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学家还会有什么发现

地质学家还会有什么发现

发布时间: 2021-02-09 11:09:26

Ⅰ 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有哪些

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有:李四光、刘东生、孙枢、李廷栋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大学教务长兼地矿系主任。

刘东生,中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1917年11月22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南开大学学籍)地质地理气象系,后来又旁听生物系的课程。1944年先后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和地质部工程师,从事矿产勘探和工程地质工作。1949年南京大学生物系肄业(原中央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吉林大学兼职教授。1958年,他从黄土地层研究中根据黄土与古土壤的多旋回特点,发现第四纪气候冷暖交替远不止四次,发展了传统的四次冰期学说,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大转折,奠基了环境变化的“多旋回学说”。

孙枢(1933年7月23日-),中国地质学家。出生于江苏金坛市。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8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所所长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李廷栋,区域地质学家、地质编图专家,大地构造专家、地质科技管理专家。历任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制图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南极研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大洋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岩石圈计划喜马拉雅协调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地质矿产部科技司司长,地质矿产部副总工程师。曾任长春科技大学名誉校长。

Ⅱ 法布尔观察什么,后来发现了什么,什么从小好学善问,长大后成了著名的地质学家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 )(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昆虫类科学家。被世专人称为"昆虫界的属荷马"(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他也为漂染业作出贡献,曾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

Ⅲ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他是什么的发现者和奠基人

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内人和奠基人之一。容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Ⅳ 世界上的地质学家有多少个叫什么谁能说出20个

从事研究形成地球的物质和地球构造、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且成绩卓越的科学工作者版,称地质学家。权
1世界著名地质学家--赫顿 Hutton.James(1726.6.3~1797.3.26)英国地质学家。他所倡导的“均变说”为地质科学奠定了一块基石。早年曾先后学习法律、化学、医学和务农。1768年放弃农业,从事地质科学的研究。
2许靖华,世界著名地质学家,瑞士联邦理工大学教授。 1929年生,江苏南京人。1944年考入中央大学,1948年毕业,并以优等生资格获政府奖学金赴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深造,获硕士学位后即到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深造,1954年获理学博士学位。
3世界著名地质学家-鲍文
加拿大地质学家、岩石学家、矿物化学家。1887年6月21日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顿。1906年在金斯顿女皇大学攻读化学、矿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鲍文曾研究过光学玻璃。战后,他又回到女皇大学任矿物学教授。1921年他返回华盛顿从事研究工作。

Ⅳ 地质学家是干什么的

这个问题有点泛啊,我试着回答下

首先解释一下地质学:地质学顾名思义,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成分、理化性质、结构构造、地球形状及表面特征、地球的生成和历史、地球上生命的发生及演化、地壳运动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进行上述研究的相关科学技术。

简单地说,地质学家就是从事上述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估计这个答案你看着会有点摸不着头脑,我试着具体点

地质学家的任务,第一,是弄清楚地球的结构、物质构成和演化规律,以了解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分支学科包括地球物理学、地史学、地层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动力地质学、地震学、火山学等。
第二,是在前一条基础上弄清楚物质(各种矿物、元素、流体物质等)在地球内部的循环规律,弄清楚各种岩石矿物、地下水的产生(或循环)条件和埋藏条件,为找矿采矿、采取地下水服务,以支持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分支学科包括岩石学、同位素地质学、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学、煤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矿床学等
第三,是在前两条的基础上弄清楚各种地质活动产生的原因或触发条件,弄清楚它们对人类活动有怎样的影响,以便避害趋利,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灾害损失。分支学科包括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灾害地质学等

任务这几段完全是我自己概括的,俺是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学专业的在读硕士,限于水平有限,在专业人士看来可能是有一些疏漏、错误,但我想基本上也能大概概括了当前的地质学研究者们正在做的事,想进一步了解可以去找找相关书籍、文献资料阅读,一般入门级教材可以读《普通地质学》,有数个版本,区别不大。

