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D
⑵ 什么是地质分界线
地质分界线是不同来地质源体和地质现象之间的界线,即地层、岩体、矿体等的分界面和断层面同地表或某一剖面的交线。它是一个地质的概念,划分和确定地质界线,是地质填图或有关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地质图上所填绘的地质界线,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轮廓。
等高线是以海拔划分的,即相同海拔点的联线。
地质界线与海拔没有关系。等高线一定是闭合的,而地质界线中地层、岩体、矿体等的分界线是闭合的,断层界线则未必是闭合的。
⑶ 请问图片中的是什么地质现象风化石恐龙蛋矿石
看看是不是一窝,目测有点像恐龙蛋,因为有明显分成,希望帮助到您
⑷ 读某区域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
(1)根据图中注记,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该处为背斜;甲地区石灰岩广布,属于典型的喀回斯特地貌,形成的答主要地质作用是外力侵蚀(溶蚀)作用.
(2)丁处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据图判断,该地吸引游人的自然景观可能是喀斯特地貌.
(3)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建水库及大坝,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应该建在A处,水库宜建在口袋形的洼地,大坝应建在狭窄出口处,且水可以顺流至甲地,在B地建水库可能淹没甲镇.
故答案为:(1)背斜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外力侵蚀(溶蚀)作用
(2)喀斯特地貌
(3)A处 水库宜建在口袋形的洼地,大坝应建在狭窄出口处,且水可以顺流至甲地,在B地建水库可能淹没甲镇
⑸ 地质成图情况是什么意思
地质图是将来沉积岩层、火源成岩体、地质构造等的形成时代和相关等各种地质体、地质现象,用一定图例表示在某种比例尺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是表示地壳表层岩相、岩性、地层年代、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矿产分布等的地图的总称。
根据野外调查路线、观测点的距离,调查精度的比例尺划分为小(1/50万及其以小)、中(1/25~1/20万)、大比例尺(1/5万及其以大)地质图。依据内容分为:基岩地质图、地质矿产图、岩性-岩相分布图、构造地质图、矿产图、第四纪地质图、古地理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和环境地质图等。
地质界线、构造线、矿产和地理底图等要素的标示精度,投影方法的准确性是衡量地质图成图效果的主要考核指标。我国对不同比例尺、不同地质图类别的成图方法技术都有具体的规范要求。
⑹ 这张图是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现象
1.风化作用:两种抄岩石岩性不同,抗风化能力不同,则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2.冰川沉积:可能是冰川搬运巨石,消融后沉积下来的
3.构造作用:二者接触界面上可能发育断层面,或者是一个大型的逆冲推覆构造,被风化剥蚀后遗留的,像飞来峰等。
⑺ 板块学说不能解释什么地质现象
首先,研究一下板块假说产生的环境条件:
板块学说是建立在今天的海陆结构(或世界地回图)和其他地学理论基础答之上的学术体系。由于其它学术的谬误、种类繁多和相互抵触,导致板块学说无统一的理论性和系统性。
所以,板块学术不能解释的地质现象多着呢!
比如说:
1,板块论无法解释海陆的产生、相互转化和消失过程。
原因:如果板块论解释了海陆的产生、相互转化和消失过程,是板块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板块区域图属于平面几何图形,永远无法揭示地壳运动过程中的地壳运动层次关系。
3,板块区域图的建立,只能说明《板块论》解释地壳运动的时候,地壳只能撞来撞击,原地踏步。
4,板块区域图的建立,永运无法揭示板内地质的登陆形成过程。
因为:板块,板块,就是铁板一块;不是铁板一块,就不叫板块。
5,无法恢复古大陆的海陆结构和无法解释古大陆的分裂过程。
因为:《板块论》是固定论的代名词。
6,无法揭示地壳运动形式、地壳运动通史和地壳运动规律。
因为:《板块论》预示着今天海陆结构的永恒性,不相信地壳运动过程中,地壳的变动。等等,等等。
(中文博大精深,用辞有讲究。至从《板块论》传入华夏,中文也染上了猪瘟!)
⑻ 请帮忙解释下这两张图是什么地质现象。谢谢!
第一张图不清楚呀,感觉左边是陡崖,底下是碎石,应该是岩崩产生的倒石堆(重力地貌)吧。
第二张图上面看起来有冰川痕迹,很像是冰川移动产生的中碛。
⑼ 什么叫地质边路图
地质图是将沉积岩层、火成岩体、地质构造等的形成时代和相关等各种地质体、地质现象,用一定图例表示在某种比例尺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是表示地壳表层岩相、岩性、地层年代、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矿产分布等的地图的总称。
地质图的绘制始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英国地质学家威廉 史密斯。史密斯于1794年在巴斯和新卡斯尔之间旅行时,发现南英格兰地层的层序适用于整个英格兰。由此便决定要绘制全英格兰的地质图,并开始为这一目的陆续地收集资料。大约在1801年前后,他完成了英格兰、威尔士地层分布的一般地质图。史密斯地质图的编制,首先在标准地区确定地层层序;然后,注意这些地层中含有的化石的特征,并确定自古到今的差异,将其作为标准化石对其他地层进行不考虑岩性的对比。史密斯之后随着时代的前进、地质学的发展,地质图的编制越来越精确,表现的内容也逐渐增多。1878年在巴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地质学会议上,开始讨论有关地质图的问题,1881年通过了俄国A.II.卡尔宾斯基提出的地质图图例,并逐渐发展成今天国际上通用的地质图图例系统。现在所说的地质图,也包括为某种特殊目的,着重表现某种地质现象的图件。1981年美国编成的1:750万的环境工程地质图,日本编成的1:20万基岩地质图,以及国际合作编成的1:500万各大洲地质图都是比较著名的地质图。
地质图的编制多以实测资料为基础,有一定的制图规范和标准。目前所使用的地层分级系统、表示地层年代的色标和符号,以及表示各类岩体的色标和代号,多是国际通用的。客观需要促使地质图向专门化、部门化方向发展。种类也越分越细,除普通基础性地质图外,还有第四纪地质图、大地构造图、岩相图、古地理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矿产分布图等。目前狭义的地质图多指基础性普通地质图。不同比例尺地质图,表示地层年代的界、系、统、组、层等的分级是不同的,比例尺愈大表示的层次愈细。在没有注明岩性的情况下,有时要与区域地层表配合使用,才能查明岩石的具体种类、性质及结构特点。各种实用性和分析性地质图,虽增加了专门用途所需要的直接性内容,但大多利用区域基础地质图派生编制。
⑽ 什么是地质图
1、什么是地质图?
它是一种图件,由一定符号、色谱和花纹等来表示地壳版某部分各种权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如,各种岩层,岩体、地质构造、矿产等的)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图件。
2、地质图的组成
(1)图名:取名主要依据图件所在地区、内容和特征等;
(2)比例尺: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内容越详细,如1:200,类型数字比例尺,线条比例尺;
(3)图例:是一些规定的符号和线谱、色谱。
(4)顺序:一般是地层、岩石构造和其它,其中地层从上到下,由新到老,从左到右,有新到老。岩体:从酸性到基性到超基性。
3、分类:
(1)根据内容:构造地质图、地质图、岩浆岩图、变质岩图、盆地分布图、矿床分布图,油气资源分布图、地球物理图等。
(2)根据形状:平面图、剖面图和柱状图。
A剖面图:一般形式,剖面线(按标高),方向,地质界线
B柱状图:一般交地质图时都需要附柱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