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怎么成图

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怎么成图

发布时间: 2021-02-09 03:52:31

⑴ 农用地(耕地)等别组合的水平地域分布规律及其原因分析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背山面海,根据不同行政区域距海的远近,大致可将全省分为沿海地区(包括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和漳州市)和内陆地区(包括三明、南平和龙岩市)。从不同地域耕地质量等别占全省相应等别耕地总面积的比重比较来看(图 4-4 ~图4-6),沿海地区耕地自然质量等、利用等和经济等的 20 等以上耕地面积分别为 157434.9 公顷、19931.8 公顷和 28698.4 公顷,占全省同等质量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 64.62%、94.96% 和92.67%;内陆地区耕地自然质量等、利用等和经济等的 20 等以上耕地面积分别为 86214.9 公顷、1058.2 公顷和 2269.3 公顷,占全省同等质量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 35.38%、5.04% 和 7.33%。由此也表明福建省沿海地区的优质高等级耕地数量明显多于内陆地区,这些 20 等以上耕地主要分布于沿海平原、河流低阶地和滨海老垦区,土壤类型主要包括乌泥田、灰泥田、乌埭田和灰埭田等。沿海地区高等级耕地数量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福建省沿海地区的大部分县(市、区)处于南亚热带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致使分布于沿海平原、河流低阶地和滨海老垦区的多数耕地可实行多熟制栽培,不仅耕地气候生产潜力明显高于内陆地区,而且耕地的利用系数也较高;二是沿海地区地势相对低缓,交通和区位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劳动力素质也相对较高,故单位面积耕地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投入也高于内陆地区,促进了该区耕地质量不断提高;三是沿海地区为福建省主要水系的下游地区,分布着由河流冲积母质堆积发育的沿海冲积平原,如福州、莆仙、泉州和漳州四大平原,由于河流冲积母质富含矿质养分,且平原区内灌溉条件优越,加上人为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长期定向培肥,致使该区耕地的土壤肥力和质量明显高于内陆地区。

从图 4-4 ~图 4-6 的统计结果比较还可以看出,福建省沿海地区自然质量等 6 ~ 17 等耕地面积占全省同等质量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均明显高于内陆地区,其中 6 ~ 10 等地和 11 ~ 17 等地分别比内陆地区相应等别耕地所占比重高 26.64% 和 34.47%;沿海地区利用等 7 ~ 11 等和经济等7~11等耕地面积占全省同等质量耕地总面积的比重也明显高于内陆地区,其中利用等7~11等耕地的比重比内陆地区相应等别耕地所占比重高 47.39%,经济等 7 ~ 11 等耕地的比重比内陆地区相应等别耕地所占比重高 42.43%。表明福建省沿海地区低等级耕地的数量也明显高于内陆地区,这些低等级耕地主要分布于沿海低丘台地、丘陵山地和滨海新垦区,土壤类型主要包括黄泥田、黄泥砂田、红土田、白鳝泥田、盐斑田、青泥田、烂泥田、赤土、赤砂土、红泥土、红泥砂土和风砂土等。沿海地区低等级耕地数量也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沿海地区高温多雨的南亚热带气候条件,导致该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强烈,加上长期以来忽视有机肥的投入,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内陆地区,土壤保肥供肥能力差,致使分布于低丘台地、丘陵山地区的耕地土壤质量不高;二是沿海地区年降水集中,地表植被覆盖差,是福建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特别是分布于沿海低丘台地和丘陵山地区的坡耕地,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从而导致坡耕地土壤肥力和质量下降;三是一些滨海新垦区由于淡水资源不足,土壤脱盐不彻底,存在明显的盐碱障碍因素,致使新垦区耕地土壤质量难以提高;四是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力成本明显高于内陆地区,故沿海地区的农作物“产量-成本”系数明显小于内陆地区,致使该区综合质量处于低等级的耕地数量明显增加。

图4-4 不同地域耕地自然质量等别面积比例图

图4-5 不同地域耕地利用等别面积比例图

图4-6 不同地域耕地经济等别面积比例图

综上所述,福建省耕地等别组合的水平地域分布表现出“沿海地区高等别和低等别耕地数量均明显高于内陆地区,而内陆地区则以中等别耕地居多”的特点。

⑵ 中国国家农业部对耕地地力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中国国家农业部对耕地地力等级的划分是:以耕地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叠加形成的图斑为评价单元,从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土壤管理、障碍因素和土壤剖面性状等方面综合评价耕地地力,在此基础上,对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进行划分。

