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黄陂东北部地质是什么士壤

黄陂东北部地质是什么士壤

发布时间: 2021-02-10 01:32:03

㈠ 武汉地区土壤Hg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成因

刘红樱1 张德存2 冯小铭1 陈国光1 郭坤一1

(1.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210016;2.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武汉430056)

摘要:本文结合武汉地区和全国土壤含Hg背景,研究了武汉地区土壤Hg的含量特征、全区和典型污染区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武汉地区土壤Hg含量为0.107mg/kg。全区土壤Hg污染面积239.3km2,分布形态上表现为以城市为中心构成的环带状、片状,城市区内部形成以工业区和老城区为中心的污染区,并向外围扩散。土壤Hg高背景区面积826.3km2,近总面积的1:10,分布于武汉三镇、蔡甸、阳逻等城镇和葛店化工区。清洁区大面积分布于蔡甸南、黄陂-新洲和江夏区。成土母质母岩、矿产和土壤本身不足以形成Hg污染,人为因素是造成城市地区Hg污染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Hg;空间分布;污染成因;土壤;武汉地区

汞(Hg)在整个生态系统乃至地球表层的物质循环过程中都是非常活跃的[1]。Hg是常见的土壤污染物,在土壤中以多种形态存在[1~4]。汞蒸气、无机汞盐(除硫化汞外)、有机汞均有毒,特别是无机汞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成的甲基汞毒性更大。土壤中的Hg可通过蒸气和粉尘进入大气,通过元素的活化迁移进入水圈,通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进入生物体。植物根部、动植物呼吸均可吸收金属汞;而甲基汞具有强水溶性,几乎可全被生物体吸收,且很难分解排泄[1~4]

武汉作为综合性大城市和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由于高污染、高消耗的工业基础,工艺水平的限制和薄弱

的环保意识等因素,城市工业固体排放物、废气飘尘、生活垃圾、污水均对武汉土壤环境产生着严重的污染。

一些老工业区固体排放物大量堆积、某些大工厂周围和道路汽车尾气排放的汞等重金属污染在武汉城区不同地段存在。仅长江武汉江段24个入江排污口每年排放汞70.973吨,污染物平均含汞2.31μg/L,最高可达22.408μg/L[5]。武汉市郊易家墩土Hg含量0.095~0.516mg/kg,15个白菜样Hg含量0.0005~0.019mg/kg,2个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6]。加上长江、汉水在武汉交汇,府河、滠水、倒水、举水、巡司河等次级河流与湖库沟通流贯全区,形成交织水网。而水生生态系统中汞活动性较强,生物的浓集放大效应显著,生态后果也就更严重和突出[7]。但对于武汉区域性Hg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仍缺乏研究。鉴于此,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部署,我们对武汉区域性土壤Hg分布进行了调研工作,涉及武汉地区所属8个城区行政区,6个市郊行政区,总面积为8629.6km2的范围。

调查区——武汉地区位于江汉盆地东缘,主体属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地貌,北部少部分为低山丘陵区。市域南部的江汉盆地为主体部分,面积6890km2

区内广为第四纪河湖型冲积层所覆盖,间有少部分古中生界残丘山体。区内第四系,约占总面积的80%。其中,更新统由红色网纹状粘土、棕红色粘土、含砾粘土组成,基本发育于Ⅱ、Ⅲ级阶地上,构成垄岗剥蚀地貌;全新统属于一套现代冲积层、湖冲积层,分别由粉沙土、亚沙土、亚粘土或粘土、淤泥粘土组成,分布在长江、汉水及大别水系的冲积带内,构成诸水系Ⅰ级阶地。黄陂区北部造山带变质地体区,母质岩系分别为元古界红安群、大别群一套中高压区域变质岩系,主要岩性有石英片岩、片麻岩、浅粒岩等。局部地区为燕山期侵入的酸性岩体。

武汉地区土壤发育以地带性土壤为主,含有7个土类,14个亚类,主要土壤类型为水稻土、潮土、棕红壤、黄棕壤。其中潮土集中分布于长江、汉水及其他水系形成的现代冲积平原区,棕红壤、黄棕壤则广泛分布于更新统、古中生界、元古界母质层上,水稻土作为一种后成土壤则穿插分布上述3类土壤之中。

1 样品采取与分析

系统采集0~20cm深度的浅层土壤样品和150~200cm深度的土壤深层样品。采样密度和采样介质按不同环境区进行控制,浅层土壤样采样密度在区内广泛分布的平原-垄岗地区为1件/km2,城镇居民工业区为1~2件/km2,北部浅覆盖的低山丘陵区为1件/4km2;深层样采样密度为1件/16km2;对全市域分布的1100km2的湖沼区,每平方公里采集1~2个湖沼底积物样替代;对分布于长江滩涂地区的淤积层,则视为未壤性化的土壤而采集表层样品。土壤样品布置于可代表本采样单元(浅层0.5~4km2、深层16km2范围)的地质单元、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别的地段。浅层土壤样采集时以一个采样点为主,周围50m范围内采集3~5个子样组合成一件样品,采样介质为地表向下约20cm连续土柱。深层土壤样根据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现状用取样钻采集150~200cm深度范围的30cm连续长度样品。除上述区域性样品外,另外还选择沿江滩涂洪泛冲积层区分层采集了剖面样,城区、沿江农地、主要厂区、湖区等典型景观地段采集了进一步研究样品。土壤采样点由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定位,在平面上基本均匀分布。

样品经自然干燥,用木棒砸碎,过20目或40目筛后提取600g分析样。样品分析方案为:浅层样每4km2分析1件组合样,分析总数1628件;深层样每16km2分析1件单样,分析总数540件。

典型地区采集了植物样品,经清洗、杀酶、烘干、粉碎后过40目尼龙筛备用。采集了汉口大夹街街区的人发样品。发样采自后枕部距发根约3cm以内,1%温热洗发液洗涤2次、去离子水冲洗数次、晾干。

样品由国土资源部武汉测试中心用原子荧光法分析。测试过程采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监控、实验室内部和送样单位检查、密码抽查等质量监控手段。

2 土壤Hg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2.1 含量特征

土壤中元素的原生背景含量,可通过土壤圈中相对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深层土壤的含量来分析,并与区域、全省、全国和世界土壤的含量相对照。在土壤化学元素调查试验工作中,已基本证实深层土壤(>150cm深度)能近似地反映第一(原生)环境元素分布、赋存状态,代表土壤背景特征;浅层土壤(<20cm深度)是土壤圈中与生态环境联系最直接的层位,也是近期受到人为干预最敏感的地带[8~9]

武汉地区土壤深层不受污染的汞环境背景基准值0.033mg/kg。武汉地区全区深层土Hg含量(0.039mg/kg)比湖北的低,与全国的相当(表1)。因此其深层土Hg含量作为全区土壤背景的体现,为一低“原始”背景。

