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铀矿地质怎么投稿

铀矿地质怎么投稿

发布时间: 2021-02-10 01:42:37

⑴ 中国有没有铀矿

中国有铀矿。

我国的铀矿类型繁多,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型、热液型、沉积成岩型内、沉积后生改造型等容四大类,其中前两类属内生成因,主要产于各类型侵人岩及火山岩中,后两类以外生沉积型为主,主要产于古生代至中新生代的海相及陆相沉积岩中。

在此基础上,按含矿主岩、矿体产出形态及成矿环境的不同又可进一步分为9个亚类、若干次亚类等,其中以花岗岩、火山岩、砂岩、碳硅泥岩等含矿岩石为主的铀矿资源占我国已探明铀资源储量的90%以上,构成我国铀矿资源的四大工业类型。

(1)铀矿地质怎么投稿扩展阅读:

中国铀矿勘查的发展

我国的铀矿资源勘查工作自1955年建立专业地质队伍以来,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在此期间相继探明了一大批铀矿资源,提交了相当数量的铀资源储量。

同时,在铀矿地质科研、铀矿勘查技术手段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已基本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铀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体系,铀成矿规律与找矿方法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⑵ 全球热液铀矿成因理论体系的重建

本书前六章至此已经阐述完毕。在本章中拟扼要做一归纳和概括。环顾世界众多国家长达70年(自1945年算起)中数以百万计的找矿、勘探、开发和科研大军对热液铀矿研究已经达到了空前高度,累积的研究成果早已车载船装,对铀矿地质的揭示相当详尽。

现在已有良好的条件和时机,在过去浩瀚海量的实际资料基础上进行一次新的理论抽象、升华、整合、集成。排除表象的繁杂和众多枝节边角问题的纠缠、羁绊,察隐探赜、撷英钩玄,化复杂为简单,使众论趋于澄明,提出全球热液铀矿成因链条的以下轨迹:软流体上隆→玄武岩事件→暗色(基性)岩墙或斑岩脉贯入→幔汁上涌碱交代长石化(钠化或钾化)→高温绢英岩化(在富Si、Al介质中)或绿英岩化(在富Mg、Fe介质中)晶质铀矿成矿→低温硅化带沥青铀矿成矿。

上述成矿过程链还可以用下列级塔式增量图形示之(图7-1)。

图7-1 级塔式U元素定向累积增量预富集架构

众所周知,铀等放射性元素具有特殊的示踪原子(Tracer)功能,利用它可以揭示众多地质作用和过程。国际上近年有利用铀元素U-Pb同位素定年的功能来探讨北美显生宙以前太古宇—元古宇的大地构造变动过程(Dieng等,2013,见本书第三章表3-14)。

值得强调,本人早在2001年拙著《中国热液铀矿床基本成矿规律与一般热液成矿学》一书中即根据铀元素的示踪功能提出了可以把铀的热液成矿规律扩大到各种金属热液成矿过程,有意地在书名中加上“一般热液成矿学”。到了2014年,我们在编写完现在的这个全球热液铀矿成因研究报告之后,更加有信心如此提倡。现在已经有足够的全球资料(包括中、英文系国家、俄语系国家的)对全球热液矿床成因理论进行重建。本人这一思想在《深部构造作用与成矿》一书(裴荣富、翟裕生、张本仁主编(1995,出版是1999)已经提出过:“地幔流体、碱交代作用的研究进展表明热液成矿学和岩浆成矿学很可能需要彻底改写”(见该书114页拙文“地幔流体与成矿”一文最后一句)。

中国的学者应当醒悟,勇敢地向国际上早已陈旧的地质学、岩石学、矿床学教条告别,不要再甘愿后面跟踪模仿了。我们上百年的落后使我们的学界根深蒂固地自卑,一直到今天——该直起腰来了!我们的发现能力一点也不逊色,而且还可以超越!

当然,上列图式并不完善,只不过是阶段性的一种再认识。相信学界今后还会有更加合理的方案提出。

须加强调,现在提出成因新观点并非单纯追求理论完善,另外还有强烈的实践目的——扩大找矿视域和增加找矿标志(特别是碱交代作用、基性岩墙、绢英岩化和K化晕这三大发现)。另外也希望学界对过去的科研路线做出重大调整。对于那些在实际找矿上并不起多少作用的微区、微量粉末矿床学虚功研究(例如O、D、C、B、Lu-Hf等等过多的同位素分析、微量元素比值、稀土分量、孤立的蚀变矿物不当命名和基本概念全部是由西方照抄、照搬过来的)最好尽可能少做,甚至不做。把兴趣、精力集约到更关键的大问题上攻关。无须讳言,现在国内外的矿床学总体态势很不理想。钻研的问题越来越碎、越窄、越偏、越散,严重忽视深入的野外地质观察和取样,回到室内镜下观测又很潦草。锦上添花现代化的测试数据越多反而把攻关方向搞得越偏,越是人为制造认识混乱。数据不是目的,而且也不难——只要有经费,目的是深刻的成矿规律,而且要管用!另外,不得不指出,我们国家的地质队伍现在的知识面太窄,物理化学基础也太弱,亟须提高。

2014年矿床学界昆明会议上有记者专访美国矿床学权威刊物Economic Geology主编LawrenceD.Meinert,有以下精辟报道,现转录于下。

该主编直言不讳说“投稿到Economic Geology的中国矿床学论文非常多,但很多论文一眼看过去就是“满满一堆数据”;“整篇文章也只是分析这些数据的表面意思,并没有提出科学问题,至于解决这些问题所能带来的实际意我更无从谈及”。

该记者说: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学者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但高水平的论文数量占比却很低!(请注意:不是一般的低,而是很低——本人注)。

该主编还说“中国学界……很多人不具备独特的创新思维”,“根本不知道怎么去思考或是提出问题。”另外还说“教师不是一味地让手下的学生帮忙采集样品、做实验、出数据。这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会让他们的学生将来也干同样的事情。”

本人相信,热液铀矿成因研究路线(独立思考,批鉴教条,另辟蹊径,重新认识)可能对整个矿床学、地质学发展都有启示价值。我们过去只关注国内矿床学、地质学的发展。现在国力强大了而且影响早已扩及全球,我们应当加快提高自己的发现能力,关注全球铀矿地质规律,为今后中国科学走出去并逐步领军今后新科学潮流开一先河!

⑶ 铀矿成矿区(带)划分

1.2.2.1 成矿区(带)划分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铀矿区调、普查、揭露和勘探工作,西南地区已探明了一批铀矿床和矿点,发现了大批铀矿化点和铀异常点、异常带,提交和控制了一定数量的铀资源量。已探明铀矿床集中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境内,在区域上形成了腾冲、临沧、川北、若尔盖和黔中五个铀矿田,从而奠定了西南地区铀资源基地的基本格局。

西南地区已探明铀矿床归属于特提斯、秦祁昆和滨太平洋三个成矿域。根据区域铀成矿特点和控制区域构造单元的级别,铀矿床、矿点的集中程度,并参照《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徐志刚等,2008),将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具有较丰富探明铀资源及较大找矿潜力的成矿地质单元划为铀成矿带;将成矿地质条件有利,由于工作程度低,目前尚未发现铀矿床,但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的成矿地质单元划为铀成矿远景带。根据上述划分原则,可将西南地区划分为冈底斯-腾冲、三江、川西北、川北、黔中五个铀成矿带以及冈底斯、昌都、昌台-稻城和康滇地轴四个铀成矿远景带(表1.2;图1.5)。

表1.2 西南地区铀成矿带划分一览表

(据郭宁等,2012,有修改)

1.2.2.2 主要铀矿成矿区(带)简述

(1)冈底斯-腾冲成矿带——腾冲成矿亚带

腾冲成矿亚带位于云南省怒江以西腾冲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东南部。含矿岩系为新近系上新统芒棒组陆相碎屑岩建造。成矿带总体呈南北向展布,长200km,宽30~50km。(图1.6)。