2012年底,农业部组织完成了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以全国18.26亿亩耕地(二调前国土数据)为基数,对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进行了划分,得出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

全国耕地按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

1、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4.9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3%。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较高,基本不存在障碍因素,应按照用养结合方式开展农业生产,确保耕地质量稳中有升。

2、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8.1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4.8%。这部分耕地所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好,障碍因素不明显,是今后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和重要突破口。到2020年,按照耕地基础地力平均提高1个等级测算,可实现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600亿斤以上。

3、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5.10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9%。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应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

(2)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怎么成图扩展阅读:

按照中国综合农业区划,我国耕地分为东北、内蒙古及长城沿线、黄淮海、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甘新、青藏区等九个区。

1、东北北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除朝阳外)三省及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区,总耕地面积3.34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8.3%。

2、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包括内蒙古包头以东(除大兴安岭外)、辽宁朝阳、河北承德和张家口、北京延庆、山西北部及西北部、陕西榆林、宁夏盐池和同心,总耕地面积1.33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7.3%。

3、黄淮海区。该区位于长城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及豫西山地以东,包括北京大部、天津、河北大部、河南大部、山东、安徽与江苏的淮北地区,总耕地面积3.46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8.9%。

4、黄土高原区。该区位于太行山以西、青海日月山以东、伏牛山及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包括河北西部、山西大部、河南西部、陕西中北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及青海东部,总耕地面积1.53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8.4%。

5、长江中下游区。该区位于淮河-伏牛山以南、福州-英德-梧州以北、鄂西山地-雪峰山以东,总耕地面积3.30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8.1%。

6、西南区。该区位于秦岭以南,百色-新平-盈江以北,宜昌-溆浦以西,川西高原以东,包括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西川和云南大部、贵州全部、湖北和湖南西部以及广西北部,总耕地面积2.92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6.0%。

7、华南区。该区位于福州-大埔-英德-百色-新平-盈江以南,包括福建东南部、广东中南部、广西南部和云南南部,总耕地面积1.32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7.2%。

8、甘新区。该区位于包头-盐池-天祝以西,祁连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新疆全境、甘肃河西走廊、宁夏中北部及内蒙古西部,总耕地面积0.93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1%。

9、青藏区。该区包括西藏、青海大部、甘肃甘南及天祝、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总耕地面积0.13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0.7%。

⑶ 耕地质量分多少个等级

耕地质量分15个等级。

通过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中国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质量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

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

耕地质量指耕地的质量内容包括耕地用于一定的农作物栽培时,耕地对农作物的适宜性、生物生产力的大小(耕地地力)、耕地利用后经济效益的多少和耕地环境是否被污染四个方面。

(3)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怎么成图扩展阅读:

中国耕地现状:

根据国土资源部2009年12月24日发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显示 ,中国耕地质量等别总体偏低。

调查显示,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80等,等别总体偏低。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67%、29.98%、50.64%、16.71%。

全国耕地低于平均等别的10至15等地占调查与评定总面积的57%以上;全国生产能力大于1000公斤/亩的耕地仅占6.09%。中国耕地质量总体明显偏低。

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划分的12个国家一级标准耕作制度区来看,耕地质量等别总体最优的前三位是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江南区;总体最差的后三位是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和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耕地质量

⑷ 广东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标书怎么写

最好找个专业的标书公司

⑸ 如何开展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

耕地质来量等别更新自评价的工作对象是指近年来由于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耕地开发、土地整治等活动,数量、质量、权属状况等发生变化的耕地。耕地质量等别监测的工作对象是指耕地质量等别渐变区域的耕地,也可理解为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和宏观经济政策因素

⑹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数据库包括哪些内容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的工作对象是指近年来由于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回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答、耕地开发、土地整治等活动,数量、质量、权属状况等发生变化的耕地。耕地质量等别监测的工作对象是指耕地质量等别渐变区域的耕地,也可理解为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和宏观经济政策因素

⑺ 耕地质量等别 净增减耕地什么意思

耕地质量等级指耕地的质量内容包括耕地用于一定的农作物栽培时,耕地对农作专物的适宜性、属生物生产力的大小(耕地地力)、耕地利用后经济效益的多少和耕地环境是否被污染四个方面。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67%、29.98%、50.64%、16.71%。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划分的12个国家一级标准耕作制度区来看,耕地质量等别总体最优的前三位是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江南区;总体最差的后三位是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和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区。
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简称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