全区浅层Hg含量变化较大,平均含量明显高于深层及湖北和全国值,表明在浅层土壤中有Hg的添加,并存在明显的局部富集。

表1 武汉地区土壤Hg含量特征 单位:mg/kg

2.2 分布特征

土壤Hg含量分区依据土壤环境质量和容量的研究情况[3,11~13],其含量范围和相应的污染指数见表2。

表2 武汉地区土壤Hg含量分区标准 单位:mg/kg

注:(土壤类型)142为潴育型水稻土;31为黄棕壤;122为灰潮土;11为棕红壤。(成土母质母岩)Q4为第四系全新统现代冲积层、湖冲积层和湖积层;Q1-3为第四系更新统红色冲积层、湖冲积层、坡-冲积层和洪冲积层;Q为第四系残坡积层粘土、亚粘土类碎石;P-C为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类;D-S为泥盆-志留系碎屑岩类。(产出矿产)K1为高岭土;Cb为碳酸盐岩;Sa为建筑用石英砂矿;Au为金矿,Gp为石膏;Cy为粘土。

城市环境中的人为的Hg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三废”排放以及煤炭和石油的燃烧等[4,14~17]。排放Hg污染物的工业主要有冶金、电镀、化工、造纸、制革、制药、纺织和肥料等,氯碱、电器设备、涂料、仪器和农业等行业用Hg做原料或辅料[4,14]。对于武汉地区的几个Hg污染区而言,汉口中心城区包括17码头、天津路、六合路、黄浦路等排污口,其污染物含Hg0.243~0.967μg/L[5]。城市生活垃圾中Hg释放率可达54.8%[18],中心城区的城市生活排污污染也较严重。古田工业区包括有机化工厂、制药厂、联碱厂、电缆厂等,汉阳城区包括汉阳钢厂、农药厂等排放Hg污染物的工业企业。其中汉阳东风闸排污口污染物含Hg0.405μg/L[5]。机动车尾气、大气飘尘、粉尘和工业废气等通过气媒介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据研究[19],大气总悬浮颗粒中重金属含量是土壤中含量的2~200倍,可释放比例也高于土壤释放率。阳逻电厂的烟尘飘落物可能是阳逻Hg高背景区的主要污染源。根据对阳逻造纸厂和化肥厂排污口污染物监测,含Hg1.115~0.199μg/L[5]

4 结论

武汉地区深层土壤具低Hg背景,而浅层土壤Hg含量明显高于湖北和全国含量值。

武汉地区土壤Hg污染面积239.3km2,分布形态上表现为以城市为中心构成的环带状、片状,城市区内部形成以工业区和老城区为中心的污染区,并向外围扩散。典型污染区包括葛店化工区、江岸区城区、东西湖区古田工业区、后湖南部的盘龙古城和武昌城区。土壤Hg高背景区面积826.3km2,近总面积的1:10,分布于武汉三镇、蔡甸、阳逻等城镇和葛店化工区。清洁区大面积分布于蔡甸南、黄陂—新洲和江夏区。

成土母质母岩、矿产和土壤本身不足以形成Hg污染,人为因素是造成城市地区Hg污染的决定因素。

参考文献

[1] Boening D W. Ecological effects, transport, and fate of mercury: a general review. Chemosphere,2000,40:1335 ~1351

[2] 孙铁珩,周启星,李培军.污染生态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4~297

[3] 夏家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详解.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1 ~86.

[4] 陈静生,邓宝山,陶澍,程承旗.环境地球化学.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21~325

[5] 翟贵仙.长江武汉江段排污口调查.人民长江,1997,28(8):29~31

[6] 邓明.汞、镉在城郊农业生态环境中的行为及影响研究.农业环境保护,1989,8(2):20~24

[7] Kaiser J. Toxicolodists shed new lights on old poisons.1998,279:1850~1851

[8] 朱立新,周国华,任天祥等.浙江杭嘉湖平原区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5,4(3):172 ~180

[9] Larocque A C L, Rasmussen P E. An overview of trace metals in the environment, from mobilization to remediation. Environmental Geology, 1998,33(2/3):85~91

[10]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 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1 ~497

[11] 夏增禄.土壤环境容量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1986.4~93

[12] 夏增禄. 中国主要类型土壤若干重金属临界含量和环境容量区域分异的影响.土壤学报,1994,31(2):161~169

[13] 魏复盛,陈静生. 中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环境科学,1992,12(4):12~19

[14] 刘天齐,黄小林,邢连壁,耿其博.环境保护.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37 ~256

[15] Rasmussen P E, Goulding K W T, Brown J R et al. Long-term agroecosystem experiments: Assessing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and global change. Science,1998,282 (30):893~896

[16] Markus J A,McBratney A B. An urban soil study:heavy metals in Glebe, Australia. Aust J Soil Res, 1996,34:453 ~465

[17] Thornton I,Culbard E,Moorcroft S et al. Metals in urban sts and soils. J Envion Technol Lett, 1985,6:137~144

[18] Schreck P. Envirnmental impact of uncontrolled waste disposal in mining and instril areas in Central Germany. Envirnmental Geology,1998,35(1):66~72

[19] Kashulin N A, Ratkin M E,Dauvalter V A and Lukin A A. Impact of airborne pollution on the drainage area of subarctic lakes and fish. Chemosphere,2001,42:51~59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Pollution Origin of Mercury from Soils in Wuhan Area

Liu Hongying1, Zhang Decun2, Feng Xiaoming1, Chen Guoguang1, Guo Kunyi1

(1.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Nanjing 210016;2. Hube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Wuhan 430056)

Abstract: The content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tics of mercury form soils in the whole region and the typical pollution areas of Wuhan Area are studies by contrast with the Hg background of soils in Wuhan Area and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g average value of soils in Wuhan Area is 0. 107 mg/k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ercury pollution in the whole region, which acreage is 239. 3 km2,displays as zone-shaped and splinter-shaped surrounding city, formed the pollution areas surrounding the instrial park and old city zone within the city, and spread abroad. The high mercury background domains which acreage is nearly ten percent of the whole region distribute in Wuhan City Zone, Caidian District and G edian Town. The Mercury clear domains distribute in Huangpi District, Xinzhou District,Jiangxia District and the south of Caidian District. The soil parent rocks, mineral resources and soils themselves aren’ t enough to form mercury pollutions, artificial effect is decisive factor which results in mercury pollution.

Key words: Mercury;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Pollution origin; Soil; Wuhan area

㈡ 土壤类型及生态特征

3.1.1 土壤类型

海南岛东北部的土壤分类是根据《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工作分类暂行方案》及海南省第2次土壤普查成果《海南土壤》等有关资料,采用土类、亚类、土属三级划分的。

(1)土类:土类是在一定的生物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经过一个主导或几个相结合的成土过程产生了与其相适应的土壤属性的一群土壤。土类之间在性质上有明显的差异性,海南岛东北部的地带性土类有砖红壤、赤红壤、黄壤3个;非地带性土壤有水稻土、紫色土、新积土、火山灰土、石质土、风沙土、滨海盐土、酸性硫酸盐土8个。

(2)亚类:土壤亚类是土类范围内的进一步划分,是同一土类的不同发育阶段,在成土过程和剖面性态上互有差异。

海南岛东北部土壤土类、亚类见表3.1、图3.1。

表3.1 海南岛东北部土壤分类表

3.1.2 土壤生态特征

土壤的生态特征,受到母质、气候、地形、生物等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海南岛东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受西南、中部地形高和东、北部地形低的影响,土壤呈环带状围绕西南部山地分布。