至于地质学家平常都在干什么嘛:先确定研究课题,再讨论研究方法和手段,制定研究方案,然后多半会到实地考察、采样,再回学校或研究单位,通过实验或信息手段处理样品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最后提交研究报告。
因为这个学科需要现场调查、勘测、取样什么的,所以搞地质的经常在野外跑,不少时候还会在人烟比较少的地方跋山涉水,还是比较辛苦的,并且有一定危险性(我读本科时必修课里还有攀岩和游泳的)。典型的比如当时汶川地震时,所有人都往震区外跑,有三队人却是往里面跑,其一是部队,二是医生护士,三就是搞地质的了。以前有句话叫“嫁人不嫁地质郎”,说的也是这么回事,不过现在情况要好得多了,可以开车到很多地方,不像过去完全靠两条腿,多数情况下也不需要风餐露宿,只不过仍然是要经常跑野外的,回来做的事就是做实验、处理数据、研究讨论结果和写报告。

Ⅵ 李四光是个著名的地质学家他发现了什么

李四光,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版,中国现代地球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主要著作:李四光代表作有《冰期之庐山》《中国北部之蜓科》《地质力学概论》和《天文、地质、古生物》等。

Ⅶ 地质学家是否已经发现巨石阵的来源

并没有发现只有推测,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的巨石阵是地球上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古迹之一,但同时也是最令人费解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然而多年来巨石阵的来源一直困扰着地质学家。

多年来,地质学家慢慢开始追踪岩石本身的起源,帮助解释巨石阵的来源以及其本身的构造方式。现在,一篇新的研究论文描绘了岩石起源的地方以及它们是如何将其挖掘出来的。

波拉德是这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他说,研究小组从2010年开始就一直忙于分析巨石阵的样本,并试图将它们与威尔士普雷塞利山的岩石进行比对。“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他说。“这类研究需要时间。”为了得到精确的匹配,地质学家把数百块岩石样品压成粉末。然后,他们对X射线进行了深入的化学测试,并利用锆石化学分析了晶体的年龄。威尔士国家博物馆的地质学家Richard Bevins告诉CNN:“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令人兴奋的是我们使用了标准显微镜和现代分析工具的结合。”