(2)三江成矿带——临沧成矿亚带

临沧成矿亚带位于云南省凤庆、临沧、双江一带。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喀喇昆仑-三江褶皱系东南部,介于澜沧江断裂构造带与柯街、双江断裂构造带之间的临沧勐海褶皱束中。含矿岩系为新近系中新统勐旺组陆相碎屑岩及含煤建造。成矿带总体呈南北向展布,长300km,宽50km(图1.7)。

图1.5 西南地区铀成矿区(带)划分示意图

(据孙泽轩等,2010,有修改)

1—扬子准地台;2—华南褶皱系;3—秦岭褶皱系;4—巴颜喀拉-松潘褶皱系;5—喀喇昆仑-三江褶皱系;6—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7—喜马拉雅-雅鲁藏布江褶皱系;8—砂岩型铀矿床/铀矿点;9—花岗岩型铀矿床/铀矿点;10—火山岩型铀矿点;11—碳酸盐岩型铀矿点;12—碳硅泥岩型铀矿床/铀矿点;13—含铀磷块岩型铀矿床/铀矿点;14—变质岩型铀矿点;15—碱性岩型铀矿床/铀矿点;16—构造域界线;17—一级构造单元界线;18—铀成矿带及编号;19—铀成矿远景带及编号

(3)黔中成矿带

黔中成矿带位于贵州省修文-翁安-余庆-三穗一带。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黔北台隆与黔南台陷的接壤部位。成矿带呈东西向展布,长约240km,宽约120km(图1.8)。含矿岩系为寒武系、二叠系滨-浅海相含磷碳酸盐岩建造、碳酸盐岩建造、含煤建造和晋宁期花岗岩,受断裂构造带、硅化破碎带、构造蚀变带控制。

(4)四川盆地北缘铀成矿带

四川盆地北缘成矿带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南江、通江、宣汉一带。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准地台川北台陷前陆盆地内。含矿岩系为下白垩统苍溪组陆相碎屑岩建造。成矿带呈近东西向展布,长约240km,宽40~50km(图1.9)。

图1.6 腾冲成矿亚带铀矿地质略图

Kz—新生界;Mz—中生界;Pz—古生界;Pt2Gl—中元古界高黎贡山群;γ—花岗岩。1—地质界线及不整合界线;2—断裂构造;3—盆地编号(①龙川江盆地;②腾冲盆地;③梁河盆地;④盈江盆地;⑤陇川盆地;⑥瑞丽盆地;⑦遮放盆地;⑧潞西盆地;⑨江东盆地;⑩户撒盆地);4—砂岩型铀矿点及编号;5—砂岩型铀矿床及编号

(5)西秦岭铀成矿带

西秦岭铀成矿带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的若尔盖和迭部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甘孜-松潘褶皱系与秦岭褶皱系的衔接部位。铀矿床集中分布于西秦岭褶皱系白龙江复背斜上。含矿岩系为下志留统羊长沟组、塔尔组和拉垅组海相硅灰岩建造。成矿带呈近东西向展布,长大于100km,宽约5~10km(图1.10)。

⑷ 铀矿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勘查行业调查工作的通知》,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编写了铀矿地质勘查调查报告。

一、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铀矿勘查队伍情况

(一)人员基本情况

截至2006年底,核地质系统共有职工5699人。其中在职职工为3149人。

核地勘队伍在职人员3149人,铀矿地质勘查专业技术人员为1821人,其中地质专业492人,物探专业321人,分析测试141人,水文地质135人,钻探、测量等其他专业732人。现有45岁及以上的职工为927人,35~45岁职工为1460人,35岁以下的职工为762人。现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数为1003人,其中博士42人,硕士97人,大学864人;大专及以下人数为2146人,其中高中及以下的人数为1286人。

(二)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技术水平

地质科研生产能力。“十五”以来,在国防科工委、中核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铀矿地质勘查科研生产能力得到逐步提高,特别是经过两期地勘装备更新改造,核工业地勘队伍已具备了每年完成25万米钻探施工及相应地质工作的能力。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地质勘查方法基本配套齐全,其能力与25万米/年钻探生产能力基本适应;岩(矿)分析、化验及工艺试验能力,基本满足资源储量估算、技术经济评价所需的参数采集、分析的要求。

地质勘查行业管理与行业发展研究

(三)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地勘单位资质情况

地质勘查行业管理与行业发展研究

二、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经济发展状况

(一)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基本情况

截至2006年,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系统职工总人数为5869人。其中:在职职工3319人,离退休人员为2550人。在职职工中,地质勘查人员0.51万人;工程勘察与施工人员189人;矿业开发人员15人;其他人员0.14万人。在地质勘查人员中,技术人员有1567人。

截至2006年,局系统实现总收入6.55亿元。其中:地质勘查业收入3.78亿元,工程勘查施工业收入0.49亿元,其他收入2.28亿元。在地勘业收入中,中央财政拨款的地质勘探费3.44亿元,地质专项拨款0.33亿元。2006年局系统总支出6.22亿元,其中地质找矿支出2.83亿元。

截至2006年,局系统总资产9.17亿元。其中:生产性资产原值4.04亿元,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原值2.09亿元。总负债4.34亿元。

(二)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情况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037号)“……中央和省一级保留一部分承担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任务的骨干力量,将其余地质勘查单位逐步改组成按市场规则运行和管理的经济实体……”的要求,国防科工委、国土资源部联合制定了《核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科工改字〔1999〕225号),明确了“……保留一支精干的核地质勘查队伍,承担国家放射性矿产资源的战略性勘查任务,满足国家对铀资源的需求;绝大多数核地勘单位实行属地化管理,并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的目的。并要求将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地质总局改建为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组建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核工业地质调查院以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为核工业地质局业务支撑单位,承担国家放射性矿产地质勘查的规划、立项、组织实施等工作。以6个地区性核地质研究所为主体,组建6个核工业地质调查分院,承担覆盖全国的放射性矿产地质勘查任务。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及三个地质大队作为铀矿勘查的专业勘查队伍,承担重点地区的放射性矿产地质勘查任务。

因此,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是承担国家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查的公益地勘队伍,主要从事国家铀矿勘查等公益性地质工作。在确保铀矿地质勘查任务的前提下,部分地勘单位利用一定的生产时间,从事国家急、缺的煤、金、多金属等矿产资源的勘查,承担国家危机铀矿矿山资源补充的勘查工作。

(三)矿业开发基本情况

二○八大队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矿业,先后进行金矿,石灰石矿等金属和非金属矿的开发,该队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投资建设图古日格黄金选冶厂,使黄金产量达到200公斤/年,成为大队支柱性经营项目,现在二○八大队有一个黄金选冶厂,三个黄金堆浸厂,年产黄金300公斤以上。

二四三大队与有关公司联合开发内蒙赤峰红山子铀钼矿,总投资1400万元,其中二四三大队投资686万元,占49%股份。该矿已建成日处理100吨矿石的钼选厂,2006年7月开始试生产。

(四)工程勘察施工情况

我局仅有二七○和二八○所近年来开展工程勘察工作,二七○所具有工程勘察甲级资质,该项目年产值已达千万元以上,收入700万元左右,二八○所具有工程勘察乙级资质,年产值逐年增长,收入突破200万元,该项目已成为研究所支柱经营项目。

我局二○八大队,二○三研究所开展工程施工工作。二○八队虽然借用华东建设集团公司资质,承揽路桥工程项目,既增加经营收入,又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更重要的是熟悉了解市场规则,为将来打起中国核工业地质牌子奠定基础,二○ 八队近年承接的工程项目愈来愈大,2006年工程收入可达5000万元以上。二○三所自从取得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二级施工资质以来,2005年实现工程收入500多万元,2006年已签订的项目合同超过1000多万,目前项目正紧张实施,力争今年有好的成绩,并为今后资质升级作各项准备。