东、北部近岸滨海阶地为近代海相沉积物(Qh),一般为滨海风沙土,成土年代短,受淋溶作用微弱,富铝化过程不明显;次环带为滨海平原、台地、丘陵,为第四纪海相沉积物(Qp2 b)、火山岩(Qpβ、N)、侵入岩(γ)等,是典型的地带性砖红壤;西南部中、低山地区,雨量多,湿度大,土壤含水量高,土壤类型为黄壤;水稻土分布于河流两岸和低洼地区,散布于海南岛东北部。

土壤的分布在海拔上呈现垂直分带性,垂直分布规律与自然地貌的分布规律相一致。800m以上为黄壤,400~800m之间为赤红壤,400~500m以下为砖红壤(见图3.2)。

图3.1 海南岛东北部土壤图

图3.2 海南岛东北部土壤生态剖面示意图

3.1.2.1 砖红壤

分布于海口、琼山、文昌、琼海、定安、屯昌、临高、澄迈、儋州、琼中等市县,分布面积9162km 2,占海南岛东北部面积的61%,是海南岛东北部的地带性土壤,成片分布。砖红壤所分布的区域,降水量1340~2000mm,年日照时间1900~2100h。地貌类型从滨海平原—台地—丘陵均有分布,海拔高度一般小于400~500m。

(1)玄武岩砖红壤:分布于海口、琼山、文昌、琼海、定安、澄迈、临高等市县玄武岩台地区,分布面积约900km 2。其成壤母岩为第四系更新统玄武岩和新近系上新统玄武岩。土体土层厚度较大,一般大于1m,属厚层(据土壤普查规定,土层大于80cm划为厚层,下同)。土壤颜色呈暗红色、暗红棕色至暗棕红色。土壤质地为中壤土至中粘土,土体多含铁锰结核。氮元素含量较高,铵态氮、全氮含量分别达23.298 ×10-6、0.080%,磷元素含量较缺乏,有效磷含量为3.5 ×10-6。玄武岩砖红壤分布于台地,植被以次生灌木草丛及人工林为主,如木麻黄、桉树、橡胶。土地利用已逐渐转向果林地,如种植荔枝、龙眼、杨桃、胡椒、香蕉等热带作物。

(2)浅海沉积物砖红壤:分布于文昌、琼山、海口、澄迈、临高的滨海平原、山前平原区。成土母质为第四纪浅海沉积物(Qp2b、Qp1x)。质地为沙土至沙壤土,含较多细沙粒,土层深厚、土壤颜色有红棕色、淡黄棕色、红灰色、灰白色。浅海沉积物砖红壤养分缺乏、质地轻、含沙量大,自然植被多为稀树灌丛或灌丛草地,人工植被为桉树林、木麻黄林、椰子林。农业土地利用为果菜种植,如西瓜、蔬菜等。

(3)花岗岩砖红壤:主要分布于文昌、琼海、定安、屯昌、琼中、儋州、白沙等市县的丘陵—中、低山地区。成土母质为花岗岩风化物。土层深厚,大多数厚于lm,富含石英沙粒,土壤质地为沙壤至壤土。土壤颜色为棕色、棕黄色至红棕色。土壤自然植被主要为稀树灌丛、灌木草丛,人工植被为橡胶林、胡椒等。

(4)砂页岩砖红壤:分布于文昌、琼山、定安、儋州等市县的丘陵、低山地区。砂页岩砖红壤的成土母质为砂页岩的风化物,土层深厚,厚度一般大于lm。土壤颜色为灰黄、淡棕色,土壤质地为沙壤土至轻壤土。养分含量中等。其自然植被为次生灌木林和草,人工植被为橡胶林等。

3.1.2.2 黄色砖红壤

分布于文昌、琼海、琼中、屯昌、定安、临高、澄迈等市县的丘陵地区,分布面积1854km 2。该区高温高湿,年降雨量1800~2400mm,土壤湿度较大,土体逐渐水化而使土色带黄。黄色砖红壤的成土母岩有玄武岩、浅海沉积物、花岗岩、砂页岩(包含砂岩、页岩、砾岩、变质岩)。不同成土母岩之间的黄色砖红壤的养分不同,以玄武岩黄色砖红壤的养分最高。

(1)玄武岩黄色砖红壤:分布于琼海市大路镇、定安县的南海农场及澄迈县的白莲镇,面积70km 2。土壤含较多的褐铁矿、铁矿,土壤颜色暗红、黄棕色。其自然植被为稀树灌丛,人工植被为橡胶、香蕉等。

(2)浅海沉积物黄色砖红壤:主要分布于琼海一带滨海平原。土壤质地以沙壤为主,颜色为灰黄、灰白色。其土壤养分与其他黄色砖红壤相比为最低,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7.363 ×10-6、7.3 ×10-6、21.9 ×10-6,有机质、腐殖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0.75%、0.375%、0.031%、0.0111%、0.348%。其自然植被为灌丛草地,主要分布人工植被,如桉树、木麻黄等。

(3)花岗岩黄色砖红壤:分布于琼海、琼中、定安、屯昌、澄迈等市县的丘陵地区。成土母质为花岗岩风化物,土层深厚,土体以粉质粘土为主,含较多石英沙粒。土壤颜色为黄灰色、棕黄色。其土壤养分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0.316 ×10-6、8.7 ×10-6、67.7 ×10-6。有机质、腐殖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1.06%、0.386%、0.051%、0.0285%、1.511%。与其他黄色砖红壤相比,其钾含量最高。其天然植被为稀树灌丛、常绿季雨林,人工植被为胡椒、橡胶等。

(4)砂页岩黄色砖红壤:分布于琼海西部、琼中、澄迈等市县的丘陵地区。土层深厚,土体含较多的砾石及石英沙粒。土壤颜色为黄棕、黄红色。其土壤养分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8.873 ×10-6、9.3 ×10-6、40.8 ×10-6。有机质、腐殖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1.13%、0.499%、0.056%、0.0297%、0.892%。养分含量中等。其天然植被为稀树灌丛、常绿季雨林等。人工植被为胡椒、橡胶等。

3.1.2.3 黄色赤红壤

分布于琼中县的低山地区,分布面积388km 2。年平均气温20℃,年降雨量2200mm,高湿多雨。土层深厚,土壤颜色为淡棕红或黄棕色,土壤质地黏重。黄色赤红壤养分含量中等,但K 元素含量较高,其缓效钾含量高达1086.5 ×10-6、全钾达2.250%。黄色赤红壤的成土母岩为花岗岩。其天然植被为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等热带雨林。

3.1.2.4 黄壤

分布于琼中县的鹦哥岭、万宁市的白石岭一带,分布面积120km 2。土壤所处地貌为中山地区,年降雨量大于2400mm,年平均气温22℃。成壤母岩为花岗岩和砂页岩,土层深厚。本次调查未采到黄壤的样品,据海南省第2次土壤普查的成果资料,黄壤的土体呈黄棕色或蜡黄色,物理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4.15%、0.211%、0.048%、2.08%。其天然植被为原始热带雨林、常绿季雨林。

