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背景是什么意思
❶ 自然地理及地质构造背景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神奇、最神秘、最特殊的自然地理单元,是影响亚洲乃至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敏感地区,位居亚洲大陆的南部,以巨大的高差坐落在中亚和南亚诸盆地、平原之上,雄伟壮观。高原北缘的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平均海拔4000 m以上,向北急剧降低至海拔1000~1500 m的塔里木盆地与河西走廊;高原东缘的岷山、邛崃山与大雪山同其东缘的四川盆地相比,高差达3000 m以上;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6000 m以上,耸立在海拔只有50 m左右的印度河平原之上,衬托出高原平地拔起的宏伟气势。青藏高原面积250×104 km2,平均海拔高原4000 m以上,是全球形成时代最晚、海拔最高和面积最大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也是我国主要大江大河和一些重要国际河流的发源地。藏北高原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雄伟的昆仑山脉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面积约60×104 km2。该区平均海拔5000 m以上,最低海拔也达到4500 m,称为“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族同胞称羌塘为“北方广阔的荒原”。这里空气稀薄,气候寒冷,植被缺乏,人迹罕至,有“生命禁区”之称。正因为如此,藏北高原也被人们称之为“地质工作空白区”。
青藏高原位于巨型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东段,欧亚板块-澳大利亚板块碰撞挤压部位,是由多个地块从晚古生代开始到晚白垩世以来多次离散敛合、碰撞拼贴而成,此过程从北向南依次推进,古亚洲洋、古特提斯洋北支、古特提斯洋南支、中特提斯洋(班公-怒江洋盆)、新特提斯洋(雅鲁藏布江洋)相继依次打开向北俯冲关闭。在洋脊俯冲、地块拼合的过程中伴随发生俯冲造山隆起及陆-陆碰撞造山作用,并依次形成近东西向展布的祁连山加里褶皱带、昆仑山海西褶皱带、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印支褶皱带、喀喇昆仑-唐古拉山燕山早期褶皱带,使青藏高原成为全球地质构造最为复杂、最为特殊的巨型构造带,四周被土兰、塔里木、中朝、扬子、印度等几个刚性地块所围限,形成一个统一的、相对封闭的构造系统(图2-1)。青藏高原自晚白垩纪晚期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形成开始,即转入新生代陆内汇聚变形,发生地壳缩短加厚、陆内俯冲、推覆叠置、隆升作用,形成一系列规模巨大的火山岩带和火山岩系列。
藏北高原新生代火山岩事件正是在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后至高原快速隆升的过程中发生的,记录了高原岩石圈缩短加厚、壳-幔相互作用及高原形成和演化的许多重要信息。
图2-1 青藏高原及邻区构造纲要图
❷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南岭东段区域上处于华夏古陆闽、赣、粤后早古生代隆起与湘、桂、粤北晚古生代— 早中生代凹陷的交汇部位(图7-13)。该区地壳演化经历了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 生代、晚中生代、新生代四个构造旋回。区内地层出露较全,从新元古界—第四系均有出 露,其中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侏罗系分布较广泛。
图7-13 诸广—贵东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图(据张祖还等,1991,略修改)
该区岩浆活动广泛而强烈,九嶷山—诸广山—仙游岩带和花山—大东山—贵东—泉州 两条花岗岩带呈EW向横贯全区,与西太平洋大陆边缘的NNE向构造-岩浆体系展布不 同。岩浆侵入主要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空间上呈带状分布,产状以岩基和岩株为主。侵 入岩岩石类型有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偏碱性、碱性及酸性花岗岩类占绝对优势。 其次为中酸性的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始兴县司前、仁化县扶溪、金 竹圆等地还有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斜辉橄榄岩、蛇纹石化橄榄辉长岩、云辉二长岩和二辉 辉长岩等超基性岩出露(地矿部南岭项目花岗岩专题组,1989)。晚中生代岩浆作用是中 国东部一次十分重要的地质事件(陶奎元等,1999),区内晚中生代花岗岩占全区侵入岩 面积60.3%(图7-14),岩浆活动具多期、多阶段特点,并以壳幔岩浆活动为主(杜扬 松等,1988;杜扬松,1999)。
本区经多次地壳运动,形成一系列断裂构造。J3-K1多为控岩断裂构造,而K2-N 形成的断裂多为控盆断裂构造。断裂展布的方向有SN、EW、NW、NE等,这些断裂构造 多为深大断裂,具有多次活动的特征。总体趋势是SN向断裂较早,EW向、NW向断裂 次之,最晚为NE向断裂。深大断裂控制了本区中-新生代以来的岩浆活动和盆地形成与 发展,同时也控制了铀矿和多金属矿产的形成。
❸ 地质背景
一、区域地质背景
西加拿大盆地是一个NW-SE走向的古生代克拉通边缘盆地,东边以加拿大地盾为界,西边以加拿大西部造山带为界,北部延伸到西北特区进入北极圈,南面直达美国蒙大拿州与威利斯顿盆地汇合(图6-2)。