(五)其他产业基本情况

各单位依托地质勘查技术优势,积极面向市场,开展地质技术、延伸技术及相关技术服务。

二○八大队专门成立地质技术开发公司,积极争取市场地质项目,主要开展地质勘查、钻探、测绘、综合测井等技术服务,2006年计划收入1500万元,利润300万元,该队将其努力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一六大队主要发挥技术优势,在确保完成铀矿找矿任务的前提下,积极面向矿业开发的大好市场,近年承揽多项钻探施工任务,年收入500万元左右。

二四三大队也承揽大量市场钻探施工项目,年收入300多万元,还积极与国土资源部门合作,开展矿产勘查项目合作。

二○三所在技术服务方面开展样品分析测试,环境影响评价,石油开发技术应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施工、危险性评估等,其中样品分析收入近年保持在100万元以上,环境影响评价项目收入在150万元,有望达到300万元,石油开发技术应用正积极推进,目前已完成和签定合同项目费用近400万元,研究所为其进一步发展投资购买了仪器设备,力争使技术服务产业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

二七○、二九○所对外主要开展地质勘查,遥感技术应用,环境评价等技术服务,年收入在300万~400万元。

航测遥感中心主要开展航空物探,地面物探,遥感,测绘,环境监测等技术服务,年产值1000万元,收入700万~800万元。

二八○所主要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施工,危险性评估,成立了工程勘察院,在西南地区的灾害治理工程方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使该院年收入近200万元,利润25万元。

二四○所主要开展放射性环境评价,2004年、2005年收入保持在60万~70万元,2006年收入将达到200万元,该项目也是该所主要经营项目。

三、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地质勘查单位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1)“十一五”铀矿地质勘查工作根据国防科工委制定的《核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在工作安排资金落实上,基本得到落实,地质工作费用逐年增加,但与规划要求提交的铀矿资源储量目标,相应安排的工作量,特别是配套的工作费用有一定的差距;铀矿地质勘查工作费用标准偏低。

(2)地勘费基数10%转增国家资本、财政转产贴息政策基本落实。

(3)下岗职工再就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保障政策没有落实。

(4)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地勘单位国有划拨土地匮乏,普遍存在科研生产用地紧张,严重不足,特别是属地化过程中,大量土地资产被划转地方,不仅地勘单位经济发展难以实现,职工生活生存也存在问题。因此不存在土地使用权处置问题。

(5)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地勘单位基本建设投资严重不足,“九五”、“十五”除安排了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外,没有其他基本建设投入渠道。基本建设预算内投资补助政策没有落实。

(6)住房改革支出政策基本不落实。

(7)增加工资政策已落实。

(8)医疗、养老等政策没有落实。

(9)地方出台优惠政策由于资金的问题而没有落实,职工收入,特别是离退休职工与属地化单位、地方企事业单位差距在加大。

四、核地质铀矿勘查“十一五”改革发展的设想

认真贯彻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发展改革的精神,按照“转型升级”的战略总要求,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满足国防建设要求的新的核地质铀矿勘查工作体制,全面提升铀矿勘查的能力与水平,根据“寓军于民,小核心,大协作”的调整方针,逐步形成专业分工合理、协调配套有效、竞争有序规范的地质科研生产组织格局和结构层次,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

(一)建立新的铀矿勘查工作体制

充分发挥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的业务支撑作用,整合地质局(机关)与地研院管理及专业技术力量,实现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对全国铀矿勘查的高效组织管理。主要包括勘查规划的制定,项目立项、设计和组织实施,生产、安全、质量的监督管理,地质勘查和科研成果及资源储量成果的审查提交,标本和地质档案资料的管理和开发应用,空间数据库的管理和开发应用,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完善和贯彻实施,探矿权的申请和管理,等等。

积极利用社会地勘力量,尤其是属地化管理的核地勘单位,按照招标竞争、项目联结、合同管理等市场机制,完成部分地质勘查工作。

(二)全面提升铀矿勘查的能力与水平

确立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所属地勘队伍在中国铀矿地质勘查和完成铀资源储量战略任务中的主导作用,提升其在铀矿勘查中的中坚能力和水平。建设一支精干的铀矿地质勘查专业队伍。全面提高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铀矿勘查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掌握铀矿勘查各专业的关键技术。提高核地勘队伍的找矿装备能力,完善铀矿勘查各专业能力发挥的配套设施等保障条件。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地勘队伍保留50万米/年钻探能力,且配置相应的各专业需要的先进、适用的仪器设备,更新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整体水平上处于国内地矿行业中的一流水平。

(三)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铀矿勘查队伍职责及专业调整

核工业二○八、二一六、二四三地质大队继续作为铀矿勘查的专业队伍,侧重于利用钻探施工手段进行区域铀资源潜力评价和铀矿床地质勘查。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由过去单一的航空测量,增加地面物化探任务,承担全国范围内航空及地面物化探测量工作,同时作为核地质勘查技术中心,承担放射性标准计量及档案、地质标本管理工作。

六个地区性研究所由过去以区域性地质研究为主,逐步改造成为地质科研与勘查生产紧密结合的地质调查所,承担铀矿远景评价、区域调查评价和普查等地质生产任务;同时,在二○三研究所建设北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分析测试中心和北方地浸地质工艺试验研究技术中心,在核工业二三○所建设南方硬岩型铀矿分析测试中心。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建设全国铀矿分析测试中心,服务于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勘查、科研项目的技术攻关及基层难以解决的地质疑难问题等。

五、对策及建议

(一)明确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为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

解决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在地勘行业的地位和定位,切实保证国家赋予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承担国家放射性矿产资源的战略性勘查职责和任务的完成。

(二)加强对铀矿资源储量和成果档案资料的统一管理

按照现行法规、文件规定及国家领导人讲话精神和要求,鉴于铀矿资源军工保密等特殊性,为保证其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铀矿资源储量和成果档案资料应实行统一管理,由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代国家管理。

(核工业地质局地勘处)

⑸ 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建设方案初探

曹泽欣郭安北朱虹王鹏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档案馆石家庄050002)

摘要本文从铀矿地质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阐述了技术路线,论述了方案所设计的关键技术。最后,就数据的组织、总体框架、模块功能设计、结构模式、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对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建设方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地理信息系统方案

1 前言

1.1 铀矿地质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铀矿地质工作开展五十余年来,积累了海量的地质档案资料。这些数据是铀矿地学空间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潜力。随着“数字地球”与“数字国土”工作的不断深入,空间信息的开发与共享得到高度的重视。与此同时,利用3S技术对科技成果进行管理的热潮正在兴起。传统的管理、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今工作的需求,尤其在信息的快速存取、管理和服务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铀矿地质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相对其他地质行业,数字档案建设起步较晚;

(2)基础数据建、入库率低;

(3)地质档案管理方式老化:主要还是以人工方式为主,图形和属性数据管理分割;

(4)地质档案服务层次较低:服务处在低级阶段,检索工具简单(目录级),查询时间长、查准率和查全率不高,地质档案的复制、年终报表统计仍然以手工为主。

1.2 解决问题的方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据库、GIS技术的发展,为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的建立提供了可能。GIS作为空间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是进行铀矿地质档案管理、服务的最佳途径。基于MAPGIS的数据中心集成开发技术,建立MAPGIS的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可解决铀矿地质档案实际工作面临问题,实现铀矿地质档案管理现代化、馆藏机构标准化、地质资料管理数字化、资料服务网络化。

2 技术路线

(1)应用MAPGIS数据中心架构,结合铀矿地质档案的特点,建立具备海量空间数据管理能力的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框架。

(2)应用MAPGIS-IMS,采用Web Service技术,建立基于Web服务的档案发布管理、综合查询、档案利用、符合OGC标准的数据服务的模型,实现空间数据资源的集成共享。

(3)应用国内权威的电子签章技术,为系统提供电子签章功能,满足档案管理日常办公的电子批文需求,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4)利用MAPGIS空间数据引擎和SQL Server等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海量空间数据管理解决方案。