3.1.2.5 冲积土

分布于南渡江、万泉河、文澜河的中、下游河流阶地、三角洲平原。分布面积129km 2。由河流冲积洪泛而引起。成土母质为玄武岩、花岗岩、砂页岩等,与河流上游的地质条件相关。土层深厚,土壤颜色为灰黄色。冲积土养分较为缺乏。其天然植被为矮草群落,人工植被为水稻、蔬菜等。

3.1.2.6 滨海风沙土

分布于东、北部滨海平原。分布面积305km 2。滨海风沙土的成土母质为第四纪沉积物(Qh),经潮汐波浪、风力的分选堆积作用而成。土层深厚,土壤质地为石英沙、粘粒、粉粒,土壤颜色为灰色、灰白色、灰褐色。滨海风沙土的养分贫乏,土壤瘦瘠,是碱性土壤。其植被为人工防护林、木麻黄。

3.1.2.7 基性岩火山灰土

分布于琼山区的永兴、十字路镇和定安县的翰林、龙门镇一带。分布面积437km 2。土壤颜色为棕色、暗棕色。土层薄,土体以黏性土为主,含玄武岩风化碎块。其成土母岩为第四纪玄武岩(Qpβ、Qh1s)。基性岩火山灰土养分较丰富,氮、磷、钾、有机质、腐殖质养分含量都较高,其有机质含量是所有土壤中最高的。其植被为果林、次生灌木、有刺灌丛等。

3.1.2.8 酸性紫色土

分布于西南部鹦哥岭、琼中县黎母山林场的低山地区。分布面积130km 2。土壤颜色为紫色或紫棕色,土层薄,土体含母岩风化碎块。土壤质地以黏性土为主。其成土母质为砂页岩风化物(K)。酸性紫色土土壤养分含量中等,但K元素含量较高,缓效钾含量405.0 ×10-6、全钾含量为1.590%。其天然植被为稀树灌木、草丛等。

3.1.2.9 火山灰石质土

分布于琼山区的石山、永兴、遵潭镇一带,分布面积124km 2。火山灰石质土的成土母岩为第四纪火山岩(Qh1s)。土层较薄,厚度一般小于10cm。土体含大量的石块和碎屑,土壤颜色为棕灰色。土壤的有机质、腐殖质、全氮、铵态氮含量较高,总的养分水平与其他土壤相比较高。其天然植被为稀树灌丛、有刺灌丛。

3.1.2.10 酸性硫酸盐土

分布于文昌市清澜湾的滩涂地带,分布面积4km 2。土壤颜色为灰黑色,土体以黏性土为主,含较多石英沙粒。土壤的缓效钾、有机质、腐殖质含较较高,其他养分缺乏。其植被为盐蒿、杂草等。

3.1.2.11 潴育型水稻土

分布于海口、琼山、文昌、琼海、定安、屯昌、澄迈、临高、琼中等市县低平处。分布面积1279km 2。土壤的有效磷、有机质含量较高。

3.1.2.12 淹育型水稻土

分布于海口、琼山、屯昌等地台地边缘高坡。分布面积15km 2。淹育型水稻土多为望天田。土壤颜色为灰色。据海南省第2次土壤普查成果,其养分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为1.67%、0.082%;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2 ×10-6、43.9 ×10-6。淹育型水稻土的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砂页岩、浅海沉积物、玄武岩。

3.1.2.13 渗育型水稻土

分布于琼山、文昌、澄迈、临高等市县区的台地、低坑地区。分布面积655km 2。渗育型水稻土的成土母质主要为浅海沉积物。土壤颜色为灰、灰褐色。其有效磷养分较高,其他养分含量较低。

3.1.2.14 潜育型水稻土

分布于琼山、澄迈、临高、琼海、屯昌等市县区的低洼处。分布面积114km 2。潜育型水稻土的有效磷、有机质、全钾、全氮养分含量较高。其他养分中等。

3.1.2.15 脱潜型水稻土

分布于琼山、文昌、琼海等市县区的蝶形低洼处。分布面积42km 2。其腐殖质含量较高。

3.1.2.16 漂洗型水稻土

分布于琼山、文昌、琼海等市县区的低丘坡脚阶地。分布面积74km 2。其养分含量中等,有效磷含量较高。

3.1.2.17 盐渍型水稻土

分布于海口市长流以西地区的沙堤部位。分布面积7km 2。盐渍型水稻土的成土母质为滨海沉积物或三角洲的冲积物(Qh)。据海南省第2次土壤普查的成果,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82%~2.92%,全氮0.046%~0.158%、速效钾37 ×10-6~127 ×10-6,土壤养分中等。土壤含有较多的氯化钠和硫酸盐,影响水稻等作物的正常生长,属低产田。

㈢ 东北土壤与南方土壤的区别是什么

朋友你好!下面我来为你回答:

由南到北土壤的颜色是不一样的。南方多为砖红色的土壤,中部多为浅褐色的土壤,到东北大平原就变成了肥沃的黑色土壤。这些不同的颜色是由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决定的。
我国南方的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西、福建、湖南、四川南部包括台湾等地,都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因此地表风化和成土作用十分活跃,风化壳遭到雨水极其强烈的分解和淋溶,使土壤处于脱盐和脱硅过程。象二氧化硅就很容易被淋失,只有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等物质流动性小,在土层中逐渐累积起来。由于土体受铁质氧化物的影响,土壤颜色便以红色为主;土壤呈酸性我国南方的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西、福建、湖南、四川南部包括台湾等地,都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因此地表风化和成土作用十分活跃,风化壳遭到雨水极其强烈的分解和淋溶,使土壤处于脱盐和脱硅过程。象二氧化硅就很容易被淋失,只有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等物质流动性小,在土层中逐渐累积起来。由于土体受铁质氧化物的影响,土壤颜色便以红色为主;土壤呈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低,盐基严重淋失,养分不高,土地贫瘠。但这些地区雨水丰沛,热量充足,是发展热带、亚热带作物和热带经济林果的好场所。
相反,我国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处温带,气候温和干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相对较弱,土壤处于弱淋溶状态。地表风化壳在风化成土过程中,一些易溶性物质如氯、硫、钠、钾等大部分可被淋洗掉,而较难溶的硅、铁、铝等氢化物在风化壳中基本不发生移动。风化壳中的标志元素是碱土金属——钙,它在与植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碳酸结合成碳酸钙,在弱淋溶作用下,碳酸钙向下淀积,形成各种形式的碳酸钙聚积层。
在人类开发前,这些地区的草原植物每年可给土壤提供每亩几百公斤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中含氮素和灰分元素,由于水热条件的限制,土壤中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较矿质化过程更快,这便有利于腐殖质在土壤中的积累,于是便发育成深色的黑钙土。
这种土壤有机质丰富,肥力高,而且土壤中含有丰富的胡敏酸胶体,又有钙的凝结作用,加上草本植物强大根系的作用,使土层形成极好的团粒结构,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希望我的回答令你满意!
(本回答个性拥有,请勿复制)