Ⅷ 国地质学家对区域大地构造的调查与研究有哪些

一、启蒙性与奠基性的地矿工作及其论著
(1)1872年邝荣光(—1965年)作为第一批赴美幼童,就读于美国拉法耶学院(Lafayette Collge)学习地质矿产,1881年被迫回国,先派往开平煤矿,后去山东招远、平度、海宁、林城煤矿等地,历任总工程师、总办,山西同宝煤矿公司的总经理等职,1905年任直隶矿政调查局探矿师、顾问官、直隶商务矿务议员,光绪33年(1907年)被晚清委以“工科进士”。到民国初年,担任山西同保煤矿总经理,他不仅在国内担任要职,在国外也有名望,他是美国矿师会会员,国际矿务会议议员等。1908年参与中国地学会的筹建。由于他在华北大地上进行过大量地质矿产调查,在大量资料基础上,作过煤田地质、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其中对矿区构造多有探讨与研究,并在1910年发表第一张我国彩色地质图和矿产图,即:《直隶地质图》(1∶250万),按直隶地质层序资料,自下而上,分为6层:第一层为太古代之火成岩石,第二层为干布连纪(寒武纪),第三层为炭精层(石炭纪),第四层为朱利士纪(侏罗纪),第五层为近代(新生代),第六层为黄土。《直隶矿产图》,图面上,明确地标出煤、铁、铜、铅、银、金等九种矿产的分布;《直隶石层古迹》,这是我国地质学家自己发现、自己鉴定、自己制作的第一份古生物图板,图中标出8种古生物化石,其中有:三叶虫、螺蛤、珊瑚等动物化石,植物化石有芦叶、鱼鳞草、凤尾草、沙谷棕树。上述三项成果,反映出邝荣光已掌握了现代地质学原理,并能结合中国的地质实践,正确而熟练地加以运用。这三项成果,交相辉映,开创了中国早期地质学家从事地质调查与研究的先河;1900年应邀对枣庄煤矿储量和分布,进行勘察,他从矿区结构分析,发现旧矿窖底部,西起山家林东至齐村,东西长约九里,南北三里,按每天产煤两千吨计算,至少还可开采资源30~40年,后来得到证实,发展了枣庄煤矿;他还指出:在大山、甘露一带煤质优良,灰轻磺少,质体块多亦可开采十余年,促使中兴煤矿公司得以蓬勃发展;有一份资料还记述他还发现湘潭煤矿(尚待进一步论证)。退休后移居北京,1965年逝世,享年103岁。
(2)1872年吴仰曾(1862—1939年)作为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原籍广东四会,原名仲泰,字述人。幼年曾在香港就读于英文学院,成绩优佳,后被选为120名留美幼童之一,在美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专攻矿业,师从巴特尔(E.K.Buttles),1881年被召回国,先派往开平煤矿,负责技术工作,曾派赴热河勘查银矿,以他高超的摄影技术,对矿区结构做了分析,获得野外地质的实际资料基础上,为热河银矿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1886年被李鸿章再次派往英国,进入伦敦皇家工程学院专攻矿冶和矿化,以及探矿技术,1890年毕业,成为这批幼童留学生中唯一完成学业的。毕业后曾在墨国英一公司金银矿充当化学师,回国后再赴开平煤矿,负责技术工作,后任总工程师、副局长等要职,对矿区结构有清晰的认识,并开创机械采煤,大力提高产量,被誉为中国机械采矿的开山鼻祖。
1895年被派往南京勘察煤矿、铜矿,任局长,取得成功,1897年奉浙江巡抚之命去浙江勘察矿产,也曾奉盛宣怀之命往湖北勘察大冶县龙角山银矿,曾致信盛宣怀,对龙角山银矿的开采,力主采用西法先进技术,在具体勘测中他根据所掌握的矿区的结构,提出:“依线道形势开深30丈以下,必有银矿可采。”“产矿之处,矿质本以愈深愈佳”;在冶炼方法上,提倡采用西法更为便捷,推广采用始化炼银法,取得良好效果。
更多的时光是在直隶省作过大量地矿调查与研究,成绩卓越,1907年(光绪33年)被朝延任命为“工科进士”担任晚清归国留学生副主考,学部顾问等,还受过嘉奖。
1899年返回开平煤矿,担任副局长兼主任验矿师,1900年为保护煤矿,他组织自卫队,维护生产,保证天津燃煤的供应,粉碎了帝俄妄图侵占该矿的图谋,表现出一个爱国者的情操。约在1906年应约曾去鸡鸣山煤矿进行调查,1914年他还校定过李建德所著的《淘金学》,表明他在地质矿产勘查实践中,也不断进行理论总结和发挥。
以上两位,应该是我国最早派往国外学习地质矿产,也是最早开创地质矿产调查工作的先驱者,他们在地质实践中,都涉及矿田构造,特别是煤田构造;笔者认为中国地质矿产研究的开端应该从他们算起,即1872年,或1881年,他们回国后在开平煤矿开展地质矿产工作开始,这样把中国近代地质事件开端提前几十年就更具历史意义。
(3)鲁迅《中国地质之略论》。众所周知,我国地质事业起步较晚,而构造地质学更晚,我国学者最早涉及中国地质构造内容的论述,为1903年鲁迅先生以索子笔名在《浙江潮》第八期上发表的《中国地质之略论》,虽说不是专门论及,但个别章节都有所论述。