3 方案涉及的关键技术

3.1 海量空间数据管理、服务技术

铀矿地质档案资料中,地形图、地质图、专题地质图件等空间数据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数字铀矿地质档案建设方案中海量空间数据的管理、服务成为技术关键点。要实现海量空间数据管理、服务的能力,应解决实现海量空间数据的管理、存储,空间数据的查询、检索等功能。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建设方案基于MAPGIS平台,通过MAPGIS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能力和大型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能力的结合,解决海量空间数据管理、存储、服务等问题。MAPGIS的空间数据引擎负责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存取管理,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负责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

3.2 面向服务的系统架构技术

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建设方案可采用面向服务的系统架构技术,设计灵活的系统框架。系统功能通过组件、模块来搭建,形成有机的整体。这样可使建设方案更为健全,易于维护,同时,给以后的扩展、与其他方案的集成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3.3 Web Service技术

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方案将基于Web Service技术,结合MAPGIS平台对OGC标准的支持,提供标准的数据服务接口,开发瘦客户、基于浏览器的方案功能模块,用于数据管理、服务和发布。

3.4 电子签章技术

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建设方案采用嵌入式中间件方式,应用电子签章技术,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减少重复劳动,方便各个环节的审核、批复、签字;追踪监控复制电子数据的流向。

4 数字铀矿档案馆建设的方案

数字铀矿档案馆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核工业地质局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草案)”为指导,坚持统一部署,分步实施,突出重点,集中维护;合理配置资源,面向管理、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符合铀矿地质特点的数字档案馆方案,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使铀矿地质档案管理和国际接轨,管理、服务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4.1 数据的组织

核工业地质资料数据主要为成果地质资料,具体包括地质档案数据、图形数据(空间数据)。

(1)空间数据组织形式。对于空间数据,可以利用MAPGIS平台构建空间数据库,根据空间数据的具体分类情况进行组织,构成相应的树形数据目录结构。一般情况下,一个档案号构成一个空间数据库,每个数据库包含多个要素数据集;一个数据集相对应于一幅图件,而构成图件的多个专题要素图层构成,有序地存储在数据集中。

(2)地质档案数据组织形式。地质档案可分为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科研等类型,档案由正文、附图、附表及附件4部分内容构成。一般情况下,一个档案包括一篇正文、多个附图文件、多个附表、附件若干。对于地质档案的组织,可以在分类基础上进行,通过关键字段将档案的各部分内容紧密关联在一起。

4.2 总体框架

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是一个以MAPGIS、网络、数据库等先进技术为基础,主要提供地质档案资料数据管理、资料借阅管理、日常管理以及综合信息查询功能的集成化多层结构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示。

图1 总体框架

4.3 模块功能设计

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是一个管理铀矿地质档案资料的集成化数据管理平台,主要包括数据管理、综合查询、信息发布、利用管理、系统维护等五大模块(图2)。

图2 模块功能组成

4.4 结构模式

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采用大型数据库和成熟的GIS平台、C/S和B/S共同存在的混合结构模式进行搭建(图3)。

地质档案数据管理部分为C/S模式,主要供管理人员对数据进行维护管理,部署在专门的数据管理部门。

其他模块基于B/S模式,部署在档案馆电子阅览室,通过浏览器查询地质档案数据;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主管领导、外部分支机构之间相关的日常工作处理事务通过专网连接。

图3 结构模式

4.5 信息安全保障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由一系列硬件、网络、软件系统方面的安全策略组成。

(1)硬件资源的安全策略

硬件资源的安全策略主要针对数字化铀矿地质档案馆中所涉及的硬件实体的安全防护,包括:机房的安全保障、主机设备的安全、涉密设备的安全,采用独立、安全的管理模式等。

(2)网络方面的安全策略

确保网络方面的安全,做好内部网络规划,建立合理的网络结构,确保网络畅通,避免因网络阻塞或中断,导致业务受影响。如有必要,建立专网连接,提高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3)系统及数据方面的安全策略

系统及数据方面的安全策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电子签章,②授权管理,③身份鉴别与认证,④数据自身安全,⑤病毒防范。

5 结语

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铀矿地质资料的分类、组织、采集、存储、管理、服务等全过程。设计建设方案时,应充分利用网络、GIS和数据库技术,结合铀矿地质资料的具体特点,优化地质档案数据组织、管理,提供地质档案的高效服务,研制起点高、易操作、功能强,切实可行的数据集成共享平台,实现铀矿地质档案资料的数字管理、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数据管理人员和用户的利用,真正发挥铀矿地质资料社会效益和经验效益,使铀矿地质档案管理和国际接轨,管理、服务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⑹ 求土地方面的期刊一览表

你可以到佰腾科研导航站上去找找,可以先在“期刊”分类里搜索一下,如果没有合适的就按照学科分类来查询。希望能帮到你。

⑺ 西藏铀矿地质调查进展和新发现

孙泽轩1赵剑波1王四利1李宝新2李盛俊2

(1.核工业二八〇研究所,四川广汉618300;2.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四川成都610066)

[摘要]本文总结了西藏地区2005年以来铀矿地质调查的进展和新发现。西藏地区铀矿地质调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2007年),对冈底斯构造带和藏东三江北段地区开展铀资源潜力调查,以及铀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研究,确定找矿目标类型为主攻花岗岩型、火山岩型铀矿,兼顾其他类型铀矿,预测了铀矿成矿远景区7片;第二阶段(2008年至今),在第一阶段预测的远景区内开展1∶25万铀矿远景调查,落实了铀矿找矿靶区8处。通过对左贡根多和南木林乌郁找矿靶区开展1∶1万~1∶5万铀矿区域评价,结合轻型山地工程揭露和钻探查证,落实了铀资源矿产地2处。下一步工作过程中,一方面,应继续针对铀矿地质工作空白区开展铀资源潜力调查,预测铀矿成矿远景区;另一方面,加强1∶25万铀矿远景调查,落实找矿靶区;最后,逐步实施找矿靶区铀矿区域评价工作,力争发现更多的铀资源矿产地。

[关键词]铀资源;矿产地;找矿靶区;远景区;西藏

西藏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主体,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总面积约122.80×104km2

西藏地区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成矿带的东段,地质构造独特,成矿条件优越,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基地。至2009年底,西藏已发现矿种102种、矿产地3000余处,约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60%。西藏的优势矿产资源包括铬、铜、钼、铅、锌、铁、金、银、盐湖资源,以及高温地热和优质矿泉水等[1]。其中,铬、铜保有资源量、盐湖锂矿资源远景,以及高温地热资源总量位居全国首位,硼和锑资源量分居全国第四位和第六位[2~3]。由于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限制,“十五”之前,专业铀矿地质队伍极少在区内开展过系统的工作,西藏地区铀矿地质工作几乎为空白;“十五”后期,特别是2005年以来,核工业二八〇研究所、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相继开赴西藏,在冈底斯构造带和藏东三江北段地区开展了铀矿地质调查工作,对区内铀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有了大致的了解,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发现。笔者在此对西藏铀矿地质调查的进展和新发现进行梳理、总结,旨在对今后在区内从事铀矿找矿工作的同行们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西藏铀矿地质工作概述

西藏铀矿地质工作,最早始于1956年,西南209队进藏沿青藏线(拉萨—西宁)和川藏线(亚东—雅安)开展了汽车伽马能谱测量,沿线发现了一些伽马能谱异常点。

1968年,北京第三研究所对藏东与川西地区进行了汽车能谱测量,发现了一些异常点带。1979年,基建工程兵205师641团普查二连在川西—藏东普查时,在芒康一带发现了火山岩型和碱性岩型铀矿点各1个及一些异常点带。1980年,基建工程兵205师281团三连对芒康拉屋7901铀矿点开展了揭露工作,认为其发展前景不大。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云南省地矿局完成了区内20多个图幅1∶20万、1∶5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对区内放射性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001)组织实施的全国1∶500万区域地球化学系列编图[4] ,发现冈底斯东段铀元素富集规模较大[5~6],其成因可能与燕山早、中期壳熔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有关。西藏地区系统的铀矿地质调查于2005年开始,工作地区基本覆盖了整个冈底斯构造带和藏东三江北段地区。