㈣ 湖北省地质地貌分析

一.地质
湖北位于秦岭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的接触带上。荆山、大洪山以北主要属秦岭褶皱系的武当—淮阳隆起带,省境北部武当山、桐柏山、大洪山和大别山形成的地质基础,其西北部与渝陕二省交界处主要属大巴山褶皱带,构成了鄂西北的大巴山和荆山,这两个构造单元都属于古生代构造带。荆山、大洪山以南,自西而东分属于上扬子台褶带和下扬子台褶带,都是燕山运动形成的地台盖层褶皱带。前者是鄂西的武陵山、巫山形成的地质基础,其地质发育与贵州高原大体一致;后者是鄂东南幕阜山脉形成的基础,与赣北、皖南山地连成一体,连绵横亘于长江南岸。江汉断拗镶嵌于上、下扬子二台地褶带之间,是白垩纪以来的陆相断陷盆地,后经长江、汉水合力冲积成为江汉平原。
鄂西地区
1.鄂西北山区以中、低山为主,谷深坡陡,神农顶高程3105.4m,为华中第一峰;北部以元古界区域变质岩地层为主,南部以古生界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地层为主。
2.鄂西南山区以中山为主,坡陡谷深;地层从古生界—中生界皆有出露,以沉积岩建造为主,主要为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溶蚀强烈。
三峡库区以中山为主,以深切峡谷为特征;地层从元古界—中生界皆有出露,以沉积岩建造为主,主要为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红色碎屑岩等,溶蚀强烈,夷陵黄陵背斜有扬子期中酸性岩侵入。
鄂东南地区
1.黄石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相对高差100~500m;地层从古生界—新生界皆有出露,以沉积岩建造为主,主要为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溶蚀强烈,伴有燕山期中酸性岩侵入,形成丰富的金属矿藏。
2.北部的蔡甸区、江夏区、嘉鱼县以丘岗、平原地貌,地形起伏较小;以古生界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地层为主,大部被粘性土层覆盖,少量露头,隐伏岩溶发育。武汉、鄂州、咸宁、赤壁以丘岗为主,地形起伏相对较小;以古生界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地层为主,多上覆粘性土层,隐伏岩溶发育,鄂州东部有中酸性岩侵入。
3.南部边缘幕阜山北麓(通山、崇阳、通城)以低山、丘陵为主,河谷切割较深,坡度较陡;通山、崇阳以古生界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地层为主,通城县为燕山期花岗岩侵入区,风化砂层较厚。

鄂东北地区
1.大别山区的麻城市、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黄梅县以低山丘陵为主,河谷切割较深,坡度较陡,武穴市、黄梅县过渡为岗地平原;基岩以元古界、太古界深变质火山岩、片麻岩为主,多有前寒武超基性岩零星出露和燕山期酸性岩成片出露,风化砂层较厚,武穴市、黄梅县大部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覆盖。大别山南麓(英山、罗田)以中、低山为主,河谷切割深,坡度陡;基岩以元古界、太古界深变质火山岩、片麻岩为主,风化砂层较厚。
2.中部地区(黄陂区、新洲区、安陆市、孝昌县、云梦县、黄州区、团风县、红安县)以平原丘岗地貌为主,地形起伏不大,以第四系老粘土和元古界变质岩为主。

鄂中地区
1.大洪山及周边地区以低山、丘陵、平原皆有分布,汉江夹道从其中部通过;地层以古生界和中生界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陆相碎屑岩为主,汉江夹道上覆有松散堆积层。
2.江汉平原遍布第四系松散堆积层。江汉平原西缘山前地带(宜昌市、宜都市、松滋市)以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地貌依坡梯次而降,地形起伏由大到小;地层也由古生界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地层逐次向中生界陆相碎屑岩地层、第四系松散堆积层过渡。

鄂北岗地
桐柏山区的曾都区、广水市、大悟县以低山丘陵为主,桐柏山与大洪山之间地形起伏相对较小;地层以元古界变质岩为主,有前寒武基性岩和燕山期酸性岩侵入,桐柏山与大洪山之间多白垩系陆相碎屑岩覆盖。地形开阔平缓,以第四系老粘土和一般粘性土为主。

二.地貌
湖北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根据海拔高度、形态特征,全省地貌可划分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4种类型。其中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44.38%,丘陵和岗地分别占22.59%和13.16%,平原湖区占19.87%。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全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荆山、大巴山、武当山、桐柏山、大洪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省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湖北土地结构大体是"七山一水两分田",地势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略呈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不完整盆地。全省土壤分可分为11个土类,土属137个,土种455个。

㈤ 土壤地质单位的建立

1.土壤地质单位的内涵

土壤地质单位是指土壤属性及地质背景相同或相似的一类农业地质体。据地学特征对成土母质进行合理的分类,是建立土壤地质单位的关键。考虑到同一成土母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土壤类型和性质不同,为与土壤学和农业系统的衔接和交流,便于农业地质背景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土壤地质单位划分遵循地学意义上的成土母质分类与土壤学中土壤亚类相结合的原则。据此建立的土壤地质单位,能较好地反映土壤属性,其精度大致相当于土属,但较后者赋予了更多的地学内涵。

2.土壤地质单位的意义

1)据传统的学科分工,土壤圈属于农学研究范畴,而地学研究侧重于岩石圈,地学工作者在收集、分析各类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能较准确地厘定各类岩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化学组成、沉积环境等特征参数及其空间分布,取得高精度的成土母质分类及其空间分布,从而为土壤学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2)土属是土壤发生学分类的一个级别,反映了区域均匀性因素(如气候植物条件)控制下的局部性成土因素变异,其中成土母质或母岩类型是导致这种变异并进一步决定地形地貌、侵蚀程度、盐分组成与水文地质分异的关键因素。土系是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分类单元,是指发育在相同母质上、具有类似剖面土层排列及性态特征相似的一组土壤实体。由此可见,土壤地质单位与土属、土系具有内在含义上的本质相似性,但土壤地质单位在成土母质或母岩的研究精度方面大大超过土属、土系,并可作为土属、土系划分的参考依据,这是对土壤学研究、土壤分类的贡献;并且土壤地质单位更加突出了地质背景的作用,对于农业区划、种植业结构调整具有独到的应用服务功能。

3.浙江省成土母质的地学分类

(1)分类原则

据成土母质赋予的土壤性质差异(需排除气候、地形、生物等因素),综合考虑岩性、沉积环境、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元素组成等诸因素对土壤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划分母质类型。

(2)分类依据

成土母质分类以影响土壤性质最大的地表风化壳(0~1.5m)为主要对象,山地丘陵区与平原区的分类依据有所差别。

1)山地丘陵区。在山地丘陵区,母岩的结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对成土母质、土壤的影响最大,地球化学特征在母岩、母质、土壤三者间具有较大的承袭性,并决定着岩石的矿物组成、风化速率;结构构造对岩石抗风化能力、土壤厚度、抗侵蚀性和质地亦有较大影响,如花岗岩与酸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近,但土壤性状却相去甚远,即缘于岩石结构构造的差别。因此,山地丘陵区成土母质分类的主要依据是母岩的结构构造和地球化学性质。在划分过程中,考虑到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程度,尚需对各种岩石类型作相应的归纳,如本次分类原则上将侵入岩与火山岩分开,但中、基性侵入岩(闪长岩、辉长岩等)与中、基性火山岩(安山岩、玄武岩等)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结构构造亦相近,故归为一类。

