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钻探中怎么判断岩层中有没有水

地质钻探中怎么判断岩层中有没有水

发布时间: 2021-02-09 15:36:34

① 怎样的岩层才有地下水

含水层主要为泥岩互层。

地下水有以下五种不同的来源方式:

1、由地下岩石空专隙中的水汽凝结而成属,称为凝结水。

2、由大气降水或地表水渗入地下汇集而成,称为渗入水。

3、特殊地质条件下被埋藏在地层深处封闭构造中的水,称为封存水。

4、高温高压条件下,沉积物内部以液态或气态形式脱出的结合水,称为脱出水。

5、从熔岩中分离出来,进入岩石空隙中的水,称为初生水。

(1)地质钻探中怎么判断岩层中有没有水扩展阅读

砂岩为透水层,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形成叠置的多层互无水力联系的层间承压含水层,具向斜自流盆地储水构造特征,多数承压,少数自流。其单井水量大,水质较好,且水质不易受周围环境影响。是打井工程布置的主要对象。

含水层与隔水层是相辅相成的,可以把隔水层想象为一个盘子,盘子上面的含水层则是吸满水的海绵。如果盘子没了,海绵里的水就会因重力作用向下渗漏,所以含水层与隔水层对地下水的保存都非常重要。

② 地质学家利用钻探技术获取岩心的各种什么信息

岩性,矿物组成、密度等信息。

③ 怎么判断地质勘查中地下水的腐蚀性

测试水的酸碱度。

④ 打井怎么判断地下有水

打井
定水源位置方法:
1、“撮箕地,找水最有利”。三面环山的撮箕地,地下水集中流向撮箕口,所以在撮箕口附近打井,出水量较多。
2、“两山夹一沟,沟岩有水流”。两山之间夹一沟谷,在河谷下游两岸的岩层中容易找到水源。
3、“两沟相交,泉水滔滔”。两沟交汇之处的山嘴下,可能有泉水流露,在这里打井,水源较为可靠。
4、“山嘴对山嘴,嘴下有好水”。两个山嘴相对、距离相近,两个山嘴之下地势平坦,在锁口之处打井,容易打出水来。
5、“两山夹孤山,常常水不干”。如果孤山底下的岩层,因岩性的局部变异而成为隔水层时,它就能阻滞地下水的流动,而在孤山的上游打井,便可以出水。
6、“两沟夹一嘴,下面有泉水”。两边山较长,中间有一短山,在中间山的山嘴处,若是上有透水层,下有不透水层,在倾向低处打井,就能出好水。
7、“大山低嘴下,打井挖泉水量大”。大山连接得很远,向一头倾没,在其倾没端适当地形之处的含水层中,可以找到地下水。
8、“山扭头,有水流”。因山扭头而造成的山湾低处,阻滞顺山流来的地下水,在含水层中富集,打井有水。
9、“凸山对凹山,好水在凹间”。一个山的形状向对面凸出来,另一个山的形状向里面凹进去,凸凹直接相对,在凹山低处水源很好,打井水量多。
10、“大山突一咀,打井多有水”。长山中间突出一条较短的山,在此山咀倾斜方向的低处打井,一般都能出水。
11、“湾对湾,水不干”。两个山湾正面相对,在湾的中间发现浸水或者好水植物出现,是山中积压水的表现,在这里打井,有好泉水。
12、“两山相接头,下有泉水流”。一般山与山之间缺乏常年流水,雨季可能在接头处排洪,枯季地下水可能在接头之处出露成泉。
13、“河漫滩上卵石多,地下潜水似暗河”。冬季河流虽然已经干涸,但是河漫滩下面有潜水流动,可以截流蓄水,打井取水。
汲水龙打井机设备配置、报价、工艺设计、项目建设等诸多问题,都可以为你解答,选打井机就选鹿邑县汲水龙机械厂的打井机,鹿邑县汲水龙机械厂感谢您的支持与信任!