2铀矿地质调查进展

西藏地区铀矿地质调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2007年),对冈底斯构造带和藏东三江北段地区开展铀资源潜力调查,以及铀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研究,确定找矿目标类型,并预测铀矿成矿远景区;第二阶段(2008年至今),在第一阶段预测的远景区内开展1∶25万铀矿远景调查,确定找矿靶区,该阶段对部分找矿靶区开展1∶1万~1∶5万铀矿区域评价,结合轻型山地工程揭露和钻探查证,力争落实铀资源矿产地。至2013年底,左贡-类乌齐、南木林、班戈-嘉黎3个Ⅰ级铀矿成矿远景区内先后完成了1∶25万铀矿远景调查(图1)。

图1 西藏地区铀矿地质调查程度

1—前寒武基底;2—加里东期基底;3—华力西期褶皱;4—印支期褶皱;5—燕山期褶皱;6—喜马拉雅期褶皱;7—花岗岩;8—闪长岩;9—辉长岩;10—超基性岩;11—板块缝合线;12—深断裂;13—一般断裂;14—铀资源潜力调查范围;15—1∶25万铀矿远景调查范围;16—1∶1万~1∶5万铀矿区域评价范围

区内铀资源潜力调查开展了路线地质调查、地面伽马能谱测量、遥感、槽探等方法;1∶25万铀矿远景调查开展了路线地质调查、地面伽马能谱测量、遥感、专项地质测量、土壤化探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槽探揭露和钻探查证等方法。铀矿地质调查完成工作量统计见表1。

表1 冈底斯构造带及藏东三江北段地区铀矿地质调查完成工作量统计一览表

3主要成果认识和新发现

3.1铀资源潜力调查

通过在冈底斯构造带和藏东三江北段地区开展铀资源潜力调查,以及铀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研究[7~9],取得了如下成果认识和新发现:

1)全面系统地收集了西藏地区各类基础资料,建立了西藏地区铀矿地质资料库;编制了各类基础图件66幅,制作岩体卡片、盆地卡片159份。

2)完成调查面积55.00×104 km2,概略查明了区内地层、岩性、构造特征,以及放射性元素铀、钍、钾背景。发现异常点(带)62个(条)、铀矿点1个、铀矿化点4个。其中,根多铀矿点、俄玛异常带、油恰异常带、布姆松荣异常带、江嗡松多异常带等强度高、规模大,受构造、岩性控矿作用明显,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

3)将区内铀成矿作用初步划分为3个阶段,即底铀层发育阶段(Pt—T2)、初次富集阶段(T3—K)和活化改造阶段(E—Q)。与铀成矿最为密切的时间是晚三叠世晚期、白垩纪与古近纪;最为密切的构造事件是印支晚期、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强烈碰撞、造山和陆内汇聚作用及伴随的壳熔花岗岩侵位和火山喷发事件。

4)确定冈底斯构造带及藏东三江北段地区铀矿找矿目标类型为主攻花岗岩型、火山岩型铀矿,兼顾其他类型铀矿。其中,冈底斯构造带北、中亚带是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的有利地区;措勤盆地南部、南木林地区(包括乌郁盆地)是火山岩型铀矿成矿的有利地区。

5)对区内高原湖泊进行了放射性水化学调查,发现9个高原湖泊存在水中铀浓度异常,并初步分析了水中铀浓度增高的控制因素。

6)预测了类乌齐-左贡、南木林、班戈-嘉黎Ⅰ级铀矿成矿远景区3片,布姆松绒、措勤盆地南部Ⅱ级铀矿成矿远景区2片,念青唐古拉、察隅Ⅲ级铀矿成矿远景区2片(图2)。

图2 西藏地区铀资源潜力调查远景预测图

1—前寒武基底;2—加里东期基底;3—华力西期褶皱;4—印支期褶皱;5—燕山期褶皱;6—喜马拉雅期褶皱;7—花岗岩;8—闪长岩;9—辉长岩;10—超基性岩;11—板块缝合线;12—深大断裂;13—一般断裂;14—远景区位置;15—Ⅰ级远景区及编号;16—Ⅱ级远景区及编号;17—Ⅲ级远景区及编号

3.21∶25万铀矿远景调查

通过在第一阶段预测的左贡-类乌齐、南木林、班戈-嘉黎3片Ⅰ级铀矿成矿远景区内开展1∶25万铀矿远景调查,并对仲巴县扎布耶茶卡盐湖开展非常规铀资源调查评价,取得了如下成果认识和新发现:

1)完成调查面积4.75×104 km2,大致查明了区内地层、岩性、构造特征,以及放射性元素铀、钍、钾迁移、富集的分布规律。发现异常点(带)56个(条)。

2)对区内异常点带进行了解剖,进一步明确了调查区内铀矿找矿类型为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砂岩型。其中,左贡-类乌齐、班戈-嘉黎地区铀矿找矿类型为花岗岩型,南木林地区铀矿找矿类型为火山岩型和砂岩型。

3)通过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结合各种物化遥成果,落实了找矿靶区8处。

4)通过对左贡根多和南木林乌郁铀矿找矿靶区开展1∶1万~1∶5万铀矿区域评价,结合轻型山地工程揭露和钻探查证,落实了铀资源矿产地2处。

5)大致查明了仲巴县扎布耶茶卡盐湖水中铀浓度(北湖卤水中铀浓度平均值为1.82mg/L,南湖卤水中铀浓度平均值为3.27mg/L)和铀的富集条件[10],概略估算盐湖铀资源量×××t,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12)在“含铀盐湖铀富集条件和资源评价与开发技术研究[11]”项目中对该盐湖铀资源量估算的结果基本吻合。

4铀资源矿产地及其特点

4.1左贡根多铀资源矿产地

左贡根多铀资源矿产地位于左贡县北西部,距县城约55km,行政区划隶属于左贡县美玉乡边玉行政村管辖。

4.1.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左贡根多铀资源矿产地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羌塘-三江构造区的南羌塘-左贡陆块上。区内出露地层为古—中元古界吉塘岩群(Pt1-2J.)中深变质岩系,新元古界酉西岩群(Pt3Y.)、下石炭统卡贡组(C1k)浅变质岩系,以及上三叠统东达村组(T3ddc)、甲丕拉组(T3j)、波里拉组(T3b)、阿堵拉组(T3a)和夺盖拉组(T3d)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以晚三叠世(印支期)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侵位为主,呈岩基、岩株、岩枝产出;其次为侏罗纪(燕山早期)二长花岗岩侵位,呈岩株产出。该铀资源矿产地产于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与东达村组外接触带中(图3),距花岗闪长岩体仅350m。

4.1.2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东达村组(T3ddc),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与泥灰岩不等厚互层;上段为灰色厚层细粒钙质长石石英砂岩、黄色石英砂岩,地层产状为210°~260°∠38°~74°,呈单斜产出。矿区东部出露印支期花岗闪长岩

,主要岩性为灰色花岗闪长岩,以及少量白云母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含矿层上盘发育一顺层贯入的燕山早期细晶花岗岩脉,宽约30m,细粒花岗结构,主要矿物为石英(45%±)、钾长石(40%±)、斜长石(15%±)。铀矿化赋存于燕山早期细晶花岗岩脉和上三叠统东达村组灰色钙质、泥质细粒—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中(图4),且严格受燕山早期细晶花岗岩脉和上三叠统东达村组灰色钙质、泥质细粒—中粒长石石英砂岩控制[12]

4.1.3矿体特征

含矿层呈北北西向带状展布,断续出露长度大于4km,产状200°~260°∠35°~55°,初步圈出5个矿段。矿化呈似层状、长透镜状,矿层(体)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矿层(体)一般长为115~200m,出露宽(厚)度变化较大,为0.4~13.0m不等,最大厚度13m,平均厚度为3m。矿石中铀含量为0.05%~0.86%,一般为0.05%~0.30%。含矿段之间相距500~900m左右。