2)平原区。平原区为运积母质堆积区,沉积物一般已经较长距离搬运,地球化学专属性不明显,成土母质分类的主要依据是沉积环境(即沉积相)和结构构造。沉积环境是首要考虑因素,因其不仅决定了沉积物的结构构造,还对沉积物的矿物组成、水文地质条件等有重要影响,如湖沼相粘土较湖相粘土更富有机质、地下水位一般也较高。

(3)命名与表示方法

成土母质命名原则上以岩石大类名称加上后缀“风化物”即可,如“酸性火山岩类风化物”;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则采用“沉积环境+岩性”的命名方法,如“滨海相粉砂淤泥”、“牛轭湖相泥”等。成土母质表示方法原则上以各类成土母质的英文首字母大写作为代号,如在该类母质中尚细分有小类,则用阿拉伯数字序号1、2、3……下标以示区别,如“河流相沉积物”表示为“River”的缩写“R”,内部的河漫滩相则为“R2”。遇2类母质英文首字母相同,则其中一个取前2个英文字母,第二个英文字母为小写,如“湖相沉积物”表示为“La”。此外,“中更新世红土”、“晚更新世红土”、“洪冲积物”则分别表示为“Q2”、“Q3”、“Q4”。

(4)浙江省成土母质类型

浙江省成土母质分类见表3-1。该分类系统主要适用于中小比例尺(1:25万—1:50万)的调查研究,其与浙江省第二次土壤普查中母质分类方案(浙江省土壤普查办公室,1994)的异同点说明如下。

1)全新世成因类型中残坡积、残积、坡积、坡洪积均不再细分,将其作为基岩的原地或半原地风化物处理,统称为成土母岩风化物。因工作精度所限,在洪积、冲洪积物里不再区分各类再积物的原岩(土)。

2)对碎屑岩类风化物的划分比《浙江土壤》(1994)及《浙江省土系概论》(2003)中成土母质的划分要细,后者将砂(砾)岩、石英砂岩与细粒花岗岩、石英含量较高的凝灰岩归为一类。据地学特征,上述四者的结构构造和地球化学性质均有较大差异,有单独归类的必要;本省的硅质岩类富磷、碳,不易风化,植被特征相似,列为一类进行研究;此外,炭质页岩、钙质泥(页)岩,因分布零星,图面无法表示,不作为岩类单独列出,但对其成土属性进行了总结。

3)碳酸盐岩类的分类方案与《浙江土壤》(1994)差别较大,后者将石灰(岩)土分为黑色石灰(岩)土和棕色石灰(岩)土两大亚类,黑色石灰(岩)土中的黑油泥是特定成土化学过程的产物,不在母质划分考虑之列;而炭质黑泥土的特定母质为“炭质灰岩”,所谓“炭质灰岩”可能系泥质灰岩内部炭质泥岩夹层的讹传,基于地学成因,很难形成“炭质灰岩”,浙江寒武纪地层中也没有“炭质灰岩”这一岩类,因分布零星,图面无法表达,本分类方案将其归入泥质灰岩类。

4)紫色碎屑岩类风化物的划分比《浙江土壤》(1994)要细,后者仅据钙质含量分为石灰性与非石灰性2类,没有考虑碎屑物的结构、粒度、土壤的质地,本分类方案据此进一步划分为泥岩、砂岩2类,建立的土壤地质单位与“紫砂土、紫泥土”等土种相当。

5)花岗岩类特指酸性、中酸性花岗岩类,包括具斑状、似斑状结构的浅成、超浅成侵入体(如花岗斑岩、石英正长斑岩等)及少量碱性、偏碱性花岗岩类;据碎屑物粒度分为中粗粒花岗岩类风化物与细粒花岗岩类风化物2类。中性、基性侵入岩的矿物粒度一般较细,结构与中性、基性火山岩相近,归为一类。

表3-1 浙江省成土母质类型及主要土壤地质单位编图单元

续表

续表

6)酸性火山岩类包括酸性火山碎屑岩和熔岩。中酸性火山岩类指英安质、英安流纹质火山岩,其与酸性火山岩虽然常量元素含量相近,但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差异,并在土壤和植被中反映明显,有必要单独归类研究;富晶屑凝灰岩类特指产于高坞组中的晶屑熔结凝灰岩、凝灰熔岩等,地球化学特征与酸性火山岩相近,因其碎屑组分含量高、粒度粗,岩石结构与花岗岩类类似,风化地貌、风化层厚度与酸性火山岩截然有别。中性岩类、基性岩类分别包括中、基性火山岩与侵入岩。“酸性”、“中酸性”、“中性”、“基性”主要据SiO2含量“>72%”、“62%~72%”“52%~62%”“<52%”划定;“富晶屑凝灰岩类”晶屑含量一般>25%。

7)对平原区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首先据成因分类,在各类成因内部据碎屑物结构构造做进一步划分,但不再考虑各种微沉积相的差异,如将边滩、心滩均归入河道相。

4.土壤地质单位研究

(1)命名规则

土壤地质单位的命名据建立原则采取“成土母质名称+土壤亚类名称”的方法,如“泥页岩类黄红壤”、“滨海相粉砂淤泥潮土”。土壤地质单位的表示方法亦应反映出成土母质与土壤亚类2方面的信息,将各类成土母质代号与相应的土壤亚类英文首字母相结合即为该类土壤地质单位的代号,如“河漫滩相淹育水稻土”表示为“R2P”,其中“R2”为河漫滩相沉积物的图示符号,“P”取自淹育水稻土英文“Perco genic paddy soil”的首字母;遇2个土壤亚类英文首字母相同,则将其中一个取前2个英文字母,第二个英文字母为小写,如脱潜水稻土与酸性粗骨土的英文首字母均为“D”,将后者表示为“Dy”。

(2)研究内容

土壤地质单位的主要研究内容由岩石(包含第四纪松散堆积物)、母质和土壤3部分组成,其中岩石的研究内容有:层位、时代、地理分布、面积,具体岩石类型、颜色、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地形地貌,沉积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等;母质研究内容:颜色、厚度、结构、矿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等;土壤研究内容:颜色、厚度、土体构型、质地、有益或有害元素含量(全量与有效态)、pH值、抗侵蚀能力、适种性和大致对应的土属、土种等。

(3)研究方法

土壤地质单位的研究方法以资料收集、整理为主,野外调查为辅助,即在综合已有的各类地质、土壤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与特定土属、土系的对比,确定研究重点进行解剖。野外调查的主要手段是测制土壤地质剖面。

资料收集是本项工作的重点与基础,通过对历年来各项区域性调查资料的综合,总结各类岩石的空间分布及其主要属性,确定本区的成土母质分类系统,并将其与农业部门的土壤资料相结合,建立土壤地质单位。在此基础上,选择主要土壤地质单位布置剖面,通过系统的分层、采样及综合研究,进行解剖。本次工作所收集的主要资料有:全省1:20万数字地质图及相应的区调报告(1965~1980年,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已完成的1:5万、1:25万地质图及区调报告(截至2003年,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浙江省地质调查院),《浙江省区域地层岩石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参数研究报告》及分析测试数据,本院已收集到的钻孔资料等;农业部门的《浙江省土壤图》(1992年)、《浙江土壤》、《浙江省土系概论》等。