⑤ 水文地质钻探中怎样确定含水层厚度

含水层厚度的确定

一、松散含水层厚度

第四系含水层的含水性比较均匀,其厚度根据地下水位、钻孔所揭露的松散岩层的颗粒组成以及岩性结构等,直接按钻孔揭露情况的编录资料来确定。
二、基岩含水层厚度

含水不均匀的基岩裂隙和岩溶含水层,其厚度的确定,一般是根据钻孔揭露的岩层裂隙、岩溶发育情况。钻孔需易水文地质观测和物探资料,以及必要时依据水文地质分层试验等资科结合成因和分布规律等,经综合分析研究确定。

(1)用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电测井及岩心水文地质编录资料,进行综合整理。按勘探剖面编制简易水文地质、电测井成果综合对比图。图中要包括以下内容:

各钻孔揭露的地层、岩性及换层深度或标高;

岩心采取率、冲洗液消耗量、岩石质量指标(即SQD指标)及电测井成果曲线;

岩心的线裂隙率、级岩溶率和较大溶洞的起止深度或标高;

钻孔水位观测成果曲线和水位发生突变、涌水、漏水段的起止深度或标高等。

综合研究分析上述成果,编制裂隙或岩溶含水层的富水性分带图,在此基础上确定裂隙或岩溶含水层的强、弱含水带的厚度。

(2)按裂隙或溶洞发育程度确定,一般采用如下指标衡量:

直线裂隙率小于3%的闭合状裂隙带,或虽然裂隙率大于3%但裂隙已被其它矿物如方解石、石英脉等所充填的裂隙带,均可视为相对隔水层。裂隙率大于3%以上的张性裂隙带,则可视为裂隙含水层。

溶洞发育程度,可采用岩溶率或岩溶能见率两个指标来衡量:

可用作图法编制矿区范围内岩溶率随深度的变化曲线或用反映溶洞发育与各种因索关系的溶洞投影图。从图上确定出岩溶率高、能见率也高的岩段为强含水带,次高岩段为弱含水带。

(3)进行过钻孔简易分段注(压)水试验的矿区,可用下列指标划分含水带:

单位吸水率q>0.001L/s.m为含水带;q<0.001L/s.m时可认为是相对隔水层。

(4)根据上述资料,结合研究矿区的风化裂隙、构造裂隙或破碎带、岩溶发育的基本规律,可以划分出比较可靠的含水层厚度。对于各钻孔含水带厚度变化很大,又难于形成统一含水层的情况,可很据各钻孔强弱含水带所控制的面积,取其面积加权平均值,分别定出强、弱含水层的厚度。

⑥ 钻探过程包括那几个程序在工程地质钻探作业中,钻进时遇到地下水怎么办

钻探全过程来包括测量放孔、机场平整源、搬家及施工准备、开孔、钻探取芯和原位试验、量测初见地下水位……达到预定深度停止施工、验收终孔、量测静止水位、复测钻孔坐标、提交钻探班报表、原位试验记录等。
钻进遇到地下水要停钻一段时间再进行初见地下水位量测,根据相关规定,砂类土停钻不少于30分钟,粉土停钻不少于1个小时,粘土停钻不少于24小时。

⑦ 放射性勘探方法寻找地下水的基本地质依据

自然界中水的分布极为广泛,水文地质工作者将埋藏于岩层中的水称为地下水;根据含水层性质将地下水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及岩溶水;后二者主要分布于坚硬基岩之中,统称为基岩地下水;它们主要受地质构造控制。放射性勘探方法找寻的地下水就是指的这类基岩地下水。但是,该方法找寻的不是地下水本身,而是找蓄水构造,也就是用放射性方法寻找岩石的破碎带、构造裂隙带及不同岩性的接触带等,从而发现良好的蓄水构造,间接找到基岩地下水。因而和水文地质工作者在山区找地下水的技术路线是一致的。

在蓄水构造上方往往会出现微弱的放射性异常,其形成机理目前尚未完全解决,一般认为可以有以下一些原因引起:

(1)构造带附近,地表放射性元素的局部沉淀或富集

地下水中溶解有放射性物质,当其沿构造通道运动而出露地表时,由于地球化学环境的改变,以及细粒疏松物质、有机质的吸附等原因,会在构造带附近出现放射性物质的沉淀和富集,从而形成异常。

(2)构造破碎带导致放射性气体的溢出

岩石破碎、裂隙发育,不仅增大了岩石的射气系数,使得放射性气体容易溢出,而且构造本身是气体的良好通道,较深部的氡气也能沿着断裂带向地表迁移,形成放射性异常。

不论是成岩裂隙还是构造裂隙往往都富含地下水。当脆性岩石与柔性岩石相互成层时,由于构造运动,脆性岩石往往形成构造裂隙的含水层,而柔性岩石则为相对的隔水层。

(3)岩性不同产生的放射性异常

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岩性不同时,其中各自的放射性元素含量会有差异,用放射性仪器沿垂直地层走向作剖面测量时,就可以依据放射性元素含量的差异区分岩性,找到蓄水构造的位置。