图3 西藏左贡根多铀资源矿产地铀矿地质略图

1—上三叠统东达村组;2—燕山早期细晶花岗岩脉;3—印支期花岗闪长岩;4一泥岩;5—砂岩;6—泥灰岩;7—变粒岩;8—花岗岩;9—花岗闪长岩;10—含矿层;11—铀矿体

4.1.4矿石特征

矿石的工业类型为硅酸盐型,按含矿岩性分为细晶花岗岩型和砂岩型两种,目前尚未查明主要含铀矿物和铀的存在形式。

图4 西藏左贡根多铀资源矿产地咱伦矿段铀矿地质略图

1—第四系;2—上三叠统东达村组;3—燕山早期细晶花岗岩脉;4—泥岩;5—砂岩;6—泥灰岩;7—花岗岩;8—铀矿体;9—铀矿化;10—铀异常

4.1.5伴共生矿物

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赤铁矿、钛铁矿、磁铁矿、针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辉锑矿、闪锌矿等[13]。化学分析结果:铜含量19.40%,铅含量0.08%,锌含量1.32%,金含量1.30g/t,铜、锌、金均达到工业品位,显示左贡根多铀资源矿产地为铀多金属矿产地。

4.1.6围岩蚀变

与矿化有关的近矿围岩蚀变主要为碳酸盐化,其次为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白云母化、角岩化和铜、锑等金属硫化物化。

4.2南木林乌郁铀资源矿产地

南木林乌郁铀资源矿产地位于南木林县东部,距县城约50km,行政区划隶属于南木林县芒热乡、索金乡和达孜乡管辖。

4.2.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南木林乌郁铀资源矿产地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带,北部为念青唐古拉中生代岛链,南部为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区内出露地层为前震旦系念青唐古拉群(AnZNq)中深变质岩系、古近系典中组(E1d)、年波组(E2n)、日贡拉组(E3r),以及新近系嘎扎村组(N2g)、宗当村组(N2z)和第四系(Q)火山-沉积建造。区内岩浆活动强烈,火山活动以古新世—晚新世(喜马拉雅期)溢流相、喷发相中基性—中酸性火山熔岩、凝灰岩和集块岩为主;北部地区中新世(喜马拉雅期)有花岗岩侵位,呈岩株状产出。该铀资源矿产地产于乌郁新生代火山-沉积盆地的北西部(图5)。

图5 西藏南木林乌郁铀资源矿产地铀矿地质略图

1—第四系;2—新近系宗当村组;3—新近系嘎扎村组;4—古近系日贡拉组;5—古近系年波组;6—古近系典中组;7—前震旦系念青唐古拉群;8—喜马拉雅期花岗岩;9—逆断层及编号;10—断层;11—剖面位置及编号;12—地质界线及不整合界线;13—砂岩型铀矿点;14—火山岩型铀矿点;15—工业孔位置及编号;16—矿化孔位置及编号;17—无矿孔位置及编号

4.2.2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为嘎扎村组(N2g)和宗当村组(N2z)。嘎扎村组自下而上分为3段,下段为浅灰色凝灰岩、集块岩和安山岩、英安斑岩;中段为砖红色、灰色、深灰色凝灰质砂砾岩、砂岩,夹薄层泥岩和粉砂岩,地层产状150°~170°∠25°~450;上段为灰白色凝灰岩和集块岩。宗当村组自下而上分为两个岩性段,下段为砖红色、灰白色、深灰色凝灰质砂岩、砂砾岩;上段为灰色凝灰质砂岩、泥岩、粉砂岩。矿区北部为大面积中新世(喜马拉雅期)花岗岩。矿区构造表现为断裂构造和构造裂隙,近东西向区域性深大断裂F15及其次级断层横贯矿区北部,后期近南北向张扭性断层错断东西向断层,在断裂构造带内、不同岩性接触面上,以及脉岩中发育密集裂隙。铀矿化赋存于嘎扎村组和宗当村组砂砾岩和凝灰岩接触的裂隙带以及沉积间断面上(图6),且严格受其控制。

图6 西藏南木林乌郁铀资源矿产地15号勘探线剖面示意图

1—新近系宗当村组;2—新近系嘎扎村组;3—古近系年波组;4—喜马拉雅期花岗岩;5—泥岩;6—砂岩;7—砂砾岩;8—凝灰岩;9—流纹质火山角砾岩;10—花岗岩;11—断层及编号;12—钻孔位置及编号;13—铀矿体

4.2.3矿体特征

含矿层呈北东向顺层展布,在矿区东部断续出露长度大于4km,产状150°~170°∠25°~45°;在矿区西部断续出露约3km,产状130°~150°∠25°~35°。铀矿化呈似层状、板状,矿体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矿体一般长约100m,厚度一般2~5m,最大厚度为7.2m。矿石中铀含量为0.05%~1.94%,一般为0.05%~0.11%。

4.2.4矿石特征

矿石的工业类型为硅酸盐型,按含矿岩性分为火山岩型和砂岩型两种,铀以独立铀矿物、类质同象或以分散吸附状态存在于基质中。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和铀石,火山岩型铀矿中铀矿物主要为磷钙铀矿、钒钾铀矿、钡铀云母、钙铀云母。

4.2.5伴(共)生矿物

主要金属矿物有雄黄、雌黄、辉锑矿等。

4.2.6围岩蚀变

与矿化有关的近矿围岩蚀变主要为绢云母化、褐铁矿化,其次为硅化、绿泥石化,以及砷、锑等金属硫化物化。

5结论

通过在冈底斯构造带和藏东三江北段地区开展铀资源潜力调查,以及1∶25万铀矿远景调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有新的发现。笔者认为,西藏地区具备铀矿成矿的地质条件。但西藏地区铀矿地质调查程度总体较低,下一步工作过程中,应注意下列事项:

5.1继续针对铀矿地质工作空白区开展铀资源潜力调查,预测铀矿成矿远景区

西藏地区总面积约122.80×104 km2,目前仅对冈底斯构造带和藏东三江北段地区面积为55.00×104 km2 的范围开展了铀资源潜力调查,调查面积不及西藏总面积的45.00%,尚有67.80×104 km2为铀矿地质工作空白区。因此,下一步工作过程中,应继续针对铀矿地质工作空白区开展铀资源潜力调查,确定找矿目标类型,优选一批成矿有利地区,预测铀矿成矿远景区。

5.2加强1∶25万铀矿远景调查,落实找矿靶区

铀资源潜力调查预测的7片铀矿成矿远景区中,仅对左贡-类乌齐、南木林、班戈-嘉黎3片Ⅰ级铀矿成矿远景区开展了1∶25万铀矿远景调查,尚有布姆松绒、措勤盆地南部、念青唐古拉、察隅4片铀矿成矿远景区未开展1∶25万铀矿远景调查。因此,下一步工作过程中,应继续在铀资源潜力调查预测的布姆松绒、措勤盆地南部、念青唐古拉、察隅4片铀矿成矿远景区内开展1∶25万铀矿远景调查,大致查明区内地层、岩性、构造特征,以及放射性元素铀、钍、钾迁移、富集的分布规律,发现一批有价值的异常点(带),落实找矿靶区。

5.3逐步实施找矿靶区铀矿区域评价工作,力争发现更多的铀资源矿产地

根据西藏地区1∶25万铀矿远景调查进展,在1∶25万铀矿远景调查落实的找矿靶区内逐步实施铀矿区域评价工作,力争发现更多的铀资源矿产地。

参考文献

[1]张影.西藏矿产资源概况.西藏科技.2005,146(6):33-34.

[2]德吉.西藏优势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对策.资源与产业,2012,14(1):92-95.

[3]梁锦,吕文超,何俊国,等.西藏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综述.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09,30(3):32-39.

[4]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球化学图集.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5]杜光伟,程力军,赵咸明.西藏冈底斯东段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西藏地质,2001,19(1):73-79.

[6]孙忠军,任天祥,向运川.西藏冈底斯东段成矿系列区域地球化学预测.中国地质,2003,30(1):105-112.

[7]王四利,赵宝光,王勤,等.冈底斯构造带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四川地质学报,2012,32(2):156-160.