㈥  土壤因子及其环境地质问题

土壤是覆盖在地球陆地上最表层的松散泥土,是动物和植物体休养生息的地方,没有土壤就没有植物,没有植物也就没有动物和人类。土壤是农林牧生产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的衣食之源,是人类生存之本。人类应科学地利用土壤资源,不仅要考虑眼前利益,更要考虑长远利益。由此看来,土壤在生态地质环境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因子。下面结合三江平原土壤的分布情况,着重阐述三江平原土壤形成的特点、分布规律、土壤类型及其数量和质量、土壤利用及存在的问题等。

一、土壤形成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一)土壤形成的主要特征

土壤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地形、母质和植被等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三江平原土壤形成的主要特点是,土壤普遍受到潜育化作用的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过程以沼泽化过程和草甸化过程为主。从各土壤类型的面积上看,沼泽和沼泽化土壤类型占55%,其他土壤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潜育化作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前所述,三江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夏秋降雨集中,冬季严寒漫长。地形平坦,地面坡降小,地表普遍为粘土性沉积物,透水性极差;草甸和沼泽化植被丛生等种种原因致使地表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土壤水分过饱和,形成了还原环境,促使潜育化作用发展。

(二)土壤分布的一般规律

各土壤类型的分布不但随地形、母质、植被的变化而异,而且在不同的区域中也有不同的组合。

生长杨、柞等林木的残丘,发育山地棕壤;生长榛柴、胡枝子、五花的山麓坡地和漫岗发育为黑土,堆积着以粘土、砂质粘土为主的静水植物的河流阶地和高低漫滩地,有的生长杨、桦,有的生长赤杨、丛桦等及灌木和杂草类,有的生长小叶樟,其下发育为不同亚类的白浆土。河流两岸的漫滩地上面生长小叶樟、杂类草等草甸植被,其下发育为草甸土。在以苔草类喜湿植物为主的河漫滩和阶地上的封闭洼地内,多发育为沼泽土。

从区域上看,浓江、别拉洪河流域,主要分布着各类白浆土和沼泽土。只有乌苏里江、松花江和黑龙江沿岸才可见到草甸土和潜育草甸土,并有散布在上述土壤类型中的山地棕壤和砂质棕壤。

绥滨和萝北县以草甸土和潜育草甸土为主,西部近山区有棕壤和白浆土,平原上也有零星砂质棕壤和草甸棕壤,只有水城子一片为沼泽土。

桦川和集贤县主要分布着黑土和草甸土两类土壤。而富锦、宝清、饶河县内的挠力河流域则各种土壤齐备,随地形、母质、植被的变化呈有规律的分布。

二、土壤的类型、数量和质量

(一)土壤类型及其数量三江平原的土壤类型及其面积见表6-14。

表6-14 土壤类型表

㈦ 谁能介绍一下黄陂县的一些资料呀

黄陂 开放分类: 地理、武汉、湖北 ‘陂’字有三种读音:bei,pi,po。念‘bei’时指‘陂塘’、‘陂池’:念‘ pi’时是专用于‘黄陂’(湖北黄陂):念‘po’时指‘陂陀’(不平坦)。 优越的发展条件 黄陂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厚的多种资源,完备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条件,优良的投资环境,是投资创业的一片热土,企业发展的成功摇篮。 区位优势独特。黄陂与武汉市中心城区一水相依,南部近30公里沿线五桥相连。全区近半国土面积已融入大武汉的经济繁荣圈,是武汉市外延扩张由南至北推进的唯一腹地。 各种资源丰厚。黄陂土地资源充足,是武汉市最大的土地资源储备地;旅游资源丰富,有距今年3500年历史的商代遗址盘龙城,被认证为“大武汉城市之根”。有花木兰故事得名的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川、木兰天池和国家级森林公园—素山寺,以及日、月、星湖等为主体的947平方公里的木兰生态旅游区,被誉为“武汉的后花园”。有宋代理学家程颐、程颢得名的鲁台“双凤亭”等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其中,木兰生态旅游区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优先投资项目,并同商代盘龙城遗址被列为武汉市“十五”重点开发项目;社会资源广博,黄陂有“无陂不成镇”之美誉,是湖北第一台乡、第二侨乡。 基础设施完备。水电设施网络化。全区建有水厂27座,容载比合理的变电站13座,完全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通讯设施现代化。实现了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无线寻呼、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区;交通设施立体化。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岱黄路、机场路、黄土路、汉施路、川龙大道、巨龙大道、318国道、市外环线等四通八达,公路运输畅达。京广线、京九京广武麻连络线、阳逻电厂铁路专用线等境内交错,铁路运输快捷。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坐落区内,空运条件优厚。境内滠水河与府河、长江航运相连,水运优势明显。 优厚的产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黄陂区不断扩大开放,着力营造优质的投资环境,积极鼓励国内外客商投资,全区经济实现了持续、健快速发展。2004年,全区实现本区生产总值160亿元。到目前,共引进各类项目(企业)612个,引进资金总额近59亿元。全区以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建筑建材业、服装产业、冶金化工、医药产业、农产品及轻工食品加工等为主体的工业格局已经形成。以工程农业、高新技术农业为主体的现代化农业正在向纵深推进。以木兰生态旅游为主体的旅游业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引进、开发和建设,黄陂已形成由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和天河航空城等构成的南部经济发展带、中部前川卫星城区和北部木兰生态旅游区,“一带两区”三大强势板块的开放引进接收载体。目前,这里客商纷至沓来,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开发建设热火朝天,联动互惠效应形成,发展商机如珠诱人。 根据市委、市政府“南突北扩”和打造武汉国际航空物流港新城及发展临空产业的战略,“十五”期间,黄陂区的发展思路是:强力推进第二产业发展,带动第一产业提高,促进第三产业兴起。重点接纳和发展的投资领域为: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建筑建材业、服装产业、冶金化工、医药产业、农产品及轻工食品加工、文化旅游业、城市基础设施及物流业。 优质的创业环境 黄陂区坚持实施“项目兴区、项目活区、项目强区”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环境的创新力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招商、安商、活商、亲商的运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鼓励国内外客商来黄陂投资兴业的政策机制和对投资客商实行了时间从快,手续从简,赋税从轻,服务从优的“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对外的服务机制。与此同时,在全区深入开展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实践行活动,调动了全区人民支持招商、参与招商、服务招商的积极性,亲商意识和诚信意识不断得到加强,为客商创造了优质宽松的投资环境。 水利资源 黄陂区处于江汉河湖水网的边缘地带,境内河流湖泊纵横交织,水利资源丰富。全区共有大小河流31条,河流总流长708.72公里,流域面积3504.3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滠水、界河、府河和注入北湖的五条河流,多为南北流向。其中滠水河是区内最长河流,源于大别山南麓大悟县境内,从北向南纵贯黄陂汇入长江,境内流程90.71公里。全区有水库89座,其中大、中型水库7座:夏家寺、梅店、院基寺、泥河、矿山、巴山寨、三姑井,总承雨面积573平方公里,总库容量7157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4388万立方米,正常蓄水面积10.22万亩,灌溉面积68.31万亩。主要湖泊有武湖(180平方公里)、童家湖(48平方公里)、后湖(12.9平方公里)、西湖(9.24平方公里)、什仔湖(2.5平方公里),湖泊总面积252.64平方公里,承雨面积1243.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0.9亿立方米。 南部平原湖区先后进行了汉北河下游改道、滠水下游改道、围垦灭螺等大型水利工程。先后建成武湖、后湖、四联垸、什仔湖泵站。北部和中部低山丘陵地带,对水库设施进行了整修加固,扩宽延伸夏家寺、梅院泥、矿巴三大灌溉系统的联结渠道,使全区形成河湖相通,库渠相连,北蓄南排的水利体系。总蓄水能力达96351万立方米,控水面积1281.5平方公里,有效水量52766万立方米。 境内地下水储量2.2亿立方米,分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3种主要类型。地下水温17—24℃,矿化度低于淡水,适宜农作物灌溉。北部还有断裂循环型地下热水。 自然地理 黄陂区位于湖北省东部偏北,武汉市北部,地跨东径114°09′—114°37′,北纬30°40′—31°22′。东与红安县、新州区接壤,西隔小悟山、界河与孝感市毗连,南抵府河与武汉市城区相望,北与大悟县交界。区境南北最大纵距10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5公里,境域周长273.5公里。国土总面积2261平方公里。 区境北依大别山南麓,南临长江,整个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逐渐倾斜。形成西北低山区,东北丘陵区、中部岗状平原区和南部滨湖平原区4级阶梯。西北低山区海拔150—180米,全区最高点双峰尖873.7米。东北丘陵区海拔50—150米。中部岗状平原区海拔30—50米。南部滨湖平原区海拔20—30米,最低处为16.5米。全境有滠水、界河及北湖三大水系和由5个主要湖泊构成的自然水系。地貌特征构成全境“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的格局。 黄陂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无霜期255天。年均日照时数约1540—2180小时。由于地形复杂,各地日照时数及百分率有差异,山地阴阳坡的差异比较明显,但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年均降水量在1000—1200毫米之间,雨量分布的时空差异较大,洪涝干旱时有发生,对全区工农业生产影响严重。 境内平均气温为15.7℃—16.4℃。一年中,以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2.4℃—3.2℃;7月最高,日平均气温28.4℃,有的年份出现在8月。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5℃,极端最高气温为40.7℃。 矿产资源 已初步探明可资利用的矿产资源有金矿、铜矿、磷锰矿、白云岩、河砂、红砂、高岭土、石英砂岩、石英岩、砾卵石、浅粒岩、绿片岩、石英绢云母片岩、萤石、辉绿岩、玄武岩、花岗岩及矿泉水等二十余种。 金矿分布石门、塔耳及蔡店三地,属小规模金矿。除石门尚未开采外,塔耳、蔡店两地均因资金紧缺,开采一年多后停采停炼。铜矿分布在李集、长轩岭、蔡店三地,铜的品位为0.75—3.96%之间,属小型矿。磷锰矿系小型矿床规模,磷的工业储量92万吨,锰的工业储量70万吨。白云岩3.56亿立方米,年开采量45万吨左右。河砂累计开采量在1亿吨左右,尚未开采地段及储量已不太多。红砂总储量在300万吨以上。石英砂岩的地质储量在1亿立方米左右,石英岩地质储量250万吨,年开采量3万吨。花岗岩地质储量5亿立方米,已开始少量开采和加工。绿片岩1亿立方米,高岭土总储量220万吨。