西加拿大盆地的地层分布反映了其构造发育的两个重要阶段:①中泥盆世-中侏罗世的裂谷-漂移阶段;②晚侏罗世-始新世的前陆盆地发育时期。盆地的基底为元古宙火成岩和变质岩以及下古生界残余沉积物。下古生界地层在艾伯塔不是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但在威利斯顿盆地由于地层发育较全而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早-中泥盆世的拉张事件形成了西加拿大盆地的雏形,即NE—SW向的板内裂谷体系(Elk Point Rift),具有特征的裂陷期、以陆相红层和蒸发岩为主、分布范围有限的地层层系。盆地基底隆起如西艾伯塔洋脊(West Alberta Ridge)、塔斯里纳隆起(TathlinaHigh)、和平河穹隆(Peace River Arch)以及规模巨大的碳酸盐岩生物障壁礁复合体(Presquile Barrier),形成相对封闭的沉积体系,仅在西北部有点礁发育(图6-2)。在经历了区域性不整合之后,盆地中的地层发育经历了四个完整的碳酸盐岩/泥岩沉积旋回,即形成了Beaverhill Lake、Woodbend、Winterburn和Wabamun群(图6-3)。在这个裂谷充填阶段,盆地基底隆起逐渐被超覆,进而演化为被动大陆边缘的开阔海相环境。在经历泥盆纪末期沉积间断之后,密西西比亚纪早期发生了大规模的海侵,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形成一系列向西推进的碳酸盐岩堤坝。在晚密西西比世—二叠纪时期,和平河穹隆古隆起瓦解,在碳酸盐岩为主的大陆边缘形成了一系列碎屑岩沉积。三叠系—侏罗系地层以碎屑岩沉积为主,并且存在剥蚀性不整合接触。上侏罗统及其上覆地层主要为前陆盆地沉积。由于西加拿大造山带的形成,沉积物主要分布在一个NW—SE向的海槽之中,西北部与海相通。伴随着哥伦比亚和拉拉米运动,盆地中形成了五套粗碎屑岩沉积。盆地在始新世达到最大埋藏后抬升回返,海退方向为西北部北极圈的麦肯齐三角洲—碧福海。
图6-10 落基山前Juri溪泥盆系最顶部至密西西比亚系Exshaw组烃源岩标准剖面
❹ 什么是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如岩层褶曲、断专层等,称为地质构造。属
构造运动是一种机械运动,涉及的范围包括地壳及上地幔上部即岩石圈,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使岩块相互分离裂开或是相向聚汇,发生挤压、弯曲或剪切、错开;垂直方向的构造运动则使相邻块体作差异性上升或下降。
❺ 地质构造背景及深层构造轮廓
9.2.1 大地构造背景
湖南省跨越扬子和华南两个陆块,此两个构造单元的演化决定了湖南省地质构造发展史。
扬子陆块:包括绥宁—溆浦以西、安化—长沙以北广大地区,其突出特征是一个以偏镁铁质型地壳为特征的造山带,中上元古代的沉积构成了扬子增生地块的褶皱基底,其北南西侧皆为古生代盖层陆内台褶带的构造超覆。构造上表现以活动的地槽状态向稳定的克拉通状态的渐变式或过渡式转化。根据构造运动、基底和盖层出露情况,可分为“江南地轴”和八面山褶皱带二区。前者包括幕阜山隆起、洞庭坳陷、冷家溪倾没地背斜、辰溪、黔阳鞍部构造、湘黔桂隆起等六个次级构造单元;后者包括沅陵—麻阳盆地、古丈复背斜、桑植复向斜、鹤峰复背斜等4个次级构造单元。
华南陆块:雪峰山东南的湘中、湘南都属此单元,是一个奠基于陆壳之上的陆内冒地槽褶皱带。志留纪末的加里东运动,使地槽全面褶皱隆起形成华南加里东褶皱系,从泥盆纪开始步入准地台发展阶段;印支运动又使泥盆—三叠纪坳陷带内形成准地台盖层褶皱带,在湖南境内分为雪峰山边缘加里东褶皱带、湘中—湘南印支褶皱带、湘东南加里东褶皱带、湘东燕山断块带等4个次级构造单元。
9.2.2 构造物理分层特征
地质构造及地球物理资料表明,本区地壳岩石圈结构大体可分6个构造层,即:地壳表层、沉积盖层、褶皱基底、韧性流层、结晶基底、下地壳—壳下层(表9-1)。其中在褶皱基底与结晶基底之间普遍存在一个低速层,一般解释为韧性流层。
表9-1 湖南省地壳结构分层特征
9.2.3 深层构造轮廓
据地学断面及深部资料研究,我省现行地球物理特征集中反映了燕山运动以后深部构造格局,具有横向分块、纵向分层特征。横向分块则以燕山期左旋剪切而形成的一组深大断裂(包括岩石圈断裂及地壳断裂)为主限,联合、复合、改造部分前燕山期区域性深大断裂,将我省分为湘西北断块,湘东断块、雪峰断块、湘中—湘南断块、湘东断块、湘东南断块及洞庭断块等6个断块。纵向分层主要反映在我省深部圈层除存在软流圈、刚、塑性上地幔岩石圈及上、中、下地壳外,一个明显特点是存在壳内低速层,各断块均有不同程度发育。它们的深浅厚薄及发育程度直接影响浅层构造的发育形式及活动程度,如湘东南及洞庭断块壳内低速层发育,因而构成典型引张区;雪峰断块中的壳内低速层,其下缺乏热的韧性上地幔岩石圈,因此它是前燕山期的多旋回推覆拆离面;湘东断块壳内低速层发育,属于燕山期走滑剪切带。我省深部构造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莫霍面与软流圈具有起伏一致、隆凹相间的格局,这一深部格局控制着我省盆地的形成及展布,也反映了大陆构造的多样性、复杂性及特定的成生演变历史。
❻ 地质作用,地质构造是什么意思
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专,外力作用有属: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地质构造是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构造名称,主要有褶皱和断层,褶皱有背斜和向斜,断层主要有地垒和地堑。
❼ 什么叫区域地质背景
比研究的区域范围更大一级的区域范围里面的地质情况,包括地层,褶皱,断层,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类似于县的背景是市,市的背景是省。这些情况会影响研究的区域范围内的情况,所以很重要。
❽ 地质构造背景是什么意思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比工作区范围更大一级的区域范围。地层,褶皱,断层,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类似于县的背景是市,市的背景是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