[8]陈友良,王四利,杜小林,等.藏东“三江”地区热液型铀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铀矿地质,2012,28(5):257-264.

[9]王四利,赵宝光,何涛,等.比如盆地地质特征与铀矿找矿方向.四川地质学报,2009,29(1):1-4.

[10]韩军,王志明,郝伟林,等.中国西北地区典型盐湖铀富集特征初探.铀矿地质,2011,27(5):160-165.

[11]王志明,郝伟林,王俊虎,等.含铀盐湖铀富集条件和资源评价与开发技术研究.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12.

[12]王四利,赵宝光,王勤,等.西藏左贡县根多地区铀矿化特征.中国矿业,2012,21(3):44-47.

[13]王四利,陈友良,郭晓杰,等.藏东根多铀矿点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铀矿地质,2013,29(4):215-222.

我国铀矿勘查的重大进展和突破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发现和探明的铀矿床实例

[作者简介]孙泽轩,男,1966年出生,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89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地质系铀矿地质勘查专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获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学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起任核工业二八〇研究所总工程师。主持完成铀矿地质生产与科研项目25项,参与8项。获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优秀地质报告二等奖1 项、三等奖2项,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在国内学术刊物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6篇,合作发表论文9篇。

⑻ 我郁闷,经常出差,我是干地质行业的,找铀矿的,怎么转行呀

转行是有诀窍和门道的~

一般来说,我们转行通常有三种情况:
一是转换一个行业,比如专从服装行业转属到房地产行业
二是转换一个岗位,比如以前在房地产公司做销售,现在改成做人事
三是既转换行业又转换岗位,比如以前在服装行业做人事,现在到房地产行业做销售。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转行,找一个渐进的方式吧,先去找同类企业不同岗位的工作(不同岗位可能不用出差吧,同类企业人家可能看中你的经验要你吧),然后再转去其他行业干同类岗位的工作

来职业规划中国网看看两篇文章《转行真的很难吗》《转行有什么门道》可以看看。

但不管怎么说,你要知道职业是一辈子的事情,是关于自己的终生幸福的事情,甚至长远来看,比女朋友更重要,因为你可能会因为工作不好而丢掉女朋友,但绝对不会因为好的女朋友而找到好的工作~~呵呵

⑼ 做铀矿地质勘探工作会收到过量辐射吗

不会,真的不会,现在铀矿冶从业的职业病卫生防护措施和制度很健全,单纯从事铀矿地质勘探(包括钻探、测井、编录等)不会受到过量辐射,甚至说除了放射性探管外,接触不到什么辐射。

⑽ 中国铀矿的就矿找矿过程

杜乐天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摘 要 本文从找铀矿的实例角度,阐述了中国铀矿“就矿找矿”的过程,说明了找矿哲学在找矿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铀矿 就矿找矿

铀矿虽然比较特别,具有放射性,但它和其他金属矿床一样都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体,彼此的成矿基本规律和找矿经验是共通的或相近的。

在我国铀矿找矿初期(1955年开始),当时铀矿找矿相当保密。由于我国从来没有找铀矿的专家,只能依靠苏联专家来华指导。铀矿找矿除了一系列放射性找矿技术需要援助外,在找矿理论上的问题就是到什么地方去找。实际上,苏联也没有在花岗岩地区找铀矿的经验。专家们根据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花岗岩体外接触带五元素建造找矿的成功实例主张在花岗岩体外带找矿,并且认为花岗岩体内部即使有异常、点带,也不会有工业价值。当时军工任务极为紧迫,容不得大面积在花岗岩地区铺开分散力量。苏联专家的这些意见是有一定道理的。结果也说明在岩体外带也的确有矿,例如广东英德附近的五元素建造小矿床。

认识的第二个阶段。经过一阵子找矿实践的证明,花岗岩体外接触带矿化规模不大。航空、汽车、步行放射性实测排查结果表明岩体内部有不少好点。更重要的是当时中央号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找矿人员没有受框框束缚进入了岩体去找,而且深入贵东岩体10~20千米。1956年12月,终于找出来202矿点,地表就见到沥青铀矿(铀矿床最主要的造矿矿物,分子式为UO2-3),矿还挺丰富。矿体赋存于辉绿岩墙之中。这是很奇怪的。众所周知,辉绿岩是基性岩,铀含量极低,不可能成铀矿。后来发现这是后期含铀硅质脉的热液活动叠加才形成的矿。辉绿岩虽然本身不能成矿,但它是一个有利于热液中铀成矿的富集体。找矿经验开始增加。但这种经验过了不久又不灵了,遇到新问题。当知道是硅质脉成矿之后,于是见硅质脉就揭露,挖槽子、打钻,发现矿情时好时歹。经过认真研究发现不是所有的硅质脉都能成矿。它分3期:矿前期、成矿期和矿后期。3期硅质脉彼此应加以区分。于是找矿标志又进一步明确:只有成矿期硅质脉才成矿。它的特点是:①胶体SiO2,石英颗粒极细;②总是红色或黑色(胶黄铁矿和沥青铀矿胶粒渗染着色)。胶体快速结晶有利于铀的富集(详情不赘)。

需强调的是,究竟把找矿方向放到岩体之外还是之内,这在建业初期是极为关键的找矿方向战略布局问题。如迷信苏联专家只在岩体之外找矿的指教,将会大大推迟提供原子弹制造原料刻不容缓的军工任务。几十年来的找矿结果证明,此造弹原料当初大部分是在花岗岩体内部矿床提炼出来的。

认识的第三阶段。202矿点是在辉绿岩墙中找到的,不久发现实际上并不是辉绿岩成矿,后来就放弃了辉绿岩,专门到其他地区找硅质脉去了。等到找矿经验有了积累之后,过了19年于1975年又回到202点再找矿。由于找矿经验和找矿技术的提高,在202点之东几百米外发现了隐伏的盲矿体群,使202矿点终于上升为336矿床。矿体仍然是硅质脉和辉绿岩墙交切部位(后来扩大为整个下庄矿田知名的交点成矿规律),和202点的区别是断块下陷为隐伏体,而且成矿硅质脉走向变为北北东,不是202点的北西西。这些认识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在野外找矿上很有用。在找矿中,强调要理论找矿,但需分清是什么样的理论。这种理论一定要具体到野外现场实际管用。上述矿床落实时差前后长达19年,这告诉人们矿床扩大过程是曲折的,同时又启示我们要有耐心去期待。其中关键在于找矿经验要提高和概念要不断改变。思路决定出路。这一条很重要。结果是后来336矿床从矿点落实为矿床只用了一年还不到。勘探速度大大加快。

下庄铀矿田花岗岩体内现在已经找到十几个铀矿床,当初第一个真正大突破是1958年的希望大矿床(代号330),从排号即可知336矿床落实明显在330之后,与此同时突破的还有331矿床(大帽峰矿床),希望矿床开采至今已经有50多年,现在还有新发现(在矿床西部深处侧伏),类型也不再是硅质脉型。近些年,经研究认为属于绢英岩化蚀变破碎带新成矿类型,且是富矿体群。

认识的第四阶段。随着找矿不断进行,到了1971年在下庄矿田的东侧高山区又有重大发现——石土岭矿床(代号337)。这种类型几乎完全是另外的一套特征:①是绢英岩化蚀变破碎带,没有过去的那种成矿期红色或黑色含铀硅质脉;②产状也不同,在地表见密集的近东西向云英岩化裂隙群;③矿很富,很多肉眼可见沥青铀矿;④成矿是中高温绢英岩化,而不是过去习见的硅质脉低温伊利石化;⑤成矿年龄不再是常见的85~65Ma,而是140Ma。这一新类型一旦确认,不仅下庄矿田的找矿前景为之大开,而且整个华南地区(无论是花岗岩型还是火山岩型)铀矿找矿(特别是找富矿)天地也更加广阔。不仅如此,近年对此新类型的详细剖析发现工作很细,闻名全球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热液铀矿虽然规模巨大又富,但成矿理论和成因地球化学的揭示远远不够深入。