(4)虞和钦之《中国地质之构造》,在光绪29年(1903年)3月29日虞和钦在《科学世界》二、三期发表《中国地质之构造》,虽说是通俗性论述,但是有开创性。虞本人留学日本,专门学化学,但也懂地质,在该刊曾发表过多篇地质学方面的文章,文章多是同其弟虞和寅合作完成的,后来虞和寅成为中国地质学会的早期会员。
(5)1909年由张相文创立的中国地学会主编的《地学杂志》创刊号首篇就刊登了《论地质之构成及地表之变动》一文。
(6)1913年上海黄司铎编之《中国地震表》(Catalogue Das tremblenets de Terre Signales en Chine Dapses les sourees chineises,T.Tobar B.H.Ganthicr)编校,均有论及构造内容的通俗性论述。
(7)《地质研究所师弟修业记》揭开中国地质调查与研究的序幕。
1916年由章鸿钊、翁文灏主编并出版的《地质研究所师弟修业记》为先导,该书记述了第一代中国地质学家在地质研究所培训时期,在中国地质学创建者们的带领下,到大江南北进行专业实习所撰写的地质调查报告,主编者之一是比利时罗文大学(Louvain)专攻地质学的翁文灏(1889—1971年)博士,另一位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地质系毕业的章鸿钊(1877—1951年),该研究所虽说是地质专业培训班,但其任教者都是当代世界名牌大学的佼佼者,除章翁外,尚有英国哥拉斯格(Glasgow)大学地质系毕业的丁文江(1887—1936年),学习矿冶的张轶政,同时还有外籍学者京师大学堂地质门聘来的德国学者梭尔格(Dr.F.Solgar)以及地质调查所的顾问瑞典学者安特生(J.G.Anderson)博士等。
名师出高徒,在他们教导下,培育出了中国第一批地质学家,他们当年的野外实习的地质报告,是中国第一批地质考察的报告,这本《修业记》既是他们地质调查的总结,也是中国区域地质调查的第一本综合地质调查的历史性文献。
全书共分六章,地质构造,列为第四章,在章鸿钊的“序”文中述说:“变动不居进化以始革,故鼎新沧桑瞬息,道有隆污时有陂复原,其万变咸归于力。”在地质构造一章中说:“地质构造分叙犹易而总括为难……复益以世界学者之说,而以已意折衷之以成是篇。”文中说:“地质构造固与地质系统息息相关者也言其研究之序,则系统为先,而构造之后,考其进化之原则系统为果而构造为因……我国各时代之变迁与由是而及于地质构造之影响……。”简略数语,道破了当时主编者对构造作用的基本认识和对中国各时代变迁的影响。根据上述原则,“构造”一章以地质系统为先,全章分为太古界、元古界、震旦前后、中部古生代、石炭纪、古生界与中古界之过渡时代、中古界、近古界至今等分述其不同时代的地壳运动、造山作用、褶皱形成、断层影响等;更可贵的是:文中对早期外国地质学家们在华的地质工作,做了大量的评述,其中对德国的李希霍芬、美国的维理士的工作做了补充及修订,像美国的彭拜莱的震旦方向(Sinian Pirection),李希霍芬的震旦系等。
《地质研究所师弟修业记》及该所21人的毕业,从中国地质学史的角度,应该是中国近代地质调查与研究的里程碑,可以说也是开启中国地质工作、地质矿产事业的揭幕者。
正是由于中国自己培育的第一批地质学家的毕业,其中13人充实了自1913年宣告成立的中国地质调查所的人员队伍,开始了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与研究,发表了第一批地质调查与研究成果,包括区域构造地质等的成果。

Ⅸ 李世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他发现了我国的什么

李四光是为中国地质事业兴起、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地质学家.
李四光(1889.10.26-1971.4.29),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1-3]
李四光1910年7月毕业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1911年,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1928年1月,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1年4月,当选为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9月,任中国科协主席;1969年4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0年8月,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4]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4]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