层1条,即亮马村断层;落差5~20m的断层3条,如方庄断层。另外据井下巷道揭露,落差小于5m的断层较多,多成组出现,阶梯状或叠瓦状展布,每组中断层与断层间距近乎相等,有些断层只切穿煤层顶板,而不至煤层底板。褶皱构造在井田内虽然表现比较微弱,但发育普遍,按其轴向分为2组,一组是沿煤层走向方向上的波状起伏,其轴向300°~330°,即NW向褶皱构造较明显,西部以一二采区为背斜,东部一一采区为向斜,次一级的微型背向斜间替出现。另一组是在大断层两盘因牵引作用形成的背向斜,表现比较明显的是马坊泉断层上盘的向斜构造和方庄断层下盘的背斜构造。

三、矿井瓦斯地质规律

煤层瓦斯与断层的类型、落差大小有密切关系,落差大的开放性断层,若使煤层与富水性或透气性较好的太原组、奥陶系地层与上覆砂岩段对接,从而有利于瓦斯的逸散而出现瓦斯含量低值区,开放性马坊泉断层、西仓上断层、方庄断层,煤层瓦斯含量并不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反而具有明显的降低趋势。落差较小的低开放性断层,虽使煤层断裂错开,但对接层若为透气性较差的泥岩、砂质泥岩,故其对煤层瓦斯含量变化影响不大,但靠近此类断层地带,应力集中,瓦斯含量较高,在采掘过程中,由于应力释放,煤层瓦斯的相对平衡状态被破坏,容易产生瓦斯倾出乃至突出,但其强度较小。

九里山矿井褶皱构造比较微弱,但对瓦斯的控制还是比较明显。东部一一采区为向斜区,应力比较集中,小断层成组发育,实测瓦斯含量达到20m3/t,回采过程中发生很多次的突出,瓦斯涌出量较大。一二采区东翼背斜构造明显,实测瓦斯含量8.41m3/t,回采过程中仅发生一次小型突出。马坊泉断层上盘牵引形成的向斜构造对瓦斯保存作用比较明显,瓦斯含量达27.04m3/t。

四、瓦斯含量及资源量分布

九里山井田的二1煤层甲烷含量为7.48~39.6m L/g·r,平均18.36m L/g·r,瓦斯分布以马坊泉断层为界,西北盘瓦斯含量小,东南盘瓦斯含量大。西北盘瓦斯又分为西部低东部高,这种分布规律与矿井生产过程中的实际瓦斯涌出相一致;东南盘瓦斯含量中部高,靠近马坊泉断层、西仓上断层瓦斯含量有所降低。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影响二1煤层瓦斯含量(W)的不同因素关系见下表,瓦斯含量具有随埋深(煤层底板标高表示)增加而增加的整体分布趋势。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不同的煤层底板标高所对应的瓦斯含量为:煤层底板标高-104m 处的瓦斯含量趋势值是15m3/t;煤层底板标高-180m 处的瓦斯含量趋势值是20m3/t;煤层底板标高-255m 处的瓦斯含量趋势值是25m3/t;煤层底板标高-331m 处的瓦斯含量趋势值是30m3/t。

九里山井田瓦斯含量最高可达34m3/t以上,其中煤层气含气量(相当于空气干燥基含气量)小于8m3/t的区域不进行计算。计算煤层气地质储量4038.968 M m3,属于中型储量规模;平均资源量丰度25×108m3/km2,为中等类别;煤层埋深大部分在500m 以浅,煤层气为浅部埋藏,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五、矿井瓦斯涌出特征

通过统计九里山建矿以来的大量的瓦斯涌出资料,九里山煤矿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具有随埋深(煤层底板标高表示)增加而增大的整体趋势,见式5-1,局部受构造、顶底板岩性的影响,具有变大或变小的现象(图5-1);煤层底板标高H=-20m 时,绝对瓦斯涌出量为5m3/min,煤层底板标高H=-186m 时,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0m3/min,煤层底板标高H=-351m 时,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5m3/min。

回归方程:

R2=0.6356

式中:Q——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

H——煤层底板标高,m;

R——相关系数。

图5-1 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与煤层底板标高回归趋势图

六、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划分

九里山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特点如下:①突出点均发生在构造煤厚度较大(一般大于2m)的地段,尤其是构造煤由薄变厚的地段。在20次瓦斯动力现象中,其中15次发生在构造煤厚度大于2m的地段。如原11061掘进工作面,每当软分层由薄变厚时,突出危险性明显增加,该掘进工作面发生的7次突出,均发生在构造煤分层由薄变厚地段。②直接顶板厚度较大,裂隙不发育。突出点直接顶板一般为厚层粉砂岩或泥岩,而节理不发育,在顶板节理发育地段,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较少。③煤层干燥,顶板无漓淋水现象。瓦斯动力现象均发生在煤层干燥、顶板无滴淋水的地段,而顶板淋水、煤层潮湿的地段没有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在瓦斯风化带以下,当这些特征同时存在时,就可能具备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必要条件。

该矿为严重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始突深度168m,底板标高-74m,综合考虑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和煤与瓦斯突出特点,将煤层底板标高-74m 以深区域划为突出危险区。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