图7-23是应用放射性勘探方法找基岩地下水的原理示意图。

图7-23 放射性勘探方法找基岩地下水原理示意图

1—岩性不同产生的放射性异常;2—构造引起的放射性异常;3—地下水作用形成的放射性异常

实际情况比所列举的因素要复杂得多,而且往往是多种原因的综合结果。个别文献报道,有时会在岩溶裂隙发育的灰岩地区,探测到低于正常值的“负”异常。这是由于表层的放射性元素受大气降水冲刷或射气作用,沿断裂径流迁移,而出现的负异常。

⑧ 钻进过程中的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水文地质钻探除了完成钻孔取心任务外,还需在钻探过程中及时发现版所揭露的岩层和权含水层(带),并在钻探现场采集各种水文地质信息数据。因此,必须进行钻进过程中的水文地质观测工作。钻进过程中水文地质观测的主要项目有:

(1)观测冲洗液的消耗量及颜色、稠度等特性的变化,并记录其增减变化量及位置。

(2)观测钻孔中的水位变化。当发现含水层时,要求停钻测定初见水位和天然稳定水位。

(3)及时描述岩心,统计岩心采取率;测量裂隙率或岩溶率。

(4)测量钻孔的水温变化。

(5)观测和记录钻孔的涌水、涌砂、涌气现象,及其起止深度及数量。

(6)观测和记录钻进速度、孔底压力及钻具突然下落(掉钻)、孔壁坍塌、缩径等现象和位置。

(7)按钻孔设计书的要求及时采集水、气、岩、土样品。

(8)在钻进工作结束后,按要求进行综合性的水文地质物探测井工作。

(9)记录钻孔封闭情况和洗井的时间和含砂量变化。

以上钻进过程中观测到的水文地质观测数据和重要现象,均要求反映在终孔后编制的水文地质钻孔综合成果图表中。

⑨ 打井怎么判断地下有水

打井定水源位置方法:
1、“撮箕地,找水最有利”。

三面环山的撮箕地,地下水集中流向撮箕口,所以在撮箕口附近打井,出水量较多。
2、“两山夹一沟,沟岩有水流”。

两山之间夹一沟谷,在河谷下游两岸的岩层中容易找到水源。
3、“两沟相交,泉水滔滔”。

两沟交汇之处的山嘴下,可能有泉水流露,在这里打井,水源较为可靠。
4、“山嘴对山嘴,嘴下有好水”。

两个山嘴相对、距离相近,两个山嘴之下地势平坦,在锁口之处打井,容易打出水来。
5、“两山夹孤山,常常水不干”。

如果孤山底下的岩层,因岩性的局部变异而成为隔水层时,它就能阻滞地下水的流动,而在孤山的上游打井,便可以出水。
6、“两沟夹一嘴,下面有泉水”。

两边山较长,中间有一短山,在中间山的山嘴处,若是上有透水层,下有不透水层,在倾向低处打井,就能出好水。
7、“大山低嘴下,打井挖泉水量大”。

大山连接得很远,向一头倾没,在其倾没端适当地形之处的含水层中,可以找到地下水。
8、“山扭头,有水流”。

因山扭头而造成的山湾低处,阻滞顺山流来的地下水,在含水层中富集,打井有水。
9、“凸山对凹山,好水在凹间”。

一个山的形状向对面凸出来,另一个山的形状向里面凹进去,凸凹直接相对,在凹山低处水源很好,打井水量多。
10、“大山突一咀,打井多有水”。

长山中间突出一条较短的山,在此山咀倾斜方向的低处打井,一般都能出水。
11、“湾对湾,水不干”。

两个山湾正面相对,在湾的中间发现浸水或者好水植物出现,是山中积压水的表现,在这里打井,有好泉水。

12、“两山相接头,下有泉水流”。

一般山与山之间缺乏常年流水,雨季可能在接头处排洪,枯季地下水可能在接头之处出露成泉。
13、“河漫滩上卵石多,地下潜水似暗河”。

冬季河流虽然已经干涸,但是河漫滩下面有潜水流动,可以截流蓄水,打井取水。

⑩ 在水文地质钻探过程中如何判断新的含水层

含水层透水性能好空隙大一般都是砂岩居多,但还有其他岩层,如岩溶内的石灰岩,白云岩。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