认识的第五个阶段。下庄矿田西部在1994年发现了竹筒尖矿床,是又一次就矿找矿的佳例。它的发现奇特之处是矿床位置在下庄矿田范围之外,这是出乎多年意料的。在此之前,下庄矿田的矿床都分布于矿田西界的黄陂大硅化带之东。一直认为在此带之西已经不再具备良好成矿条件。实际上,回头看这仍然是被已有的找矿经验框框所束缚。过去认为下庄矿田的构造格架是燕山运动晚期的大硅化带控制,其时代是85Ma之后。这对硅化带型找矿是适用的。但对于老于硅化带的其他成矿类型就完全不适用了。这就是说,老矿化(指绢英岩化成矿)完全可以分布于大硅化带夹持区的矿田之外。竹筒尖矿床属绢英岩化成矿类型,当然会分布于矿田之外。竹筒尖矿床不同于石土岭矿床的是年龄较新,为120Ma左右。竹筒尖矿床一旦突破,黄陂带之西那一大片过去认为没价值的地区今后还会有重要扩大。

认识的第六阶段:竹筒尖矿床突破后,1995年在下庄矿田的北部竹山下大矿床除已知的硅化带型成矿(时间80~70Ma)又发现新的类型——高温韧性剪切带U-W共生的富矿体,其成矿年龄更早,为165~145Ma。

以上所述大体描绘了下庄矿田不断扩大的过程。这充分证明老区就矿找矿的生命力和不可忽视的找矿潜力。这方面在1982年我们就已经总结出40多条具体的各种找矿判据在找矿中被证明有用。就矿找矿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正确选择找矿判据。

实际上,铀矿化类型的多姿多彩以及成矿、找矿理论的发展,还不止于上述所列。另外还有以下其他地区就矿找矿的实例简述于下:

(1)江西与湖南交界的鹿井花岗岩体中的黄蜂岭矿床新类型是不见硅质脉的低温伊利石化蚀变破碎带型矿床,称之为黄蜂岭矿床式。它有3个有效的找矿标志:①长石增多;②破碎;③红化。成矿条件是成矿前经过长石化碱交代作用的花岗岩。此类型是1965年突破的。当时保密,未曾公开。顺便提及,焦家式金矿的发现也有类似情况。多年来容易找大石英脉型的矿,后来发现不见宏观石英脉,破破烂烂的蚀变岩中也有铀矿和金矿。二者都是同一个道理。黄蜂岭新类型一旦突破,带动了北方陕西蓝田矿床,特别是江西中部桃山大矿田的突破。这种破碎蚀变岩铀矿比硬岩硅质脉类型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可露天大规模堆浸,工艺效果甚佳。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工艺品位,原来难以连矿的矿体和不相邻的矿床现在可以连成一体开挖。由此矿量可以5倍甚至10倍地增加。

(2)花岗岩体外接触带元古宇和下古生界地层在20世纪60~70年代又成了重要找矿新方向,而且在湖南、广西已经有一批热液铀矿发现。它和前述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的外带成矿不尽相同,另外有独特之处(详情不赘)。

(3)在中国不仅局限于燕山期花岗岩体成矿,其他老岩体例如海西期、加里东期、元古宙老花岗岩体中也有一系列矿床发现。同为热液铀矿,可以多时代成矿,只要铀源区域场情良好就行。

(4)更为奇特的是,在华南晚白垩世盆地中的层位中发现有老于地层时代隆起区剥蚀地震山崩毛辣石山麓堆积的绢英岩化富矿砾石型矿体。本来就是矿,后来山崩泥石流冲到盆地里又成层再成矿。

(5)近些年在铀矿石中发现有零价的自然金属铀的存在。这又是一个很重要的找矿信息,现正在研究中。在火山岩型铀矿基底中也发现存在古老铀矿化。

(6)火山岩型铀矿的火盆基底(前寒武系)深部的远景很值得注意,是老矿山就地向深部扩大的重要希望。现正用2500米深钻试探。热液铀矿带垂向上可以穿过三种构造层,自下而上分带顺序为:①老基底;②火山岩盆或后期花岗岩体;③上覆更晚的断陷红盆。

(7)就矿找矿的实例还有在北方油田和煤田中找到了一批大铀矿,在油田和煤田中找到大铀矿是近些年就矿找矿的又一重大突破。过去,在云南找到和铀矿共生的世界级大型锗(Ge)矿;在新疆找到和铀矿共生的大型铍(Be)矿;在冀北沽源找到和铀矿共生的钼(Mo)矿。

(8)我国湖南、贵州、广西、甘肃、新疆等广大地区还广泛发育碳硅泥岩型铀矿(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各地层),其中除铀外,还有V、Ni、Cd、REE、Se、Te、Co、P、Hg、∑Pt、Au等高度富集,而且资源量相当大(取决于矿石工艺提炼技术提高)。近期发现有的层位U、Cr、Ni、Re、Tl等都够工业品位,面积不小(漆富成口告,2012)。过去习惯于单一元素矿床概念。今后要树立多元素矿床新概念。

(9)向工艺要矿床可以使矿床扩大生长点。本来不理想的矿由于工艺加工技术的进步而价值大增。这些年大规模发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即为佳例。

从上述多个生动的铀矿找矿实例来看,就矿找矿的路子是越走越宽。矿床的群发性和七多性:①多部位;②多类型;③多阶段;④多元素;⑤多年龄;⑥多层性;⑦多深度(这些年在许多铀矿床中的深部发现越深矿越富),构成了今后就矿找矿的理论基础。

总之,从所述可以看出以下找矿哲学的重要性:

(1)思想高于科学和技术。前者是战略,后二者是战役与战术,是工具和手段。科学和技术只是“铸剑工艺”,而思想则是“击剑技巧”。在找矿上(其实在其他工作上也一样),究竟采用什么科学技术,并不是科学、技术本身的事,而是思想做的判断和决定。这类思想再具体说就是认识论、方法论。如果这个领域出了问题,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真正发挥作用,就会在实践中付出本不应该付出的代价和曲折。

(2)找矿中的“找”实质上是“丢”。会“找”的大前提是会“丢”。我们在野外具体进行地质找矿,面对的是地形、地貌及无数的地质产物、现象。开始根本不知道矿在何处。要先填地质图,构造图,地层、岩体、蚀变图,异常分布图等。比例尺先是1:20万,然后是1:5万,再做1:1万、1:1000等。挖了几千米槽子,打了几十口钻,于是又出现各种剖面图、测井数据……我们面对的全是这些杂乱的实测资料,光异常点就几百几千个。到底其中哪些是致矿异常?哪些是非致矿异常(所谓假异常)?几千米、几万米的岩心究竟哪些段是矿化线索?这又要几千、几万个室内分析、鉴定数据、资料。在研究这一大堆的无序信息中,头脑要清醒,知道很多资料是陪衬,不去管它,就要丢(开),取其中的很少部分。如果丢错了、取错了,那肯定在找矿中会出现“七上八下”、“三进五出”的复杂、曲折过程。这不是单纯的成矿理论、技术问题,而是思想方法、认识论、方法论功力的考验。另外,不宜泛泛提倡某些找矿理论,关键要能把握哪类理论在找矿上管用。

(3)在军事和兵略研究中,有大量的战例分析。同样,在找矿事业中也要大力开展每个矿例的分析研究。要深入解剖,到底根据什么抓住了哪几条判据成功的?扑空的教训又在哪里?我觉得现在矿例虽然有,但分析得还不到位,比较空洞。恕我直言,这方面的分析应力求当事人来做。如果让没参加过此矿发现过程的队上的领导来讲,肯定讲不到点子上。另外,矿山回访在找矿上能出大学问,因为开采是对找矿经验极为宝贵的丰富和充实。

(4)找矿第一线的科技干部要重视元素地球化学。找金的要金的地球化学,找稀土的要稀土的地球化学。众所周知,所谓有利的成矿条件肯定只是有助于此元素富集、迁移习性的那些条件。叶天竺同志的元素本位论就很重要。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