㈧ 什么部门可以土壤检测

地质可以检测土壤,中国地质调查局为国土资源部直属的副部级事业单位,根据国内家国土资源调查规划,容负责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基础信息资料,并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
中国地质调查局是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和信息服务机构,是拥有专业化地质调查队伍的事业实体,是国家地质基础信息资料等公益性产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是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的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者,通过地质调查、地学科技创新和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㈨ 北方地区的土壤是什么

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也有高原和山地。

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位于长内白山和大兴安岭容、小兴安岭之间,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土壤为肥力最好的黑土,被誉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华北平原位于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淮河以北,东面濒临海洋。华北平原是地质历史时期黄河、海河所挟带的泥沙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平原,土壤为黄土。

(9)黄陂东北部地质是什么士壤扩展阅读;

北方地区的特点

1、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民族众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中国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

2、中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各地区差别很大,大致是沿海多于内陆,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山地中暖湿空气的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3、北方地区面积约占中国的20%,人口约占中国的40%,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居住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等。

4、北方因纬度较高,白昼又比较长,获得的光热相对增多,缩短了与南方的气温差距,因而中国中国普遍高温。

㈩ 东北土壤与南方土壤的区别

朋友你好!下面我来为你回答: 由南到北土壤的颜色是不一样的。南方多为砖红色的土壤,中部多为浅褐色的土壤,到东北大平原就变成了肥沃的黑色土壤。这些不同的颜色是由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决定的。
我国南方的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西、福建、湖南、四川南部包括台湾等地,都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因此地表风化和成土作用十分活跃,风化壳遭到雨水极其强烈的分解和淋溶,使土壤处于脱盐和脱硅过程。象二氧化硅就很容易被淋失,只有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等物质流动性小,在土层中逐渐累积起来。由于土体受铁质氧化物的影响,土壤颜色便以红色为主;土壤呈酸性我国南方的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西、福建、湖南、四川南部包括台湾等地,都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因此地表风化和成土作用十分活跃,风化壳遭到雨水极其强烈的分解和淋溶,使土壤处于脱盐和脱硅过程。象二氧化硅就很容易被淋失,只有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等物质流动性小,在土层中逐渐累积起来。由于土体受铁质氧化物的影响,土壤颜色便以红色为主;土壤呈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低,盐基严重淋失,养分不高,土地贫瘠。但这些地区雨水丰沛,热量充足,是发展热带、亚热带作物和热带经济林果的好场所。相反,我国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处温带,气候温和干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相对较弱,土壤处于弱淋溶状态。地表风化壳在风化成土过程中,一些易溶性物质如氯、硫、钠、钾等大部分可被淋洗掉,而较难溶的硅、铁、铝等氢化物在风化壳中基本不发生移动。风化壳中的标志元素是碱土金属——钙,它在与植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碳酸结合成碳酸钙,在弱淋溶作用下,碳酸钙向下淀积,形成各种形式的碳酸钙聚积层。在人类开发前,这些地区的草原植物每年可给土壤提供每亩几百公斤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中含氮素和灰分元素,由于水热条件的限制,土壤中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较矿质化过程更快,这便有利于腐殖质在土壤中的积累,于是便发育成深色的黑钙土。这种土壤有机质丰富,肥力高,而且土壤中含有丰富的胡敏酸胶体,又有钙的凝结作用,加上草本植物强大根系的作用,使土层形成极好的团粒结构,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希望我的回答令你满意! (本回答个性拥有,请勿复制)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